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7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需要为数以亿计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提供在线支付服务。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的电子商务平台支付手段的研究,系统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阶段、电子支付的安全协议、电子支付概念和特点,以及电子支付工具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电子支付;网络交易;电子支票;网上银行;电子支付安全协议

一、前言

所谓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电子支付的要求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子支付形式主要由三大类组成。第一类是由五大商业银行主宰的网关支付服务。第二类是依托大型B2C、C2C网站的支付工具。第三类是以快钱为代表的、具有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多种支付手段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作为目前电子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整个电子支付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方支付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资金“中间平台”,是在银行监管下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独立机构。目前国内第三方网上支付的模式可分为支付网关模式和平台账户模式两种。

二、电子支付工具

电子现金(E-Cash)又称为数字现金,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它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通过网络支付时使用的现金。电子现金具有货币价值、可交换性、可存储性、不可重复性的属性;电子现金具有协议性、对软件依赖性、灵活性、可鉴别性的特点;电子现金存在的问题包括:目前的使用量小、成本较高、存在货币兑换问题。

目前,基于银行卡的支付有四种类型:无安全措施的银行卡支付、简单银行卡加密、SET银行卡方式、通过第三方代理人的支付。

电子支票(ElectronicCheck)是一种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的电子付款形式。

电子钱包((Ewallet)是电子商务活动中购物顾客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是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电子钱包就象生活中随身携带的钱包一样。持卡人将这种电子钱包安装在自己的微机上,在进行网上安全电子交易时使用。

三、电子支付安全协议

SSL协议是一种保护WEB通讯的工业标准,是基于强公钥加密技术以及RSA的专用密钥序列密码,能够对信用卡和个人信息、电子商务提供较强的加密保护。SSL协议的整个概念可以被总结为:一个保证任何安装了安全套接层的客户和服务器间事务安全的协议,它涉及所有TCP/IP应用程序。目前我国开发的电子支付系统,无论是中国银行的长城卡电子支付系统,还是上海长途电信局的网上支付系统,均没有采用SSL协议。主要原因就是无法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性。

安全电子交易是基于因特网的卡基支付,是授权业务信息传输的安全标准,它采用RSA公开密钥体系对通信双方进行认证。利用DES、RC4或任何标准对称加密方法进行信息的加密传输,并用HASH算法来鉴别消息真伪,有无篡改。

四、网络银行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WWW技术,通过建立自己的INTERNET站点和Web主页,对客户提供开/销户、查询、跨行转帐、信贷、对帐、行内转帐、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安全便捷地管理活/定期存款、信用卡和个人投资、支票等。

网上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盖的各个国家。网络银行的特点:全面实现无纸化交易。原来的纸币被电子货币,即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所代替;以前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大部分被电子支票、电子汇票和电子收据所代替;原来纸质文件的邮寄变为通过数据通讯网进行传送;经营成本低廉;简单易用,使用网上银行的服务不需要特别的软件,甚至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培训;服务方便、快捷、高效、可靠。

网络银行的基本业务,网上银行可以在网上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实时服务,包括:商业银行传统服务、商业银行新增业务、在线支付、新的业务领域等。网上银行模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指网上银行的运行机制,另一个是指网上银行的业务模式。根据网络银行的构成及运行方式,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分析,网络银行面临的这些新的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

网络银行的监管,要有效控制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必须针对各种风险的特征建立起国家、行业、企业三层次的网络银行监管系统,互相支持,互为补充,达到对风险强有力的预测、控制、化解的作用。

五、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一种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是指参与交易的双方为了得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移动终端(手机、PDA等)和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交易的一种现代化手段。移动支付作为通信技术和金融服务结合的服务方式,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新亮点。

移动支付系统为每个手机用户建立了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用户通过手机即可进行现金的划转和支付。移动支付处理中心是整个支付处理系统中的核心,它负责联系系统中的其它实体,提供支付处理服务。同时,移动支付处理中心还维护用于认证的用户信息及认证服务。

移动支付应用——手机钱包:“手机钱包”是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联合各大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同推出的一项全新的移动电子支付通道服务。“手机钱包”通过把客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等支付账户进行绑定,随时随地为拥有中国移动手机的客户提供移动支付通道服务。“手机钱包”签约商户负责提供客户购买的各项产品或服务,“手机钱包”移动支付平台负责处理支付信息。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基本概念、特点,接着重点讲述了电子支付工具——电子现金、电子钱包、信用卡、电子钱包,介绍了电子支付安全协议SET协议和SSL协议,对网络银行的概念、特点、基本业务类型和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状况做以阐述。通过本文,让客户对电子支付和网络银行有了全面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张刚.企业组织创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刘宪恩.形成学校文化的基本源点[N].光明日报,2002.

(编辑:GF)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代大众传播活动不断助长了技术力量向商业艺术设计生产的本体性渗透.由于当代商业设计艺术的生产对科学和技术的依赖,不知不觉间,传统的、手工艺性质的艺术设计生产活动和鉴赏型的设计艺术消费行为逐渐消失了;对设计艺术创造性的追求渐渐变成了对技术和工具革新的追求.在科技意识形态的不可拒绝的影响下,技术作为操纵艺术设计行为的幕后指挥,正在渐渐走向商业艺术舞台的中心,工具理性则以科技意识形态的形式正在消解人们传统的商业设计生产关系的审美思维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审美习惯,同时它也在积极建构一种全新的截然不同的商业艺术价值性设计所引导指向的感受角度。

关键词:技术依赖 审美文化 审美价值取向 超功利性 知识经济 欲望领域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新消费主义的消费结构审美现象也是万本万殊的。纷繁复杂的市场体系的审美现象不只是由传统文化审美文化哲学中所倡导的一个本质,本质事物的多元核是同样境界、同样层次的审美现象的共同体现,消费结构的变幻不会也不可能共同实现着一个审美的目的,一种审美现象可能有多种本质解说的变动,原因就是有多元的本质。消费结构审美的普及化与大众化,在层次上与精英文化有区别,而时代已经突破了在审美的质的规定性,雅、俗之间不再是一致的。通俗文化与高雅艺术,不仅有量的区别,甚至有着质的区别。艺术生产的本体性在被技术力量渗透,技术对设计进行操纵是其表面化意向,重建整个消费结构设计系统工程才是其实质。商业设计素材处在深刻变化中,对其进行研究已经是设计师设计意图更加重要的根基。

简化认识的复杂内容是后现代主义商业美术设计的主张,因而主线用信仰取代认识。超越时间是信仰所具有的特征,对信仰的价值的重新发现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商业设计艺术创作来说,对新消费主义文化的欲望与信仰领域进行重新审视,突破传统的一元化认识的局限,对艺术以外的问题,不倡导美向其开放,对商业设计美学的跨学科的结构进行重新打造。现代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标准由偶像们来提供,规定了商业文化在大众新消费主义中的走向,致使在偶像的生产中,商业广告也加入进来。

后现代主义的商业美术设计的哲学命题处在不断变动中,充满了矛盾与相悖。从积极的意义上而言,民主化进程逐步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日渐向着平面方向演进,集权政治让位于民主政治,面对无序形态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出现,商业艺术价值的哲学性要采取更加平和的态度是其所倡导的。人们一方面参与高技术的竞争,提倡适者生存,并且把成功作为评价社会生活的标准。设计师对种族偏好、文学与环境伦理、客户至上、健康医学、宗教问题、甚至情欲问题应比以往更加关注。

而另一方面,享乐主义现象在消费结构中明显增加、强度蔓延,对每个当代人来说,享受生活一种权利,变化、相对、异质或许是我们所格外需要的。反中心边缘化改革当代社会潜在意识的要求对组织成员来说,边缘化的主张有助于其游离在激烈的权利竞争之外。它主张商业美术设计宏大理论要放弃,空洞抽象的艺术本质不去奢谈,把我们心理上始终的依托丢掉,让自己身处在商业活动之外。它强调艺术的公众和大众性的参与,精英主义情结在现代主义艺术中要消解,主张对民族文化资源重新利用,采用日常生活化、通俗的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艺术消费的普及有帮助。但它也同时是对传统文艺的设计师意识规则、文化信念与美学追求的彻底否认,形成迎合社会大从文化素养和行为反常的怪异追求低俗趣味的倾向,造成古典主义崇高与理想的衰落。

我国的传统市场设计艺术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超功利性的审美人生商业设计哲学。在一般商业艺术设计师哲学文化中追求審美的超功利性是主要其特色。无念,既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人生态度,同时又是心灵高度自由的审美境界。这些中国原产的哲学思想,如今还一直被融入我国设计艺术家的设计语言,而深厚的东方文化孕育下的中式审美,同样也有着道家、儒家等深刻的哲学烙印。我们的设计师多数因为艺术训练根基的原因,把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式传统文化积淀的个人素养当作消费结构超功利的审美设计哲学,以此为出发点,总体审视了中式传统文化作为人生哲学的本质意义。把消除人的异化作为设计哲学评价主题,把获得高度的精神自由作为目的,把无念作为人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真正无念作为自救的途径,不是与世隔绝,心如死灰;所谓斩断尘缘的无念,而是要求商业艺术设计师积极纵身于尘世生活,然而不为尘世生活中的种种物质欲念所束缚,保持一种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就是要追求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无念的本质内涵是审美与超功利的统一。因此,在中式设计师艺术哲学中,超功利的精神自由是其核心思想。但这精神自由必须以主体内心体验为基础,个体与客观规律、社会、自然的高度和谐的统一,所以它也作为商业设计审美的一种精神自由。因而,我们说,传统市场的审美观念,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消费结构哲学,具有巨大吸引力,充满着智慧,正因为这一点,使艺术设计与消费水平有了不解之缘,是所有追求象纯艺术世界观那样美丽的人生的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消费意识的指路明灯,使传统的商业设计艺术仍存在一定的生产空间,长久以来,很多设计师一直认为审美现象及精神现象是独立的,在科学领域之外的,事实上这是没有商业艺术设计科学素养的人的愚昧无知,至今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美学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主观主义倾向是其弊端所在,即艺术知识的创作生产中的天才崇拜倾向。是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去检验艺术和审美对象的,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意识抽象去理解审美真理的。我们知道,美同样不是实体,而是“美本身”,因此“审美是什么”不是语言学问题,语法不能解决符合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科学不是靠语法来发展的,设计师的审美性知识是一种面向个人的知识,让人凝视自己,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己的审美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应成为设计师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个体对社会的抗拒,英雄主义对庸人哲学的批判,新消费结构的设计不应该形成对经典的崇拜和规范的恪守,在自我本位的实现之外提倡社会性利他主义,从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入手,阐释“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现实丑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其适应性、准确性,与激发的意念、习惯,都在向我们显示了不久的将来在商业艺术设计的古老产业里会产生彻底的改变。商业设计美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要走出哲学本身。

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能够被商业美术设计作品唤起,或将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气氛与情景显示出来,商业美术设计对受众的美就是这种“唤起”、“显示”作用。商业美术设计以浓缩了的空间与时间将受众带进社会生活的任意领域,不但体验到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的喜怒哀乐,而且获得商业机会与信息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中获得双向进展:改造客观的消费水平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思想,并从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直接显示人们在实践中这种双向进展,就是商业美术设计审美的出发点。根据这一审美出发点,我们可以给商业美术的设计美下一个最为概括的然而又是比当前对这一定义的众说纷纭更为准确的定义:商业美术的设计之美素材的提炼是参与了生活。

参考文献:

[1]《放宽历史的视野》.黄仁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造型的诞生》.〔日〕杉浦康平著,李建华,杨晶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3]《20世纪视觉设计史》.〔美〕梅格斯 柴常佩译.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4年版.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农村社区商业是指社区商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及布局。在农村发展社区商业, 无论是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还是缩小城乡生活差距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 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需要

我国社区商业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社区商业是我国社区居民满足消费需求的最直接、最方便、最不可缺少的商业形态。对老百姓们来说, 社区商业是最常见的商业形式, 同时也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形式。

(二) 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又一新增长点

目前, 我国很多区域城市中心和次城市中心零售业的发展已成体系和规模, 有的甚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零售业发展水平。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零售业因为交通、地域等因素起步较晚, 基础也较为薄弱, 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建设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则会突破瓶颈, 促进农村零售业的发展, 这将会成为我国零售业的又一增长点。

(三) 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

党中央大力提倡“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发展现代农村社区商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 我们现有的现代农村社区根本就达不到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取得的成就

现在, 在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地区, 各种商业业态发展的都比较好, 配备也比较齐全, 提升了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其中, 零售业和连锁业发展的最好, 规模也很大, 一些连锁超市发展的速度很快。而且, 我国的电子商务持续保持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通过网络来购买商品, 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电商这个行业。

农民也在顺应时代的潮流, 他们种植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和水果, 然后自己做电商, 把这些蔬菜和水果放到网上来卖, 这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更促进了当地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些地区, 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快递网点, 这也说明当地的物流配送技术更加完善了, 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增强了。

三、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区是社区商业的载体, 是社区商业的服务对象, 而各个社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遗留问题也呈现出来了不同的特点。目前, 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 社区商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商业网点过度分散, 配置不齐, 业态单一;二是结构不合理, 发展不协调;三是供给不足, 业态规模比较小。

四、完善现代社区农村商业网络的对策

(一) 对商业网点进行合理布局和完善

为了合理布局商业网点, 不仅要发展连锁经营, 还应该加大对农村社区商业开发的重视, 以便更好满足居民生活及更高层次的需求, 另外, 政府还要再完善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立。

(二) 完善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立

农村社区商业网络是具有公益性质的, 它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 因此, 为了增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商业网络建设。与此同时, 应该加强商业流通网络的建设, 避免农村商业出现流通不畅的现象。

(三) 引进和培养大量社区商业人才

人才是企业竞争最大的资本, 因此做好留住人才、引用人才、用好人才的工作是解决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要创建“尊重人才, 爱护人才, 珍惜人才, 关心人才, 扶持人才”的良好气氛;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保证机制;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 创造激励性的工作平台。

(四) 适当的政策扶植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商家来农村落户。一是在租金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前来。二是会对当地的大型商业企业和连锁企业做一个调研, 更加了解它们的情况, 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其进入社区, 发挥其品牌及管理优势, 迅速带动农村社区商业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结语

农村社区商业可以带动整个社区的经济发展。但是现在农村社区商业网络发展很滞后, 存在很大的问题, 和城市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那么, 如何避免日益加大的城乡经济差距与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了当前的重要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要加大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商业, 对现在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这对于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农村社区商业是我国商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对于满足我国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缩小城乡差距、发展新农村以及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 我国政府也在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商业, 一些企业也顺应了潮流, 加大了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力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区商业发展的分析, 指出了社区商业网络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商业,零售业,网络,农村,商品流通

参考文献

[1] 朱若男.现代社区商业服务模式及体系构建研究[J].东华大学, 2012 (3) .

[2] 刘玉刚.卓达集团社区商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 2016.

[3] 鲍观明.国外社区商业发展及其启示[J].商业现代化, 2006 (1) .

[4] 韩月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机制研究[J].中国商论, 2017 (7) .

[5] 侯晓露.青岛市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 .

[6] 李爽.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 2016 (24) .

[7] 王小萱.创新:行业报可持续发展的引擎[J].新闻战线, 2010 (20) .

[8] 张淑梅.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改造与建设思路[J].中国流通经济, 2008 (3) .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成为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起步较晚,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加强。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支出我国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和税收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针对性意见,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税收风险管理 企业

1 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税收风险既包括国家税收收入不足的风险,又包括企业等微观经济体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税收风险。按照性质分类,税收风险分为税源监管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税源监管风险是由税制结构设置、征管环节、涉税信息流通性、征纳成本、逃税成本等原因导致的税收收入减少的风险。税收执法风险是由税收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程序不合规、纳税服务不到位、执法漏洞等带来的税收风险。通过税收风险管理用最低的税收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收益或者最少的税款流失,这就是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内涵。

对于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是指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减少风险损失,降低纳税成本,为企业带来税收收益。对于税务部门,税收风险管理是指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税成本,保证税款及时入库,减少税款流失。

如果税收风险过高,会对企业和国家都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税收风险过高,企业会承担较重的税款负担,例如欠缴税款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如果企业欠缴税款金额过大,欠缴时间过长,就有可能产生高于税款的滞纳金,增加企业税收负担,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清算。企业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需要接受处罚,如果情节严重,还会被移送司法机关。并且,会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如果企业被评为D级企业,很多行为会受到限制,且企业信用对于企业是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如果企业存在欠缴税款等违反税收制度的违法行为,会影响银行发放贷款、企业融资等,对企业产生一系列蝴蝶效应。

对于税务机关来说,企业税收风险过高,会影响税款入库,造成税款流失,提高征税成本。如果违法企业过多,税务机关需要分派更多的人手进行稽查检查,提高征税成本,减少税收收入,造成国家税款流失,进而影响国家财政收入,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并且,如果税务机关对税源监管不到位,税制结构设置不合理,征纳环节复杂,会从根源上造成税收风险提高。另外,如果由于税务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不合规、自由裁量权过大、对税收政策理解存在偏差,也会提高税收风险,造成税款流失。

因此,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企业纳税遵从度,使企业能够享受应有的优惠,做到“应享尽享”,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讲解,使得企业能够准确理解税收政策,减少偏差。二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提高税务执法人员专业素养,使得税务执法人员能够准确理解税收政策,减少偏差,重视纳税服务。纳税服务不仅仅是微笑服务,而且包括服务质效,已达到使用最小的征税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效益。同时减少自身的执法过错。另外,企业和税务机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合作,相互协作,达到互利共赢。

2 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税收风险管理阶段,该阶段时,首先确认大企业,然后派专门的税务人员进厂征税,形成“一人驻厂,各税统管”的模式。第二个阶段是现代税收风险管理阶段。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规模和数量发展迅速,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界定逐步明确,税收制度逐步完善。税收征管手段多样化,包括风险管理、纳税评估、税收稽查等手段。第三个阶段是全面税收风险管理阶段。企业和税务机关加强协作,走向“信任+管理”的“大”税收管理格局。

虽然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税收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改善和提高,以提高征管效率,征纳双方达到互利共赢。

2.1 企业税收风险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

税务部门和企业对于税收风险偏重于事后评估,即征纳双方都缺乏在事前进行税收风险评估和防范的意识,偏重于在纳税申报后事后进行税收风险评估。企业分为运行机制完善的大企业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的小企业。对于大企业来说,内部机制完善,财务制度健全,纳税遵从度高,税务机关容易放松对大企业的纳税申报、生产经营等的警觉性,但是,如果大企业一旦出现纳税违法问题,涉案金额往往较大,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对于小企业来说,财务制度不完善,缺乏内控机制,甚至有的小企业选择代理会计记账和申报纳税,这就容易造成税收疏漏,很多税务处罚事件发生在小企业里,这提高了企业的纳税成本,还会影响企业信用。而税务机关需要分配更多的工作人员,管理小企业的税收工作,提高了征管成本,还不会带来很高的税收收益,容易造成收入和成本不成正比。

2.2 企业税收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主要依照总局下发给企业的自查软件中的审计指标,对企业进行税收风险评估,缺乏统一的、专业的税收风险评估体系。并且税收风险评估需要企业的基础数据。但是一方面由于数据入口把关不严,企业和税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等问题,在录入数据时不准确,导致依托基础数据进行的相关指标计算结果存在偏差;另一方面,税收数据滞后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处于不断变化中,但是企业涉税信息更新不及时,税收基础数据往往滞后于企业实际情况,降低了税收风险评估的准确度。企业需要提高大量的基礎数据和信息给税务机关,并且有些数据重复提供给不同的部门,提高了企业的纳税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纳税痛感。同时,税务机关对于税收风险识别指标更新和完善并不及时,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

2.3 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不健全

当前税收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有效实现信息管税。税务系统中数据不精确,存在错误、无效、重复数据。并且目前税务工作人员使用的系统庞杂,由不同公司开发的不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较差,需要税务工作人员人工识别数据的有效性,增加了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纳税人的办税时长和等候时长,降低了征管效率和纳税服务质效,不利于进行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信息传递机制也不健全。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规模庞大,涉税范围大,有的企业分支机构遍布,存在较多的关联企业和二级、三级等分支机构,涉及不同的行业。在今年两会之前,我国国地税分别管理不同的税种,两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率低。由于系统兼容性问题,涉及到登记、管理、评估、稽查等环节的信息还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并且不同省市的税务系统信息也不能全部共享,例如跨省预缴的税款并不能在纳税人的网报端或者税务人员的金三管理系统里自动带出,只能手工录入。信息共享受限,给税收风险管理评估造成困难。

2.4 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才短缺。很多企业并不重视税收风险管理,财务人员专注于传统财务工作,偏重于财务决策的执行,大多数情况下,财务人员参与税收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深度不够。并且财务人员缺乏大局观念,长久以来,受到专业的限制,财务人员往往会存在眼界狭小,没有远见等弊端,遇到事情的判断,通常会首先考虑会计准则、企业规定等文书的规定,并且从自身专业的角度看问题,对税收风险管理认识不够,无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整个运作流程的参与意识不强、关键节点掌握不够。并且财务人员在税收政策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多财务人员局限于财会知识,对税法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这就增强了企业的税收风险。

对于税务机关来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类型复杂多变,我国处于税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营改增”等,税收政策变化较大。并且税收风险管理需要综合素质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但是目前我国的税务工作人员,不能满足该项以审计为基础的工作要求,基层税务工作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知识储备不足,政策更新不及时,不能准确理解税收政策,缺乏计算机技能,很多税务人员没有审计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背景,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成综合性人才,进而导致无法准确进行风险评估,造成税收风险评估结果不准确。

3 完善我国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3.1 树立全面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理念

税务机关应该具有整体思维,从整个税收工作的角度进行税收风险管理,从整个国家的角度,运用宏观战略,对税收风险管理进行规划,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或某些企业。因为税收风险是整个国家面临的风险,影响着政府信用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因此税务机关需要树立全面、正确的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并且税务机关需要将税收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税收征管的过程,其中可以重点放在大企业上,使得成本与收入相匹配,不再局限于事后风险评估。并且转变管理理念,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税务机关提供高效的纳税服务,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进而降低企业和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与企业达到互利共赢。

3.2 健全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收集系统、风险评估系统、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税务审计系统五个环节,其中风险评估系统是整个税收风险管理流程的核心部分。如图1所示,税收风险评估系统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评价与反馈四个环节。

3.2.1 风险识别

税务机关整合原有信息、企业提供的涉税信息、第三方提供的信息,建立行业风险特征库,或大企业风险特征库,与同行业、同地区的当前和历史数据对比,找出风险点。通过实地调研或者问卷调查,分析企业税收风险的来源。

3.2.2 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通过风险识别中收集整理的数据和信息,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税收风险进行评估,并划分出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税务机关采取不同的策略加以应对。税收风险可以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四个风险等级。

处于低风险等级的企业一般是纳税遵从度较高的企业,这些风险对税收收入影响不大,属于可以忍受的风险。处于中等风险等级的企业纳税遵从度较低,影响税收收入,税务机关一般采取风险应对的措施。处于较高等级风险的企业,存在避税行为不合理或者税收筹划不当,会造成较大的税款流失,需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进行管理。处于高风险的企业通常会出现偷逃抗骗税等行为,造成税收收入严重流失,因此,需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进行管理。

3.2.3 税收风险评价反馈

税务机关内部加强合作,实现源头监管,提高纳税服务,辅导企业加强内部税收风险管理,并且税务机关需要及时反馈企业风险情况。

3.3 构建内外部共享信息平台

首先,国家税务总局需要协调好与国税局、地税局的信息交流,协调好稽查与征管关系,避免重复工作。其次,可以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增加各个税务管理软件的兼容性,增强税收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重复数据、无效数据、错误数据。加强与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的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收集数据。并且,税务部门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分行业的税收风险识别模型。

3.4 加快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税务机关应该制定“留得住人”的激励政策。在实施激励措施的同时,还要注重税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不同岗位的税务工作人员提供与其工作相應的技能培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计算机、税收等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更要注重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以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税务部门也可以引进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作为顾问,对所面临的突发税收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晓曼.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J].国际空间,2013(7).

[2] 张德志.税收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13.

[3] 张喆.应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J].中国税务报, 2013(11).

[4] 赵伟泉,李英华.现实条件下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路径[J].江南财经,2012(8).

[5] 李有蓉.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税收风险管理[J].经管视线, 2012(3).

[6] 杨丽静.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 2015.

[7] 谢波峰.历史视野下的税收风险管理演进浅析[J].国家税务总局税务领军人才简报,2014.

[8] 贡铭.大企业税收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2013.

[9] 张翅,张帆,赵晓雪.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J].税务筹划, 2017(35).

[10] 陈曦.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远在先秦至汉初期间就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干兼容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体系,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指导思想,并贯穿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当今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能把儒家文化的精华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儒家“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理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进而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儒家的管理哲学带有鲜明的“人学”色彩,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性管理思潮具有趋同性。“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与儒家“以人为贵”的管理思想有着十分相似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仁学。“仁”,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仁”有许多种定义,其中最重要的是“爱人”,如“君子笃于亲”、“故交不遗”、“泛爱众”,说的都是“仁者爱人”,仁学的精神实质就是“爱人”。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仁学包括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等一系列属于精神领域的学科。仁学主张以仁为管理的核心,凡事都以仁爱为原则,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要求关心人、重视人、爱护人。儒家管理思想不仅发现了“人”,而且揭示了人的普遍性质——仁,注重人的价值,“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崇德尚法,尊贤善听。儒家崇德尚法的管理观点,是说要从“德法”两方面进行管理。“德”即正德,端正品德:“法”指刑法。“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很明确地把德教和刑法看作是管理的两个方面,“刑以佐德助治”,“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以是和”。儒家管理思想认为,只有德化才能将管理者的合理意图变成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将管理者的管理变成被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但德化不能代替一切,没有优良的法度,不能给人的思想行为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也谈不上高效的管理。儒学的刚柔并济,恩威并用,宽猛齐施的管理实践,对现代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儒家还进一步认为,尊贤善听、群策群力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保证。首先要尊贤,儒家认为,要做好管理,必须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那么如何举贤呢?一要知人,“听其言而观其行”。二要不分亲疏,任人唯贤不唯亲,“众恶必察,众好必察”,意思就是对于世俗的毁誉不能盲从,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考察,弄清真相,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三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破格任用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四要“无求备于一人”,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不要求全责备。

“人和”的整体管理战略,突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谐也”,指不同东西的和合与统一,它强调不同事物、因素、成分的有机结合,适度调整,措置得当。儒家管理思想不断追求的目标就是和谐。“和”是儒家管理思想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准则。可以说,儒家“和谐”的管理思想体现出崇尚团结、讲求团队协作的价值观念。

儒家倡导“以和为贵”,但坚持“和而不同”,要求人们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存在差异性、多样性,“和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从社会历史观上说,“和而不同”是要求管理者必须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泛爱众而亲仁”的人本思想。

管理者应“修身养性”、“明德自律”、“刚健有为”。儒家管理思想十分重视对管理者自身素质的要求,认为管理者道德人格的完善,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君子德风,小人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因此,管理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加强管理,必须强调修身,即加强管理者的个人修养。“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儒家管理思想在强调修身的同时,崇尚刚健有为,“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刚毅而木讷近仁”,肯定“刚”是有重大价值的管理伦理品德。

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就是要应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合理地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本身既有的各种资源,调动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作为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儒家管理思想,它的价值、作用毋庸置疑,将儒家管理思想很好地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一定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

确立人本管理理念。人是企业系统构成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而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企业要重视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个人特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强调重视员工的自身价值并不是宣扬个人利己主义,而更多的是强调群体价值。企业要善于把员工的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善于选择贤才,通过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锻炼员工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品格,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确立“为政以德”的管理理念。儒家“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名合格的现代企业管理者,要讲求道德形象,而不能只以权力压人。同时,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主要管理者,都应该遵章守法,自我约束,接受监督;做事公道无私,胸怀坦荡,工作勤奋努力,勇于创新。管理者应该“修己安人”,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忠信笃行。管理者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果。儒家管理思想认为,管理者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学习和修养,才能使自身具有与其职务相称的素质,即“修己”。并且,还要从“修己”到“安人”,即从自我管理走向社会管理。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次的管理者,必须讲“信”。如果表里不一,言行相悖,就不能取信于众。管理者要“言忠信,行笃敬”,这里所说的“信”,一是要讲信用,二是要取得别人的信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取信于人是管理的首要条件。“君子信而后劳其民”,管理者的信用不仅指言而有信,言而必行,还指他管理的企业在政策、规定等方面的连续性。

现代企业管理要强调“人和”。现代企业是一个综合系统,是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体。怎样协调各种关系,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儒家“以和为贵”的管理思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要保持企业的和谐,就要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来加强。在组织方面:一是要建立一个优秀的领导集体。领导集体的思想品质、业务能力是组织内人际关系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二是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分工清晰、责权明确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在个人方面: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要真诚地待人接物,给人亲和感,关心别人;管理者要有博大的胸襟,敢于牺牲自己的利益,要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特别要处理好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的关系。

综上所述,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一个人、一个民族不可能割裂传统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活动也离不开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任何一种管理都必须适应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和社会历史背景,都必须同自己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因此,对儒家管理思想加以继承、发扬,对于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长足发展的保障,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风险管理新变革成为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笔者将以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变革的重要性,简述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弊端,探究如何做好当前环境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变革,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

一、前言

“互联网+”行动计划于2015年3月正式提出,充分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现代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是该计划的实质与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与优势,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利用互联网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基于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新改革,从而适应社会发展。

二、当前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即在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监测以及风险处理等过程中,商业银行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致使风险得到预防、防范或转移等,避免商业银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确保经营资金安全的一种行为。一方面,传统管理观念与科学风险管理存在较大差距。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导致大部分企业采用间接融资方式,致使银行运作空间逐渐缩小。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是我国的四大银行。目前,经营规模是商业银行主要追求目标,短期效益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导致管理观念与科学风险管理存在较差差距。另一方面,风险评估和量化风险技术落后。基于风险识别基础上,开展风险量化工作,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但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仍处于风险量化初级阶段,未充分发挥计量模型和关键参数的作用,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

三、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变革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拓宽数据源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拓宽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数据源,促使数据维度达到多样化效果,细化数据颗粒度,扩展数据延展面,达到提高数据准确性的目的。

(二)有利于完善模型方法体系

以互联网+环境为前提条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促使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体系得到完善。在增加风险管理数据变量的基础上,转变风险观测视角,将内部评级体系视为重点与核心,优化模型方法,促使运算方法得到改革,摒弃传统量化方式,提高模型精准度。

(三)有利于优化IT整体框架

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迫使银行IT整体框架得到重检和优化。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坐标,财务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基轴,在规范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的前提下,对银行核心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对业务交易系统与风险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化处理,确保客户信息、交易信息以及合同信息等的真实性、可靠性,促使IT整体框架优势得到发挥。

四、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弊端

(一)风险管理战略思维落后

针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而言,其未达到风险管理战略思维的数据化与信息化标准,仍以风险管理人工模式为主。换言之,机构、多岗位、设层级等是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体,与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风险管理存在较大差距,即自动化的风险控制、海量化的风险管理数据以及信息化的风险决策等。

(二)内部数据信息管理不到位

内部数据信息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传统商业银行内部数据信息整合效率低,多元化建设目标未在商业银行中得到建立,且存在功能设计单一化等问题,导致风险管理数据较为闲散,规范性不强,破损度大,致使风险管理内部数据应用价值不高。

(三)外部数据信息利用率低

外部数据信息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依据,为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方向。但传统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外部数据信息利用率低的问题,对大数据未引起应用的重视度,缺乏对外部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整合利用,严重影响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

(四)风险管理方法落后,工作流程未得到规范

针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尚未达到自动化和定量化标准。一方面,基于主观经验为主导的专家判断型仍在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中占主要地位,以大数据为主导的技术型风险管理法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以制度规章为主导的人为审批型在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中处于主导地位,基于大数据技术下的系统自动化手段实施困难。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导致风险管理工作规范性不强,致使风险管理工作效率难以提高,阻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五、如何做好当前环境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变革

(一)完善风险管理综合风险评估体系

以包括产品评级、客户评级、区域评级以及行业评级在内的四维纲目为指导,充分结合立体刻画、四维定位、分维排序等手段,达到风险描述全面性效果,将商业银行的风险量化成果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推动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变革。数据化和自动化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基本特征。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环境优势,采用先进科技,完善风险管理综合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实时、动态分析风险管理相关数据,优化风险管理模型,提高风险管理评估效率,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

(二)优化区域风险等级评估体系

以区域特色差异为出发点,对区域发展进行预判,结合切实可习行的风险防范措施,扩展区域性业务,达到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需求。针对中国境内而言,区域性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且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平衡状态。基于全球范围内,各国和不同区域在法律环境、地理位置、产品特征以及企业状况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鉴于此,区域性风险评估与研究成为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区域战略不断推行的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应优化区域性风险等级评估体系,以国家战略为指导,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与价值,提高区域风险评估有效率,为掌握区域发展创造条件。

(三)改革客户征信数据库

基于多边平台下,借助第三方平台,对客户征信数据库进行改革,实现客户征信数据库的全面性升级。征信活动,即以参与市场交易的个人与企业为主体,商业银行调查并评估其信用情况,是一种风险管理方式,“量化产物即信用评级”的观念是其核心与关键。鉴于此,商业银行需在认识到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实质与核心的基础上,强化与外部数据库的合作和交流,促使双边或多变平台得以建立,达到客户征信数据库改革效果,提高数据利用率。

六、讨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改革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受内外因素影响,导致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诸多弊端,导致风险管理效率难以提高。因此,商业银行应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发展特点,制定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变革。

参考文献:

[1]宋首文,代芊,柴若琪.互联网+银行: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J].财经科学,2015,07:10-18.

[2]杜欣欣.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功能再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3]李广新.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吴钊.在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背景下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张青.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6]何冰.互联网下的商业银行危机对策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

上一篇:服务贸易结构升级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