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制教学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2024-07-22

工作室制教学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基于项目教学包装设计工作室创建的必要性

(一) 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 对于包装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可以说包装产业发展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包装产业发展势头不断增强, 发展成为世界包装大国, 而与发达国家相比, 包装产业质量、品种、经济效益及新品种研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应该重视影响包装产业发展的因素, 强化包装设计研发, 投入更多方面的支持, 培养包装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 必须建立包装设计工作室, 才能从细节出发, 发挥专业人员自身优势, 保证实际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推动我国包装产业整体发展。

(二) 目前高校的迫切需求

我国一些艺术专业类高校为了提升包装设计综合实力, 也逐渐创建了设计工作室, 但是应用于包装设计教学的工作室十分少。高校包装设计专业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 强调学生独立学习和完成任务, 具有承担产品包装设计的能力。但是我国高校包装设计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通常以理论为重点, 课堂教学中以文字讲解为主, 并不利于学生真正消化课堂知识, 缺乏实践训练和企业观摩。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 需要更多设备的支持, 但目前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操作的教学设施受到限制, 不利于课程内容的有效推进, 例如设计场地、器材等不足, 影响教学质量。此外, 目前高校包装设计专业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 理论知识讲解完成后, 应该及时针对课程内容安排实践训练, 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操作通常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两三天才开始,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够连贯, 不利于深化知识内容细节问题。为了保证高效包装设计专业教学顺利进行, 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投入, 帮助学生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因此, 高效必须建立教学模式下的包装设计工作室, 通过高效多年努力, 进一步解决教学问题, 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 就业岗位的需要

经济发展带动各个领域的快速进展, 包装设计目前已经作为一个独立行业发展起来, 推动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 包装设计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大, 培养优秀的包装设计人才成为高校重要任务, 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员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大利润。企业需要更具综合实力的优秀设计人才, 帮助企业顺利发展, 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艺术设计修养和团队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创新能力, 人才与企业应做好共同成长[1]。

二、包装设计课程的设置及职业需求分析

(一) 增强教学设计力度, 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课程设计应该以职业需求为主, 包装设计课程内容需要在了解相关行业、岗位基础上, 根据工作详细流程, 进而在课堂中进行深入讲解。通过更具实践的教学内容讲解, 可以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专业知识的现实意义, 进而储备更多的专业性知识。要重视包装设计的专业性, 结合企业需求有效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进而促进学生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在理论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训练, 不断巩固理论知识, 增强技术操作技巧。高校应该重视实践训练投入, 设置便利的实训基地, 为学生有效的进行实践训练提供平台,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职业技能。

(二) 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及课程目标设定

高校包装设计教学过程应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的设定, 保证学生技能与教学质量共同提高。要重视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发展, 相互借鉴优秀的培养方式, 符合社会对人才技术、素质的综合需求。在包装设计授课过程中, 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重点讲解有关包装创意课程内容, 激发学生自身更多创造潜力, 详细分析工艺、材料等内容, 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了解有关包装设计的知识。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 应当重视人才综合能力的发展, 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以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求。

(三) 教学成果应满足就业需要

随着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 高校不断开设设计类专业课程, 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设计专业性很窄, 不利于明确就业方向。在包装设计教学实践中, 教师除了需要将课程内容讲解透彻, 还应该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知识面, 帮助学生拓宽就业选择的机会。信息化时代下, 各个行业得到创新发展, 这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让包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教师需要加强新技术知识渗透, 进而保证教学成果的有效性。

三、工作室制下包装设计教学模式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 工作室制下包装设计教学模式特点

1. 创新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下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的基础知识培养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差不大,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际性训练, 使得学生能够对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通过实践训练有效发挥理论知识, 让学生对于包装设计的理解得到升华, 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实际训练, 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操作能力, 进而将学习成果表现在作品中, 实现知识的应用价值[2]。

2. 激发学习兴趣

高校包装设计专业教学结合工作室形式, 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企业产品设计流程, 通过对现实市场情况的分析、认知, 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讲。深入了解包装设计的制作过程, 可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应用中发挥自身实力。

3. 优化教学资源

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应用, 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升级, 教学内容更加具体、详细。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能够利用优秀的作品案例, 进行深入分析、讲解, 让学生体会更具创意和流行的作品含义,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通过工作室制教学资源深入分析, 让学生提升设计创意及专业能力, 为企业和自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实际设计应用, 整合教学资源, 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创新设计理念。

4. 提升技能

工作室制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才能保证包装设计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 并引导学生快速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难, 重点培养学生兴趣,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加强校企合作,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接触到更流行的设计理念, 从现代市场需求中获得发展启发, 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教师也通过接触到的先进设计理念, 将其准确地进行把握, 并在课程实践中凸显出来, 提高学生创新理念及技能。

(二) 工作室制下包装设计教学策略

1.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即由企业设计师和高校的教师共同完成教育, 随着社会对包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 高校加大力度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双师型教师团队需要具备很强的理论基础, 同时教师专业技能也应达到更高水平, 进而推动包装设计教学顺利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需要合理应用激励机制, 给教师教学带来信心, 并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质量。为了保证包装设计专业课程有效进行, 高校应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可以聘请外校优秀教师前来讲解教学心得, 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2. 实施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应用, 已经在包装设计教学效果中看到了成绩, 能够帮助教师完善传统课程内容。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 高校应该促进多方合作, 为学生实践提供条件, 重视工作室的创意性发展。创立包装设计工作室, 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 增强学生对于包装设计专业的理解, 使得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质的飞跃。

3. 加强课程实训与大赛项目的对接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具有一定实际性, 为了达到教育目的, 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实训中。高校可加强与校外大型赛事的合作, 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在活动中提升学生自身综合能力, 深化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注意将教学目标与比赛相结合, 引导学生发挥更多潜能, 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训, 有助于快速适应职场生活。

总体而言, 我国高校包装设计课程, 需要完善教育体制并创立工作室制, 进而使得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 优化教学模式。包装设计专业学生能够通过工作室制的有效引导, 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 进一步认清自身发展方向, 激发学习热情。因此, 工作室制下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 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推动企业经济有效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对于包装设计人才需求增加, 高校应该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改善传统教学模式。高校为了培养更优秀的设计人才, 通过创立工作室强化实训基础, 让包装设计专业学生接触到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基于工作室制下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 能够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且可更清楚地了解当下市场需求, 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工作室制,包装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万剑.艺术设计工作室制包装设计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9) :146-147.

工作室制教学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教案序号:21-22 授课时间:5.16-5.30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2.初步学习《国旗法》《国徽法》。 技能目标:

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视频:《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以及《国旗法》《国徽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解说:同学们,每天早上,伴随着太阳从我国地平线升起的第一刻,我们会从电视里看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会看到在国旗护卫队的护卫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天安门广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一天也不间断。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国家的象征)

3、你知道还有什么也是国家的象征呢?(国徽、国歌)

二、认识国旗、国徽、国歌,并了解深刻的含义。

1. 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 2.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五星红旗的来历,关于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尊敬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五星红旗的升挂要求„„)

3、屏幕出示国徽,提问国徽有什么组成,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天安门表示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同时又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形象地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国徽鲜明地反映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4、屏幕出示《义勇军进行曲》图片,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它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三、读故事,学法律。

1、屏幕出示故事一:

某自行车公司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电动自行车。并在进行生产时,将该型车定名为“五星红旗牌电动自行车”,同时将五星红旗的图案印在自行车上,在电视上大规模广告宣传。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该型自行车上市后很受欢迎。然而没过多久,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执法人员通知该公司:自行车上的商标使用不合法,宣传该型自行车的广告内容也不合法。因而作出限期停止销售,纠正违法行为的处理具啊定。该公司的负责人很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交流:国旗是严肃的产品,国旗时国家的象征……)

2、屏幕出示故事二:

东东和亮亮是一堆好朋友。一天放学后,亮亮去东东家玩耍。亮亮一进东东家门,就发现客厅墙壁上新挂了一个大大的国徽,疑问才知道,前几天在收拾家的时候,东东的爸爸妈妈为了美观,特地买了一个大大的国徽挂在自家客厅墙壁上,可亮亮说自家不能挂国徽,他说的对吗?为什么? (小组交流: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中央军委、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外交部、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均应当悬挂国徽)

四、学习《国旗法》《国徽法》 (课前搜集资料,小组交流)

五、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用我们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国家的尊严。

1、想一想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应当注意什么?

{(1)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哄亮。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的尊敬和无比热爱。 (2)军人行军礼,庄严而神圣。 (3)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 小结:同学们,升国旗唱国歌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重温这庄严的时刻吧!

2、全体起立,重温庄严的时刻升国旗、奏国歌。

六、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小公民,同样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七、课外活动: 1.手抄小报比赛。 2.开展唱国歌比赛。 教后反思:

教学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加强对国旗、国徽、国歌的认识,激发学生爱国旗、爱国徽、爱国歌、爱祖国的情感,并为课堂活动的实施、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人是本课程的又一核心理念。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在加强认知、激发情感的同时,还应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指导行为,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养成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经常去做,才可能养成好习惯。”这句话告诉我们,习惯不是单靠说或学就能形成,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课教学中,行为指导时:升国旗、奏国歌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看一段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的录像,观察录像中的解放军叔叔是怎么做的,工人、农民们是怎么做的,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做的,而那些小朋友又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把静止的“升国旗”设计成可活动的动画画面,让国旗在随风飘扬中冉冉升起来。这样,把在教室里无法进行的升旗仪式变成了可能,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升旗仪式开始时,全体同学将肃立、行队礼,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这样,学生不仅会明白升国旗、奏国歌时应该怎么做,而且在实际活动中指导了自己的行为。

工作室制教学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1“项目制”教学模式的特征

1972年奔驰和博施等三家大公司在德国巴登符藤堡州建立了第一个“职业学院”。“职业学院”的产生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巨变, 第一次按照企业需要展开企业员工培训。其中著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更是启用了“工作室”双教师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根据德国职业教育框架体系、运行模式方面的成功经验, 提出了“项目制”教学模式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中国化“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

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专业的理论和文化教育, 另一方面企业定期带着真实项目到学校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 或学生不定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推进真实项目的载入, 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提高了就业的质量和效率。

2)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既有中期考试又有结业考试, 既有书面考试, 也有实践操作技能考试。考试由学院组织, 结业答辩汇演由学院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人员组成。考试未通过者会组织再次答辩, 如还未符合者重修一年再次答辩。这种综合性考核制度, 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

3) 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在引进名校高才生时更注重引进人才的行业经验和行业能力, 兼职教师多是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累计实际工作经历,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与行业紧密接轨,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作能力和就业能力。

4) 推行“双证书”制度。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把证书考核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2“项目制”教学模式的意义

2.1 艺术设计专业的背景分析

1) 艺术设计专业的产业背景。艺术设计专业, 是一个综合的艺术系统工程, 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 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 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 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室内设计专业相关的设计人才,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块, 也可称为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室内装饰工程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2010年已超过了2000亿元, 其中家庭装饰约占一半。国内各高等院校开设类似的相关专业起步比较晚, 故室内设计人员紧缺是摆在我国装饰行业同人面前的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

2) 艺术设计专业的区域背景。重庆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 近几年正处于城市建设鼎盛时期, 目前装饰行业从业人员850万, 2012年达到1200万, 仅设计师就需要10万人的增量, 而且目前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仅为从业人员的1.3%, 人才的短缺已成为装饰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些装饰公司甚至不愁没单, 只愁没人。就重庆地区来说, 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年薪10万已经很常见, 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室内装饰设计师良好的职业前景, 纷纷加入到室内设计师的行列。

3)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目前就重庆的装饰公司来看, 更重视学生的行业专业工作能力, 相对来说学历是其次。

2.2 传统教育模式和现行市场人才需求发展不相适应

传统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不准, 不能满足企业所需的专业能力要求。传统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偏重于理论性质的教学, 在课程建设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课程安排上也多有偏颇, 涉及课程广泛, 如室内设计, 建筑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 家具设计, 展示设计等, 在师资配备上基本以高学历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审核标准。这种广泛课程设置、理论教学为主的专业定位, 造成了现在大学教育和行业岗位严重脱节。2014年预计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 但相关岗位需求却降低7.3%, 这就表明会有更多的大学生无法直接就业, 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

3“项目制”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思路

1) 建立岗位职业规划体。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室内外设计、建筑装饰装修、展览展示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广告设计等企事业单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职业岗位包括:施工图绘制员岗位、室内外建筑效果图表现制作师岗位、家具设计师岗位、住宅室内设计师岗位、景观设计师岗位、展示设计师岗位、商业空间设计师岗位、施工管理、监理等岗位。其中住宅室内设计师是目前家装企业的急需岗位。

2) 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课程建设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 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以《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是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确定的职业岗位是商业空间设计师。以职业岗位分析出课程标准:

3) 构建以过程性为主导的学习测评方式。

根据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 这符合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应改革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 将教学培训与考核相分离, 根据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制定考核标准, 同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 客观地监督检查教学和培训的结果。

4) 营造一体化教学环境。

采取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法, 注重学生思维开发,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加深领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突出技能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教案、课件、教学录像、教学案例、相关资源链接等资源进行自学, 同时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测试和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 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按照“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原则, 在努力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引进课堂的同时, 采用“实训承包”模式, 由学校提供场地, 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 在校内建设仿真实训场所, 对企业员工和相应专业岗位的学生进行培训, 同时承担相应的实训课程。“岗位承包”模式, 学校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 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 教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学生交替进行定岗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直接为企业一线服务的, 生产一线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佳实习课堂, 高职教育和企业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

6) 组件立体化的师资团队。

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营造以教师队伍为主体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成长环境, 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深、动手能力强、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建成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高水平外聘教师人才库, 逐步形成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兼职讲授实践技能课程机制。

4“项目制”教学模式持续发展规划

为实施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必须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在《中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战略的总体框架下, 必须组织开发适用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规范 (标准) , 规范职业技能教育, 从而提高质量, 使学生具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产业优化升级、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能力。如何持续有效的发展“项目制”教学模式, 使高等职业教育效能提升, 立足点还是在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的制定上。

1) 加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 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特征, 决定着只有国家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主体, 才能够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2) 政府投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主体导向作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结构、专业设置应当与当前经济发展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相适应。政府的资金投入可以宏观调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师资选择流程, 师资培养力度, 加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标准、流程和质量, 从根本上扭转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社会陈旧观念下的弱势社会地位,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影响力, 加大社会、企业、家长、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同, 使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和工资待遇上得到认可, 才能本质上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弱势的局面。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性作用, 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办学, 以政府为导向制定合作办学的规范 (制度) , 从工会企业技能标准上制定确实可行的考核标准。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位一体”化联合办学, 做到教中学, 学中做,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摘要:在教学中率先采用引入真实和虚拟项目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结构体系转化为典型工作任务,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工作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点, 最终完成相应工作项目。

关键词:项目制,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赵苏阳.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启示.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 .

[2] 田均, 段春艳, 彭文利.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及内容研究.职业教育研究, 2014 (7) .

工作室制教学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内涵概述

工作室教学模式产生于德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由沃特尔·格罗庇乌斯创立。他在德国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当中首次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利用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这源于这所学校的艺术加工专业的特殊要求,他通过思考发现,学校里的陶艺、金属工艺等专业的教学,如果不能采用作坊式的教学,学生就会一无所获。从此这种作坊制的教学模式就逐渐演变成了“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也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雏形。

现代“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高校主动与社会相融合,大量结合社会有力资源进行艺术设计教学。目前应用型高校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多元文化融合能力的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更是如此。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中,艺术设计的项目操作能力尤为关键,这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传统教学中,除了黑板、粉笔,再没有其他道具。这不会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也不能满足学生自已增长的学习需求。从传统教学方式来看,黑板加粉笔的方式,属于平面的方式,而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教学需求恰恰是立体的教学方式。艺术设计的岗位是立体的,多面的,能力的需求,也是立体的,多元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身经历、参与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整个过程,并能亲眼见证设计项目的实施效果,突出了学习的能动性和个人构建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里,实际就完成了个人观点的构建,产生了个人的见解和反思,进一步形成艺术设计思维。

二、明确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任务

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是“工作室制”模式具体实施的第一要素。“工作室制”模式下每一个工作室都是一个创作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为了项目结果的实现都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共同完成目标,而对设计专业来说,创新能力就是最重要的能力。

以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为例,大一新生首先要进行基础学习,内容有素描、创意绘画、风景写生、摄影、中国画等造型等课程。大二开设专业课,包括书籍、广告、家具、展示、插图、包装、摄影等11个工作室。大三上半学期开设动画、多媒体、影视、虚拟立体等工作室。下半学期开设传媒设计工作室、图形创意、广告、插图、展示设计等工作室,并通过材料实验课程优化艺术设计教学。不同的工作室代表了不同的艺术设计领域,学生通过在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当中,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多年来,鲁迅美术学院向社会输送了各个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据统计,从2016年成功就业人才率达到92%。

可见,明确自主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是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任务。通过以上例子证实了自主创新的教学目标是符合市场和教学双重要求的模式。

三、快速推进双师型导师团队的师资力量建设

双师型导师团队的建设,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和要求,必须在本校内部培养双师型导师团队,可以说团队的构建很大程度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成败。“双师”意味着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这对导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更加高标准,双师型导师除了可以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可以作为某个设计项目的导师——设计总监。因此,双师型导师对于“工作室制”的建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建立实训的软硬件资源保障体制建设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大过理论的学科。实际上许多本专业的理论成果,都是从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实训对于“工作室制”的推行,对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实训需要大量的软硬件资源保障,只有足够的资源提供给工作室,才可能进行项目的实训锻炼,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软硬件资源包括项目的样板、项目执行书、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所需要的硬件设备、资金投入、师资力量等等。目前我国鲁迅美术学院的软硬件资源保障体系非常完善,是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标杆。

软硬件资源保障不仅对实训提供物质保障,也很大程度的体现了高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成果和经验。包括项目成品等硬件资源,就是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最好证明。

五、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在当前应用型高校建设体系当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不是只注重“教”的过程,而是注重“应用效果”,教师的身份也不再是单纯的讲课人,而是“潜在工作室的老师傅”。学生的身份不同于以往的被动学习者,而是“未来的手艺人”。这对于应用型高校建设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效果,对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实践价值,值得重视。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当前市场新型人才需求的必然途径。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一般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所不同,它必须要将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实践环节联系在一起,否则很难满足市场需要,也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脚步。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就是这种培养模式下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邓红霞,吴晓玲,李刚.甘肃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可行性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5):104-108.

[2] 李正敏.欧洲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对我国高校艺术教学改革的启示[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9(2):39-40.

[3] 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13-14.

[4] 杨蕙.美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探析[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3):25-27.

[5] 米永龙.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13-14.

[6] 闻立鸥.日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10(5):12-14.

工作室制教学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阐述了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实施“课证融合”的必要性,并结合该校实际情况,就《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考核标准等,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最终实现课证融合。

关键词:课证融合;《外科护理》;職业教育

《外科护理》是临床护理专业中一门范围较广、整体性强的学科,涉及疾病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

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校过程中,我校护理专业以校院合作为平台,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理实交替,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提高为主线,在课程内容上坚持课堂教学与护理实际工作任务、专项技能与综合能力、国家护士资格考试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在课程进程上,坚持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相融合;在实践教学上,坚持课内训练与课外强化、校内实训与医院见习实习、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为了顺应学生的就业和医院需求的需要,进行课改的前提下《外科护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课证融合”,提高上岗证的通过率。

一、“课证融合”在卫生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课证融合”的开展促进“双证书”教育的发展。“双证制”教育是指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毕业时应同时获取学历证书和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种模式。它是一种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职业技能训练的教育模式,实现理论和临床结合的“两条腿走路”,使学生在毕业时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从而缓解中职生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

二、“课证融合”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护理专业目前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职业岗位的需要,以学科体系知识对接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出现了所学知识与职业岗位需要的脱节。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势在必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考试接轨,精练护理理论内容,突出护理技能教学,实现课程教学与临床实际零距离的目标。

三、我校《外科护理》课程设置的改革措施

1.职业考试融入大纲,事半功倍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依照《外科护理》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同时糅合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提前了解该行业的职业资格要求,节约学生适应未来岗位的时间

2.“课证融合”,提高“双证”通过率

“课证融合”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外科护理》教学体系,以获得执业资格为动力挖掘护生潜力,激发护生学习热情。在教育教学中我校已经逐步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丛书来加强学习。

3.合理调配章节,突出特点

将《外科护理》部分章节进行必要的整合与删减,突出外科护理要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践教学,使学生更能符合岗位要求。教学中采取集体备课、互相讨论、积极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等方法,总结出教学难点、重点。

4.改革考核标准,侧重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其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实施“课证融合”后,我们加大对实践教学特别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建立考核标准,在考核内容、考核比重、考核层次等方面做了具体明确的规范性要求,重视对学生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同时,实施“以证代考”的方式,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来代替课程考核,不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还能通过获取职业资格认证来提高职业能力,达到完全以职业资格标准来代替课程考核,也是落实“双证书”制度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课证融合”更利于构建课程体系时,体现职业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就业前培训的思想,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打破学科界限,构建综合化课程。“课证融合”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提高了护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对接,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就业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军.双证制模式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

[2]王玉华.“双证制”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

工作室制教学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高校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人才。近年来, 高校在培养文科人才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 但仍缺乏系统、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人事工作标准是运用圆通制工作标准的理论和方法, 根据人事岗位专业能力需求所建立的工作标准, 对推进高校文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2 高校文科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一方面, 学校培养出大量的文科类毕业生;另一方面, 企业需要大量的文职工作者。但是, 依然有多数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问题在于学校培养的文科类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的是一上班就能工作的人才, 而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们却是毫无工作能力的新手。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提出高校“要立足现实, 想国家所想, 急国家所急, 源源不断的输送数量充足, 质量优良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 加快高校文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3“圆通制-人事工作标准”在文科专业教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圆通制工作标准训练教学法是运用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和方法, 以脑力劳动定性需求工作经验为目标, 选择对应工作标准, 通过老师知道学生重复训练和熟练讲解, 实现快速量化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岗位杰出人才的方法。

3.1 圆通制工作标准训练的总体思路

圆通制工作标准训练教学法需要结合“圆通工作标准训练引导系统软件”和从中国工作标准数据库经典筛选的“圆通制工作标准”, 在校内通过“老师教、学生练、动手做、纸上谈兵”四个环节实现。文章以“员工招聘面试工作标准”为例来说明具体应用。

第一步:老师讲授和演示“员工招聘面试工作标准”, 学生观看工作过程。

第二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体验教学和问题教学的教学方法, 老师引入一个员工招聘面试工作的案例, 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代入角色 (人才选聘管理岗, 人力资源规划岗, 人力测评管理岗, 薪酬管理岗, 人事经理, 劳动关系管理岗) , 根据案例资料模拟整个招聘流程, 在模拟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拟定人员招聘计划书, 规定招聘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选择招聘面试工作地点, 与面试相关部门 (如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总经理办公室等) 沟通协调工作进程。

第三步:学生总结, 老师评价。让学生从模拟中学会自己干, 获得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

第四步:借助“圆通制工作标准训练平台”教具, 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工作交流。

3.2 老师教

在讲授“员工招聘面试工作标准”时, 老师通过“我的工作教学”, 使用工作标准库引导学生熟悉工作标准内容, 要求学生记忆工作名称和工作名称释义、工作核心目标, 理解事前、事中、事后的资料要求和工作框架。

老师从两个方面进行“教”, 一是引导学生制定工作方案。众所周知, 我们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 首先应该具备自己的工作方案, 然后根据工作方案进行具体操作。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设计工作方案, 有助于梳理工作思路。二是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标准库。标准库是老师教学指导的工作经验库。标准库中包含许多不同岗位需要掌握的工作标准, 从中选择“员工招聘面试工作标准”进行串讲, 分别从工作标准释义、工作标准基本表格、相关工作资料、相关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流程图等展开介绍。

3.3 学生练

工作标准是企事业单位实际形成地完成工作任务过程规范的总结, 体现的是工作的共性, 它能满足学生模仿学习的需要。而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体现的是一项工作的个性, 特点鲜明, 学生难以照搬照抄和模仿学习。学生练的方法主要有3种:

(1) 工作计划训练。学生掌握老师在工作方案中规定的工作标准训练要求, 通过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来理解老师要求学生完成这项工作任务的过程。学生将自己所要学习的工作标准按学习时间进行分解和细化。

(2) 工作思路训练法。通过“工作计划”训练, 学生对脑力劳动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 通过“思路训练”, 学生将详细地了解一项脑力劳动。这个训练过程虽然有“标准库”中工作标准的内容约束, 但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想法。这样, 可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统筹安排众多工作内容的能力。

(3) 标准训练。思路导图训练结束后, 学生进入软件“标准训练”菜单感受脑力劳动工作中规范化、严肃性、科学性以及显示匠人精神的一面。学生通过圆通工作标准平台将现实工作中脑力劳动过程及其工作要素内容显化出来, 建立以后科学工作的规范和习惯模板, 对学生工作后养成科学工作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影响巨大。

3.4 学生做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软件“创建工作”功能, 按照“参考工作标准”和“创建”模式进行实际工作安排练习和工作实施完成过程练习, 从而解决学生缺乏实际动手做的问题。

(1) 参考标准实践。“参考标准实践”模式, 是指学习者利用数据库提前安排的工作平台模式直接给出全部流程和标准内容并提供给学生进行修改。流程按照相关工作标准创建工作内容, 按照现实工作人员、时间、地点、单位进行修改需要的工作资料名称及工作资料内容。

(2) 工作实践模式。“工作实践”模式, 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或老师指定的内容, 在工作人员、时间、地点、单位进行填写安排, 一一添加资料名称, 并将资料内容填充编辑, 修改确认需要的工作资料名称, 完成过程练习。

(3) 引导学生探讨扩展的工作经验, 按类型举例。学生考虑具体员工招聘面试工作时涉及的工作标准应有相应的扩展和发挥。

3.5 纸上谈兵

老师组织学生, 要求学生对当天训练的工作标准进行口头讲解、测评和竞赛, 增加学习趣味性和实际竞争性。通过比赛, 让学生体会工作能力水平的差异和区别。由此, 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工作的内容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4“圆通制-人事工作标准”在推动文科专业教学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4.1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我国文科类课程设置大多偏重理论性, 而忽视了实践应用能力训练, 文科类专业的实习和社会实践也多流于形式, 无法起到提高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作用。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难的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建立实习实训机制, 全面推行圆通制实习实训新模式, 在校内建立工作能力训练中心, 学生参加四个阶段强化训练, 即科学工作行为规范训练、工作标准体系分工训练、工作标准训练、对单位参观验证, 可以帮助毕业生通过工作标准训练积累工作经验, 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4.2 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圆通制的教学方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极大地增加了备课的难度,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但也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教师引导,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同时要求老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紧跟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只有不断学习, 获取新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

4.3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圆通制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 情境教学, 体验教学等教学模式,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4.4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教学的改革一直在进行, 但都处摸索和探讨的阶段。圆通制的推行, 给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指明了发展道路。

摘要: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创新应用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提高学生科学工作能力, 推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与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动实施“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 (百千万工程) ”。文章通过分析“圆通制-人事工作标准”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 着力推进高校文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人事工作标准,文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民权.机关工作标准研究所.圆通制·工作标准系列.人事工作标准实训指南[J].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 2017 (3) .

[2] 马玉红.推行圆通制实习模式提高文科毕业生就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 2015 (2) .

上一篇:实训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艺术语言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