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师德建设论文范文

2024-07-13

农村教师师德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1.1 社会不良现象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负面影响正在增大

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贪污腐败、贫富差距、西方民主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部分教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扭曲, 免疫力下降, 出现了精神空虚、物欲扩张、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焦虑浮躁等心态, 表现为人生没有追求, 学习没有动力, 工作没有激情, 生活方式多元化, 这种现象从趋势上看还有上升的势头。

1.2 学校对师德师风的管理有弱化的倾向

一是缺少师德师风管理的人员及责任, 有的学校没有领导分管, 即使有人分管也没有具体的责任要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平时没有人管, 有检查的时候才叫人临时负责, 此项工作没有常态化。

二是学校管理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 重视教学工作, 轻视道德建设, 重视学生考试成绩, 轻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造成此项工作管理环节脱位, 监控过程疏漏, 甚至出现真空, 导致师德失范的苗头有滋生的土壤。

三是学校从制度层面也没有很好的规范师德师风行为, 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方案、评先晋级方案、绩效考核方案等制度里涉及师德师风的内容不多, 分值较少, 有的根本没有惩罚的条款, 甚至有的学校对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姑息纵容。

1.3 教职工自身对师德师风工作认识不到位, 言行出现偏差

一是对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 教育的职能应该包括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训品德。部分教师只教书不教人, 放弃了课堂教学这个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的主渠道, 放弃了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品德形成的示范作用。

二是心态不正, 心理失衡。由于缺乏学习, 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 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当了大官、发了横财、住了洋楼, 就守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极少数教师把学生当成摇钱树利用, 违规推销资料、有偿补课, 有的甚至体罚学生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三是不拘小节, 有意放纵。有的教师说一套做一套, 说得多、做得少;计划多、落实少;讲客观多, 谈主观的少。具体表现为上课坐着上, 上课接打手机, 在校园内抽烟, 开会打瞌睡, 酒后上课, 课外打麻将等等, 总认为这是生活小节, 不损形象, 无伤大雅。

四是工作要求低, 待遇要求高, 工作无精打采, 不竭尽全力, 不愿学习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标准, 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学校一说工作他就用待遇低, 福利少来抵毁。

五是没有危机意识, 缺少自信和动力。总认为目前的聘任制实际就是终身制、是铁饭碗。因而不思进取, 工作没有激情, 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有空就做“第二职业”, 自卑多于自信, 压力大于动力。

2 农村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路及措施

2.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明确师德师风工作的领导责任。二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明确师德师风的培训及考核方案。三是各级各类学校要有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期目标和短期工作计划。四是要有专门的师德师风建设专业人员, 并长期进行调查研究, 开展日常工作。

2.2 弘扬先进文化, 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各部门要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活动。确保先进文化进社会、进家庭。广播电视、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开辟师德师风建设的专题节目, 出版专门读物, 塑造师德楷模。要加大“打黄扫非”工作力度,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有害文化产品的行为, 净化文化市场, 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氛围。

2.3 用好教育资源, 深化教育实践

充分发挥爱国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利用政治学习强化思想教育,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 把握住年度考核、评先晋级、过程考核等环节, 违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2.4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保证学生思想品德合格

一是在校期间, 要让他们树立师德新概念, 把教师的成功放在首位, 努力创设一个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 在奉献中成就自我的良好环境, 积极引导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 培养一种乐于奉献、甘守清贫的职业精神。

二是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建立师范生终身的思想品德档案, 并把思想品德考核合格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在就业前进行专门的师德培训, 并作出师德承诺。

2.5 抓好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 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从教行为, 对师德不合格的教师实行“教师聘任一票否决制”。

二是建立教师学习体系。使广大教师扎实持久地接受继续教育, 充实更新知识和技能, 在继续教育中, 要把师德作为首要的学习内容抓紧抓好。

三是建立师德评价评估体系。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个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立学生评价教师, 家长评价教师, 教师评价教师, 社会评价教师的体系, 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的路子。

四是建立监督查处体系。制定规范的教师管理制度, 规范师德师风行为, 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严肃处理, 坚决惩罚到位。学校要从社会上聘请监督员, 对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查处。采取明查暗访, 调查问卷, 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有效监督师德师风行为。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农村学校实际, 从农村教师师德师风现状、成因、改进思路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对如何强化农村教师师德建设提供了有效地参考。

农村教师师德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一个都不能少》和《美丽的大脚》,你是否还记得其中的两位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农村老师记得杭师院校园的灯箱有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首先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有正直的思想,时时处处能做表率。这就要求我们拥有教师所特有的品格——师德。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书记在继提出“三个代表”之后,又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这是从我们国家的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学校在 “以德治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育是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

道德教育无非3 个途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中学校教育处于中心位置,是整个道德教育体系的核心和主干。学校不仅应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而且也要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精神支持,为移风易俗作出贡献。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同时,都应该以“四有quot新人为自己的根本培养目标,成为道德教育的基地要按照“以德治国quot的要求,改革学校的德育。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如何,将影响到亿万青少年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加强师德建设应提出教育伦理几条基本原则,即:爱的原则,爱学生、关怀学生平等的原则,师生人格平等,不得歧视差生公正的原则,公正对待每个学生,给他们以应得的信任与教诲。

此外,应特别注意几项规范:第一,热爱教育,忠于教育事业第二,传道授业结合,教书育人第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四,尊重同仁,相互支持

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教师的师德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体现。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

教师的师德要在身教中体现。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师德,不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它是教师生涯中的一点一滴,折射出每个教师人性的光辉,让满天下的桃李如沐春风。 第 1 页 共 1 页

教师师德演讲比赛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亲爱的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岗敬业之青春无悔。

人们用无数美好的词句来形容美丽的青春。的确,青春充满了理想与信念;充满了激情与希望。我常常在想,美丽的青春到底是什么?当我面对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我恍然大悟,原来青春是一种责任。青春更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便是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青春的激情会在孩子们中间迸发、激荡、升华。

果果美术的教学理念坚信幼儿美术是充满童趣、充满创新的。我把这个理念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要求自己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我把孩子们比作幼苗、比作新玉,我细心的浇灌、培育、呵护、雕琢他们。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从事的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所走的是一条充满青春气息的绿色道路。我带给孩子们的应该是真挚的、无私的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年青的我们接受了无数的挑战和冲击,今天网络时代已经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知识传授,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乐于探索的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创造的激情,努力培养充满活力的下一代,我们用自己的知识、品德、智慧去哺育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去托起明日的新星。

回顾以往果果美术创业初期那段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那时的果果远没有今天的规模,只有三间教室、三四个老师。可我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在郭老师和杜老师的的带领下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经历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终于获得了家长和孩子们对我们的认同,获得了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肯定。无论在学习环境、教学质量、社会口碑等各方面果果美术在当地同行业中首屈一指、遥遥领先。作为陪伴着果果美术一起成长的一名老师我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绝不能安于现状。我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补充能量,和同事们一起进步,让果果美术永远成为别人赶超的目标。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我的生活在课堂、我的生命在学生。虽然那间教室里守巢的是自己,可它却放飞了希望,虽然那支粉笔洒下了泪滴,可它却画出了彩虹。我将用我辛勤的劳动,在今后平凡的日子里,让孩子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美丽。那么,在多年以后,当我回首往事时,我便可以骄傲地说:青春无悔!

农村教师师德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一)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国师德手册》、《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教育教学中师德修养》、《师道观的解读与重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丛书》等方面的书籍, 通过对农村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方面资料的查询, 到上网搜集农村体育教师师德现状的相关文献资料, 从中积累经验, 获取有益信息, 为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做好准备。

(二) 问卷调查法

对梁平县屏锦、聚奎、礼让等5个乡镇的10所小学24位体育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 回收率为100%, 回收有效问卷24份, 有效率为100%, 有效率符合要求, 最大限度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提高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准确性。

(三) 观察分析法

一方面对接受调查的学校状况及当地的社会环境进行认真地分析, 另一方面对实地调查的学校中的体育教师进行观察, 记录并分析他们在体育教学中言行, 以此反映其在师德师风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

(四) 数据统计法

对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与统计、对定量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 计算统计数据、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五) 个案访谈法

在实地发放问卷的过程中, 对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以及学生进行访谈。事先就本论文涉及的一些相关问题, 根据被访问者的自愿, 按照访谈提纲进行回答, 以此来了解体育教师在师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就与本研究有关的问题请教他们获得一些最直接的信息, 记录形成访谈笔记, 对问卷的统计结果做出补充, 以便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 发现广大体育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也有部分体育教师,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理想信念淡化, 人生追求趋向物欲, 价值标准更加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 责任意识淡漠, 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更不能做到言传身教, 教学效果下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形象, 是不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

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素质缺乏的主要原因

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不足阻碍了师德师风的养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育形式飞速发展, 在这种形式下, 教师们越来越感觉到竞争势头的强劲, 几乎所有人都在感叹“这年月, 教书实在不容易”。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堕”, 而这里所谓的“严”就是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老师的教导,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享有不可动摇的无上的权威;新课程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而教师只是主导, 在教育过程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角”了, 这决定了教师必须彻底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 不折不扣地为学生搞好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得歧视学生, 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于是习惯于“棒打成才”思维模式的农村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显得无所适从了。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遇事睁只眼闭只眼的大有人在;于是学生上课时打瞌睡、学生疯打疯闹、学生不做作业无故旷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种现象固然有教育转型带来的一些影响, 但教师因教育理论学习不够而导致的对转型期教育认识的不足, 是导致体育教师师德失损的重要原因。

学校评价体系与社会舆论导向影响了体育教师师德师风的养成。在大多数农村学校, 至今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智育第一”的思想, 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所谓“一俊遮百丑”, 只要统考语数成绩好, 学校工作就被认为“搞得好”, 教师就被认为是“好教师”, 作为体育教学等方面往往被忽略不计;反之, 如果某位教师的统考成绩差, 就算其它方面做得再出色也没人承认你是个好老师, 这也导致了体育教师在学校地位较低。在很多学校的评价体系中, 教学质量是占有决定性比重的, 以绩论优。体育教师的教学考核往往被作为定性考核, 由其他教师和领导对你量化打分, 在他们的思维中, 总觉得体育教师考核分数不应该高于语数教师, 就算你做出了一定成绩 (带队获奖、赛课获奖等) , 也不能超越他们, 他们始终觉得体育教师就是“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 这些带有偏见的看法也是导致了体育教师不能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原因。

社会不良因素制约了师德师风向健康方向发展。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 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一些负面的、消极的甚至低级的社会沉渣也逐渐泛滥, 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个别体育教师由于学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他们不是去努力工作、积极争取, 而是破罐破摔, 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 涉足低级庸俗的所谓的娱乐。于是少数体育教师由开始的“看一看”到“玩一玩”进而发展到成为赌博场上的“瘾君子”, 于是酗酒打牌成了他们的时尚, “谈麻”“说麻”几乎成了茶余饭后的常谈。正是由于少数体育教师的不自律、不自爱, 导致社会对整个体育教师队伍的偏见看法, 影响了整个体育教师队伍。此外, 由于受受拜金主义影响, 有的体育教师利欲熏心, “身在学校心在商”, 搞第二职业全身心投入, 干工作马马虎虎, 无精打采, 这些也是师德滑坡以至行为失范的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也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谐社会的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转变, 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要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德, 首先要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提高科学素养, 抵制不良习气和伪科学的能力。加强爱岗敬业的教育和学习;让“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这个中华民族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深入人心, 落到实处。同时, 要弘扬正气, 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树立典型, 给广大体育教师以激励和启发。强调广大体育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而且更要强调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使每个体育教师进一步明白人类明天的健康取决于我们的不懈努力。其次学校要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师特点和职业道德建设的规律, 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等制度, 将职业道德作为考核体育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体育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 大力表彰宣传职业道德高尚的体育教师;要依法管理体育教师队伍, 切实把好体育教师入口关, 保证体育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千方百计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不能歧视体育教师, 同时要缓解体育教师的内心压力, 在评优、职称、晋级的评定上给予照顾, 要看到体育教师的闪光点, 关心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最后, 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更应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树立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社会、学校、教师应该形成一种合力, 使体育教师拥有较高的社会支持, 维持较高的自尊水平, 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任何建议和措施都需要转变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和程序, 都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都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地去思考、研究和完善。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分析法、数据统计法、个案访谈法多种研究方法, 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现状, 结合体育教师自身、学校和社会等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提高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师,师德师风,现状,原因,建议

参考文献

[1]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39-140.

农村教师师德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终身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把学前教育正式提出来, 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到教育的体系中, 体现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1]。

南阳市, 地处中原地带, 属于内陆地区, 总面积2.66万平方千米, 总人口1055万人, 辖1市、2区、10县, 以农业为主, 经济落后。落后的经济使南阳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师福利待遇等相对很差, 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不乐观,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很慢。所以, 加强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笔者采用面对面的非正式访谈的方式。为了全面了解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访谈调查南阳市唐河县5个、新野县3个、内乡县3个、桐柏县4个、西峡县5个, 共20所农村幼儿园, 共计教师35位、园长12位。覆盖面积较广, 基本上可以反映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真实情况。研究者把幼儿园老师、园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幼儿园家长为辅, 从一线调查收集到了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学历、年龄、教龄和职称等;还有待遇和福利情况、工作量情况、社会地位情况和培训情况等。结合农村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又走访了南阳市教育局托幼办的相关负责人, 针对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还就家长如何看待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访谈了部分农村幼儿家长。通过观察和访谈, 让笔者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客观的了解, 同时对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也有了自己的见解[3]。

再结合许多专家学者关于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成果, 发现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 工资福利待遇比较低, 生活没有保障, 缺乏自我的认同感

工资福利待遇比较低, 生活没有保障是影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问题。通过对以上20所幼儿教师工资调查统计分析, 幼师们的平均月收入水平在1100到1300元之间。工资收入在1300元以上教师只占18.5%, 这部分教师多数是有编制的教师和幼儿园的园长等, 她们年龄较大, 工龄较长[4]。此外, 基本上所有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医疗、养老、生育、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在对唐河县毕店镇一名民办幼儿教师的访谈中, 她说:“工资1300元, 不给签劳动合同, 不给交养老保险, 没有任何生活保障。除去每月的必要开支, 所剩无几。当幼师还不如去工厂里打工, 每个月也少能拿2000多元, 做老师真的没法养家。”1贫乏的物质待遇, 让很多农村幼儿教师不堪负重, 大大降低了幼儿教育的职业魅力。另外, 调查发现, 58.6%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很低。不少人认为幼师们就是“哄小孩”, 幼教工作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不管在理论上承认幼儿教师有多么高尚, 幼教工作有多么重要, 但在现实中,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幼教工作是一种普通的、让人自然的联想到保姆的‘简单劳动’。以上种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的稳定和发展[5]。

(二) 社会地位很低, 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压力过重

长期以来, 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自身定位不明确。在南阳市农村地区, 许多人认为幼儿老师不是老师。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编制管理和福利工资待遇等诸多方面因素, 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位临时的打工仔。另外, 农村幼儿教师享受不到规范的职称评定制度。幼儿教师享受不到职称晋升的通道, 这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感。这种被忽视的尴尬境地, 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农村幼儿教师的自尊心,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热情[6]。其次, 幼儿园老板以赚钱营利为目的, 为了降低支出成本, 提高办园的利润, 尽可能减少班级和幼儿教师数量, 尽可能多的招收幼儿入园, 师幼比例不协调, 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每班只配备一名教师, 每个班的幼儿人数在45—55人之间, 有的幼儿班师幼比例甚至过高。在极个别农村幼儿园, 一个人往往既是老师又是保育员, 又负责整个幼儿园的事务, 这些直接导致教师工作压力过重。

(三) 学历水平不高, 专业素养比较差

教师的学历是反映教师水平的重要标杆之一, 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访谈的20所农村幼儿园教师中, 初中或中专学历占总数的48.9%, 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19.8%;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占35.6%, 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占64.4%;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占20.3%, 非正式教师的占79.7%。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低学历、低资质的幼儿园老师师是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主要构成部分。低学历、低资质的教师进入幼儿教师队伍, 使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严重降低, 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学历水平不高, 意味着他们基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 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化的训练, 专业素质普遍比较低。没有高质量的幼儿教师团队,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四) 培训机会少, 专业发展困难

教师专业发展, 就是指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中, 通过各种在职学习, 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增强专业技能, 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2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 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享受继续教育。访谈中发现, 20家幼儿园中, 有11家幼儿园的老师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 其他9家园的老师参加过一些内部培训, 很少参加外部培训。在对唐河县古城镇一名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 他说:“老师出去培训, 幼儿园工作就会没人做, 另外出去培训还要花钱, 不组织培训即省钱又省力, 反正没人管, 何乐而不为呢?”3总之, 经济的限制、管理上的松懈, 导致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少, 专业发展较困难。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生活压力大, 自学能力差, 再加上信息封闭, 专业资料少, 他们很难通过业余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外, 农村幼儿教育观念的落后, 使得教师不注重专业水平的提高。以上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举步维艰。

二、结束语

本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的方法, 和经过访谈所获得的资料, 对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描述, 发现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队伍的工资福利待遇、学历水平、社会地位、培养培训四个方面, 从而说明南阳市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况十分艰难, 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 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最后希望本研究能对建设南阳市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有所帮助。

摘要: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 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要想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由于南阳市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况十分艰难, 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水平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现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队伍的工资水平、社会地位、学历层次、培养培训等四个维度, 通过研究分析希望能对建设南阳市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有所帮助。

关键词:南阳市,农村,幼儿教师,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2017-12-10, 人民网.

[2] 李颖, 李敏.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9 (9) :122-126.

[3] 张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与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 2010 (11) :18-20.

[4] 李明军.浅析幼儿教师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新西部, 2011 (3) :62-62.

[5] 朱扬寿, 曾福生, 陈蜀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12) :38-40.

农村教师师德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应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新农村;作用

收稿日期:2007—09—15

项目来源:山东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J06W55。

作者简介:赵新亭(1957-),男,汉族,山东省定陶县人,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三农问题”与农村职教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和战略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建国以来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长期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薄弱,教育培训条件差,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过低,知识面狭窄,观念陈旧,安于现状,进取精神不强,其创业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的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甚至有的靠国家救济度日。目前,我国每年创造的利润多数是靠自然资源取得的,靠人力资本获得的利润很少,这样一种状况必然导致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过度消耗,从而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发农村闲置劳动力资源,将其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改革开放以后,农村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全国第四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由于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门的积极工作,通过职业教育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培养了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实际劳作的素质高、技术好的实践型、技能型人才。在农村,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过程中,参与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培训群体的创业潜能正在日益显现出来。

2.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着误区。农村职业教育究竟是以为农村学生升学服务为目标,还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的培养服务为目标,在此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一种观点和做法是:把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定位为为农村学生升学服务,这就导致农村职业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和基础文化知识教育,淡化了职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从而使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难以实现。另一种观点和做法是:把农村职业教育定位为帮助农民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种做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村职业教育仅局限于为传统农业服务;二是农村职业教育仅局限于为本地就业培养人才服务;三是农村职业教育仅局限于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服务,忽视了大批不能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些不能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也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

第二,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没有改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许多人只是把职业教育看作是补充教育,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在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着,他们看不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质内涵及其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仍然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与技能的培训与操作,导致农村职业教育与现实要求不相衔接,由此也加深了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轻视,从而引发了农村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的问题。

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相当严重,有的领导干部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大、见效慢,难出成绩,因而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缺乏热情。一些地方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占整个教育投入的比例过低。

第三,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材老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受教育者很难学到新知识、新技术,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在实践中很难用得上。

有些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完全放弃了涉农专业,盲目开设一些所谓的新兴、热门专业,不管是否有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目的只是为了能有生源,致使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商业化、随机化、普教化,失去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

另外,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也很突出。目前,由于人们普遍认为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比普通学校教师低,经济收入也不高,因而许多优秀人才不愿到职业学校任教,致使职业学校教师的总体水平不高。

二、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战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新型农民,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最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而在这些方面,农村职业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是,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低素质劳动力相对过剩。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大国,农村人口总数达到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村劳动力达4.8亿人,其中有2亿左右为剩余劳动力,而且,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每年都会新增一批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总数和剩余劳动力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年限平均为7.3年,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3%,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2%。在农村外出流动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52.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3%。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有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仅有0.13%,接受过短期培训的有20%,三项合计才仅有23.53%,而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则高达76.47%。农村劳动力接受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较少、素质偏低的现状,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必然要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村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使每一个农村劳动者都能接受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掌握一定的技能,并充分挖掘其创业致富的潜能。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剩余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要求,健全并完善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多功能地推进。要树立先培训后就业的观念,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广泛性,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要按照面向“三农”又不局限于农村的方针办好农村职业教育,有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结合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专业和课程,确定具体办学模式和途径,深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人才。

2.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我国有2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以后每年还会新增1000万人,这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积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实现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首先,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向城镇转移的农民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为其在城市就业和生活创造条件。其次,在职业教育培训中,要使职业教育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已转移到城镇的农民成为遵纪守法、文明守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奠定基础。再次,农村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三农”,大力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从源头上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只有依靠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科学的手段来管理,才能实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也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要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首先,农村职业教育应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起着关键作用。广大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的直接参与者,是农村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农村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现代化,不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提高农业的科技装备水平,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就会受到影响和阻碍。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注意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而且还要注意改进其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力求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其次,农村职业教育应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科技指导和信息咨询。有效、快捷的科技指导和信息咨询是农业产业化顺利推进的基础和关键。农业的产业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农业的市场化进程。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机构,拥有大量的农业专家和技术员,他们不仅掌握着农业方面的科技知识,而且还了解农业的最新走势和农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因而有能力、有义务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科技指导和信息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信息保障。

4.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手段和设施装备农业的过程。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经济活动的过程,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武装农业劳动者的过程,也就是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过程。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农村职业教育要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就要面向农业现代化,构建以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农业中专学校或者地、市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农村职业中学、市县电教中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以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分工明晰、城乡一体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同时,按照因地制宜、机动灵活、注重实效的原则,调整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的结构,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体系。

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首要的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使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要真正把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办成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和劳动力转移开发的培训基地,先进农业科学研究、推广的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信息服务中心,以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夏金星,彭干梓.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2)52-55.

〔2〕胡艳辉.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三德”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28-32.

〔3〕刘春生,苏敏.职业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11.

〔4〕贾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150-152.

〔5〕刘诠路.“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6,(6B)33-36.

农村教师师德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农业丰收、农村稳定、农民富裕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走向复兴的关键。我国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要求。而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主要指在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1、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新农村要实现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农民物质财富的富足,还要有农民精神财富的充实和新农村文化的繁荣,更要有广大农民群众文明程度的提升。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精神层面求乐、求质、求新的愿望日益强烈。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农民的意愿、满足农民的需求,在加快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向农民提供丰富的更高品质的精神享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与城镇居民一起共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3、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村民关系和谐融洽、新农村乡风文明的需要。邻里关系、村民关系和谐融洽、融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乡风文明是新农村稳定的重要前提。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个变化就是邻里之间、村民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明显减少,人际关系日趋淡漠,加之少部分人追逐利益的冲动驱使,从而导致邻里关系不断疏远、村民之间互助友爱的美德逐渐丧失。在个别村庄,由于很小的利益纠纷,就可能导致严重的村民群体事件爆发。对于这样的现状,应该通过把分散的村民重新组织起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农民及外来流动打工人员在快乐愉悦的活动中进行思想交融和情感沟通,增进彼此间乡土人情的认同感和亲近感,进而构建友善融洽、乡风文明的村民关系,为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营造有益的文化氛围。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领导重视,可重视的是喊口号。不少乡镇、村领导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发展就行了,有的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儿难以体现出来;认为领导干部调动频繁,自己任期有限,长久的见效的事业留待以后的领导去解决吧,缺乏公务员应有的奉献精神和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愿望。所以,有的领导实际是会议上强调要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把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行动上。视新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是无关新农村建设大局的一项工作,从不关心,从而忽视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软实力潜在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2、新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必须的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影响新农村文化的深入发展。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做支撑,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好、文化传统悠久、领导重视的地区文化设施比较健全,电视、电话、手机甚至电脑、网络媒体得到普及发展。而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低的地区,文化设施就比较落后,农民接受文化的渠道有限,从而影响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3、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文化下乡起不到基础性作用。文化下乡应该说是我国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抓得比较扎实的一项工作,但是这项活动的广度和频率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其实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上级部门送什么,农民就接收什么,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就不高了。尤其是对那些走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广大年轻知识性农民来说,送到乡下的文化太不解渴了。

三、新农村建设如何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

1、重视转变领导观念,做到党政领导齐抓共管。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明确领导责任,把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摆到议事日程,切实做到领导力量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分管领导亲自抓,部分负责人件件抓,文化干部详细抓,使出现的问题有人管,吩咐的问题有人做,交办的问题有结果,才能把中央关于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精神落到实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从根本上是要转变地方领导的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树立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观念,树立勇于开创新局面的观念。注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特别要制定出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已成定局,而农村文化的客观现实,必须要求我们站在时代进步的前沿,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大趋势,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摒弃领导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保守思想的工作作风。

2、重视对新农村文化建设阵地建设的投入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加强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首先要在解决资金上下功夫,积极采取政府拨一点、当地投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办法,逐步改善新农村文化建设设施落后的状况。政府在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文化建设资金的同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办文化。政府搭建基础平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与社会两种力量通过整合,形成合力,有利于加快改变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阵地建设滞后的状况。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保证文化干部的人才质量,严把进入关,凡进必考,实行聘任制,对乡村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种是将乡村文化干部送到文化院校进行深造,另外一种是从文化院校聘请专家学者到农村办文化人才培训班,对农村文化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新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将有志于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点子的知识性青年人充实进我们的文化队伍中来。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同时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不断加强对新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和指导,积极培养农民群众文化骨干。尽快培养一批又一批新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建立队伍的长效机制,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形成规模、良性可持续发展。

3、重视发扬和传播民间文化。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种类与形态十分丰富。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各地农村蕴藏着许多闪光的、优秀的文化资源。挖掘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是新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中,我们应该在深入挖掘传统民间文化丰富资源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引进、容纳、消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方面,不断加以创新,推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时代色彩的文化产品,打造出中国新农村新文化的精品。如何弘扬优秀文化遗产,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新农村特色文化,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这些都要求我们强化意识、认真研究、深入农村、收集整理,融进时代特色。

民间艺术人才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其文艺作品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一道独特风景。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这种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方式由于选材方面的高要求和人才方面的单一形式,客观上导致了民间艺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局面,甚至出现失传。政府应当发掘本地的民间艺人并对其实行补助,并让他们带徒授艺,不断培养民间艺术人才。让民间艺术得到保护和传承,提高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足够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4、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新农村文化产业。从市场发展来看,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农村农民自办文化应运而生,如“农村文化大院”、“农村电影队”、“业余剧团”、“农家书屋”等,这种“自办文化”相当一部分就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原始或者初级形态,更可以把它做精做大,做出有较高文化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并形成文化产业链。新农村文化产业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经济领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重要形态,我们在大力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同时,应当积极地发展健康的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新农村文化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发展新农村文化产业的依托。近年来,有些农村地区在这方面已做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往往聚集优势文化资源,力促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向产业化发展。如乡村旅游、手工艺制造、民间艺术培训、民俗风情演艺、传统节庆活动等,这些都是发展新农村文化产业较好的市场切入点。在一些新农村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还形成了自觉的品牌意识,开始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推出了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总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找到了一条宝贵途径。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广大新型农民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各级各部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新时代农民的热切期待,重视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规范引领当代农民的思想和行为,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来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参考文献:

[1]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史哲辑学科范围.语言、文字、文学、文化、艺术.

(作者单位:宁海县文化馆)

上一篇:残疾儿童特殊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思想道德调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