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中职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规模在逐步扩大。与此同时,在教学改革工作深入发展的影响下,中职幼儿教育學课堂模式必须与时俱进的进行优化。将案例教学法与英语课堂进行深度融合,不仅可以强化内部学生综合外语水平。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幼儿教育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规范的学习思路,为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幼儿教育;英语课堂;实践研究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得以凸显。与此同时,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建成的背景下,幼儿教育逐步引起社会的重视。通过案例教学法,帮助中职教师充分发挥英语在幼儿教育学课堂中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整体教育教学课堂优化的必由之路。本篇文章,就深入探析案例教学的具体思路,并提出相关的实践研究建议。

一、案例教学实践概述

相关人员应当对案例教学的具体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案例教学是通过英语课程中相关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设置学习情境,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激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学的学习热情。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已经形成别具一格的应用特点:首先,案例教学突出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教师在英语讲解的过程中,保证学生学习的探索性。例如:在《A New Start》的课程学习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身对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学习的看法以及校园的体验感受,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简单的问题对话:How is this school different from your school?等小组问题的互问互答,将整体的课堂氛围进行调动。教师通过率先录制课程文章的音频,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学习主旨。并且,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对话视频,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模仿能力。在开放性的小组对话中,学生可以逐步强化自身的语言实践表达能力。拉近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充盈自身今后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

其次,案例教学具有双向交流的工作特点。保证幼儿教育学课堂中,师生之间可以形成 密切的联系与高效的交流。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制定相应的教学问题,学生通过充分阅读、学习教材中单词、句子、语法,探索教师案例问题中蕴含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看法,将其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升华。教师与学生在此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促进。例如:在《Exploring English》的课程学习中,教师通过设置:What can you learn from chart3?、According to Chart1 which languag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native speakers?等问题,培养学生图表的解读能力。并且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使用语言进行表述。学生学会总结归类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在学生完成上述各项问题的回答后,教师通过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及其与汉语表述的区别。

二、案例教学实践要求

(一)真实可靠

案例教学作为幼儿教育学课堂中的辅助教学工具,其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英语教育教学目标。并且,课堂中所运用的各项案例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特点。在实践的过程中,与英语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衔接。切忌主观臆测,虚构而作,保证其真实可靠。与此同时,案例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真实的细节感。保证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营造浓厚的氛围。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采集真实的教学案例事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共情能力。

(二)客观生动

教师想要保证幼儿教育学课堂的灵活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必须提高案例内容的客观生动性。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案例设计的过程中,适当的添加学习附件。拓展幼儿教育学课堂内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化自身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适当的添加图片、文本等信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学生英语的学习乐趣。并且,保证案例的多元化。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增加英语案例教学的复杂性与难度,使学生形成多角度的辩证思考观。教师还应当完善课堂案例的客观评议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旨在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爱好的了解水平,逐步优化案例制作手段。

三、案例教学法实践效果

案例教学充分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观念,一方面,教师在幼儿教育学课堂中具有双重身份,不仅是英语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也是教育课堂的辅助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双向讨论,可以优化彼此的教学想法、学习想法。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预测、调整今后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学习教师的教育模式,从而获取大量的教学实践案例。层出不穷的讨论观点,保证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存在的差距。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重点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案例教学的运用提高学生看待现实问题的精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中的实践,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思想观念。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团结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能力。上述文章从案例教学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实践要求这两方面,研究其应用路径。旨在全面优化我国中职课堂教学结构,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智慧.中职英语教育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8):418-419.

[2]罗柏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3):137.

中职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面对这一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从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向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延伸。中职体育作为中职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相关从教人员也必须要树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并积极摸索更为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体育教学中,可以在丰富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促使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成长养分,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中职体育教师的视角,对如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职体育 传统文化 融入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3.03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各行业领域对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对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职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一全新的用人形势,必须要肩负起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体育素养是当代人才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之一,也是支撑学生获得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中职院校在现代化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思考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体育教学的方式,实现对体育教学的优化创新,将体育教学的价值最大化,促使学生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学习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就这一方面而言,加强对中职体育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的教育价值,对于世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的过程中,吸收到更多有益的成长养分,使学生的思想、心态和行为都能发生较大的转变,促使学生朝着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并且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体育教育资源、道德教育资源,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优秀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2.有助于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

民间传统游戏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民间游戏合理引入到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关于传统体育活动演变、生命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合理引入这些内容,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视野,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形成正确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并增强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3.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进入新时代,各种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崛起,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多数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薄弱,但对于各种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却趋之若鹜,进而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我国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体育作为中职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公共课程,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有效拓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途径,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进而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中职生群体中的传承和弘扬。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可行性

1.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

在很多人的眼中体育和传统文化是完全不相关的,实际上这一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首先,体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知识的文化性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知识的文化内涵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传统文化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体育文化内容,这也为传统文化与体育学科的融合提供了契机。中职体育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2.体育教学的特点

与传统文化课程不同,体育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课程,体育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变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比如,在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可以采用传统的身体活动法,也可以进行有趣的民俗传统游戏,甚至还可以将体育知识融入特定的文化意境中。也正是因为体育学科教学的这一特征,为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了便利,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融入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另外,体育教学还需要游戏化教学特征,教师可以将一些民间传统游戏引入到体育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3.体育运动中的传统美德

在很多体育比赛中都有入场仪式,比如,在篮球运动中,双方运动员会相互致意;在跆拳道运动中,双方队员会相互鞠躬;在武术比赛中,双方队员会抱拳行礼等。这些行为都是传统文化中“和”“礼”的重要体现;在体育运动或比赛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运动损伤,一旦队员受伤,其他的队员则会将其拉起,这是傳统文化中“义”的重要体现;在各种体育竞技赛中,运动员都必须要有坚毅的决心和机智的应变能力,这是传统文化中“勇”“智”的重要体现;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必须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并诚信比赛,这是传统文化中“信”的重要体现。可见,在体育运动和比赛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美德内容,这也为传统文化的浸润提供了机会。

三、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师生对体育教学缺乏正确认知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很多中职院校都会将办学的重心放在专业教学和职业教育上。受到这一办学理念的影响,多数教师和学生都会对体育教学产生错误认知,认为体育教学就是用来放松,缓解学业压力的,导致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相对较低,进而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另外,由于体育在中职课程体系中逐渐边缘化,这也使得部分体育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不注重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导致体育课堂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导致体育教学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2.教学目标不清晰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中职体育教师会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水平。实际上,体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光靠体育实践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但从初中体育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中我们不难发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失衡,理论教学相对缺失,导致学生经常在未能对体育理论知识进行充分学习和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展相应的体育运动训练,这不但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且也会影响到学生体育实训的效果。

3.教学方式不当

根据对中职学生进行的访谈,发现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体育课程的,但并却不是因为对体育课本身的喜欢,而是喜欢体育课开放自由的环境。如果对他们进行严格的体育训练,很多学生还是会比较抵触的。虽然出现这一现象与学生本身有着较大的关系,但也与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当也有着密切联系。很多教师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动作,或是让学生跑圈,导致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他们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也相对较低。另外,教师在上课时,通常会直接教学体育动作,很少会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如所教体育运动的发展史、对于人体的功能以及动作要领等,导致学生难以对体育训练提起兴趣。

四、中職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树立传统文化渗透理念

在目前多数中职体育教师的心中都尚未树立起传统文化渗透的理念,导致他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少会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和讲解,进而影响到传统文化的浸润效果。因此,为了确保中职体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作为中职体育教育人员,一定要树立起传统文化的渗透理念,能够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中职体育教师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和良好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灵活地将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为此,中职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夯实自己的传统文化基础,并掌握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改革体育教学的方法,拓宽体育教学的途径,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指导。

2.挖掘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且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在体育领域中也同样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内涵,这就需要中职体育教师去发现、挖掘和利用,这样才能保证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的高度契合,保证传统文化的浸润效果。首先,在体育运动中蕴藏了很多传统美德,如友爱、谦让、诚信、互敬等。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则可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渗透到其中,借助体育训练,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德育,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体育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其次,很多体育项目的发展历史都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如足球就与我国传统民间游戏“蹴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在开展足球教学时,就可以引入我国传统游戏“蹴鞠”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足球的概念,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最后,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关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武术动作等,教师可以利用二者的相同之处,将传统文化中的健身方法引入到体育课堂中,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3.结合中职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生源相对较差,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相对较弱,因此,多数中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都持保留态度,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较低。针对这一现象,中职体育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体育学习特征,采取合适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强化传统文化的浸润效果。比如,中职学生对于枯燥、固化的体育训练活动比较抵触,为此,教师则可以对体育训练的方式进行创新。在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创设特定的文化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情境的探究和思考,获得相应的体育知识。在体育实训教学中,教师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一些有趣的民间游戏引入到课堂中,增强体育训练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深化对运动技能的感悟,获得运动水平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地方特色,以民俗游戏锻炼学生跑的能力,让学生在相互追逐、躲闪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运动技巧。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并且也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另外,在实施传统文化介入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融入不同层次、不同深度和不同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获得思想、行为和心态上的转变。比如,有的学生缺乏集体意识,教师则可以将传统文化中关于团结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体育训练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将我国传统文化浸润到中职体育教学中,不但可以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并且也可以促使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发展其他综合素养。因此,中职体育教师必须要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通过对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融合的可行性以及体育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探索更为有效的融合方式,促进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的深入融合,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牟柳、郭立亚、叶泽洲《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理论审思与路径探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3期。

[2] 姚蕾、李铭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材的历程回眸与困境纾解》,《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年第9期。

[3] 刘大正、任军《高校体育课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路径探索》,《武术研究》2021年第5期。

[4] 周学虎《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9期。

[5] 贾富米、裴德超《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体育理论课程的策略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20年第18期。

[6] 郭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六次“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2019年。

[7] 姜世忠《论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回归小学体育课堂》,《拳击与格斗》2019年第2X期。

中职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中职会计教育是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我国未来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会计具有庞大的市场,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中职会计人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教育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中职会计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我国中职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 键 词] 中职会计;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会计教育的发展,作为会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对学生缺少科学定位

中职会计教育教学面对的是中职学生,中职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处于初高中之间,并且生源差异较大,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符合学生实际的定位,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十分重要。

(二)教育理念还比较落后

近年来,我国的中职教育院校不断增多,很多院校开设了中职教育课,但教学特色不突出、模式单一、缺乏会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此外,應试教育在我国各领域的教育教学中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尤其是稍微年长一些的教师,一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一方面又很难扭转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或者有改变的想法但做起来比较吃力,这造成教学过程的单一、理论和应用技能的不平衡。

(三)缺乏适应性教材

我国中职会计教育的教材主要是由一些经济领域的专家、教授、教育研究人员共同编制的,主要是教育领域的人才,缺乏专业领域、各行业顶尖的会计人才的参与,导致许多中职会计学生所学无法使用,或者没有学到企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我国目前的会计教材总体上是偏理论的,学生学习中强调理论知识的识记、背诵,但缺乏实际技能的操练,对将来适应工作岗位十分不利。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中职会计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是社会上考取了会计资格证的人员或者是其他学校其他经济类学科调过来的教师。教育系统没有专门的中职会计教师的培养,造成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技能和会计技能、教育教学理念的不平衡,有的缺乏实际会计操作经验,有的缺乏教育教学水平,有的缺乏知识和实践的平衡教育能力等。此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缺乏创新,课程安排设置不合理等,也影响了中职会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中职会计教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要想提高中职会计教育教学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的专业会计人才,必须针对现有问题,积极提出相应对策加以改善。

(一)明确定位,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中职会计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会计人才与高素质的会计从业者,所以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基础学科,而会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将来的会计从业做准备的,会计学校、会计教师应在这中间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在学科设置、课程安排上做好平衡。应将基础教育学习和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结合起来,不放弃理论,但也强调会计教育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二)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当前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教学,学校应避免盲目地扩张专业、扩招学生,应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水平、教育教学历史、师资力量等设置合适的会计教育专业,突出特色、多角度、多样化探索有效的会计教育教学模式。中职会计教师必须尽快调整教育教学思想,采用素质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的教学观念。

(三)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针对目前主要由教育领域人才编写中职会计教材的情况,我国的中职会计教材的编写应更多地引入社会上各行业、各领域内的会计精英人士、代表人士,以提高会计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岗位的适用性,让学生能学有所用。中职会计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准备具有实际基础会计应用技能的人才,所以教材总体上应偏向实践性,在保障基础会计理论学习、职业道德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会计实际应用技能的训练。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

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领域十分缺乏专门的中职教育人才,我国应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保障中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会计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三方面都得到保障和提升,同时,也提高现有中职会计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中,应让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参与。教师教学中,应不断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器材、教学工具,加强学生和社会的沟通,在会计教育教学中设立新鲜的、连接社会潮流资讯、时事热点的内容,吸引学生投入会计知识的学习中。

总之,中职会计教育教学是会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十分重视这一阶段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中职会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文章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雨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蔡书云.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华倩.会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校本研究[J].时代金融,2016(11).

中职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养成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受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素质等的影响,不少中职生在中小学阶段因没能较好地接受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思想道德教育,从而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貌等习惯。突出问题如下:

1.在生活习惯上,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习惯,一部分新生不能保证每天早晨洗面刷牙,绝大部分学生不想或者不会铺装叠被子、扫地,大部分学生不想穿校服、运动鞋,少部分学生的发型不符规定,一半学生不想戴校卡,少部分学生有抽烟喝酒、赌博的陋习,而且屡教不改,大部分学生没有时间观念、劳动观念、勤俭节约意识,表现为扫地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洗衣服时水龙头可以开很长时间或者不关,离教室、宿舍不关门窗、水电等。

2.在学习习惯上,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迟到、旷课、早退、睡懒觉、玩手机、看小说等不好的学习习惯常常可见,原因可能是大部分的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中职学校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够。

3.在文明礼貌习惯上,存在很多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随地乱吐痰、乱丢垃圾及就餐不排队的问题,一些学生还存在顶撞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问题,甚至说脏话、举止不文明等。

4.“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比较突出,法制观念、社会公德意识差,抵抗诱惑的能力差,一部分学生干什么事只想自己,自我意识强,不考虑别人,甚至沉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加强养成教育,唱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之歌

要使孩子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必须加强养成教育。

1.从新生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身边抓起。

大部分新生刚入校,有很多不良习惯,如刚入校不重视不狠抓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势必会增加以后的德育工作难度,势必会影响教学等其他工作的开展,因此每天在到校、到课、仪表、课堂、行为礼貌、卫生等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是必需的,如,要尊重别人,必须使用礼貌用语,不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要认真值日;宿舍里,衣物摆放整齐,地面整洁干净;餐厅内,学生就餐有序,不拥挤和浪费。学校和老师要及时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如班级一天一次评比,一周一次小结,一月一次汇总,学校期末表彰“优秀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使中职生在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有明确的要求、规范、制度。

(1)学校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要整理好内务、搞好值日工作、按时上课积极出操、文明礼貌、勤俭节约、遵守社会公德、爱护校园环境等。

(2)要矫正、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必须靠制度、靠规范。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规章制度来强化管理,如《学生手册》、《学生下厂实习规章制度》、《教师实习指导规范》、《教师岗位制度细则》。

3.以身作则。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起表率作用,严格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即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老师首先要做到不迟到,要求学生着装礼仪要得体,老师首先不能穿的不得体,要求学生注意文明礼貌,老师首先不能不文明礼貌等。同时设立教师行为习惯意见箱,让全校师生提建议改变教师的行为习惯,每年让全校师生参与学校评选“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这样不仅会激励教师,而且会感染学生。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家庭总是吵闹不休,有的家庭总是麻将声不断,有的家庭总是烟雾缭绕,势必会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要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自己首先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

(3)学校在“养成教育”活动中要积极发挥作用,家长应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持之以恒,重在到位。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不能纸上谈兵或者搞形式主义,加上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须到位、持之以恒,该如何做呢?

(1)讲到位。“讲到位”就是针对学生思想的具体实际,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给学生讲清楚应该怎样做,不能做什么。

利用早操时间经常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经常讲、经常抓,学生才有可能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发现问题随时讲。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一些不良现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随时发现随时教育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严重问题专题讲。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校要专门召开大会专题讲。如学生打架闹事,得知后及时召开大会进行强调和严肃处理,因问题具体,要讲到位,要达到预期的效果。

(2)训练到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要让学生在参与具体实践活动中,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和管理。学校要坚持把学生行为的习惯训练渗透在学校的每一项活动之中,把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作为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比如每天早上值周学生、值周老师要站在教学楼大门口检查学生是否戴校卡、是否穿校服等;课间操做到队列整齐、动作规范。对这些活动的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根基,是德育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和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加强中职生养成教育,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抓,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潘满库.养成教育要抓好几个环节.中国教育报,2008-11-27(9).

[2]彭湘雯.高职高专学生行为习惯的心理分析及养成教育探讨.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7).

[3]南志忠.养成教育重在“到位”.中国教育报,2006-09-05(5).

中职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管理难度在逐渐加大。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课堂产生种种问题的原因,指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课堂管理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硬件设施条件等正在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一、中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近年来招生数量的下降,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也随之下滑,直接表现在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部分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听课期间注意力分散,还有一部分学生相应学习资料、文具携带不全,整日在课堂上拖沓懒散,完全忽视了自己来学校的目的。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学生自我要求低,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清,厌学情绪严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这些学生由于适应能力较差,还没有很好地由中学学习过渡到职业教育学习阶段。最后部分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授课教师课堂管理松懈,致使这一现象没有及时得到遏制。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鼓励他们敢于追逐梦想,勇于拼搏,逐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其次,在学生入校初期,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让学生尽快树立起自信。再次,让学生找到现阶段与过去中学阶段学习性质的差异,从而较快适应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最后学校应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课堂相应管理制度,约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

教师也应深刻了解学生课堂效率低下带来的连锁后果,不断提高个人课堂管理能力,制造有序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堂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较好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例如,教师将学生期末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则在平时成绩测评中很好地体现。教师可将每次课堂的出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学习纪律情况、课堂单元测试等)及课后作业等汇入平时成绩。对学生成绩进行动态管理,也为学生上进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针对有些班级的学生整体学习用具不齐全的情况可将课本作为考核的主要载体。例如每次上课,以学生是否带全课本作为首先考核项目,进而要求学生利用好课本,用课本空白的地方记录笔记,甚至相关练习都可以记录在课本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带全课本,为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方便学生进行复习。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部分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上进心不强。因此教师需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教师还需提高课堂讲授质量,特别是需要根据每个班级特点不同,变换教学方法。例如对于课堂气氛较活跃的班级,需增强学生互动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时间。在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考核也将以学生参与项目质量为测评点。而对于课堂气氛相对沉闷,纪律较好可是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的班级,教师在学期授课之初要迅速找到相对容易调动起积极性的学生,然后由点及面去吸引更多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有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还应抓紧课间休息时间多了解学生内心,用热情感化学生对课堂的冷漠。而对于纪律较差,课堂学习气氛淡薄的班级则需授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多管齐下,以个人理想为激励点、以学校规章制度为约束点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类班级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笔者认为,教师应首先调整好自我心态,以积极的自我暗示走向讲台,为把握好课堂奠定心理基础。教师的发展不仅仅是专业发展,更是品质、职业的多元化发展。其次,在授课环节上需灵活切换。因为这类班级的学生听课注意力时间相对更为短暂。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内容更加为丰富,授课方式多样灵活,在讲课过程中不断的制造“新鲜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讲、练环节切换要格外频繁。再次,这类班级的学生内心相对更为敏感。教师应以一颗包容之心去接纳他们。努力做到“课上严师、课下朋友”,尽量避免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正面矛盾。另外还需制定学生的课堂自我评价表和学生同桌的课堂表现互评表,让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课堂思考、课堂纪律等方面自评互评,在每节课结束时与教师给出的课堂成绩进行汇总。这样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方法,逐渐提高管理课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路海萍.职业教育概论[M].成都:巴蜀书社,2011.

[2]俞毅.品质职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向才毅.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中职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总量很大,就业压力也很大,要实现充分合理就业,使大部分人在就业前就具有必备的职业资格和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我国的人口优势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在发展职业教育中,“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共识,为此,要注重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重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区别

1. 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是以理论教学主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便进一步升学、深造;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性为主的教育,其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中级应用型人才(或称为中级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它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将熟练的生产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生产、管理中。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放在熟练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而普通中等教育的重点是放在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上的学习上。

2. 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

在课程的设计上,普通中等教育是根据基本理论知识完整性的来展开的,据此,将课程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强调基础知识面要广,以便适应将来升学、深造的需要。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或者说是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来展开的。它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所需的技能或者素质体系,根据这一能力体系再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中,不再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岗位或职业需要什么知识与能力,就上什么课、进行什么技能训练。

3. 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也有实验、实习等联系实际的环节,但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中等职业教育则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常常是边教边干,边干边学,以行动为导向。

4. 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区别。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业务要求上,都与一般的普通中等教育有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在结构上,强调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要求教师努力向“双师型”的方向发展,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技能,要求教师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或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同时,要引进一部分确有专长的高级工、技师来充当技能训练的教师。

二、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1. 更新教育观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先导。目前,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急需大量人力资源支撑的事实,我们更需凝心聚力,更新教育观念,坚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究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使技能培养与职业要求相一致。

2. 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岗位能力本位的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它是培养具有能实际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技能实用性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体现岗位技能本位的原则,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技能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其中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素质、专业技术与技能、实践环节间的整合。课程的内容要关注专业的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的改进,主动纳入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弊端,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另外,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以便达到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

3.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把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带进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意识。还可以把学生带出校园,走进企业,边学边干,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应用于技能的学习中。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实训模拟情景展演、模拟幼儿音乐课场景、角色的转变等。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成为“像企业的技术人员”那样的人。专业教师可定期到企业实习,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一来教师边教边学,借此机会教师也可以收集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经过对资料的整合、归类,编写真正适合中职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修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料。

5. 校企深度合作。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和企业要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把学生安排到企业,由理论或实训教师带队进行现场教学、现场管理、现场模拟、现场动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工作的性质,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工作的环境,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进行定位。另外,校企合作是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学校在教学中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讲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和基本特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赖俊辰

上一篇:高级英语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绘画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