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资料整理范文

2024-08-02

居家养老服务资料整理范文第1篇

居家乐养老服务

二Ο一三年八月

一、形势分析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8亿,占总人口的14%以上,“十二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5年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2010年,北京市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35万,占户籍人口的18.7%。“十二五”时期,老年人口将以年均17万的数量增长,老年人口比例将增加2.8个百分点,处于快速增长期。到2015年,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0万,占户籍人口的23%;65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12万,占户籍人口的15%;80周岁以上人口将达到54万,占户籍人口的4%。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基本的市情特征之一。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北京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压力更加凸显,统筹解决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问题的形势更加紧迫,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繁重,构建老年宜居社会环境氛围的需要更加强烈,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的要求更加急迫。

二、项目名称

幸福夕阳景关爱桑榆情——居家乐养老服务

三、项目主题

关爱老人,构建更和谐、更健康、更温馨的养老环境

四、项目意义

“居家乐养老服务”是北京市老龄委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的社会养老事业,为政府分忧,替老人解难,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迎接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为北京的老人养老、安居、健康提供最全面、最贴心、最及时的服务,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养老、助老和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五、项目内容

“居家乐养老服务”为北京市老龄委倾力打造,以社区为基本单位,

家老人提供生活用品配送服务,帮助社区老人解决生活必需品采买,让社区老人不出家门就能够购买到价格优惠的生活必需品。

社区老人通过电话可直接订购、子女或家属可通过网络平台为老人购买生活日用品,均享受免费送货上门服务,规定配送服务站点在2

4六、项目实施

本项目将分阶段实施,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9月):选择试点社区,设立“居家乐养老社区配送服务站(点)”,初步建立居家乐养老服务体系。

联合中粮集团共同实施,以大件粮油食品为主,如米、面、油和奶等,社区老人打个电话,养老助残员以最快速度免费送上门。

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完善居家乐养老服务体系。

联合更多产品质量高、社会公信力好的企业共同实施,配送范围逐渐扩展到生活必需品,包括食品、日用品、营养品、保健品等,自成体系,为老人量身定做。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6年9月):健全居家乐养老服务体系。

联合服务好、信誉佳的家政公司、保险公司、体检机构等共同实施,为社区老人提供优质超值家政服务、专享保险服务、尊贵体检服务等。

七、结语

在社区层面建立起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突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特点,不仅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与更新,而且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尤其是解决居家养老服务难题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都是很大贡献。

“居家乐养老服务”的启动,体现了政府指导、企业参与、市场化经营的居家为老服务理念,将在优质的合作伙伴和有需求的老年人群体之间架起了一个无缝对接的桥梁,极大地便利老年人的生活。

“居家乐养老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目标远大,任务艰巨。实施过程中将坚持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规范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坚持开拓性与示范性的统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联合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共同谱写北京社会化养老事业的新篇章,共同开创北京社会化养老事业的新局面。

居家养老服务资料整理范文第2篇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期末方案

班 级: 097092 姓 名: 沈 燕 学 号: 09709211 授课老师: 孙唐水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居家养老需求服务状况调查方案

——以J社区为例

09709211 沈燕

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现象已成为中国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诚然,中国已开始对老龄化加以关注,并作出相应的措施。然而,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仅处于初级阶段,各个社区、地方对其落实不到位,存在许多的不足,如:服务人员队伍素质低、专业程度差、服务内容单一等,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不仅未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且还遭到了许多被服务家庭的质疑,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急需我们去重视与完善。此外,身体功能退化、身边无子女或子女无法全身心的照顾老人的现象也愈来愈突出,这就导致了空巢现象普遍存在并不断恶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客观必然现象。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特征的国家并且我国老年人多数受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不愿离开自己长期生活的家庭与社区而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养老,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它采取的是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接受社区生活照料等一系列的服务形式,它不仅符合老年人安土重迁的特征,同时也非常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利于他们安度晚年。故而从此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符合中国国情并且社区对老人及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帮助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发展对社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对当今社会现象所作出的一种正确的选择。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所享受的服务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发现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挖掘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要求,培养一批素质高、专业程度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务人员队伍,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内容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逐渐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改善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增强其服务的质量,从而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服务,使其幸福、健康、愉悦地度晚年,以达到减少社会、社区与家庭负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调查对象:J社区32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残疾老人、空巢老人、三无对象老人、特困老人、高龄老人等)

四、调查时间:2012年6月10日-2012年6月20日

五、设计调查问卷的依据:问卷依据现有老年人自身的条件,如:经济、家庭、亲子关系等方面情况,与现有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从目前老年人的需求和内在要求出发。故此它符合调查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必要性。

2

六、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

(一)、针对被调查者及其家庭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及环境、经济情况、身体自理及健康程度、文化程度、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参与社区文化娱乐等方面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

(二)、在此基础上对被调查者所享受的居家养老服务状况进行调查,主要从被调查者享受过哪些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的意见和建议、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评价与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缺点及其原因,从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七、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在J社区发放份居家养老需求服务状况的问卷;

2、访谈调查:对第一期进行的问卷进行筛选后,将问题严重、存在疑惑的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

八、调查的保障(资源)

(一)、调查地点的保障性:以具体的J社区为依托,在J社区居委会等领导的支持下进行;

(二)、调查人员的保障性:充分利用本专业学生与学校、社区志愿者的力量,充分分配人员;

(三)、调查方法与回收信息的可行性及可信性:在问卷调查的基础对筛选出有疑惑、问题严重、需求强烈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达到了信息的可信性与真实性,便于J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

(四)、调查的合适性:虽然老年人口日益扩大,但受养老观念、特殊的“四二一”人口结构影响,许多老人宁愿选择在家养老,而不选择养老机构。所以我们调查的内容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九、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现有服务的成就、优势与不足)

(一)、现有服务的成就:居家养老服务是以政府购买享受的服务,以社区为依托,提供家庭式的养老服务。此外,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以及助残、助洁、助购等生活服务。现有:老年人用社区餐厅用餐卡就餐;社区医生为老年人量血压;发放服务卡(尤其是日常生活购物服务卡);信息咨询;家电维修;上门护理;家政服务;服务热线等,为老年人提供即时性的服务,使老年人不需要因空巢、高龄等原因的限制而无法正常、营养地就餐,无法方便地进行日常生活,无法了解信息和政策等活动。此外,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也为老年人丰富了生活,增强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其他养老服务机构而言,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在解决“空巢问题”的同时,为老年人、为社会节省一笔费用。此外,居家养老服务还具有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它可以

3

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不仅可以使老年人在不用离开居住地就能够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得到社会服务,而且还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从而对稳固家庭、稳定社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其次,居家养老服务还解决了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一些下岗人员还可以通过再就业培训上岗,成为居家养老的服务人员。再次,老人花费一定的费用购买服务,也促进了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故而,居家养老服务从总体上而言,不仅在微观上满足了老年人、家庭及部分下岗人员的需求,而且在宏观上也符合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现有服务的不足(被服务者未享受或停止居家养老服务的原因) 虽然居家养老服务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现今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导致被服务者及其家庭为曾享受或在享受一段时间后停止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现存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流于形式,而未实质性的内容。目前所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抑或说是形式上的服务内容和项目比较多,但是在实际服务中真正提供给老年人的服务内容往往比较单一,专业化的服务项目较少,医疗护理、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迫切需要开展。而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只注重了老年人表面的需求,而未能真正的挖掘老年人内心的需求,从而导致了社区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老年人自身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成度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了老年人产生一种剥夺感,对所接受的服务产生失望,进而停止了此种需求。

2.社区老年服务场所及设施规模较小、档次不高,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导致老年人即使心里想要到社区进行文化娱乐,却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设备,进而减少了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对其社会适应性及社会网络的支持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诚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家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度不够,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不足,如收入水平偏低、农村老年人生活缺乏保障等。

3.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以及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社区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社区工作的岗位培训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职业资格,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十、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国家对老年人权益与老年社区建设未进行重视与立法并未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且未对此发展做出长期规划与对社区此方面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这些都由于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自我定位不正确导致。

4

(二)、社区居家观念落后,服务意识相对薄弱,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城市养老职能已经由家庭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更没有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未富先老国情的需要。此外,全民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认识不够。除此之外,社区缺乏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大力宣传,未全面的倡导社区养老志愿者服务的积极参与。

(三)、资金不足,资金来源方式单一。社区仅仅靠国家政府筹集资金无法使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的发展,没有造血功能无法长久、有效的进行。

(四)、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虽然与再就业工作相结合,从下岗失业群体中进行选择,虽然可以达到降低成本,解决就业的问题,但是这些都导致了人才队伍素质低下。但是政府、社区却未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未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制度考评。此外,社会缺乏加强对此方面人才教育的意识,即使进行培训,却因缺乏在此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才及专业知识,从而导致培训不到位。 十

一、被服务者的评价

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物质上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等服务,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并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保障,被服务者对于居家养老的服务满意度的体现主要在于社区提供的上门服务、日常照料、社区娱乐等方面。但是就目前而言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只能低层次的满足老年人表面的需求,却未深层次的挖掘、了解并解决老年人真正内在的问题及需求。此外,服务只是流于形式,而在提供服务时未将具体的服务真正落实到位,据调查了解:被服务者的不满意度主要体现在精神慰藉、提供服务人群素质偏低、态度、质量以及志愿者人员不固定等方面。此外,居家养老体系目前缺乏一定的评估体系,导致社区无法抓住根源,真正的从源头抓起完善服务体系。

十二、方案具体内容:

(一)、实施的主体:1.政府,一方面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增强对此方面的宣传与设施等方面的投入;2.社区,一方面要培训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其中不仅包括社工,还包括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护理员,使其不仅获得相应的资质,同时能够在素质、质量、态度等方面得到真正的提高,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力量,扩大广大志愿者的队伍,发动社区、单位、学校利用自己的技能知识,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给老人提供相应的力所能及服务。此外,在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的同时,也要优化老年人娱乐服务场所及设施,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得到满意的服务。

(二)、服务人群:J社区32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残疾老人、空巢老人、三无对象老人、特困老人、高龄老人等)

(三)、方案试点社区实施的时间:2012年7月----2013年7月,生命周期为一年。

5

(四)、服务方式:以专业人士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医疗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服务。

1.按经济程度来划分:A.无偿服务,针对的是本社区“三无”老年人;B.有偿服务,针对的是有经济来源并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C.低偿服务,针对的是本社区高龄老年人、特殊群体老年人。

2.按老年人自理程度分:A.社区针对那些能够自理的、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人开设娱乐活动及场所、建设固定的娱乐服务、机构设施服务,使他们尽量到社区指定点接受服务、参加社区组织的文艺等方面的活动,从而使其得到较好的满足,以此来丰富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情感,进而让老年人告别孤单、抑郁,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B.社区针对那些不能自理、无法出户的老年人,可以培养训练一批专业的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到老年人家里进行上门服务,使老年人的需求在家里也可以得到满足。

(五)、提供的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送餐、管道疏通、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

2.医疗保健类: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健康地度过晚年。

3.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调解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不再让老年人无权可依、无家可归,从而保证老年人能够安乐地度晚年。

4.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电大、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培训、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从而充实老年人的生活,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价值,丰富老年人的兴趣与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老年人的孤独感,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大有裨益。

居家养老服务资料整理范文第3篇

一、我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近年来,我县在合市镇大耿村、左坊镇清江村、陆坊乡陆坊村、秀谷镇徐坊村等村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一方面,一些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可以走出家门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享受娱乐、健身等服务,消除了孤独感;另一方面,为有些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进行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享受到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出台、制度建 立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一是在政策扶持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在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要充分利用农村大院、依托村委会等,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并制定了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奖补政策,对按规划和标准新建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补10万元左右。而我县还没出台相应配套的政策性文件,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致使我县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发展不够快、规模不够大。

二是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我县居家养老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尤其在管理制度、服务对象建档制度、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考评制度和调研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影响了全县居家养老服务业的管理,目前,我县居家养老服务行业还没有真正地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

三是在服务水平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共有居家养老中心4个,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日常养老服务,但在服务水平方面参差不齐,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基本上靠政府行政手段和志愿者“雷锋”式服务开展工作。而居家养老作为目前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日间照料、精神慰籍、 中午配餐等养老服务的项目,不能更好地满足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务需求。

四是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有待新探索。我县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历来重视,如:空巢老人可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需要吃中饭的,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2元的餐费补贴、为空巢老人开展义诊、为空巢老人每月无偿理发、不定期为空巢老人免费维修水、电、气灶、家用电器等,但还不能满足空巢老人需求,目前,我县在关爱空巢老人一块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空巢老人作为新时期农村老人的主体部分,应该得到更加有效的重视,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还有待探索和创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制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明确服务项目;制定各项具体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标准,做到服务行为规范化;制定社会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办法,全面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登记评定、标准引导和信息化管理等,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使老年人享受到更规范、更有效的服务。

二是夯实基础,抓好新一批居家养老点建设。进一步发展好一批新的农村居家养老村,目前,琅琚镇厚山村、XX乡靖思村、浒湾镇彭家村、合市镇田南村、对桥镇旸田村、黄 通乡前门村等村现都在建设当中。

三是加大投入,壮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队伍。鼓励和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农村居家养老资金筹资能力,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接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爱心捐助为居家养老服务筹集更多的资金,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四是拓宽思维,深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转换思维模式,改变居家养老的观念,增强社会主体感和责任感,努力扩大服务覆盖面,依托现有的各类资源,以服务站为基础,以结对服务为主流,搞好居家养老服务。

三、相关意见建议:

1、进一步细化农村居家养老的扶持政策,把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列入财政的经常性预算项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鼓励企业、社会贤达捐助养老事业,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的养老资金筹措机制;根据服务容量、服务质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将从事相关服务的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从而促进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的相关政策和资源,加大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3、进一步科学谋划养老事业,整合各种养老资源。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培育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科学谋划为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资料整理范文第4篇

② 起居服务。协助穿脱衣服和入厕,衣物整理放置有序,定时为卧床老年人翻身,无褥疮。

③ 卫生清理服务。协助刷牙、洗脸、洗脚,做到老人容貌

为了满足老年人专业化、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整洁、衣着适度、指甲整洁、无异味;定期清洗、更换床规范养老居家服务与管理,特制订本服务手册。

我手册所述居家养老服务指向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料理、家政维修、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运动等内容。

本手册所述服务针对购买“金远-宝兴狮城”物业且签署《合作经营协议》选择居家养老服务的60周岁及以上的业主或其亲属。

二、工作原则

本着以人为本、公平、公正、专业化的原则,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三、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服务

① 助餐服务。尊重老年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注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

单和衣物,无脏污;打扫室内外卫生,做到清洁、干净。 ④代办服务。代换煤气、代办各种手续、代缴各种费用等,应按照老人的要求及时办理。(此服务产生的交通费用,需用老人自理)。

⑤助浴服务。助浴前应进行安全提示,助浴过程应有家属或助老员在场;应根据四季气候情况和老年人居住条件,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和浴室内通风。

2、医疗保健服务

①预防保健服务。医疗保健咨询、协助老年人正确使用康复、保健仪器、提供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及老年期营养、心理健康等知识教育。 ②医疗协助服务。

遵照医嘱及时提醒和监督老年人按时服药,或陪同就医;协助开展医疗辅助性工作,应能正确测量血压、体温等。 ③ 康体保健服务。

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提供免费康体按摩、松骨等服务。 ④医疗陪同服务

陪同老人提供挂号、就诊、预约检查、取药等医务辅助服务,同时在陪同服务对象就医过程中,通过交流在一定程度排解老人的不良情绪。

3、日常家政服务

清洗换气扇、油烟机、煤气灶类水池、浴缸、座便器、蹲坑、地漏疏通等应做到清洗干净、卫生,符合老年人要求。

4、精神慰藉服务

掌握老年人心理特点和基本沟通技巧,陪同老人聊天,为老人读书、读报等丰富老人日常生活。

5、旅游休闲服务

每月将组织老人进行一次康乐养生旅游。(以旅行社的实际

安排为准)

6、其他服务

定期组织老人进行各种学习,陶冶老年人的情操;定期组织老年人康乐活动,比如:老年秧歌大赛、老年红歌会、老年书法交流会等。

四、服务人员行为准则

1、仪表仪容端庄、大方、整洁。

2、统一着装、配备工号牌。

3、提倡使用普通话,语言文明、简洁、清晰。

4、主动服务,符合相应岗位的服务礼仪规范。

5、尊老敬老,对老年人富有爱心。

居家养老服务资料整理范文第5篇

1县域城乡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凸显

一方面,县域城乡养老服务需求大,需求多元化。以安徽省S县为例,S县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9镇13乡209个村(社区)。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全县总人口约87.3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13.5万人,占总人口15.4%,80岁以上1.6万人,约占总人口1.8%。预计未来十年老年人口每年将以超过1.2%幅度净递增,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大。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化。据调查,S县城乡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生活服务、老年权益服务等方面。以生活照料为例,卫生保洁服务整体需求达59%;水电、家电维修达54%,个人护理达53%。在医疗保健方面,健康预防与健康咨询需求分别为80%和64%。在精神生活方面,精神慰藉需求为52%;参与活动需求为58%。在权益服务方面,法律援助需求为45%。由此可见,老年居家服务需求中,医疗保健服务是重点;生活照料服务则因人而异,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同而有差异;精神生活需求也占很大比例,根据老年人性格及受教育程度不同而不同;在群益服务方面老人需求也较大。

另一方面,县域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极其有限,难以满足养老需求。欠发达地区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辅助以其他模式,养老服务供给明显不足。一是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以S县为例,S县是劳务输出大县,以前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在所23万左右,近几年有回流,大概在18万左右。外出人口多,带来的是空巢老人、候鸟老人数量增多,带来的是家庭成员养老负担增重。年轻的家庭成员面对生存压力、面对社会竞争压力,无论是对老人的生活照料还是精神慰藉方面,都很难做到周全。二是机构养老发育不足,作用发挥十分有限。根据各养老机构自查和S县工作协调小组核查的情况,S县共有养老机构25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1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11家,社会办养老机构3家。22家公办养老机构以收养城镇“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为主,入住率不高。已有的3%325张养老床位,只有1%066人入住。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缺乏,现有从业人员229人,其中女性为主,且年龄偏大,多为临时工,几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养老机构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都比较低,基本上是处于一个“保温暖”的运行状态。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滞后,功能单一。S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和老人活动设施建设比较缺乏,没有达到全覆盖。住宅设计和社区服务网络布局即不能满足居家养老在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便利性等方面的需求,又难以进行适老改造。已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并没有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做详尽调查,养老服务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多数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单一,只侧重于家政服务,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可见,欠发达地区县域城乡养老服务在供给上远不能满足养老需求。

2发挥县域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合力,解决社区居家养老发展难题

由于县域城乡养老服务资源整体匮乏,社区在养老建设方面自身又存在不足,政府、家庭、社会各主体发挥作用方面也很不充分,导致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社区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一是职能定位有些不清。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社区行政化色彩过重,服务职能的履行有些弱化。二是是设施落后。老年活动中心在很多地方没有达到全覆盖,乡镇及村部设置的日间老年人照料中心大都空置。社区配备的文体活动设备在购置时不是完全立足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在设备的维护维修上也不到位,而应当配备的健康医疗设备更是匮乏。三是队伍建设薄弱。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不齐,年龄结构偏大,多为非专业人员,基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社区管理知识,缺乏养老服务专业知识,完全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四是养老服务供给有限。社区在养老服务供给上,没有立足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实施分类提供。对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往往只能做到日常生活的照料,在精神生活、医疗保健、权益服务等方面,则及其缺乏。由于资金、设施、人员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偏弱,又没能创新调动起家庭、社会等资源,导致自身在养老建设方面还只是处于弱小时期,急需提升能力和水平。

第二,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在政策方面,国家虽明确提出发展社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但并没有针对社区养老出台专项政策。由于缺乏顶层指导设计,目前社区居家养老的推进都在基层基本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在法律规范方面,尽管有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但却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并且对社区在养老服务建设中所享有的权力、应承担的义务,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等,都缺乏法律监督,仅仅只有地方政府出台的文件加以规范,约束力不强。在服务机构设置方面,基层的机构设置不够健全。以S县为例,2009年机构改革S县老龄办被撤消,其工作职能并入县民政局,导致老龄工作既无专职人员编制,又无专专职人员从事,确实难以保证发挥好协调、督促检查、参谋助手作用这“三个作用”。在资金方面,社区养老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在政府,目前在我国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政策尚为系统确立,而国家对养老保障的投入上,每年除了拨付各类人员的养老金,还要面对大量的养老机构建立及运行补助资金,财政压力相当大。依靠政府这个唯一资金来源,完全不能应对社区养老建设需要。在监管方面,对于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对其服务质量、组织实施规范上未能到位,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区养老监管机制。

第三,家庭作用发挥激活不够。对于养老服务接受的老人而言,自身参与到社区养老建设上很不够,而且老人相互之间的协助帮扶也不是很紧密。对于家庭其他成员,无论是与老人共同居住的,还是不在老人身边,在对老人的照顾和交流上都存在不足。这既有现实发展因素,也有家庭成员主观因素。对于同一社区居住的家庭相互之间,发挥相互扶持的作用也很不够,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相互扶助对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有很大帮助。而且,社区中有些家庭有些陪读的家长,年龄不大,闲暇时间多,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弥补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不足。对于家庭与社区之间,在养老的交流沟通上很不足,在养老资源互通合作上更是缺乏。

第四,社会组织参与不足。作为养老资金、服务、设施提供的第三方,是养老服务一是作为盈利性质的企业来讲,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入驻社区的情况很少。在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以及医养推进工作上,还只是迈出了很小的几步。二是作为非盈利性的志愿组织来讲,志愿队伍整体建设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社会公众参与度还不高,在社区养老作用发挥上还很不够。三是社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来讲,养老服务专业要求很强,但现实社会中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整体的服务水平偏低。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社区的中枢主体作用。理顺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的创新与探索。强化工作人员的科学配备与培养,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立足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完善社区各项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备。在服务供给上,立足养老需求,充分利用社会专业服务资源,激活社区家庭闲置资源,利用各种服务资源,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老年群众的业余生活,愉悦他们的身心。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与协调作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制定社区养老服务专项政策,加快健全养老服务各项法律法规,完善老龄工作专业人员的科学配置,确立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政策,增加资金支持力度,健全社区养老监管协调机制,充分履行监管职责,协调好各方关系。

三是充分发挥家庭养老服务基础作用与帮扶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社区、志愿组织搭建起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家庭基础养老的作用。同时,建立社区家庭帮扶机制,激活家庭养老服务资源活力,增强社区养老服务力量。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激励与监管,促进社区养老市场化发展,增强企业参与力度。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养机制,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志愿队伍力量,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

总的来说,以社区为中心,充分发挥政府、家庭、社会的各方力量,对提升县域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整体水平、满足基层养老需求将起到很大作用。

摘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很好的满足养老服务资源有限的基层的养老需求。本文立足欠发达地区安徽S县的养老服务建设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和推进发展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县域城乡,社区居家养老,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3-09/13/content_2487704.htm,2013年9月6日.

[2] 刘婷婷.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14-35.

[3] 朱慧.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3,20-21.

居家养老服务资料整理范文第6篇

一、“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的提出

“医养结合”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 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 实现社会养老资源最大化地利用。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和多元化养老需求, 该模式可有效解决“养”和“医”资源分离的状况, 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 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

(一) “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的动力

(1) 社区居家养老观念的驱动力。通过对部分社区老年人养老意愿的调查, 发现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老年人养老首选居家养老, 注重精神上的关爱和情感上的慰藉, 提高安全感和归属感。与传统养老机构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不同的是, 医养结合在服务内容上强化专业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更有利于满足老年人迫切的医疗健康需要, 使得养老服务的层次化、多样化。

(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求矛盾的推动力。相关数据表明:25.9%的老年人需托老服务, 仅2.5%的老年人得到服务;45.1%的老年人需应急服务, 得到服务的仅18.9%。这反映出当前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和社会提供的养老供给现状的差距巨大。在老年群体中, 高龄老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亟须更全面的养老服务, 受老人养老意愿、经济能力、家庭条件等的影响, 只有10%左右的失能老人接受养老机构服务;加上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功能却相对薄弱, 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养老服务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可见, 新形势下, 结合医疗资源, 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显得十分必要。

(3) 社区居家养老政策的拉动力。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统筹落实好医养结合优惠扶持政策, 深入开展医养结合试点,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这是对医养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强而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 “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层次结构

(1) 社区居家养老层次化需求。老年人养老需求呈现差异性的特点, 这与老年人年龄、生活方式及所在社区等因素有关。为提供更好的社区居民养老服务, 需关注老年人的多样化和层次化需求:基本需求 (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健康医疗服务需求) 、个性化需求 (精神文化服务需求) 。

(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层次结构。基于协同创新理念, 结合养老模式创新背景及养老市场矛盾, 将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的管理与服务项目上升到模式及结构层面, 实现跨专业合作、整合多方资源, 推进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医养结合服务的实现。

二、“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困境

(一) 内生增长机制的缺陷

(1) 服务主体参与性不高, 专业性有待提高。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需整合政府、社区和个人的力量, 在政府主导的格局下, 引进市场力量, 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但是, 一些医疗机构由于自身资源有限, 加上养老行业利润低, 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不少社区在提供医疗和照料服务方面主要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一级医院合作, 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少, 覆盖的范围较窄、层次低。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医”和“养”分离的局面, 但在资源整合的深入性、专用性等方面还欠佳, 难以满足老年人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要。

(2) 服务资源整合不够, 有效性需提升。由于服务主体利益取向的不一致, 政府、社会与市场间互动不足及传统体制的制约等问题, 导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较分散, 缺乏有效的整合, 未能实现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最大化。

(二) 外部政策环境的不足

当前, 政府发布了有关养老政策文件, 倡导医养结合, 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 鼓励社会资源的积极参与,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但是现行管理体制存在多重管理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造成政策落实难以协调一致, 导向性作用发挥不够。

另外, 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来实现, 但与现实养老服务需求相比, 这部分的资金投入还不足, 存在渠道较单一的问题。

三、“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协同创新发展策略

(一) 明确服务功能, 促进多元主体协同

结合需求的多样化, 完善多功能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要构建多元服务主体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 强调医疗资源、养老资源的合作和整合, 积极实践跨专业合作机制, 通过街道、社工机构、企业机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多元服务主体的联动, 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 完善服务供给链条。同时, 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相应资金, 形成统一支付体系, 对社区居家养老康复机构给予整体的资金扶持。

(二) 利用信息化手段, 整合多种服务资源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机遇下, 加上社区养老服务运营成本升高的压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应向智能化发展, 提高服务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利用互联网平台, 建设养老服务网络, 促进相关服务部门的紧密合作, 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 规范养老和医疗服务行为, 开展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与整合, 精准信息流动, 实现资源共享。

(三) 优化制度环境, 完善政府监管与支持

建议政府打破原有管理格局, 成立专门多元主体协作小组, 促进有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 克服管理上的难题。此外, 完善资金投入保障多元化长效机制, 紧密联系实际、统筹安排, 加大补贴份额, 提供多样化的优惠扶持政策。同时, 强化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中的社区居家养老作用体现, 以政府导向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老龄化日益严重, 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群体更庞大。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层次化养老需求, 在传统养老观念、养老供给矛盾和现行养老政策的多重动力下, 提出构建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融合医疗和养老资源, 并提出促进多主体合作运营、多种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政府监管与支持完善等多元协同发展策略, 创新发展基本需求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

关键词:老龄化,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多元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慧.“银色浪潮”下多元化医养服务模式发展路径探讨[J].管理观察, 2016 (2) .

[2] 刘稳, 李士雪, 徐昕.当前养老政策环境下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探究[J].医学与社会, 2016 (5) .

上一篇:计划生育信访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监控系统故障报告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