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学范文

2023-09-21

词汇学范文第1篇

1 分块策略

在认知心理学和记忆法中, 分块策略 (Chunking Strategy) 指的是通过重新编码信息有效利用瞬时记忆的策略。分块策略来源于米勒1956年著的《魔法数字7, 加减2:信息处理的容量限制》一文。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大致上等于7加减2个单元 (chunk) (Miller, 1956) 。一个最生动的案例就是英语学习者都非常熟悉的字母歌。在这首歌里边, 26个字母被肢解成7、7、6、6个单元。这首歌可以不这样唱吗?当然可以, 不妨改成7、9、6、4式, 结果如何, 不妨试试看!容易还是困难可以说是不言而喻。问题就出在第二小节, 短时记忆的容量极限无疑会挑战每一个跃跃欲试的学习者, 即使你是学过英语多年的大学生。

字母的记忆如此, 英语单词记忆同样受到魔法数字7的牵制。譬如, transport, 如果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 一个一个字母死记硬背的话, 估计记忆效果不佳, 即使当时记住了, 长时间没有使用, 也有可能被遗忘。如果学习者能够将它肢解成两个已知的块trans (意思是“从A到B”) +port (意思是“搬运”) 的话, 那么这个单词将会永久存储长时记忆。由此拓展开去transfer“迁移”=trans+fer, portable“便携式的”=port+able, 单词记忆应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见, 采用分块策略的关键在于如何分块。当然这里面也是有律可循的, 其中最重要的构件就是前缀、词根和后缀。关于词缀, 有一点必须牢记的就是“前缀变义, 后缀变性”。所谓“前缀变义”指的是前缀改变单词的含义, “后缀变性”指的是后缀改变单词的词性。例如:export和import, 两个单词包含共同的部分, 词根“port”, 但是前者是“出口”, 后者则是“进口”的意思。Transportation由动词transport加上后缀-ation构成它的名词形式。词缀出现频率高, 识记难度不大;关键在词根, 而词根中高频使用的部分就是单词记忆的重中之重了。为此, 学习者有必要加强高频词根的识记, 由此可以轻松应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词汇关。

2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Mind Map) 本来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或者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应用于词汇记忆过程中, 可以说是由一个关键词以辐射线连接所有的相关单词或短语的策略。例如, church一词在西方文化背景下, 有着丰富的内涵。很多西方影视剧中浪漫婚礼都发生在教堂里。如何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一箭双雕, 做到既教授词汇, 又拓展学生相关背景知识的目的呢?思维导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请看下图, 与中心词church相关联的单词、短语以辐射线的形式共同建构一张词汇网络。故事的主人公新娘 (bride) 在牧师 (priest) 和亲朋好友的见证下, 挽着父亲, 款款走过红地毯 (walk down the aisle) , 来到新郎 (groom) 的面前, 他们交换婚戒 (wedding rings) 和誓言 (vows) , 牧师宣布 (pronounce) 两人正式结为夫妇 (husband and wife) 。当然, 依此类推, 中心词如果换成law的话, 学习者也应该能够如此这般建构一个词汇网络。

3 语境策略

语境是语言所使用的情境。学过英语的人都不会说不知道“spell”的意思, 果真如此吗?在以下三个句子中的“spell”是我们熟悉的“拼写”的意思吗?

(1) The television set casts its magic spell, freezing speech and action, turning the living into silent statues as long as the enchantment lasts.

(2) The audience was hostile at first but soon fell under the spell of her charming personality.

(3) The witch put the princess under a spell, and she fell asleep for 10 years

英文单词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spell”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除了做动词“拼写”讲之外, 它还有一个看似与“拼写”毫无瓜葛的意思“魔力、咒语”。在以上三句话中学习者完全可以依赖文中相关线索来推测单词的含义, 即使先前完全对“spell”的这一层含义一无所知。句中的enchantment (魅力) , fell under (倾倒) , fel asleep (沉睡) 等线索为准确破解“spell”的含义埋下伏笔, 因此单词的含义可以说是不能脱离上下文而孤立存在。

4 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同义关系 (synonym) 、反义关系 (antonym) 和上下义关系 (hyponym) 三种 (Harmer, 1991) 。同义关系指的是两个单词含义相同或者非常类似, 为同义词;反义关系指的是两个单词含义相反或者对立, 为反义词;上下义关系指的是一个单词包含另外一个单词, 为上下义词。学习过程中不妨借助以上三种关系勾勒单词与单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 big和large;big和small, flower和rose, jasmine, etc.单词教学过程中语义关系的得体使用无疑能起到扩展词汇量, 澄清词汇之间的内在关系, 丰富语言表达方式的作用。

5 搭配关系

搭配关系指的是单词与单词之间的排列组合以表达不同的内涵。以看似简单的一个动词make为例, 可以放在它后边构成固定搭配名词的大致上有eyes (暗送秋波) , bed (铺床) , tea (沏茶) , coffee (冲咖啡) , face (做鬼脸) , sentence (造句) , progress (取得进展) , efforts (努力) , a decision (决定) , trouble (惹麻烦) , money (赚钱) , friends (交朋友) , sense (理解) , difference (区别) , fire (生火) , a plan (制定计划) , laws (立法) , rules (制定规章) , a promise (许诺) , a mistake (犯错) , a wish (许愿) , 等等。既然“犯错”我们用英文说是make a mistake, 那“犯罪”能说成是“to make a crime”?当然不行, 应该是“to commit a crime”, 不然我们就乱点鸳鸯谱啦, 为什么会这样?没有理由, 没有原因, 约定俗成而已。这就是搭配关系, 单词与单词之间是如何排列组合共同担负表达思想情感的使命的。单词的记忆看样子不能缺少了搭配关系的积累,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用熟知的词汇表达丰富的内涵, 特别是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更是如此, 不然书卷气太浓, 让人似懂非懂、敬而远之。

6 结语

有效记忆单词的策略当然绝对不只是上述五种策略, 问题的关键不在策略的多寡, 而在于策略的有效使用 (丁怡, 2006) , 只有合理、有效地应用相关策略, 才能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的目的;欲达此目的离不了对平时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不断反思, 实时监控和适时调整。

摘要:英语单词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高效、持久地记忆单词愈来愈成为语言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探讨英语词汇记忆中的分块策略、思维导图、语境策略、语义关系、搭配关系等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词汇,记忆策略

参考文献

[1] Wilkins.D.A.Vocabulary:Linguistics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 1978.

[2] Miller, G.A.The Magical NumberSeven, 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56 (63) :81~97.

[3] 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 1991.

词汇学范文第2篇

1 为什么要学习词汇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词汇”这个问题, 很多人的回答是“为了学好英语”。这个回答并不错, 但过于笼统, 因而也没有实际意义。其实, 每个英语学习者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 同一个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词汇学习也是这样的。

目前中小学生词汇学习的状况不容乐观。词汇量偏低已成为影响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的主要障碍。此外, 学生掌握的词汇大部份属消极词汇, 积极词汇少, 这种“掌握”还仅仅停留在理解阶段。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在口笔头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态度, 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频频出现的一些错误与词汇知识掌握不牢有关。中学生词汇量少, 词汇运用能力差的状况有待得到改善。否则, 势必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 应该学习哪些词汇

英语单词大约有一百多万个, 比汉字 (包括词组) 多得多, 但并不是所有的英语单词都必须掌握。英语中一般使用的单词不足一万个,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则更少, 大约只有几千个。由于学习材料的来源很广, 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 因此, 学习材料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并不常用的单词。但是很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生词, 见一个查一个, 不加区分地学单词、记单词。这显然是事倍功半的做法。更可悲的是, 越是偏僻的单词越难查也越难记。有的教师鼓励、甚至强行要求学生大量地查字典, 这进一步扩大了盲目查字典的做法。我在一个初级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的单词本里随便翻了两页就发现下列单词:trigonometry (三角学) , guillotine (断头台) , pelican (鹈鹕鸟) , obituary (讣告) , hyena (袋狼) 。我并不是说这些单词本身不重要, 而是它们的使用频率较低。一般的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那些频率更高的词汇。

在学习哪些词汇的问题上, 学习者首先要确定一个大致方向, 即在一个学习阶段重点学习哪些方面的词汇。比如, 中学阶段应该着重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和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一般来讲, 教科书收入的词汇绝大多数属于这类词汇。所以中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教科书中的词汇, 而不要盲目去学习“词汇5 0 0 0”或“词汇10000”。如果有余力,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再把词汇扩展一些。

确定词汇学习的大体方向之后,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要对单词区别对待。科学的方法是, 遇到生词要善于判断生词是否重要, 是否必须查、必须记。有人会问:我还不认识这个词, 怎么判断它是否重要、是否该记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 看生词是否影响对上下文的理解。如果一个生词不影响句子的整体理解 (比如90%的理解) , 就说明它不是很重要, 至少在当时的语境中不重要。

(2) 看生词在上下文里是否多次出现。一般来讲, 在一个语篇里某个单词出现的频率越高, 就说明这个单词越重要 (专有名词除外) 。

(3) 看生词是否“似曾相识”。对英语学习者来说, 英语词汇有三类:很熟悉的词、似曾相识的词和根本不认识的词。有人认为, 对似曾相识的单词进行再学习、再记忆, 是学习词汇最有效的做法。他们把似曾相识的单词称为“前沿词汇”, 即正在从不认识过度到熟悉的词汇 (见图1) 。在学习者的记忆中, 总有些前沿词汇。对这类单词再学习、再记忆是掌握单词的必经之路。在下图中, “前沿词汇”从右向左逐渐移动, 在前一阶段的前沿词汇在后一阶段成为熟悉的词汇, 这个过程就是词汇学习的过程。

当然, 对前沿词汇进行再学习、再记忆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新单词的学习。否则, 前沿词汇就没有“源泉”了。

单词是否重要没有绝对的界线。有的很重要, 有的一般重要, 有的根本不重要。很重要的词要查字典, 要重点学习;一般重要的可以从上下文猜测 (也可以过后再查词典) ;不重要的词可以干脆不管。有些词可能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再遇到, 何必要记住呢?

3 词汇需要学到什么程度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 确定目标词汇的范围之后, 还应该考虑词汇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过去的英语教学大纲把词汇分为“掌握”和“理解”两类。所以, 中学英语教学中经常用“四会”、“三会”、“两会”等标准来决定词汇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其实这种标准只有一定的合理性, 并不完全合理。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已经不再使用“掌握”和“理解”这样的术语来规定词汇学习程度。其实, 对词汇的学习或掌握程度是从0%到100%逐步过渡的, 不能用“几会”来描述。即使是所谓的“四会”单词, 学习者对它们的熟悉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学习英语单词时把单词及其释义抄写在笔记本里, 随时复习。这种方法看上去很有效, 又节省时间。其实不然, 这种孤立地记单词的结果是:单词的一两种意思记得很牢, 而忽视其他可能的意思 (单词本里往往只抄一两种释义) 。如果别人问起某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记得很牢的人能脱口而出说出一两种意思。

有人会问:单词意思记得牢不是很好吗?好, 也不好。如果把单词的所有常用意思都记得很牢当然好。可事实上很多人只能把单词的一两种意思记得很牢, 而记不住其他意思。这种情况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些单词时, 大脑里马上出现记得最牢的意思, 而这种先入为主的理解很可能排除其他可能的意思, 从而影响上下文的理解。下面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几个例子:

这两句话很简单, 没有生词。但课堂上几个学生都问:A问B下周是否能碰头, 为什么B说“让我看看我的diary”?Diary不是“日记”吗?这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先入为主的理解。其实diary很常用的另外一个意思是“记事本”。B要看看记事本才能确定下周是否有时间碰头。其实学生也并不是不知道diary有“记事本”这个意思, 只不过“日记”这个意思记得太牢了。看到diary马上就想到“日记”, 而不去考虑这个单词的其他意思。请看另外一个例子:

Next morning I found a foot of snow on the ground.

学生问:怎么是a foot of snow?很显然学生把这里的foot理解为“脚”了。实际上这里foot的意思是“英尺”不是“脚”。可以推断, 学生在理解时是凭借对这个单词意思的记忆, 而不是从上下文去理解。这恐怕也是孤立地记单词的结果。

像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教学中经常遇到。要知道, 把某些单词的某些意思记得太牢是需要时间的。一部分单词记得太牢就意味着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其他单词。把一个单词的某一两种意思记得太牢, 就意味着忽视单词其他的意思。

我们认为, 除了那些特别常用的单词以外, 一般的词汇学到八、九成熟悉就可以。我们不赞成学习者把英语单词意思记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如果能在上下文里理解单词, 就不必再特别地强加记忆。应该把时间用来进行更广泛地阅读, 接触更多的单词和更多的意思及用法。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令大多数学习者感到头疼的是词汇的学习。据调查, 词汇已经成为学习者阅读、口语、写作中的最大障碍, 是学习者英语学习的难点。尽管学习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效率极低, 遗忘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学习者该如何记住词汇, 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呢?本文将从为什么要学习词汇、应该学习哪些词汇、词汇需要学到什么程度三个环节谈谈一些个人的感受。

关键词:词汇,学习者,阶段,目标

参考文献

[1] 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J].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2] Ellis, G.&B.Sinclair.Learning to Learn English:A Course in Learner Training. (Teacher’s book) [J].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 Naiman, N.et al.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J].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6.

[4] Rubin, J.&I.Thompson.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M].Boston:Heinle&Heinle Publishers, Inc, 1994.

[5] 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1) .

词汇学范文第3篇

2、阅读课堂环境下英语词汇能力发展的认知模式

3、高中学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培养

4、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

5、简述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6、词汇学理论和认知规律与英语单词的记忆探究

7、掌握新课程理念,搞好英语词汇教学

8、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9、小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10、浅析小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英语习语及其语体色彩

12、浅论并置理论对大学生词汇记忆之启示

13、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

14、英语数字习语背后的文化

15、小议英语词汇的开放性

16、大学英语的实用化教学

17、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中词汇的背景教学法

18、职高英语课堂中词汇教学的方法探究

19、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

20、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

21、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22、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

2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向

24、浅析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25、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26、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27、原型理论对发展二语词汇习得策略的启发

28、英语习语教学及课堂活动设计

29、高职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的几种方法

30、词汇能力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探析

31、认知图式与英语词汇习得探究

32、初中英语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

3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34、浅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35、Chinese Loan Words in English

36、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回顾与展望

37、四川地方高校日语本科教育现状观察

38、高校英语语言文化特点探究

39、识解操作对英语词汇学中词义关系教学的一些启发

40、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

41、利用语料库认识《农业科技英语》的词汇特点

42、新媒体时代英语缩略语的认知程度和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43、如何做好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44、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45、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文化语义学视角

46、小议传统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7、英美英语词汇差异刍议

48、名词动用的认知思维及分类

49、浅谈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

词汇学范文第4篇

中国对语言研究的方法与英美的研究方法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国相比对语法的研究更加注重对词汇的研究,中国对语言的研究主要研究其词汇。中国的汉语言研究的方法在研究英语方面得到了借鉴,在中国,早期的英语研究成果大多与英语的词汇有着密切的联系。英汉词典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研究英语词汇的成功。随着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国外对语言的研究方法流传到我国中。我国的词汇研究学者通过将传统的研究方法与先进的国外研究方法相结合,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效。

2英语词汇学的开端

我国的英语词汇学是以引进国外著作为研究开端。1940年-1945年,我国初次从前苏联引进英语词汇学有关的著作,这次引进对我国英语教学和词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引进词汇学著作之前,我国的学者已经对词汇学做了前期的研究铺垫,唐忠强和庄绎是我国第一批评论英语词汇著作的代表人物。

为了适合中国学者的需要,1960年天津师范大学外语系将《英语词汇学》翻译为汉语 ,在翻译过程中删减了不满足读者需要的内容,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方便[1]。该书中不仅有较多的案例,帮助读者深刻的认识词汇学,而且还有多种语言词汇的对比,了解了英语词汇与汉语言词汇之间的差别。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不再引进他国有关英语词汇学的著作。

3英语词汇学遇到的挫折

由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与前苏联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两国的关系迅速恶化,我国学者不再研究俄语词汇,从新开始研究英语词汇。在这一时期,我国研究英语词汇的专著数量迅猛增加。大量学者纷纷发表有关英语词汇的专著和论文,是标志着我国能够自己研究出版英语著作的里程碑。

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英语词汇研究被迫中断,在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英语词汇研究止步不前。“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对过去研究成果的否定,许多英语词汇研究者遭受着严重的迫害。英语词汇学的研究遭遇了史无前例的荒凉景象,在不健康的社会局面下,英语词汇学研究摇摇欲坠。

4英语词汇学的发展萌芽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国家的学术界出现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现象,英语词汇研究也逐步恢复正常,走上正轨。英语词汇学的研究转变了研究方向, 开始求证方法方面的研究。周少珩先生发表的《欧美语义学的某些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英语词汇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国外引进,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科技英语,掀起了我国的科技英语热,英语词书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文化大革命”压制着我国英语词汇学研究着的满腔热情,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将这满腔热情转化成研究动力。虽然当时出版的许多书和许多文章在现在看来都存在着缺陷和局限性, 但是对当时英语词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依据。

5英语词汇学的发展瓶颈

我国英语词汇学的发展逐渐步入成熟阶段, 英语词汇学的教材也在不断的发展。现代语言学成为研究英语词汇学的基础,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影响深远。但是英语词汇经过一次出版高潮以后,隐秘了大概有十年。英语词汇学的研究进入了瓶颈期,学者开始深入研究英语词汇的发展方向。有的学者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个英语词汇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也有学者全面研究英语词汇内容, 英语词汇学继承传统中优秀的研究方式,在原有的研究成果上创新和发展。英语词汇的研究更加注重研究的深度而不是广度,研究的内容不是问题而是应用。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对初学者来说记住英语词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这一困难严重的阻碍了人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推动了英语教学的改革,掀起了英语词汇出版的第二次高潮。

6英语词汇学的发展转变

陆续出版的英语词汇学著作, 提供给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但是这些英语词汇研究没有突破传统的研究框架,创新的内容较少。经过学者不断的研究反思,出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英语词汇研究学者转变陈旧的认知, 增加了英语研究的主观内容和意象意义。突破了过去10年英语词汇学发展的瓶颈,英语词汇学者发现了一片新的研究天地。虽然研究仍处在初步阶段,存在着内容粗糙,理论构架不够完善等问题,但是仍然是我国英语词汇研究的一大突破[3]。

7结语

英语词汇学的发展历程与其他学科一样,都经历了引进、产生、发展和创新等过程。我国的英语词汇学研究经历了许多困难,经过寻找困难出现的原因,找到了解决困难的突破口,不断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英语词汇学。但是我国英语词汇学在日益成熟时遇到了新的问题,研究出现了瓶颈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英语词汇研究重新富有活力,我国研究学者开阔研究领域,经过不懈的努力壮大和发展我国英语词汇学。

摘要:世界上语种繁多,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所有的语言都是由单词和语法组成的。现如今,词汇学的内容大多混合在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专著之中,世界上少有有关英语词汇学的专著。为了满足我国科研要求和政治的影响,我国在前苏联引进了第一本英语词汇学的专著。但是我国的英语词汇学并没有止步不前,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学习英语的需要,我国逐渐研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专著。改变传统学习词汇的方法,与认知学科结合起来,发展英语词汇学。

词汇学范文第5篇

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常用“你”,如“你省”、“你部”。如是平行文则宜用敬辞“贵”,如“贵部”、“贵局”、“贵市”、“贵会”、“贵社”、“贵公司”、“贵单位”等。

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常用“我”、“本”,如“我省”、“我部”、“我局”、“本公司”、“本会”等。

公文中间接称呼有关的人或单位常用“该”,如“该同志”、“该人”、“该地区”、“该单位”等。

二、起首语

对下级机关或人民团体来文有所批复时,起首常用“关于《……的报告》收悉”、“关于……的电文已悉”等。

《通知》常用“为了……”开头。

三、承启语

在公文的缘由表述完毕后,常用“为此,特作如下通知”、“特此命令你们”等领起下文。

四、结尾语

是各类公文正式结尾时表收束、强调、祈请等的用语,可用“以上各项,望各地遵照执行”、“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是否有当,请予批复”、“当否,请批示”、“请予审批”、“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五、公文用词的特殊性

所谓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是指公文有一套较常用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用起来能体现公文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开头用语有:“按照”、“为了”、“根据”、“鉴于”、“依照”、“据查”、“关于”、“报告悉”、“电悉”、“奉”、“查”、“前奉”、“据”、“……报称”、“……电称”、“制定”、“特派”、“任命”、“兹聘”、“派”、“惊悉”、“阅悉”、“谨悉”等。

结尾用语有:“望”、“请”、“特此函告”、“为盼”、“是否可行”、“当否”、“请批示”、“祈请批复”、“盼回复”、“望遵照执行”、“特此通知”、“请批转……执行”、“特此布告”、“此复”、”此致”、谨呈”、“谨报告”、“特此电陈”、“此令”、“此批”、“此布”、“为荷”等。

过渡用语有:“为此”、“为此……特……”、“对比……”、“为……”、“结合……”等。

称谓用语有:“贵省”、“贵局”、“该地区”、“我市”、“我县”、“本镇”等。

表时间的模糊词语有:“最近”、“近期”、“适当时候”、“现在”、“将来”、“曾经”、“同时”、“有时”、“一直”等。

表范围的模糊词语有:“有关”、“各部门”、“乡(县、市、省)内外”、“国内外”、“左右”、“上下”等。

表条件的模糊词语有:“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情况下”、“在……基础上”、“符合一定条件”、“在特殊情况下”等。

表数量的模糊词语有:“许多”、“多数”、“广大”、“某些”、“有此”,“一些”、“个别”、“部分”等。

表程度的模糊词语有:“很”、“一般”、“更加”、“进一步”、“基本上”、“显著”、“一定……”、“较”等。

表频率的模糊词语有:“经常”、“不断”、“有时”、“反复”、“再三”、“多次”、“偶尔”等。

六、公文写作常用词语

在长期的公文写作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公文逐渐形成了一套常用的专用词语,现简要介绍如下:

a

[按期]按照规定的期限。

[按时]依照规定的时间。

[按语]发文单位批转或转发公文时所做的说明或提示。

[按照]依照;据此办理。

[案卷]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

b

[颁]发布;颁发。多用于庄严、隆重的场合。

[颁布]公布。多用于公布重要的法律、规定、条例、命令等。如“颁布法令”、“颁布奖惩条例”。

[颁发]发布;授予。多用于领导机关发布重要文件或向有关单位或人员授奖。如“本条例自颁发之日起执行”、“颁发奖章和奖金”。

[颁行]颁布施行。

[报呈]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如“报呈上级备案”。

[报告]①用书面或口关的形式向上级做正式陈述。②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上级所做的正式陈述。

[报经]上报并已经得到。如“报经上级同意”。

[报批]呈报上级机关请求批准。如“履行报批手续”。

[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机关请示或请求。如“报请上级批准”。

[报送]向上级呈报。

[备案]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如“此事已报上级备案”。

[备查]准备好文件、案卷、图表等以供查考。如“存档备查”。

[本]自己方面的。可用于机关、团体和个人的自称,也可用于文件自身。

[本拟]本来打算。

[本应]本来应该。如“本应从严惩处,但念其……”

[比照]比较对照(已有的做法或同一范畴的规章制度处理)。

[濒于]临近;接近。多用于坏的情况。如“濒于破产”、“濒于绝望”。

[并经]并且经过。

[不啻]不止;如同。

[不法]不守法的;违法的。如“不法分子”、“不法行为”。

[不日]要不了几日;几天之内。

[不失为]还可以算得上;称得上。“这样处理,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不时]随时。如“不时之需”。

[不宜]不适宜。如“不宜操之过急”。

[不予]不准许;不给。

[布置]对工作、活动做出具体的安排。

[部署]安排、布置(工作或活动)。

c

[参见]同“参看”。

[参看]读一篇文件时参考另一篇。

[参与]参加进去共同进行。

[参阅]同“参看”。

[参照]参考并仿照。如“参照执行”。

[参酌]参考实际情况,加以斟酌。如“参酌处理”。

[草拟]起草和撰拟。如“草拟文件”。

[查]清点;了解;调查;清查。

[查办]查明犯罪事实或错误情节加以处理。如“严加查办”、“撤职查办”。

[查对]清查核对。如“业经查对,正确无误”。

[查复]核查后做出答复。

[查禁]检查并禁止。

[查究]调查并追究;检查追究。如“对此须认真查究”。

[查收]检查后收下。

[查询]调查询问。

[抄报]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除主送机关及首长外,报送需要了解情况的上级机关和首长。

[抄发]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除主送机关及首长外,下发给需要了解文件内容的下级机关或人员。

[抄送]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送交平行机关、单位或个人。

[成例]现成的例子和办法。如“援引成例”。

[成文]用文字固定下来的;成为书面的。

[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如“呈报省政府批准”。

[呈请]用公文向上级请求或请示。如“呈请核示”。

[承蒙]受到(客套话)。如“承蒙指教”、“承蒙恩准”、“承蒙热情招待,不胜感激”。

[纯系]纯粹是。如“纯系无中生有”、“纯系无理取闹”。

[此]这个。如“在此基础上”、“此议不妥”。

[此布]在这里宣布。多用于布告的结尾。

[此复]就这样答复。用于批复或函复的结尾处。

[此令]就这样命令。用于命令的结尾处。

[此批]中央或地方机关,对人民团体呈送的报告有所批复时,用此语为终结。

[此状]颁发任命状或奖状时用“此状”作为终结语。

[存案]在有关机关登记备案。

[存查]保存起来以备查考。如“交财务处存查”。

[存档]把已经处理的公文、资料归人档案,供以后查考。

[存疑]把疑难问题暂时搁置起来不做处理。如“此事存疑,留待后决”。

d

[大]超过一般的;十分;很。

[大力]很大的力量;用很大的力量。如“大力支持”。

[大有]很有。如“大有余地”、“大有……之势”。

[待]等待。

[当即]当时;立即;马上就。

[当否]是不是恰当合适。

[电悉]通过电报(电话)了解到。

[定]规定的;不可移动和变更的。

[定案]案件、方案等做最后的决定。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与取舍的决断。如“此事待讨论后再行定夺”。

[定于]决定在。

[定予]一定给以的。

[动]行动;动作;行为。也做“往往”解释。

[动议]会议中临时的建议。如“紧急动议”。

[动辄]动不动就。

[度](量词)次。

[敦]诚恳。

[敦促]诚恳地催促。

[敦聘]诚恳地聘请。

[敦请]诚恳地邀请。如“敦请届时光临指导”。

e

[讹误](文字、记载)错误。

[而]有三种用法,—是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二是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三是插在主谓语之间,起“如果”的作用。

f

[发布]宣布(命令、指示等)。

[凡]凡是。

[反之]与此相反。

[非经]除非经过。

[废]废止的;不再使用或不再生效的。

[废弛]政令、法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

[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

[废止]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等)。

[废置]认为没有用而搁置一边。

[奉]接受。用于下级接受上级的指示、命令。

[否]不;不行。

[复核]复查核对。

[附件]指随同主要文件一同制定的文件,是随同主要文件一同发出的有关文件或物品。

g

[该]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

[概]大略、大概;一律。

[概用]一律用。

[稿]指外发公文的未定稿、草稿。

[稿本]公文形成前所产生的各种文稿,如草稿、讨论稿、修改稿、送审稿等。

[根据]依据。用于公文的开端。

[公布]公开宣布,让大家都知道。用于政府的法律、命令、文告及团体、单位的通知事项。

[共识]指双方或多方在某一问题上的共同认识。

[关于]具有指示性的介词,多与名词组成偏正词组用作公文题目。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用于请柬、邀请信的末尾处。如“敬请光临”、“欢迎光临指导”。

[规程]对某种政策、制度、正确做法和程序所做的分章分条的规定。

[规定]对某一事物的方式、方法、数量、质量所做的决定。

[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规格]指质量的标准,如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

[规约]经相互协议规定下来共同遵守的条款。

[规则]规定出来给大家遵守的制度和章程。

[贵]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多用于单位、团体或国家。

[果系]果然是。如“经调查核实,果系张某所为”、“经查此事果系误传”。

h

[还须]还必须。

[函]信件。如“公函”、“来函”。

[函复]用信函答复。如“所拟可否,盼速函复”。

[函告]用信函报告或告诉。如“特此函告”。

[核]仔细地对照和考查。

[核拨]审核后拨发。

[核定]审核决定。

[核对]审核查对。

[核减]审核后决定减少。如严核减行政经费10%”。

[核实]审核查实。

[核销]审核后报销。

[核准]审核后批准。如“该计划业经市政府核准”。

[后经]后来经过。

[互动]为解决某一问题,双方或多方采取实际行动。

[会签]指与文件内容有关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在发文稿上签注意见和姓名。

[会同]同有关方面会合在一起。

[汇总]汇集到一起。多指资料、数据、表格、文件等。

j

[基于]根据。如“基于以上理由”。

[即可]就可以。

[即日]当天。如“本条例自即日起施行”。

[即席]在集会或宴会上(当场)。如“即席讲话”、“即席赋诗一首”。

[亟]急迫。

[鉴]审察;仔细看。

[鉴别]辨别。

[鉴戒]可以使人警惕的事情。如“引为鉴戒”。

[鉴定]对人或事的优劣做评价。

[鉴于]觉察到;考虑到。

[见]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复]答复(我)。

[见谅]原谅(我)。如“敬希见谅”。

[校订]对照可靠的材料复核公文中的疑误之处。

[接]接到。

[接办]接过来继续办下去。

[接管]接收并管理。

[接洽]联系洽商。

[届时]到时候。表示预定时间准时做某事。如“请届时参加”。

[谨]敬辞,表示敬重、郑重的意思。

[谨电]恭敬地电告。如“欣闻……,谨电致贺”。

[谨启]恭敬地陈述。如““秘书工作”公司谨启”。

[谨悉]恭敬而慎重地了解到。如“来函谨悉”。

[惊悉]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震惊。如“惊悉“秘书工作”同志病逝”。

[经]经过。

[径]直接。

[径报]直接报送。如“有关材料请径报市政府办”。

[径向]直接向。如“此事宜径向县劳动人事局反映”。

[径与]直接同。如“请径与市人才中心联系”。

[径自]自己直接(行动)。如“该公司未经批准,径自开展人才招聘活动”。

[就]靠近;从事。

[就地]在原地。如“就地解决”、“就地安置”。

[就绪]已经安排好。如“大会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就学]从事学习。

[就业]从事某项职业。

[具名]在文件上签名。

[据]根据;依据。

[据此]按照这个。

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

[决算]根据预算执行的结果而编制的会计报告。

[决议]经过一定会议讨论通过的决定。

[均]全;都。

[均经]全部经过。

[均须]都必须。

[均应]全都应该。

k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了解。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

[可否]可不可以。

[恳请]诚恳地邀请或请求。如“恳请拨冗出席”、“恳请原谅”。

l

[滥用]超过规定范围地使用。如“滥用职权”、“行文不得滥用方言”。

[累计]层层相加,累聚计算。

[立案]在主管机关注册登记、备案。

[立即]立刻。

[列举]一个一个地举出来。

[列席]参加会议有发言权而没有表决权。

[聆听厂听”的文言词。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如“聆听教诲”。

[另行]另外进行(某种活动)。如“另行通知”、“另行规定”。

[令行禁止]有令行,有禁止。多用于下行公文的要求之中。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或应该做的事情。如“履行诺言”、“履行手续”。

[论处]判定处分。如“依法论处”、“按违反政纪行为论处”。

m

[免]去掉;除掉。如“免去”、“免职”。

[面洽]当面接洽。如“面洽公事”、“详情请与来人面洽”。

n

[能否]是否能够。

[拟订]草拟。如“拟订计划”、“拟订方案”。

[拟稿]起草文稿。

[拟经]打算经过;准备经过。

[拟于]打算在。

[挪用]将专项款移作他用。如“挪用公款”。

p

[批驳]书面否决下级的意见和要求。

[批复]对下级来文的批示答复。

[批件]带有上级批示的文件。

[批示]上级对下级来文批注意见。

[批阅](领导人)阅读文件并加注批语。

[批转]把下级来文批示转发给其他单位执行和参阅。

[批准]上级对下级的意见表示同意。

[破案]查清涉及法律的事件。

q

[期]①等待;盼望。②日期;预定的时日。如“定期”、“按期”。

[期于]希望达到;目的在于。

[启动]原指机器、设备开始运转。在社会生活中则指某项工作或活动开始进行。

[启用]开始使用(印章)。

[讫]完结;截止。

[迄今]到现在。

[洽商]接洽商谈。如“洽商有关事宜”。

[签订]订立协议、合同、条约并签字。

[签发]主管负责人对公文文稿签署发稿意见。

[签收]收到公文信件后,在送件人的发文簿上签字,表示文已收到。

[签署]在公文上正式签字。

[签章]在文件上签名盖章。

[签注]在文件上批注意见。

[切]切实;务必。

[切记]牢牢地记住。

[切切]①千万;务必。如“切切不可忘记”。②用于布告、条令等末尾,表示叮咛。如“切切此布”。③恳切;迫切。如“切切请求”。

[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切勿]千万不要。如“切勿等闲视之”。

[清册]详细登记有关项目的册子。

[清查]彻底检查。

[清点]清理查点。

[清稿]①把文稿誊清。②誊清了的稿子。

[清样]最后一次校改后的校样。

[请柬]邀请书,俗称“请帖”。

[请示]向上级请求指示。

[请予]请给予。属请求性用语。如“请予审批”、“请予批示”。

[顷]不久以前。

[顷奉]刚才接到。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如“顷奉上级指示”。

[顷接]刚才接到,多用于平行机关或个人之间。如“顷接来函”。

[顷闻]刚才听到。如“顷闻“秘书工作”同志不幸病逝”。

[确系]确实是。如“经查证,此案确系错判”。

r

[任]担负;使用。

[任免]任命和免职。如“任免名单”。

[任命]下命令任用。如“任命“秘书工作”x为公安局副局长”。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如“量才任用”。

[任期]担任职务的规定期限。如“任期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日程]按日排定的行事程序,如“议事日程”、‘‘工作日程”等。

[日内]最近的几天里。如“大会将于日内举行”。

[日前]几天前。

[冗]①多余的。如“裁减冗员”。②繁忙的事。如“希拨冗出席”。

[如期]按照预定的日期。如“该项任务业已如期完成”。

[如上]如同上面所叙述或列举的。如“特报告如上”。

[如下]如同下面所叙述或列举的。如“特提出如下意见”。

s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多用于批评某种错误倾向的通知、通报等公文中,属强调语气。

[删]去掉文中的某些字句。

[删除]删去。

[删改]删削并改动。如“原稿个别地方做了删改”。

[删节]删去文中可有可无或比较次要的部分。

[为此]为了这个。

[为荷]感谢受到你们帮助。如“请予大力协助为荷”。

[为盼]希望受文者按来文要求去办。多用于函、通知、介绍信末尾处。如“请速予批复为盼”。

[为使]为了使得。

[为要]是重要的。多用于下行文,提醒下级单位务按文件规定办理。如“望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为要”。

[为宜]是妥当或适当的。

[为止]截止;终止。

[文稿]文章或公文的草稿。

[未经]没有经过。

[务]务必。文件中常用的有“务请”、“务希”、“务祈”、“务求”、“务期”、“务使”等。

[务必]必须;一定。主要用于下行文,属指令性用语。

[务须]一定;必须。

[勿]表示禁止或劝阻。

x

[希即]希望立即。

[希予]希望给予。

[悉]①全;都。②知道。

[系]是。如“纯系”、“显系”、“果系”、“确系”。

[细则]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详细规则。

[下达]向下级传达或发布(命令、指示、意见)。

[下不为例]下次不能援例,表示只通融这一次。有提醒警告作用。如“必须严加查处,决不搞下不为例”。

[现]现在;此刻。

[限于]限定在;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

[详悉]详细地知道。

[行]①做或实行。②将要。

[行文]发公文给(某个或某些单位)。如“行文各地”。

[须]须要;必须。

[须即]必须立刻。

y

[严]严格。

[严办]严厉查办。

[严防]严格防范。

[严加]严格加以。

[严谨]严密谨慎。

[严禁]严格禁止。

[严守]严格遵守。

[严重]程度深,影响大,情势危急。如“问题严重”、“后果严重”、“表示严重关切”。

[业经]已经。如“业经呈报在案”。

[业已]已经。如“业已调查属实”。

[业于]已经在。

[一并]合在一起。多在两件以上的事情、问题或文件需要合并处理时用。

[一经]只要经过。

[宜]①合适。②应当。多与“不”字结合,用在否定式上。

[已悉]已经知道。

[以]用;拿。

[以便]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有了上半句所说的条件,下半句的目的就容易实现。

[以此]用这个。如“以此推算”。

[以儆效尤]儆,使人觉悟。效尤,学坏样子。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

[以利]以便有利于。如“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

[以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前半句话的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结果不至于发生。

[以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以此希望。如“再接再厉,以期全胜”。

[以致]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面的结果是由上述的原因所带来的。

[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上的延伸或扩大。

[以资]用来作为。如“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亦须]也必须。如“对……亦须关注”。

[议案]提交会议讨论的建议。

[议程]会议进行的程序。

[议题]会议讨论的题目。

[引为]引来当作。如“引为骄傲”、“引为教训”。

[引以为戒]将过去的事情作为教训和警戒。

[印鉴]留供核对的印章底样。

[印信]公章。

[应]应该。

[应即]应该立即。

[应届]本届。如“应届毕业生”。其对应词是“往届”。

[应将]应该把。

[应邀]接受邀请。

[应以]应该用。

[应于]应该在。如“此项工作应于六月底前完成”。

[应予]应该给以。如“应予鼓励”。

[用]使用。

[于]在。

[与会]参加会议。如“与会代表”。

[予]给予。

[逾期]超过规定期限。如“逾期未复者,视为同意”。

[援引]引用。

[援用]引用。

[阅悉]看过并知道。如“来函阅悉”。

[越级]越过直属的上级直接到更高的上级。

[运作]进行工作或开展活动。如“运作方式”

z

[在案]已经记录在档案中,可以随时查考。如“记录在案”。

[暂行]暂时实行。如“暂行规定”、“暂行条例”。

[责成]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办理)。如“责成市公安局迅速破案”。

[责令]命令专人或机构负责(办理)。如“责令有关部门查清案情”。

[摘由]摘录公文的主要内容以便查阅(因为公文的主要内容叫事由)。

[展期]把预定的日期往后推迟。如“报考工作展期至3月底结束”。

[章程]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o

[照办]依照办理。如“碍难照办”。

[照此]按这样(去办)。如“同意所拟,望照此办理”。

[正本]文件的正式文本。

[值]遇到;碰上。

[指令]上级对下级所做的指示和命令。

[指示]上级对下级说明处理某项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也指上级指示下级的具体文件。

[指正]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致]给与。

[制定]定出。如“制定宪法”、“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学会章程”。

[制订]创制拟定。如“制订方案”。

[制度]要求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

[衷心]出自内心。如“表示衷心的感谢”、“衷心拥护”。

[专此]专门在这里。用于报告的结尾处。如“专此报告”。

[追查]追问调查。如“追查责任”、“追查到底”。

[准予]准许。如“准予毕业”。

[兹]现在。如“兹定于6月8日召开国家公务员招考工作新闻发布会”。

[兹将]现在将。如“兹将(二oo六年工作计划)送上,请审示”。

[兹介绍]现在介绍。如“兹介绍“秘书工作”x等二同志前往贵局……”。

[兹就]现在对。如“兹就……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兹派]现在委派。

[兹因]现在因为。

[兹有]现在有。如“兹有我局副局长“秘书工作”x等二同志前往贵处联系……事宜,请接洽”。

[自行]自己进行。如“自行办理”、“自行解决”。

[总结]把一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或情况,分析研究之后做出的指导性的结论。如“年终总结”、“工作总结”。

[总则]规章条例最前面的概括性条文。

[遵从]遵照并服从。如“遵从上级指示”、“遵从决议”。

[遵行]遵照实行或执行。如“即请批示,以便遵行”。

词汇学范文第6篇

1.1 缺乏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由于各种原因, 中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长此以往造成了他们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 不愿为英语学习付出必要的努力。

1.2 对词汇学习缺乏正确认识

有些学生认为:平时可以少花些时间在英语词汇学习上, 只要到考试时突击背几天就可以了。然而这只是短时记忆, 并不能转化成语言知识和能力。

1.3 机械记忆词汇, 方法不当

有些学生拼读技巧不过关, 甚至还不会读音标。根本做不到根据读音规则记音和形, 不能见形知音, 从音知形。因此记忆单词更加困难。由于不掌握方法, 只是机械地去背单词, 结果是事倍功半。

2 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技巧

针对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原因, 教师有必要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信心, 消除畏惧心理;同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策略指导和科学训练。

2.1 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明确目标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学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克拉申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是。

(1) 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 进步快;反之, 则收效甚微。

(2) 性格。自信, 性格外向, 乐于置身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 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

(3) 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焦虑感较强者, 情感屏障高, 获得的输入少;反之, 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 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其次要帮助学生培养信心。平时注意观察和引导学生, 使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去做, 是可以掌握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技巧, 最终学好英语的。再次教师必须努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认知主体 (学生) 的学习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使学生能时刻支配自己, 提醒自己, 并且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2.2 进行词汇记忆的策略指导和训练

许多英语单词的构成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识记单词, 不断扩大词汇量, 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同时, 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

(1) 音标法。就是利用英语国际音标来识记单词。国际音标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 pha bet) 是标识标记英语语音的符号系统。如果熟练掌握国际音标及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 就可以根据音标来直接拼写英语单词, 尤其是一些比较长又难于识记的单词。这样不仅节约记忆时间, 而且还会提高记忆效果。

(2) 联想法。就是用发散思维来识记英语单词。通过新信息产生联想, 与原有的相关信息紧密连接, 形成一串一串的记忆。既可以温故又可以知新。 (1) 根据词形联想, 如:old, cold, gold, hold, sold, told等。 (2) 根据近义词 (同义词) 或反义词联想。如:由woman想到female, 由old想到young。 (3) 根据发音联想, 即联想同音词。如:write和r i g h t。

(3) 构词法。构词法是识记英语单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大家都知道, 英语中有许多词是加前缀或后缀构成的。如:形容词happy (幸福的) 加上否定前缀un-就变成了反义词unhappy (不幸福的) , 加上后缀-ly就变成了副词。另外, 英语中还有许多合成词, 即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构成的词。如:deadline (最后期限) 、spotlight (聚光灯) 、outside (外面) 。因此,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构词法对英语学习和单词记忆是很有益处的。它不但使我们掌握词类和词义, 而且会使一些多音节词更为好记。

(4) 卡片法。就是将单词整理写在卡片或袖珍笔记本上, 可随时供翻阅并加以记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实用且易于携带,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随时随地随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寓学于乐, 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对闲暇零星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

(5) 语境法。就是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或根据例句来识记单词, 而不时一味地就单词而背单词。它避免了以往只会写而不会用的传统弊病, 有利于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同时, 它不易于遗忘, 可以保持长时间记忆。例如:You’re welcome.It’s a piece o f c a k e (你太客气了, 这只仅仅是小事一桩) 。在此句中“a piece of cake”实际意思是:an very easy thing, 而不是其字面意思:一块蛋糕。

2.3 加强运用, 巩固所学词汇

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 即艾宾浩斯提出的先快后慢遗忘规律。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同时, 还要让他们做好及时、反复的复习, 来加强记忆的内容, 使之变成长时记忆。具体做法如下:

(1) 为了进一步掌握所学词汇并熟练地运用, 可以进行大量的阅读。大量的阅读可对所学单词进行不断地复习、反复和强化。单词、短语由于处于被应用的、有上下文的语境中, 因而不仅加深了所学单词的印象, 记忆了词汇, 而且在阅读中通过对句子和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所学词语的用法, 巩固了所学词汇。

(2) 此外, 还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某一动词与其它词搭配构成的短语列出, 然后尝试用其造句。

(3) 还可利用写作巩固所学词汇。如将学过的词汇列出一些, 教师先用这些词给出一篇范文, 然后让学生模仿它, 也用这些词汇写一篇小文。这样既可达到巩固词汇的效果, 又练习了写作, 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 只要学生有兴趣和信心, 并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就一定能改变词汇学习时死记硬背、效率低下的现状,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英语词汇在一个人的英语语言能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词汇量越大, 对语言输入内容的理解能力就越强, 输出语言材料时质量就越高。但中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在学习英语时, 常感到词汇学习很困难。通过教学实践, 本人认为要使词汇学习真正有成效, 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并将策略训练有计划地渗透到课内外的教学之中。因此, 本文拟从分析学生词汇学习的困难入手, 探讨进行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上一篇:党性锻炼小结范文下一篇:应急演练方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