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站设备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8

雷达站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社会重大活动保障的关键技术手段,在中国北方地区春秋农作物生长期期间,人工增雨技术应用的最为普遍。近年来,人工增雨作業中的飞机增雨技术不断完善,增雨效果的社会认可度得以提升,基于该项工作实际操作的特殊性要求,安全生产逐渐成为决定其能否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飞机增雨作业进行现状分析与风险研判,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最大限度地规避作业风险,为社会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同时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飞机增雨;安全分析;对策研究

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为“人影”)作业是应急防灾减灾和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不足、降水分布不均、土地干旱缺水等现象严重,人工增雨技术起到优化气候资源配置、调节局地气候、缓解农作物生长期季节性缺水等的关键作用,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气象为农服务的核心环节之一。目前,人工增雨作业包括地面作业与空中作业两部分,本文主要针对空中即飞机增雨作业安全展开阐述。

1 飞机增雨作业基本概况

飞机搭载先进的气象基本要素探测设备、催化剂播撒设备、地空通信系统系统等,在高空播撒催化剂,对局部地区的大气物理过程进行趋利避害的人为影响。飞机增雨作业最常用的办法是对空喷射高温燃烧的碘化银催化剂,气态碘化银遇冷迅速凝集成晶体结构与自然冰晶极为相似的微小粒子,作为“冰核”形成了大量的小冰晶。由此,作业区域内云中的冰晶浓度增加,局地降雨量随之增加。实际工作中,一次飞机增雨作业过程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1 作业前的准备

(1)飞行计划和空域申请。飞行小组结合天气会商、气象雷达数据分析及短、中期天气预报等多方数据,形成建议并上报飞行指挥中心,最终由飞行指挥中心确定第二天有无作业计划和具体的飞行时间、飞行区域,制订出具体的飞行计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等的有关规定,飞行单位需前一天按照严格流程分别向空军管制机构和民航通航管理系统提出空域申请,在均得到同意后,方可在规定区域内飞行。

(2)飞行前地面工作。

①登机作业及地面保障业务人员抵达机场后,首要任务是确定飞行计划的批复情况,并将结果通知飞行指挥中心和外场作业人员;

②飞行计划批复后外场人员佩戴证件,穿着反光背心,携带飞行仪器及有关物资,同机组人员一起接受安检后进入停机坪;

③进场后从仓库中取出催化剂和工具等物品;待机务人员办理完飞机交接手续后去往飞机停机位,取下各仪器的盖布,完成焰条安装,做好仪器安全检查;

④检查《起飞前安全检查单》的各项要求是否满足,确认签字。

1.2 作业期间工作

①技术保障人员登记后迅速完成通信设备、机载设备以及空地数据传输系统的操作,并向地面指挥人员通报飞机开车和起飞时间;

②登机技术保障人员按照设备操作规范进行设备操作和监测,并与地面指挥人员保持通信联络,报告飞行探测等情况;

③登机指挥人员指挥飞行员按照作业方案实施飞行,如因故不能实现,应问明原因并及时修改飞行方案,同时通报地面指挥人员;

④当作业飞机进入预定作业目标区后,根据所处云部位的作业条件以及拟播撒云层的高空风向、风速,参照本地区播云判别指标,登机指挥人员做出是否进行催化作业的判断并与地面飞行指挥人员协商,确定作业后,指挥登机作业人员启动催化播撒装置,并将作业情况及时向地面指挥人员通报;

⑤登机作业人员提前30分钟将飞机落地时间通报给地面指挥人员。外场地面保障人员做好接机准备;飞机落地前登机技术保障人员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关闭机载探测设备。

1.3 作业后的整理

①作业结束后,地面保障人员做好将探测和催化设备的安全保管,回收催化后的烟管,以备统一处理,登机作业人员及时记录、收集数据资料;

②登机技术保障人员对催化设备、通信设备以及机载探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时检查维修飞行中出现故障的设备;

③登机作业人员完成对催化剂用量的统计,记录催化起止时间,并向地面值班人员通报催化情况和飞机落地及停车时间;及时将宏观记录整理归档;

④飞行小组对飞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将作业情况、增雨效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由此可见,飞机增雨作业对时间、空间都有严格要求。在有增雨需求的情况下,业务人员必须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指定空域范围的作业任务。因此,他们必须具备灵活应用专业基础知识和在紧急情况下作出精准决策的能力。飞机增雨作业流程中的每项任务都与飞行安全密切相关,业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专业操作流程,树牢安全责任意识,通力合作,任何疏忽都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

2 飞机增雨作业风险因素分析

2.1 气象条件对飞机增雨作业的影响

人工增雨是建立在云降水物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发展中的科学,飞机增雨作业更是一项极具技术性的工作。气象条件对增雨飞机的起、降、航行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云、风、能见度是影响飞机增雨作业的主要因素。作业飞机必须选择有复杂天气条件的层状云间飞行并完成催化剂播撒。风直接影响飞机的起降及航行过程的可操作性与稳定性。能见度低时辐射雾对增雨飞机作业也有影响,当上游出现平流雾时,要紧急召回飞机或者在临时机场迫降。所以在进行飞机增雨作业时,要充分考虑机场的天气条件,对每一个可能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因素都须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务必确保其满足飞行安全标准再制订飞行计划。

2.2 业务人员综合素质对飞机增雨作业的影响

飞机增雨作业要求在安全飞行的前提下有序完成高空环境探测、催化剂播撒、数据资料记录等各项作业任务,这对业务人员在专业技术素养、心理素质与协作能力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省级人影飞机作业的飞行任务主要采用外聘专业机组人员协作的方式完成。执行任务前,登机作业人员需协同机组人员对飞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全检查,做好心理准备工作。飞行过程中,飞机在层状云层间飞行并多次穿越复杂气团,过程中常遇气流并发生颠簸,业务人员必须适应该工作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各项作业任务。外场和塔台人员也需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时给出准确的指导意见,各环节业务人员通力协作,保障飞机增雨任务安全、规范、高效的完成。

2.3 业务规范及管理制度对飞行增雨作业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一次完整的飞行增雨作业任务涉及空域申请、进场等候指令、装备保障、登机前安全检查等多个环节,都需要有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否则极易造成的紊乱,责任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同时,作业设备年检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的完善和落實也是飞机增雨作业安全的制度保障。

3 飞机增雨作业合理化对策建议

结合人影飞机增雨作业发展现状及其风险因素分析,本文对人影飞机增雨作业提出如下建议:(1)科学决策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方案,充分了解作业目标云系的天气条件、科学选择作业的综合判别指标,结合有关实时资料和信息,综合分析,制订飞行计划与方案;(2)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作业操作技能与安全教育培训,强化业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生产意识;(3)构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人影飞机作业运行规范、安全管理规定、设备年检制度、信息归档制度、信息区域通报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管理制度,做好应急处置预案。

4 总结与讨论

近年来我国由于干旱引起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范围广、机动灵活、效率高,在缓解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飞机人工增雨技术和业务发展迅速,随着飞机增雨的应用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想要安全、高效、有序地开展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需要依靠多方的综合保障,要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加强飞行作业的气象条件和飞行技术研究保障,对每次飞行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提升空域保障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明明.鄂尔多斯市飞机增雨(雪)作业安全管理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04):62+68.

[2]薛蔚,王文韬,孟慧萍,罗琳,王颖,刘星玮.一种安全高效的飞机增雨播撒器[P].北京:CN205161365U,2016-04-20.

[3]刘星光.黑龙江省飞机作业安全保障技术规范.黑龙江: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2014-07-24.

[4]王世杰,李志鹏,湛勇.人工增雨飞行的气象保障[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03):31-32+45.

作者简介:王焕哲(1990— ),男,汉族,河北邢台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飞机增雨方面的工作。

雷达站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雷达标定设计要求

基于摄像雷达的雷达模块主要应用于周界防范, 对目标的跟踪和定位, 所以对于雷达标定的可靠性、精度以及速度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4]。

(一) 速度标定

雷达探测是针对移动目标进行探测, 对目标移动的速度具有一定的要求, 基于摄像雷达的雷达模块其机制是采用多频连续波测距原理, 根据雷达与目标之间的频率多普勒效应。所以对于雷达的标定速度有非常高的精准度要求, 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状态的预警机制。

(二) 精度标定

雷达定位目标一般包括距离、方位、高度等信息, 基于摄像雷达的雷达方位确定是通过双通道比相测角技术原理, 进而测出目标入侵的方向。对于雷达指标来说, 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方位精度;而对于雷达目标的探测来说, 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定精度。所以说确保雷达的精度标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可靠性标定

摄像雷达是为了满足机场、边防、监狱、军事基地、住宅小区、学校、企业园区、政府部门等重要场所对安防区域实现在复杂环境下全天候、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 实现实时监测进入检测区域目标的大小、距离、速度及方位角, 完成对目标进行跟踪, 因此对于雷达标定的可靠性设计也是必要的。

二、雷达标定实现方法

通过对雷达标定的要求设计, 研发出一套基于摄像雷达的雷达标定方法。雷达标定设计首先根据摄像雷达整机的研制要求进行分析, 考虑到目标监测的精度以及方位的准确性, 严格按照雷达标定设计步骤出发。

(一) 雷达标定原理

雷达标定过程中, 主要涉及了相位法[5]和雷达测距[6]两种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不同的基本原理, 就可以对目标的距离、速度以及方位准确获取。

雷达测距的基本原理是:提取发射频率分别为f0、1f的回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率成分0x (t) 、1x (t) 分别作FFT, 根据各自离散频谱求出0x (t) 、1x (t) 两者的初始相位差, 基于这一相位差就可以对目标距离进行确定。下图为原理图:

相位法测角:设在θ方向有一远区目标, 反射的电磁波疑似平面波。因为d位两天线间距, 存在一定的波程差∆R, 从而产生相位差ϕ。

其中λ为雷达波长。

利用速度模拟器模拟目标的回波数据, 并采用双通道比相测量目标的方位角, 确定目标在雷达监测区域内的位置。

(二) 设计步骤

在开展雷达标定的时候, 第一点需要做的就是分析摄像雷达的研制要求, 确定摄像雷达目标探测的精度, 还有就是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雷达标定研制分析后, 将进行实际操作, 搭建摄像雷达整机环境, 固定整机位置, 连接终端雷达标定软件, 雷达标定工作准备完毕。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定速测距, 利用速度模拟器将目标的速度固定在一定的速度, 如5m/s, 测试目标不同位置时, 雷达输出的目标的纵向距离, 一定速度下共100组数据, 对雷达检测的目标距离进行处理。 (2) 定速测方位, 在相同速度下, 对不同方位的目标进行检测, 利用雷达相位法测角原理, 输出目标在横向不同位置时, 得到目标的左右方位角, 从而确定目标方位信息。 (3) 定距测速, 固定位置, 利用速度模拟器, 模拟目标运动的速度, 设置不同速度, 监测速度的探测范围, 从而完成雷达的速度标定。 (4) 整体测试, 通过对雷达标定速度、距离以及方位的测定, 进行整机测试, 合格则标定完成, 否则继续进行以上关键步骤。

三、总结

基于摄像雷达的雷达标定实现方法, 解决了摄像雷达标定的问题, 标定的准确性是雷达监测目标的关键, 若雷达标定不准确, 探测目标的方位等信息有误, 无法实现智能预警的功能。这种基于摄像雷达的雷达标定方法, 实质上解决了目前周界安防中传统的技术手段存在大量漏报和误报情况, 使目标监测的精准性有很大的提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安防领域的安全。

摘要: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 网络公共安全已经成了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 根据颁布的《“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的提示:“围绕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重点研发智能化监测预警类应急产品”就可以发现, 在安防系统当中, 周界防范的作用越发重要, 所以说安装周界探测报警系统是目前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基于视频分析技术和雷达探测技术的融合, 建设摄像雷达智慧传感入侵探测设备, 实现目标方位、角度、距离等可视化跟踪以及智能预警, 解决漏报和误报问题。基于摄像雷达的雷达标定实现方法, 是雷达探测目标准确性的重要指标, 目标方位标定精度是雷达准确捕获目标的前提, 根据摄像雷达探测目标的设计要求, 介绍了雷达标定的实现方法, 总结了雷达标定的设计步骤, 雷达标定实现了目标的精准探测, 为后期的设计雷达的标定提供了重要支持。

关键词:周界安防,摄像雷达,目标方位,雷达标定

参考文献

[1] 王彬.安防雷达的总体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 2018 (1) :119.

[2] 曹明玮, 钱烨强, 王冰.基于监督式学习的全景相机与激光雷达的联合标定[J].机电一体化, 2018 (1) :4-10+35.

雷达站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姓 名: 杨宁 学 号:14020181051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学 院: 电子工程学院

swerlingI

一、 基本原理:

(1)第一类称SwerlingⅠ型, 慢起伏, 瑞利分布。

接收到的目标回波在任意一次扫描期间都是恒定的(完全相关), 但是从一次扫描到下一次扫描是独立的(不相关的)。 假设不计天线波束形状对回波振幅的影响, 截面积σ的概率密度函数服从以下分布:

1p()e式中,σ为目标起伏全过程的平均值。式(5.4.14)表示截面积σ按指数函数分布, 目标截面积与回波功率成比例, 而回波振幅A的分布则为瑞利分布。 由于A2=σ, 即得到

Ap(A)2A0A222A01 (2)第二类称SwerlingⅡ型, 快起伏, 瑞利分布。

目标截面积的概率分布为快起伏, 假定脉冲与脉冲间的起伏是统计独立的。

(3)第三类称SwerlingⅢ型, 慢起伏, 截面积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p()2exp24这类截面积起伏所对应的回波振幅A满足以下概率密度函数(A2=σ):

且有σ=4A20/3。

(4)第四类称SwerlingⅣ型, 快起伏。

3A29A3p(A)exp22A042A0第

一、 二类情况截面积的概率分布, 适用于复杂目标是由大量近似相等单元散射体组成的情况, 虽然理论上要求独立散射体的数量很大, 实际上只需四五个即可。 许多复杂目标的截面积如飞机, 就属于这一类型。

第三、 四类情况截面积的概率分布, 适用于目标具有一个较大反射体和许多小反射体合成, 或者一个大的反射体在方位上有小变化的情况。用上述四类起伏模型时, 代入雷达方程中的雷达截面积是其平均值σ。

本次主要对swerling I型目标的检测概率曲线进行仿真。

二、仿真设计:

Swerling I 型目标的特点是目标回波在任意一次扫描期间都是恒定的(完全相关),但是从一次扫描到下一次扫描是独立的(不相关的)。下面在虚警概率为1e-8的情况下仿真其检测曲线,结果如下图所示:

三、 源程序:

主函数部分:

clear all SNRdB=-10:0.5:20; SNR=10.^(SNRdB/10); N=10; i=1; Pd1(i,:)=Pd_swerling1(N);

这个函数用来得出Pd的表达式。

function Pd=Pd_swerling1(N) SNRdB=-10:0.5:20; SNR=10.^(SNRdB/10);%信噪比 n=length(SNR); Pf=1e-8;

T=threshold(Pf,N);%调用threshold(Pf,N)计算门限

Pd=(1+1./(N*SNR)).^(N-1).*exp(-T./(1+N*SNR)); 这个函数用于迭代得出门限。

function T=threshold(Pf,N)

Nf = N * log(2) / Pf;

sqrtPf = sqrt(-log10(Pf)); sqrtN = sqrt(N);

T0=N-sqrtN+2.3*sqrtPf*(sqrtPf+sqrtN-1.0);%递归初值 T=T0; delta=10000; eps=1e-8;

while (abs(delta) >= T0) igf = gammainc(T0,N); num=0.5^(N/Nf)-igf; temp=1;

for i=1:N-1; %由于N取大值时计算易发散,所以将阶乘(N-1)!分解计算

temp1=T0/i/exp(1); temp=temp*temp1; end deno = exp(-T0+N-1)*temp;

雷达站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资质单位用户版】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前 言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由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测绘局管理信息中心联合开发,用于收集和分析全国测绘领域的统计数据,展现测绘领域发展现状,为测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系统采用业内主流的“浏览器/服务器(B/ S)”模式,用户只需要一台能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就可以在网页上完成各种数据操作,实现各项统计功能。针对一些网络环境复杂或者无法接入互联网的用户,还可以通过与系统配套的离线客户端软件报送数据。

系统集成了报表定义、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报送、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地图、催报等各项功能,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统计平台,对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处理,准确、方便、快捷地生成各种统计年报。

系统采用层次化的机构设置,数据从基层开始,逐层上报,逐级审核,从而确保数据的规范、正确,落实统计责任。针对各类统计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为其定制系统功能和界面,使系统与其实际业务紧密相连,充分满足各类用户的工作需要。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使 用 说 明

本系统分为《测绘统计系统》和《行业统计系统》两套子系统。因其统计范围和口径不同,两套系统相互独立,相关用户需用不同类别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系统,报送数据。

其中,《测绘统计系统》主要面对所有测绘管理机构,完成年报、半年报、快报等数据的报送;《行业统计系统》主要面对所有资质单位(含测绘管理机构)用户,完成行业数据的报送。系统会根据具体的用户名,自动为用户接入统计系统或行业系统。

《测绘统计系统》为每个测绘管理机构设置了多个用户,每个用户根据其具体工作,设置了不同的报表体系和功能,大体上分为如下两类:

一、基层用户

基层用户是指没有下级单位的单位用户,主要包括各省省内的单位,以及部分国家测绘局直属单位。基层单位用户主要负责填报本单位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完整、正确,并上报至上级单位。

二、省级用户

省级用户是指本省最高测绘统计机构的用户,主要包括部分省份的国土资源厅、部分省份的测绘局以及部分国家测绘局直属单位。省级用户负责审查下级单位上报的数据,汇总形成本省数据,确保本省数据真实、完整、正确,并上报到国家测绘局。

《行业统计系统》根据行业管理的具体情况,划分为行业管理用户和资质单位用户两类:

一、行业管理用户

系统为每个地区设置了一个行业管理用户,各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各级行业管理用户管理本地域内的资质单位。行业管理用户主要负责本区域内资质单位的注册登记以及资质单位数据的审核和汇总。

二、资质单位用户

经行业管理用户登记注册后的测绘资质单位用户,主要负责本单位数据的填报,确保数据真实、完整、正确,并上报到行业管理用户。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根据两套系统的用户划分,本操作手册分为【基层用户版】、【省级用户版】、【行业管理用户版】、【资质单位用户版】四个版本,分别对应两套系统的四类用户。各类用户可以根据其自身情况,选择与其相关的版本作为系统操作的辅导材料。如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系统问题,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联系人:杨爱华、张诚

话:010-58561199-8025 (8026) 邮

箱:yah@jiuqi.com.cn zhangcheng@jiuqi.com.cn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目 录

第一部分

系统操作指南............................................................................................ 1 第一章 系统要求................................................................................................... 2

1.1硬件要求........................................................................................................... 2 1.2软件要求........................................................................................................... 2

1.2.1设置可信站点......................................................................................... 3 1.2.2调整可信站点的安全级别..................................................................... 5 1.2.3 Internet选项高级设置* ......................................................................... 5

第二章 行业单位操作流程................................................................................... 7

2.1登陆系统........................................................................................................... 7 2.2进入数据录入界面........................................................................................... 7 2.3填录数据........................................................................................................... 8 2.4保存数据........................................................................................................... 8 2.5审核数据........................................................................................................... 8 2.6上报数据........................................................................................................... 9 2.7打印报表........................................................................................................... 9 2.8注销退出......................................................................................................... 10 第二部分

系统功能说明.......................................................................................... 11 第三章 首页......................................................................................................... 12 3.1登录系统......................................................................................................... 12 3.2首页展示......................................................................................................... 13 3.3查看栏目板块信息......................................................................................... 13 3.4使用意见箱..................................................................................................... 14 3.5在线交流......................................................................................................... 14 3.5.1新增组................................................................................................... 14 3.5.2在线人数统计....................................................................................... 14 3.5.3发消息................................................................................................... 14 3.5.4收消息................................................................................................... 15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3.6界面选择......................................................................................................... 15 第四章 数据采集................................................................................................. 16 4.1单位目录......................................................................................................... 17 4.2数据填录区..................................................................................................... 17 4.3功能项............................................................................................................. 17 第五章 系统管理................................................................................................. 18 5.1个人资料维护................................................................................................. 18 5.1.1修改密码............................................................................................... 18 5.1.2修改基本信息....................................................................................... 18 6.2网络速度测试................................................................................................. 19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1 第一部分 系统操作指南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第一章 系统要求

系统基于互联网络设计,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完成各项统计工作。系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有一定的要求,为保证正常访问系统,请参考如下配置要求。

1.1硬件要求

系统要求客户端机器的最低配置:  PIII 800MHz以上  至少256MB内存

 Windows 2000 SP4以上的操作系统  显示器支持1024×768以上的分辨率 系统推荐客户端机器采用下面的标准配置:  P4 1.6GHz  512MB内存

 Windows XP SP2操作系统

 显示器支持1024×768以上的分辨率

1.2软件要求

系统要求浏览器采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 SP1或以上版本。推荐使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7.0版本。系统不支持FireFox、Opera、Safari、Chrome等非IE内核的浏览器访问系统。

打开浏览器“帮助”菜单下的“关于Internet Explorer”,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以看到浏览器的版本信息。如采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版本在6.0以下时,需要对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进行升级,可以到相关网站下载升级包进行升级。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使用IE浏览器打开国家测绘局网站首页http://,点击首页左上角“测绘统计”栏目;

在“测绘统计”栏目界面左上角,点击红色的“统计网络直报系统”,即可打开系统首页。

1.2.1设置可信站点

首先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地址栏中,选中系统地址,右击复制系统地址( http://124.207.179.212/netrep/ );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菜单栏,单击“工具”菜单下的“Internet选项”;

打开Internet选项窗口,并切换到“安全”标签页;

在“选择要查看的区域或更改安全设置”下选中“可信站点”,然后单击“站点”,打开可信站点对话框;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http://124.207.179.212/netrep/ c

在“将该网站添加到区域中”的文本框中,将之前复制的系统地址粘贴进去( http://124.207.179.212/netrep/ ),并去掉“对该区域的所有站点要求服务器验证”前的对勾,然后单击“添加”按钮,添加完毕后,点击关闭按钮。

1.2.2调整可信站点的安全级别

返回Internet选项窗口,在安全页签选中“可信站点”,查看“该区域的安全级别”,先点击“默认级别”,而后将滑块拖动到最低。

调整的安全级别,只对可信站点起作用,不会影响用户使用IE浏览其他网站,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1.2.3 Internet选项高级设置* * 如果使用的是IE8.0版本的浏览器,除上述设置外,还需要进行以下设置。IE6.0、IE7.05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版本的用户,不需要进行此项设置。

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菜单栏,单击“工具”菜单下的“Internet选项”;

打开Internet选项窗口,并切换到“高级”标签页;

在高级页签,找到“启用内存保护帮助减少联机攻击”一项,将其勾掉,如图所示。勾掉后,点击确定即可。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第二章 行业单位操作流程

资质单位的主要任务是填录本单位统计数据,审核并上报数据。

2.1登陆系统

打开国家测绘局网站首页http://,点击首页左上角“测绘统计”栏目;

在“测绘统计”栏目界面左上角,点击红色的“统计网络直报系统”,即可打开系统首页。

在系统页面右上角的登陆框中,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其中系统初始用户名和密码都是资质证书上的八位资质证号。输入完毕后,点击确定即可登录。

2.2进入数据录入界面

在系统首页的界面中,点击导航菜单中的“数据采集”按钮,而后在页面左侧点击“数据录入”按钮,弹出的录入时期选择界面;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点击 “”下拉框,选择业务时期,然后点击确定按钮,进入数据填报界面。

2.3填录数据

在数据填报界面,依次填录“单位信息”和“测绘单位人员、生产和仪器设备情况”两张表,填写时,直接在页面表格输入数字即可。要求填报数据真实、完整。

带有箭头的单元格是“选项单元格”,点击箭头,在下拉框中直接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

2.4保存数据

输入完每张报表后,点击页面左上角的“保存”按钮,保存数据。数据填写完成后,必须及时保存。

2.5审核数据

保存数据后,需要对每张表进行审核。点击页面上方“审核”按钮,可以对当前报表进行审核,未通过审核的数据,将在页面下方列出,有错误的数据项以红色显示,通过“公式说明”可以查找错误原因。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修改数据后,需要重新保存、审核,直至两张表的数据全部通过审核。

2.6上报数据

审核通过后,单击页面上方的“上报”按钮,会弹出上报说明对话框。

如需对上报的数据进行说明,可在说明框中输入内容,点击保存并上报按钮,则系统执行上报程序。未通过审核的数据不允许上报,上报后的数据不允许修改。如上报后,发现数据需要修改,请与上级管理员联系,上级管理员执行退回程序后,方可修改数据。数据修改后,重新保存、审核、上报。

2.7打印报表

单击页面上方的“打印”按钮,弹出打印模板对话框,选择“默认打印方案”和“系统打印模板”,点击打印,即可打印出当前报表。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2.8注销退出

数据上报后,关闭数据录入界面。点击系统首页的注销按钮,即可退出系统。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11 第二部分 系统功能说明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第三章 首页

3.1登录系统

使用IE浏览器打开国家测绘局网站首页http://,点击首页左上角“测绘统计”栏目;

在“测绘统计”栏目界面左上角,点击红色的“统计网络直报系统”,即可打开系统首页。

在右上方欢迎登录处,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单击“确定”按钮;如输入完用户名和密码后如果选中“设为自动登录”,下次在这台机器上登录系统时,此用户名和密码为上次默认的,不用重复录入。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修改登录密码:点击主页的右上方有个“修改密码”按扭;弹出如下窗口,键入原密码、新密码和确认密码,确定即可。

注销当前用户,使用新密码重新登录系统。

3.2首页展示

首页用于发布和展示各类信息,包括新闻、通知、下载专区和常见问题等,是一个测绘统计业务信息门户。

如果有重要通知,进入首页时会自动弹出通知的窗口。 不同用户进入首页,显示的内容会有所不同。 首页中按信息的分类划分了不同板块。

3.3查看栏目板块信息

选择板块中的某一个条目,即可查看此条信息的具体内容; 如果板块中的信息显示不下,在板块中会有一个标记图标

,单击此图标,将弹出13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新窗口显示此板块中的所有信息。

3.4使用意见箱

如果对系统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点击主页面右上侧的“意见箱”按扭,通过邮件链接,将意见发送到国家测绘局。

3.5在线交流

在线交流实现了系统中用户之间的及时沟通,解决了以往用户间的交流由于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而引发的费时费力问题。同时还提供了在线人数的统计功能,对于当前不在线的用户还可完成留言操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将系统中其他用户划分成不同的组,方便相互之间的联系。

单击首页中的“在线交流”,弹出在线交流页面,页面上侧显示“组管理”和当前的在线人数,下侧显示系统组织机构列表。

3.5.1新增组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对用户进行自由分组,方便用户之间的交流,不必每次都从全部用户中查找交流对象。

在线交流页面中,点击“组管理”,进入到自定义组管理页面 点击“新增组”按钮,输入新增组的名称信息,点击“保存”按钮 选中自定义组列表下的具体组名,点击“加入用户”,进入选择用户界面 选中单个或多个用户,点击“确定”按钮,回退到上级页面。

将用户从一个组中移动到另外一个组时,操作:选中组下的用户,点击“剪切”按钮,选中用户即将移动到的组名,点击“粘贴”按钮即可。

用户从组中删除时,只需要选中用户名,点击“删除”即可。同样组的删除操作也是如此。

点击“关闭”按钮,回退到上级界面。

3.5.2在线人数统计

在线交流页面中,第一行会显示出当前有多少人在线。如果想查看具体的用户信息,点击蓝色的在线人数字体即可。在在线用户列表页面中详细地列出所有在线用户的用户名和登录名称,点击页面中的用户,就可以给他发消息了。

3.5.3发消息

在在线用户列表页面中,点击要发送消息的用户名,在弹出的对话页面中输入消息内容,编辑完消息信息,点击“发送”按钮即可将信息传送给对方。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3.5.4收消息

对方如果此时在线,并且已经打开在线交流功能项,发送消息的用户名称前会出现一个闪动的小人头,点击该用户即可看到消息内容。同时当收到即时消息时,系统会有声音提示。

如果消息发送时对方不在线,在对方联机时首页中的“在线交流”会不停的闪烁,只要打开在线交流,立即能够看到他,并且可以听到声音提示。

3.6界面选择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定义不同的界面风格和菜单样式,界面选择方案只能在首页中完成。

单击图标“”,弹出界面更换框网页对话框,如图:

在界面更换框中选择风格和菜单样式。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界面和菜单定义。若单击“返回”按钮,则取消时期切换操作。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第四章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功能完成对数据的填写、管理和维护。数据录入界面中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主要有:数据保存、数据运算、数据审核、上报、打印、导出、审批等功能;可录入报表数据、打印报表数据;可将选择区域的数据生成图表;可将数据导出保存为Excel电子表格和文本文件等。

在“数据采集”页面左侧选择“数据录入”对应的功能项,弹出业务方案和时期选择网页对话框,如图:

选择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进入数据录入窗口,如图: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页面上部是功能项,左侧显示单位树形目录,右侧为数据填录区。

4.1单位目录

页面左侧单位目录列表显示当前数据的单位。在单位列表下方有是否显示“单位代码”和“单位名称”的选项,系统默认的显示单位名称。

4.2数据填录区

数据填录区将报表按表页签的方式进行管理,用户要填写或查看某张表时,只需选择该表页签,即可切换到当前报表。当前报表指的是当前录入区域中显示的报表。

如果当前报表的数据没有保存,便进行报表切换,系统会提示“数据已经改变,要保存吗?”,选择“确定”将保存当前报表数据然后切换报表,如果选择“取消”,那么数据将不保存,并且切换报表。

4.3功能项

 保存:将填录区中已经填写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

 撤销:将当前修改的填录区中的信息恢复到上次保存的状态,撤销所有未保存的修改。  审核:用户在录入数据过程中进行逐表的审核操作,它只对当前表内的数据进行审核。如果审核没有通过,在页面下侧会显示审核结果;单击窗口中的“清空”按钮,可清除所有审核信息;单击“关闭”按钮可以关闭审核信息提示窗口;单击“导出”按钮可以将审核信息输出成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

 全部审核:供用户对当前单位的一套报表的数据进行审核,执行整套报表的所有表内和表间审核公式。

 运算:对当前表内指标进行运算。

 全部运算:对当前单位的一套报表的数据进行运算。  填表说明:当前表中指标和数据间关系的文字说明。  打印:打印当前表格。

 导出:将当前报表的表样和数据导出到Excel等格式的文件中。  图表:对选定区域的数据进行图形展示。

 上报:一套表数据填写完毕并审核通过确认无误后,将本单位数据提交保存到中心数据库中。未通过审核的数据不允许进行上报,上报后的数据不允许修改。

 上级退回:对不符合要求的下级单位数据进行退回,被退回的数据需要下级单位重新填报后再审核上报。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第五章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维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及网络速度的测试。

5.1个人资料维护

在系统管理页面,选择左侧的“个人资料维护”功能项,右侧将显示登录帐号的个人资料信息,如下图:

5.1.1修改密码

单击“修改密码”按钮,弹出修改密码网页对话框,如图:

输入“原密码”、“新密码”及“确认密码”,单击“确定”即可。单击“取消”,将取消密码修改操作,返回到个人资料维护页面。

5.1.2修改基本信息

单击“修改基本信息”按钮,进入修改用户信息页面,如下图: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输入用户信息,其中“登录名称”和“姓名”为必填项;填写完成后,单击 “确定”按钮即可。单击“取消”按钮,将取消对用户信息修改的操作,返回到个人资料维护页面。

5.2网络速度测试

雷达站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概念界定:什么是“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是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它并非全新的教学理念,崔允?教授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启发。基于课程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理念。基于标准的教学需要教师在对标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标准转化为年级目标,再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情境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检测”是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学设计思路。这种教学设计,第一步是明确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最终收获的是什么?突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性,把教学目标的制定放在首要位置。第二步是确定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就是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评价方式,即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检测来了解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三步是确定教学活动,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明确检测方式后,审视教学内容和方法,整体规划教学活动。

“目标检测”的显著特征:教学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体现了以评价促进教学的理念,通过当堂检测调整、补救课堂教学,保持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通过当堂检测来促进教学,确保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能够有效避免“只有教学,没有评价;只有内容,没有目标;只重教师教,忽视学生学”的现象。

“目标检测”――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既是明确指向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以检测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设计。它有别于传统教学中将教学评价置后的考虑,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就带着目标、带着问题思考教学活动,增加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当然,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不是直白的、线性的设计过程,以上三个步骤也不存在顺序上的绝对先后,“目标”、“检测”、“教学”三个环节是相互衔接、循环往复的,都需要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二、现状思考:为什么要提出“目标检测”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价值的过程。两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应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重教学内容,轻目标、轻评价的现象却不在少数。

(一)教学目标意识淡薄

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度明显不够,备课时更多的关注导入是否新颖、环节是否紧凑、练习设计是否能夺人眼球等等,教学目标仅是照抄照搬其他参考资料,缺乏教师自身的深刻解读。教学目标作为教案的一部分,形同虚设。在与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更重视本学期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考虑最多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教学目标是什么却不被重视。重内容、轻目标的“教科书”现象还比较普遍。

(二)课堂评价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后,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但仍存在教学目标与课堂评价脱节的现象。课堂评价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课堂评价的认识失之偏颇:

1.评价等同于考试

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觉得教师的任务就是完成教科书内容的教学,评价是上级部门的工作,上级教育部门会统一组织考试,分数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这种片面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教师忽视课堂的当堂评价。

2.评价等同于练习

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认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主要看学生的练习反馈,练习即评价。而练习又通常安排在课后,“作秀课”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当前,部分教师将评价与教学分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评价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如果教师忽视课堂内部评价,评价不能在课堂中有效进行,那么课后检测、单元检测以及其他层面的检测也将是浪费时间。因此,当堂检测应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关注点。

综上所述,提出“目标检测”,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当堂检测应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关注与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实践探索:“目标检测”的教学案例

“目标检测”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因而它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而是体现教师对教学行为背后教学理念的更新。下面以“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分析“目标检测”教学设计的思考路径。

(一)确定具体可测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和改进的,在教学前清晰明确地陈述所设计的教学的预设结果是非常重要的。”“目标检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教学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检测”、“教学”三个环节之间的动态统一,可将课时教学目标细化、具体化。

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尽量不使用“初步理解”“初步体会”“进一步”等模糊的目标表述,同时也避免将课程总目标作为课时目标。模糊的目标表述,甚至套用课程标准来代替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以“两张皮”的形态存在于课堂之中的根本原因。

从“抽象宽泛”的内容标准到“具体狭窄”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从数学教学“应然”到“实然”状态的转化。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标、学生和学情,将教学总目标合理地细分到每课时的教学中,并理解每一个目标的意义,将教学目标细化、具体化,突出其具体性、可测性。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对后续的当堂检测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也更具有指导性。

(二)确定检测的内容和形式

评价质量和上课的质量一样,也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通过当堂检测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判断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以此作为调整教学的依据。因此,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后,紧随其后的应当就是对当堂检测的思考。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检测的内容、形式,以及部分检测内容的量化标准。检测并不是为了给学生分类,亦不是惩罚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向地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以检测来指导教学、促进教学。

“检测”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但检测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是绝对固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量。其中,不变的是教学目标的“质”,变化的是检测方式的“形”。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中最易“检测”的往往是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但检测如果过度强调基本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当堂检测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当堂检测一定要关注那些更具价值但难以检测的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方位地考虑当堂检测的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当堂检测的评价、指导、促进功能。

(三)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是教学目标,但具体的检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重组,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分配等,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当前的学习情况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来灵活设计。

“目标”、“检测”、“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既有融合,又有联系。检测并不是教学之后才开始的,它是与教学活动并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当堂检测和教学活动的安排都最终指向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能为学生达成目标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

雷达站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雷达干扰决策技术的决策原则有两种, 一种是一对一原则, 这种原则是指在整个过程中, 对每一步雷达只分配一部干扰机。在干扰资源较紧张的情况下, 干扰任务分配根据一对一原则来进行, 可以尽可能多的干扰敌方雷达, 这种原则也具有不足之处, 其它对每一部雷达的干扰不能保证其有效性。另一种是多对一原则, 这种原则是指在整个过程中, 每一部雷达可分配多部干扰机。干扰任务分配采用这种原则,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抓住主要矛盾, 从而重点干扰敌方威胁程度大的雷达, 这种原则也具有不足之处, 即当我方干扰机数量不够时, 或者敌方雷达数量很多时, 漏干扰很容易造成。

2 雷达干扰决策算法

雷达干扰决策算法主要有基于0-1规划的雷达干扰决策算法、基于多级优化动态的雷达抗干扰决策算法、基于布尔操作法的雷达抗干扰决策算法。无论是从运算复杂度还是从算法有效性来看, 第一种算法更适用于雷达抗干扰的决策算法。因此, 本文主要对基于0-1规划的雷达干扰决策算法进行分析。

2.1 0-1规划模型分析

这种规划的决策变量仅取值0或1。雷达干扰决策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最优指派问题, 任务分配变量定义为:

由于雷达具备的干扰措施种类大于等于干扰类型, 对若干干扰措施进行补充, 确保抗干扰措施种类等于干扰措施种类, 且坑干扰措施对这些干扰措施的抗干扰效能为0。因此, 满足以下的0-1规划是最佳的抗干扰决策方案的基础。

对上述问题, 采用匈牙利法进行求解, 该方法求解过程分为2步:第一步, 系数矩阵的每行元素与该行的最小元素相减, 然后让所得系统矩阵的每列元素与该列的最小元素相减。如果存在0元素, 那么就不需要做上述步骤了。第二步, 找出M个独立的0元素, 以这些独立0元素对应矩阵 (xik) 中的元素为1, 其余都为0, 此时就能够得到最优解。

上述求解的方法求出的是最小解, 而求最大解是需要将其转换为最小化问题来进行的, 即令

C为bik的最大元素, 则

当经过变换后, 指派问题的系数矩阵得到了同行和同列中都有两个或者更多的0元素, 此时需任选一行中某一个0元素, 并且将同行中其他0元素划去, 这是会出现多重解。

2.2 仿真实验

归一化抗干扰效益矩阵B的建立

采用

来满足本算法的适用条件, 将其元素映射到 (0, 1]区间。

由结果可知, 没有一种抗干扰措施能够对抗所有的干扰措施。干扰措施不同, 其干扰效果也不同, 甚至有些没有抗干扰的效果。因此, 要想得到最优化的对抗决策必须通过一定的算法来进行。

2.3 基于0-1规划的雷达抗干扰决策算法

经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任务分配矩阵X如表1所示。

其中, 分配第i种抗干扰措施对抗第k种干扰用1表示, 不分配第i种抗干扰措施对抗第k种干扰用0表示。由表1可得, 最佳的决策方案是:捷变频对抗扫频式干扰, 脉冲压缩对抗距离欺骗式干扰, 多普勒处理对抗瞄准式干扰, MTD对抗速度欺骗式干扰, 单脉冲对抗角度欺骗式干扰, 宽窄限电路对抗噪声干扰。

基于0-1规划的雷达抗干扰决策算法是基于一对一的分配原则, 也就是说一种抗干扰措施只对应一个干扰, 不能对抗多种干扰, 很显然, 这样的方式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从这个角度上讲, 得到的最优方案也不能称为是最优的结果。因此, 最大的抗干扰效益值在雷达抗干扰决策问题上很重要, 但是, 抗干扰措施的约减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笔者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这方面进行研究。

摘要:目前, 在雷达抗干扰决策研究方面, 国内外公开的研究并不多, 借助这有限的雷达抗干扰决策资料, 本文对雷达干扰决策算法中的一种算法——基于0-1规划的雷达干扰决策算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雷达,抗干扰,决策,算法

参考文献

[1] 张涛, 吴京, 周一宇, 等.雷达干扰效果评估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 2002 (5) .

[2] 李志明.雷达有源干扰信号的自动识别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09.

[3] 廖胜男.雷达有源干扰抑制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0 (4) .

上一篇:大学公共教育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城镇建筑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