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改革影视制作论文范文

2024-07-22

课程教学改革影视制作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网页设计与制作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落实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与操作性特征,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和创造性思维培养都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高职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企业专业技术岗位需求相结合,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从教学内容改革出发,突出课程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网页设计当中。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目标在于网站建设,这就需要通过课程资源整合构建全新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笔者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着手,借助能力本位思想对当前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现状及其课程特点进行了阐述,突出了就业岗位与课程实施之间的适应性,以任务驱动教学为基础提出了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学;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岗位需求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企业越发关注到自身门户网站建设及维护问题,与此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需求也偏向于对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才的渴求。高职教育立足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在突出人才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对于高职教育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实践性是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显著特征,它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技术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偏向于对学生实践意识和主动意识的激发,这同时也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对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学科提出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与企业专业技术岗位需求相适应,才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优势。

1 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现状

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分析,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除了表现在系统化的网页制作理论知识外,还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网页设计能力的训练,以此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双重发展,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岗位就业当中。操作性是高職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特点之一,这就决定了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配合,并将实训教学应用于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当中,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意义重大。

现阶段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高职院校技术教育中的落实相较于以往网页制作工具教学而言有了显著进步,借助多媒体教室演示教学和实训室教学激发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意识,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然而当前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还存在着实用性与理论性相脱节的问题,忽视了与企业专业技术岗位需求相结合,这就使得岗位工作和学科教学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高职学生本身在网页制作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加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不仅有碍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同时也使得现代工作岗位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差距拉大,课程改革亟需得到落实。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考核方面,仅仅采用的是任课教师出题的方式,具体形式表现为上机操作和理论考核两个部分,而其中学生出勤率以及平时作业却占据了较小的比例,这不仅忽视了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被遏制,不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完善。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涉及到多门学科内容,单一的考核形式显然难以满足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根本需求,这就需要在课程改革中突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考核的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2.1 与企业专业技术岗位需求相结合

从当前企业网站开发团队的角色划分角度分析,通常除了网页设计师、网页美工师和后台开发工程师以外,还包括网络测试人员及维护管理人员。由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对象自身专业的差异性,因此培养目标的构建也应当与学生知识结构及专业特点相对应,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针对性,这是高职教育因材施教原则的集中体现。从具体分类上看,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作为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WEB应用程序开发的重要前导课程,这些专业学生在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时可借助自身的编程基础强化在网站及网页制作方面的学习,至于Firework或是Photoshop这类图形处理技术则不作过多要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中学生对于CSS样式表以及HTML语言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借助JavaScript实现对网页特效和Flash脚本的编写,这是对学生专业技术岗位能力的培养过程。而艺术专业学生本身对于布局、构图、色彩等内容较为敏感,因此可着重训练学生的制图能力,通过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立足于网页界面的美观设计,借助Flash使得网页素材的呈现更有动感,这对于学生后期的职业生涯也有着积极的导向意义。

2.2 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

以往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关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仅仅是将网页制作技术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其教学过程中学生仍处于极为被动的状态,学生关注的核心在于某一个案例的制作过程,然却忽略了自身对网站项目的制作及设计。项目驱动型教学在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序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程序及环节包括以下几点:

2.2.1 项目选择

项目选择的过程应当与教学大纲及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控制好项目选择的难度以及知识覆盖面,使得项目教学的实施能够连成一线,突出各环节课程教学的连贯性。教学实践当中首先需要完成学生的分组工作,确定三至四人为一个小组,并确定其中一人为组长,网站主题的确立可由小组成员自由选择,并于特定时间内完成主题资料收集和网站策划书的编写工作,并由组长在课堂教学中对其进行演示,完成小组方案的呈现与阐述,之后由其余小组对其提出合理建议。网站项目确定后需要由教师帮助学生完成项目开发进度表的制定,细化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

2.2.2 专题教学方式

從网站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分析,除了网站主题确定、资料整理、logo设计以及网站风格选择外,还涉及到配色方案的选择、网页排版、主页制作和网站测试等内容。依据具体的实施步骤,教师可与教学大纲相结合明确教学专题的开发进度,对基本元素、布局模式及网页排版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对以往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后,学生对于网站设计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在知识点的驱动下完成自我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2.2.3 组织讨论

从教师本身知识结构及专业修养的差异性分析,在网站制作技术方面会对教学设计产生一些影响,因此针对存在疏漏的地方就需要对其进行讨论与修改。通过优秀网站欣赏使得学生加深对网页制作的感性认识,能够从优秀网站中获得网页设计的灵感,体现自身创意设计水平,这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影响。

2.3 分阶段型考核模式

这一考核模式将项目开发进度划分为若干小的阶段,学生完成阶段工程汇报后再由师生共同参与考核,考核的重点在于对网站主题和页面布局的考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整体页面的美观性进行评定,检查网站规划中的各项功能以及页面链接效果,具体包括:

2.3.1 网站选题

小组网站主题的拟定可由成员自行选择,在对同类网站进行分析后分析自身技术路线和服务形式的异同,并与企业专业技术岗位需求相联系,切实分析网站本身的维护成本及盈利模式。网站策划书是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项目,组成对其进行必要的演示操作,并由师生对其展开评价和提出意见。网站选题占总考核比重的10%。

2.3.2 网站设计

网站设计涉及到网站的色彩配搭、版面布局以及主题设计等方面内容,小组成员需要借助FireWork或是PhotoShop完成草图制作,并由组长对设计理念进行陈述,师生对其提出建议。网站设计占总考核比重的15%。

2.3.3 网站制作

依据草图设计完成对应的网站制作工作,由于页面较多也可采用定期对开发进度进行报告的方式对关键页面进行演示,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演示进度进行控制。网站制作占总考核比重的25%。

2.3.4 网站测试

网站测试的内容除了包括页面文字和图片显示、链接有效性以及浏览器使用情况外,还需要由小组成员完成对应的测试报告,认真剖析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站测试占总考核比重的15%。

2.3.5 网站发布

在完成主页空间的申请后借助FTP工具对网站实施发布操作,教师和学生可用各小组提供的域名访问网站。网站发布占总考核比重的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近年来高职教育新兴的学科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重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和企业专业技术岗位需求之间的契合。教学内容的丰富及其教学过程富于变化,使得网页设计与制作这一课程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现阶段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将学科教学与企业岗

位相结合,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在于与市场就业需求相一致,将企业专业技术岗位需求纳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考虑范围之内,使得岗位能力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这对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网站管理能力和网页设计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这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资源优势的集中体现。除此之外,关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新一轮研究对于高职网络技术等课程教学模式更新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晓红,周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

[3] 安颖莲.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

[4] 胡波.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8):222-227.

[5] 谢良辰.对网页制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设计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6(7):104.

课程教学改革影视制作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在经济发展停滞时期这种矛盾尤其明显,高教改革是破解矛盾的途径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大量网络视频课程平台相继建立,高校逐步将网络课程纳入教学体系,这为高教改革提供了条件。为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求,普通地方高校提供的教育应当多样化和个性化,小微专业群应运而生。通过专业细分和交叉,形成小微专业方向群,在理想情况下,实现一人一专业方向的水平。在小微专业群体系下,普通地方高校在教师组成、教学活动与学生管理等方面将发生重大变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互联网;网络课程;小微专业群

一、前言

目前国内高校的组织结构多为“学校—学院—系”这样一种层次结构。学校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学院及行政机构组成,其中学院由若干相近,或具有历史渊源的系构成。在系与专业的关系上,一个系通常对应一个专业,也有若干个相近的系对应一个专业的情况,如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拥有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两个专业。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对应的两个系分别是地球物理勘探系和测井信息工程系。与地球物理学专业对应的是固体地球物理系。另有一新组建的地球物理仪器系,目前没有招收本科生。不同类型学校的相似专业的招生数量也存在差异,少的不到一个班,多的达四、五个班。在这种大学层次结构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每年达700多万,年年都被称为史上就业最难年,这说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变差。由于产能过剩与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石油地矿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尤其举步维艰。但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现象同时存在。一边是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则是企业招不到员工,这表明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出现结构性失衡[1],即高校培养的很多毕业生不满足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高校陆续提出改革措施。例如,部分高校按大类招生并进行培养,进入高年级再分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就业方向[2]。笔者认为此改革并不彻底的,且比较适于研究型高校。对于普通地方高校而言,其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3]。

笔者认为普通地方高校改革的方向是细化专业方向,细化专业方向不同于小专业。但在实践中细化专业方向与小专业具有相似的困难,例如:(1)规模小、办学成本高;(2)师资力量不足;(3)教学管理难度大。

进入21世纪,互联网逐渐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网络。各种网络课程平台也相继建立,出现大量高质量的网络视频课程,供人们在线学习与交流。这为普通地方高校推进改革提供了条件。笔者提出“小微专业群”这一概念。所谓小微专业群是指通过合理地设计培养方案,在一个专业内部细分出众多专业方向,或者以一个专业为主联合其他专业形成众多专业方向,构成一个专业方向群。由于每个专业方向的规模可以仅为一人,故将该专业方向群称为小微专业群。小微专业群以就业为办学导向,培养熟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例如,以勘查技术工程专业为主,联合经济类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适应石油地矿类企业、金融投资业相关岗位;以勘查技术工程专业为主,联合语言类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适应石油地矿行业对外交流、专业期刊编辑等工作。

二、小微专业群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

在大规模网络课程时代建设小微专业群,高校的人员构成与运行管理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师资组成、学生管理和校园形态三个方面。移动互联网与软件工程技术对高校运行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其大规模应用几乎已经没有技术障碍,可以保证这些改革顺利实现。

1.师资组成。目前,高校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备课(包括教案、讲义、课件以及其他辅助教学工具的制作)、课堂教学(包括板书、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教学(室内课程设计、野外实习)、辅导(包括答疑与作业批改)和成绩评价(包括平时成绩记录、考试与综合评价)等。在小微专业群体系下,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将发生变化。首先,小微专业群的建立与维持必须借助大量网络视频课程和大数据挖掘;其次,大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大量教师辅导。因此,在小微专业群体系下教师至少分为三个群体:第一群体主要从事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小微专业群;第二群体主要从事网络视频课程的建设与维护;第三群体(辅导教师)主要从事线下师生互动及学习效果评价,并将信息反馈给第一和第二群体。三个群体互相协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专业教育。

(1)第一群体。建设小微专业群的第一步是确定开设什么样的小微专业。目前高校的专业都是若干年延续下来,部分专业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由小微专业群的概念可知,小微专业群基本上在这些固定专业规定的范围内,但专业间融合可以创造出大量符合社会发展的新专业方向。新专业方向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而是基于一定的现实基础。目前互联网技术发达,网络资讯非常丰富,大型互联网公司掌握了大量的用户资料。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可以为小微专业群建设提供这种现实基础。例如,对某一行业从业者的教育和工作经历数据的挖掘,可以发现该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指明专业发展方向,合理制定培养方案,建立小微专业。

另一方面,建立小微专业的动力也可以来自学生。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已经超过一百年,有些大学生可能是第二代,甚至是第三、四代大学生。因此,他们的家庭有非常熟悉的领域和广泛的社会资源,可以定制子女所需的高等教育。他们与第一群体教师协作建立小微专业。事实上,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人生规划定制自己的小微专业。任何建立的小微专业应当经过严格的审查,使其培养方案合理、完整,并保证所需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实现的。

(2)第二群体。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小专业发展的困难之一是教育成本大。因此,小微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网络课程资源。第二群体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建设视频课程。这如同影视制作团队,需要不同方面的专业人员。一门视频课程并不是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长期使用,而是要不断地修改。主讲教师应接收来自学生和辅导教师的反馈,追踪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地包含新内容,淘汰旧内容。目前,互联网中已经出现大量视频课程,部分高校已经存在这样的团队。但对小微专业群体系而言,这样的团队数量明显不足。网络视频课程的制作与使用包含了校内协作与校际协作,以充分利用资源和发挥优势。

(3)第三群体。在小微专业群体系之下,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网络视频课程来辅助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大量辅导教师的存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否则普通地方高校就与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没有差异。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成功引进了网络课程。例如,截至2015年底,笔者所在的长江大学共引进、建设“慕课”课程65门,选课人数近2万人次。学校为每一门网络课程配备了辅导教师,采用线上学习、线下考试的方式。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学校聘请部分在幕课学习中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助教”。这一方面说明了辅导教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明辅导教师数量的不足。

辅导教师可以是百科全书式的教师,也可以是精通与某一领域的教师。前者拥有知识的广度,后者拥有知识的深度。学生与辅导教师之间可以存在定期的交流机制,或者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与适当的辅导教师探讨学习或学术问题。辅导教师应当将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详细记录,进行反馈。

2.学生管理。在小微专业群体系下,每个学生的学习规划、课程都可能不同,因此完全的弹性学分制和完全的导师制是必要的。完全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按建议的顺序选修课程、参加考试以及获得学分。因此,班级建制存在的意义随之消失。撤销班级建制后需要建立完全的导师制,这在某种意义上是重建“师徒关系”。“师徒关系”中的“师”相当于原有班级体制中的班主任,但比班主任的职责范围更广,同时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业辅导工作。“师徒关系”中的“徒”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学生入校后经双向选择加入某个导师的小组中,其在高校的学习完全由导师负责。由此形成一种导师带学生、研究生带本(专)科生、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状态。目前,高校中的研究生教育一般实行导师制。部分高校的本科生教育实行了不彻底的导师制,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3.校园形态。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在小微专业群体系下普通地方高校可以化整为零,它不以一个独立的校园存在,而分散于城市的某一范围之内。大学可以也抛弃一些非教育功能,专业化更加明显。移动互联网与软件工程技术可以保证这种看似分散、无组织的大学精确、高效地运转。

三、结论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多次重要的变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规模网络课程的出现,高等教育必将再次发生重大变化。笔者提出小微专业群这一概念,通过专业细分交叉融合形成众多专业方向以满足社会和个体多样化的需求,通过网络数据挖掘和网络视频课程使小微专业群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青云.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3):38-43.

[2]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01):88-89.

[3]王尧.普通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7(1):1-4.

课程教学改革影视制作论文范文第3篇

高校影视剪辑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课程设置中,实践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一半之多。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影视镜头剪辑的句法、章法和技法,为学生能够熟练剪辑编辑各类影视作品奠定基础。在课程实训环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电视剪辑理论对不同环节和不同节目进行实践操作,最终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不难看出,影视剪辑是一门集电视节目策划、电视摄像、电视剪辑等技术和技巧于一体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具有较高的要求。改革和探索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做法和思路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与不足

纵观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关于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模式和思路,不能够有效地完成课程实训环节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囿于传统模式

该门课程实训环节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但是在影视剪辑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任采取封闭式教学,学生的实践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实训室,下课后实验项目也随之结束。学生无法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只是被动地按照老师设计好的项目进行, 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内容拘泥于简单模仿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无一例外的遵循讲解、观摩、模仿的三段式,老师花大量时间讲解操作内容,重复内容较多,而学生真正操作的实践时间又少之甚少;再加上上机操作的内容设计和安排过于单一,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往往形成一种定式编辑思维,实验课程成了理论课的简单搬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团队意识培养也都是纸上谈兵。

2.3 教学效果评价流于形式

虽然教学中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严格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但由于过程性评价是一个耗时间、耗人力的考核,过程考查和计算方式比较复杂,因而该门课的考查最终以期末考试来一锤定音,过程性评价也就流于形式。学生由于平时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思量打磨作品的习惯,期末考试学生也就不会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实验教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意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3影视剪辑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针对目前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影视剪辑课程的实际情况,应该及时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全面注重学生影视鉴赏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影视剪辑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1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该课程既要完成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所设置的实训项目任务, 就必须采用有效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课程实训环节应采用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流程围绕实训项目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行动过程的主体, 而教师则是整个工作的策划组织者、评价者, 是教学的主导者。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视频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2 实践教学内容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改革实现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型, 从目前以课堂实践为主体的模式, 转变形成以提高性实验和科研型实验并立的二元实践教学模式。传统的实验内容即剪辑影片基本上处于实验的初级阶段,无非是利用课堂有限时间对其进行简单的模仿操作,这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设计两类实验项目:一类是验证性实验。根据教师设定的节目创作主题,对实验项目所进行的复习性学习,其目的是把电视节目创作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有关摄像构图、角度、机位设置和电视画面编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另一类是创作性实验。在这种类型的实验中,教师不设定实验项目,由小组学生自主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和制作,利用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设备, 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创作的片子中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创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指导教师还可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进行跟踪指导,适时做出实验记录,指导学生的创作,并在作品完成后组织学生观摩点评,做出实验总结。这种教学内容内容的探索和改革,将有效地实现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3实践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

传统实践教学受各种条件的局限, 学生的实践时间基本上局限于特定时段和特定地点,下课结束,实践操作也将随之结束。如果课程中老师讲解时间过多,学生基本上没有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这完全不符合课程的性质,也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衷。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的锻炼,应探索多种方式改变这一现状。其一,开放实训场所。实训室全面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实训室开放不仅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实训室应当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外开放,增加实训室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充分发挥实训室资源的效益。其二,建设影视剪辑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提供网络学习环境, 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此外,还可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三,安排实训教师跟进指导,老师可随时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这将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3.4实践教学考核的改革与探索

运用全新的教学评价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一,摒弃传统的试卷考试考核方式, 以小组完成电视作品剪辑的质量来进行评分,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加大平时作品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调动学生参与平时实践的热情。其二,采取团队打分的评价方式,即同一节目组的所有成员得分一致。这就要求所有团队成员必须通力合作,以团队荣誉为目标。这种评价方式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5实现课堂、校内、媒体实习多维度实验空间

以往的实验空间是在实验室机房里,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实践教学空间延伸到了课外教学,实现课内、校内、专业媒体实习的多维度结合。目前,各大高校都有广播站、网站,甚至会有自己的电视台。充分利用这样的资源开展第二课堂,学生建立自己的合作团队,老师参与,进行指导和人员调配。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建议开办校园电视台,开创第二课堂。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 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和协调合作的团队意识。同时,高校应积极联系各个专业媒体机构,拆除学校与媒体之间的“墙”,使理论教学和传媒现实达到“无缝对接”。如果专业媒体机构与传媒院校实现集教学、实践与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媒体获得绵绵不绝的有组织的新闻后备军,能为节目出谋划策,实现生产力的有效转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影视剪辑的技巧和方法将不断的拓展和延伸, 影视剪辑课程教学必须大胆创新、积极改革,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着力提高学生技能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教学的社会适应性,使学校实践教学能够与市场需求完美对接, 夯实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摘要:高校影视剪辑课程实践环节多囿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已呈现出局限和不足,实践教学亟待改革。在目前环境下,高校影视剪辑课程实践环节应该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考核方式,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全面注重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和影视剪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适应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课程教学改革影视制作论文范文第4篇

1 改革的背景

过去, 网站制作与维护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的是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 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 把该课程的知识通过笔试的形式或单纯的上机形式对学生进行考试, 基于这种情况, 很多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对知识进行单一的记忆, 而网站制作课程则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综合应用型课程, 强调的是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传统的考核方式得出来的考核结果已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 束缚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 网站制作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必要进行改革。

2 改革思路和实践

2.1 改革应突出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网站制作的课程教学中, 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课程的考核上, 一是应充分突出高职课程“实践性强、综合应用性强”的特点, 二是注重检验学生项目开发能力、协作能力、课程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2.2 打破传统的笔试或单一上机考试形式, 采用“作品+答辩”的考核方式

现行的网站制作课程考核方式把学生牢牢地束缚在被动学习的行为中, 只注重如何通过考试, 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这些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的改革思路:“作品+答辩”的考核方式, 即根据课程的考试大纲, 学生以形成“作品”的形式作为课程考核的评价材料, 然后, 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对其作品进行现场的演示和答辩, 最终给出综合的评定。考核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

(1) 学生确定作品选题。任课教师公布选题给学生作为参考, 学生也可自拟选题。此阶段一般在学期中开始较为合适。

(2) 学生上交作品。学期即将结束时, 任课教师要求学生上交作品。

(3) 教师评定作品得分。教师应根据网站制作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认真制定评分细则, 如网站主题突出、布局合理、网页色彩搭配合理、页面清晰美观、设计新颖、有创意、技术含量高等。教师对照评分细则, 认真审核学生的作品, 分析其作品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 并给出作品得分。

(4) 作品答辩。组织学生答辩前, 教师应制定合理的答辩评分细则方案, 答辩主要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另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作品的真实性。教师组织学生到多媒体教室或微机房进行答辩, 首先, 学生现场演示其作品, 其次,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要求其回答问题;再次,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指出其优点以及不足;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答辩的情况给予答辩得分。

(5) 统计作品的综合得力。综合得分将作为本门课程最终考核成绩。例如表1。

总之, 学生形成的课程考核“作品”, 不但反映了学生对网站制作课程知识掌握情况, 而且也充分地反映了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3“作品+答辩”的考核方式的效果评价

其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作品选题后, 学生被赋予了真实的学习任务, 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 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以达到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还会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其二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的过程中, 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 逐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从而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境界。

其三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往往都是以知识单元或知识点为单位的, 而作品的形成, 恰恰是课程知识单元的综合应用, 且作品的形成,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掌握各种开发手段、相关工具等, 最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

最后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带动了网站制作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作品+答辩”的课程考核方式, 要求教师根据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积极采取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授课方式。“作品+答辩”的课程考核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结语

“作品+答辩”的课程考核方式充分体现了网站制作课程的性质与性点, 作为网站制作课程的任课教师, 只有密切结合网站制作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及采取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 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品+答辩”的课程考核方式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要:课程考核方式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网站制作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结合课程专业能力的要求, 提出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和实践。

关键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宏.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8 (17) .

[2] 王中顺.改革传统考试模式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特色[J].成人教育, 2005 (11) .

[3] 李风雷, 刘金元.浅析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学问[J].科教探索, 2008 (11) .

课程教学改革影视制作论文范文第5篇

三维动画制作师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也是我国影视制作的重要技术之一。三维动画行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价值, 提高了人们的视觉效果, 带动了特效艺术的发展。我国动画制作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 动画制作技术逐渐趋于成熟, 与西方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为了弥补中西方国家动画制作方面的差距, 提升我国动画画面效果, 我国开始采用后期补充的方法提升动画质感和视觉冲击, 增加画面自身的独特性与吸引力, 从而获得更多的欣赏者。所以需要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融入三维特效技术, 不断丰富动画特效, 弥补我国动画创作的不足, 增加画面的吸引力。

三维动画制作涉及范围广泛, 尤其是影视后期特效方面更为显著, 分析三维特效的应用, 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在三维动画中有了三维特效的应用, 使得画面及视觉冲击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跳动的火焰, 灵动的风, 以及雨雾等效果都能形象生动的体现在动画中, 让观众们拍案叫绝, 享受起这视听盛宴。传统的动画制作虽然经典只是好像少了点什么, 而后期特效的加入, 使得动画能取得更好的预期效果。后期特效避免了观众的“视觉疲劳”。使得动画的视觉效果更好, 进一步刺激了市场消费和人才需求。从视觉感官上讲, 画面够火爆、唯美、神奇就更能刺激观众的眼球。

二、中职院校教育转型

我国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 无法改变其根本, 与其他行业相比较, 我国中职教育行业已经失去先机, 与信息时代逐渐脱轨。所以, 我国教育行业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 对自身的机构转型升级, 提高互联网教育体系的发展速度, 创造出新的教育体系。

(一) 中职院校定位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逐渐凸显, 进入新时代之后的弊端更大, 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急需采用新型的教育方式, 对中职教育重新定位, 制定新的发展目标。根据我国中职院校当前状况, 结合我国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与趋势, 重新制定“互联网+”三维动画制作的转型目标。

(二) 重组教育体系

教育模式与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点, 良好地教育体系与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教育效率与质量。进入信息时代之后, 中职院校必须结合信息技术充重组教育体系, 改变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体系, 创建有特色、个性、别样的移动教育体系, 并且逐渐实现智能化教育, 使中职院校三维动画设计专业教育方式更加丰富, 教育效果更好。

(三) 成立移动教育事业部

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专业应该根据实际发展状况, 与社会需求, 构建移动教育事业部, 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加快中职院校教育转型速度。

中职院校构建的三维动画移动教育事业部主要由客户端、产品、数据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中职院校成立的三维动画制作移动教育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方便, 随时随地为三维动画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之门。学生可以通过三维动画移动客户端直接进入知识库学习自己所学的知识, 询问自己不懂的知识, 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移动产品则是客户端内部的教育体系、书籍、视频等, 通过购买产品进行学习。中职院校三维动画专业成立移动教育事业部主要是为了提供更为全面、便捷的学习渠道, 为有奋斗心、有上进心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微课程”教学

(一) 移动网络+三维动画制作课程

教育是国之根本, 我国教育经过多年不的改革与发展,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我国中职教育陷入瓶颈, 急需将移动资源与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课程相结合, 形成新的“微课程”教育体系, 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 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三维动画制作人才。

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专业教育学生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际操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兴起, 给我国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能够将我国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专业院校相结合, 实现跨地区、跨领域交流, 从而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移动教育平台为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便利, 减少了学习之间的环节, 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同时, 移动教育平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 解决了中职院校地区方面的差异, 使我国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专业的教育相统一, 互利双赢, 共同进步。

(二) 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选取

为了更好地构建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模式, 需要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技术, 选取合适的网络资源融入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 从而发挥中职三维动画制作教学效率与水平。

1. 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选取要以简洁为主

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有很大区别, 很容易受到网络环境与信息环境的影响, 限制性非常强。一旦选取的网络终端出现故障, 就会影响微课程的传输速度, 播放速度以及信息储存, 这样反而降低了微课程的效率与口碑。所以, 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的选取必须要结合中职三维动画制作专业教学状况, 以及实际发展目标, 对资源进行整理与分析, 选取精华, 融入微课程当中, 满足不同程度的需求。

2. 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的

格式应该符合众多浏览器、播放器的播放要求, 必须具备多种格式, 在播放时不会受到平台的限制

网络资源的版权非常重要, 对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限制非常多, 所以需要设置多种格式, 满足不同播放器的需求, 可以在任意一种播放器当中播放教学视频。

3. 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必须具备实用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将来需要用到实际制作中, 所以实用性非常重要, 必须抓实基础知识, 掌握技能与技巧, 具备实用性, 才能够应用到知己的三维动画制作中。

4. 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应该要具有趣味性和有魔性, 而不是烦躁无味

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投入学习中去, 专心致志的学习课程与知识。中职院校作为专业的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设置的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必须具有趣味性与魔性,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三维动画制作水平与教学质量。可以在微课堂中制作高校动画片段, 引发学生学习, 学习制作的技巧, 这样既可以感到趣味的存在, 又掌握了三维动画制作技巧。

(三) 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

在中职教育机构采用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应用在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 通过三维动画制作微课堂的开展, 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老师课堂教知识点, 学生通过微课堂巩固知识点, 学习更多的三维微动画制作技巧。

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三维动画制作过程中, 首先要在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当中观看实际的制作案例与方法, 要求学生观看并进行自主分析, 总结三维动画制作过程中的知识点。

学习三维动画制作新技巧与新知识时, 教师可以在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库当中选取本节课程主要讲解知识点, 之后使用PPT进行图文讲解, 详细标注重要的制作技巧与知识点, 完成之后实际操作演示, 加快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专业学生学习速度与理解速度。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平台自行检测, 在微课堂中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不足。

四、结束语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必须重视教学方法与模式, 结合当代科技与资源, 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中职院校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必须与网络技术相结合, 形成新型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模式。中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教学学习新的知识, 丰富课外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与实际操作能力, 进而提高我国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

摘要:教育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从古至今, 几代变迁, 最终形成现在的新型教育模式。现代是科技信息互联网时代, 各行各业都采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发展, 以便提高企业的效益。中职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机构, 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要融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 获取互联网资源, 构建新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为祖国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基于此文章以中职院校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中职院校影视后期课程, 以及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的应用于发展, 制定合理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增加学生的学习方式,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为中职院校学生提供良好地学习环境与场所。

关键词:中职院校,影视后期特效,三维动画制作,微课程

参考文献

[1] 乔振民, 郝敏钗.“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 (8) :54-56.

课程教学改革影视制作论文范文第6篇

一、教学方法的探索

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的特点, 同样决定了它的教学必须在传统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基本的思想, 便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 与大多数计算机的其它学科一样, 具有操作性强, 实践应用性强, 原理性相对较弱的特点。并且网页设计主要是工具与技术方面的应用, 知识结构关联性不强, 如果采用传统的一味讲授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会存在很大的障碍。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 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符合人类认知规律,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通用能力。在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 选择实际工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有特点的“任务”, 通过对该“任务”的解决过程, 把相关的知识组合进行教学。其突出特点是目标明确, 过程生动, 直观性强, 实践性强。针对本课程的具体操作, 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先设计一个总任务, 再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组织子任务的教学顺序。把总任务分解若干分任务, 再分解成不同的子任务, 子任务再分解成步骤。划分的界线完全根据实际工作来定。通常以子任务作为教学单位, 划分按如下层次:总任务专分任务专子任务专步骤。例如,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我的家乡”主题网页, 这个总任务可分解成制作导航条, 动画制作, 图片处理, 版面布局等几个任务。

(二) 实例教学法。

学习网页没计与制作不仅在于灵活掌握工具软件命令的使用, 还要求学生运用软件独立地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而实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各种实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 运用典型实例将学生带入特定教学情境,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 从实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升能力。实例教学法以精心选出的一些网页实例为中心, 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网页实例的制作上, 通过摸索、实践得出结论, 将软件的知识点、网页设计的经验、技巧等诸多因素融入网页例子的实例教学, 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取较大的自主权。在应用中学习, 让学生在网页实例制作的过程中, 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和各种命令的使用。同时, 而在实例的分析讲解中, 由于实例来于知识的延续, 是发生在学生实际生活身边的事情, 以后学生在网页实例制作的过程中, 就能从实际常见的网页设计作品出发, 设想各种网页设计和布局的方案, 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实例教学法比传统的讲授法更受学生的欢迎, 可以在和网页设计类似的课程中广泛采用。

二、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和持续更新

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 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课程内容必须根据技术发展持续更新。教学模块根据岗位需求变化、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只有求新、求变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网页技术和不断变化的就业需求, 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不至于到毕业时已过时。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的计算机课程考试通常是采用笔试的方法, 考核的重点是理论知识, 这与《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面向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就有了明显的差距。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成绩, 到底是专攻理论知识取高分, 还是做出好的网页突出自己的操作能力, 这就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此, 改革考核方式显得十分重要。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 我们将以往的笔试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面向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 期末综合成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首先是改变平时成绩所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 适当增加其比例, 能够调动学生上实验课及完成课堂练习和实验任务的积极性。其次, 在课程考核中增加了课程设计环节。在课程上到期中阶段以后, 以个人的方式上交一份个人网站作品, 这时由于学习的时间和内容有限, 要求页面5个左右即可, 在期末课程结束前两到三周, 则按照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组长负责制的原则将学生以3-5人一组的规模分成不同的课题小组,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 不指定单一的题目, 而是列出大量题目供参考, 学生也可以自选题目, 但是老师要提出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 比如页面文件的数量、功能上的要求、文档上的要求等等。学生在两到三周的时间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程设计, 在期末上交作品并进行一个全面的汇报, 老师对各小组成员提出问题, 然后再根据其网站的完成情况以及回报情况进行评分, 确定课程设计的成绩。

通过这样的一种考核方式, 可以全面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并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协作能力等,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总结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形式的改革等进行的一些尝试, 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必须注重面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会继续努力, 不断探索, 为进一步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作出努力。

摘要:《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 不仅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还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作的能力, 成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关键。

关键词:网页设计,网页制作,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实例教学

参考文献

[1] 胡波.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6 (8) ;

[2] 谢良辰.对网页制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设计探讨[M].山西:教学与管理, 2006 (7) ;

[3] 马红玲.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 2007 (9) ;

[4] 谢良辰.对网页制作技术课程实验教学设计探讨[M].山西:教学与管理, 2006 (7) ;

上一篇:混凝土搅拌站车辆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