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论文范文

2023-09-17

校本教研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开展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活动,应认真探究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解决,使其经常化、制度化。应充分利用有效的校本教研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究,从而确立农村中学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 校本教研 有效性 探究

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研究之路,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学行为,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创设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有效地唤醒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改进教师的教育观念。而在全面实施校本教研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进行有效性的调研,全面了解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建言献策,从而探索出一种新型有效的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指的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情境中实际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它既是学校的一种研究制度,也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它是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改进教学,是教学与研究的内在融合。教师实践智慧来自于教学实践,但仅有教学实践还不能生成实践智慧,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反省和探究。可以说,有效的校本教研是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当然,随着校本教研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丰富,我们更应注意实践中校本教研的开展状况。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校校本教研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对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在对农村中学教师校本教研有效性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对于促进农村中学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 农村中学在开展校本教研时存在的问题

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虽然农村中学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农村中学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理解不到位,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不强

校本教研的观念不够深化。所谓“认识决定高度,观念决定行动”,农村中学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理解不到位,准备不充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不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农村中学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就是学校现有的教研形式与内容,认为校本教研只不过是专家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提升学校教研活动的理论认识,强化学校的教研活动,针对学校在教研活动中已有的经验和做法而提出的新名词。于是便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教师经常以课程教学进度紧、时间不够为借口而将校本教研表面化。他们认为参加校本教研只是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认为校本教研应是个别骨干教师或年轻教师的“专利”,导致很多教师游离于校本教研之外。正因为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不足,造成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准备程度不够充分。教师是校本教研开展的主体,农村中学的教师普遍存在着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问题,有些教师即便有参加校本教研的意愿、有专业发展的需求,也不清楚如何去做。此外,教师同伴合作的意识不浓,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展开。农村中学有些教师的合作意识相当薄弱,缺乏合作互动的意愿,导致许多教师平常很少主动走进别人的课堂听课,有些教师也不喜欢其他教师主动听自己的课。但我们应认识到只有教师集体参与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

2.校本教研的制度不健全

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需要制度的约束,健全的校本教研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突出制度的实效性。农村中学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虽然制定出了校本教研管理的相关制度,但制度制定欠周全、制度执行欠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也不健全。学校制定制度基本上只是将校本教研制度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并没有单独将校本教研制度作为一项专项制度加以强调,对所制定的制度过于笼统、简单,工作程序、管理权限和责任不明确。应当清楚,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校本教研深入开展的必要保证。当然,制定制度重要,执行制度更重要。如果不能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度在执行中打折扣,再健全、再完善的条款都是墙上画虎,成为摆设,缺乏实效。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制度的执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偏重短期功利化的结果而忽视长期有效的过程体验。

3.校本教研的活动缺乏新意

有效校本教研需要有效教研活动载体的支撑。农村中学教师校本教研活动需要创新,主要是因为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比较陈旧、活动形式比较保守。学校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基于学校”自己的问题,应该和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只有将校本教研的内容集中在“教学问题”的课例、课题研究方面,努力吸引教师的注意力,使他们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走向有效教学,尝到教研的甜头,他们才能真正地投身于校本教研活动之中。同时,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多以听课评课为主,而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研究性较强的活动形式所占比例普遍较低,说明学校教研活动形式上也存在重教学、轻研究的倾

向,且教师间协作研究的氛围不浓厚,平时所开展的校本教研在很大程度上只局限在校内进行,某种程度上缺少校外专业引领。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形式对教师专业提升效果明显。所以,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活动形式需要创新、与时俱进。

4.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作为校本教研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是一种引导,更重要的是一种唤醒。当前,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引领既缺少专业人员的直接引领,又缺少专业人员的间接引领,而且获得的有限的专业引领实效性很小。在农村中学中,缺少直接引领体现在教研机构的同志到校指导的机会相对较少,学校的教研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处于自编自导、自引自领的状况。而间接引领是指专业人员通过专业性学术期刊、学术网站、专家博客等载体对教师教学研究的引领。农村中学缺少专业人员的间接引领,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教研经费有限,另一方面是缺乏对教师专业间接引领的思想引导。学校没有注意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业期刊,没有注重引导教师经常浏览专业网站,没有重视引导教师适当参与一些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员的培训,与他们积极开展互动,获得他们的专业指导,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学校特别需要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帮助教师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所以,学校应该尽早建立一整套制度管理体系,由专门的专业人员负责本校教师的专业引领工作,确保专业引领的顺利有效进行。同时,学校还应组织人员对相关的专业人员、专业期刊、专业网站的资源进行搜集、整合、规范,并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为学校解决专业引领的问题提供重要资源。

二 针对农村中学开展校本教研所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

以上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可持续开展,阻碍了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此,我们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些改进的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应切实革新校本教研的观念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主要而直接的目的。因此,校本教研的观念变革应从学校、教师、发展这三个方面入手,帮助中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校本教研观念,建立学习型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说,农村校本教研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必由之路。开展农村校本教研与创建学习型学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农村中学教师只有开展有效校本教研,才能使学校真正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同时,它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开展校本教研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开展校本教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二者共同作用于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改善。校本教研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本教研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切实开展农村校本教研不但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并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改革农村校本教研的制度

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的构建,不仅丰富了课程改革的内涵,而且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阶梯。校本教研制度改革首先应从组织创建开始。为了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学校应设立相应的校本教研机构,营造氛围,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校本教研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应规范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应建立良好的校本教研的评价机制。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充分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使教师具备自主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能力。而建立良好的校本教研的评价机制,不仅是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改革的关键,而且能使教师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应改进校本教研的实施

在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开展有效校本教研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发展,促进学校工作的有效推进。所以,学校应完善校本教研计划,充实教研内容,形成有效教研机制,从而推进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改进。校本教研计划既包括学校实施计划,也包括个人的发展计划。良好的校本教研计划是确保学校教研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农村中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实施改进首先应该从校本教研活动计划的制订和完善开始。

在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制订之后,应充实校本教研的内容。内容是校本教研的根本,是构成校本教研的主要因素,主导、决定着校本教研的实践效能。充实了校本教研的内容,就应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校本教研的形式是指以内容范畴和精神指向为导向,为了其顺利实施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操作模式与实践方式。农村中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实施改进应丰富校本教研形式,从低效走向高效,拓展教学研究的形式渠道。

开展农村中学校本教研活动,应认真探究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解决,使其经常化、制度化。应充分利用有效的校本教研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究活动。而由于教学实践改进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真正的难题,不可能一次性就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当研究过程中,问题再次被观察分析和反思时,就应开始新一轮发现新问题、开展新研究的更高层次的校本教研的循环,从而确立农村中学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忠、李森.校本教研:特点、内容与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3(15):33~34

[2]陈世滨.校本教研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实践阐析[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6):29

[3]吴刚平.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理念[J].人民教育,2003(5):28~30

〔责任编辑:王以富〕

校本教研论文范文第2篇

中小学的科学课程对于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高度统一的整体性作用。然而中小学科学教学一直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缺少交流和合作。区域性的中小学科学衔接研究活动提供了较好的交流平台,但往往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于是基于紧密型学校间的沙龙式校本教研也就在自主、平等、互助的氛围中应运而生。

校本教研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校本”,其英文是“School- based”,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是校本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沙龙”式校本教研是指在教研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自选自定主题,自行设计教学活动形式,自行组织活动,自我评价教学结果的活动方式。

现阶段国内开展的中小学教学衔接大多在宏观或中观面上展开,很难深入到微观具体层面;而“沙龙式校本教研研究中小学科学衔接”则是源于参与研究教师的内在自主需求,不仅能在中观面上展开,而且能深入到微观具体层面开展,使得研究更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一、沙龙式校本教研研究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可知小学科学教学由于仪器等硬件不足,教师兼职者多等依然举步维艰,初中科学教学长期漠视小学科学基础性的惯性并没有因为新课改而有大的改观。进一步分析发现,衔接问题之原因主要有:

1.小学科学教材与初中科学教材不配套

金华市开发区小学《科学》教材来自教育科学出版社,而初中《科学》来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写这两套教材的专家学者们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编排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处理。导致中小学《科学》教材概念交叉重复,缺乏连贯性,缺乏层次合理的螺旋上升。例如同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重复出现,而难度未变:生态球。

2.小学科学教学的随意性与初中科学教学相对规范性

小学科学在师资配备、课时安排、器材添置等方面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保证和支持,课堂教学得不到一线科学教师的有效实施。这就产生了小学科学教学的相对随意性与初中科学教学相对规范性之间的矛盾。

3.中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与两个阶段教师缺乏交流

中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差异需要中小学教师参与对方的教学研究,熟悉对方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感悟自己的教学策略。可通过主题式和诊断式课例研究来加强交流。

(二)沙龙式校本教研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在2010年所进行的教师校本教研问卷调查中,教师们反映“在学校开展的各项研修活动中,对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有效”的前几项依次为:同行间的经常交流、教学观摩活动、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们最欢迎能产生积极、有效人际互动的研修方式。而教师沙龙则是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

于是,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沙龙式研究的了解程度和喜欢形式的调查问卷。表明大多数教师对沙龙式研究有一定了解,但不是很清楚研究的范式;对沙龙研究的形式以喜欢“聊”和“辩”。

二、沙龙式校本教研研究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活动研究

(一)沙龙式研究活动的类型

1.问题式沙龙活动

教师间交流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大家集思广益,集体讨论制定出解决“现场感”很强问题的方案并实施。

2.专题式沙龙活动

教师群体间形成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并持续关注问题,有意识地尝试着解决问题,这就是专题式沙龙。使每位老师都能“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方案而归”。实践中,专题式沙龙研究活动可按搜集问题,确定主题→加强学习,理论引领→课例研究,行为跟进→定期交流,形成共识等四个环节实施。

3.生成式沙龙活动

教师们遇到仅靠自身很难解决的障碍时,便邀请专家学者或者有关特长的老师参与活动,这样衍生出的生成式沙龙活动使沙龙活动更有宽度。

(二)沙龙式研究的问题改进

1.教师沙龙研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专家指导缺乏现实意义,缺少平等中的“首席”意识。 一般成员发言夸夸其谈,缺乏交流中的尊重理念。听者对他人发言漠不关心,缺乏研究中的对话意识。

2.教师沙龙研究活动中问题的对策

要真正提升教师沙龙的品质,就必须从民主对话和澄明思想的角度出发,为教师沙龙制定相关的对话规则。

要制定参与沙龙研讨的资格审查制度。预备的对话者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辨预热,提交发言预案。如果预选者能建立起自己的“期待视界”,即建立起自己对研讨专题的个性化的观点,主持人方可发出参与研讨的正式通知。

要制定适时介入沙龙研讨的对话规则。在认真倾听、明晰他者观点、作出理性评估之后,确有补充或不同的观点的,可适时地发言。

要制定沙龙研讨话题的置换规则。可以尝试拆分话题:如一个教研话题非常大,就可以通过讨论将其拆分为若干个小话题。这样讨论的问题会更聚焦,容易形成研讨成果。

要制定沙龙对话的平衡规则。意见相左的双方应轮流得到发言权。为了切实维护平衡法则,我们需要对主持人、领导、专家的“权力”进行合理制约。主持人的权力严格限定在公平合理地分配发言权这个范畴。

(三)沙龙式校本教研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经南苑中学和南苑小学科学教师们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1.参与研究教师乐于合作,善于对话;对教材和学生都有了更专业的理解

通过对参与研究教师的访谈调查,经过沙龙式研究的教师心态更开放,同事间乐于合作,善于对话。

2.实验班学生表现出对学习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选取对等的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进行中小学衔接主体性问卷测查,发现实验班在所有项目上表现出比小学要高的自觉性水平。

3.实验班学生在克服两极分化方面比对比班要好

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考试成绩分析发现,实验班并未取得科学成绩上的绝对优势,但在差异系数上表现出实验班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低于对比班,说明实验班比对比班的分化程度小。

校本教研论文范文第3篇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为研修的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为研修内容,它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是一种有关教师和教育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汤老师所论述的校本研修,特征如下:一是强调了研修主体和研修内容,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研修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研修行动要基于校情,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二是强调了校本研修的主要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即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三是指出了校本研修的综合性,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有机融为一体;四指出校本研修是制度建设,是学校文化。

我校在定位校本研修时,主要依学者汤立宏的观点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将校本研修融入“弘美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实现教育理念的实践方式之一。

一、“弘美教育”的阐释及建设现状

(一)“弘美教育”的阐释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行为方式及其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弘美教育”是以“立仁弘美”为核心价值观,培养“依于仁、志于学、游于艺”的俊美学子的教育。所倡导和追求的美,不是表面理解的仅仅限于美,而是包含了德、智、体、美,包含了教育的本質特征。

弘美教育的办学理念体系包括: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育人目标、学校办学目标、校训、校徽和校歌等。学校核心价值观处于精神文化体系中的最高逻辑位置,育人目标与办学目标,校训、校徽、校歌处于次级逻辑位置。

弘美教育的办学实践体系办学理念体系的载体,包含了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具体可分作: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管理文化、校园环境文化等等。

(二)“弘美教育”建设现状

2015年,学校选择了从学校办学实践线索切入,在尊重和延续首都师大二附中的历史和传统,不断裂、不隔断、不偏离及符合学校发展事实和文化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访谈、调研,采用倒推法,提出了“弘美教育”这一核心词,进而对理论基础、基本内涵、表述形式进行了挖掘和阐释,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弘美教育”的理念体系进行完善,包括: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育人目标、学校办学目标、校训、校徽和校歌等等。

现阶段建设的重点在于:

1.根据文化建设方案所提供的框架,形成具体的可落实的操作方案或行动方案,具体行动计划包括:教师、学生、课程、课堂、管理、环境六个领域。

2.构建落实学校文化的行为抓手,确保学校文化从概念到实践体系再到行为的落地。

包括:课堂行为标准、教师评价标准、仪式等等。

二、“弘美教育”中的校本研修

(一)开展校本研修的出发点

1.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

学校文化体系只有一个逻辑起点,然后依照学校文化操作变量依此分解这个概念。在逻辑分解过程中,使用统一逻辑下的不同概念表述各个逻辑层级。“弘美”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词,由此而确立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立仁 弘美”,育人目标“培养依于仁、志于学、游于艺的俊美学子”,办学目标“立仁书院 弘美花园”,在这一具有和美的价值属性、结构化的功能属性、行动论的方法属性、自洽的逻辑属性的文化结构中,“立仁弘美”是学校文化的源头,是实践所支撑的核心,是工作的出发点,育人目标则成了学校工作的作用点。

2.基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校本研修所站角度不一表述多样,但基于“实际问题”成为了研修具有共性的出发点,“校本研修”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场所,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以结合本校和教师本人的教育改革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建立教师为主体、包括专业人员和学校领导在内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动为直接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教师教育形式。上述王祖琴版定义,强调了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场所,教师及专业人员、学校领导的研修出发点为教育(改革)实践。

(二)校本研修的主体、内容

1.校本研修主体

在诸多研究校本研修的论文中,强调了教师是研修的主体,而课程及课程的实施则是校本研修的聚焦点,但我们应该看到,从课程实施本身的角度看,课程实施既不是学生每一个人相互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独立进行的活动,更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过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要素之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课程也成为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因而,就课程一个方面看,校本研修的主体可有以下组合: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教师—年级组,教师—教学干部,教师—德育干部,教师—校长等等。课程领域内,具体研修内容不同则组合方式不同。

2.校本研修的内容

将“弘美教育”的理念体系进行落实,需依据实践体系构建行为框架,上文论述,我校工作的重点确立为:教师、学生、课程、课堂、管理、环境六个方面。这六个操作变量之间,及与理念体系的操作变量之间,逻辑关系具有自洽性,即逻辑自洽性,指概念、观点的前后一贯性和相容性,均在校本研修的范畴之内。

综上两点,我校将全员(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等)均作为校本研修的主体,辅之以专业研究人员,以不同的组合形式,研修本领域或跨领域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但都基于“立仁弘美”核心价值观,为教师的发展及培养“依于仁、志于学、游于艺”的俊美学子服务的原则。

(三)校本研修的技术路线

我校校本研修遵循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逻辑思路。

首先,在确定研究问题和预期的研究目标后,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获得一些思路和启示。

其次,开始着手研究工具的开发和测试。

随后,修正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后,进行大规模的正式调查;再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描述现状,发现问题。

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形成调研报告。

(四)校本研修的模式

1.研修模式建立的原则

教师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以培养“依于仁、志于学、游于艺”的俊美学子的研修手段,不是一种固定的、僵化的模式,更不是原有的教师校外培训或教师校本培训的简单移植。在我校校本研修模式的确立上,需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弘美立仁”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为育人目标服务。

(2)坚持“以校为本”的理念,本校作为研修的基本单位,以促进本校学生的培育、本校教师及本校的发展为研修目的。

(3)坚持“以师为本”的理念,教师是研修的主体,教师即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转变专业观念、改造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效能。

(4)坚持“行动研究”的原则,遵循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逻辑思路。

2.教师校本研修的模式举隅

(1)接受—借鉴式校本研修。主要是通过经验分享和理论知识的更新,促进教师与自己原有经验的知识整合,从而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研修活动的组织应当注重帮助教师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接受和自主建构上。其具体做法有:专家讲座和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读书活动(研读优秀教育论著论文)、教学案例观摩研讨等。

(2)反思—探究式校本研修。主要特征是教师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专业研修,有较大的自主权。其具体做法有:对教学活动分片断进行分析提炼的“微格研修”,以系列性课例为载体的“课例研修”,以教学问题解决为主要线索的“教学诊断研修”,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追忆评析的“案例反思研修”,以典型学生或教师的成长历程剖析为主的“个案研修”等。

3.以“弘美课题群”为带动有机整合校本研究模式

2015年至今,已立项市级课题两项、首师大共同体课题两项:

区级课题17项,覆盖了15个教研组,18人次参与市级课题研究,113人次参与区级及共同体的课题研究,注重学科间的打通,注重关注学科的前沿信息。

以此组成了:

(1)以《“弘美教育”理念及實践研究》为统领,《首师大二附中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的一级课题。

(2)以首师大共同体课题《首师大二附中“弘美”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为示范引领的,包含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实践要素五个课题为主的二级课题。

(3)以区级重点课题《基于学生“政治学科核心能力提升”的课堂教学研究——以首师大二附中为案例》为龙头的涉及具体学科的,聚焦具体学科问题的三级课题。

(4)校级课题、备课组小课题、学生小课题研究作为四级课题,让研究落地生根。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整合研修方式,及时校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工作状态,提高教师员工素养,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办学目标。

三、校本研修与“弘美教育”关系的思考

(一)校本研修是实现“弘美教育”理念的主要实践方式

从本校教学教育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到以本校教师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意向,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的问题等,选择研究程序,例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等,再到选择评价方法,每一环节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手段,将理念落实落地。

(二)校本研修融入到“弘美教育”体系中,成为学校文化中教师文化的一部分

在教师文化部分以“魅力教师”来命名。魅力教师有两个标准,一是有学问,二是有品位,弘美教育的这两个词在教师身上投射出来。

在组织建设上:成立以特级教师、市区级骨干、学科带头人为引领的研修队伍,突出校长、领军人物的研修引领作用。加强市级、区级、校级课题立项,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明确时间节点和成果形式,要求提交合理规范的研究报告,争取发表。

在制度建设上:完善计划管理制度、过程收集制度、结果评价制度。在引入首师大附中年度评审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讨论研究制定《首师大二附中教师校本研修过程记载考核制度》、《首师大二附中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质量评估方案》。

四、校本研修在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在“弘美教育”这一大的办学理念指引下,运用校本研修的策略,不断梳理和完善学校办学实践体系,从管理到课程到公共关系等一系列文化建设,能将育人目标落在具体的实践领域,核心价值观、育人目标、办学目标体现学生成长规律和学段特点,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保持和传承我校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具有的一定优势,提升我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需要。

(二)推动我校成为价值驱动型学校

近两年来一步步落实,推动我校成为以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反思和实现为主要管理活动的学校,更好地实现教师充分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

校本教研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校本教材;建设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是不争的事实,新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传统的按学科分类的系统教材形式,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开发和推广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适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一、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衡量现代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育培训的产出是否能满足社会就业的需要。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面广、量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我们在构建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安排教学内容时,打破传统的以学科本位为基础的课程结构,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按“订单培养”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与训练项目,实现课程综合化与模块化。

为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根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开发上,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即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的综合性课程。例如我们经过多次专业调查和研究论证,将原来分别开设的《机械设备电气控制》、《检测技术》、《数控伺服系统》及《可编程序控制器》等课程综合为《数控机床控制技术》,对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删除理论验证与繁冗的计算,围绕相关控制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设置课程内容,并围绕控制功能的实现进行项目实训,既精简了内容,避免了重复教学,又削减了学时,为技能训练留出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二、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体系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既可将原有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也可以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体系,以满足课程体系改革的需求。校本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在校本教材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校本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上好一个班级的课,只能使几十位学生受益,而编写出一本好的教材,则可以使几千、几万,乃至几十万读者受益。好的教材使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编写出一本好的教材,是一个有事业心、有造诣、有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可能对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具体的体现。

2.注重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

教师编写教材不是为编写而编写,而是着眼于具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与同类教材相比,一定要有独到之处,要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现代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力的造就和创新精神的发扬。为此,编写教材时,除了系统的阐述知识外,更要注意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材内容的取舍

教材的内容直接体现了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教材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教材内容的取舍,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要注意教材不是科技参考资料,不要以为把本学科涉及到的所有的技术、类型、方法、装置等都收罗进来,越丰富越好。教材内容的取舍,要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去审视所需要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内容要简明,主线要清晰,重点要突出。一般说来,教材内容取舍的基本依据是该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也不必过于拘泥于原教学大纲的束缚,教师可根据生产实际,更新课程内容,适当删减陈旧知识,从更现代的视野去审视课程的内容和它在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数控机床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的建设

《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包含了“电气控制技术”、“位置检测装置”、“数控伺服系统”及“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等课程的内容。该课程方案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凸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办学理念,对提高学生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以及继续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很多学校原来是分别开设上述课程,强化了理论验证与计算,且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同时由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型号很多,较难找到一本很适用的高职教材。因此我们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该课程的校本教材。

1.对教学内容的处理

本课程针对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内容的选取分为五大知识模块:

①电气控制技术;

②位置检测装置;

③数控伺服系统;

④可编程序控制器;

⑤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综合实训。

每个模块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通用性、衔接性、综合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简化原理阐述,删除繁琐深奥的理论知识及计算,围绕相关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设置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工程思维、项目管理为导向,进行课程的宏观与微观设计。并根据我院现有的GE系列及西门子S7-200系列PLC,编写“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内容,以适应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教材的最后编写了“数控机床控制技术综合实训”一章,使学生对综合运用全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2.效果

《数控机床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经过多个班级的教学实践应用,达到了以下预期的效果:

①精简了内容,避免了重复教学;

②削减了教时,为技能训练留出了时间和空间;

③降低了专业理论重心,拓宽了专业知识面,提高了专业技能;

④利于全面客观地考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⑤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学生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开发校本教材,保证了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由于教师直接参与教材编写,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锻炼了教师队伍。同时由于校本教材更贴近学校和学生实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实训教材的使用,不仅规范了实训教学,也使学生有了可循的技能训练指导书,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校本教材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但只要坚持办学宗旨,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创出自己的特色。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校本教研论文范文第5篇

通过我们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通过一种正当的渠道把正常的、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反映出来的现象和问题,很多都是事实,都是真问题。我们把它反馈给教师,希望教师个人能够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后通过教师的大讨论,形成较好的对策和行动方案,再由师生双方面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沟通和交流,努力营造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对方,由此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样师生才会在愉悦的氛围下快乐地工作和学习,这也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初衷!

二、校本课程的现状与趋势

在校本教研推进过程中,各地又不同程度地出现低水平重复和内驱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非自觉的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这种被动状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教师从非自觉状态走向自觉状态呢?正如有的专家所提出的那样,在校本教研制度的管理中要从刚性制度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转变,学校要倡导一种教师研修、自我完善的文化氛围,制定一系列教师人力资源培训和持续教育的规定培训,使培养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从非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

三、校本课程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当前,理论界对校本课程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定最具权威最被认同的界定。但只要我们翻阅一下资料,上网点一下百度,还是有许许多多,零零总总的关于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什么是地方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的一些定义。从这些定义中,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些三者各自的内在的本质属性。

设臵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理论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目的在培养初中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初中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制定了科学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定期交流研究的情况,调控研究的进程,优化研究的方案。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等。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更是对学生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跑道”,更是学生“奔跑”的过程。课程应是开放的、动态的、民主的、科学的,而不应是封闭的、静态的、独裁的、经验的。所以,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的所有成员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都可以参与校本课程中来,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将校本课程开出学校,开至社区,开到现实生活中去;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学生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它应重视学生自身独立的生命价值,而不应过多地强调人的工具性价值。

七、预期研究成果

校本教材,只是部分作为学科教学的补充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全体学生基本无选择的条件下使用,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很难对学生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所以,校本教材编好了,还要作为课程来开设,要

接受学生的检验,由学生来选择。没有作为课程来实施,校本教材的编写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校本课程不只是促进学科教学的,有的校本课程对学科教学无明显帮助,不是高考学科所考的内容,但它是学生成长所必需的,发达国家的高中教育都开设有家政、生命教育、人生规划、实践活动等课程,也不是作为高考的课程来设臵的,实际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今天,校本课程开发不是装饰学校门面的遮羞布,学校应当树立新课程改革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至上”的教育价值观,从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出发,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努力办出学校自身的特色,提升学校的品位,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让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和有影响力的世纪人才。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共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

12、5——20

12、6),研究的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2、第二阶段(2012.7——2012.9),研究实施阶段。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1)2012.10——2012.12,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系统性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2)2013.1——2013.2,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3)2013.3——2013.4,侧重于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4)2013.5——2013.5.,重点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校本教研论文范文第6篇

一、 “说、上、评”教研,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1、完善教科研机构和组织实施

各教研组继续学习和实施学期初制定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公开教学活动的规定》。在教研和公开教研活动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扎实开展“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与统评课相结合,学期每位教师上一次教研课,按照“说、上、评”教研流程,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各教研组总结校本教研经验。

“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开创了校本教研的良好形式和新思路。开学初重新划分了教研组和活动地点,跟组领导和教研组长严密组织,呈现了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两次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会议,落实学校校本教研工计划,每周三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各教研组活动有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感悟课堂,呈现精彩瞬间。每位授课教师有精心的说课和备课,课后有反思,教研组听课教师也都有精彩的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评析。语文组开创了评课的集体、分组评课的新形态,评课有及时的反馈,集体共享,集体提高。各教研组计划有深度,总结全面有提升,为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经验。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和上课、听课、评课等,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

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比较扎实、有效,研讨氛围比较浓厚,各组每位成员都经历了磨课的历练,尤其在能手、省级优质课开课活动中,各组成员积极观摩教学,课后反思与评课并重,为教师们搭建一个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老师们也在这种研讨氛围中共赢、共进。

二、利用教师个人学校博客群和个人博客,进行学习和成果展现

本学期每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通过学校网站的管理功能组成济宁学院第二附小教师博客群。教师在网路中学习和转载,在写博文中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可以见得展现了自己的某些成功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思想理念,并且进一步得到提升,那将是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师发展处在期中和期末对教师博客进行了两次查核与评阅,期中只做统计,期末进行了优秀博主评选和优秀博文评眩其中张吉路、郭峰、付云英和李冬梅被评为优秀博主,郭峰:《校园文化建设在张扬的思想和固有的间展开》;张吉路:《草根研究让档案袋实践活力无限》孔庆龙:《在尝试中前行》石欣勤:《为“晨诵”“午读”“暮时拍手》董芳:《行在路上》王茜:《铸刚毅品格,做少年君子》五年级活动方案党明华:《音美结合,让音乐课丰富起来》付云英:《思维之花在生活“联姻”中绽放》张伟:《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周传梅:《和-谐社会,教师的责任》张凤霞:《期末复习不再乏味》毕秀芳:《快乐的赛字课》蔡金华:《“爱”字入手,“管”字结合》等被评为优秀博文。

三、借助ldc,拓宽校本教研新思维

1、参与主办了ldc教师学习和发展共同体“档案袋项目”会议。

2010年4月3日--4日,ldc国际合作项目档案袋伴我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有内蒙古、武汉、济南、青岛等地合作联谊学校教师和我校部分教师参加,来自加拿大著名华人商界领袖蔡宏安先生,北师大教授赴加访问学者康长运博士,省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徐云宏,武汉大方学校余思非校长、郑州师范学院张军教授、济宁学院彭兴奎教授、刘运涛老师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加强“鲁三角”和武汉大方学校校际联盟的一次重要活动,是康博士为促进我校教师水平提升、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活动。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活动内蒙的王凡莲老师、周宏芳老师和郭小叶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无偿地为我们提供讲座,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价值的案例。让我们后行者少走弯路,在致以感谢。

(一)、此次会议任务有五个方面:加强“鲁三角”校际联盟,为今后校际合作达成共识。让我校部分教师了解ldc组织,了解“档案袋伴我学”项目。建立与武汉大方学校的联系,商议“孔子故里游学”方案。与各位专家和贵宾商议学校发展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和层次。通过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深入体验了解ldc组织的核心理念,将这一理念与学校特色相融合,并深入到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二)、本次活动的成果

经过近两天的活动,远远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成果有三个方面:研讨、交流、分享中让我们更深层面上了解档案袋。认识到档案袋作用。档案袋改变了学生、改变了老师,也改变了学校。档案袋是一个过程,过程中看到变化;档案袋是一个反思,反思中得到了提升,档案袋还是一个总结,总结中达成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行动,要从小处入手,绝不可贪大求全;重要的是反思,要不断的调整修正;重要的是分享,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加强沟通和协调。更为重要的是,从内蒙的这几位老师我看到他们对教育的信念、有了信念才会有思路、措施和方法,最后才能取得成绩。

活动过程中让我们体验了ldc的文化,原来研究可以如此进行,原来研究会如此快乐,原来我们的职业是这么的幸福,原来老师在教学中创造了这么多的智慧成果。我在思考,这种文化背后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快乐理念、草根的理念、尊重的理念、分享的理念。儒家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发展路子,两个方面任务,如何传承儒家文化是一个方面,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如何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路子,让ldc的文化渗透到学校生活中。

这次活动还远远超出了活动研讨内容的本身,活动让我们加强了校级联系,加深了研伴的友情,在路上,有了朋友风景才如此美好,工作总结《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征程才刚刚开始。相信,有了康博士的引领,有了各位贵宾的支持,有了我们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一定会走的更远。

2、ldc式教研活动,注入教科研新活力。

5月28日,围绕两岸教学交流活动,我们分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进行,其他组老师自选参加这三组活动。议题:语文:

1、课堂中我们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我博客里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先看看参考一下)

2、交流活动中哪些课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3、语文课要向哪个方向走。

4、我们试行的教研组简报制度怎样实施。数学、英语:议题同语文

2、

3、4。方式:采用ldc的会议模式,会前布置议题,会上进行分组讨论,会后形成策略及简报。各组召集人(主持人):语文:张凤霞、蔡金华、毕秀芳(可以每人主持一个主题); 数学:付云英、徐瑞;英语:孔慧源。学校领导:李校长、苏明、陈皓参加语文组;高喆参加英语组;王洪剑参加数学组。

6月9日,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专题校本教研“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研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和品德六个学科进行,各组分工明确,畅所欲言,就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策略研究。以下人员代表小组作研究成果回报:王洪剑谈在数学中的应用;张凤霞作“大胆取舍,以读为主,注重积累,课外延伸”的策略报告;石欣勤作“主题阅读之路”应用报告;孔慧源作“学科融合”研究报告;陈士真和王海运谈了“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科学和品社课中的应用。这些策略研究和报告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为我校编写《儒家教育思想和分层目标教学》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资料。我校校本教研再上新台阶。

3、6月25日,在张吉路主任的主持下,我校召开了“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鲁三角”联盟第四期网上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我行我思觅精彩”。各位研伴围绕以下两个话题:

1、怎样运用档案袋促进期末的高效复习?

2、档案袋如何让暑假生活更精彩?进行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智慧之花悄然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本次网络论坛,附小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盛区、济南韦二路小学、青岛福州路小学共十五位老师参与,气氛热烈,合作与发展共享。这次网上论坛,是我校校本教研带动兴师兴校,铸就名牌的又一飞跃。:

四、以活动推进校本教研,锻炼教师队伍

1、5月27日、28日,我校成功地举行了“开课周”活动。在这次开课周公开课中,党明华、彭辉、王丽、孔丽、蒋磊、林延春、陈凯七位老师进行了很多教学研究的努力,对全校教师执教了精彩的公开课,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济宁学院教育系学生和xx省教育同仁名师培训班给予了课堂教学的实习和学习。6月2日,在周三的业务活动中,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校本教研活动。这次校本教研活动由教师发展处副主任石欣勤主持,按照ldc活动形式分了三个大组:语文组在仁爱厅,数学组在一三教室,艺体组在一二教室,分别由毕秀芳、付云英和侯丽三位教研组长主持大组讨论,就各组公开课课堂教学做了精彩的评论。大组讨论后回到仁爱厅,各大组推荐了张吉路、蔡金华、徐瑞、荀杰丽、张桂娟、张丽、张冬青老师就语文、数学、体育、科学和音乐课公开课课堂教学作了精彩的点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的学科课堂教学,同时也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本学期校本教研继续深入扎实开展,而且具有创新思路。立足校本教研“说、上、评”实际,开拓教师博客群和网络论坛,借助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一、 “说、上、评”教研,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1、完善教科研机构和组织实施

各教研组继续学习和实施学期初制定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公开教学活动的规定》。在教研和公开教研活动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扎实开展“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与统评课相结合,学期每位教师上一次教研课,按照“说、上、评”教研流程,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各教研组总结校本教研经验。

“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开创了校本教研的良好形式和新思路。开学初重新划分了教研组和活动地点,跟组领导和教研组长严密组织,呈现了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两次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会议,落实学校校本教研工计划,每周三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各教研组活动有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感悟课堂,呈现精彩瞬间。每位授课教师有精心的说课和备课,课后有反思,教研组听课教师也都有精彩的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评析。语文组开创了评课的集体、分组评课的新形态,评课有及时的反馈,集体共享,集体提高。各教研组计划有深度,总结全面有提升,为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经验。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和上课、听课、评课等,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

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比较扎实、有效,研讨氛围比较浓厚,各组每位成员都经历了磨课的历练,尤其在能手、省级优质课开课活动中,各组成员积极观摩教学,课后反思与评课并重,为教师们搭建一个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老师们也在这种研讨氛围中共赢、共进。

二、利用教师个人学校博客群和个人博客,进行学习和成果展现

本学期每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通过学校网站的管理功能组成济宁学院第二附小教师博客群。教师在网路中学习和转载,在写博文中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可以见得展现了自己的某些成功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思想理念,并且进一步得到提升,那将是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师发展处在期中和期末对教师博客进行了两次查核与评阅,期中只做统计,期末进行了优秀博主评选和优秀博文评眩其中张吉路、郭峰、付云英和李冬梅被评为优秀博主,郭峰:《校园文化建设在张扬的思想和固有的间展开》;张吉路:《草根研究让档案袋实践活力无限》孔庆龙:《在尝试中前行》石欣勤:《为“晨诵”“午读”“暮时拍手》董芳:《行在路上》王茜:《铸刚毅品格,做少年君子》五年级活动方案党明华:《音美结合,让音乐课丰富起来》付云英:《思维之花在生活“联姻”中绽放》张伟:《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周传梅:《和-谐社会,教师的责任》张凤霞:《期末复习不再乏味》毕秀芳:《快乐的赛字课》蔡金华:《“爱”字入手,“管”字结合》等被评为优秀博文。

三、借助ldc,拓宽校本教研新思维

1、参与主办了ldc教师学习和发展共同体“档案袋项目”会议。

2010年4月3日--4日,ldc国际合作项目档案袋伴我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有内蒙古、武汉、济南、青岛等地合作联谊学校教师和我校部分教师参加,来自加拿大著名华人商界领袖蔡宏安先生,北师大教授赴加访问学者康长运博士,省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徐云宏,武汉大方学校余思非校长、郑州师范学院张军教授、济宁学院彭兴奎教授、刘运涛老师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加强“鲁三角”和武汉大方学校校际联盟的一次重要活动,是康博士为促进我校教师水平提升、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活动。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活动内蒙的王凡莲老师、周宏芳老师和郭小叶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无偿地为我们提供讲座,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价值的案例。让我们后行者少走弯路,在致以感谢。

(一)、此次会议任务有五个方面:加强“鲁三角”校际联盟,为今后校际合作达成共识。让我校部分教师了解ldc组织,了解“档案袋伴我学”项目。建立与武汉大方学校的联系,商议“孔子故里游学”方案。与各位专家和贵宾商议学校发展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和层次。通过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深入体验了解ldc组织的核心理念,将这一理念与学校特色相融合,并深入到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二)、本次活动的成果

经过近两天的活动,远远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成果有三个方面:研讨、交流、分享中让我们更深层面上了解档案袋。认识到档案袋作用。档案袋改变了学生、改变了老师,也改变了学校。档案袋是一个过程,过程中看到变化;档案袋是一个反思,反思中得到了提升,档案袋还是一个总结,总结中达成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行动,要从小处入手,绝不可贪大求全;重要的是反思,要不断的调整修正;重要的是分享,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加强沟通和协调。更为重要的是,从内蒙的这几位老师我看到他们对教育的信念、有了信念才会有思路、措施和方法,最后才能取得成绩。

活动过程中让我们体验了ldc的文化,原来研究可以如此进行,原来研究会如此快乐,原来我们的职业是这么的幸福,原来老师在教学中创造了这么多的智慧成果。我在思考,这种文化背后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快乐理念、草根的理念、尊重的理念、分享的理念。儒家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发展路子,两个方面任务,如何传承儒家文化是一个方面,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如何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路子,让ldc的文化渗透到学校生活中。

这次活动还远远超出了活动研讨内容的本身,活动让我们加强了校级联系,加深了研伴的友情,在路上,有了朋友风景才如此美好。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征程才刚刚开始。相信,有了康博士的引领,有了各位贵宾的支持,有了我们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一定会走的更远。

2、ldc式教研活动,注入教科研新活力。

5月28日,围绕两岸教学交流活动,我们分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进行,其他组老师自选参加这三组活动。议题:语文:

1、课堂中我们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我博客里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先看看参考一下)

2、交流活动中哪些课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3、语文课要向哪个方向走。

4、我们试行的教研组简报制度怎样实施。数学、英语:议题同语文

2、

3、4。方式:采用ldc的会议模式,会前布置议题,会上进行分组讨论,会后形成策略及简报。各组召集人(主持人):语文:张凤霞、蔡金华、毕秀芳(可以每人主持一个主题); 数学:付云英、徐瑞;英语:孔慧源。学校领导:李校长、苏明、陈皓参加语文组;高喆参加英语组;王洪剑参加数学组。

6月9日,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专题校本教研“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研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和品德六个学科进行,各组分工明确,畅所欲言,就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策略研究。以下人员代表小组作研究成果回报:王洪剑谈在数学中的应用;张凤霞作“大胆取舍,以读为主,注重积累,课外延伸”的策略报告;石欣勤作“主题阅读之路”应用报告;孔慧源作“学科融合”研究报告;陈士真和王海运谈了“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科学和品社课中的应用。这些策略研究和报告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为我校编写《儒家教育思想和分层目标教学》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资料。我校校本教研再上新台阶。

3、6月25日,在张吉路主任的主持下,我校召开了“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鲁三角”联盟第四期网上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我行我思觅精彩”。各位研伴围绕以下两个话题:

1、怎样运用档案袋促进期末的高效复习?

2、档案袋如何让暑假生活更精彩?进行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智慧之花悄然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本次网络论坛,附小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盛区、济南韦二路小学、青岛福州路小学共十五位老师参与,气氛热烈,合作与发展共享。这次网上论坛,是我校校本教研带动兴师兴校,铸就名牌的又一飞跃。:

四、以活动推进校本教研,锻炼教师队伍

上一篇:限额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司法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