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总结范文

2024-06-24

农业综合开发总结范文第1篇

***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0.5万亩高 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今年3月份获得上级批复,市农发办完成了项目公示、项目工程招投标、工程中标通知公告、与施工单位、监理签定施工和监理合同等一系列项目前期工作,道路、渠道、滴灌系统工程于4月30日开工建设,计划11月中旬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总投资6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8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中自治区配套144万元、地区配套18万元、县级配套18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45万元。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实施加压滴灌2860亩(其中自动化滴灌系统975亩)、滴灌改造1478亩,架设高低压线路250米、维修斗渠1.6公里、新建斗渠0.4公里;修建柏油路2公里、改造砂石路2.39公里,改良土壤2860亩;补植防护林146亩;科技培训1000人次,购置仪器设备6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00亩、推广滴灌肥2000亩。

项目建设主要做法:一高标准平整土地,去埂还田,有利于推广机械化作业。二大力推广自动化滴灌系统,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三实施大面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液

态滴灌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五高标准建设柏油路和机耕路,方便人民的生产生活。

项目建成后的目标效益: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导向、示范和辐射带动的作用。

经济效益:项目区有耕地4484亩,在项目区实施滴灌技术保证滴灌用水,再加上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项目达产年,每年可新增棉花产量12.6万公斤,新增玉米11.38万公斤。项目区种植业新增总产值104.12万元。

生态效益: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作物需水量146.38万立方米,较现状年滴灌需水量减少48.94万立方米。农田林网化的建设,改变了生态环境,抗御了风沙灾害,控制了水土流失,为农业持续稳定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农业综合开发总结范文第2篇

xxxxxx土地项目Ⅰ标段

施工管理总结报告

xxxxxxxxx

二 零一二年七月

一、 工程概况

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xxxxxx标段,项目区位于xx经由余湾村、xxx、xx、xx等自然村,拟年新增收入107万元,新增灌溉面积0.9万亩,增加节水面积0.5万亩。合同造价xxx万元;合同内容包括:

(1) 新建电灌站3座,维修修复完善配套电灌站1座。

(2) 机耕桥5座,拆除机耕1座。

(3) 新建人行桥(桥闸)5座,拆除人行桥3座。

(4) 排灌节制闸4座,设备4台套。

(5) 改造滚水坝1座。

(6) U型渠槽14371米。

(7) 排灌两用渠(清淤修坡)

1、

3、5共计6598米

(8) 排灌两用渠(清淤护砌)

2、

4、

6、7共计3272米

(9) 维修一支渠 3600米,维修加固农渠1800米。

(10) 倒 虹吸过路涵92处

(11) 分水口95处

(12) 机耕路8974米

(13) 植树4535株。

二、施工过程控制简介

我公司对该工程非常重视,制定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组织施工。开工前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经我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审定并报监理批准后组织实施。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对进场的材料检验试验合格,向监理报验并同意后才准予使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重点做好过程控制,认真落实“三检”制度。对于隐蔽工程及时向监理报验,形成文字记录后,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在质量验收时,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进行验收,根据制定的检验批划分原则和计划,对每个检验批进行验收,在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分项工程验收,进而进行子分部工程的验收。

三、见证取样、材料报验

各类材料进场后,由材料员通知质检员共同对进场材料进行观感验收,验收内容为:所送材料是否同项目部技术负责所报材料计划表型号、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要求;向厂家索要出厂合格证,校对出厂日期及出厂批号是否与原材料包装相同; 并认真对照材料有关验收规范进行观感检查、尺量检查、游标卡尺检查是否符合有关要求。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取样员对有关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后送检测部门进行相应的复试检验。

四、质量控制资料检查情况

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真实有效”的原则,严格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对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测资料核查、整理、装订,使各项资料齐全真实、完整有效。

五、社会效益

该工程于年月日经项目管理单位组织各方预检验收后投入使用至今发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新增灌溉面积0.9万亩,增加节水面积0.5万亩。使农民年总增收107万元左右,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党的惠民工程使我们党和人民之间关系更加和谐。

六、项目资金

本工程自验收后在x年x月x号按合同已收到拨付工程xxxxx万元。

xxxxxxxxxxxxxxxxx

农业综合开发总结范文第3篇

调查与思考

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之一。经过20多年的开发实践,特别是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长期积累,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大量生机与活力。在即将开始的“十二五”规划建设期,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使之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曹县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省农业大县、粮食主产县之一。1988至2009年底共改造中低产田41.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完成投资16496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9406吨,新增棉花生产能力1731.5吨,新增果品生产能力600吨,新增油料生产能力160吨,新增蔬菜生产能力120吨,新增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384吨。治理后的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沟渠相通、路相连,地下节水管道纵横交错,桥涵井配套完善。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治理模式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 1

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根据上级业务部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结合我县实际有针对性制定治理措施。

曹县为黄泛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南部高,北部低,自南向北微倾斜。土壤质地分为砂壤、中壤、重壤三种。水资源主要由地下水、地表水、引黄客水三方面组成。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在治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井保丰、引黄补源”的灌溉方式,以新打机井和维修旧井为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同时搞好开挖疏浚沟渠以及道路、渠系建筑物的建设,发展方田林网,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棉、油、芦笋、蔬菜等高效农业种植。

三、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

时,项目实施与管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田间道路占用矛盾大

农业综合开发强调集中开发,连片治理,使项目区建设成为

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然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耕地紧缺的程度就更加突出。在项目区框架建设中,由于修建田间道路有时会调整占用耕地,若遇到顺茬地则可能占用同一农户很多甚至是全部耕地,这种“一家受损,全村得利”的情况尤其不好处理,个别行动过激的农民甚

至阻挠工程施工。根据我国农村现行土地政策,重新调整耕地的可能性不大,大部分项目村也没有机动耕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又不允许支付占地补偿,这种使部分农民切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不仅给项目建设带来难度,往往影响到干群关系,引起上访使农业综合开发这一惠民政策在少数农民心中打了折扣。

(二)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

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执行“一事一议”政策,但议事

容易,落实困难,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和基层班子软弱的村更显突出。虽然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只占中央财政资金的20%,但我县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还不够发达,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自筹资金和以物折资难度非常大。此外,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弱妇孺,出义务工也很难得到响应。随着工程招标制的推行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标准的提高,项目工程大部分由专业队伍施工,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的机会不多,即使参与了,效果也不佳。比如,同样是开挖地下节水管道沟,由农户自行开挖不但宽度深度难以统一,而且沟的走向不直,而用专业的挖沟机施工,不但标准质量高,效率更是人工的好几倍。因此,农民筹资投劳不仅执行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弄虚作假的风气,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

(三)工程运行管护难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成资产移交后,一些乡镇虽然也制定了管护制度,并层层签订了工程管护责任书,但管护工作不到

位,保存率和完好率偏低的状况还是存在。在部分项目区,建成3年-4年后的树木存活率不到70%,田间道路、节水管道出水口等工程的损坏程度也比较严重,并且受损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维修。究其原因:一是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呈多样性,难以统一管理。有的产权归集体所有,有的归个人或法人,由于产权归属不同,造成管护主体各异。例如,有些机井、田间道路、节水管道等工程为农民集体财产,由村集体进行管护,而林木大多数随地走,确认为农户所有并负责管护,管护主体分散,难以管理;二是重建轻管,管护意识差,群众对与己无关的工程不加爱护,常使部分工程受损;三是管护追偿难以实现,对损坏现象的调查取证困难,对损坏行为不能实行有力的惩治;四是管护队伍和管护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项目区缺少稳定的管护队伍,管护人员的误工补贴或报酬难以落实,工程的日常维护不能正常进行,当出现较大损坏时再进行维修,必然增大费用支出。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努力化解田间道路占地矛盾

农路建设占用农民耕地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应从两个方面综合加以解决。一是国家应逐步完善土地治理项目的相关政策,与其他行业项目接轨,制定占地补偿政策,提出具体的和适宜的补偿标准;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妥善解决农路占地问题,并耐心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尽最大努力取得项目区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切实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的问题,建议国家进一

步降低土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我们在调研中感到,项目区农民对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尽管目前自筹资金的比例只占中央投资的20%,但随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标准的提高,自筹资金的绝对数量没有减少。因此,建议将自筹资金比例降到占中央财政资金的10%以下。但是,降低自筹资金比例仍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彻底解决的办法是取消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在政策上的硬性规定,我们可根据具体项目和项目区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县以下自筹或农民筹资投劳,自筹资金多少可作为项目竞争立项的条件之一,积极性高的乡镇可优先立项。

(三)完善机制切实做好工程管护工作

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是做好工程管护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而

农业综合开发总结范文第4篇

一、理清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1365”发展思路,开县农业综合开发突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全产业链建设、科技提升、园区建设“五大重点”,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成美丽富饶生态开县做出新的贡献。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率、排灌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能力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设施的装备能力,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生态等综合措施,实施田水路林山村庄综合治理,力争“十三五”期间投入农综资金3亿元,积极开展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2亿元,建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实现农业的全程机械化、水利化、智能化、产业化、生态化、长效化“六化”目标,夯实开县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发挥农综政策优势,利用农综基础设施、产业扶持、科技配套、外资项目等综合政策,撬动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开县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引进有经济实力、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有技术依托、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业主,“十三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力争完成招商引资5亿元,重点培育国家级、市级龙头企业20家,县级龙头企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100家,形成开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树立“全产业链开发”的理念,按照“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坚持“链式开发、生态优质、持续发展”,从规划布局上入手、产销融合上着力、科技信息上突破、基础配套上跟进,把重点特色产业链“做长、做宽、做深、做强、做响”,建设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致富链。坚持做长,促进重点产业链条化;坚持做深,促进产品多样化、精品化;坚持做宽,促进产业多功能化,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做强,支持建设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大龙头、大企业,促进产业发展集群化;坚持做响,促进产品品牌化,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拳头品牌”。“十三五”期间一是重点加强柑橘全产业链建设,通过加强果园基础设施,适度扩大规模,提升科技含量,提升品质,打造“三峡富硒柑橘”品牌,建成全程机械化、肥水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精品柑橘果园1万亩,建成清洗、打蜡、包装、冷链、加工、电商物流基地和柑橘博览园。二是新建特色牡丹产业园1个,新建油牡丹基地1万亩,引进牡丹新品种400个,新建牡丹籽油加工厂1个,开发牡丹化妆、保健、日用等系列产品,打造“三峡牡丹籽油”品牌和物流电商平台。三是大力扶持大鲵产业,新建仿生态养殖基地7500平方米,种鱼培育池12000平方米,建成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加工能力10万尾,新增产值1亿元,推动大鲵全产业链发展。

五、提升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期间力争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开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高地,积极引进整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首席专家等各方科技力量,在农综项目区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00项,推广优良品种100个,引进智能化管理和生产加工新装备2000套,新建智能大棚10万平方米,安装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管网1.5万亩。重点引进航天育种、生物防控、植物克隆等农业尖端科技,提高开县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加强园区试点示范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以及县级报制制度、规定。从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行为行进行了规范,使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待完善的问题,本文列举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相应问题提出几点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农业农村发展作为核心部署,为加快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变得尤为重要,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作用就是增强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实现资金的合理化应用,满足农业发展局势要求。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严格遵守国家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监督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通过合理的使用资金使各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提升农业综合开发质量和效用的目的,使项目资金能够带来最高的收益。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实践证明,现实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程序化、制度化使县级报账制在新时代更加重要,是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资金管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质量,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使用效率的有效办法和得力措施。

2.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有利于规范农业综合开发管理行为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重视,不断制定、更新相关的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制度,使得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不断的加强和完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使农业综合开发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3.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发展

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要求执行到位,是顺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规范的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行为才能使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持续稳定发展,也使得项目资金得到安全运行。

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现状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前期工作、立项入库、设计施工、完工验收、管护移交,这一期间存在很多环节,有很多的工作要求完成,同时还需要农业、林业、农技、乡镇、村社的协同、配合对山、水、田、路等各方面的综合管理,如何管理好财务状况是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地方也完善了相应的县级报账制度,但在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实行专人管理、专账专户核算、专款专用落实困难

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原则要求是: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拨入区县财政局农业科室与其他农业项目资金混在一起由行政人员负责管理,没有开设专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银行,也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报账资金专账一般区县农发机构项目管理人员或行政人员兼任。由于没有农业综合开发专户很容易出现项目资金混用、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主体是属于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其运动核算对象的专业会计,应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根据会计主体财务管理的复杂性按要求设立的财政资金、报账资金和建设单位工程资金三套专账,而这些迫切需要专门财务管理人员。

2.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计划到位问题

根据财政部令第84号及财发[2018]2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指为满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需要筹集和使用的资金包括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所需的乡村自筹和农民自筹资金投入比例很难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部分地区农民以投劳折资的形式投入项目建设,但如今农村劳动力的缺失使这种要求也难达到,基本上都是象征性的投入,整个投入资金往往是由财政资金为主。

产业化项目的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很多区县都采取产业化补助项目县级资金不配套的做法。如果硬性要求配套,为应付审计要求,地方政府为了得到项目,只好采取“空配套”。

3.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不力

财政部令第84号第三十四条:产业化发展项目由实施单位自行实施,并实行资金和项目公示制。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单位一般是农业企业或农村专业合作社,为节约支出,会组织一些成本较低的施工团队为开展工作,因为可以自主实施,在施工雇用的没有施工资质的队伍,在日常支出时都采用白条的形式,而到了项目报账时只能想法设法通过各种手段索取正规的增值税发票。为应对财政和审计部的检查,存在着编制虚假单据的现象。

4.沒有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财务工作还停留在事后记账的阶段,不能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及存在风险状况,例如:财务人员职能限于会计核算,不了解项目计划、不参与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过程。对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不能真实、准确、完整反映项目实际支出,以达到项目完整核算的要求。有些项目单位为了骗取财政资金,在工程少做或未做的情况下,利用编造的以物折资或投劳折资单据、虚开的工程建设税务发票、假签名、假银行对账单等一套完整的农业综合开发专账来报账,以骗取财政资金而这些单从账面上检查则很难发现问题。

三、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对策

1.严格执行落实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保证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效果

严格执行对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原则。抽调具有专业知识和高尚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专门对农业综合开发的使用、报账、决算进行过程把控、监督。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会计制度》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级报账实施细则》进行农发资金会计核算。准确、全面反映项目建设实际成本支出,在实际项目成本核算中,对应项目的概算内容,以会计科目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反映项目实际支出为原则,相应增设二级、三级以上科目级次,达到项目完整核算要求。并专门设立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户,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从预算下达到项目报账支出的整个资金运动过程完整、独立、安全、清晰,加强资金的管理力度。对于已经下达的资金计划,必须积极筹措到位,不然直接影响当年项目工作考核及下年项目资金分配额度。

2.选择最准确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善前期工作

立项前,所有申报入入库的申请项目,必须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后,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再甄选决定立项开展项目。对于土地治理项目的自筹资金应考虑目前农村实际形势,确定合理的自筹方式及资金额度列入实施方安案。产业化补助项目应选择对农业发展有益的项目同时产业化发补助对象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保证项目自筹资金投入计划。同时申请当地政府,将产业化项目县级配套资金提前纳入年度预算,保证资金到位。财务计划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

3.严格执行报账制度,使报账手续规范

土地治理项目由施工单位提出报账申请,经监理工程师签订,由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核实后对报账原始资料进行审核,项目乡镇等有关人员确认同意后,报领导批准才能报账。产业化项目的财政资金报账程序比照土地治理项目。统一报账方式,报账资金拨付必须根据年度项目计划批复执行,资金跟着项目走,实行转账结算,控制现金支出,实时对财政资金实行动态监控管理。同时密切配合审计部门财政监督机构,定期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检查审计。

4.建立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系统

利用信息化系统准确把握项目推进情况,即时掌握项目批复、投资审核、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具体情况,据此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掌握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予以协调、解决,确保项目进度。并将项目资金、财务管理模块相互关联相互稽核,实现项目计划控制资金支出范围,以资金报账进度反查项目进度,同时对农业综合开发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着力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树娟.试论当前时期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财务管理策略[J].中国商报(产业经济)2015(05):142-144.

[2]杨润丽.新时期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管理对策 [J].大科技, 2017(04):292.

[3]孟艳丽 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的若干思考[J].财会研究2016(11):214.

农业综合开发总结范文第6篇

我们召开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15年以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表彰杂志通联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交流各地好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

一、2015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5年以来,国家农发办始终把宣传工作放在农业综合开发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主动谋划、全面推进。各级农发机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信息宣传和新闻宣传有机结合,把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有机结合,把对上宣传和对下宣传有机结合,把日常宣传和重点宣传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主旋律,展现了农业综合开发新风采。

(一)信息报送成效显著,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关注

国家农发办高度重视重要信息报送、《简报》和《情况反映》编报等工作,加大向部党组、部内相关司局及中办、国办的信息宣传力度。通过财政部《上报信息》向中办、国办报送工作亮点,及时反映农发工作成效。在财政部内外网平台发布信息300余条,财政部门户网站主页转发100多条,在部微信平台发布60余条,基本实现了“每日有动态、每周有声音、每月有亮点”。

(二)对外宣传亮点突出,扩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影响力

各级农发机构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的对接联系,《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和网站都对农发工作进行了报道。认真做好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和贯彻工作。在“新部令”出台之后,以答记者问、部令政策解读、编发修订说明等形式,在相关报纸、网站、刊物上集中宣传报道,迅速在农发系统内形成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新部令”的热潮,也增进了社会各界对农业综合开发重大方针政策的了解。

(三)在财政系统内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政策执行和业务工作

把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加大系统内宣传交流力度。将《中国财经报》作为系统内外宣传的主阵地,今年以来《中国财经报》累计刊登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解读、宣传文章和新闻报道等近百篇。《中国财政》《当代农村财经》和《预算管理与会计》等部内刊物也都向国家农发办约稿,阐释农发政策,反映农发成效。河北省农发办在《河北财政》开设固定专栏,年度刊发宣传文章40篇以上;内蒙古、贵州、陕西等地充分利用财政刊物和网站开展宣传,展现了工作业绩。

(四)杂志质量显著提升,政策园地和宣传平台作用更好发挥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承载著政策解读、信息交流、工作研究和宣传平台的重要作用。国家农发办高度重视杂志编发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办刊定位,充实人员力量,给予支持保障,推动办刊水平显著提升。编辑部通过选题策划、向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约稿、撰写编辑部文章、摘选权威解读等方式,加大“三农”政策解读和课题研究类文稿的刊发力度。本着服务中心、促进工作的原则,对杂志栏目做了优化调整,开设了“卷首语”,从文风、组稿、版式和美编等各方面对杂志进行优化设计,对重点栏目和稿件配发图片,使杂志图文并茂、焕然一新,政策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显著提升。2015年以来,各级农发机构在通联人员培训、考核奖励、组稿投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山东、河南、内蒙古、广西、新疆等地对业务骨干进行了集中培训。

(五)宣传形式丰富多彩,彰显了农业综合開发良好形象

除广泛运用简报、媒体、网络进行宣传外,各级农发机构还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为便于开展对外宣传,国家农发办精心设计印制了《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画册,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辉煌历程和丰硕成果,成为展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靓丽名片。国家农发办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农发、展示农发。2015年以来,卢贵敏主任累计刊发署名文章或接受访谈文章20余篇,还利用座谈会、研讨会等渠道宣传展示农发成果,提升农发在业内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以农发杂志为平台,先后对陕西、重庆、河北、黑龙江等省市进行了专题报道,全景式、宽视角、深层次展示了当地农发工作风采。

二、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准确把握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新态势。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产量连年高位增产,农民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改革全面深化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将其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在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以脱贫攻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深入实施,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渠道、扶持重点、支持方式和引领方向都在改革调整。这些宏观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综合开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迈出新步伐。突出扶持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产业扶持”的理念,立足各地实际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围绕现代农业实施产业引领,把土地治理和产业化发展两类项目紧密结合,形成项目建设合力。创新投入方式,增加农发整体投入规模。实施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试点,在部分省份已取得初步进展,在“财金融合”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探索“股权投资基金”“股权引导基金”“贷款担保基金”等投入方式,充分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完善管理机制,发布实施“新部令”。适应农业综合开发形势变化和发展需求,研究修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并以第84号部令形式审议通过。“新部令”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多个方面对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制度做了实质性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突出农业综合开发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等。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所有项目的评审、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农发机构,进一步简化项目管理流程,降低项目立项门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实施创新。通过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新试点,打开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

三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新要求。在2016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立足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效益。会议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抓住“五个着力点”,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地;着力补齐农业产业链短板,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着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等。

四是媒体传播和新闻舆论进入新时代。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并加速前行。在信息技术浪潮的引领下,媒体宣传的渠道、方式和手段日新月异,在传统媒介发展演变的同时,以电子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以手机网站、微信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日常信息传递、新闻传播和数据交换的主角。身处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是传声筒,每个人都是信息发布和传递的主角,对外宣传无处不在、无时不能,宣传的时空概念无限放大,在新闻舆论即时便捷、广泛覆盖的同时,也隐含着更大的危机和风险,这些都带来了信息宣传内涵和外延的全新变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媒体传播和新闻舆论工作,近期国务院专门印发文件,对各部委回应舆论关切提出了明确要求。财政部门作为重要宏观经济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回应工作尤为重要,财政部党组也对做好舆论回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对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提出了新命题和新要求。

(二)充分认识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充分展示农业综合开发成果、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社会影响力的客观需要。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改革创新和巨大成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项目单位、项目区群众和相关方面对于广泛了解和深入参与农发的需求日益增加。

二是彰显农业综合开发独特优势、赢得竞争主动和良好外部环境的必要途径。随着国家财政支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扶持渠道和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相关涉农部门支农措施呈现同质化竞争态势,财政支农资金统筹整合大力推进。要把农业综合开发的职能任务、政策目标、改革举措、成效亮点等充分宣传展示出去,使社会各界能够更深了解、更多理解、更好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三是主动推进信息公开、防范消除资金项目管理风险的有效手段。隨着社会外部监督的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项目管理实施也面临着一定风险和压力,要在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严格政策制度执行的同时,做好政策业务宣讲,从而赢得社会广泛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四是培育农业综合开发文化、凝心聚力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必然要求。全国农发系统有2万余名干部职工,农发人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形成了为民服务、脚踏实地、勤奋奉献、开拓创新的鲜明品格和精神风貌,涌现出一批扎根一线、拼搏进取、默默奉献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在新时期,大力弘扬这些先进人物事迹所蕴含的崇高品质和可贵精神,有利于促进在全系统营造创先争优、奋发有为的比学赶超氛围,培育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干事创业、实绩突出的干部队伍。

(三)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是形势任务宣传。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及财政部党组对“三农”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指示精神。

二是政策业务宣传。要聚焦农业综合开发核心职能,以第84号部令为核心,广泛宣传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项目管理政策、制度规定、扶持重点、工作流程等,重点跟踪关注“新部令”在各地贯彻实施的情况,着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新理念、新政策在实践中的新成效。

三是改革创新宣传。重点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方面的重大举措和显著成效。

四是典型事迹宣传。集中宣传各地农发战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力宣扬农业综合开发被誉为“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的精神内涵,注重发掘和大力弘扬广大农发干部“服务大局、心系‘三农’、求真务实、拼搏进取”的优秀品质,塑造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形象。

三、提升认识,加强领导,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工作,突出宣传重点,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激发农发干部队伍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为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更好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围绕中心,充分运用主流媒体进行对外宣传

围绕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工作和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效,突出农业综合开发独特优势、开发成效和管理亮点,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和专题策划,力争播出一批有分量的节目,刊发一批有分量的稿件。要突出重点,围绕国家农发办谋划提出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展宣传,全面宣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部令第84号)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制度规定和引领方向,广泛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和创新试点政策,提升社会各界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认知度。各地农发机构要与中央媒体及《中国财经报》《中国财政》等系统内媒体加强联系,争取实现业务宣传常态化。

(二)上下联动,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各地要把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握关键宣传节点,中央和地方联动,在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围绕农发工作重要领域,统一策划组织,分时段开展集中宣传。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如何贯彻中央精神开展集中宣传。在全国“两会”或全国春耕生产会议前后,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开展集中宣传。积极组织专题调研、现场会、研讨会、笔会或征文、摄影展等形式,不定期开展联动宣传活动。策划组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30年纪念系列活动,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社会影响力。

(三)把握规律,提升新媒体运用和舆论引导能力

一是搭建和运用好新媒体宣传平台。各级农发机构要注重發挥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加强政务门户网站管理,主动发布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业务知识和项目申报信息。有条件的地区要争取建立微信推送平台和微博发布体系,提升信息宣传的即时性、实效性。二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各级农发机构要增强新闻宣传线索意识,密切跟踪分析舆情,主动了解项目区群众和项目单位的所盼所需,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特定精准的宣传。三是强化危机意识,正确处置负面舆论事件。要进一步增强危机防范意识,在出现舆论苗头时及时跟进,解疑释惑,阐述政策,正面引导。面对相关负面报道,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主动发声,用政策和事实说话,始终把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四)打造精品,全面提升杂志办刊水平

紧紧围绕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心,本着“立足农发、面向‘三农’、聚焦工作、服务基层”的办刊宗旨,在稿件来源上坚持高层、基层和外部资源相结合,在稿件内容上坚持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题材风格上坚持业务性和可读性相统一,进一步扩大杂志内容的涉猎面和受众群体,使杂志成为连接上下、沟通内外、面向“三农”、服务农发的政策园地和宣传平台。各级农发机构要立足本地“三农”工作实际,积极探寻新闻线索,深入挖掘鮮活素材,全面总结经验亮点,联系杂志编辑部开展策划宣传,力争推出一批层次高、思路新、时效强、经验好的主题宣传成果。编辑部要加强上下交流互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建议,把稿件组稿向基层倾斜,形成杂志编发合力。要继续做好杂志征订发行工作,以省级通联站为单位统一征订,统一上缴征订费用,稳定发行量,扩大覆盖面。

(五)加强领导,保障宣传工作更好开展

各级农发机构负责人要进一步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充实宣传力量,保障宣传工作经费,为宣传人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切实发挥好简报、情况反映、杂志等平台作用,将各地信息宣传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工作质量因素纳入对各省的工作考评。综合处室要切实发挥好牵头组织作用,主动超前谋划,加强与外部媒体的对接和联系,策划组织好重点宣传活动。各业务处室要及时总结工作,挖掘业务亮点,提供素材资料,更多参与宣传工作,形成工作合力。要通过集中培训、会议研讨、采风笔会、调研采访等形式,提升宣传队伍能力水平,努力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F

(作者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评审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徐朝xuzhao@fendouzazhi.cn

上一篇: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范文下一篇:农业企业宣传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