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知识经济论文范文

2024-07-13

企业发展知识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农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农民知识化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关键。文章从阻碍我国农民知识程度提高的因素入手,探索推动农民知识化进程的有利因素。

关键词:农民知识化;农村教育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追求,而农民的知识化则是农业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主体的国家来说,农民的知识化更是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关系着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 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现状

我国农民在旧社会里普遍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文化水平十分低下,乡村成为愚昧和落后充斥的地方。建国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的文化教育工作,农村儿童的入学率、成人的脱盲率都有较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教育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到1996年,我国农村已有高中2934所,学生118.4万人,初中44098所,学生2818.9万人,小学53.5万所,学生9486.9万人。在农村成人教育方面,到1996年已有农民高校4所,农民中专学校519所,农民技术培训学校43万所,农民中学3733所,农民小学161593所。农村教育状况的改善为农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提供了基本条件,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民的知识水平总的还很低下。

2 阻碍我国农民知识程度提高的因素

2.1 农村教育“三不”现象严重

一是农村教育经费不足。从教育投资上看,国家每年几百亿的教育经费几乎全部用在城市,而广大农村则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办教育。1985年起国家财政还取消了对农村每个中学生31.5元、小学生22.5元的教育拨款,改由农民在集体提留中提取,农村学校往往只能依靠农民出钱集资建设和改造,资金的匮乏使农村教育无论在师资上还是在基础设施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二是教育结构不合理。农村的办学结构与城市的办学结构雷同,都是以追求升学率为主。由于农村办学资金少、教师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农村学生升学不成,又没能学到实用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三是教育质量不高。由于以上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农村的教学质量想提高就成为一种必然。

2.2 不少农民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目前农业劳动的科技化程度还不高,对知识水平的要求没有其他产业严格,加上许多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深,故此农村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普遍不高,很多人认为农村人书读多了没什么用处。很多农村中小学在校生严重流失,而女生的辍学率更高。这可以说是影响农民知识化、阻碍农村现代化的一个相当突出的社会问题。

2.3 农村教育设施落后

我国绝大部分农村教育设施落后,很多地方没有书店,没有图书室,难以满足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即使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农村的文化设施、文化事业并未随经济发展而发展,有时反而有所衰减。

2.4 农村人才大量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纷纷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流动和转移。而首先流动和转移的主要是那些年轻、有文化或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这使得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农业技术改进青黄不接、农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而那些来自农村的大中专学生,在毕业后一般也很少回农村,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待遇很低也纷纷寻求别的出路,这就使得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严重缺乏带动者,缺乏精英和骨干,从而导致了农民知识化进程的缓慢无力。

3 发展农村教育、推动农民知识化进程

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严重偏低,这种“低知识型”的劳动者显然无法担负起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任。要使我国农业现代化事业得以顺利实现,必须大力提高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准,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新型农民。

第一,各级领导必须从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指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各级领导者只有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发展教育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把发展教育真正置于重要的地位,我国农村教育事业才会有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更是要牢固树立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意识,高度地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积极拓宽农村教育经费的来源,努力建构比较稳定的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使农村教育经费随当地经济的发展逐年增长,以此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同时还应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彻底改变农村中存在的忽视子女教育投资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逐步改变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

第二,要积极改革农村教育模式,努力建立和完善三教结合的农村教育体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的办学模式与城市办学模式基本雷同,都是单纯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办学模式下,农村绝大部分学生既升不了学,又学不到实用的农业耕种技术和经营方法,这就严重地脱离了农村的实际,造成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自80年代以来在农村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的同时,还在《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法令文件中对农村教育改革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作出了具体规划和部署。在今天农村教育工作中,必须深刻把握中央关于农村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抓好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完善农村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首先,农村的中小学必须抓好素质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增加农业和其他实用技术的教育内容。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以此为农村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农村成人教育则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好农民学习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只有真正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搞好三教结合,才能迅速地提高农村全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从而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第三,要特别重视广大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普遍落后,很多地方办学条件恶劣,不少适龄儿童无法入学,在校生纷纷辍学流失,成为新的文盲和半文盲,这就严重地制约着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很有必要大幅度增加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以此逐步改变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状况,大力提高这些地方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中西部农村的发展步伐。

第四,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支撑我国农村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现在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历不合格、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这就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为了振兴农村教育,必须重视农村教师的培养,努力建设合格稳定敬业的农村教师队伍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同时,对于那些长期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教师,更要在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以鼓励并切实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安心于农村教育工作,继续为农村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吴秋颖,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改革开放史;金春福,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图书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企业发展知识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增加,企业内控审计工作也就越来越重要。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内控审计工作,完善企业营销管理工作。加强企业内控审计工作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自身快速发展,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还对企业营销管理具有重大意义。现阶段,我国各大企业都开始重视企业内控审计工作,并不断完善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将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当成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手段,并逐渐成为推动我国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各个企业需要对内控审计工作加以重视,科学制定内控审计工作方案,并在实际营销管理工作中严格实施,对企业营销管理工作做到及时监督,从而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内控审计对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影响,从而明确企业内控审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期帮助企业在营销工作中合理利用审计内控工作,推动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控审计;营销管理

企业内控审计工作既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又可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目前,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实效性被各大企业所认知,各大企业都开始重视企业内控审计工作,并将企业管理工作当成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离不开企业内控审计工作,企业内控审计工作对营销管理具有重大作用。

一、内控审计的概述及具体分析

内控审计又称内部控制审计,就是确认、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过程,包括确认和评价企业控制设计和控制运行缺陷和缺陷等级,分析缺陷形成原因,提出改进内部控制建议。首先,企业内控审计实施对象是企业内部控制體系运行,审计部门需要对此项内容展开内控审计工作,并给出具体的内控审计报告。其次,内控审计部门与企业内其他部门工作职责不一致,内控审计部门对企业展开内控审计工作过程中,企业需要在此过程中承担相应责任。企业可以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审计,也可以委托不负责年审的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最后,内控审计与企业内部自我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区别:一方面内控审计与企业内控自我评价主要区别是审计内容不同,在企业内部自我评价中,实施的主体是企业管理人员,实施目的是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了解,从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在内控审计中,实施主体是第三方,对企业内部完善不承担责任,却对内控审计的真实性具有责任。另一方面,内控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区别是审计主体不一样,审计目的不相同。内部审计主体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对企业运营情况的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加强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企业运营中出现的一系列风险。企业内控审计主体是第三方,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加强企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从而增加企业财务报表的可信性。企业目前在内控审计工作中存在着无法充分发挥内控审计职能、内控审计对象没有针对性、内控审计分值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企业要对内控审计制度进行合理设置,可以从对不同业务和不同战略地位设置不同的单元贡献度、对内控审计主体进行明确划分等方面对内控审计制度进行完善,同时还需要监控内控审计在具体工作中的时效性,从而保证内控审计制度的具体可操作性,从而顺利实现企业内控审计工作。

二、我国营销行业实施内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控审计缺少具体实施标准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营销行业中实行的内控审计工作缺乏法律规定,且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1]。我国企业在实行企业内控审计工作中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内控审计工作经验,并结合了企业营销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促进了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发展,但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营销管理标准与内控审计规范标准不一致,同时,国家在企业内控审计工作中缺少相关性的法律法规,不能对企业内控审计工作进行严格规范,从而导致企业营销管理在实行内控审计工作时遇到困难,阻碍企业营销行业的发展。

(二)内控审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要求高

企业营销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企业营销管理工作具有重大作用和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保证对企业营销管理各个工作流程顺利展开监督工作,提高内控审计工作效率,还可以保证企业内控审计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合理科学的执行,实现企业营销管理目标。另外,营销内控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仅需要内控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营销管理知识和内控审计知识,还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法律、税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内控审计工作人员只有具备各种综合知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营销内控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2]。目前,企业营销内控审计人员多是来自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工作内容与内控审计内容不一致,导致管理人员不理解内控审计相关工作内容,管理人员不愿意留在这里,人员严重流失,企业内控审计工作效率低,因此,企业营销内控审计工作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量和职业道德素养,一方面选拔优秀的内控管理人员,并对选拔上来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过的准许上岗,上岗前期对管理人员内控审计知识和其他综合性知识进行培训,从而保证内控审计人员知识储备量,提高企业营销内控审计工作的管理质量。

(三)企业营销内控审计制度信息披露不全面

我国企业营销内控审计制度规则不完善,涉及到内控审计披露的文件只有《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这个文件不是专门针对企业内控审计问题所制定的,因此,在实行过程中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企业营销内控审计工作人员没有在企业内控审计报表中加入企业自评报告以及相关信息,导致企业在营销管理中缺少营销内控审计批改报告,上报内容对内控审计管理工作人员的参考价值小。另一方面,企业营销内控审计信息没有对外公开,发生重大突发情况时,所有的信息也是只能以书面临时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3]。基于此,企业在营销管理中引入内控审计工作后,严格监管内控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只有对内控审计工作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控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营销的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

三、在营销管理中实行企业内控审理的措施

(一)在企业绩效考评中引入企业内控审计

企业内控审计对企业营销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引入企业内控审计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加企业效益,还可以帮助企业工作人员提升营销能力。基于此,企业在营销管理工作中需要引入企业内控审计,从而加强对企业内部销售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企业在营销管理中存在着企业考核标准不科学、不透明、不公正的现象,企业营销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明确,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4]。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企业营销管理工作,对企业营销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企业要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引入内控审计,并将内控审计与企业考核机制相结合,从根本上激励企業营销工作人员,让企业营销人员对自己所处岗位有新的认识,认识到岗位的重要性和岗位的经济价值,从而帮助企业树立新形象,进一步促进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二)在企业风险监管中引入企业内控审计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也逐渐增加,不仅给企业的营销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性,还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要想保证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引入企业内控审计,加强对企业风险的防控[5]。基于此,企业营销管理工作需要引入企业内控审计工作,加强对营销风险的预测能力,完善企业营销管理风险评估体系,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企业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引入企业内控审计工作,可以使企业更加了解自身营销发展战略,明确接下来的投资方向,减少企业营销风险。企业营销管理中引入内控审计工作可以从企业原有风险和企业剩余风险两方面进行,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对市场发展方向进行判断,选择正确发展道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帮助企业更大经济利益。

(三)通过内控审计完善企业营销管理战略

企业开展营销管理工作需要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这也是企业营销管理战略的重要部分[6]。一般情况下,企业营销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企业营销行业定位、企业经营范围、企业管理内容、企业未来规划等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作事项,企业具有科学合理的营销管理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稳定发展[7]。在企业营销管理战略中实行内控审计对企业营销进行评价,评价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营销战略制定的科学性、企业营销战略制定的可行性、企业营销战略确定的营销对象具体性、企业营销战略定位的准确性以及企业营销管理其他部门的工作评价等方面内容。基于此,企业需要对战略实施的具体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一方面在企业营销管理方式上,企业需要创新市场营销方式,提高产品性能与质量,制定优良的品牌方案,同时内控审计部门需要对这些方面内容进行严格评价,对每一个营销战略实施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将营销战略实行后的效果进行总结记录,以期为下次制定企业营销战略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内控审计部门需要加强对营销战略实行周期的评价,企业营销管理战略的实行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分阶段进行。企业周期性是企业营销管理战略的重点方法,内控审计部门要想对企业营销战略进行充分管理,就需要对企业营销的周期性和流动性进行充分认识,具体情况了解清楚。总之,企业营销管理的周期性和流动性是企业营销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对企业营销进行合理科学的规范,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营销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企业内控审计对营销管理的影响

(一)内控审计可以对企业营销管理制度进行协调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发展环境越发复杂多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想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就要引入内控管理工作,从而帮助企业对营销部门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经济价值[8]。但是,我国企业的营销管理制度复杂多变,要想保证营销管理制度顺利实行,就需要内控审计工作相配合,基于此,企业内控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方法,各个企业需要根据企业营销具体情况,科学实施内控审计方法,从而对企业营销部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进一步促进企业营销管理制度的完善。

(二)内控审计可以对企业营销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企业营销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企业制定营销管理战略,还需要企业对营销管理战略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管理[9]。基于此,企业要在营销管理中引入内控审计工作,既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外界干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又可以帮助企业对营销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实现企业的营销管理目标[10]。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内控审计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就要重视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实行企业内控审计工作,不仅提高了企业营销管理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婉青.开展企业内控审计 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J].商场现代化,2015,(7):139-140.

[2] 蒋国彪.积极开展企业内控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J].财经界,2014,(27):242-242.

[3] 李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以TD公司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4] 刘敏.分析企业内控审计对营销管理的影响[J].才智,2015,(3):3-3.

[5] 钱庆军.对ERP环境下企业内控审计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6] 彭丽谚.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控审计工作探讨[J].知识经济,2016,(19):92-93.

[7] 赵佳明.对ERP环境下企业内控审计的研究解析[J].会计师,2015,(24):53-54.

[8] 欧阳虹初.细化标准完善企业内控审计评价体系[J].中国石化,2016,(2):43.

[9] 李桓.提升我国企业内控审计工作质量的策略探析[J].企业导报,2015,(14):51-51,50.

[10] 孙慧.年报审计中发现的企业内控问题分析[J].财经界,2015,(33):254.

作者简介:

刘瑛瑛(1972-),毕业院校:西安理工大学,主要方向:财务管理、税务咨询。

企业发展知识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电力企业改革热潮正逐渐掀起,知识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做出相应调整和转变,这不仅是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趋势和电力企业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要求。文章首先讨论了知识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经济;电企改革;人资管理;策略

1.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人力资源服务对象变得更加广泛,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这就使得知识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人资管理策略必须与时下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相协调,不仅要顺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趋势,而且还必须贴合当下电力企业的改革需求,以实现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合理配置。

2. 知识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人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无法得到有效融合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主体思想、发展理念以及自身价值观的全面体现,在新时代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然而,我国电力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很少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并不能看到知识经济背景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得企业发展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无法得到有效融合,甚至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使得企业人资管理缺少文化价值的滋润,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2.2 人员管理规划缺少合理性

科学的管理规划是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保证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实际的人资管理中,多数企业依旧沿袭陈旧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现状与改革方向考虑不周,制定的人员管理规划缺乏远瞻性,使得人员调配与企业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协调;此外,在人员管理规划中,管理工作未能将“科学用人”的理念应用其中,与知识经济背景背道而驰,导致人员管理规划缺乏科学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也大大降低了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

2.3人员培训策略缺乏科学性

人员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内容,也是电力企业实现人员培新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对人员培训的全面认知,我国电力企业在人员培训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过于重视员工的工作技能培训,而忽略了对员工心理与人格健康的培养。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员发展呈现多样化与多元性,员工的工作技能只是确保工作效率提高的一个方面,员工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康对日常工作呈现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健康的人格与积极的心理是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关键,也是员工勇于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关键。因此,人员培训缺乏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康的培养,使得电力企业人员培训策略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也是导致目前电力企业人资管理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2.4人才考核制度缺少创新性

新的知识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人才考核制度理应做出相应的转变与创新,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目前,虽然电力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多数电力企业人才考核制度并未做出很大的改变,电力企业人才考核还在沿用老旧模式,未能实现考核制度的创新发展。电力企业人才考核制度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人才考核制度存在绩效考核指标相对简单、考核设置存在较多不合理、考核目标单一等问题,这种落后的考核模式使得对员工的激励行为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标准,不仅严重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不利于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

3.知识经济下提升电力企业人资管理效率的对策

3.1重视企业文化,培养良好工作氛围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背景下,以知识型人才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更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相辅相成。好的企业文化具备开放、自由、激励性,会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给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文化要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之上,将知识、经济、管理等有效融合,打造贴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文化内涵。以麦肯锡为例,作为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做到了完美的结合,以知识管理战略为核心,建立了所有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平台,加固了企业员工的自我学习意识以及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利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网络知识共享管理模式,使得麦肯锡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实现自身业务技能的学习以及自身竞争能力的培养。这种主动的自我学习意识与良好的自身发展平台,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最好体现,我国电力企业在人资管理中可以多做学习和借鉴。

3.2 转变人资管理观念,实现人员管理规划的创新

要实现人员管理规划的创新,首先必须做到人资管理观念的转变。知识经济背景下,也使得电力企业人资管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与内容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相比于过去更加丰富、多元、广泛,为此,电力企业必须转变人力资源服务理念,构建科学、规范、系统的人才管理与服务体系,以便顺应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人资管理观念适合知识经济背景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做好人员管理规划的创新转变,新时代的人才管理规划必须更加人性化,并赋有遠瞻性,既要贴合当前员工的自身状况,也要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人员管理规划中,应将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被纳入自己的长远规划中考虑,并对其职业规划和发展不断进行动态管理,使员工在其职业生涯中的每个阶段都能有明确目标并不断实现这些目标。在员工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组织也实现了发展目标,最终达到组织与员工的“双赢”。

3.3 智能与人格并重,实现员工多元化培养

电力企业人资管理中,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不仅仅是要求人才知识与智能的提高,而且还必须注重人才心理与人格健康的提升,以实现员工多元化的培养。新时代的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拥有专业知识技能且能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实现自我提高的智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转变,也会面临着心理变化的严峻考验。因此,电力企业在人资管理中必须注重智能与人格的双重培养。首先,为了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在人才招聘时,应严格把关,采取有效的考核方式对应征者进行选拔测试,选拔测试中应注重技能测试与人格测试的全面进行,以保证所招聘人才质量;其次,在对人才的培训中,企业应关注对创新型人才的挖掘,侧重培养企业人才的创造性和判断能力,以提升人才的知识技能;此外,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培养,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讲座,提高员工的人格魅力与心理健康能力,促进员工才能的充分发挥。

3.4 提供个性化的人才考核制度,促进竞争公平公正

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对于人才考核制度理应做到创新转变,摒弃陈旧模式下落后的考核理念,融入多元化、科学性、创新性的考核机制,构建全新的人才考核与评价体系,促进考核指标创新、考核设置合理、考核目标多样化,以确保人才考核制度符合当下电力企业的人才管理需求。为促进人才考核制度的公平合理,在电力企业内部实行竞争机制,待遇靠贡献,岗位靠竞争,机会靠能力,不论资排辈,而靠工作业绩,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进一步发挥审计人员的创造潜力,充分尊重并满足审计人员自我发展的需要、参与的需要、个人成就感的需要,以此从根本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是电力企业实现良好发展的关键,新时代的知识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在人资管理中充分考虑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对人才服务、管理、培养、交流等工作的良好发展,以促进企业与人才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侯向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应用[J]. 当代经理人, 2016,(02) :28-29 .

[2] 米美珍.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19) :34-35 .

企业发展知识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必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把全社会的智慧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推动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本文以辽宁地方经济发展为视角,论述了知识产权保护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作用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 地方经济 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创新,而创新的主要保障就是知识产权保护,所以必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以促进创新资源能够高效配置,把全社会的智慧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推动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

多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中,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要适应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避免在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知识产权保护在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得好,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保护的不好,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一、知识产权保护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是指人类对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和识别性工商业显著标记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制度发源于欧洲,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知识产权制度从产生到现在,也就是三、四百年的时间,发达国家建立起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文化繁荣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始全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先后颁布并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细则、条例等配套法规。同时相继加入了多个国际公约、条例、协定或议定书。辽宁省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法律规章制度,并依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制定了《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0—2012年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2010—2012年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成立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领导协调机构,结合辽宁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辽宁省为例,2012年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围绕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辽宁省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全省申请专利为37142件,比2010年增长了8.6%,全省PCT国际专利申请224件;全省注册商标申请为22896件,注册17688件;在新产品开发、版权、植物新品种、软件产品、软件著作权登记、地理标志产品等知识产权创造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二、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目前,辽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多数企业没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有的也是流于形式,知识产权的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不多;科技创新、人才评价缺乏管理机制;侵犯知识产权现象严重;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漠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和阻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步伐。因此,必须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以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用具有辽宁地方特色的知识产权战略为辽宁创造财富,自主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和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服务。

(一)全面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我们喊了很多年,可一直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直没有深入人心。当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在全省逐步形成保护和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认为没有知识产权制度企业一样能发展壮大,所以很多企业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了解很少。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或者知识产权被侵犯了怎么办,都不知从何下手。《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0—2012年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和《2010—2012年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提出了“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理念。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在全省广泛开展知识产权的普及宣传教育,使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成为一种制度,更要发展成为一种文化,逐步形成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的工作,可是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我们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尤其在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工作中,以促进辽宁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的情况下,我们应根据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地方性法律规章制度。

(三)用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经济结构调整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而“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是全国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资源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劳动力成本增加也非常快,如果不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逐步失去竞争优势。因此,经济发展的出路和机遇就在于创新,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倾斜,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做到“研发产权化、产权产品化、产品产业化”。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会在短时间内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从长远角度看,用知识产权保护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将会大大促进企业的成长和经济的发展。2011年,辽宁省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比如特变电工沈阳变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丹东金丸集团、鞍山聚龙金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以自主专利技术为依托,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完成了32个国家标准的制定。

(四)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区域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特点,完善知识产权的扶持政策,培育地区特色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8年,辽宁省制定了《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有效的促进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为促进省、市两级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和实施,辽宁开展了年度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价工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评估试点省份。面对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和瓶颈,为促进经济健康、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们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应用,将知识产权战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在辽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

②丁丽瑛.知识产权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③周丽莉,张佳奇,周宇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安徽科技,2012(1)

④谢建伟,余建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所需[N].人民日报,2011-03-14

⑤涂赤枫,张晓丹,张旋.建设创新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思考[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3)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2012年度立项重点课题“论如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辽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课题编号:2012lslktzdian-01)阶段性成果〕

(陈爽,1969年生,辽宁铁岭人,辽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学)

企业发展知识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PKM即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发展的新兴领域。而碎片化生存则描述了当今知识管理者多元碎裂的生存状态,这一状态带来了知识管理各个环节的碎片化。而在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却必须伴随着知识的整体化和系统化。两者的二元对立给今天的个人知识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创新性的研究了碎片化生存背景下的PKM对策。

关键词:碎片化;知识管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一、碎片化生存与个人知识管理的兴起

碎片化(Fragmentation),本来是指事物由整体破碎为小块的过程,具体来说这一过程可以呈现出去中心化,非整体性,个体形态的多样性,过程的持续性四大特点。当今社会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人们生存在越来越网络化的同时,无论是社会角色扮演还是信息处理,其过程中的多元碎裂问题都开始愈发严重,而这一现象可以称之为碎片化生存。在碎片化生存背景下,碎片化贯穿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一种生存状态。而知识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碎片化生存的大背景的影响。

从知识管理的覆盖范围来看,可以将知识管理学科体系划分为宏观的国家知识管理,中观的行业与组织知识管理,以及微观的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從这一视角来分析,可以认为行业与组织知识管理其实是国家和地区知识管理的碎片化,个人知识管理是组织知识管理的碎片化。文献综述不难发现,近十年来,国外知识管理的研究重心经历了由组织知识管理向个人知识管理的转变,这一碎片化趋势与整个社会的碎片化生存的大背景也是吻合的。

目前,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创新活动一直在呈指数式增长,以知识经济为主要驱动的新经济模式正在迅速取代旧的经济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产生了相对于传统劳动者有着较大差别的以推动创新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新型劳动者,此类劳动者趋向于自我管理与创业,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但是却能强有力的推动创新并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这一群体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兴起。

二、碎片化生存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挑战

知识可以被概括为,经过个体消化和重构的所有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具体来说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显性知识是指符号化表达的知识,对于显性知识来说其获取、储存和管理是比较容易的,而隐性知识是没有进行符号化表达的知识,对于隐性知识无法直接表达,获取、储存和管理较为困难。无论组织还是个人,当其对知识进行管理活动时,都必然要经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而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互相转化过程之中,必然要经历知识本身的结构化过程,而这一过程与碎片化生存的反结构化背景是存在矛盾的。在碎片化生存的背景下,对于未来的PKM提出了以下挑战:

(一)信息过载。碎片化的去中心化倾向一方面导致信息源的数量呈几何级数上升,使得信息总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导致当今的知识管理者面对着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信息的层次性越来愈不清晰,使得信息处理的并发数量大为增加。

(二)噪音污染。信息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存在价值的数据才能被称为信息。碎片化在增加信息的总量之余,也极大增加了非信息的数据量,这些数据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之中可以被称之为“噪音”,噪音的污染给知识的获取造成了障碍,而碎片化在制造噪音的同时还会模糊噪音与信息的界限,加剧噪音的“污染能力”,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困难。

(三)结构化障碍。知识是经过个体消化和重构的所有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因而只有经过个体学习过程的认识和经验,才是知识管理的对象。以碎片化生存视角来看,个体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由对外部知识碎片的收集和对外部知识碎片的结构化、整体化和个性化两大过程所组成的,由此不难看出,外部知识的碎片化程度越高,学习过程中的整理难度越大,这就是碎片化生存带来的知识管理的结构化障碍。

(四)检索困难。传统的信息检索模型一般是严格对应的布尔模型(Boolean Model)和基于关键词索引的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这些模型往往都要基于精确地问题描述展开结构化检索,而这种检索方式在面对碎片化对象时常常力不从心。具体来说,碎片化生存带来的检索困难存在于两个环节,第一个是知识的获取环节,面对海量知识的信息过载和噪音污染,传统的信息检索模型显得效率低下且非常容易被误导。第二个是知识的提取环节,碎片化生存使得知识的存储结构也呈现出碎片化,使得清晰的检索条件和结构变成一种奢望,而对于模糊的检索结构,传统的信息检索模型的提取效率也很难令人满意。

三、SECI模型下针对碎片化生存的PKM对策

SECI模型是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学家Ikujiro Nonaka提出的知识转化模型,Nonaka将企业中的知识转化模式划分为四大类活动,默化(Socialization)、外化 (Externalization)、整合

(Combination)和内化 (Internalization),由此创造性的清晰描述了知识生产的全过程。该模型本身是用于企业知识管理分析的模型工具,但笔者研究发现,由于该模型揭示了知识生产的本质活动,因此对于个人知识管理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其基本架构对于个人知识管理分析意义重大,所以本研究使用针对

PKM加以调整的SECI模型展开分析。

(一)默化活动的PKM碎片化对策。默化(Socialization)活动是指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对于PKM活动来说,默化主要指对于通过各类观察、模仿和实践活动对于隐性知识的获取以及在获取隐性知识之后的消化整合。受到碎片化影响,未来我们面对的隐性知识将越来越多元和相互矛盾,这给默化活动的获取和消化带来了一些障碍。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在于建立吸收性心智模式,吸收性心智是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提出的一种幼儿特有的心智模式,幼儿的吸收性心智接纳一切,不评断,不拒绝,不回应。它吸收一切,并在即将成形的人心中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而在默化活动中,有意识的建立成人的吸收性心智模式,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获取。

(二)外化活动的PKM碎片化对策。外化 (Externalization)是指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对于PKM活动来说,外化是对隐性知识加以符号化表述的过程。碎片化对于PKM的外化的影响主要在于PKM主体在碎片化生存状态中,对于自身的隐性知识难于察觉以及没有外化动力。对此问题,PKM主体可以通过加强自我总结和使用SNS(Social Networking Ser

vices)对自己的零星外化知识加以记录的方式加以克服。

(三)整合活动的PKM碎片化对策。整合(Combination)是指从显性知识碎片转化为系统化显性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显性知识碎片的碎片化程度越高,整合的难度越大。目前来看,对此问题的应对方式主要应要有对抗碎片化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顺应碎片化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目前来说,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正在挑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统治地位,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在顺应碎片化趋势自我完善。

(四)内化活动的PKM碎片化对策。建立实践导向的隐性知识消化模式。从外部获取并经过整合的显性知识,必须经历个人的重新消化,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个人隐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显性知识的碎片化问题会影响消化过程。如果建立以实践导向的知识消化模式,在实践中消化显性知识,既为甄别知识建立了强有力的标准,也是一种有效的消化途径。

参考文献:

[1] 熊德勇,和金生. SECI过程与知识发酵模型[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02:14-19.

[2]任密迎. PKM——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新路径[J]. 情报杂志,2004,10:128-129.

企业发展知识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的要:现代企业竞争优势源自知识、技能、创新和持续的学习。知识管理在企业创新以及整个企业的竞争战略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加强企业培训是促进企业知识资本的积累和转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来影响企业培训,促进和提高培训成果的快速转化问题。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 知识管理 企业培训 培训模式

知识经济(KE)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知识型企业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现代企业呼唤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中,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知识型企业是指在管理和生产中善于利用知识、創造知识、分享知识, 使知识成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最主要要素和关键资源,并且能够把企业的知识转换成产生财富的观念、产品和解决方案, 使得知识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和增值的最重要因素的企业。

现代企业竞争优势源自知识、技能、创新和持续的学习,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与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的不断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知识共享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在知识管理

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企业只有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实施相应的共享模式,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知识共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从而为企业提高绩效奠定坚实基础,这样的知识管理才算是成功的。

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以知识为导向。管理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让知识在企业发展过程起到主导作用,这正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最有价值的资产。互联网造成的信息泛滥,更突显了管理、组织及传递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当前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时,知识已成为其赖以生存与维持竞争优势的基础。现代企业呼唤知识管理。

二、企业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培训是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发展而开展的教育性活动。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使得各企业越来越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培训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迅速发展开来。2008年7月我们对南京市近10余家大中小型的企业进行了企业培训和知识管理相关方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培训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论何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都需要企业培训,并且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着企业培训。

本文笔者想结合企业的知识管理来分析讨论其对员工所进行的内部培训的影响和作用问题。

1.知识和资本

“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的出现,把知识和经济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和发展力,越来越取决于对知识的获取、存储、传播、运用能力、开发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对于知识,我们在这里暂且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商品知识,即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知识,包括职业培训和为职业做准备的培训、政策开发,发明及专利等,二种是象征性知识,即价值观判断,伦理道德,文化,审美,哲学思辨,以及思想科学相关的知识。企业应该尽量如大学一样包括以上两种知识,尽管两种相竞争的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对其有形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对企业的信息、知识、技术等无形资本进行高效的利用和管理,形成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之间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以取得最大的效益。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科技企业、软件企业和文化企业来说,知识资产转化为资本的管理更为重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的知识问题主要是通过其内部培训的方式来解决的。

2.知识培训的必要性

从形态上看,企业的知识资源一般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一种可以用语言明确表达并且可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一种潜意识的知识,它不能用言语表达或者只能用言语进行部分表达。尽管许多员工的知识非常丰富,但如果他们不能或不愿把这些知识运用和共享到企业的文化中,也一样不能创造财富。这种情况下,知识所形成的只是员工个体的人力资本,而不能有效转化为企业的组织资本。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企业和员工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员工有可能在本企业获得核心知识后另谋高就。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资本转换机制,想方设法提高员工人资本转化为企业组织资本的量,全力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并把新知识从个人范围向组织范围推广。在企业知识系统中,要想做到知识的共享、转换和保留,使员工具备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并乐意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分享和转化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这一系列的要求,都可以借助培训的力量来完成。

3.企业内部知识培训的主要任务

知识培训必须有效地利用好公司中已经存在的知识,并保证能够持续不断地创新和传播新的知识,更大限度地开发公司知识的全部潜力。企业内部培训的任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整个组织中创造、分享和传播显性知识,给企业员工不断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条件和环境;

(2)创建一种合理的促进知识产生、传播、转化和共享的培训体系,形成企业智库;

(3)将员工隐性知识公开化,加速将隐性的、经验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增大企业的知识含量,使之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为现有企业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提供脚手架,来帮助员工学习,激发员工将个体知识最大程度地利用在企业内部,不断构筑企业的组织知识资本平台。

三、知识管理对企业培训的作用和影响

以知识的积累、交流和共享为原则的知识管理对企业文化的深化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企业培训特别是内部培训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很多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管理中心,这在一些国际大型的标杆企业中最为突出,中小型企业中几乎没有到这一机构的设置。相比较而言,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理念一样,不论大中小型各种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正式、非正式的企业培训中心。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培训中心还没有独立出来,而是下属在人力资源部。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培训中心的设立和知识管理中心的设立同样重要。但是一般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笔者认为,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生产过程、劳动者、管理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

事实证明企业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把获取、保存、生产、传播、共享的知识运用在企业的内部培训中,可以更快捷高效的促进企业员工的发展,让企业员工更好的认识知识管理,积极分享自己的知识技能。来更好的促进企业培训的影响,促进企业培训快速高效的转化;同样,通过企业培训,企业员工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接纳企业的内部文化知识,同时也可以将通过其它渠道获取的知识融会到企业内部,更好的促进企业知识的更新和提升。可以说二者是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和提升的关系。

四、加强企业培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很多企业都是采用选择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企业培训主要是以内部培训为主,极少采用外包的形式。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内训的质量以及成本管理更加放心,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目前培训业的发展不成熟有很大关系。通过对一些企业大学校长和机构培训师的访谈我们得知,在当前中国数以万计的培训机构中,真正能够占领大量市场的机构是极少的。这还主要与当前中国的培训产业兴起不久有关。再者,培训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导致市场从业人员大增,因而使市场更加混乱,这就更减缓了培训产业统一的步伐。再者外部培训的高额投入,却不一定能得到高效的效果产出,培训成本效果难以估算,这也使得企业内部培训承担了最主要的培训任务。

1.企业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许多企业都把对员工的培训看作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科层式的管理模式,领导的态度问题和培训对象对培训的认识程度问题都使得企业培训难以实施,培训时间短,非周期性性,培训内容不系统,内容、形式和手段老化;以及教师的非专业化,培训对象的分析不到位等现实问题状况都会容易造成培训疲劳,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还会造成很多没必要的浪费。

2.转变观念,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如何有效地运用企业培训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通常可以认為企业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培训理念和机制,使企业培训真正发挥其促进企业发展的应有作用。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企业培训的引擎作用才能使企业在激励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培训新模式

现代企业培训的中,尤其是企业的内部培训主要侧重也对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下的企业培训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趋势:

1.知识技能组织系统模式

建立企业知识库、设立知识主管、完善企业内部网络、知识展示和知识共享、良好的员工激励系统等等都将在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开发、转换和共享利用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方式的综合利用,来更好的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组织知识,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平台。在这种系统化的培训模式下,培训者的角色也将由授课专家转变为资源专家和咨询顾问,员工的角色也将由学生逐步转变为能高效自主学习的学习者。

2.E-learning培训模式

尽管现实中E-learning培训模式的实施存在很多困难,但是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其作用和影响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网站,内部网络的角色其实就是支持组织真正需要的知识网络, 它是知识培训的实施平台。一个有效的知识培训网络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信息畅通、知识和人员的自由流动、知识分享、知识回报和知识评价、自愿变革和保持弹性。就目前我们所调查的这些企业来看,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的OA系统或内部BBS系统来进行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当然,企业也可以通过和外部同行网络建立联系,共享信息资源。不过,这一点目前在企业系统中实施的状况还不是很乐观。

3.“企业大学”培训模式

企业大学是完全不同于公司的传统培训部门,它寻求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的最佳融合,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适应商战需要的知识型人才。企业大学在设计课程时,出发点是强化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能力,推广企业的经营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介绍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通过所设计的课程使员工学习并掌握沟通和合作、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激励员工等能力。企业大学愈来愈被看作是企业整体业务解决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对企业开拓市场有很大帮助。

当然,现代企业培训模式发展不还不止这些,培训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不同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因此企业必须要针对自身发展及员工要求做出企业自己的需求分析,才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六、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要利用各种渠道广揽各路英才,更要立足组织现有人才存量资源,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同时企业还应通过大胆引进知识管理,加强企业培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将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完美的结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高度发达的21 世纪里站稳脚跟,勇敢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注:本为作者孙富菊为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范琦,张强.浅析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培训模式[J].现代企业,2004,(6).

[2]李习勇.现代企业呼唤知识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05,(2).

[3]美国培训2007 大趋势[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5).

[4]李晓佳.知识型企业: 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

[5]陈志军,许松.试论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J].生产力研究,2007,(22).

[6]埃里克·古尔德 著,吕博,张鹿 译,公司文化中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托马斯·达文波特著,王者 译,营运知识[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8]中国知识管理网:http://www.chinakm.com/ .□

上一篇:贿赂刑法解释反思论文范文下一篇:综合实践物理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