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

2023-09-21

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第1篇

一、财产保险公司税务筹划的主要项目分析

首先是未决赔款准备金, 对此财产保险公司应当注重及时进行立案处理, 提高估损的精确度, 格外加强对重开赔案的严格管控, 限制立案的注销率, 提升案件处理速度, 从而有效保障公司盈利。其次是业务招待费, 财产保险公司应当针对费用列支情况进行严格管控与审核, 杜绝不合规费用的列支, 将其控制在年度营业收入的5‰以内, 并要求财务人员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厘清会议费与业务招待费之间的联系, 强化费用扣除比例的合理设计。再次是工资薪金, 对此要求财务人员强化企业的人力成本管控, 确保当年计提工资在年内支付完毕。最后是不合规发票, 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加强对费用报销工作的监管审核, 确保发票内容与开具形式的真实性、合规性, 做到及时结清账款、规避出现跨期费用, 确保列支费用真实有效, 以此完善重点管控项目的筹划与管理水平。

二、财产保险公司税务筹划与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 结合国家优惠政策, 细化成本费用列支

自我国“营改增”政策实施以来, 增值税发票成为税务筹划管理的重点问题, 财产保险公司务必要针对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取得、认证、抵扣、抄税、报税、风险管理、纳税筹划等环节执行动态管理, 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把握国家所实施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细化成本费用列支。同时, 要求财产保险公司依照税法规定与相关要求, 利用二分之一法、二十四分之一法等方法进行公司准备金的提取, 尽可能增加税前扣除金额所占据的比重, 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缴税额度, 减轻其成本负担。此外, 当前我国税法针对企业的广告宣传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允许在广告宣传费中提取出与企业经营有内在关联的部分, 依照一定比例进行税前减免, 但此扣除范围并不包含企业的业务赞助费。因此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相关财务人员应当明确业务赞助费与广告宣传费之间的关系界定, 确保能够针对二者进行有效区分, 进一步提升税收筹划的合理性。

(二) 合理规划个人所得税, 提升税收筹划水平

我国税法在纳税义务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虽然财产保险公司不需就其个人所得税部分进行纳税, 但却需要承担为公司员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 而员工薪资在公司整体运营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因此相关财务人员更应当着重针对个人所得税部分进行系统筹划管理, 以此保证公司的顺利运营。

一方面, 应当注重针对公司内部的薪酬发放体系进行合理设计。通常在员工薪资体系中主要包含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等三部分, 其中前两者以月为单位进行薪资发放, 而绩效工资则是以季度而单位执行按季发放, 这也就导致当发放员工绩效工资时会使得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额度有所提升。因此, 财产保险公司应当注重针对绩效工资发放问题进行优化管理, 尽量规避因一次性集中发放工资而导致员工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度提升, 以此最大限度降低员工的纳税税率, 降低缴税成本负担。

另一方面, 财产保险公司应当健全公司的福利保障体系。我国税法针对员工的社保基金与住房公积金进行了明确规定, 针对这两部分可以免除企业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从此角度入手, 在公司能力范围内进行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备建设, 最大限度提升员工的医疗保险与住房公积金等福利保障力度, 针对此部分款项进行税前列支, 以此提高税收筹划水平。同时, 公司还可以创设一定的物质保障实现对员工个人所得税的弥补, 由公司统一购买并执行统一发放, 以此帮助员工分担个人所得税的支出额度, 进一步提升税务筹划的实施效果, 实现对公司个人所得税的有效管理。

(三) 精准识别税务风险, 保障公司长远发展

在财产保险公司进行税务筹划管理的过程中, 应当注重结合国家税收法律、市场环境以及自身实际经营情况, 确保能够综合多方因素变化进行税务筹划方案的整改, 保障公司净利润。受国家政策动态调整以及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 从客观层面上来讲财产保险公司的税务筹划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要求公司内部注重树立风险意识、构建完备的风险防范机制, 针对潜在风险进行逐一排查后完成税务筹划方案的设计, 尽可能保证降低成本。同时, 财产保险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树立全局战略眼光, 围绕税负最小化目标、立足于公司长远发展制定税务筹划战略, 进一步确保公司收益的持续稳定增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作为财产保险公司运营管理的主体业务之一, 税务筹划管理对于公司经营发展发挥了显著的影响作用。基于此应当牢固意识到税法的权威地位, 针对国家政策与市场动向进行及时跟进, 确立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举措, 以此稳固公司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最大限度提升公司税后净利润。

摘要:财产保险公司的税务筹划主要围绕企业所得税展开, 国家“营改增”战略的实施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税务筹划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财产保险公司税务筹划的主要项目, 围绕细化成本费用列支、合理规划个人所得税、精准识别税务风险等三个角度探讨了优化税务筹划管理的具体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税务筹划,项目管控

参考文献

[1] 杨媛, 向臻.“营改增”下财产保险公司税务筹划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21) .

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第2篇

一、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 档案数量较大

如今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参与养老保险的人数也已经从城市到农村实现了大范围的覆盖, 并最终会呈现全民参保的局面, 而这也就使得养老保险档案的数量十分巨大。

(二) 动态特征明显

档案会随着人员工作的变化而发生转移, 所以如果人员发生工作变动, 则养老保险也会随之发生迁移。此外, 因为养老保险需要定期的缴纳保费, 所以如果参保人员的工资发生变化, 也会使得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受到波动, 进而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 并使档案管理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化特征。

二、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 参保人数快速增长

如前文所述,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各行各业不断进步的同时, 我国养老保险也开始发生变革, 这很大程度地扩大了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不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员工都可以进行养老保险的缴纳。而新的养老保险制度要求保险项目、保险待遇和投保标准统一, 人们在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是平等的, 因而参保人数迅速增加, 这就导致社会养老保险在管理上出现很多难题。

(二)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标准不规范

如今, 我国的养老保险还处于过渡期,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约束, 同时因为相关规定的不完善, 导致各地区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性及规范性, 难以实现统一的管理。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档案管理人员不知道需要整理归档的资料是哪些, 到底该怎样归档, 同时难以对资料的分类情况进行明确, 养老归档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统一标准。

三、新时期背景下, 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路径

(一) 健全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制度

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保管要做到制度建立、专人负责、安全存放和交接衔接。社保经办机构和企业应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 就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职责进行明确, 针对档案的维护与交接等环节, 也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针对一些纸质材料的档案, 则应该将其储存在指定的场所, 并按照顺序整理的进行归类, 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材料, 则应该进行备份。而对于电子档案, 则应该注意其安全性, 加强信息的安全防御, 在备份的同时也应该做到数据信息格式的清晰有条理, 以便后期的维护升级。

(二) 科学分类、有序整理

就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而言, 科学分类不仅是其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 同时该过程也会对整个管理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分类是一些整理与归档的基础, 如果不能实现档案的分类管理, 就会加大后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归档文件只有具有鲜明的特征, 才能加以区别和联系, 便于保管和利用。鉴于此, 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就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档案进行分类标准的制定, 进行档案的科学分类, 进而为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

(三) 标准化装订

根据国家现行的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文书类档案可以根据保管期限以及按件来直接装盒进行保管, 可以不进行装订。而就养老保险以及会计等业务类的档案而言, 则必须将其装订成册。同时, 要按照档案行政部门规定要求的、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标准来进行装订材质的选择, 材质必须要具有安全性及耐久性。而针对档案的装订来说, 则全部要从左侧开始装订, 并将左、下侧对齐, 采用“三孔一线”的方法装订。

四、大力推进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在过去, 管理人员都是通过手工来对养老档案进行整理、收集与归档, 但因为养老档案的数量较大, 所以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且工作效率较低。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管理手段的完善, 人们开始对养老档案提出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其要求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档案进行整理与分析, 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的成本支出。故而, 如何做好养老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养老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则是当今社会发展对养老档案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 档案数字化主要是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将档案部门的各种不同物质载体形式处理转变成数字化信息, 并创建一个数据库文件以便于提供服务。而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处理, 并不是一定要将传统的档案管理形式进行取消, 而是应该实现二者的长期共存, 互相弥补。就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而言, 我们首先要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而这同时也是衡量档案管理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针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而言, 在实现其档案管理信息化时, 可需要依据我国的管理规范, 以及其自身的发展需求, 有针对性地制定内部管理标准并不断地进行更新与完善。同时, 社会养老保险的数据库文件的目录也既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 同时也要利于实际的工作操作要求。此外, 养老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 并运用更为先进的科技成果及技术手段来对档案进行管理,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档案电子文档, 通过对计算机的利用, 来对档案目录进行检索, 最终实现养老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良好建设。

五、结语

总而言之,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环境下, 因为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明显扩大, 所以人们对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问题也愈发重视。与此同时, 养老档案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发凸显。为此, 我们就应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从而实现养老档案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确保档案工作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

摘要:如今,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日益完善, 而如何进一步提升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也成为了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鉴于此, 本文首先就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然后就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问题与优化对策进行了说明, 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朱枫.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办公室业务, 2016 (18) :153.

[2] 罗晓丽.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就业与保障, 2017 (17) :26-27.

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学者对保险业这一内蒙古金融重要元素整体研究较少,了解内蒙古保险行业发展现状,预测内蒙古保险业未来状态,对内蒙古金融业乃至经济增长有其重要意义。利用内蒙古保监会和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搜集2007-2015年内蒙古保险业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描述方法分析内蒙古保险业整体现况、分类险种的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状况以及与全国保险业数据进行对比,并且使用灰色预测模型2016-2019年内蒙古保险业数据并对模型方法进行对比,发现并得出:内蒙古保险业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保险结构有待改善;经过预测内蒙古201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突破500亿大关、2019年原保险保费赔付支出突破200亿。

【关键词】内蒙古;保险业;灰色预测

1.引言

1.1 背景

保险业是内蒙古金融行业的支柱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保险业务恢复以来,内蒙古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80年原保费收入98万发展到2015年395.48亿元,年平均增长26%,保险公司数量也有大量的增加,而且保险险种也由原来简单的几种发展成为更加细分、更加明确事故、更加人性的多险种、多模式、多样式的业务方式。

2010年之前,国内还有很多学者在整体上研究内蒙古保险行业的状态,但是之后大多数的学者在具体分类方面研究内蒙古保险业,出现比较多的成果。为了更好地、整体的把控内蒙古保险行业的发展,本文在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内蒙古监管局网站下载2006-2015年全年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描述法掌握发展现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内蒙古保险行业未来的收入与支出。

1.2 模型与方法

1.2.1 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是基于灰色模型理论建立的一种方法。1982年,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社会、经济、农业、工业、生态、生物等许多系统,是按照研究对象所属的领域和范围命名的,而灰色系统确是按颜色命名的。

GM(1,1) 预测模型是最常用的一种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其建模原理是:设有一组所需要预测的指标的原始序列X(0)=(X(0)1、X(0)2、···、X(0)n), 对原始数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处理,得新数列X(1)=(X(1)1、X(1)2、···、X(1)n)。

设X(1)满足一阶微分方程

其中,a、u 为辨识参数,a为发展系数,u为灰色作用量。辨别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

其中,数据矩阵:

由此得到预测模型:

2.内蒙古保险业现状分析

2.1 内蒙古保险总收入与总支出

2007年采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统计,因此,本文描述与分析时不引用2006年数据。

通过保险业总收入与总支出状况折线图(图2.1),不难发现,原保费收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由2007年97.75增加到2015年的395.4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8%,2011年保费收入出现增长的最低点(7%),这可能是由于80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经濟形势出现严峻态势,而且房价在2010年前后迅速上涨,且青年需要置办房产等家庭固定投资,造成了保费收入2010年之后短期的低增长状态;原保险赔付支出在2007年到2015年期间逐年增加,从32.22增长到124.54亿元,但增长率由下降的趋势。经过计算发现,2007-2015年内蒙古保险赔付支出费用占总保费收入33%左右。

2.2 内蒙古保险业结构分析

2.2.1 内蒙古保险业总结构。

2015年内蒙古保险保费收入主要来源于人身保险,占保费总收入的62.25%,而保费赔付支出主要存在于财产保险,其占总保费赔付支出的60.67%。这种状况是由于所有人对人身保障存在较大的重视,而对财产保险的重视程度相对较轻,特别是普通民众的态度更加淡薄;人身伤害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因此保费支出是较小的一部分,相对而言,财产损失是在现实生活常见的损失灾害,比如火灾、失窃、损害等等都造成财产的损失,因此财产赔付占比较高。由此可见,整体的内蒙古保险行业结构需要不断完善。

2.2.2 内蒙古财产保险结构。

由于相关网站和数据年鉴中都没公布细分险种后的保险水平,因此本文研究财产险和人身险时使用2015年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分析。在2014年内蒙古财产保险金额占比最大两个险种分别是机动车辆险(占37.17%)和企业财产险(35.19%),两个险种之和占财产保险的70%以上;保证保险和家庭财产险是2014年财产保险中占比最小的两个险种,由于家庭数量庞大、信用等保证需求随着时间增加越来越多,这表明该两种险种在内蒙古地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财产保险结构需要不断完善。

2.2.3 内蒙古人身保险结构。

人寿保险依然是2014年内蒙古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占比为85.27%,健康保险占比排名第二(12.35%),意外伤害保险占比最低(2.38%)。表明大众依然对人寿保险认可度非常强,但是对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险的认可度或者关注度非常小,这是内蒙古人身保险之后发展中增长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3.内蒙古保险业实证分析

3.1 内蒙古保险灰色预测

本文利用灰色模型预测软件GM,用2007-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和原保险保费赔付支出数据对内蒙古保险业总体预测。

将原始数据进行GM(1,1)建模,获得保费收入和保费支出赔付的预测时间响应序列分别为:

其中, 表示保费收入的预测值, 表示保费赔付支出的预测值。

利用时间响应序列公式,获得2007-2015年内蒙古保险业灰色预测模拟值结果如表2和表3。

原保险保费收入、原保险保费赔付支出的相对平均误差分别是4.573%和3.258%,模拟值与实际值误差相对较小。保费收入和保费支出赔付预测模型精度:

该模型的精度较高,可进行预报和预测。又根据灰色预测模型原理可知:a被称为发展系数,反映了灰色系统发展态势的大小。当-a<0.3时,所建立的灰色模型可以用于长期预测;当0.3<-a<0.5时,所建立的模型适于中短期预测;当0.5<-a<1时,模型不能进行直接预测,需要改进模型后在进行预测,比如DGM模型;当-a>1时,模型不能进行任何预测。本文在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后获得保费收入模型发展系数-a=0.13,保费赔付支出发展系数-a=0.14,都小于0.3,因此模型可以进行长期预测,由于本文涉及灰色预测与指数平滑法对比,且指数平滑法适于短期预测,因此本文预测2016-2019年保险情况,结果如表4(2016-2019年内蒙古保险业预测值)。

4 .结论

4.1 内蒙古保险业未来趋势

经上述论述,内蒙古保险业一直处于持续增长趋势下,但保费收入增长率较高的年份,保费赔付支出增长率相对较低,保费赔付支出较高的年份保费收入增长相对较低,保费收入基本上是保费赔付支出的3倍,并且可以发现2018年内蒙古保费收入将突破500亿大关,保费赔付支出也将在2019年突破200亿大关。

4.2 内蒙古保险业建议

促使保险市场更加规范,险种随需求增加日益增多。

第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内蒙古各保险公司都在不断吸收和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公司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而且内蒙古保监会需要不斷加强保险市场监管力度,保证群众和企业保险权益。

第二,保险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结构优化和经营渠道结构的完善。在产品结构方面,保险公司致力于开发价值含量高,适应市场不同类型需求的保险产品,使险种多元化,满足客户需求。在经营渠道结构方面,保险公司大力发展保险兼业代理,充分利用相关行业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

第三,保险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更加体现保险作为一种服务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李宝仁. 经济预测:理论、方法及应用[M] 第一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04,p43-45.

[2] 王维国. 预测与决策[M] 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2.

[3] 葛宇. 内蒙古自治区保险市场发展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1:11-12.

[4] 时乐乐,赵军. 基于GM(1,1)模型的新疆保险业“十二五”发展预测[J]. 经济数学,2012,01:106-110.

[5] 汝永才. 青海财产保险业形势分析与预测[J]. 青海金融,2002,03:39-42.

[6] 王海霞,范淑芳. 内蒙古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06:104-108.

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第4篇

【摘 要】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险业的兴衰关乎人民的幸福感指数,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发展必然是一条长久之路。

本文提出我国商业保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商业保险可以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的特点,社会保险以其公平的原则来改善分配不均的状况。国家或政府、保险公司自身应该对商业保险保持比较清醒和理性的判断,在妥善处理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的同时,科学确立今后的发展方针和策略,使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能够协调发展。

【关键词】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关系;协调发展

一、理论概述

1.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概念与特征

(1)商业保险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商业保险,是指双方当事人通过订立保险合同,并由专门的保险企业操作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种保险形式。其关系是由当事人按照个人的意愿构成的合同关系,投保人会按时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据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并由此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会如实承担赔偿,履行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遭遇伤残、疾病、死亡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履行给付保险金责任。

商业保险是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保险企业与居民自愿交易达成的保险业务,它的自愿性、灵活性、权利对等性等特点,是对政策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有力补充。商业保险具有以下特征:

①经营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

②通过保险合同来反应当事人的保险关系;

③对象可以为有形或无形的人或者是物;

④以盈利为目的。

(2)社会保险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特种人群向政府指定的机构缴纳等同的保险金,形成互济性的消费基金,社会保险是以人的劳动权力为标的;在劳动权力因伤残、疾病、死亡、失业和年老退休丧失时,政府指定机构给予最基本的物质财力帮助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作为国家强制实行的保险制度,从经济和社会的安定发展角度出发,以此维持、促进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保证社会秩序的安定。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劳动领域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是社会保险的客观基础,劳动者的人身权力作为保险的标的,是保险合同值得关注的关键;

②社会保险的主体包括劳动者或其亲人家属与用人单位;

③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性保险,其根本目的并不是获取高收益,而是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通过缴费形成保险基金,其次一项重要来源是政府财政的支持。

二、我国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协调发展的对策

面对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国家或政府与保险公司自身应该对保险业保持比较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科学确立今后的发展方针和策略,使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能够协调发展。

1.建立健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

(1)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引入竞争机制

不同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作为商业性企业在充当社会保险补充的同时,必然会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为了避免不良竞争,损害保险业发展信誉,必须要设计既能激励商业保险公司补充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又要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的制度。毋庸置疑社会保障机构具有一般国有企业单位的弊端,所以应通过试点的方式引入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在部分领域的竞争机制,不要仅仅关注高收入劳动阶层,将中等收入者拒之门外,农村作为广阔市场同样具有巨大的开拓潜力,制定合理的区域分配机制,以促进社保系统效率的提升。

(2)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加强法制建设,不断依法规范社会保险体系的结构和社会保险基金的规则,依据法律的严谨来确定合理且适合国情的商业保险比重,以此构建和谐的保障体系。

2.实事求是,提高自身水平和自我完善能力

(1)一切从实际出发,维护正常秩序

建立健全两者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时应从国情出发,正确把握需求与现实的关系,充分估计国家财政能力的大小,注意保障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凡能通过商业保险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应尽量给予鼓励和支持,政府与社会都应注意培育商业保险的市场,维护其正常的秩序。

(2)提高两者的自身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一,推进商业保险公司自身的建设,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依靠自身的经营管理,因地制宜的创造财富价值。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应该以优化内部控制框架为方向,强化自我约束功能,建立完善企业自身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扩大发展规模,改善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养老金的需求水平;第二,在社会保险的管理中政府仍然要扮演重要角色。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管理者,政府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政府应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切实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精简审核事项,缩减审批环节,合理下放审批权利,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时提高行事效率,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3.培养专业优秀人才,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

(1)培养专业优秀人才

要有好的人才才能给企业注入经久不息的活力,给企业带来长久地发展,对人才加大资金注入,不断输入新型的创新型人才以此来适应市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培育一支精英营销队伍,通过对营销人员的在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结合他们的营销特长积极开发客户,才能使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保险业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为此保险业要加快对营销人员和营销机构的资格认证,在利用已有的营销优势力量的基础上尽早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营销推广队伍;加强与专业部门类似于各类高校的合作,签订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对员工有意识的进行技能培训,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长足保障。

(2)加强技术投入和创新

根据我国的地区差异和生活习惯加强技术上的研究和资金投入,开发不同种类的险种或者同一种类不同险率的产品,区分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存在的缴费能力的差异,尤其是针对巨大的农村市场,加强创新开发力度;另一方面也要综合考虑各种保险产品的不足,扬长避短,弥补不利于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协调过程中的不足,共同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繁荣发展。

三、结论

在当今社会,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的相关关系,需要我们谨慎处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促进二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分散风险降低损失的效果。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程度及相对影响程度上都相对落后,而风险面临的形式复杂多样,瞬息万变,商业保险自由灵活,自主性较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却无法保证市场秩序安全稳定;社会保险有国家为其兜底,保障力度强大,但是受我国文化、制度、法律的制约,其发展进步缓慢,且限制重重,两者如同个体的左右臂膀,举足轻重却又缺一不可。

这就要求我国应当统筹全局,全面发展,科学确立发展方针策略,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一切从实际出发,维持正常秩序,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提高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主体的自身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改善管理和监管,协调运作体制的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投入,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积极参与其中,响应国家和政策号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后盾。

参考文献:

[1] 杜思尧. 浅谈如何有效地实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J]. 北京:东方企业文化, 2010.14:20-25

[2] 刘静, 赵晶. 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J]. 北京: 科技创新导报, 2010.5(1): 7-9

[3] 邓大松. 论商业保险如何在社会保险中发挥作用[M].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8: 9-13

[4] Shi L. Vulnerable populations and health insurance. [J]. Medical Care Research and Review, 2000, 57(3):55-62

作者简介:

柯荫宇(1990-),女,汉族,湖北,硕士在读,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第5篇

【摘要】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条块分割严重,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养老各成体系,严重的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未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将何去何从正在考验着执政者的决策智慧。本文对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养老保险未来的发展现状,以期为社会养老保险的规范,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养老保险 和谐社会 统筹层次

自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二日国务院发布国发1986 77号《国务院关于发布改革劳动制度四个规定的通知》发布后,在全国各地市、县成立了企业养老保险机构,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完善和巩固。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农村先后进入了社会保险行列,并成立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机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既有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能是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人群之间养老保险水平的巨大差异成为了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尽快的规范现有的社会养老体系成为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必然要求。

一、看现状——三驾马车,各行其道

由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起步早,力度大,企业及企业职工的保险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企业减轻了负担和压力,职工得到了安全和实惠。特别是企业改制后,企业退休人员能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并随着物价指数的提高,养老金每年也有所增加,基本满足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企业职工看在眼里,乐在心头,增强了企业职工的参保、投保积极性和自觉性。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直由地方财政经费支付工资,在人们心目中公务员是铁饭碗,退休后同样享受“吃财政”的权利,自然而然这部分人员的参保意识淡漠,参保积极性就比企业职工差一些。最大问题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是由企业和职工分别按一定比例交纳,即企业与个人同担保险责任。而公务员个人缴纳比例较少,个别地区个人甚至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给财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造成有的地区养老保险积累较少,支付能力较脆弱,防风险能力较差。

农村保险起步迟,而且享受养老保险的人数少,待遇较低,不能极大地提高农村人员的养老保险积极性和自觉性。

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保险机构大部分地区有三个养老保险机构,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目前的现状就是一个险种三个机构管理,三个管理机构各行其道,不能统筹规划,不能公平参保,不利于缩小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的差距 。

二、看未来——一驾马车,公平和谐

社会保险的发展方向,应更人性化、合理化。公平参保,和谐发展,逐步减少缴费差距 ,逐步减少退休人员养老金生活待遇的差距,这是社会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兴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指出:“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这就从法律的层面理顺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体制,为解决多年存在的因征收体制“不统一”导致规划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难的问题。

社会保险制度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不少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框架,但在推进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过程中,解决影响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统一”问题任重道远,虽然国家连续几次上调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缩小了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差距,但仍然有“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的现象,改变这种局面,根本的是各地政府必须按中央经济工作的会议精神,脚踏实地抓好当地的经济工作,增加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投保基数,退休时养老金自然大为增加,这自然就与公务员相比缩小了差距。公平、合理、和谐的目标就逐步得到实现。

2006年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指出“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党的十七大报告更进一步明确: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这个“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就成了最重要的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从城市走向农村,全国各地全面落实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农村养老保险列入议事日程,各地先后成立了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参保人数和覆盖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和农民三者相比差距较大。

温家宝强调“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保制度,是开创性的重大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都建立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指出:“十二五开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应该从普惠到公平普惠,这种公平主要体现在城乡统筹制度方面,只有通过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才能逐步理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只有这样 ,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就从主要由家庭和个人负担,转移到主要靠政府和社会负担。毕竟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人口机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不斷的弱化,老无所依成为了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只有社会化的大保障才能与其相对应,这样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无后顾之忧地合理消费来支持市场经济的运行与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艳丽.浅谈实行社会保险统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

[2]孟颖颖.中国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及改革方向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11(09).

[3]王福友.社会保险全国统筹论略经济[J].研究导刊,2008(18).

(编辑:刘影)

风险管理与保险范文第6篇

一、什么是长期护理保险

据报道,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2亿,其中失能和半失能人数超过4000万,需要被长期照料看护。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社部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来解决高龄人口产生的一些相关问题。如某些老年人长年卧床需要人照顾,因此需要投入很高的人力物力成本,此时养老、医疗保险无法完全针对性解决,为了规避此类风险,长期护理保险应运而生。

二、保障对象及参保范围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目前我国在承德市、上海市、广州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5个城市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试点。原则上覆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其中以长期失能参保人群为主。未来有医保就能实现“养老”,达到老有所依的目的。

三、资金来源

试点阶段,首先是根据目前整个医保基金的状况进行结构调整,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筹集资金,并逐步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长期护理保险多渠道筹资机制;

第二长期看来应该逐步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明确这个险种的缴费费率是多少、谁去缴费、如何使用。

四、参保人待遇支付

试点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将根据参保人享受的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相应制定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总体基金支付水平控制在70%左右。通常情况下,患者的失能程度决定着护理服务的强度、时间和花费。

上一篇:国际法的渊源范文下一篇:工业企业发展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