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物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13

中医生物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医学理论课,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高级护理人才。

关键词: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 病理生理学 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重点是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病理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程,是一门涉及多项基础与临床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1]。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护理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护理人才。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目的在于掌握护理临床工作中常见病理过程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疾病时患病机体出现的各种变化、并初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护理学的临床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2]。但是由于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的归纳推理性,对于很多中医院校来说其教学时间有限,短时间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每一位病理生理学教师都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近几年在护理学专业讲授病理生理学的经历,谈谈增强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的体会。

1.根据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并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且具有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发展潜力的高级护理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时既要保证学生学到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又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后的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当前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课时普遍被压缩了,这就使很多病理生理学教师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其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内容需要讲授、讲多少内容比较合适;学生要自学哪些内容;什么内容是应该掌握的、什么内容是应该了解的等。因此,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对教材的选择必须以够用为原则,以适应需要为教学重点,选择适合护理本科专业的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重新修订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大纲,体现护理本科专业的特点。病理生理学的总体知识点包括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论三个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环环相扣,具有连贯性。在讲授总论即疾病概论时,学生初次接触病理生理学,因此,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举例法讲解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但应注意,此时学生只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对临床还很陌生,教师在联系临床的时候,应避免过于专业和单调。比如,在讲病因学中的发病原因时,生物性因素涉及病毒、细菌、真菌等,我们可以2013年上半年的H7N9禽流感疫情为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病因,明确其是最常见的病因。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指的是在多种疾病中都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热,缺氧等都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内容,是后面各论学习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我们不仅要重点讲述,而且要讲透彻,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比如休克,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理过程,医护人员只有正确认识休克、掌握休克分期特点和各期表现,才能及早发现休克,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病人生命。对于各论,即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它往往是前面基本病理知识的综合,所以在讲授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特点,并兼顾之前基本病理过程知识的复习,讲授速度可以加快。

2.注重病理生理学与护理学的联系、注重中医理论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新的结合。

病理生理学是护理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由医学基础课向临床学习的过渡,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难懂,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今后护理工作中应如何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病理生理学时,应当注重病理生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认识病情变化的本质和演变规律,从而及早发现问题,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更好地协助医生工作。同时,鉴于中医院校本身的特点,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会学习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所以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中医基本理论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新的结合。如在讲到休克这一基本病理过程时,根据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可以分成: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凝血期。这三个时期,血压的变化情况往往是病人的主要体征,其次像尿量、患者的皮肤、患者的意识等症状和体征也会有所改变,这就强调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密切注意患者血压,注意患者其他体征、症状的变化等,从而将病理生理学的知识与护理工作联系起来,令学生切实感受到病理生理学对护理工作的理论指导作用。与此同时,中医认为休克属于“厥证”、“脱证”等范畴,我们在讲授休克时,可以对学生讲述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其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西医基本知识。

3.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的融合,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备。

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传授病理生理学知识,多采用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式教育手段。这一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病理生理学教师更多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及P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及教师自身运用教法的能力而定。如讲授休克之前,可以先放几张临床上常见的休克图片,给学生以直观认识;接着讲到休克概念时,可以从人们对休克的最先认识再到微循环学说等讲起,复习微循环的组成及其意义,强调其功能变化对人体的可能影响,从而明确休克的概念。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促使学生思考、探索、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最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此教学法体现出了很大的时空开放性,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在新知识认构过程中,可以有机地将课内外、校内外、直接与间接经验联系起来。在问题解决中,学生综合各部分知识,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建构起与此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炼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3]。结合病理生理学的特点,可以在很多内容讲授过程中应用该教学法,比如肝性脑病。讲授之前,我们可以给学生出示仿真病例及相关问题,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知识点与病例结合起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进入病理生理学的日常教学中。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最为广泛,在病理生理学的授课前,我们需要制作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切记不能把过多的信息引入课件,避免课件内容多而繁杂,而导致学生理解力下降。BB网络教学平台现在已被很多学校应用,通过BB平台可以定向而有目标地对某个学生进行辅导,实时交流,实现因材施教。在我校的BB教学平台创建后,我们放入部分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其他功能如布置作业、在线练习等,有效增强了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增强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来讲,我们需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淑秋.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1):2254.

[2]阮姝琴.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应密切联系临床[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7(3):496.

[3]霍建.本科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261.

中医生物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社会对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高校培养出来的相关人才却不能够满足目前中医药市场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这种局面是由传统培养模式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分析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传统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从而提出改进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够缓解中医药专业市场人才的供需矛盾,促进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与社会相适应。

[关键词]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

随着各行各业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其对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加大,中医药行业亦是如此。当前,中医药市场翻译人才的缺口非常大,许多中医药专业都开设了英语翻译课,用来培养中医药专业需要的翻译人才,但是由于传统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导致中医药专业培养的英语翻译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中医药行业市场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依据当前时代发展的条件及需求,制定出切实符合当前中医药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中医药翻译人才的需求情况

无论是从中医药市场发展、国家战略还是中医药的影响力方面来考虑,当前我国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中医药翻译人才。

(一)中医药市场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导向,市场经济需求决定着人才的供给。这适用于各行各业,包括中医药行业。据调查分析,当前中医药单位发展需要的是既懂理论知识又能从事某一具体岗位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与技能服务市场的中医药应用型翻译人才。而且随着人们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对于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更是供不應求。所以,发展社会适用的应用型中医药翻译适用人才、满足人们旺盛的需求应该是今后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中医药翻译人才

为了加强同各国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就是要求加强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需要同各国之间进行各行各业的友好交往,而这些互动完成得如何、能否真正实现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发展,最终取决于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这些精英人才的培养最终需要的是高等教育培养出适应某一行业的交流互动人才。对于中医药行业能否在“一带一路”上发挥作用,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的是具有中医药知识且能够担当翻译宣传工作的应用翻译人才。只有这些精英人才能够为中医药行业获得“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机遇,开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提高中华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中医药翻译人才

我国医药文化渊源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我国民族文化世界影响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国外了解我国中医药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当前中医药专业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能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关系到中医药能否得到国外的认可,关系到中医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否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而这些不能仅仅依靠抽象的理论说教和宣传让人信服,而是需要培养大量的既能够翻译中医药知识,又能够承担某项具体工作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承担具体工作来完成。

二、中醫药专业传统翻译人才培养的问题

我国中医药专业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在适应当前社会需求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下,以预设的培养目标为要求,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状况等方面进行人为的规范设置。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模式是人们人为设置的培养人才的蓝图、程序、框架而已”[1]。下面就从这些方面来论述中医药专业传统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指导思想理念落后

“思想理念对行动具有决定性作用,有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2],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来说也是如此。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行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因为其指导思想理念落后于时代要求。当前,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理念依然是学术理论的翻译理念,此等学术理论翻译理念的目的是培养学术性的理论人才。当时,需要的是培养少数用于理念研究的中医药领域翻译人才,所以这种理论学术型翻译英语人才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但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阶段,而且社会需要的也是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依然延用以前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培养理论研究人才的模式来培养中医药行业急切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这显然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自然而然就成了落后的思想理念,成为制约翻译人才培养的瓶颈。

(二)课程体系设置欠缺职业考虑

传统的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在落后的思想理念的指导下,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存在着相应的弊端。具体体现在: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是在培养理论人才理念的指导下设置的主要侧重药学理论知识类课程,将与中医药知识类有关的英文翻译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全部,而很少涉及与社会某一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类或者专业技能类课程。毋庸置疑,药学理论知识类课程对于学生深入了解及掌握英、美语言有所帮助,但是现在社会需要大量的职业技能型和专业技能型人才,这种课程体系设置显然不能满足对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如果不改变单纯侧重药学理论课程的体系,那么就不可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中医药英语翻译型人才。也就是说,在课程设置方面, “应该向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或者专业技能方面考虑”[3]。

(三)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

在传统的侧重学术思想理念的指导下,选择的教材是侧重思维训练的,而且这些教材内容都与学术理论素养有关,与当时高等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但是对于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应用技能用处不大。可见,“思想理念的偏差导致教材选择的偏差”[4]。教材选择的偏学术理论的偏差,导致目前的教学内容不可能与当前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需求不一致,严重脱离了现实社会的需要,导致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需求相脱节,教学内容不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教学内容是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学生接受的知识取决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脱离,自然就不可能培养出当前社会行业需要的人才。

(四)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进行的,其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完全一致,“也就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5]。在这种传统的中医药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支配性作用,课堂教学的一切都是由教师做主,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长时间就会形成等、靠、要的习惯,逐步丧失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而当前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任何人都不可能依靠接受别人的知识而适应社会需要,那种单纯依靠教师讲授获取翻译知识技能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信息化时代需要学生掌握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而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法很难与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需求相一致。但不可否认,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这种方法,的确能够给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从当前的社会需要来看,这种方法不符合社会需求。

(五)专业师资匮乏

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功底更为扎实,他们更有能力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与英语教学有关的所有课程几乎都由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承担,这种思想理念还停留在大英语教学时期,那时英语还没有详细划分形成的选择教师的理念,很显然这种理念在今天学科细分与综合并存的状态下是不合时宜的。让英语语言文学这种理论型师资担任翻译专业教师,很容易出现用教学翻译替代翻译教学的问题,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实用性翻译人才,而只能培养出从事教学翻译的理论型人才。除了前面提到的传统的选择教师的理念,各级教师工资普遍低于社会各行各业,教师工资低于社会从事专职翻译人才的工资,使得教师行业缺乏吸引力。当前,高校从事专门翻译课程的师资不是各行业真正意义上懂翻译的专业人才,因此缺乏专业的翻译师资也是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三、改进高校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结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即“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6]的要求,针对传统高等院校中医药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下面提出几点具体的改进举措。

(一)改进和更新指导理念

只有改进和更新指导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理念问题。首先,应该认识到传统指导思想理念的落后及改进的必要性,也就是认识到传统的指导思想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其次,追求、探寻实践导向的指导理念,也就是说指导理念要彻底从以理论为依据转向以实践为指导,这是由当前社会需求所决定的。要做到这一点,要求从事中医药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有关人员都必须向实践方向靠拢,关注社会对实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将实践作为其培养翻译人才的指导纲领,用实践理念来指引社会各行各业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第三,要将改进和更新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人才培养的现实活动中,贯彻落实应用实践活动为指向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实践来提炼指导理念,通过实践来丰富、完善教育理念,达到教学实践与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

(二)加强职业技能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的地位

“在传统、落后的理念指导下,课程体系设置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课程”[7]。药学理论知识类方面的课程主要培养的是理论型研究人才,这与当前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需求是不适应的,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毫无益处。改进之道就是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加强职业技能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的地位。首先,必须认识到加强职业技能课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中,加强职业技能的课程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需求所决定的。社会目前需要大量的应用翻译人才,而英语语言知识类方面的课程显然不符合社会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也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必须认识到加强职业技能课程的开设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根本要求,是顺应教育规律的要求。其次,要加强职业技能课程在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课程中的比例,为其今后能够顺利从事翻译工作做准备。第三,要处理好药学知识与职业技能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两者对于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因为二者之间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翻译理论课程是实践翻译的基础,如果基础不够牢固,那么应用实践翻译就会缺乏支撑。因此,课程设置中要做到理论课程与职业课程兼顾,但是要侧重职业课程,体现出其职业教育特色。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在传统的偏重学术理论思想的理念指导下,选择的教材与现实相差甚远,教材里面的内容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异。改进之道自然是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联系之间的联系。在探究如何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联系之前需要说明一点,教学内容与现实之所以不紧密,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如果这些深层次的原因不解决,即使选择了与现实内容紧密的教材,不久之后也会回归老路。要做到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相脱节,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正确的教材选择理念。应偏重应用实践的教材选择理念,结合社会、教育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材选择原则。三是教师要践行树立培养时代需要的翻译人才的目标。只有做到上述三点,从根本的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在传统的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教学以单一的讲授法为主,解决之道就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需要英语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其次,教师教学一定要紧密地关注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了解他们发生的变化;第三,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实际的教育研究,从教书匠变成研究型教师。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角色意识发生的转变,在现实教学中自觉地关注学生,依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不会出现教学方法单一的弊端。

(五)扩充专业师资队伍

缺乏专业的翻译师资队伍是传统中医药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解决之道就是扩充专业师资队伍。有两种具体的途径可以解决专业翻译师资不充足的问题:一是通过内部挖潜的方法,在现有的中医药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择学习能力强且从事中医药翻译教学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集中的高层次培训,使得他们真正实现角色意识的转变;二是通过各种途径高薪诚聘有志于中医药英语翻译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行业人才扩充到师资队伍中来。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高校在选择师资时更应该侧重学力而非学历,要了解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在教师招聘中切实做到用人之长。这两种途径都是当前扩充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其应该互为补充,依据学校情况而定。

通过对传统的中医药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行之有效的改进,相信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合当前中医药市场需要、促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肩负提高中华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杨方琦. 基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02):94-101.

[2]眭依凡,俞婷婕,李鹏虎. 大学文化思想研究——基于改革開放30多年大学文化发展的线路[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01):142-168+192.

[3]王学珍. 浅析开放大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中国远程教育,2014(09):60-67.

[4]雷丹,陈坚林. 大学英语教师“态”的生态学解析[J]. 外语学刊,2015(05):99-105.

[5]黃琰,蒋玲,黄磊. 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04):110-115.

[6]常俊跃,赵永青,赵秀艳. 关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核心课程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06):933-940.

[7]戴炜栋,王雪梅.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J]. 外语界,2014(03):2-11

中医生物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医药教学;中原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教育;问卷调查法

Exploration on Integration of Central Plains TCM Culture into TCM Teaching//WANG Junming, CUI Ying, CAI Hong, ZHANG Yueyue

cine culture in TCM teaching were discussed by questionnaire.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central plains TCM culture; TCM culture teaching; questionnaire

1 前言

中医药文化根源于中原,中原中医药文化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辉煌灿烂的中原古文明造就了一大批中医名家,留下了宝贵的医药巨著[1-3]。中原中医药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分支别具特色,中药资源种类繁多,具备独特的根源性、地域性、原创性、开放性、先导性和辐射性的特征[1-3]。中原中医药文化自发端以来,一直引领中医学的发展。从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制百药,到黄帝和岐伯、伊尹撰《汤液经》,开辟汤药用药,都发生在河南。而中医理论之源《黄帝内经》,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南阳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等著名医家及其著作,都与中原中医药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3]。中原中医药文化为后世探索中医奠定重要基础,对临床各科实践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3]。

中医药院校是孕育中医药人才的摇篮,中医药教学则承载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希望。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不仅应具备高超娴熟的专业技能,还应具有深厚丰富的中医文化底蕴。而在现代医学潮流的冲击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是面临机遇和挑战。中原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医药院校的重要职责是对其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培养出符合社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1-3]。所以,在中医药教学中融入中原中医药文化,在教授医学专业技能的同时,传承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这对于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旨在探讨中医药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的现状及对策。

2 调查问卷设计

为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高校中医药教学中融入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现状,设计调查问卷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问卷主要问题包括:

1)分别对中医药文化和中原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

2)关于对中医药文化产业的认识;

3)关于对中原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4)关于对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原原因的认识;

5)关于对中医药教学中分别融入中医药文化和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的认识;

6)关于对已学中医药课程中融入中医药文化的调查;

7)关于融入中医药文化对加强学生中医药思维和专业知识学习有无帮助的调查;

8)关于对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对待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参与此次调查问卷的学生共计230人,收回问卷230份,问卷回收率100%,说明学生对问卷设置问题感兴趣并给予了积极配合。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分布在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学、康复治疗学、中药制药等专业,体现出中医药院校的特色,其问卷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较强的代表性。其中,中医专业学生问卷有84份,占36.5%;中药专业学生问卷有52份,占22.6%;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问卷有31份,占13.5%;针灸推拿专业学生问卷有23份,占10%;护理学专业学生问卷有15份,占

6.5%;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问卷有15份,占6.5%;中药制药专业学生问卷有10份,占4.3%。

另外,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不同年级均有参加,其中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占约70%。

3 问卷调查结果

中医药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和中原中医药文化了解程度的比较 通过对230名中医药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对中医药文化了解很多的有27人,占11.7%;了解一般的有113人,占49.1%;了解较少的有89人,占38.7%;不了解的有1人,占0.4%。对中原中医药文化了解很多的有11人,占4.8%;了解一般的有86人,占37.4%;了解較少的有131人,占57.0%;不了解的有2人,占0.9%。若将了解很多和了解一般均看作了解,将了解较少和不了解均看作不了解,则中医药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了解的有140人,占60.8%;不了解的有90人,占39.2%。对中原中医药文化了解的有97人,占42.2%;不了解的有133人,占57.8%。

经卡方检验分析可知,中医药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优于对中原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见表1。结果提示,中医药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原中医药文化均有一定程度了解,但了解尚待加强,尤其是对中原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大学生对代表性中原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情况 对中医药大学生对代表性中原中医药文化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230名学生均了解医圣张仲景文化,185名学生(占80.4%)了解龙门石窟药方洞,204名学生(占88.7%)了解百泉药交会,167名学生(占72.6%)对禹州中药市场有所了解,说明中医药大学生对代表性中原中医药文化了解程度较高。

中医药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原的原因的认识 受调查的230名中医药大学生均认为医圣张仲景文化是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原的原因;认为中原历代先贤著作、中原武术文化、中国古代文字和官方药局“熟药所”是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原原因的学生分别有171名(占74.3%)、162名(占70.4%)、156名(占67.8%)和135名(占58.7%)。

若按认可学生数超过2/3作为重要原因的依据,则医圣张仲景文化、中原历代先贤著作、中原武术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字均是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原的重要原因。

对中医药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和中原中医药文化必要性的认识 对中医药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和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36名(占15.7%)

和16名(7.0%)学生认为很必要,有168名(占73.0%)和177名(77.0%)學生认为有必要,有6名(占2.2%)和8名(3.5%)学生认为没必要,有21名(占9.1%)和29名(12.6%)学生认为无所谓。如果将很必要和有必要均视为有必要,将没必要和无所谓均视为没必要,则分别有204名(占88.7%)和193名(84.0%)学生认为有必要,有26名(占11.3%)和37名(16.1%)学生认为没必要。

经卡方检验分析可知,中医药大学生对中医药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和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比较,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结果提示,大多数中医药大学生均认为中医药教学中有必要融入中医药文化和中原中医药文化,且对二者的认识没有明显差别。

对已学中医药课程中教师教学融入中医药文化程度的调查 仅有12名(占5.2%)学生认为在已学中医药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较多,139名(占60.4%)学生认为在已学中医药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较少,另有79名(34.3%)学生对已学中医药课程教学中是否融入中医药文化不清楚。结果提示,当前中医药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教育较少。

融入中医药文化对促进中医药思维和专业学习有无帮助的调查 185名(占80.4%)学生认为课堂融入中医药文化对促进中医药思维有帮助,8名(占3.5%)学生认为无帮助,另有37名(占16.1%)学生不清楚有无帮助。169名(占73.5%)学生认为融入中医药文化对促进专业知识学习有帮助,17名(占7.4%)学生认为无帮助,另有44名(占19.1%)学生不清楚有无帮助。如果将认为无帮助和不清楚的均视为认为无帮助,则分别有185名(占80.4%)和169名(73.5%)学生认为有帮助,有45名(占19.6%)和61名(26.5%)学生认为无帮助。

经卡方检验分析可知,融入中医药文化对促进中医药大学生中医药思维和专业学习的帮助程度比较,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结果提示,课堂融入中医药文化对促进中医药大学生中医药思维和专业学习的帮助程度均比较重要,而且二者的重要程度没有明显差别。

对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对待中医药文化的调查 对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对待中医药文化的调查显示,有158名(占68.7%)中医药大学生认为,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应适时适当渗透中医药文化教育。

4 结语

问卷调查法是当前教学研究中最常见的载体之一[4-8]。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初步探讨中医药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现状及对策。文章指出,当前中医药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教育较少,中医药大学生对代表性中原中医药文化了解程度较高,大多数学生认为融入中医药文化对促进中医药大学生中医药思维和专业知识学习帮助较大,在中医药教学中均有必要融入中医药文化和中原中医药文化,需加强对中医药文化尤其是中原中医药文化的渗透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N].中国中医药报,2011-12-29(003).

[2]司富春,高燕,宋雪杰,等.中原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创新发展研究[J].中医研究,2016,29(11):4-7.

[3]许敬生.中原古代文明与中医药文化[J].中医学报,

2009,24(5):1-6.

[4]许涛,禹昱,姚中锐.基于SWOT分析的慕课教学发展研究:某大学外国语学院问卷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5,25(9):51-57.

[5]朱凯.“药剂学”独立实验课教学问卷调查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7):62-64.

[6]郑绍勇,丁成华.《中医诊断学》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4):1-3.

[7]王书方,陈向群.从学生问卷调查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7(2):65-66.

[8]赵利峰,秦少伟.从问卷调查看分子生物学学习和教学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128-130.

中医生物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中医护理学》是我校护理专业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们要想在短短一學期18周内(我校为64学时,其中包括实践课程4学时)学习并且熟练记忆中医学知识,是非常困难的。那么,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一无所知的具体情况,该如何组织教学来帮助同学们尽快了解和掌握相关中医学理论知识呢,下面笔者对此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护理学》是我校护理专业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一门专门为护理专业学生编写的、理论性很强的关于中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课程。由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无论在理论体系还是在临床实践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在短短一学期18周内(我校为64学时,其中包括实践课程4学时)学习并且熟练记忆中医学知识,是非常困难的。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一无所知的具体情况,该如何组织教学,帮助同学们尽快了解和掌握相关中医学理论知识呢?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处理

要上好一门课,授课教师首先对所教内容要做到了如指掌,其次要对所用教材内容进行正确处理。具体来说,就是事先做好授课计划,分配好每节课所上内容,确定各章节的具体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以及所需穿插的临床案例,以此来保证,达到自己的授课目的,最大限度地完成授课目标。那么,在授课时如何具体实行呢?笔者认为,需尽量做到以下三点。

(一)明确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难点

简单来说,当我们在授课时必须要明确自己在说什么,清楚教学流程,不能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否则学生就会不知所云,听得云里雾里,上课听得再认真也难有收获。那如何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呢,那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熟练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知识深度、广度的基础上,进行授课。同时,在授课时可通过反复强调的方式来突出重难点。只有掌握了重难点,才能把握中医学知识的主要脉络和精髓,进一步学好中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自学能力,并为系统理解中医学理论实质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具体该如何实际授课呢,可通过板书分析、多媒体播放回放等方式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授。特别是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采用分割法,将难点分步骤一点点地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对难点进行各个击破,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二)权衡轻重,删繁就简

在授课时,牢记只需要对教材中重要内容,或重、难点的内容讲深讲透,在授课时间上对重难点知识的讲授给予充分保证,用多样化的手段如结合示意图、投影、形象演示、多媒体教学及临床示教等给予强化,使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且对之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对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一言带过或简单介绍,或让学生自学。对于那些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就更要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删减,放下“不讲不放心”的顾虑,需知受课程内容和教学学时所限,要想教学效果好,授课内容必须既要有轻重,又要详略得当,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反复考虑教材的深度及广度

对于中医学内容的学习、掌握需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所谓广度、深度不仅是指全面的中医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们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即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换言之,光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中医学知识的,必须学会举一反三,将中医学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相联系来学习。自我分析和自学能力是医学生今后走上临床一线所必备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各种各样的疾病时才不会束手无策、慌里慌张,真正做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在授课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和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用丰富而宝贵的中医学知识造福全人类,解除人类的病痛折磨。

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运用

(一)临床实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中医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它来源于日常生活而后通过不断总结形成一门医学理论体系,在授课时,可用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举例,如阴阳学说,可用四季变化来举例,既形象生动,又能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形式授课

先概念后内容是教材编写的惯常模式,但如果照此顺序授课往往显得枯燥无味。对此,可转化教学形式,采取课堂提问、多媒体演示、案例讲授、讨论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三)教授记忆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医知识的记忆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是件头疼的事,死记硬背往往很快就忘记,在授课时,可以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法,如汤头、方药歌诀、经络穴位歌等。

三、对教学形式的调整改良

(一)巧举例子

众所周知,中医学理论体系比较抽象,对我校非中医专业的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在学习时就比较难以理解和记忆。对此,在授课时应尽可能地用日常用语来阐述,以便于学生理解。如阴阳依存理论,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课件以黑白坐标轴的方式表示阴阳的消长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更加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阴阳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结合临床实例教学

中医内科学有许多病名比较难以理解,在授课时可以换成熟知的西医病名,以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如在讲解八纲辨证等中医辨证方法时,可采用案例法。具体来说就是将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中医病名用西医病名(如疾病的前中后末期)相对应来讲解,这和学生们所熟悉的西医知识更契合,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并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操作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四诊中的舌诊、脉诊,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们在短期内对它们形成具体的认识,可以利用舌诊仪和脉象仪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们理解记忆。

護理专业学生尤其是刚刚接触中医学的大一护理学专业新生对于艰涩的中医学理论,如阴阳五行、八纲辨证等内容一般都比较难以理解掌握,相信经过授课教师的精心准备,再结合多种授课方法,会对今后的中医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中医学。

参考文献:

[1]刘慧玲.中医学(第5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桂华,刘惠茹.《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及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5).

[4]周慧芳,王云翠,舒静,付蓓,胡慧.《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初探[J].光明中医,2011,(04).

[5]单正根.试析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中医护理学》教学思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9).

Thoughts on Teaching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WANG Jun,ZHANG Hong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u,Anhui 241000,China)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Nursing;teaching method;Chinese medical theory system

中医生物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近日,“GreenMassage青籁养身”落户于K11购物艺术中心,立足沪上十二年,倡导“慢一步生活”的生活艺术,遵循传统养生理念,继承古法技艺,以国际SPA理念设计独特的护理疗程,加上细致入微的关怀,呈现人文美学的环境,旨在为都市人群提供更贴心的高品质服务。

“Serene Lifestyle”“慢一步生活”

旨在为都市中繁忙的快节奏人群,在私密、高雅的环境内,提供身心的专业护理。Green引导现代健康养生理念,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融合现在科学技法,通过综合性的进行意识、呼吸和按摩等方式来疏通经络,养气养神,舒缓压力。

是万物的本源,是回归自然的写照,Green Massage使您远离喧闹的都市,烦躁的环境和沉重的压力,沉浸在美妙平静的感受中。

传承千年中医古法技艺,科学系统的衍生出独特的推拿手法,结合芳香护疗及自然疗法理论,施展的不仅仅是精湛技艺,更是一种对精致生活的诠释。

境以青石,实木等天然材质为基底,仿如大地般沉静。聆听海洋山涧的自然声音,馨怡精油熏蒸的幽幽香味,沉淀您的思绪与心灵。

中医生物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院魏品康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道肿瘤的防治已有四十余载,临证根据胃癌发生发展的特点,运用取象比类的中医哲学思维,结合中医古代痰证理论,提出从“痰”论治胃癌的理论观念,构建了胃癌痰污染学说,从治理机体环境着手,根除病因,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名医经验;魏品康;从痰论治;胃癌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5.025

Discussion on Academic Ideas of WEI Pin-kang in Treating Gastric Carcinoma Based on the Phlegm Theory ZHAO Ying, XIU Li-juan, WANG Xiao-wei, LIU Xuan, LU Ye, YUE Xiao-qiang, Instructor: WEI Pin-k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zhe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 China)

Key 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WEI Pin-kang; treatment according to phlegm differentiation; gastric carcinoma

本院魏品康教授乃上海市名老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道肿瘤防治四十余载,其临证四诊合参,紧扣病机,遣方用药法度严谨,知常达变,药专力宏,每获良效。魏老根据胃癌发生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医古代痰证理论,总结出从“痰”论治胃癌的理论观念。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多年,现就魏老在胃癌诊疗过程中的学术思想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1 取象比类,构建学说

“取象比类”是我国古人研究自然界规律所普遍运用的一种朴素认知方法,又称“援物比类”“假物象形”等,是以“象”的相似关联性研究为基础,发掘物质本质属性的实践方法。长期以来,“取象比类”一直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推理方法,在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临床上,胃癌患者经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依然会复发、转移,魏老究其缘由,溯本逐源,从症状到证据,从现象到本质,取象比类,发现本病发生发展与自然界蓝藻生长现象十分相似。蓝藻是一种水生植物,喜欢生长在水质污染、流通缓慢的区域,越污染的地方生长越迅速,甚至连接成片,影响水域流通,造成水域富营养化,以致鱼虾大量死亡。若要改变污染的水质,仅通过打捞去除蓝藻是完全无效的,因蓝藻很容易在死水环境中繁殖,打捞的数量远远难以抵消蓝藻生长的速度;若水質清澈,在活水环境中,蓝藻则无法生长。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同样有类似蓝藻的现象,肉眼可见的肿瘤亦会生长在经络不通、气血阻滞的环境下,如同蓝藻必须生长于不流通的死水环境中一样,肿瘤组织在机体环境中大量分泌各种肿瘤细胞因子等,亦为肿瘤局部生长复发或远处转移提供了客观条件。

蓝藻现象让魏老联想到蓝藻有其赖以生长的环境,肿瘤必然也有其生长的环境,打捞蓝藻无效,相应地切除肿瘤亦无效。因此,只有变死水为活水,改善水质,改变环境,一旦蓝藻失去生长的基础,就会快速大量消亡。那么,产生肿瘤的根源、肿瘤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改变的方法又是什么呢?由于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以及社会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加之饮食不节等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使肿瘤患病率不断增加。魏老根据肿瘤发生发展特点,基于朱丹溪“怪病多痰”“诸病多因痰而生,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以及“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窼囊”等,总结其病因病机为六淫入侵(环境恶变)、饮食失宜(致癌物质)、七情内伤(精神抑郁)造成气机阻滞(细胞信号传导异常),进而造成津液停滞(细胞代谢紊乱),久而化浊为患,痰浊内蕴(黏附分子表达异常),浸淫细胞,最终造成细胞突变而发生胃癌。因此,痰浊内蕴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是孵育胃癌细胞的根本污染环境。肿瘤细胞局部发生循环代谢障碍,分泌代谢产物,即为痰浊的物质基础,为肿块进一步生长提供了源泉;反之,肿瘤的生长也对痰浊内蕴起到促进作用,并阻滞气血,气机不畅,津液停滞,局部痰浊越发深重,污染加重甚至扩大。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最终导致肿瘤生长严重失控,出现恶病质等严重后果。治疗同样应遵循这一原则。手术或化疗对肿瘤猛攻就如同打捞蓝藻,只是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或切除,所以达不到根治效果。为此,魏老提出胃癌诊治须从痰论治,只有清化痰浊环境才是根治胃癌的方法。

2 确定治则,病证兼治

根据以上胃癌痰证理论,魏老审因论治,拟定胃癌核心治则、治法及方药——消痰散结法(方)。消痰散结方由《济生方》导痰汤化裁而来,所谓“坚者消之、结者散之”。方中以制半夏、制胆南星消其痰,为君药;山慈菇散其结,为臣药;佐以鸡内金健脾开胃、消导散结,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多靶点、多层次地清化痰浊污染环境,有效抑制肿瘤复发转移。如同活化水体对于蓝藻治理的作用,水活藻灭,痰消瘤清。临床观察表明,消痰散结方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疗效明显[1-4]。

因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且发现肿瘤时往往处于不同疾病阶段,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手术、放化疗等),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导致临床上症候各异,如术后患者出现食纳不馨、机体消瘦乏力、胃倾倒综合征等,晚期或年老患者因放化疗药物攻伐太过,易出现气血阴阳亏虚,且并发症多,如抑郁、大便秘结、白细胞低下及肠道梗阻等。对此,魏老临证在消痰散结方基础上,以辨病因为经,谨守病机,审因论治,消痰散结法贯穿始终;以辨病证为纬,分期制宜,病证兼治,随证加减,创立“消痰散结八法”,以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辨证施治。①消痰散结法乃胃癌治疗基本原则。②消痰散结软坚法:适用于胃癌患者腹部可触及坚硬结块,或体表及腹腔见淋巴结转移等,方选消痰散结方加昆布、煅龙骨、煅牡蛎。③消痰散结和胃法:多用于胃癌伴有恶心嗳气、食纳不馨患者,方选消痰散结方加沉香、佛手等。④消痰散结通腑法:适用于大便闭结不通,或有不完全性梗阻患者,方选消痰散结方加制大黄、厚朴、炒莱菔子等。⑤消痰散结解郁法:适用于胃癌患者伴情绪低落,抑郁、烦躁失眠、口干口苦等,方选消痰散结方加柴胡、郁金、白芍、八月札等。⑥消痰散结解毒法:适用于胃脘灼热疼痛,大便干结,胃镜可见胃黏膜溃疡,周围有脓性分泌物,方选消痰散结方加重楼、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黄连等清热解毒之品。⑦消痰散结通络法:适用于晚期胃癌局部痰、食、毒、瘀等病理产物积聚,导致局部的瘀滞状态,胃脘部有胀痛刺痛、舌下静脉迂曲等,实证以消痰散结方加入威灵仙、土鳖虫、天龙等化瘀通络之品,虚证可在消痰散结方基础上加当归、丝瓜络、桂枝、桃仁等辛润通络之品。⑧消痰散结扶正法:适用于胃癌晚期、术后、放化疗后而见气血不足患者,以消痰散结方加炙黄芪、枸杞子、女贞子、淫羊藿等。

3 痰证方案,贯穿始终

基于胃癌痰证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魏老提出以下三大痰证治疗方案。

3.1 全程中药治疗

运用“消痰散结八法”抑瘤抗转移,清化痰污染环境,贯穿于胃癌全程治疗的始终,并针对患者不同病情、体质,创立扶正八法调节免疫(益气养血法,益气摄血法,益气健脾法,升阳益胃法,温肾健脾法,益胃养阴法,益胃生津法,益胃温中法),提高生存质量及针对“主症八法”(食纳不馨,消化不良,反酸,嗳气,口干口苦,胃脘饱胀,恶心呕吐,胃脘疼痛)随症加减作为补充[5],形成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系统化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胃癌中医治疗方案。

3.2 配合中药静脉滴注治疗

口服中药联合静脉滴注5年治疗方案:若体质尚好或伴淋巴结转移、或肿瘤标志物波动的患者,可配合使用中药抗肿瘤静脉注射液,如华蟾素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等;对晚期胃癌体质较弱而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可联合扶正中药注射液治疗,如参麦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等加强益气扶正作用。

3.3 肿瘤并发症治疗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并发疼痛者,给予外用消痰通络止痛凝胶,合并腹腔灌注热疗;并发腹水,除口服中药随症加减外,另予消痰利水凝胶外用。针对患者情志调摄,魏老根据痰气胶阻的病因病机建立了消痰解郁法(二陈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全方化痰为主,兼顾理气,使痰消则气达,气达则郁解。诸药相合,共奏消痰除湿、解郁理气之功。

上述三大治疗方案不仅能起到明显祛邪抑瘤抗转移作用,而且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现“带瘤生存”目的。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64岁,2010年10月29日就诊。因“中上腹疼痛不适一月余伴消瘦”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黏膜充血水肿,黏液浑浊,胃体小弯侧见4 cm×5 cm溃疡,胃角见溃疡增殖性病灶、表面污秽苔、周边不规则、质地脆、易出血,病变浸润至胃窦中部及贲门下小弯侧,占胃壁近1/2。病理提示:“胃角局灶腺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不排除胃癌可能”。遂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发现“胃底体浸润型胃癌,累及部分胃窦部,病变与胰腺部分脂肪层消失”。查:肿瘤标志物AFP 3.3 μg/L,CEA 4.313 μg/L,CA199 821.23 μg/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计数3.84×1012/L。当地医院剖腹探查诊断“胃癌晚期,全胃几乎均被肿瘤占据,质硬,约15 cm×10 cm,侵及胃壁全层及横结肠系膜,胃左血管、胃周淋巴结成串肿大并已融合成团”,考虑胃癌局部浸润严重,无法切除,遂行胃-空肠造瘘术。术后患者精神疲惫,消瘦明显,神疲乏力,难以坚持化疗。刻诊:患者消瘦明显,面色晦黯,胃脘饱胀、嗳气,纳差,不思饮食,终日以米汤水进食,大便量少,舌淡白,苔薄白腻,脉洪大。辨证属胃癌晚期,胃气衰败,故治以鼓舞胃气为先,醒脾开胃。用消痰和胃方:桂枝15 g,白芍15 g,细辛6 g,黄连6 g,佛手15 g,香櫞皮15 g,蒲公英30 g,白花蛇舌草30 g,麸炒枳壳、麸炒枳实各15 g,鸡内金15 g,沉香(后下)6 g,炙甘草6 g。28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0年11月30日二诊:患者胃脘饱胀感明显缓解,能进软食,呕吐白色痰涎明显好转,嗳气返酸减轻,大便量少、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洪大。乃胃气有所恢复,给予消痰散结,佐以软坚。守方去沉香,加制胆南星15 g、制半夏15 g、重楼30 g、山慈菇15 g、干蟾皮6 g、蜈蚣6 g、制大黄15 g。以该方加减并间断配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2年8个月,体质量增加1.5 kg,且生活能自理,能从事轻便农活。期间每3个月复查上腹部CT均提示胃病变较前未见明显进展。

2013年7月1日三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呕吐淤泥样残留物,进食困难,大便减少,腹胀,复查上腹部CT提示“胃底贲门及胃体浸润型胃癌胃空肠单纯吻合术后改变,吻合口狭窄,胃病变较前CT片有进展”。遂“急则治其标”,以消痰通腑法灌肠去积滞。药用制大黄(后下)15 g,麸炒枳实、麸炒枳壳各15 g,厚朴15 g,炒莱菔子30 g,芒硝(冲)9 g。水煎,保留灌肠。患者灌肠第1次,夜间排出大量黑色粪便、呈硬块状、夹有黄色臭秽粪水后,自觉腹部轻松。次日灌肠后,再次排出少量粪块,听诊出现肠鸣音,每分钟5次,患者能进少量流质。乃积滞已去,胃肠功能有所恢复,遂行吻合口扩张术。继以消痰散结、和胃通腑之法。药用制胆南星15 g,制半夏15 g,佛手15 g,香橼皮15 g,重楼30 g,山慈菇15 g,天花粉15 g,鸡内金15 g,干蟾皮6 g,天龙15 g,焦三仙各30 g,麸炒枳壳、麸炒枳实各15 g,制大黄15 g,厚朴9 g,炒莱菔子30 g,炙甘草6 g。水煎,少量频服。后患者坚持持续治疗中。

按:本案患者乃胃癌晚期且多处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治疗主要目的是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遂制定从痰论治全程中药治疗方案。首先运用消痰和胃法鼓舞胃气,方以小建中汤合香橼皮、佛手、鸡内金和胃助消化,沉香理气降逆。待患者体质改善后,运用消痰散结方清化痰浊,抑制痰结增长,配合软坚散结之品直捣病所。以制胆南星、制半夏燥湿化痰、消肿散结,清除间质污染,为君药;山慈菇、天花粉散结清热,加强散结作用,并制约君药燥热之性,为臣药;佐以蜈蚣、干蟾皮解毒,鸡内金健脾助运,其中鸡内金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诸药合用,使患者获得带瘤生存、病情长期稳定的良好效果。三诊时,患者出现险情,遂“急则治其标”,以通腑为要,待胃肠道通畅后,再行消痰通腑方。

本案运用从痰论治胃癌中药方案3年余,消痰散結法贯穿治疗始终,和胃、软坚、通腑等法为顾及出现的兼证,分期制宜,病证兼治,多靶点、多层次清化痰污染,截因除瘤,防止肿瘤迁移增殖。最终使患者生存质量良好,实现了与癌瘤和谐共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相勇,魏品康.金龙蛇口服液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1):34.

[2] WEI P K, XU L, SUN D Z, et al. Relations between phlegm and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8,28(2):l52-155.

[3] SUN D Z, JIAO J P, ZHANG X,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Jinlongshe granule on quality of life of stage Ⅳ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using EORTC QLQ-C30: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 Chin J Integr Med,2015,21(8):579-586.

[4] 武峰,秦志丰,张慈安,等.金龙蛇颗粒对胃癌术后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7):289-292.

[5] 魏品康,赵颖,孙大志,等.魏品康治胃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60-66.

上一篇:当前农村经济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烟草科研企业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