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法规论文范文

2023-09-16

畜牧法规论文范文第1篇

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全面提升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畜牧科技服务能力,就必须以推广重大关键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抓手,以专业技术体系为支撑,多项措施并举,实现农民增收,牧业增产的目的。

1 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要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扶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成立畜牧科技推广行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精选业务技术水平高、有实践经验、切实能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专家组。要因地制宜制订《畜牧科技推广实施方案》,切实把畜牧科技走进千村万户作为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工作和措施摆上议程,指定专人负责,根据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并在经费和时间上保障科技服务措施落实到位。

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要著力加强市、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把那些有较高业务技术水平,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青年人才吸纳到队伍中来,鼓励科技人员参加畜牧兽医专业函授学习和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通过选拔、培训、考核、发证、持证上岗等措施,激发他们学知识、用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购买或订阅大量业务书刊或建立图书室,为科技人员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练就扎实的理论功底创造有利条件。

3 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养殖

要搞好调查研究,摸清畜牧养殖现状。把一家一户分散饲养集中起来,以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组织形式,向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推进。这样有利于实现规范化生产和程序化管理,有效实行畜禽生产投入品监控,生产出质量安全可靠的产品,增强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要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措施,组织专家团队选择一批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场(户)进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要求,指导养殖场(户)进行畜禽养殖标准化的改造和提升,将这些养殖场(户)建成全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树立学习榜样,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辐射带动面。

4 加强科技培训,让畜牧科技走进千村万户

要搞好全市养殖者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科学饲养水平。要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培训、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适合本地畜牧生产的产业,如特养业、生猪、肉牛、奶山羊、肉羊、珍禽等。总结先进典型,组织传帮带学,以场带户、以户带片、以片带村,达到每个饲养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的目的。要组织大批畜牧技术人员,将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组成结对帮扶对象,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防污治污、信息服务及经营管理、法律宣传等方面,向农民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实地指导,并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档,让畜牧科技渗透到农业生产,融入农民生活。

5 科技引路,搞好技术支撑

要针对农民养畜禽怕病、怕死的心理,以科技引路,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一方面要建立科研体系。要按照“立足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原则,选择那些对本地区养殖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课题,大搞科研攻关,有效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要建立疫情监测网,定期、不定期对规模养殖场进行疫情监测和抗体水平监测,依据监测结果作出科学评估,指导畜牧业生产。

6 强化宣传发动,搞好信息技术服务

要充分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宣传与咨询服务,就养殖户关心的热点技术问题进行宣传。举办专家电视讲座,点对点地解答生产技术问题。开展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活动,组织养殖户学习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养殖户技术与政策水平。要注重搞好信息网络建设,收集了解对畜牧生产有帮助的行业信息,及时向农民反馈,指导农民生产,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架起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

畜牧法规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右江区畜牧科技推广;难点;策略

1引言

畜牧养殖是我国重点的农业发展区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很大贡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畜牧产品的需求增加,使得畜牧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畜牧养殖朝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而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畜牧科技的支持。但是在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解决。

2右江区的基本情况

2.1右江区畜牧养殖情况

畜牧养殖是右江区的主要产业形式。2019年,右江区生猪养殖量106652头,牛养殖量8475头,生羊养殖量28092头,家禽养殖量10895730羽,其中肉鸡9648685羽;规模养殖场68个,中小规模以上养殖户2582户。2019年肉类总产量达2.9249万吨,其中生猪出栏96719头,牛出栏1075头,羊出栏10712只;肉鸡出栏619122羽。2.2右江区畜牧技术推广站情况

畜牧技术推广站一直致力于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并配合其他部门进行品种改良、环境保护等工作,有效减少了畜禽养殖疾病的发生,减少了畜牧养殖的损失,增加了养殖户收益。畜牧技术推广站有技术人员4名。

3右江区畜牧科技推广的难点

3.1体制缺乏完善性

我国当前的畜牧科技推广体质还处于完善阶段,整体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右江区畜牧业发展的需求。畜牧业内的科研机构和人员数量以及养殖户之间没有建立紧密的关系,使得很多养殖户认识不到先进技术的重要性,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推广体质不科学,信息沟通不畅通,共享程度低,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互动性不足。

3.2畜牧市场和畜牧科技推广以及产业间缺乏体配性

当地的畜牧業发展存在“产前大力号召,产中服务罕见,产后无人照管”的问题,畜牧部门只关注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不关注这项工作的成效以及反馈。这导致短时间内可能有效,但长期会损伤畜牧部门的公信力,使得养殖户不再信任畜牧部门,降低他们的主动性。

3.3过度重视防疫注射疫苗,科技应用力度不足

当地开展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对于疫苗的重视度过高,认为只要注射了疫苗就不会出问题。对于强制免疫病种,当地比较重视,比如禽流感等,而且可以有效保证防疫效果。但对于普通疫病不太关注,导致带来较大损失。还有就是具体的免疫流程不合理,操作不规范,没有按照畜牧养殖的流程进行对应的免疫,导致免疫成效不高。

4强化右江区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策略

4.1建设畜牧科技推广队伍,完善相关机制

右江区要注意对畜牧科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升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畜牧部门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前往养殖单位,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针对性进行畜牧科技的推广。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对现在职的推广人员进行专项业务能力的提升,组织他们定期参与培训活动,学习技术推广的技巧和流程,掌握先进的畜牧科技的基本知识,在养殖户遇到问题时可以准确给出解答。推行科学的奖惩措施,对推广人员工作和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右江区还要面对高校积极招收和引进高水平的畜牧专业人员,丰富推广队伍建设,增加新鲜血液,还要增加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配置,安排他们定期前往畜牧养殖户中进行指导和现场观察,强化畜牧科技的推广成效。

4.2强化科技推广和基层畜牧业之间的匹配性

在进行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中,要做到脚踏实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避免“闭门造车”现象的出现。技术人员需要前往基层进行调研,掌握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分析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然后针对性进行推广。全面掌握基层畜牧养殖情况的发展,堆场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然后集中养殖场所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畜牧部门还需要掌握当地的畜牧产品市场情况,针对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养殖方向,提供对应的养殖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畜牧部门在推广畜牧科技时,要考虑这些技术的成果转化能力,要保证技术可以落实到实践层面,保证技术的可行性;同时还要注意追踪技术的推广效果,对应用畜牧科技取得良好成效的养殖户进行大力宣传,从而激发其他养殖户的积极性。

4.3示范先行,引导群众

养殖户进行畜牧养殖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经济效益。只有在利益驱动的动力下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畜牧养殖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畜牧科技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要深刻认识这一点,做好畜牧养殖的“示范者”,引导养殖户认识到先进畜牧科技的作用和价值,认识到先进畜牧科技对于养殖产量和质量提升的价值,从而可以积极引进和应用畜牧科技。推广人员针对当地有发展前景的项目,需要组织养殖户采取合作方式进行落实,尤其是自身竞争实力较低、资金不充足的养殖户,可以组织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共同发展。右江区还要针对畜牧科技建立养殖技术示范基地,在当地的养殖户中选择示范户,实地进行畜牧科技的推广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右江区可以选择本地区发展较好的畜牧养殖单位,发展成品牌企业和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引领其他养殖户的发展。

5结语

在畜牧养殖工作中,畜牧科技的作用发挥不可替代,对畜牧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所以右江区要加强畜牧科技推广力度,分析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畜牧科技推广水平,实现畜牧科技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桂萍,周梦瑶.右江区科学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19):115.

[2]梁杰.基层畜牧科技推广的难点与应对策略[J].畜禽业,2019,(8):27.

畜牧法规论文范文第3篇

2008年是“十一五”计划关键的一年。咸宁市畜牧业的发展,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充分发挥畜禽生产优势,强化草地保护、建设与利用,加快发展草食畜禽,突破性地发展奶类生产,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创建畜牧大市。

2008年咸宁市畜牧业发展目标:出栏生猪200万头,出栏肉羊14万只,出栏肉牛2.5万头,家禽出笼2000万只。肉类总产达到21万t。牛奶产量增加到10000t,禽蛋产量增加到3,5万t;蜂蜜产量达到480t;畜牧业产值达到35亿元。为实现上述目标,其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1 大力建设养殖小区,推动规模生产的发展

近年来,咸宁市养殖业规模化虽然有所发展,但还是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不足20%。我们要抓住当前机遇。大力发展养殖小区,促进规模生产的发展,把规模化养殖比例提高到30%。第一,在养猪发达的乡镇,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建设大型标准化养殖场,建立养殖小区,降低养殖成本,改善防疫条件,降低疫病风险,提高生产能力。第二,推进“万千十”工程建设。建成一批生猪出栏万头村、千头组、50头户,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第三,大力推广标准化养猪“150”模式。“150”养猪模式非常适合咸宁市养猪业的实际情况:一是投资不是很大,一些中、小规模养猪户可以拿得出这笔钱。二是见效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好猪舍并投产,在当年就可收益。三是2008年猪市行情较好。目前,咸宁市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示范户有100户,争取到2008年年底达到500户。

2 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仔畜自供能力

针对咸宁市仔猪自供不足的情况,要狠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第一,建设两个原种猪场。一是以通城县种猪场为核心,建好中华两头乌原种猪场,做好通城猪(中华两头乌)的纯繁培育工作及向社会提供“长通”、“大通”内二元优质杂交母猪。二是建好神童牧业原种猪场。该场现有厂区面积66.7万m2、现代化猪舍24栋、生产母猪1800头。全部引进新美系大白、长白、杜洛克。主要负责向社会提供优质外二元种母猪。第二,各县市区要建设好县级良种猪场(扩繁场)。主要任务是喂养优质二元杂交母猪,负责向社会提供优质杂交三元仔猪。第三,抓好品改体系。有的地方品改站是名存实亡,有的地方没有品改站,全市上下要下决心抓好品改体系。首先,淘汰社会上的劣质种公猪,其次,在养猪发达的乡镇要设立品改站,引进优质种公猪,开展人工授精工作。

3 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

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是咸宁市畜牧经济发展的總体趋势和客观要求。总的来说是要实现六个转变,即:由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经营;由数量型转向效益型: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经营转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经营;由低品质生产转向高品质生产:由不合理结构转向合理的产业结构;由千家万户散养转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针对当前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我们要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促进畜牧业资源合理配置与生产专业化分工,实现畜牧业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从四个层次上加大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着力提高“四个比重”:

(1)调整优化畜(禽)种结构,提高牛、羊和水禽在畜牧业中的比重。各地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强草地、秸秆、饼粕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抓好“两稳定,两突破”,即稳定发展生猪和家禽生产,把生猪和家禽调优;突破性发展牛羊和水禽生产,把牛羊和水禽调多。

(2)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畜禽优良品种比重。通过实用科技推广和高新技术应用,加快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健全和完善繁育改良体系,提高良种畜禽生产水平和供种能力,加速品种改良和更新换代。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努力使猪、牛、羊、禽的良种率分别达到90%、40%、75%和60%以上。

(3)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优质畜产品比重。大力组织实施优质三元猪、山羊的杂交改良、肉牛养殖、土鸡及土鸡蛋工程,发展优质三元杂交猪。改善生猪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全市优质三元猪出栏比重达到60%以上。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营造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市场氛围,积极培植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精品名牌产品,努力提高咸宁优质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畜产品加工转化比重。针对咸宁市畜产品加工落后的薄弱环节,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以开发生产金通火腿、广式香肠、无铅皮蛋、冻乳猪、涮羊肉、桂花蜜等名、优、特、稀畜产品为核心,从初、精加工起步,逐步做到大部分畜产品经过精加工、深加工后进人市场,积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4 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咸宁市畜牧业中出现一些好企业,如温氏集团咸宁分公司、神童牧业有限公司、金通火腿厂、向阳湖乳制品场、强人乳业等,这些企业很好地带动了咸宁市畜牧业的发展。仅此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的龙头企业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够大、力量还不够强。2008年,各级畜牧部门要确定一批生产、加工企业,作为重点服务、支持对象,帮助他们上规模、上档次,做大做强,成为省级或国家级的畜牧龙头企业,形成围绕龙头建基地、依靠龙头带基地、特色产品兴基地的格局,确保咸宁的畜产品能够占领省内外市场,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各级畜牧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种资本进入畜牧业各个环节,创建养殖小区、兴办畜禽深加工企业,带动生产发展,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5 抓科技培训,提高畜牧产业的科技含量

第一,市、县(市、区)两级要大力举办多层次的科技培训班,提高基层兽医、防疫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新技术。第二,要多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多发放畜牧科技资料,要大力推广普及畜禽饲养科学管理技术、畜禽常见疾病防控技术、生猪三优等实用新科技。第三,要大力推广预混料、浓缩料、全价配合饲料在生产中的应用。

6 抓草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咸宁市草山草坡广袤,共有可利用的天然草场27.1万

hm2,其中千亩以上的成片草场191处,载畜量29万多个黄牛单位;另有农作物秸秆150万t,如果这些秸秆有50%经过处理利用。每年就可养牛18.75万头,发展牛生产的潜力很大。

具体布局:奶牛:以咸安区向阳湖奶牛良种场和通城县强人乳业集团为龙头,辐射周围农户,建立优质奶牛产业带,建设5000头良种奶牛基地。肉羊:以幕阜山区域、106国道沿线的通山、崇阳县为重点,建立肉羊优势产业带,建设30万只的肉羊生产基地。肉鹅:以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沿线、长江沿线及湖区的赤壁、嘉鱼和咸安为基地,建立优质肉鹅产业带,建设100万只的肉鹅基地。肉牛:以嘉鱼县为龙头,以沿江草滩为基础,建立肉牛产业带,建设10万头肉牛生产基地。(部分基地建设在“十一五规划”内完成)

7 外设窗口,内建市场,建立合理的銷售网络

对外,要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畜禽批发市场设立窗口,展示我们的产品,开拓销售渠道。在内,要在每个县(市、区),或交通要道,或畜牧发达的乡镇,建立专业化的畜禽交易市场,实行分散饲养,集中销售。这样,内外建立营销网络及物流配送渠道。解决农民卖猪难的问题。

8 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二是在强制免疫过程中,对已免的动物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免疫标识率达到100%;三是加强检疫,强化监督,对出栏的家畜实施产地检疫,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四是对上市、运输、屠宰的家畜严把检疫关,防止疫情传人,检疫率达到100%;五是发现病畜禽100%进行无害化处理;六是对检疫合格的家畜100%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七是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机制;八是完善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经费投入机制。九是切实抓好春、秋两季防疫,落实月月补针的政策。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9 加大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力度,为畜牧业保驾护航

目前,肉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疫病污染问题;二是药物残留问题。市、县两级要成立专业的执法队伍,依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第一,要加强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病害肉进市场、上餐桌。第二,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兽药、饲料,严禁坑农、害农恶劣事件发生。第三,要严厉查处非法生物制品、“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从而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咸宁市生猪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畜牧法规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之中,畜牧业逐渐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地促进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样也是广大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党和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甚为重视,并且多次强调“三农”问题。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畜牧业产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凸现出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1.1龙头企业缺乏竞争力,畜产品深加工水平落后

在畜牧业产业化的之中要求能够将畜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进行紧密的结合,但是在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环节却不能够进行紧密的结合,我国的畜产品的加工仍然也是停留在初级产品的加工以及销售之中。发达国家的畜产品加工量能够占得畜产品生产总量的70%~80%,但是我国的比重却达不到10%。而进行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和厂家相对来说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也较为落后,加工的畜产品单一。另外,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畜产品加工的一些龙头企业的企业规模较小,所加工的产品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产品加工的种类相对来说较为单一,管理体系相对较为落后,不能够促进这些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不能非常好的适应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之中,一些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科技能力不足,一些龙头企业仍然还是依靠粗放扩张的经营模式,忽视了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在市场之中缺乏自身的名牌产品,阻碍了这些龙头企业的长远发展。

1.2畜牧业产业化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在进行内部利益分配问题上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双方信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就是当企业与农民两者签订合同之后,由于产品的价格存在不确定性,价格幅度可能会随着其他事物产生波动,当产品的价格较高且产品畅销的时候,一些农民可能会违背合同,不愿意将产品卖给企业,给企业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相反,在产品的价格低且不畅销的时候,农民非常愿意按照原定的价格将产品卖给企业,但是企业却不愿意以合同中的价格收购,有时即使愿意收购,也是尽可能的将产品的价格压得不能再低,这样就会给农民造成一些严重的经济损失。二是一些企业往往就是凭借着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低,对法律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制定合同的时候侵犯农民的权益,故意损害农民的利益,在制定的合同也是尽可能的偏向企业的利益。三是违约成本较高。当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之后,农民面临的赔款压力较大。

2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笔者针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2.1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龙头企业的创新以及科研能力欠缺,管理模式落后,所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龙头企业发展的战略措施,解决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性难题,加强对于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对于龙头企业和为畜牧业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服务进行组织,对于这些过程中需要交纳的一些税款以及其他款项进行试单个的优惠,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龙头企业也应该积极的进行反思和不断的探索,加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之中的竞争力。

2.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质是为了在企业与农民之间建立完善的稳定的利益关系,这直接关系到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行,所以各地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在一些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地区重点在于规范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合同,用以维护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在一些畜牧业产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可以建立起风险基金,在市场价格浮动较大产品价格较低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双方的利益,返还一定的利润,或者是进行一些补助。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利益的损失。

2.3建立风险防范意识

在畜牧业产品化的发展进程中,各个地区应该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加强风险防范的宣传,让农民朋友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针对于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手段,做好畜禽的疾病预防,降低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好地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德元.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王明利,王济民.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2,(S1).

[3]夏田,多金荣.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J].财经理论研究,2014,(02).

作者简介:毛建,本科学历,四川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畜牧养殖。

畜牧法规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结合;创新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生源的不断减少,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涉农专业招生数量也在减少。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跳农门”而有所出息。另一方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相对比较苦,脏和累,与家长的期望存在一定的距离。而从就业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畜牧业的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人才的需求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就渭南市来讲,政府始终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突破口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每年投入上千万元扶持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如何培养出同行业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办的晓有特色,使我院的毕业生更具优势,能够真正成为服务畜牧业的技术骨干佼佼者,从而也吸引生源,让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办学进入良性循环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产学结合机制并进行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产学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产学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学校与生产第一线的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以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主线,按照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岗位实践工作相结合,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满足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1]。

深入推进产学发展,进一步从制度上和考核机制上完善产学结合,探讨新的方式方法,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开展产学合作教学模式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成绩,同时具有以下优势:(1)畜牧兽医系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尤其有多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有与社会广泛接触的双师型专业人才,他们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和相关企业接触、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该专业的实践条件较为丰富,拥有校外养猪场、养鸡场、孵化场、养羊场、兽医院等多处实践场所,便于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利于专业思想、专业技能的培养。(3)学院领导十分重视专业的发展,明确要把畜牧兽医专业办成学院的特色专业,在资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但以往产学结合中在机制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也缺乏改革与创新。笔者以为真正落实好产学结合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为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模块,精心进行课程优化组合。尤其要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逐步从“学科型”课程体系转化为“模块式”综合课程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当前很多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结构和“模块式”体系的改革。禹华芳提出把文化课、专业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定为2:3:5,在此基础上构建由养殖、疾病防治、孵化、饲料配制、饲料营销等为基本模块有机融合的教学课程体系[2]。每个模块中职业能力又包括若干“具体”能力,每项具体能力又都包括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毕玉霞提出了,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模块、职业技术基础必修模块、职业方向限选模块、任意选修四大教学模块,分设专业方向,以适应专业人才市场的动态变化。理论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教育课程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注重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基础教育课程以实用为原则,突出职业技术基础知识培养,职业方向限选课程突出专业能力培养,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3]。肖尚修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分析、调研,确定三個职业岗位,即畜禽生产、畜禽疫病防治、动物防疫与检疫,依据职业岗位确定建设《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繁殖》、《畜禽生产技术》、《动物传染病》、《动物营养》5门优质核心课程[4]。张宏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与产学研实践教学相关的l1个专业模块(每个专业模块又分一级单元、二级单元和三级单元若干个)。并且从中筛选出实践性强、技术难度大、凸显本专业特点的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3个教学模块作为产学研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将这3大模块的教学场所搬到企业中去[5]。

由此可见不同的学校,不同地域所选定的模块是不同的,如何彰显自己的特色,制定适合自己办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模块,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因地制宜,在选定模块时要考虑以将来学生服务的区域性为前提条件,还要对选定模块的现实性做出正确评估,不能盲目选定。其次要考虑选定内容的序列结构与工作体系结构是否吻合,以及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包”,这些内容应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有明确的开始和结尾,教师和学生都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模块学习,什么时候达到某一要求,什么时候完成一个特定的模块。

在教学方法上,要善于思考总结,就像打仗一样要讲求更好的“兵法”才能取得成功。比如笔者在学习动物解剖中的“心脏”时运用了总结提炼法,针对学生总是分辨不清心瓣膜的类型,总结了口诀“左二,右三,肺主半”,意思是说, 左房室口上的瓣膜是二尖瓣,右房室口上的瓣膜是三尖瓣,肺动脉和主动脉口上的瓣膜是半月瓣。只要记住这句口诀,学生不但记忆长久,而且只要遇到此类知识,都不会弄错、弄混;又如在解剖课的复习课中运用了竞赛法,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或多个小组,令其中一个小组做出提问并指定另外一个小组回答问题,或者老师提出问题,各小组进行抢答,最后对优胜者给予口头或其他奖励。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复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教学手段上曹贤庆还提出了数字教学,即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学质量、效率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6]。其他学习方法如卡片强化记忆法、问题双方辩论法、师生授课换位法和课后成绩评估法等如果和教学内容相结合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材使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脱离传统教材相对“过时”的旧知识点,依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和自己的特色,鼓励教师在教育部大纲指导下自编部分教材,使教材做到灵活化、现代化、实用化,技能化。只有教材的创新才能带来知识点的创新,才能培养出紧跟时代步伐的学生。另外还可以针对本区的一些养殖特点,适当拓宽一些专业知识面,比如开设养兔、养狐狸、养蝎子等特种或经济动物类饲养的专业知识,以满足现代养殖的需要,让学生多些知识内容,多些技能,也就多些就业创业的渠道。

2.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开展企业技术合作,为教师自身技能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

促进产学工作的开展,关键是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教师是产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懂教学、善钻研、会管理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学校应该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提高生产技能,要求相关专业教师定点挂靠企业,进行现场锻炼,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跟踪学习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教学更好地贴近生产现场。另一方面鼓励坚持面向行业,依托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以满足技能培训、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在核算教师的劳动报酬时要对教师承担的生产管理、实习指导和科研工作的工作量进行课时量化,同岗位津贴直接挂钩,真正做到劳有所得,从而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体现对知识的尊重。这样才能保证产学结合的良性建设循环。

3.培养专业兴趣,寻找学生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动力源。

兴趣的培养是关系到学生专业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兴趣的“机械式”“强迫式”的学习是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结果的。在培养学生兴趣建设上可以多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比如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把一个真实、典型、具体的实例运用到教学中,将抽象的知识予以具体化、形象化,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再如开展一些实训工作,如给动物打针、输液和外科手术的操作等的技能训练,在这些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熟悉各种动物的生理结构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规范操作规程。这样对动物的组织解剖结构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对理论知识也是一个很好的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另外开展像专家讲座,技能大赛等各种形式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一些好的方法。总之,教师要经常给学生灌输一些专业的最新动态,加大实验和实训教学的力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欲望,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专业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开展日常技能实训,加强职业技能特长生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支品质特优良,技能特专业毕业学生队伍。

目前,大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仍然采用以往的每学期设立专门实习周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实习或实训,殊不知畜牧兽医一些理论要求浅而熟练程度要求高的实训项目比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非短时间就能熟练掌握的,必须依靠技能的强化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学校从学期的开始就要对这些基本的技能实训进行开展,每个周末可以安排半天时间专门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学生将来进入企业才能独当一面。所以针对现在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共同的“弊病”——只是技能的会而不熟练,必须要创新以往的实训制度。另一方面,要制定职业特长生培养方案。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由教研室组织选拔理论基础较好、吃苦敬业、对专业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由教研室指定教师进行专门培养,并送到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在职业岗位上进行单项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特长,如猪生产技术、奶牛生产技术、禽养殖技术、宠物疾病诊治、宠物护理保健等。采用这种途径进行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也能彰显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

5.加强顶岗实习前岗前培训,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

当前,很多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往往对实习的本质、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着主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他们很难在实习中形成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机械的去应付甚至采取逃避的方式。所以这样的顶岗实习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王星提出了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企业因考虑自身的利益,提供给学生的岗位技能不高且工作重复性强;评价体系不完善等[7]。这些也都制约着顶岗实习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学校要组建专门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顶岗实习的事宜,经常与企业进行沟通对话;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做好顶岗实习评价工作。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越来越分散的实际情况,学校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外,还要安排校内专门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要求学院指导教师定期进行现场指导。此外,要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及时收集企业、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要经常总结经验,形成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保证顶岗实習教学走向良性循环。

6.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宽产学工作的渠道

高职院校应配备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以及精良的仪器设备,这是进行产学结合最基本的保障。以此为依托,在技术转移、技术扩散等环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科研和生产的接口工作,把校企双方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为“产学”结合创造更牢固的基础和条件,把“产学”结合发展到更高级的程度。为此,学校应该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以基地为平台,和企业进行交流。

刘小明提出可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协作型”产学基地[8]。方法就是在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中,如果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意识,那么学校可以出面与企业进行进一步协商沟通,以此为基础拟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直至挂牌成立。另外学校也可以依托政府成立专业委员会,由委员会负责与企业进行联系,这也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结合的良好途径。

7.重视技术辐射服务,发挥产学工作的社会作用。

服务三农是产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要以产学基地为窗口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技术服务工作。比如进行良种猪的推广,肉食羊品种的选育、奶牛胚胎移植的开展等工作,这样在给当地的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宣传了学校,有利于以后的招生办学,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之,畜牧兽医专业推行产学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对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对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移,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进产学一体化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当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近年来的扩招,师资短缺严重,基地建设的薄弱,教师工作量的考核认定及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探索,需要学校和全体教师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罗永华,等.产学合作教学模式使畜牧兽医专业办学步人良性循环[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1):341-345.

[2]禹华芳.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9-40.

[3]毕玉霞,梁学勇.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模式[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6):96-97.

[4]肖尚修,等.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的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95-95.

[5]张宏伟.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9(6):115-117.

[6]曹贤庆.畜牧兽医专业的数字教学[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4):132-133.

[7]王星.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完善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09(5):

117-119.

[8]刘小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科学,2009(1):153-155.

作者简介:王桂英(1976-),中级职称,现供职于山东聊城大学畜牧兽医系。

畜牧法规论文范文第6篇

作为河南畜牧大县,近年来,邓州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现代产业化步伐加快,畜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奏响了现代畜牧业“交响曲”。

作为河南省政府命名的“畜牧大县”和国家确定的“生猪调出大县”“肉牛大县”,近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邓州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现代产业化步伐加快,畜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奏响了现代畜牧业“交响曲”。

2011年,邓州市新增规模养殖场256个,县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6家,形成了以生猪、肉牛、家禽等为主的畜牧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年度畜牧业产值41.8亿元,畜牧业成为邓州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邓州市连续6年被评为生猪输出大县,检疫监管工作名列河南省第一。为此,记者日前深入采访了邓州市畜牧局及相关企业。

“数字畜牧”见证邓州畜牧业成就

今年,邓州市畜牧局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肉牛、生猪、奶牛、肉鸡四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畜牧养殖企业,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规模养殖、龙头培育、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五项重点工作,强化服务功能,促进了畜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邓州市畜牧局局长刘祖万告诉记者,经过10多年的发展,邓州畜牧业已经由粗放型、数量型逐渐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畜牧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在邓州遍地开花,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畜牧科技推广硕果累累,畜牧业已经成为邓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今年上半年,邓州市生猪存栏129.5万头,出栏86.8万头,同比分别增加6.8%和7.1%;牛存栏36.4万头,出栏17.8万头,同比分别增加0.3%和3.2%;禽存栏1241.5万只,出栏740万只,同比分别增加5.8%和6.4%;羊存栏46.3万只,出栏52.8万只,同比分别增加8.1%和9.5%。新增规模养殖场134个,完成年度目标的58.3%。畜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41%。

邓州市畜牧局强力推进规模养殖场(区)发展,今年,该市新发展规模养殖场(区)250个。引导规模养殖场进行扩建改造、配套治污设施,改善防疫条件,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管理水平,扩大养殖规模,提升了该市畜牧养殖水平。市畜牧局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养牛专业户、专业村,推动养牛业向规模养殖发展。继续巩固发展蛋鸡生产,推广“六和”肉鸡养殖模式(建一栋鸡舍,存栏5000只肉鸡,实行水帘风机、温度自控机、清粪机三配套),壮大肉鸡养殖业,力争2012年年底肉鸡大棚达250~300栋。

优势特色畜牧业迅速发展

邓州市畜牧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饲养”的原则,积极扶持、大力发展以规模养殖为主的生猪、肉牛、奶牛、肉鸡等优势特色畜牧业,截至今年6月底,该市有26个规模养殖场扩建,总计扩建面积1.5万平方米。十林耕祥养猪场新扩建猪舍14栋,扩建畜位4000头;南阳黄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肉牛场共扩建肉牛舍1.2万平方米,扩建畜位3000头;裴营千头奶牛场奠基;小杨营扩建国家一级种猪场,建成后存栏良种母猪600头;罗庄镇聘请专家规划了生猪养殖集群建设,加快发展生猪产业,目前正在建设两个万头猪场;湍河昱通牧业公司牛沼菇肥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获国家立项;牧原公司建设迈出新步伐,九龙10万头养猪场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年底有望投产;都司、陶营10万头养猪场已经开始建设。上半年,邓州市新发展规模养殖场132个,79个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治污设施、防疫设施配套建设。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畜牧生产模式已经成为邓州畜牧产业的新方向。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动物疫病防控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邓州市继续完善乡镇防检中心站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装备水平,建立以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为先导、以动物防疫免疫为基础、以区域化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动物卫生检疫监督为保障的严密防控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切实控制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全面提升防控水平,确保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

今年以来,邓州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狠抓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实,确保了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进一步完善“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市、乡动物防疫体系配套成网。今年春季集中免疫期间,依托较为完善的防疫网络,组织乡村干部和基层防疫员2000余人,逐场、逐村、逐户开展集中免疫,严格落实进度通报制、工作日报制、分片包干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免疫,规范录入免疫信息,圆满完成春防工作任务。结合月月补防,各种畜禽的常年免疫密度达到了国家规定。

加强疫情监测,狠抓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监管。邓州市畜牧局认真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一法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抓规范执法,抓队伍建设。以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监管为重点,对规模养殖场全面开展信息化管理;从抓产地检疫入手,严格做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狠抓检疫监管。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和防检中心站人员坚持工作在一线,认真执法,严格检疫,筑起了防堵疫情传播流行的钢铁长城,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项目带动提升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邓州市畜牧局以项目建设统揽工作全局,切实把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细化、量化、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实现邓州市现代畜牧业的全面提升。千方百计争取财政支持项目,广泛招商引资,使畜牧业投资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精心组织建设优质项目,充分发挥项目投资效益,提升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好牧源养猪场和饲料厂、昱通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场二期工程、南阳黄牛产业发展公司肉牛场建设等项目,提升了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水平。

今年,该局多次专题赴省里汇报项目工作,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截至6月底,已争取到政策性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120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786万元,基层动物防疫员补贴资金101万元,生猪良种补贴资金156万元。对于国家已经批复的优质项目,该局按照项目设计任务书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制订好项目建设方案,认真组织项目建设,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扩建了畜舍,扩大了养殖规模;购置了动物防疫设施,提高了防病能力;完善了养殖排泄物处理设施,实现了能源综合利用,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提高,充实了科学发展的实力。

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邓州市畜牧局把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加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作为工作重点进行突破。同时,注重通过质量安全认证、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和指导畜牧生产经营者自觉加强质量安全控制。

为此,他们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今年5月,举办了两期畜产品质量安全学习培训班,分别对畜牧行政执法人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规模养殖场户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法律知识、无公害生产技术、生产添加剂的合法合理使用、兽药停药期规定等。开展了食品安全一条街宣传活动,设立宣传咨询台,当场散发宣传资料5000多份,接受群众300多人咨询。对全市相关人员和规模养殖场(户)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狠抓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定期不定期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和养殖场抽查、监测,对全市29个定点屠宰场、各个集贸市场、大小超市,派驻专人进行监管。开展了两次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违法经营者,把好了源头关。检查屠宰加工企业26家,饲料生产企业3家,饲料经营企业169家,奶牛养殖场46个,兽药门店51家,养殖场户322家,检查集贸市场69次,立案4起,结案4起,有效打击了不法经营行为,保护了消费者利益,保障了畜牧业生产。

刘祖万局长最后说,未来几年,邓州市将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布局的调整、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良种工程和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殖,逐步实现畜禽品种优良化、养殖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质量安全化和防疫体系网络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现代畜牧业经济强市。力争到2015年,建成肉牛、生猪两大生产基地和畜产品加工体系,畜牧业产值每年递增12%以上,产值达到7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农民新增农业收入中畜牧业贡献率达40%以上,到“十二五”末达到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努力谱写邓州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新篇章。

上一篇:客服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五年级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