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论文范文

2023-09-16

食品安全监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基于基层食品安全现状,从机构改革模式和问题角度入手,以基层监管工作人员的视角,对基层食品监管权责划分和机构设立、监管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法律法规现实应用、食品安全社会监管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分析组织机构、标准体系、法律法规、监管能力和监管责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关键词:食品;监管;基层

食品安全关乎全体国民的身体生命安全,依托监管体系的健全和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人口大国,虽然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忽略我国实际国情。[1]本文就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方案和制度对策,对于重塑我国食品行业的对内对外形象,具有较强研究意义。

1 基层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1)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分段监管为主,市场中的食品会被分为原材料种养殖环节、流通以及餐饮消费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并按照不同的运转模式采取不同的监管。[2]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这种模式逐渐不适应,再加上监管部门的职责是由法律赋予的,但法律并不具备前瞻性,需要在问题发生后逐步修改修订。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经济活动呈多样化发展,一些“独特”的经济活动暂无法确定是属于种植环节、生产环节、还是流通环节,如此监管盲区就会出现,职能重叠现象频发。

2)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不足,社会认知度不高。现阶段的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停留在对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大家的声讨,以及媒体对个别事件的分析和宣传上。但是在平时,针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违法行为的处理上,社会公众基本都不关心,以至于我们在违法行为的查处上存在,大企业横,小企业怕,个体户蛮不讲理的情况。很多经营者认为,一点点的违法行为不算什么,其他群众甚至也会为违法经营者求情,表示及时改正就好了,没有必要出发,都是小问题。食品安全还没有像酒驾,偷窃那样成为社会深恶痛绝的违法行为。

3)奖惩机制束缚,多劳多得成多劳多责。现在基层干部在对食品安全问题处理时,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要面临案件的内容不严谨,案件事实不易调查清,违法者抗法等情况,但是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对于案件办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执法人员局限于自身的能力和现在残酷的现实环境,对执法办案产生了抵触心理。奖励机制的缺失,更是让执法办案人员提不起工作热情,对于违法案件的自由裁量时,首先考虑的是顺利拿到罚款,完结案件,减轻案件办理难度,而不是依照案件情节,违法程度来确定处理金额,变相上纵容了违法行为的发生,降低了违法成本。

4)此外还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案件办理涉及因素过多;同时基层人员配置不足,工作任务重,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法律体系不健全,事件处理方式手段单一等问题。

2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对策建议

1)整合监管机构,提供制度保障。将食品安全监管整合为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有机整体,要进一步实行“大部制”改革,整合食品监管职责,使得职责不清、体制不顺、多头监管等老大难问题也可以从源头上被解决,给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更多的期待,新的展望。

2)加大食品宣传,引入社会力量。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新闻媒体加入到食品安全监管中,设立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小组,成立食品安全专家智囊团,构建食品安全民间摸排队,制定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社会监管力量,无死角的对食品违法行為进行监管。

3)完善追责制度,撑好监管人员的保护伞。想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饱草。[3]我国政府在近年来开始重视监管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并对上述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追责,但是随着负激励的逐步完善,本应该配套建设的正激励机制却还未到位,应当让基层监管人员在承受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同时,可以享受更好的工资提高和职位晋升渠道。要在优秀先进评选中,让成绩说话,让数据说话,让有辛勤付出的监管人员,得到公正的评价。时时谈责任,事事论追责的现状亟待改变,每一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都理应,有权被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一味的基层监管人员成为食品安全事故和风险的替罪羊。

4)鼓励社会参与,共组安全壁垒。要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使消费者有能力保护自身的安全,增强和部门的沟通交流提供有效的线索,帮助查处食品违法行为。政府机关要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兼顾食品安全宣传,让消费者全面轻松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投入到食品安全宣传、改善对食品违法行为的看法等,还要利用“现场讲解”,“食品安全进校园”,“食品安全进农村”,大型广场宣传和自媒体知识科普等多种方式来多渠道多方式的传播,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学习氛围。

3 结语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需要政府提高监管力度,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和努力,是人类需要长期面对和探讨的难题。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本文分析基层食品安全的问题所在,提出适合基层食品监管对策建议,进一步提升食品监管效率,也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第二、本文提出要加强监管部门独立性、明确监管机构权责等有关合理建设监管体制的建议,并阐明了社会力量在食品监管中的不可替代,鼓励和推动社会参与,共同建设安全放心的食品市场。第三、本文以基层监管者的角度出发,提出要配套监管人员奖惩机制,激活基层监管能动性。

由于受到作者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研制,本文仅仅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缺少了宏观上对食品安全整体趋势的把握,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各有不同,且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过程是艰难漫长的,需要公众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政府力量继续投入。

参考文献:

[1]金征宇.食品安全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石守锋.浅析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J].体制改革,2013(7):2123.

[3]黄小勇.当前问责制功能失调的完善策略[J].行政管理改革,2011(09):3639.

食品安全监管论文范文第2篇

1 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缺陷分析

1.1 生产环节:生产环节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源头。目前,监管部门以现代化的食品生产监管理念实施监管,主要监管对象为取得QS认证和列入小作坊目录的食品生产者,而难以正规化的传统食品生产者以及处于分段分工不明确的食品生产者往往没有合适的监管制度和手段,使该类生产主体容易存在于监管视野之外,成为食品生产环节的主要隐患。

1.2 餐饮服务环节:机构改革之前,餐饮服务环节的抽检可分为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这两类抽检。餐饮环节的食品来源主要是农贸市场,难以通过监管而提高理化指标的食品安全水平,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因此微生物指标应当成为该环节的监管重点。但监管部门目前对餐饮环节的监管主要是理化指标和卫生环境的监管,微生物指标并没有成为主要的监管内容。

1.3 流通环节:流通环节作为食品经营主体最广泛的环节,在食品监管机构改革之前,是投入监管精力最多的环节,主要是通过建立索证索票台账和抽检来实施监管。但对于占比最大的个体经营户的监管无明确法律依据,且很少有通过追根溯源达到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的案例,监管效率较低。抽检主要针对预包装食品,实际上是食品生产环节延伸的监管手段,最终落实点还是在生产环节。分段监管机制的不合理在流通环节监管中体现较明显。

1.4 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并不是我国食品分段监管中的一段,但这里把农贸市场单独作为一个环节,是考虑到农贸市场内的食品流通量占食品整体消费的比例最大,人们消费的食品绝大部分来自于农贸市场。目前,监管部门对农贸市场的监管主要是通过猪肉的索证索票、登记经营户进货渠道,以及食品快速检测等手段实施。

2 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环节和监管重点

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环节主要可分为两类:农产品的种养殖、食品加工(广义),市场监管局负责对食品加工(广义)的监管。可将食品加工(广义)分为6大类,食品生产企业、经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以批发为主未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自产自销的食品加工场所、流通过程中的微加工以及餐饮环节的食品加工。

总体来看,食品安全风险随着食品加工规模的减小而增加。

(1)食品生产企业数量较少,但单体产量比较大,在食品行业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企业自身能力较强且管理体系比较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最低。

(2)经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具有传统性、区域性、工艺简单等特点,如粮食加工品、豆制品、糕点、淀粉制品、蛋制品、食用植物油等行业,食品安全风险较低。

(3)以批发为主未经许可的可食品加工小作坊在我国还大量存在,其食品生产条件一般较差,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较低,食品安全风险较高。

(4)自产自销的食品加工场所一般分布在居民区内,特别是在各农贸市场周边比较密集,该类食品加工有相当部分未纳入政府的监管视线,并且有部分为获得不正当利益,违法违规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如双氧水漂白熟食、工业用添加剂用于食品生产。虽然该类食品生产加工主体单体产量较小,但数量庞大,主要流入各类农贸市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5)流通过程中的微加工。该类情形主要是指农贸市场内各食品批发经营户为防腐增色而添加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一般是简单的加工。如脱皮芋头的生产,蔬菜用防腐剂的淋洗等等,从事该行业的一般为社会底层人群,文化水平较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且该类加工的食品流通量最大,跟群众生活紧密相关,但该类微加工比较容易识别且添加剂的种类较单一,产生的食品安全风险相对第4类较低。

(6)餐饮环节的食品加工,主要是指各类大、中、小型餐饮服务单位厨房中的食品加工行为,该部分的食品来源主要是各农贸市场,在加工过程中除了食品佐料外,较少添加其它食品添加剂,因此食品安全风险较小,该部分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是微生物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餐饮服务环节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容易成为群体性事故,特别是中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发生的事故容易问责,监管风险较高。

作为监管部门,对风险高的行业应实施重点监管,通过上文分析,监管部门应当在做好食品生产企业、经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等低风险食品企业监管的同时,做好以批发为主未经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制度的完善,重点加强自产自销食品加工场所和流通过程中微加工的监管。而对于餐饮服务来说,发生集体食品安全安全事故的概率相对较高,其风险集中在微生物方面,所以餐饮服务环节应当对微生物指标实施重点监管。

3 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3.1 从监管手段角度考虑有效监管,以监管手段分类可将食品安全监管主要分为食品生产经营质量控制的监管、食品中添加剂的监管以及微生物指标的监管。

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主要可分为对其产品的抽检和质量控制情况的监管,目前,监管部门已建立比较完善的食品抽检制度,且得到较好的落实。但质量控制监管还未落实到位,主要是因为监管人员业务水平不均衡。因此当前加强人员监管水平的培养将有效的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情况与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情况类似。

以批发为主未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自产自销的食品加工场所以及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是对食品中添加剂的监管,主要通过检查原材料、食品添加剂等现场检查手段和实施抽检的手段予以监管,目前的食品抽检制度存在覆盖面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强化快速检测能力来提高抽检的覆盖面和检测项目,提升对该类食品生产主体的震慑力。

餐饮服务环节产生的食品安全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指标,对卫生条件和致病菌的监管比较有效。

3.2 对个别品种加强有效监管。部分国家的食品监管是分品种监管,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近年来,食品监管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监管,整体食品安全环境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占比最高的小作坊食品和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安全水平提升不明显。各监管部门也尝试过各种手段,回顾近几年的监管,对个别品种的监管效果比较好,能明显提升个别品种的食品安全水平,比如豆芽内的四环素、脱皮芋头、面制食品中含铝添加剂等食品经过专项整治后,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食品均存在一个特点,就是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且这类食品流通量较大,因此监管部门着重加强当地生产当地销售食品的监管应当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3.3 从食品流通渠道角度考虑有效监管。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一般通过超市等现代化场所流通,监管已经比较到位,但出问题往往影响面较大,检测结果的追根溯源对该类食品生产主体具有较好的效果,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区域合作才能达到较好的监管效果。风险较高的是以批发为主未经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自产自销的食品加工场所、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安全以及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大部分会经过农贸市场,因此农贸市场作为各类食品的集散地,对其进行重点监管会有较高的效率。

3.4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农贸市场内的经营户一般社会底层人群,在从事经营销售,行政处罚时难以执行,且容易引发执法矛盾。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农贸市场以政府主导,以国有菜市场为主,保证农贸市场的“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的原则,以农贸市场举办者为食品安全管理的主体,通过摊位租赁合同、信用监管等手段实施监管,效率会比较高,因此政府要介入到市场的日常管理中,以政府的意志管理农贸市场食品安全。这种监管的有效性在香港得到了验证,监管部门应该借鉴这种监管模式。另外快速检测工作较适合农贸市场的监管,快速大量的筛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做简单后续处理能有效的提高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名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名共和国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根据2011年青海省兽药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对平安县的动物诊疗机构和兽药经营单位进行了调研,以确保兽药市场的规范、安全、有序。

关键词:动物诊疗;兽药经营;兽药质量专项整治;平安县;调研

根据海东地区农牧局的安排,对平安县辖区内的动物诊疗机构和兽药经营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对此次调查情况进行了总结。现汇报如下。

1 动物诊疗及兽药经营现状

平安县现有动物诊疗机构8家(即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业人员28人;兽药经营单位共14家(包括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业人员42人。目前由于人员、基础设施设备及资金缺乏,动物诊疗工作不能满足广大养殖户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兽药经营企业的经营场所和仓库的设施设备较缺乏,尤其是没有防尘、防潮、防虫、防鼠设施设备,部分兽药经营企业的人员不熟悉兽药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不具备相应的兽药专业知识。

2 兽药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情况

按照《2011年全省兽药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平安县深入开展了兽药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兽药市场监管,规范兽药经营监管。督促检查各兽药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兽药购销台账,推行追踪溯源制度;督促全县各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立健全动物用药记录和休药期制度,规范养殖用药行为,避免在养殖环节中滥用、违规使用兽药,逐步提升安全用药水平。截至2013年4月底,出动执法人员54人(次),共查出过期兽药14种62盒15袋2瓶(其中强力病毒灵注射液8盒、速尿注射液2盒、鱼腥草注射液20盒、痢菌净注射液10盒、氨胆注射液10盒、葡萄糖注射液2瓶、健胃散8袋、软骨灵1袋、强壮散4袋、止痢散2袋、穿心莲注射液5盒、庆大霉素注射液3盒、地塞米松注射液2盒、缩宫素1盒、安钠咖注射液1盒),对查出的过期兽药全部进行了收缴销毁。

3 动物诊疗及兽药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动物诊疗由于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基础设施设备及资金缺乏,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从而不能满足广大养殖户的需要。

(2)部分兽药经营者法制观念不强,不熟悉兽药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3)个别兽药经营企业经营环境差,存在脏、乱、差现象,药品堆放混乱。

(4)部分兽药经营企业兽药的保管存放不符合各类理化性质的要求,无防污染、防虫蛀、防鼠、防潮、防霉变等设施。

(5)个别兽药经营企业人员素质差,不具备相应的兽药专业知识。

(6)违法经营过期药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4 采取措施及建议

(1)加强法制宣传。通过广播、电视、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兽药经营者、广大养殖农户大力宣传《兽药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

(2)强化对兽药经营企业的监管。继续加大兽药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净化兽药市场,确保平安县兽药市场的规范安全有序。

(3)加强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兽药经营者进行兽药管理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盒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4)加强对兽药经营企业的管理,督促其改善基础设施设备,不断提高兽药质量。

食品安全监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保健食品监管的影响因素

1.生产企业。随着保健食品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将经营重点由研发向营销转变,在保健食品的生产环节上出现诸多问题,不愿意投入资金来增添新设备,也没有创新和完善生产工艺流程,甚至有的企业内部并没有专业的科研团队,使得生产出来的保健食品质量很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商家营销手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企业纷纷投入网络营销,部分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例如,某保健食品宣传其能够治疗某种疾病、提高人体各种机能;部分不法商家夸大保健食品的功效,虚假宣传产品高科技水平,借助“专家”、“宫廷秘方”等幌子大力宣传保健食品的各种奇特功效,诱导消费者花高价购买。更有部分商家打着保健食品的幌子,高价销售无功效的普通食品,甚至销售无牌无证的食品。

3.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认识不全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自身健康也格外重视,很多人开始热衷于购买保健食品,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对保健食品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有的人认为保健食品可以當成治疗性药物使用。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何为保健食品,也不知道保健食品的相关标识,所以在选择上也会造成较大的困扰。同时,很多保健食品销售人员自身的营养健康知识并不全面,面对消费者的问题也很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

二、增强保健食品监管的策略

1.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管理力度。首先,企业必须完善保健食品的检验机制,格外注重原材料、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监督,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意识,并积极建立有效的生产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和诚信度。此外,应注重增强硬件设施,实验室拥有足够的硬件设施,才能研制出高质量的保健食品。其次,严厉打击私自更改原辅料的行为,坚决抵制不良假冒伪劣产品;积极鼓励企业多招揽高技能、高素质的多能型人才,同时加大在科研、生产工艺上的资金,进一步提高保健食品的整体质量。对于网络营销中存在的夸大宣传等问题也应进行严格排查,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保健食品销售渠道,为规范企业生产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对商家营销手段的监管。完善管理职能,加强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完善相关保健食品信息公开机制并建立完善的食品监管信息库,让广大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信息。

3.提高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认识。首要任务是让消费者明白什么是保健食品、有哪些功效。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作者简介:陈尧(1990.6-),男,汉族,甘肃张掖,本科,职称:助教,研究方向:食品加工技术。

食品安全监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截至2017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登上了高铁“世界第一”的宝座。现在,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了国民出行的首选,因此高铁列车上自营食品的安全性就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关键词:高铁;食品;安全

一、高铁餐车现状

近年来,铁路有关部门开展了高铁列车食品安全、厨房卫生设施设备配备、供餐方式、顾客满意度、安全标准等的研究,制定了高铁列车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高铁食品安全状况整体向好。但从媒体上报道的“高铁饭盒发霉”、“零食过期”、“盒饭捆绑销售酸奶”等新闻中可以看出,目前高铁在餐饮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近期媒体报道,9月8日,G505次列车上供应的40元盒饭竟然发霉,有一名旅客吃完后出现上吐下泻的状况。事件发生后,国务院第五督查组先后到京铁列车服务有限公司等地进行实地督查,铁路总公司也表示,自9月29日起,全国铁路将停止使用常温链盒饭,并将完善相关机制,强化全链条管控。

二、高铁餐饮存在的问题

管理层不够重视。由于不同的高铁线路是由不同的铁路局管控,加上铁路部门的供餐方式大多是由供货商供货,部分铁路局的管理层在签约供货商时自认为已经对供货商的资质进行了考察,于是放松警惕,在后续的工作中疏于管理。而且各地铁路部门对其供餐企业的要求及验收标准也不同,快餐产品的监督、评价标准不一致,许多供餐企业没有开展并通过HACCP认证。

监管部门缺位。一直以来,我国列车上的餐饮服务都是由铁路部门独家提供、自行管理。除铁路公安外,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行政执法部门都没有在列车上设立机构、配置人员,履行监管职责。也就是说,列车上的食品安全,完全是由铁路部门自行管理,行政监管执法在这个领域一片空白。

就餐环境满意度不高。由于高铁餐车配备座位,在遇到大客流的情况下,餐车座位均被补票的旅客占用,人员一多,细菌滋生的可能性就变大。另外,移动支付未大面积普及前,列车餐车只允许收现金,但由于服务人员并未佩戴手套,因此现金上的细菌难免会进行传播,影响餐盒的安全性。

三、构建高铁食品安全的措施

完善高铁列车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可登车随机检查列车,依法监管跨区域流动性的食品经营活动;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对检测结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督中,应执行分级管理评分制度,特别是要加强运输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结合食品快速检测及高铁食品成品送样检测等技术手段与方法,有效提高高铁配餐的安全性。

加大检测力度。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发挥检测评价作用,增加检测频率,尤其要加大对规模小、品种多、未开展HACCP认证管理企业的检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力度。针对高铁餐车食品存在的不足之处,铁路工作人员也应从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保障食品的安全。除了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铁路的食品安全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铁路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比如,可以利用车站健康宣教平台,巩固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普安全宣传成效,公布举报电话,完善群众意见反馈制度,营造食品安全的氛围,增强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只有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个旅客都能从主观上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够切实保障食品的安全。

旅客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列车餐饮作为旅客服务的基本內容,必须建立一个相当严格的管控体系,只有做到质量上有保障、价格上有实惠,才能满足旅客的真正需求。

食品安全监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脚步正在逐渐加快。农业机械化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机械化管理中的制度和形式等问题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及时的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和扩大,但是在农业机械管理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其中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依然还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到农业机械作用的正常发挥。本文从农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工作经验,阐述了提高农机管理水平的措施。

1农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机管理方式有待改善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根据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以及市场的供需关系对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但是,由于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规范与管理农业机械市场发展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市场意识比较落后。在农业机械市场运行机制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积极探索。

1.2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人才

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还不能及时的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和作用,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现行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农业机械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如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方面,合作社多数还处在松散型群体阶段,主要以社员带机入股、集体作业、分红为主,农机合作社入社农户相对不多,而且机械拥有量少,机型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管理不够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一些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土办法上行事。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比较缺乏,从整体上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低的,对农业机械化管理和发展的观念和意识比较落后,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认识不全面。此外,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员老化,缺乏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热情,加之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制度和培训方式不合理,导致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缓慢,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

2加强农业机械管理的措施

2.1转变观念,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该及时的转变现有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和理论的学习。结合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实际,对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做出科学系统的分析,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农村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办法和对策,保证农业机械良好的发展和运作,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保持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2.3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的建设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对农业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农业机构来说,应该抓住时机,加强对自身机构的建设力度。从宏观角度出发,加强农业机械行业的管理建设,从市场角度出发对农业机械行业进行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农业机械专业知识的教育学习及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都不容忽视;将农业机械发展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纳入到当地的财政预算当中,并积极进行支持,不断完善农业机械的发展,加强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和步伐。

2.4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农业机械管理应该不断转变自身职能,以服务促进农业机械的管理,做到管理与服务的有效结合。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机服务的投入力度,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农机服务队伍。农机管理机构要配备专业的农机管理人员,提升农机管理水平,完善农机安全监管机构,增加农机安全监管人员编制,增强农机执法手段。努力提升管理决策和政策法规执行能力,着力打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机化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与时俱进懂技术的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广大农机手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玉涛,朱贺丽.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2]杨镝鸣,杨星钊,李冠峰,李照美,钱秋玲.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3).

[3]郭大清.辽阳县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05).

[4]汪守华.浅谈制约肥东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装备技术, 2010,(03).

[5]赵越超,王占军. 康平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06).

作者简介:于俊奇,德惠市菜园子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管理。

上一篇:行动导向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热点问题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