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审计论文范文

2023-09-17

债务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大船搁浅,小船逃生”,隐匿转移优质资产

在原企业基础上分设若干新企业,将原企业的优质资产划转至新企业,原企业并不破产关闭或注销,而是留下一副空架子来应付债务。或在改制时,由集团公司将债务留下,设法将有效资产转移给子公司,集团公司仅为一个管理机构,不再直接从事经营,所有债务均由集团公司来承担。这种形式在“家族式”民营集团中较为常见。其贷款数额较大,关联关系隐匿复杂,贷款担保方式多以保证担保为主,财务报表反映有一定固定资产和货币资产,对外“形象”较好。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基本情况。当前,一些会计事务所对企业注册验资提供“一条龙”打包服务,为企业虚假注资验资、并在验资过后迅速撤资提供便利。因此,审计时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对股东注册资本来源、股权结构及股东投资情况进一步延伸审计,全面了解掌握企业对外投资及控制关联企业等情况。二是企业关键信息。收集与企业相关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充分利用企查和判断其控股企业情况,分析判断集团整体风险。三是企业担保情况。这类企业一般实际担保能力有限,往往都是夸大保证人实力,虚增保证人资产。在审计中,重点关注各个保证人之间是否互相保证、贷款金额是否大于保证人的有效资产、抵押物或者质押品是否重复使用等担保能力不足问题。四是财务关键信息。提取企业年度财务报表、重要客户交易历史数据等,利用演化分析技术,将历年数据信息进行甄别分析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二、“瞒天过海,暗渡陈仓”,人为制造执行障碍

企业实际控制人通过与关系人或其控制企业签订承包、长期租赁或转让协议,为银行依法处置资产设置障碍,从而达到逃废债务的目的。或是承包、租赁、转让给无关联关系方,企业拿到资金后并不偿还贷款,造成事实上的逃废债。在审计过程中,除关注企业基本情况、担保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同时,应重点关注抵押物租赁合同的真实性。可通过实地查勘、访谈等多种方式查验租赁合同的真伪,了解抵押物及企业主要资产是否对外承包、出租或转让,结合租金交付形式、交付时限及租赁起始时间等情况,综合判断承包、租赁、转让的真实性。

三、“破产欺诈,借尸还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债务人先通过剥离有效资产,留下空壳企业,再申请破产重组,当真正进入破产清算时,企业已无资产,严重损害银行权益。

这种形式下,企业在逃废债前实际控制人都会注册几家新公司,将优质资产事先进行转移。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和询问企业员工等多种方式结合,判断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重点对企业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掌握企业订单与同期相比是否正常,产品定价是否存在异常,销售是否有困难、公司产品在市场上有何优势等,综合判断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企业贷款前后核心资产使用、变动情况。通过走访,了解核心资产、主要生产设备是否使用正常、是否发生变更。同时,通过查看产成品包装物及品牌名签是否发生变更,产成品保管是否为自有仓库,仓库存货是否有非本企业产品等,判断企业是否将产品交由他人销售或为第三方代工。三是企业关键财务信息变动情况。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近三年财务报表关键数据变动情况及企业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逃废债嫌疑。

四、“恶人先告状”,利用法律保护逃废债务

企业在经营困难或者了解到债权部门要对其采取法律措施时,策划由其能控制的关联企业或其他关系较好的债权人与其串通,采取虚假诉讼方式,由原、被告双方与法院协调配合,将企业的全部资产查封,致使其他法院无法重复查封,而企业仍会暗中继续使用该资产正常生产经营。通过打“官司”,使欠债企业的有效财产得以先行“合法”转移。

在审计中,对于涉诉企业首先要分析涉诉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是企业的利益方;其次是对企业生产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通过对银行流水、销售数据、合同签订及市场供需等历史数据变动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其诉讼标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五、善意重组,实为恶意逃废债务

企业在兼并、重组后,原有承贷法人注销,使得贷款的债权债务关系变得模糊,失去了物资保证和安全保障。一是在合资合作及联营过程中,贷款企业将贷款形成的资产和资金作为入股资金,一旦合资成功,原有债务则搁置一旁,贷款企业可从合资企业中分红获利,而作为实际债权人直接受益者即合资企业之间却不构成债权债务关系,追债无门。二是“先分后并”式的假兼并,即先将一个企业分离为两个企业,再由其中的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实施“兼并”,以此来甩掉贷款包袱。

对这种形式,审计中重点关注经营行履职情况。一是企业在改制中,存在多头开户或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产等逃废债的风险信号后经营行是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二是经营行在调查、审查环节,是否对企业相关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是否全面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对客户存在隐瞒信息甚至捏造虚假信息等行为是否进行揭示,是否存在内外勾结为企业逃废债制造可乘之机。三是改制重组企业是否落实合法足值有效的担保措施,以提高第二还款能力。四是经营行在企业重组中是否积极维权,是否对有逃废债嫌疑客户在他行存放现金或应收账款等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是否及时与债权人委员会积极协调做好维权工作,是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银监会、银行业协会支持。

摘要:当前,受经济下行及和“两链”风险叠加等因素影响,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增多,严重损害了商业银行利益,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审计实践列举了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主要形式及审计关注重点。

关键词:逃废债务,银行债权,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 詹向阳,杨荇.警惕产能治理中的隐蔽逃废债行为[N].上海证券报,2014-09-27(007).

债务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乡村债务的化解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从法学角度看,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法律羁绊、乡镇政府法律职能的错位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禁止一切涉农收费等是乡村债务产生的原因。在化解乡村债务时:要遵循稳定性、合法性等原则;应构建责任追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基本法律框架;国家也应付出相应的改革成本,分担部分乡村债务的责任。

[关键词]乡村债务;法律原则;法律框架;责任追究制

[

债务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债务风险 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的公共财政遇到越来越大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现代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无法完全避免公共财政债务风险,为了尽量防范这种风险,首先要研究其产生的原因。

一、公共财政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公共财政因承担了体制转型时期的成本而扩大了债务风险

在很多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为国家正处于体制的转变时期,这样就会带来巨大的成本来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很多甚至所以的经济社会中的风险都会最终由国家财政来承担,这就给国家公共财政带来了更多的债务风险,包括企业的债务风险。首先,金融体系债务风险的出现,使得银行在贷款方面的损失大大增加,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就表明国家银行体系是比较脆弱的,在风险来临的时候其抵御能力不足。这必然会影响国家财政平衡。其次,国有企也转制的过程形成了债务风险。我国很多的国有企业真处于从原有的经营模式向市场模式过渡的时期,在这种改革时期积累了经济成本。这些企业能否良性过渡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面对国有企业的现状。国家一定会承担这个改革的成本。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国家让其顺利过渡的同时也形成了国家公共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再次,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形成公共財政债务风险。我国在体制改革时期逐步达到老龄社会,社保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急待解决,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公共财政的债务风险。

(二)公共财政职能的的问题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飞速进行,但是,原因的制度惯性不会那么快速的改变,其发展路径还依赖原有的作用,同时政府财政缺乏对现代快速革新的市场机制有效的掌控能力,所以,导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政手段,从而使公共财政的相关职能承担了财政职能和市场职能。以我国现有的公共财政能力很难做到完全的承担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债务风险,我国财政有限财力很难满足多种类型的财政债务支出需求。这样一来,公共财政的债务风险必然加剧,并且这种加剧呈逐年攀升的趋势,使我国财政压力增加,公共财政以及公共事业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程度的压力。另外,财政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国家公共建设的很多方面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科研、教育、文化、福利、基施等方面发展受限,这些事务的滞后发展间接影响了公共财政的良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支出也增加了公共财政的债务风险。

(三)我国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以及相关的管理还有许多地方是不够完善的,这是工程财政债务风险的直接原因。由于我国财政体制以及监管上的不规范和不确定等诸多缺陷给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带来一定的损失和风险,从而导致了财政风险增加。在公共财政债务风险形成的角度来看,其中的原因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各级政府财政权力和公共事务责任不对称

具体表现为:一是事权划分不清。通常一件事中央和地方都有责,但由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在具体实施时中央和地方相互推诿,就出现了服务真空。二是财权分配不均。目前中央依然集中了相当大的财政力量,基层政府由于缺乏主体税种,转移支付就成为其财力的重要来源。存在着不规范、层次多、难以有效监督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第二,政府行为不规范,财政监督力度较为薄弱

具体表现为:监督方式单一且不规范,也就是说专项性和突击性检查较多,日常监督较少。另外,对公共收入检查较多,对公共支出监督较少。同时,财政内部监督较为薄弱。由于预算、执行、监督三项职权都由同一主体行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往往难以被发现或容易被掩盖。

二、有效预防和管理公共财政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公共财政债务风险意识,明确公共财政职责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职能就是提供国家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所有需要的“公共物品”,其中包括国防安全、科技文化、公共卫生、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除了这些“公共物品”的实体以外,还要具备保障经济和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实施能力。市场经济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其基础内容就是经济环境和与之想配套的法律制度。而面对有损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债务,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研究和解决。因此,有必要为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合理的经济制度框架,来保证国家财政的健康运行,从根本上预防和管理公共财政债务风险。这同样也是当今经济环境下政府应该为全体公民提供的“公共产品”。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将财政一切的收支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财政支出做好预算,由专门的单位和部门复杂管理并且严格执行预算内容,详细记录财政支出项目相关细节,确保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二)优化和管理财政支出和债务的组成结构

在正常的经营和运作下,一定的财政支出和债务并并不会给公共财政带来风险,只要能保证支出和债务的结构合理还会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社会和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为公共财政提供保证。但是,在金融危机等背景下使我国出口量呈大幅下降的趋势,使得公共财政投资和公民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相应的加大了各方面方面的投资,大部分投资都由银行贷款构成,这些投资进一步增加了国家的公共财政债务,这时应该注重支出和债务的结构,适当的加大公共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和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投资,重点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拉近城乡公共设施和医疗教育方面的差距,解除大家在消费上的顾虑,从而拉动经济发展,使公共财政债务能够及时收回,并防止公共财政债务风险。

做到进一步优化支出和债务的结构,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引导社会各类资源向发展较薄弱的区域和领域倾斜,力争做好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的工作,完善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支持农业保护策略,加快完善经济发展的调控机制。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侧重于调整各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比例,均衡各个地区间的公共建设差异和公共服务差距。

(三)加强监管,推进监督体制的完善

由于公共财政与其他财政模式相比较,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法治性几个突出特点。有效防范公共财政债务风险的措施主要就是加强监管,并且在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制定并推进监督体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这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应该在监管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并完善经济领域的监管职能。另外,要加强各个政府监管单位和部门间的分工与合作的体现,定期进行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设计出有益自身运行和发展的风险防范办法。此外,还要引入金融绩效评估体系,鼓励提高债务回收的工作效率。此外,要加速推进我国政府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挖掘政府外部的力量和体制作用,利用人大和政协等国家机构的力量推行民意调查,让监督和管理的程序和方法符合大家的利益和要求,保证监管体制的人性化,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建立利益中立机构来专门机负责推进公共财政债务风险的监管体制及其实施和完善。

比如说,我国已经做到五级政府对应五级财政,逐层监督,责任明确。重点对扩大内需所用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督和检查,扩大检查规模,提高检查效能。对违规违纪会对责任人严肃追究,同时还要使监管渠道畅通无阻,积极主动的配合监督和检查,确保地公共财政债务监管安全、透明。

三、结束语

公共财政债务风险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此应该不断开拓思路钻研更多办法,促使公共财政债务风险的有效避免。

参考文献:

[1]侯荣华,葛建新.中国财政风险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王连山.关于我国财政安全与财政风险的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邓文勇,蒙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12).

[4]芮桂杰.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党政干部学刊.2008(5).

[5]耿军华.新形势下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

[6]王长勇.公共财政"拐点"隐现.财经.2006(5).

[7]董为.浅谈我国现阶段财政风险.北方经济.2006(4).

债务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政税收 体制改革 债务风险 应对措施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内容是地方政府以及所属机构,在进行建设公益项目过程中所拖欠的资金或者是因为担保问题而形成的债务。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目前政府并不具备偿还能力,而且不能确定在未来是否能够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债务。该现象的出现会严重损害地方政府在社会中的信用力度,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出现时还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国务院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且针对地方债务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强化税收体制,能够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防范措施。

一、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研究的意义

(一)完善我国政府债务体系理论

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仅限于国债,依靠传统的债务研究已经无法满足地方政府在债务危机中的需求,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一直在不断扩大,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建设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不断研究,可以有效弥补我国在债务方面的缺陷。在该过程中需要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才能够有效满足我国在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理论中的相关内容。

(二)优化我国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

从我国近几年的地方政府债务报告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很多省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其中部分地方政府已经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面对债务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并且利用有效的手段减少债务危机。国务院应当对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采取相关的措施,不断加快职能转变,增强财务税收制度的改革,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生。

二、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地方政府大力修建公益项目,导致政府的债务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尤其是在2018年至2020年之间,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出现了最高峰,因此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步伐。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建设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部分地方政府一直不断加强经济项目建设,导致地方政府发生债务风险。在社会主义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建设一直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的长期考虑,不断建设民生工程而导致债务风险。同时也有很多政府领导为了完成自己的相关业绩而发生债务风险,这些都是导致我国产生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在面对债务危机时,不应当将这些问题进行统一解决,必須要进行分步研究,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我国地方债务危机。

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可以有效提高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些地方政府利用投资或者采购服务的方式为项目建设筹集资金,但是在该过程中容易造成地方政府与债务人之间产生利益矛盾,导致出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靠单方面的担保书和承诺书虽然可以扭转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局面,但是在银行中的信用级别会有所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到地方政府在社会中的信用度。如果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变得十分严重,会导致政府在进行融资方面发生困难。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机制

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在该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地方政府发生债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为直接显性地方债务和或有显性地方债务,不同形式的债务能够对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产生不同的影响。国家通过国债的形式为地方政府进行经济建设,能够有效减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显性或有地方政府债务一般是政府进行担保而形成的一种财债务。主要的形式为地方政府通过担保所形成的国债转贷资金,该现象属于一种积极的地方债务,该债务的形成会对经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事业单位利用转贷资金能够实现资金的价值可以为国贷转债资金还本息,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弥补国有企业的亏损情况,该笔债务会形成一种消极状态。企业造成的经营亏损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失败,而导致的资金债务。因此部分地方政府需要依靠资金来弥补国有企业的损失。该笔资金在国营企业经营中无法实现偿还,因此会造成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当地政府应当加强对债务问题的合理分析,了解不同原因所造成的地方债务,积极消除消极性显性地方债务。

另外,目前我国实行分税制,分税制度改革是我国税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税制度改革以后,中央财政能够获得有效的财源。随着财政年收入的不断增长,集中力量不仅办成了很多大事,而且使我国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分税制度的激励下,能够想尽各种办法提高地方经济,使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发生了新的改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分税制度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困难,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发生了债务危机。

在财政权力分配方面,中央的税收分配比例最高,而基层政府税收比例最低。在人事划分方面,基层的压力却非常大,在关于民生方面的开支问题几乎都交给了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所形成的问题,都需要地方政府进行承担和解决。而真正盈利性质的事项,地方政府无权干涉。主要集中在省级层面,很难落实到地方政府。该现象的出现导致了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地方政府过高的财政支出。导致盈利收入减少,地方政府没有实际性的盈利项目,导致支出与收入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借贷的方式进行。长此以往,会导致当地政府债务风险危机的增大。

四、针对地方政债务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

(一)从税制改革入手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解决地方债务风险的直接方法就是进行税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需要从政府单位的财政权力和人事权进行重新分配,确保人事权利和财务权利平衡。当地政府应当加强改革税收制度的力度,促进税收制形成完善的管理方法,从而可以有效解决当地政府债务危机。

(二)扩大养老金统筹范围

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会利用借贷的形式对当地发放养老金,在该过程中会导致养老金发生无法偿还的现象,因为养老金本身就属于一种不用偿还型的地方债务。地方政府在发放养老金以后无法从中获得利益,因此地方政府在借贷过程不再具备偿还能力。解决养老金模式的地方政府财务危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利用流动性的人口来重新完成。人口在流动的状态下,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审计统筹来制定养老金的发放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当地人口损失,并且减少地方政府与养老金支出之间的债务矛盾。

(三)增加地方税收类型

地方政府可以选择增加税收类型来解决债务危机,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选择增加房产税,来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该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财政税收,而且可以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所出现的债务危机,能够有效调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地方经济公共设施。而房产税与房产价值存在着直接关系,房屋价值的提升可以充分体现出当地的经济水平,并且房产税的缴纳能够提高当地政府的经济基础,帮助地方政府快速实现地方公共服务的设施建设,提高地方经济质量水平。

(四)引入金融服务提供者

地方政府可以发行政府债券或者基础项目建设,这些项目能够有效吸引外来投资者。针对目前的融资行业来讲,例如利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作为相应的偿还方式,将保险资金融入到地方政府债券或者基础建设项目中。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个人投资者对地方政府建设项目的投资,形成良好的融资产品,能够有效减少地方政府所发生的债务危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五)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价机构的作用

我国所采用的信用评价机构能够发挥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信用评价机构可以有效减少国外评价机构对我国政府信用资质的影响,减少外界评价机构对我国政府信用干涉。第二,成立第三方对我国财政收入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工作,同时能够对地方政府所产生的债务危机进行有效评估,能够及时向中央政府发出财政警报,方便地方政府以及第三方投资者及早作出反应,减少债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六)积极实施财政政策

第一,当地政府可以增加減免税收力度。减少企业额外税收,放宽投资风险以及增加税收优惠条件。减少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行政费用和地方资金,根据不同阶段来降低企业的保险费率以及物流能源成本,增加优惠政策,提高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力。第二,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措施。政府除了支付实际结算内容以外,基本上都会在每年的6月底进行发放。不断提高收付制度以及调拨资金可以有效增强我国政府资金的运行效率。第三,保障民生。当地政府需要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尤其是针对特贫困地区,将扶贫县乡的农业经费进行推广,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加强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入课堂学习;同时应当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同时增强当地的医疗水平,为支援贫困地区增加财力支持,确保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第四,应当加强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合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对地方政府的债券发放进行统一管理,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合理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债务风险危机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债务风险与财税体制存在着直接关系。要想长久解决地方债务风险,就需要对财务体制进行有效改革,充分解决中央与地方财税之间的关系。对财税体制进行更加深入化的改革,能够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所实行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有加强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才能够有效解除地方债务风险,使我国的地方政府资金能够更加深入化地应用到民生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政府资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茉楠.化解地方债风险须加快财政金融一体化改革[J].金融与经济,2017(09):55-56

[2] 林江.有效管控地方债务风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挑战[J].财政监督,2015(12):15-16.

[3] 孟奎,孙伟祖,陈奇琦.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02):33-37.

[4] 毛晖,严笑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J].中国财政,2015(21):57-59.

[5] 廖乃庆.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J].黑龙江科学,2020(07):156-157.

(作者单位:长春市九台区财政局 吉林长春 130500)

(责编:玉山)

债务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根据代理理论、信号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理论分析,知道公司利用债务融资可以起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而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并不一致。本文最后分析认为,是制度因素和公司自身因素造成的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差,为以后的债务融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债务融资 预算软约束 资产质量

伴随着现代公司的出现,拥有所有权的所有者和拥有经营权的管理者的分离是其主要特征。经济学假设人是自私的,因此产生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管理者经营要满足其自身利益。然而,所有者希望管理者能够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管理者自身利益最大化。如何有效解决该代理问题,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债务融资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债务融资角度分析其治理效应问题。

一、债务融资治理理论分析

MM理论的提出,使资本结构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盛行,同时许多学者开始将经济学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信号理论和代理理论引入财务学研究,促进了财务理论的发展。下面将对每个债务融资治理理论进行分析:

权衡理论认为:由于负债税收收益和负债破产、负债代理成本的权衡导致,企业价值随着负债比例的增加先增加然后降低,呈现“倒U型”。

信号理论认为:在假设对于公司收益分布和投资机会,经理或内部人比外部人拥有更多的内部信息,为了吸引外部人的投资,认为从资本结构选择可以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信息,较高负债比例是区分高低企业质量的主要信号。研究认为负债越高,则企业价值越高。同时Harris(1990)从债务重整和清算角度分析了债务的信号作用,研究假设经理不希望退出其对公司的控制和向外部提供信息,而负债能否偿还则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质量信息。

代理理论认为:从负债可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角度分析(Jensen,Meckling,1986),认为当企业持有较多自由现金时,使得经理人员滥用自由现金,然而如果企业拥有较多的负债由于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限制,可以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产品市场理论则认为:债务使公司控制者在与为公司提供原料的企业进行交易的时候更为慎重。如果交易失败,债务人会承担大部分失败的成本;而如果交易成功,债务人也得不到额外的好处(Sarig,1988)。因此债务会让公司控制者在与供应者谈判的时候努力减少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公司价值。

公司控制权理论认为:在公司成为被接管的目标的时候经理一般会增加债务,并且此时公司的价值会上升。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代理理论、信号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等角度分析,债务融资可以起到缓解代理成本,激励经理人员,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质量的信息和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Jensen & Meckling,1976,1986);Ross(1977;Williamson,1988)。

二、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实证分析

随着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和实证研究的兴起,国内外关于债务融资治理的实证文献越来越多,下面将对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

1.国外债务速融资治理效应实证文献

国外最早研究是Jensen 和Meckling(1976)的委托代理理论,从代理成本角度提出的债务治理效应。Harris 和Raviv(1988,1990)探讨了债务融资不同的治理作用。1988年分析了债务融资于兼并和控制权争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的不同的财务杠杆比率,会带来不同的兼并收购方式,例如,较高的债务水平公司则采用杠杆收购可能性大,较低的债务水平公司则采用标价收购的可能性大,位于两者中间的债务水平公司的控制权则由代理权竞争决定。1990年Harris和Raviv通过建模,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结构与债务信息作用,理论依据债务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关于公司信息以及投资者利用此信息监督经理人的行为。研究发现债务融资是很好的监督工具,特别是当公司违约时,债权人有权选择公司清算或继续经营,并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信息。

Stulz(1990)分析了债务融资与业务收缩和公司清算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由于经理和股东之间利益的不一致,导致经理在公司业务是否收缩和清算退出时考虑自己的利益,使得应该业务收缩和清算退出的,却没有做出相应决策,最终使股东利益受损。这种现象在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而具有债务融资的公司则面临偿债和诉讼压力,经理采取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大。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外发达国家公司的债务融资确实可以起到缓解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与理论预期一致。

2.国内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实证文献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下:

汪辉(2003)利用1998年~2000年样本对债务融资、公司治理和公司市场价值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债务融资具有加强公司治理、增加企业价值的作用,但是对于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公司(大于60%),债务治理作用不显著。公司发行债券有正的市场反应,同时债务融资起到了传递公司业绩的信号作用。

于东智(2003)认为公司债权的治理作用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将不同的制度因素与企业的独有特征作为解释债权治理效用的初始条件。利用1998年~2001年样本对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即债权治理的无效性。

范从来、叶宗伟(2004)利用1998年~2002年样本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司业绩和公司债务融资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支持了汪辉(2003)的研究结论。但同时发现债务融资比例对企业价值提高的幅度作用并不显著。

张锦明(2005)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1年~2003年的经验数据,对债务融资比例与企业绩效指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了债务治理效应不佳的结论。这一结论似乎与西方财务学对债务治理效应的主流分析不符。通过总结知道产生结果不符的原因是:一是股权融资偏好和便利使得债务融资无法限制经理人员滥用现金流;二是商业银行独立性的欠缺和债权的软约束;三是破产退出机制和相机治理机制的失效。

田利辉(2005)研究发现,在国家持股的上市公司中,伴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人的公款消费和自由现金呈上升趋势,企业效率和公司价值逐步下降;而在民营资本主导的上市公司中,上述的企业负债和经理腐败的协同关系并不显著。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双重产权,政府同时拥有发放企业贷款的商业银行和向银行贷款的企业,无法期待二者能够彼此监督,债务治理必然失败。

黎凯(2007)对政府干预、债务融资及其经济后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对长期融资的干预作用大于短期融资,导致长期融资的治理效应不如短期融资的治理效应。

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出,除了汪辉验证债务融资可以起到相应治理作用外,其他学者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并不理想,特别在国有企业(田利辉,2005)表现更为明显。为了分析实证结果和理论预期之间的差别,下面将从制度因素和公司自身因素进行分析。

三、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实际结果与理论不符的原因分析

1.制度因素

由于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债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企业债券是国有企业的“专利”,而公司债券自2007年8月14日才开始试行,因此非国有企业的负债多为银行贷款,国有企业负债来源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在目前阶段,企业的银行贷款大多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同时,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债权人与债务人相同的“国有”身份会造成债权预算软约束。

“预算软约束”一语由Kornai(1979, 1980)提出, 定义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持续救助入不敷出的企业。由于政府救助, 企业不存在破产威胁, 预算约束变软。Berglof 和Roland(1998)提供了此种银行道德风险和贷款企业预算软约束的理论模型。这样, 在政府和某些企业存在隶属关系的情况下, 企业经理存在着向政府控制下的银行求援的理性预期。因此由于“预算软约束”,导致企业融资与银行放贷行为的非市场化,使得国有企业较容易从银行筹集到资金,而非国有企业要从银行贷款难度会有所加大。同时造成国有控制企业有较高的负债规模,其负债不是公司质量的体现,而是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下的产物,导致债务融资治理效应不能发挥。

2.公司自身因素

除了制度因素外,债务融资治理效应还会受到公司自身因素的影响。根据资本结构理论,知道资本结构的选择会受到公司规模、成长性、资产结构、资产专用性、资产担保价值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最终体现为公司资产质量(甘丽凝,2007)。资产质量的高低表现出公司质量的高低,公司风险的大小。可以设想一个高风险,低质量的公司采取较高的负债形式,不仅会增大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负债治理作用的发挥,这里体现出成本与效益原则。即采用债务融资形式,只有其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才能体现出治理作用,否则将会增大公司公司,最终走向破产。同时实证发现,如果高资产质量公司采用债务融资,则可以提高企业价值,而低资产质量公司采用较高的债务融资,反而会降低企业价值。因此可以看出,债务融资表现出的治理效应实际上是高资产质量作为其保证的。因此也给我们以启发,在分析债务融资治理效应时,不能单单看到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更应该关注其自身质量和所处的制度环境来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Harris,M. and A. Raviv,1990,“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on Role of Debt”,Journal of Finance 45,PP321-349

[2]Harris,M.,and A. Raviv,1995,“The Role of Games in Security Design”,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PP327-367

[3]Harris,Milton,and Arthur Raviv,1991,“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e 39, PP127-145

[4]Jensen,Michael,and William Meckling,1976,“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PP305-360

[5]Jensen, M. C. ,1986,“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Vol. 76,PP323-339

[6]Williamson, O. E,1988,“Corporate Fi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Journal of Finance 43,PP567-591

[7]田利辉:国有产权、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杠杆治理.管理世界,2005,第7期,第123-147页

[8]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经济研究,2003,第8期,第28-35页

债务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全球化社会经济增长的放缓和财政收入的增速降低,促进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也进一步加大,而地方政府债务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一基础上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和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稳定地方政府的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当前地方财政的风险隐患也日益突出,正确认识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够完善地区政府的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性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地方债务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地方债务;经济增长;债务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经济迅速增长,在金融危机之后地方的政府债务问题是当前世界经济重点关注的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的债务融资,才得以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一直是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压力过大和财政支出与收入不平衡的经济环境背景下把握好地方财政债务和经济增长的平衡点有助于地方政府处理好债务管理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地方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与具有实证性的综合文献对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其更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

一、地方债务研究资料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日益膨胀,国内外的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热议,而地方债务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地方的经济增长是其热议的重要问题之一。凯恩斯主义提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摆脱衰退,公共债务能够帮助公共投资进行融资,从长远的关系上看,公共债务的增加能够带动投资以及促进经济的增长。而Hildret和 zorn也通过对美国1980年以来市政债券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对债券市场上几次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详细的结合性分析,并肯定了地方政府债务在公共财产支出中的积极作用。在国内外有大量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均表示出地方债务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于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和过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的财政压力过大,经济发展动力薄弱,因此选择地方性政府债务融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由于我国的特殊财政体制,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数据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限制性,在当前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存在较少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与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范剑勇提出地方债务偿债的来源主要是城市商住用地的出让收入,地方政府的债务也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压低工业地价的双重引资作用。在目前大多的文献资料内并没有确切指出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影响因素的结论依据,大部分的实证研究都来源于西方国家社会及经济学家提出的言论和数据,根据我国的经济情况国情来说并不适用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深入研究。我国国内学者的研究不够全面也不够准确,因此,关于地方政府债务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还要更为深入的进行探讨分析。

二、我国地方债务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根据我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地方债务的粗略统计得出,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均超过10000亿元以上,其中乡镇政府地方债务2200亿元以上。高额的地方政府债务目前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不够符合,但通过数据统计来看,地方政府的债务与同期的GDP比值的所在比例并不低,并对数据分析实践之后发现地方的政府债务对于地方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部分的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和相对量均呈迅速增长的模式,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分为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等两种情况,资本性支出主要来源是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补偿,而经常性支出主要是用于税收来进行资金补偿,且债务资金的来源较为单一,债务投资的效率波动也很大。在大规模的建设投资之后可以有效壮大地方经济实力,科学合理的资金融资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

三、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应合理控制金融发展的对地方收入增长的影响,加强负债地方的发展速度,利用政府支持金融发展的指导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及显性债务在我国不同地区有着不一样的影响,有研究为了检验地方政府的债务经济效应是否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通过各个地方区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表明东部受政府显性债务影响更深,其规模呈跳跃性增长,但且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非线性影响,单位发现隐形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提示应使地方政府大规模的建设投资,加强对金融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地方金融组织,契合目前中东部的发展战略。在有关研究中表明地方债务由于在高投资率地区的政府的举借债务投资所产生的挤出效应越大,因此可以借鉴此理论,通过融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的多样化,解决负债地方金融机构网点不足导致人们对金融服务供给了解不全面的问题,同时降低地方金融市场的门槛,使得更多的金融机构扶持地方经济发展,并且逐步培养起高效、完善的负债地方金融组织机构体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这是目前促进负债地方经济水平发展的主要途径,但同时由于债务利率的提高使的金融等投资渠道成本增加,进而使得资金外逃,或者由于过高的负债降低经济增长,当其负债率超过阈值,债务与经济增长会呈反向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年其隐性债务规模波动相对不明显,呈稳定上升的趋势,而显性债务却呈飞跃式的发展,规模明显增加,有学者提出应通过政府在负债后通过科学合理的资金融资以此促进金融发展最大化,通过大规模的建设投资合理配置地区资源,这些对负债地方经济发展以及金融需求合理配置有重要作用,但也增加了政府的显性债务。随着经济增长,人们也有更多的存款,政府税收提高的同时可进行资金补偿,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压低工业地价的双重引资作用来增加储蓄存款,提高居民储蓄积极性,进而整合资源,将闲散资金进行更好的投资以及实现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政府通过负债调取资金加强对地区企业的大力建设与扶持,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继而降低市场风险,所以诸多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债务对地方经济的增长以及金融规模发展具有一定显性的作用。

四、总结

政府债务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促进地区的发展,包括金融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工业等实现地区经济发展,但也可通过利率渠道以及税收渠道等阻碍地区经济发展,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需要我国学者不断通过实证进行研究,对其经济增长影响的不确定性进行系统的概括,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样使得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如何把控地方债务经济增长的平衡,设置合理的政府債务规模至关重要,显性债务以及隐性债务的不同区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金紫怡,黄创霞,文凤华.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经济数学,2017,34(01):31-38.

[2]徐长生,程琳,庄佳强.地方债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机制——基于面板分位数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6,(05):77-86.

[3]蒋许可,张力,杨乐.浅议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现代金融,2018,(01):39-40.

[4]黄雷.浅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体系建立的相关问题[J].潍坊学院学报,2016,16,(05):60-62.

[5]童香英.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与启示[J].当代经济,2016,(19):22-23.

[6]缪小林,伏润民.地方政府债务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分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4):35-40.

作者简介:

赵焱,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上一篇:农村英语论文范文下一篇:知识舞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