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语言范文

2023-09-19

汇编语言范文第1篇

汇编语言范文第2篇

针对汇编语言, 可以根据需要开展以下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活动。

1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1.1 课堂上的互动

课堂上的互动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学生提问题让教师回答或进一步讲解;还可以针对某一个具体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走向讲台进行表述, 而后教师根据表述的正确性进行补充、修改或完善。

教师在实现互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 针对学生给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学的较差学生应该尽量提及简单让学生能正确回答出来的问题, 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 可以多提问一些概念性问题, 例如什么是立即数寻址方式, mov指令实现什么功能;对于学的好的学生可以多提一些带有利用概念进行计算或推导类的问题。例如给出不同寻址, 给出寻址操作数的内容讲到宏时, 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宏的递归调用等。

(2) 让学生走向讲台同样也得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要事先告诉学生做一些必要预习, 尤其那些学得不好的同学。让学生走向讲台, 是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 更主要让学生知道, 只要用心去学, 总是能学好的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1.2 上机实验课上的互动

目前上机实验课都是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上机实现, 教师仅仅参加必要指导。在经过了多次上机后, 除了让学生完成上机任务外, 也可以让学生给教师布置适当的任务, 让老师给予实现。例如, 一次布置混合编程, 我布置了如何实现C语言调用汇编程序等任务;而学生则反过来提出让我如何实现汇编调用C语言模块。教师认真完成学生的任务时, 学生也会同样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在教学互动中互相建立了信任和依赖。

1.3 课下问题上的互动

每次上完课后, 教师都会根据教授内容布置适当的习题让学生课下完成, 同样, 也可以让学生给老师布置作业。学生给老师布置作业都非常认真, 他们会上网或查阅参考资料查找认为他们不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对学生布置作业有个必要前提:学生必须自己先完成。

1.4 激励机制互动

成绩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 除了单一的考试成绩、上机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外, 还得加强激励机制。如何实现激励机制,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鼓励学生能在课堂上指出教师教课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指出教师的问题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 给学生布置专门有一定难度的课外编程题让学生完成, 对于完成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题方法上的创新。

2 多媒体与黑板教学互动

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进行多媒体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掌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步骤, 对教师来讲尤为必要。但有时把讲台上多媒体和黑板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更能收获效果。例如, 汇编语言中教授条件转移指令和循环时, 可以在多媒体中把汇编指令完成过程给出, 只留出条件转移指令;而同时在黑板上给出不同转移指令, 解释不同转移指令达到的效果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条件的控制方式和指令实现意义。

3 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同桌交流互动。同桌交流主要针对简单问题进行讨论, 而后可以依据讨论结果共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80386的工作模式有几种, 有什么区别。问题简单而又容易回答。

(2) 小组讨论互动。小组交流可以是前后排7~8个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 这可以让问题的难题略有增加, 例如:在80386虚拟存储管理中, 如果段的基地址为10000000H, 界限为001FFH, G位为0时, 求段的结束地址;若G位为1时, 求段的结束地址。

无论同桌还是小组讨论, 最好做到成绩好差的学生组合, 充分利用以好带动差的学生。

4 结语

互动教学,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对教师也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把握使用教学互动方式, 要根据对问题的解释实际需要。在互动教学中, 教师作用的发挥要科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在这一矛盾中, 教是主要方面,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教师的关键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及发挥其独立和创造性方面。多一些归纳, 少一些演绎;多一些启发, 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批评。

摘要:汇编语言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指令繁多是汇编语言的主要特征, 从8086到80386内存寻址存在较大差异, 学生普遍反映不好学。本文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方式, 来提高学生对汇编语言各种指令的理解与掌握,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汇编语言,教学方式,互动教学

参考文献

[1] 沈美明, 温冬婵.IB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出版社出版, 2001.

汇编语言范文第3篇

——语言的色彩教案

一、导语

欣赏几幅图片,看看带给我们最大的视觉冲击是什么?总结下来,张艺谋这个摄影出身的视觉系导演,一直在用色方面大胆而沉稳。有人说,张艺谋影片中的色彩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色彩浓烈的中国元素,另一方面是华丽制作的商业元素,其实我认为,这两方面并不冲突,无论有没有商业元素,张艺谋的色彩演进之路,却从未停息。如果回过头从张艺谋多年的摄影、导演生涯来看他的视觉系发展,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幅《红高粱》中朦胧的红色,无论是“我奶奶”的嫁衣、婚轿,还是火红的高粱地,以及后来“我爷爷”目光所及之处的满眼的血色。二幅《我的父亲母亲》章子怡桃色的小花袄温暖灵动,

三、

四、五幅出自《十面埋伏》《英雄》,张艺谋将华丽色彩发挥到极致,六幅《三枪》小沈阳的桃红,闫妮叶绿,毛毛亮蓝都来自民间。所以有人说张艺谋的电影就是一场视觉盛宴,无论红色爆发出的躁动还是白色流露出的孤独,颜色都成了张艺谋电影中的符号

二、“色彩词”与“色彩义”

1、概念阐释: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义,指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客观色彩,表示的只是色彩本身。

感情色彩,主要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引申义,指在词的本义基础上经过推演而形成的新义。 象征义,指利用象征手法而形成的词义。 展示“京剧脸谱”

脸谱是色彩的集中体现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有色。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紫色:象征智勇刚义;如:托塔天王李靖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如:包青天包拯白色: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蓝色:喻意刚强勇猛;如:窦尔敦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如:程咬金黄色:意识残暴,凶猛;如:典韦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京剧脸谱的用色虽分类型,但也不是绝对的,仍有很大灵活性。

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视觉:明月、残月、新月等 听觉:空好音、千里莺啼、潮打空城

三、词语推敲求色彩,修辞巧用添神韵

(一)、以颜色现人

身为小资女人,张爱玲深谙女性衣饰的色彩运用之道。她用画笔直接给那些小说中的女性们涂抹色彩,色彩艳丽点的便有了热烈的性格特征,色彩纯净点的便绝不会出现热情奔放的个性。

“小寒穿着孔雀蓝衬衫与白裤子,孔雀蓝的衬衫消失在孔雀蓝的夜里。”(《心经》)

青春少女许小寒才二十岁,正是花样年华,却陷入了一场畸形的爱恋之中。张爱玲在给了她本应有的纯洁的白的同时,又给了她饱含内蕴的孔雀蓝。少女无边际的忧伤从孔雀蓝里流溢出来,却不能得到回应,最终只能消失。

“她已经把衣服穿好了,是一件枣红色的,但是蜜秋儿太太一向穿惯了黑,她的个性里大量吸入了一般受礼谨严的寡妇们的黑沉的气氛,随便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总似乎是一身黑。”(《沉香屑——第二炉香》)

蜜秋儿太太早年就守寡,黑色是多数寡妇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向他人传达一种信息——她是保守,传统的。由于自身的遭遇,蜜秋儿太太过分呵护自己的女儿,甚至连报纸也要自己先过目。正是她的这种“黑色”性格,间接影响到她两个女儿的婚姻。

不少的作家运用色彩一般习惯于采用社会约定俗成的特定的象征意义,如青、蓝、黑是冷色调,给人以冰凉感,红、黄是暖色调,让人感觉温暖而热烈;黑色代表罪恶,蓝色代表忧郁,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张爱玲不习惯这种单调的色彩运用,她以画家的眼光把传统性和自创性结合起来,把自己独到的对色彩的理解倾注到小说中的人物身上,让我们真正见识了“以颜色现人”的色彩运用技巧。

(二)、以颜色展情

色彩因为它负载着人们的生活体验,所以能展示人物情感。张爱玲切身体会着“女为悦己者容”的那种心理情感,因此,她作品中的万紫千红便难以避免和女性们的情感心声纠缠不清,当主人公内心情感发生变化时,色彩也随之变化。

“耳朵上戴了二寸来长的玻璃翡翠宝塔坠子,又换上了苹果绿乔琪纱旗袍,高领圈,荷叶边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金锁记》)

此时,姜长安已是年近三

十、抽着鸦片的老姑娘了。张爱玲给第一次约会的她描绘上了苹果绿。因为绿色就是生命,就是希望。这苹果绿表达了长安在内心深处对爱情、对幸福的向往和希翼。可是张爱玲并没有让长安继续拥有这份“希望”。很快,苹果绿就消褪了。

“长安悄悄地走下楼去,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一会,又上去了。”(《金锁记》)

玄色和白色毫不留情地宣告了长安泡沫般的恋情的破碎。这时的长安,没有了爱情,心情是玄色的。长安送走是她这一辈子仅有的爱与希望。从苹果绿到玄色、白色,由希望到失望,长安一路走来的情感曲折就由这几种色彩覆盖了。颜色影响着我们,把我们带到特殊的思想感情当中。红色让人喜悦,绿色让人希望,黑色让人恐怖,灰色让人消极„„在张爱玲的笔下,色彩就是感情,感情就是色彩,色彩和感情犹如水乳交融,她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不同情感。

(三)、修辞巧用添神韵

爱玲的文章之所以那么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大量使用精彩绝伦的比喻。她的比喻要么“轻描淡写”,要么“浓墨重彩”,无论是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还是剖析心理, 都能通过比喻还原其面貌,赋予其内蕴,真可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丛林中潮气未收,又湿又热,虫类唧唧地叫着,再加上蛙声阁阁,整个的山洼子像一只大锅,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锅里水沸了,骨嘟骨嘟的响。”(《沉香屑——第一炉香》)

将山洼比作一口大锅,这个比喻的喻体这一意象还比较通俗,但妙就妙在后面被牵活了的一系列意象。月亮这一意象被牵活了,成了“一团蓝阴阴”的火,虫声、蛙声则成了水沸时“骨嘟骨嘟的响”,这一系列意象联系在一起,从而联成了一个完整的余音袅袅的形象世界——大锅煮水。本体——虫声、蛙声、山洼、月亮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意象通过喻体——大锅煮水这一形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将山洼比作大锅,里面的的虫声、蛙声成了水沸声,这两个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相似点还比较大,而月亮与“一团蓝阴阴的火”则似乎相距甚远,按常规思维我们很难将其联系在一起,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觉得妙不可言。我们可以想象深蓝的夜幕上称着一弯新月,月光的照映使得月亮周围的夜幕由深蓝变成了浅蓝,模糊望去那一圈浅蓝成了那蓝阴阴的火苗,那弯新月则是火苗中那微弱的红光。张爱玲抓住了本体与喻体在色彩与光线方面的相似性,舍弃了两者在质地、形状等方面相异性,让两个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意象“有缘千里来相会”。本体喻体在相似性方面虽然只有蜻蜓点水,但在效果方面却画龙点睛,细细品味,奇妙无穷。

“„„试了一件又一件,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才迷迷糊糊盹了一会,音乐调子一变,又惊醒了。楼下正奏着气急吁吁的伦巴舞曲,薇龙不由想起壁橱里那条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跳起伦巴舞来,一踢一踢,淅沥沙啦响。”(《沉香屑——第一炉香》)

衣服究竟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一时难以表达,作者跳离触觉这个圈子从听觉出发,用音乐来比喻衣服的质感,让我们从感受音乐这个角度来感受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新颖独特,很具感染力。在使用通感时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选准相似点,如果将“厚沉沉的丝绒”比作“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或将“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比作“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那就十分可笑了。张爱玲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无论在文学、绘画、音乐,还是在习俗、器物、服饰`````都具备了较高的鉴赏力,因此她善于把握其中的共通之处。比如“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厚沉沉的丝绒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延伸出一种忧郁,很自然让人联想到身穿此种旗袍的面带阴郁的贵妇人,与那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给人的忧郁之感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充分体现作者手法之高妙。

张爱玲的文字色彩是大红大绿的王国。她把中国老百姓喜爱的基本原色发挥到极致,熟练地涂抹上去。单是红色,便有大红、粉红、枣红、玫瑰红、珠红、虾子红、樱桃红、妃红等等的细微区别。金色的运用更十分惊人,有金棕色、赤金、淡金、洒金、漆金、泥金之分,足以说明作者的趣味,色彩经过装饰性的选择调理组合,用人的心思打通,增添了文化的意味。(5)然而绚烂的文字底下蕴涵的思想却是荒凉的。张爱玲身位“最后的贵族”一方面清楚“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属于他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传奇>再版序》);一方面又流露出对这个时代的眷恋,因此竭力要以金碧辉煌来叙说一个衰败的世界。

四、语言写生

写关于“雨”的一段文字。

秋天的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五、作业

用色彩传情达意,不仅仅是中国文人们的手法,在西方文学中同样有借助色彩来传达作品主题的例子,例如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小说以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为题,作者的用意何在,他希望告诉读者什么信息呢,这两种颜色分别有怎样的寓意呢?

总结

也许我们怎么也写不出那些名家大师的水平,但每个人的心灵都是独特的。岁月在一点一滴地流逝,每天我们都在感受这个纷繁的世界,能够用我们的笔绘写几笔生命色彩,留下一点生活的足迹,哪怕只是自娱自乐,是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呢?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汇编语言范文第4篇

职影视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影视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现状 的调查分析,探索适合高职学生、适应这门课程特点的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 视听语言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 23-0003-02 《视听语言》是高等院校影视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在本科院校开设, 在高职院校也开设。一直以来高职影视类专业沿用本科院校《视听语言》 教材,借鉴本科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严重的不适反应,教师倍 感疲累,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学生倍感枯燥,学习热情持续走低。本文 旨在分析目前高职影视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并探索适合高职学生、适应这门课程特点的教学新方法。

一、课程定位及认识误区 《视听语言》是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部分影视艺术专业的主干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影视应用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视听语言的基本构成 元素及其组织语法、镜头语言和听觉元素的应用与结合等,具有基础性、 专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该课程也是摄影摄像、剪辑、编剧等实践创作类 课程的先导,起着沟通连接影视理论与影视实践的重要作用,因而将之作 为基于实践的理论课较为合宜。 而从目前这门课的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陈旧的观念和认识误 区。 1.作为纯理论课,忽视实践教学。在一些院校,《视听语言》被定位 为一门单纯的影视基础理论课程,老师照本宣科介绍视听语言的一些基本 概念,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理论,到头来都还给了教材,对后续的实践创作 课程毫无帮助,影视创作中所必须具备的“镜头感”“视听思维”成了口 头上的专有名词。实际上,《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应仅满足于视 听语言基本理论的掌握,而应将培养“视听思维”,学习如何通过视听方 式来进行叙事、表情达意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2.教学方法上高职与本科无区别。在一部分高职影视专业的教师看 来,《视听语言》课是影视类专业本科和高职的共有课程,内容浅显易懂, 高职可以直接照搬本科的课程目标,沿用本科教材,借鉴本科的教学方法。 然而实践证明了这种直接移植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理论内容过多, 实践创作被忽视,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死板,无法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课堂授课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改革探索 笔者在几年的视听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一 些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新方法、新举措。 1.强化实践教学 《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需要协调理论和实践的 比重。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具体的方法。 (1)简单拍摄练习 每节理论知识点讲完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简单的设备(如相机、 手机)进行拍摄练习,这样可加深理论的理解,帮助知识点的消化。例如 在讲完构图的原理和方法后,可以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手机、相机去拍摄各 种构图形式的照片,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最后再总结 强调,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就会很自觉地去运用这些构图方法和原理。 (2)情境模拟演练 情境模拟演练是一种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视听语 言的部分内容教学中适用。如在场面调度这节内容中即可采用这种教学方 法,场面调度的理论知识讲完后,设计一个拍摄情境让学生来扮演导演现 场进行场面调度,场景布置可以尽量模拟真实情境,安排演员,准备拍摄 器材。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设计、调度、总结陈述,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所 学,并能直接用于今后的拍摄实践。 (3)小短片创作 在视听语言理论学习、镜头拍摄练习、分镜头创作练习和简单的剪辑 训练完成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视听意识,可以进行一些短小作品创 作的实践。学生3-5 人一组,老师可以命题创作,也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 自由创作,短片时间一般控制在5 分钟以内。这一实践环节可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 全过程中。 2.“拉片子”教学法 针对目前《视听语言》课影片分析浅尝辄止、泛泛而谈的状况,我们 应提倡对经典影片进行深度分析,采用“拉片子”教学法。所谓“拉片子”, 就是逐格逐段地分析影片,通过细致深入地观摩、解剖一部片子,从而完 整全面地把握它。“拉片子”的过程既是从整体上分析影视作品的文本内 涵、叙事结构和风格特色,也是割裂影片去分析它的所有视听构成元素的 特点和技巧。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消化理论,掌握视听语言 规律,总结视听语言运用经验。 3.改革考核办法 《视听语言》课的传统考核办法都是试卷笔试,考试内容都来自书本 教材,学生期末突击死记硬背即可应付,这样无法检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程度,也无法考察理论运用的熟练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的基 础上,我把《视听语言》的考核分为书面和实践两个部分。书面部分主要 是考察学生对相关概念、分类、特性功能、原理方法等理论的掌握情况, 采用试卷笔试的形式。实践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运用情况和视听思维 训练情况,灵活采用多种实践考核方法,比如分镜头脚本创作、小短片拍 摄、规定素材剪辑、现场拉片子等等。 综上所述,《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是奠定影视 创作、制作基础的重要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高职学生、 适应这门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这样才能转变教师学生双“疲累” 的现状,让这一课程真正发挥其在影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史晓燕,刘璞.视听语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1).

汇编语言范文第5篇

在编程语言程序设计题目的计算机自动阅卷技术中, 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是对关键指令或语句的设置, 也就是计算机自动识别程序中关键指令的对错。为了提高考生得分的合理性, 一般自动阅卷系统除运用程序测试方法外, 还运用与此方法相配合的关键指令分析方法。实践证明, 在考试中能够运行进而实施测试的程序答案毕竟还是少数, 更多的则是无法正常运行, 而只能通过关键指令分析法来评判考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并对其赋予相应的得分, 类似于人工阅卷的安步骤得分, 使得考生的得分更接近实际。为此, 自动阅卷技术引入关键指令分析方法, 以提高对程序题评阅的客观公正性。本文主要针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题的自动阅卷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给出的是汇编语言程度设计题的关键指令分析方法。

1关键指令分析的主要思想和算法

1.1主要思想

关键指令分析的主要思想是:汇编语言的程度设计题的关键是运行正确, 得到相应的结果, 但是由于程序设计题的特殊性, 使得许多程序不可能写出就正确, 可能需要大量的调试, 而导致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无法完成, 而汇编语言的程序题主要是由指令构成的, 每一个题目都有它的设计思想也就是关键的步骤, 这些关键步骤在题目中体现在关键指令上, 因此对于无法正确运行的程序题可以采用关键指令分析方法来给出一定的分数。关键指令分析方法要求出题者在录入考试题目要求的同时完成将考题答案以及本题目所对应的关键指令信息的录入工作, 在考生所提交的答案不能正常运行而无法进行动态测试的时候, 则可以采用关键指令分析法, 将考生答案中的关键指令信息与关键指令数据表中的关键指令信息进行字符串模式匹配, 根据匹配结果来评判考生程序答案中是否包含了考试所要求的关键指令信息。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匹配结果中写对的关键指令数看考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 不像以前只看运行结果的评判方法, 使得考生得到与自己真实水平相关的分数, 类似于人工阅卷, 但比人工阅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虽然此技术还不太成熟, 但是由于它的优势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1.2实现关键指令分析的算法:要点快速匹配算法

要点快速匹配算法是在对模式匹配的很多典型有效算法进行进一步改进后, 专门针对关键指令分析提出的相应算法。本文中将汇编语言的常用的主要指令情况列表如表1。

根据这些关键指令, 首先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专门的“关键指令数据表 (Keysten ce_info) ”, 将上述关键指令保存于表中, 并将每条关键指令的首字符 (firstchar) 和字符串长度 (string_length) 等相应信息保存于该表的相应字段, 在进行字符串匹配时只需通过对该表的访问获取相应信息去完成对考生程序答案的关键指令匹配即可, 而无需重复计算。另外, 在数据库中还要建立一个“要点数据表 (Key_info) ”包括题号、序号、要点内容、要点得分等元素, 将要点分析匹配后得到的信息记录到此表中, 以便统计程序设计题的最后得分。

结合以上, 对要点快速匹配算法在汇编语言中的实现描述如下 (伪代码) :

算法中用到的函数Char (CStringastrin g, intindex) 实现在特定字符串astring中取指定位置index的字符的功能。

通过以上的算法可以实现考生程序设计题的自动阅卷, 并且给出合理的分数, 使考生不至于出现因为一点错误而导致全部得零分的现象, 而且此算法经过验证对一些简单的要求不高的程序设计题完全可以实现自动评阅, 但是由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题的灵活性, 同一个题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来实现, 因此使用本方法时有一定的要求, 如使用一定的寄存器, 使用一定的方法、思路等等, 所以本方法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要求比较灵活的程序设计题的自动评阅功能的完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实现。

摘要:汇编语言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计算机低级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对于汇编语言知识及能力的考核, 除部分客观题以外, 目前尚使用人工阅卷, 尤其是程序设计题目的阅卷仍处于人工阶段, 因此本人针对这种情况, 研究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题的自动评分方法, 目的是实现汇编语言课程的完全无纸化考试, 减少阅卷工作量, 提高评阅过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汇编语言范文第6篇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一般常识,熟悉节目主持人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基本范畴和基础理论,掌握节目主持人在不同节目形态和不同语境下的语用策略及其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艺术和水平,为学习高年级的课程打下基础,为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与相关课程衔接:《现代汉语》、《即兴口语表达》和《播音主持业务》等。

3.周学时、总课时:每周2课时,总课时34课时。

4.开课学期:第4学期。

5.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讲授、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6.考试方式:平时作业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7.实验、实习、作业:课堂提问、讨论、课后练习、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等。 8.教材:《节目主持语用学》,应天常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9.教学参考书:

[1]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2]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4]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吴为章.《广播电视话语研究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6]姚喜双.《播音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7]林兴仁.《广播语言教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书海出版社,1996. [9]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0]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1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 [1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语用学概说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语用学研究现状 2.了解节目主持人语用学研究现状 3.掌握节目主持人语用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节目主持人语用研究现状及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用学:新兴的语言学科 1.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2.我国对语用学的引进 3.我国早期语用学研究 第二节

语用学研究现状 1.形式语用学的研究 2.描述语用学的研究 3.应用语用学的研究 第三节

语用学研究发展趋势 第四节

节目主持语用研究 1.节目主持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2.语用策略与语用分析 3.语用原则的理解运用 4.主持人言语行为研究 5.主持人语用含义推导 6.主持人节目会话结构 7.主持人语用失误 8.节目主持“口语修辞”

第二章

节目主持人话语角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概况 2.理解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的概念 3.理解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角色及角色冲突

二、教学重点: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角色

教学难点:话语角色及角色冲突,节目主持人及播音员辨析2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概述 1.“主持人现象”溯源 2.“节目主持人”概念界定 3.中国节目主持人发展轨迹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角色特性 1.节目主持人是社会性角色 2.节目主持人是个性化角色 3.节目主持人是交际性角色 4.节目主持人是主导性角色 第三节

节目主持人角色冲突 1.中国节目主持人的角色焦虑 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3.角色构建与角色期待 4.角色的表现性与功利性 5.媒介角色与道德形象 第四节

主持人播音员比较 1.播音涵盖主持之争 2.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 第三章

节目主持人口语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汉语口语的发展概况 2.掌握汉语口语的特点

3.了解我国主持人口语应用状况,理解主持人口语的内涵及重要性4.掌握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二、教学重点:汉语口语的特点,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教学难点:口语的特点,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语口语概说 1.汉语口语应用研究回顾

2.“汉语口语”的概念界定及认知偏误 3.汉语口语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口语的时代流变

1.我国口语形态演化的轨迹 2.媒介膨胀对主流话语的挑战 第三节

我国主持人口语应用现状 1.观众对主持人的语用评价 2.从回顾的审视中寻求突破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语能力习得 1.节目主持人需要口才 2.口语能力习得的途径 3.掌握常用表达方式

第四章

节目主持人口语修辞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口语修辞的基本知识 2.理解主持人口语修辞的辞则及要求 3.掌握主持人口语修辞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口语修辞的辞则、要求及方法教学难点:口语修辞的内容及方法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修辞概说 1.我国的口语修辞研究 2.口语修辞与书面语修辞的区别 3.口语修辞行为的层次性 第二节

主持人口语修辞辞则 1.修辞立其诚 2.切境与得体 3.口语修辞策略

第三节

主持人口语语音修辞 1.零位修辞:响度与清晰度 2.语调:情感活动的投影 3.重音:目的意识的表达 4.停顿:言语零语音形式 5.节奏:内韵体验的外化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语达意修辞 1.意象修辞:白描与示现 2.“委婉”的沟通和交流

3.重视态势语的修辞功能 第五章

节目主持人语用特征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言语行为的定义,理解主持人言语行为的特点 2.理解主持人的语境特点,学会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策略 3.掌握主持人环节语的表达特点 4.掌握话题操作的层次及访谈策略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的语境特点及表达策略,主持人环节语及其表达策略,话题操作及访谈策略

教学难点:主持人语境的特点,不同节目的环节语特点,话题的组织方式

三、授课时数:6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言语行为 1.主持人言语行为的交际性 2.主持人言语行为非表演性 3.主持人言语行为的表现性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的语境意识 1.语境概念阐述 2.模拟语境和虚拟语境 3.主持人言语行为“语境化” 第三节

节目主持环节语述略 1.主持人节目开场语 2.主持人节目衔接语 3.主持人节目发问语 4.主持人节目点评语 第四节

话题操作与访谈策略 1.主持人话题操作基本原则 2.节目主持人采访特点 3.主持人新闻专题访谈 第六章

节目主持人语用创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节目主持人语态变革 2.了解节目主持人语用变革 3.理解“废话”的语用功能 4.理解主持人第一人称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的语态及语用变革,主持人第一人称的用法

教学难点:语态及语用变革的动因,主持人第一人称单复数用法的适用性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语态变革 1.语用观念与时代语境的共变 2.语用创新需要文化宽容 3.多元语用格局正在形成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语用变革 1.主持人口语不必“典雅” 2.挣脱书面语复制的束缚 3.杜绝陈词滥调

第三节

“废话”语用功能辨析 第四节

主持人第一人称解析 1.“我”不是“虚拟”的 2.还主持人一个真实的“我”

第七章

节目主持人言语现场生成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口语生成的心理过程

2.掌握动态语境中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及策略 3.掌握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的策略

4.理解主持人口误的原因,掌握规避口误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动态语境中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口误的策略

教学难点:即兴表达的话题策略,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口误的策略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生成的心理运作 1.言语生成的修辞学描述 2.从“个人语典”到言语成品 3.表达焦虑与心理自控 第二节

动态语境中的即兴表达 1.动态语境口语生成机制 2.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 3.即兴能力的自我养成 4.交流语境的动态平衡

6 第三节

语流失畅的规避和矫治 1.语流失畅的心理调节 2.语流失畅的规避策略 3.强化“中心语义定势“ 4.提高口语的“回映能力”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误现象探究 1.主持人口误归因分析 2.主持人口误规避策略 3.主持人口误的补救策略 第八章

节目主持人言语智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语智及其研究 2.理解主持人听辨的关系 3.掌握提高主持人听辨能力的途径 4.掌握主持人即兴应对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语智的开发与养成,即兴应对的功能及策略 教学难点:提高听辨能力的途径,即兴应对的策略方法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智现象剖析 1.语智的早期实践与研究 2.多元智能论对语智的诠释 3.语智构成要素分析 第二节

语智与听辨 1.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2.重视“听”的交流功能 第三节

语智的开发与养成 1.主持人语智训练目标 2.提高听辨能力的途径 3.提高机敏应对能力的途径 第四节

主持人即兴应对 1.时代呼唤对答如流的主持人 2.激发对答如流的多元智能 3.即兴应对的语用策略 第五节

主持人幽默应对

撰写人:石艳华

教研室:基础教研室

上一篇:平面设计要求范文下一篇:企业信息采集的途径和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