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笔记范文

2023-09-21

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第1篇

2.组成细胞的四大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结构特点、功能特点(见表格)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4.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结构

5.分泌蛋白(如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加工、分泌过程

6.什么是生物膜

7.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

8.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举例)、协助扩散(举例)、主动运输(举例)

9.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举例:蛋白质)

(区分小分子物质与大分子物质)

10.ATP的结构,ATP的合成、分解反应,合成ATP的场所

11.酶的化学本质,酶作为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的作用机制

1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各阶段反应的场所、产物,总反应式

1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14.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15.细胞发生分化的原因

16.细胞衰老、癌变的特征

1.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与应用

2.区分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

3.DNA的结构、复制(特点、所需条件);4.什么是基因,基因与DNA的关系

5.基因的表达过程,什么是中心法则

6.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7.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育种流程及其依据的育种原理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学说的修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对遗传与变异提出本质的解释等等

9.基因频率的计算

1.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什么是渗透压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体制:神经-体液-免疫(掌握这三种调节方式的基本过程)

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激素调节(重点:生长素)

4.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5.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群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分布

6.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7.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营养结构

8.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第2篇

复习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面对这一届八年级学生目前已进入生物总复习阶段,若还简单地按课本来重复,难以提高复习效果。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生物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课标》要求为指导,以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紧扣中心,强化训练,培养能力。但学生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制定出科学、有序的总复习计划,并使总复习计划顺利妥当实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这才是我们生物教师当务之急的,也是能够让学生从容面对中考的有力武器。

一、制定复习实施方案:

1、确定复习目标:从复习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并制定三方面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

2、考虑复习形式:复习大体有“讲”、“练”、“评”三种形式,具体要求是:①精讲:抓住本质,建立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精讲就要精选,精选要做到:训练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不重复做,选择这一题目要训练哪方面的知识,一定要有数;一个知识点可能要通过多种形式或多种题目来考查,应该把这多种形式的题目进行优化组合;对同一题目进行扩展和变形;及时做好检测,并且进行认真的讲评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错在哪,为什么错了,到底哪方面的知识疏漏,再指导学生弥补缺陷;过一段时间,再用相似的变形后的题目进行训练或检测,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②多练:科学选题,注意点面,强化训练;③细评:细致分析练习与试卷,指导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3、选择复习方法:可采用讲练结合、专题讨论、个别辅导等方法,并力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采取矫正补救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练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只讲不练不行,只练不讲也不行。只有讲练结合,和谐交替,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

5、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练习、讨论、讲评可巩固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选择适量情境新、联系实际、开拓性强、难度较大的题目,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

二、制定复习方法

“两轮复习法”要求先全面复习,后进行重点复习和中考模拟考试。做到着眼全面,突击重点,点面结合,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系统全面又有侧重的复习,基本上能使大部分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

三、各阶段时间安排及要求:

(一)第一轮复习阶段(2014年2月20日—4月30日)

本轮复习为“全面复习打基础”阶段,要求:抓纲务本、夯实基础、全面复习、单元过关。针对学生对已学的生物基础知识,因时间久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师生全面扎实复习基础知识,具体地说:教师“依纲靠本”扎实地讲清各单元知识点,初步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学生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重新识记,理解,应用。同时教师在复习前,要向学生说明考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自觉的与老师配合,做好教与学同步,发挥共振的功效。

此阶段:我们将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

1、教师应根据每节课复习内容,精选练习,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供学生练习,并通过适量的检查批改,检测复习效果,为下一轮重点、难点复习提供依据。

2、把书本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列出复习提纲,让学生课后去整理识记。

3、面向全体学生,对优等生增加试题难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复习难度,并让优等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其共同发展,中等生让其有追赶的对象,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4、深入备课,全面了解学生,从课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复习内容、方法,并把它落到实处。

5、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对试题的答案不要求唯一,学生只要思路清新、符合题目要求即可,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减轻学生的负担。

6、加强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识图外,还要会填图,要具备一定的识图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绘图,并尽可能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把图展示给学生,以达到将生物知识的掌握融会到图上的目的。

(二)第二轮复习阶段(2014年4月30日—2014年5月30日)

本轮复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阶段,要求:强化重点、强化难点及疑点、误点、弱点、考点强化,精讲,多综合,多练习。针对学生第一轮复习,反馈情况,以及《课标》的重点要求。强化训练重点、难点内容。以使学生在掌握全面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把握重点,突破重点加深对知识理解和应用。

此阶段:

1、采取专项训练,教师应精选练习,在备考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结合考点,精心组题,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在课堂精讲,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辨析疑点,查找误点、弱点,突破难点。

2、在复习中,可以采用课堂教师提问、抽写、抽背、自查、课下学习小组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特别是对于班级学习处于中游、中下游的学生,缺少学习的自觉性,需要教师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多加督促和帮助。个别学生应及时与其班主任老师、学生家长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思想上出现的问题。

3、课后,要精选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练习,供学生在课后专项训练,并尽力使学生题题有所收获。

4、与学生谈心、交流,鼓舞学生的斗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做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信任,促进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及时帮学生解决学习上和心理上的问题,提高教学复习的效果。二是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自己的教学改进工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促使教学相长。

(三)第三轮复习阶段(2014年5月30日—2014年6月17日)

本阶段是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中考冲刺的阶段,本阶段做中考模拟试题,至少练习10套综合模拟试卷。

总之,在生物总复习中,老师要紧扣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将课文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要抓住进化和适应两条主线,紧扣重点内容展开教学。同时通过一系列训练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这样,才能使生物复习取得理想的成绩。

八年级 生物备课组

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第3篇

1、如何上好一节课?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

第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第四、充满热爱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动力。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角色意识,演员演戏需要进入角色,教师站到讲台上讲课同样需要进入角色。赋予角色意识的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当时所产生的感情,能在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之间建造一座沟通的桥梁,能使师生双边活动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

1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促进其学业的发展。

2、新教师应怎样听课?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坚持听课,可使自己尽快成长。那么,新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怎样听呢?

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对新教师来说,听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1. 课的结构。2.重点与难点的突破。3.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4.课堂气氛。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学生活动(或练习)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学习方法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在听课时,新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以下两种角色:

1.审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与闪光点,为我所用。

2.参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好基础。

3、理想课堂中的“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

2 哭声(不是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但这笑声,应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高度体现,决非为了笑而笑,庸俗的搞笑,课堂是活跃了,收效却没了,学生的笑应源于教学内容,是一种会心的笑,豁然的笑。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

3 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4、理想课堂中的“六维度”

理想的课堂要体现六维度: (1)参与度:全程、全员有效参与 (2)亲和度:师生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3)自由度:学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 (4)结构度: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体系 (5)练习度:有效的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 (6)延展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

5、浅谈“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 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要有效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也就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好”到“好”,从“简单理解”到“深刻领悟”的教学。从教的角度而言,有效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从学的角度而言,有效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愉悦地获得最大的进步或发展。

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途经

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4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

5 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途经

三、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

6 发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多么希望教师教得生动有效,多么愿意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多么想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呼唤有效!

有想法还要有行动,那就让我们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引下,探索、实践、反思,让有效课堂成为每一个教师永恒的教育追求。

6、怎样打造“有效课堂”?

也许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精心设计的一节课,原想着会很顺利地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很多教师都埋怨课都不会上了,而教学目标往往也不能达到。这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大打折扣。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的有效呢?我认为,有效设计、准确把握课堂、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非常重要。下面我对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谈几点。

1、要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要由单向的“灌输”和“接受”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要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采用聊天、游戏、讲故事、猜谜等活动来展开教学。对于暂时后进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自己的心理期待,从而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促使动态生成成为可能。

2、要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教师可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手段,努力创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自身体验的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吸引人、感动人、激励人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空间。

3、要灵活开放教学评价。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形式多样化,其中生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强调激

7 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参与并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唤醒学生创新的灵动和生成的灵感,鼓舞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在师、生、物、情、境的相互作用中学生获得的是关爱、机会、信心、帮助……,教师获得的是回应、提升、成就、享受……,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收获、欢乐、信心和生命的自由成长。

生态的、高效的课堂,学生的生成信息会不断地涌现,其中不乏鲜活而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和高度的教学敏感,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抓住其内核实施再生成利用,使“课堂为生成而为,教师为生成而教,学生为生成而学”,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

7、上好一堂好课因素浅析

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它说“一块砖盖不起一栋大楼,但一栋楼却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盖起来的,要盖一栋好楼就要砌好每一块砖。一堂课教不出一个人才,但人才却是由一堂一堂课培养出来的,要培养优秀人才,就要上好每一堂课。”的确,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它没有统一标准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上课,甚至是毫无准备的上课。

那么,上好一堂课有哪些因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教师要对每节课都充满激情,这是上好一节课的首要前提。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情绪高昂,那么学生也会因感染而对学习充满兴趣。必定会营造一种合谐,融洽,轻松的氛围,利于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渴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素。

我们的学生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他们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个体。他们能够分辨出哪些是他们喜欢或不喜欢的讲话方式,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艺术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亲和力。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感受新知,与之产生共鸣。

三、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研究,全面把握。这是上好一节课的 决定因素。

8

教材具有系统性,典型性,现实性与创新性。虽然每一个内容不会交待得很具体明了,但它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对新知有所理解,能够掌握,那么教师要先把教材吃透,深入挖掘其精髓。才能给学生方向上的指引,利于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接受新知,探索新知。

四、教学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这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因素。 教学设计要在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进行,每一节课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不都是零认知水平,在学生的生活中,有的人可能已经对要学的新知曾经接触过,感知过,只是没有系统地放到课本中来学。所以,设计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合理,科学地教学环节会让所有的学生对新知的接受水到渠成,不必走太多的弯路。

五、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有效性,这是上好一节课的直接体现。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当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教师积极引导,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关注并正确处理课堂中的生成现象,是上好一节课的闪光之处。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客观的固定因素是基础,但课堂中的生成也极其重要,所以,上好一节课也应该关注生成的问题,运用最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8、走出备课的误区

当老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备课。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不知不觉误入了歧途,让原本该重要的备课,变得了太简单,枯燥,以致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惟有走出“备课”的误区,老师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备好课。

9

一、“备课不单是写教案”。

和老师谈起备课的事,都说是在抄教案,没意思,是徒劳,但备课真的就是他们说的抄教案那么简单吗?凡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应该知道“备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的一个准备过程。备课包括有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师,备教具和写教案等步骤,“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子内容,是被包含的关系。所以,老师要明确“备课”与“写教案”之间是个不等式关系,并非写了教案就是备了课。何况更多老师还不是在写教案,是在抄教案,就更不是在备课了。

二、“备课不是给领导看的”。

这个误区的直接诱因在学校的领导身上。本来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的前奏,但由于备课属于教学“六认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学校都把它归入了“重点检查”的对象,把它当成了考核教师工作态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每次检查备课情况时,领导都只看了个备课本。只要教案字迹工整,内容多,样式新,就是在“认真备课”。为何领导都要这样来检查备课呢?理由是在备课活动中,其他工作几乎是无形的,就数教案最直观,既看得见,还能辨他个仔细;领导检查备课不要紧,但结果又导致了些怪现象,一是只要听说学校要检查备课,老师们就会熬上一个晚上把备课全部“突击”到位;二是只要有领导来听课,都会提前把教案抄好,上课时都夹着备课本是“有备”进教室。

为了给领导一个备课的好印象,很多老师都会到书店去认真挑选一本好教案,作为自己备课的“临摹本”。备课的概念这样转为狭义,而且又被蒙上了功利和应付的面纱,备课自然演变成了不少教师的精神包袱,再也不能能为教学服务了。为此,希望老师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看着领导的脸色去备课,要坚持我备自己的课,让领导去说吧!也希望领导们,在去了解教师上课的准备情况前,去认真温习一下“备课”的含义,免得把老师都“领”入“导”了“歧途”。

三、“老教师不能不备课”。

10 据调查,不少学校在备课上都出台了这样的政策:中青年教师备课必须写详案,老年教师备课可以不写教案。教育是“树人”工程,虽然几年内教材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我们教师的教学观,以及使用的教学工具也要随之变化才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都要在课前认真检查自己是否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不能因自己年老了,就可以课也不准备了。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就不能因自己的年龄去简化不该简化的过程,不说教案要写成详案,至少要写出对待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的计划,记录出学生的进步情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么在备课本上作以记录,要么在教材上进行旁批,以免出现教学中的“老糊涂”现象。因此,建议各学校,在其他工作安排和待遇上适当偏向老者、照顾老者时,在备课上不能给老教师下什么特别的“恩惠式圣旨”,否则,利了老教师,有可能就害了老教师的“弟子”。

四、“备课不能只是教师单边活动”。

教学是双边活动,作为教学准备工作的备课,不能只老师动起来,也要积极动员、引导学生对课堂的准备。如今老师备课中的“备学生”,大多只是简单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有些还注重了一些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但这些几乎是老师以“旁者”的身份,单方面去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学法”,教师“一厢情愿”的预设课堂和现实中生成的课堂往往是两个样。原因就是在教师做教学的准备活动时,学生没参与进来,没有和老师互动备课。教师备课活动中,要先备教材,然后邀请学生加入,让他们去“备课”,预习课文,“备”出问题,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难,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准备“开锁的钥匙”。只要这样在上课前,师生都认真进行了准备,难道课堂还会不精彩吗?

五、“备课不能‘闭门造车’”。

现在的“备课”,或是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开单车”,或是年级组内几个教师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进行团队合作,美其名曰在集体备课,实则,这些备课,说白了,都是在“备教法”。特别是那诸葛亮式的大备课,看似热闹,汇集了大家的智慧,但这集中、统一形成的“优质教案”,根本无法去适应每个

11 学生的口味,也不可能适应每个教师去操作。教无定法,对于不同学生,因需求的差异,教师的教法也应略有所别。对于不同能力的教师,教法上也要尽量贴近他本人,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要是一味拿名师的课去“依葫芦画瓢”,定然是课堂中没了“生命”。

这样闭门造出的“车”,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算得上是课堂前设置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备课时,不能一个或几个老师“远离教室”、“远离学生”、“远离教师个人能力”、“远离教育理论”,在那里“妄自菲薄”的搞什么“大教法”、“大智慧”的研究,又大张旗鼓地去拿学生做实验。

六、“备课并非课课都详案”。

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都这么做。但在一个由全国教师加入的QQ群里,经调查,85%的教师不同意这么做。理由一:教案本身只是一个上课计划,可行度到底有多少还难说,与其把时间耗费在写教案上,还不如多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上;理由二:教案本身就分为详案和略案两种,加之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也有主次之分,所以在写教案上也要有轻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课课都详案。在编写详案时,不宜一味去追求什么师说,生

一、生二说的“预设”课,也不宜频繁回归到传统教案的套路,把课堂教学的目的、重难点,组复新巩布等教学过程全部都呈现在书面上,更不能机械地把学生的情况、教材的情况都一一累赘到纸上。

七、“网上的不能搞‘拿来主义’”。

现在的网络是个无穷的资源库。我们教师想要的教案,从小学到高中,从语文到美术,应有尽有,只要利用一搜索引擎工具,键入课文的名字或关键词,轻轻一点击,就会“网”到想要的教案。对此,不少老师开始用查找网上的“共享资源”,来代替过去的备课,“美其名曰”在搞什么“网络备课”。其实他们多是直接下载了教案,不用“加法”也不用“减法”,就直接用到了自己课堂。这样的“拿来就用”的方法,一是不利教师自己的成长。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路上,备课也是个“学习、研究的大课堂”,简单的“拿来主义”,不但不会让自己教学的本领增强,而且会增长自己的工作惰性;二是经常用别人的思想去教育自己

12 的学生,很多时候做不到“对症下药”。久之,将会在学生中失去师者的“知识渊博”的好印象。

因此,教师在借鉴网络资源时,要学会“加一加”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减一减”别人不着边际的教法,把别人的先进理念补植到自己的大脑中,把别人先进的教法嫁接到自己的教法中,切实让自己的课堂也能丰富起来。

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第4篇

时间:10.20

地点:六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六年级学生及部分教师

在我看来读书笔记最好的方法就把书或资料直接做成思维导图,比写读书笔记有效率多了。但在很多的时候还需要按照传统的方法来写,这是我收集的文章专门说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的: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

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

(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归纳小结:

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第5篇

用心读书

如果你想对一个故事加入一点点你的想法的话,你就首先必须要读懂这个故事。那究竟怎样才能读懂一个故事呢?就是要用心去读。这里的用心包含两点:一是要投入感情,二是要有一定的智慧。 我觉得幼儿园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缤纷多彩,让孩子们知道怎样的故事才更精彩,为他们以后叙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做个扎实和正确的铺垫。我们教师不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陌路人,我们应该是他们的朋友甚至亲人;我们用付出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爱,我们用付出的感情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友情亲情。我们要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心去读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大家所谓的‚坏孩子‛们,只要我们用心,一定能读出他们故事里也有很多美好的情节,也有很多闪光点;只要我们用温情对他们稍加引导,他们以后的人生故事一样会充满阳光,也一定会很精彩。 当然了,教育不光是老师真心的对待学生就够了,毕竟老师还要负责传授学生各种知识,每个学生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我们老师要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我觉得还是要用心,就是要用心去想办法,用你的智慧和行动为学生们解决这些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我读完了,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的学生还会有很多很多。从这本书里我读懂了‚怎样去坚守教育的良知?‛也收获了许多‚读懂一个故事‛后的快乐。如果每个孩子真是一个故事的话,那我说:只有用心才能读懂这个故事!

好习惯铸就好人生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好习惯好人生》。看完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古时,曾有位名人说过:‚欲做事,先做人!‛看似多么简单的话,却是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做起来更是不简单。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在我的身边是一群活泼而稚嫩的孩子,看完这本书后,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从小就养成的‚小霸王‛的性格,在各个方面都比较‚独‛,而在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对育人者的我们来说,肩上更承担着无比重要的责任。孩子太小,分辨是非和自律的能力较弱,有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像我们班的鹏鹏小朋友,在区域玩玩具时,老喜欢抢别的小朋友的玩

具,而且还把别人玩着的玩具占为己有,像这样的行为,我们应该马上制止,并跟他讲明白,有事或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和别人商量,如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是不能随便就去拿别人的东西的。这样的行为如果不制止,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也就形成坏习惯了。因为习惯也就是在平日的生活中形成的嘛!另外,在生活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做人习惯。因为做人的习惯的核心就是爱。所以,我们用心去爱幼儿,让幼儿感受我们无限的爱。在与小朋友交往中,我们提倡团结友爱,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其次,就是诚实守信,作为教师,我们就是幼儿的模范者,所以,我们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兑现,答应幼儿的事就一定要办到,这样,在要求幼儿的同时也约束了自己的行为。

好习惯对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中,作为实施者,我们应一点一滴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好习惯铸就好人生。

反思

对老帅的观察:

今天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用橡皮泥做小人儿。活动开始,我先给孩子展示了示范画及制作过程,激起孩子兴趣后,便给每个小组发下材料进行操作,当发到第三组时,操作盒刚放到桌子上,老帅‘唰’的就把橡皮泥里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里。

孩子们认真的操作着,都忙着为自己设计的小儿穿漂亮的衣服,装饰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辫子等。这时,三组的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们这组的黑色橡皮泥不够用,‛‚为什么?‛‚老帅自己都拿着,不给我们用,‛三组的孩子齐声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块大的,我一再强调要轮流用的。当我问凡凡时,他竟然认真的说:我还没用完。

实施措施与效果:

面对老帅的行为,我先是采用了说服教育,讲道理:让他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他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有的权利,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来就不多,如果轮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装饰眼睛、头发等,但别的小朋友也要装饰啊,假如别人也这样都自己拿起来的话,你怎么用啊?接着又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话,老帅好像意识到了

自己的不对,便拿过操作工具(塑料小刀),从手里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块,然后把大的一块放到了操作盒里,并且说:‚我们每人切一小块一起用吧!‛看着孩子们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无比的欣慰。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予孩子。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家长都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因为是一个,也不会有人去和孩子争抢,但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从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谦让。

所以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家园共育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首相要以身作则,当孩子有谦让行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家长的言语强化,让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受欢迎的;作为老师,我们应将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心怡太能说了

每天她都有说不完的话,不管是上课、做早操、吃东西还是老师在讲话说事情的时候,她都在那里聊天,跟她讲了很多次,可是还是这样。也和会跑到老师这来告状,说这个小朋友这样了,那个小朋友那样了,跟他说了很多遍,说别人的之前首先要先管好自己,不要一点小事,不问原因就来告状。

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第6篇

说明:《大教学论》[捷]夸美纽斯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1. 关于夸美纽斯:

 (1592—1670)他是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  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P244)  他被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P244)

 他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的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P253)  他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P259)

 在教育史上,他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则。(P259) 2. 关于教学论:教学论是指教学的艺术。(《致意读者》,P1)

3. 关于教学论的宗旨:我们敢于应许一种“大教学论”,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

术。(《致意读者》,P1)

4. 关于教学艺术:描绘艺术中的艺术是一件繁难的工作,需要非凡的批判;不独需要一个人的批判,而且需要许多人的批判;因为没有一个人的眼光能够如此敏锐,使任何问题的大部分不致逃脱他的观

察。(《致意读者》,P2)

5. 关于人:

 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P1)  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P3)  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P7)

 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P10) 6. 关于教育中的上帝:

 亚里士多德说:“人人都有一些关于神的概念,人人都把最高的地位归给神。”(P20)

 柏拉图也说:“上帝是至高的善,高于一切存在,高于自然;一切造物都趋向于他。”(P20)

《圣经》上说:“爱好真理的人容易看到真理,寻求真理的人容易发现真理。它让悟性去见它,凡是在它的门前等候的人都可以不受麻烦就得到它。”(P22)

 要告诉他们,凡是行为良好,值得站在上帝跟前的人就是加倍幸福的人。(P173)  但是生时与上帝相通的人,死后便会到上帝那里去。(P173)

 《圣经》应该成为基督教学校的第一个字母和最末一个字母。(P174) 7. 关于教育的作用:

 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P24)

 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P24)

 柏拉图:“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P27)

 我们由此可以知道,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因为他们既然是人,他们就不应当成为无理性的兽类,不应当变成死板的木头。(P28) 8. 关于教育的早期性:

 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P29)

 最谨慎的办法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去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P31)  教育应当从早开始。(P92) 9. 关于学校教育:

 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需的。(P33)  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P37)  学校教育应该是普遍的。(P40)

 所以所罗门所说的关于美丽但是愚蠢的妇女的话,对于有学问而没有德行的人也是适用的,他说:“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P44)  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P49) 10.关于教育中的秩序:

 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P60)

 时间的巨流是因什么媒介才这样准确地和连续地分为年、月、日的呢?没有别的,只是由于苍天的不变的秩序之故。(P60)

 所以,教学艺术所需要的也不是别的,只不过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P63)  教导的严谨秩序应当以自然为借鉴,并且必须是不受任何阻碍的。(P64)

 现在就很明白了,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的。一旦这个原则彻底地被掌握以后,艺术的进行立刻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一样自然。西塞罗说得很恰切,他说:“假如我们把自然看做我们的向导,她是决不会把我们领入歧途的。”他又说:“在自然的指导之下,迷途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建议是要经心地注视自然的作用,要去模仿它们。(P65—66) 11.关于语文学习:

 一切语文都不要从文法去学习,要从合适的作家去学习。(P79)

 语文的学习,尤其在青年时代,应当和事物的学习联系起来,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对语文的认识,即我们的对事实的知识和我们表达事实的能力得以同步前进。因为我们是在形成人,不是形成鹦鹉。(《大教学论》,[捷]夸美纽斯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P157)  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P159) 12.关于教育的兴趣:

 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P92)

 教导的方法应该减轻学习的苦楚,使学生在功课上不受到任何阻碍或耽误他们的进步。(P92—93) 13.关于教育中的实践性:

 假如教师教授任何事情的时候,同时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学生,学生的工作就会来得轻松些。(P102)

 只有那些易于指明用途的事情才应教给学生。(P102)

 对于每门学科,都要考虑它的实用问题,务使不学无用的东西。(P115)

 凡是学过的东西都应该由一个学生传授给另一个学生,使没有知识不被利用。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意义之下,我们才能懂得“假如别人不知道你是知道的,你的知识便是无用的”这说法的意思。(P115)  有一句话,说:“教导别人的人就是教导了自己。”这是很对的,因为不仅时时复习可以把一件事实不灭地铭刻在心灵上,而且“教”的本身对于所教的学科可以产生更深刻的理解。(P117)  凡是应该知道的就必须教。(P145)

 凡是所教的都应该当做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有一定用途的去教。(《大教学论》,[捷]夸美纽斯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P145)  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去学习。(P149)

 师傅并不用理论去耽搁他们的徒弟,而是从早就叫他们去做实际工作;„„所以,在学校里面,应该让学生从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这样一来,学校就可以变成一个忙于工作的工场,凡是努力获得了成就的学生就可以体验到一句成语的真理,就是:“我们同时形成了我们自己,也形成了我们的材料。”(P149—150)

 昆提利安在多年以前就说过:“通过教诲,路途是长远而困难的,通过榜样则是短捷而可行的。”(P150)

 因为德国人有一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他们说:“良好的领袖就有良好的随从。”(P150—151)  忒楞斯的话也很恰当,他说:“只要你先走,我一定跟上来。”儿童学习行走、奔跑、谈话与游戏,全是这样从模仿学来的,不要任何艰难的规则。规则对于悟性像一些荆棘,要懂得它们的意义既需注意,又需能耐,而榜样则是最愚蠢的学生也可以受益的。没有一个人单靠规则精通过任何语言或艺术;至于通过实践,即使没有教诲,精通也是可能的。(P151)  产生一个艺术家的是实践,不是别的。(P156) 14.关于教学的选择性:

 辛尼加说:“时间这样的宝贵,却去学习这么多无用的东西,这是何等的疯狂啊。”所以,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处才可学习,这样,一个学生学得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学校,立刻就消失掉了。(P137)

 凡是所教的都应该坦率地教,不可错综复杂地教。(P145) 15.关于教学的直观性:

 我们由此可以为教师们找出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以内,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P141)

 一个人如果看见过一次人体解剖,较之读完了最详尽的解剖学,可是实际从严没有看见过解剖,对于人体各部分的关系一定知道并记得准确得多。所以说:“看就是信。”(P142) 16.关于教育中的纪律:

 我们不可能谨慎到不让任何恶事得到一个进口,所以,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用来制止邪恶的倾向的。(P169)

 有需要的时候就应当利用责备或惩罚,斥责或鞭挞。这种惩罚永远应该当场执行,使邪恶刚一出现就可以受到遏抑,或尽可能连根拔除。(P169)

 波希米亚有一句谚语说:“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这是很对的。因为如果你从磨坊取去了水,磨盘就会停止,同样,如果你从学校取消了纪律,你就是剥夺了它的发动力。(P198)

 因为纪律不是别的,它只是一种不会失败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使我们的学者变成真正的学者而已。(P198)

 严格的纪律不应当在跟学习或文术练习有关的事情方面去用,只能在道德问题遭到危险时用。(P198)  凡是想把青年捞入德行的网里的人,他就必须一方面用严酷的办法使之畏惧和恭顺,一方面用温和与情爱的办法去抬高他们。凡是能够结合这两个极端的教师就是幸福的教师!凡是能够得到这种教师的孩子就是幸福的孩子!(P201—202)

 凡是愿意在学校里面求学的人就必须服从学校的纪律。纪律有三等:第一,不断的监视,因为我们决不能全然相信孩子们的勤勉与天真。(难道他们不是亚当的子孙吗?)我们必须使他们时时处在我们的监督之下。第二,谴责,凡是越出了正轨的学生都应该通过谴责唤回理性服从的大道。最后,惩罚,如果劝告没有效力就必须惩罚。不过,一切纪律都必须谨慎地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完全做好工作以外,没有别种目的。(P234)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读书笔记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阐述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目的

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目的的学说,首先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中的宗教观和世俗观之间的矛盾。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他承袭圣经的观点,对人生的看法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认为人的现实生活并非最终的目的,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趋向一个更高阶段,即是永生。他确认“现世的人生,也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它存在的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项”,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夸美纽

斯对现世生活所持的观点,与天主教僧侣们所持的观点相反,他不以消极和禁欲来对待现世人生,也不把现世生活当成黑暗与罪恶的根源,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来理解现世生活。他认为现世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美满的生活。因此,人们的现实生活就应以其服务与享乐为其主要内容。所谓服务,就是为社会、国家和别人服务。所谓享乐,主要是指心灵的快乐。为了使生活美满,心灵得到快乐,能为社会国家服务,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和万物的主宰。也就是说,人应该具有万物的知识,并能利用万物为人类服务。总之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

(二)论教育作用

夸美纽斯对教育作用作了高度的估价。首先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夸美纽斯接受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把人看作最优美、最完善的创造物,因而教育能对人施展重大的作用。他指出人之所以成为人,只是由于在最适当的年龄,即在儿童时期受到了所应当获得的那种教育。他确信,“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成为一个人的。”①他认为,人都有接受知识的智力,智力低到不能接受教育地步的,“在一千个人里面难找到一个”,即使对于这种智力极低的人,教育还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

其次,他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夸美纽斯说:“教育是人类得救”的主要手段,“有教养的民族能利用的宝藏”,“它能使社会减少黑暗、困恼和倾轧”等。

再次,他重视儿童的差异和后天教育。夸美纽斯在高度评价教育作用的同时,对于儿童天然素质或品质的差异也很重视。对于这些不同素质和性格的儿童,教师应该“用合适的训练,使他们变为有德行”,他认为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夸美纽期还认为:“一切人类生来都是渴于求知的”,但实际上却有人缺乏爱好学习的倾向,这是由于“父母的溺爱,社会环境的引诱以及教师没有尽到责任所致。”他郑重提出:“一个做教师的人在传授学生知识以前,必须使学生渴于求得知识,能够接受教导,因而准备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三)论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在17世纪30年代,继莫尔之后,又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他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他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有一个同一的目标:他们要成为人,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他们都应该达到一个境地,在合适地吸取了智慧、德行和虔信之后,能够有益地利用现世的人生,并且适当地预备未来的人生。”③

他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要求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他驳斥了有人认为天性鲁钝笨拙的人不能接受教育的意见,说:“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力衰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田地。”他也斥责了有人主张女性完全不能追求知识的谬论,指出:“她们具有同等敏锐的心理和求知能力(常常比男性还要强)”④,夸美纽斯还设想使有才能的儿童在兄弟会的帮助下受到更高深的教育。

他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这是因为处理共同的事务,需要适当的制度;父母没有充分的能力和时间教导他们的儿童;儿童在大的班级里,可以起互相激励的作用;因此适应社会分工和人们职务专门化的,必须有学校这样的专门教育机关和教师这样专门的教育人员进行工作。⑤

(四)论学校体系

夸美纽斯从人的天然素质出发,把新生一代的生活分为四个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征,为每个年龄阶段应设立相应的学校。

1.幼年期(零岁至6岁),幼年期的特征是:身体的迅速成长和感觉器官的发展。夸美纽斯把这个时期为儿童设立的教育机构命名为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就是夸美纽斯所理解的在家庭由母亲担负的学前教育。他首先论证了早期学前教育的意义。从儿童发展来看,早期教育易见成效,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学习应从婴儿开始;从家庭方面来看,对子女实施早期教育才算父母“已圆满地完成了他应尽的义务”;从国家方面来看,儿童教育搞好了,可以提高民族素质,使国家富强,使社会得到改造。

其次夸美纽斯为学前教育拟订了详细的教育内容。在体育方面,要注意合理喂养,保障儿童健康;注意安全,细心保护儿童身体健康;从而使幼儿生活有规律,情绪愉快。在智育方面,要教给儿童有关

周围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具体有自然方面(水、土、空气、火、雨、花草虫鱼)、天文方面(天体、日、月、星辰)、地理方面(山川河流、城、乡)、算术方面(1到

10、多与少的比较)。同时要注意发展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其语言,训练手的操作能力等。在德育方面,要使儿童在幼年期就习惯于从事家事和劳动,为此,要使他们从小就能认识家里的常用用具及其应用。夸美纽斯还注意到对幼儿进行初步的道德教育,如培养他们具有节制、整洁、爱劳动、尊长、顺从、忍耐、老实、公正和爱人等品质。

2.少年期(6岁至12岁),少年期的特征是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以及与此联系的语言和手的器官的发展。夸美纽斯为这个时期少年儿童设计了国语学校。

按照夸美纽斯的设想,国语学校是为所有6-12岁的男女儿童设立的实施普及教育的初等学校。称国语,突出地指明在初等学校应运用本国语言进行教学,既便利于儿童进行学习,也为进一步学习拉丁语铺平了道路。

夸美纽斯明确提出国语学校的任务,在于把对少年儿童终生有用的知识教给他们。在这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会用国语阅读和写作;学会利用阿拉伯数字及用计算器计算,唱著名歌曲;学习世界通史的初步知识;学习宇宙学中最重要的知识如天体、地球、海洋的潮汐、大海的形状、江河的流域、地球的主要划分、欧洲的主要国家,尤其是本国的城市、山岳、河流等等。宗教课程和道德教育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此外,夸美纽斯还认为少年期的儿童还应当学习技艺,使受完国语学校教育的儿童既为将来升入中等学校性质的拉丁语学校打好基础,也为将来从事农业、商业或其他职业的儿童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

3.青年期(12岁至18岁),青年期的特征是在少年期所已具有的特征之外,思维能力(理解与判断)有了更高的发展。为这个时期的学生设计了拉丁语学校。

夸美纽斯把古典中学性质的拉丁语学校看做为学生打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以便为后来再接受高深的教导(大学)的预备学校⑥。他认为拉丁语学校应使学生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除经院主义学校的“七艺”学科外,还增加了物理学(当时称为自然哲学)、地理和历史。在语言学科方面,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国语和一门现代国语。⑦

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语文(语法)之后,即转入学习自然哲学(物理学)、数学,继而学习哲学(伦理学、辩证术),而以修辞学的学习来完成整个古典中学的课程。夸美纽斯分别以拉丁语学校六个年级的主要学科依次命名各个年级班,即(1)文法班,(2)自然哲学班,(3)数学班,(4)伦理学班,(5)辩证术班,(6)修辞学班。⑧

4.成年期(18岁至24岁),成年斯的特征是意志的发展和保持和谐的能力。夸美纽斯为这个时期的学生设计了大学。

夸美纽斯认为大学的任务是培养神学、医学、法学等专门人才以及教师、国家和学校的领导人员。青年在大学里应学习其所从事研究的完全而彻底的知识。各类作家的原著应成为大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大学里的授课应采取讲演和自由辩论的方式。大学设神学、医学、法学等科,他还设想设立教学法学院。大学的入学通过一种公开考试,选拔毕业于拉丁语学校的优秀学生入学,毕业时学位的获得应由国家选派的委员会进行公开考试。在第六年的末尾,学生以旅行作为大学的结束。

很明显,夸美纽斯拟定了人类教育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单轨学制。这是对中世纪分散、孤立、不连贯、不统一的封建等级教育的有力冲击,使学校系统相互衔接,首尾一贯。且把有目的的系统地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特殊形式——学前教育(母育教育)纳入统一学制,更是伟大创见。

(五)论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直到17世纪,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历来采用的个别施教的教学制度,在全年内的不同时期都招收学生,学生虽然同坐在一个教室内,但是教师对学生个人而不是对学生集体地进行教学和安排作业。教师时而叫这个学生,时而叫那个学生,对他们每个人个别施教,这就必然造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进程中精力、时间的浪费和不可避免地互相干扰。这种个别施教的教学制度,已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

日益扩大,以及文化科学的迅速进步的形势,因而亟须提高教学的效率。夸美纽斯适应了社会形势这样的迫切要求,并参照欧洲一些国家和教会(主要是耶稣会)已有的实行班级教学的实际经验,从理论上加以阐明,于是确立了班级教学制度。

夸美纽斯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教学制度的优越性。首先,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有利于学生学习。他指出采用这种办法的结果是:从教师来说,“工作可以减轻”,“一个教师可以教导一百个学生,所费的劳力是和教几个学生一样小的”。从学生来说,“没有一个学生会被忽视”,“学生们会比以前更加注意”;“对于一个学生所说的话便会对于全体学生同等地有利”;学生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增进和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等等⑨,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的学生,“为教师,为学生,这都是个最有利的方法,教师看到跟前的学生数目愈多,他对于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教师愈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显得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当然,夸美纽斯过分夸大了班级教学的效率,主张“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的学生”甚至提出“同时教几百个学生”,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无疑地是有困难的。于是他不得不建议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⑩,每组十人,每组由一个学生去管理,协助教师监督和检查小组成员的功课⑾。由于夸美纽斯当时对这种崭新的教学制度,还缺乏经验的积累,他不知道班级人数过多,势必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他也不知道教师用小组长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将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论述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教学制度的要求。

对于确立班级教学制度的要求,夸美纽斯提出了比较详细而正确的论述:

①应有一定的目标。学生每年、每月、每日所应达到的目标,都要作详细的规定,使教学按照计划进行。

②每个班级应有固定的课本。班级里所有学生都用同样的课本,它应当属于同一的版本,“它们应当页页相同,行行相同。”

③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即所有的科学、艺术与语文都应用一个“自然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根据他的学生的能力和他们在他所教的实际科学、艺术上所获得的进展”来施教。他认为,“普遍地采用自然的方法,对于学生是一种巨大的利益,平坦的没有分歧的道路对于旅行者一样。”

④全班的学生在同时做同样的功课。“很明显地,假如全班的学生同时全作一样的功课,这是一种有用的安排,因为这样一来,教师的麻烦就会减少,学生的利益就会增大。只有到了人人的注意全都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面,人人都轮着去改正别人错误的时候,热烈的竞争才能发生。”

⑤每种科目应该与相关的事 项一道教授。例如,“文字应当永远和事物一道教授,一道学习。”他认为,“文字的解释应当照顾到文字所指的事物;反之,学生也应当学会用语言去发表他们一切所见、所听、所弄或尝到的东西。”其次,阅读与写作的练习应当结合在一道。他说,“学生们初学习字母,他们就应当写那些字母。”“他们在学读拉丁文、希腊文的时候,„„他们若去反复阅读、反复抄写各种名词变用和动词的适用法,直到因此彻底学会了阅读、书写、字义和尾位的形成为止。”再如,文体的练习应当和练习推理的能力联合在一道。“这样,由于一次的努力,文体的观念就可以获得,推理的能力就可以增进。”又如教与学可以联合一道。“学生们是能把刚刚学过的科目教给别人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他们懂得彻底,而且可以使他的进步来得更快。”最后,严肃的工作应与娱乐结合在一道。这是指把“用来舒畅学生心理的娱乐”运用到各科教学,“使他们在消遣的时候也能够受到一种一定的印象,这是极有用处的。”

上一篇:班主任培训汇报范文下一篇:七年级思品教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