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职业调查报告范文

2023-09-17

社会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人们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中摆正位置,掌握正确的善恶标准,使之成为调整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主要体现在职业实践中。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各行各业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职业道德建设要把共同理想同各行各业、各个单位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同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职业观念、职业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干事业,才是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职业道德要求职工在本职工作中不怕艰苦,勤奋工作,既讲团结协作,又争个人贡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它的地位和作用,也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职权。但有些人凭借职权钻空子,谋私利,这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要紧密联系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以“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为准绳,查优质服务的现状,查不正之风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总之,各行各业都要针对本行业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重点,以人为本,卓有成效地进行职业责任、职业理想、职业纪律的教育和技能训练,把职业道德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做到以人为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公正诚实,形成道德新风尚。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基础抓起。现阶段的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方面都有极大的自主权。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建设、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突出表现为管理水平低、物资消耗高、科技含量低、资金周转慢、经济效益差,新旧经济体制的转变已进入到了交替的胶着状态,旧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失去了效应,而新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同时,人们在认识上还缺乏科学的发展观,缺乏可持续的发展观。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经济、法制、行政的调节机制,但运用道德手段来调节和规范企业及职工的经济行为也是合乎民心的极其重要的工作。因此,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应当加强而不是削弱。现在,各行各业从宏观到微观都建立了经济责任制,并与企业、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从业者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时间观念、物质利益观念、效率观念都很强,这使得各行各业产生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观念相对转弱,又往往会产生只顾小集体利益,不顾大集体利益;只顾本企业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等问题。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职工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旧思想、旧道德对职工的腐蚀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促进企业内部党政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团结协作,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和谐集体。

社会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摘要:在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中,成人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成人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所存在的与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不相适宜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整体性改革策略: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模式;均衡发展各种教育形式等。

关键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挑战;转型

作者简介:李金芝(1974-),女,山东费县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目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弥补以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为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的缺课,另一方面需要追赶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以非工业化、非城市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的先进水平。概而言之。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双重转轨阶段。当下之际。要深入分析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挑战,深入探究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所存在的与此相关的问题和症结,以期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转型提供较为准确的切入点。

一、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挑战

从实践层面来看,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主要落实在经济领域现代化和社会领域现代化这两个主要方面。因我国采取双重转轨的道路。所以需要综合考察其对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挑战。

(一)来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挑战:人力资源存量开发有限

就目前而言,我国一般人力资源丰富而人力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我国顺利实现经济领域现代化所面临的真正障碍。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对成人人力资源存量开发有限,不能有效培养各种类型的高素质经济建设人才。

1 尚未有效开发工业和农业经济所需人力资源。虽然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工业化水平等指标来衡量,中国经济仍面临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和改造升级的工业化任务,而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与低素质单一技能劳动者的矛盾仍旧很突出。多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所办的教育,主要还是对在职人员或社会其他人员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尚未将各种在职和再就业等方面的职业培训纳入学校的运营视野,不能有效培养工业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触角未延伸到农村,绝大多数的农业劳动力不能接受进一步的教育及培训,农村经济也因此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2 尚未有效开发知识经济所需人力资源。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形态的逐步确立意味着知识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主体、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意味着产品中知识和服务内涵的提高与知识型产品的发展,意味着最重要的生产因素是思想、创意。是知识。因此,知识经济强调对知识的创造。无论是从国家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我国现有的国情国力出发,都要求我们必须把缩小知识差距、提高我国国民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列入新世纪的发展战略重点。但是,我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多重视文化事务传承的同构(应试教育)性,忽视知识创新意义上的解构、重构(创造教育)性,没能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

3 尚未有效开发网络经济所需人力资源。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的日益扩大,使信息或知识的共享性和快速传输性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了信息或知识的跨国界快速而自由的流动。网络经济日益走上了社会中心地位:在国内,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横向整合、纵向贯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它正在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国际上,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使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吸收和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道路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然而。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封闭办学、专业设置陈旧、课程设置机械单一等问题的存在,无法适应网络经济时代新的人才培养需求,未能有效培养网络经济和全球经济所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和外向型人才。

(二)来自社会领域现代化的挑战:成人教育“乏能性”明显

社会领域现代化包括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根本转变,国民文化和健康素质的大幅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根本改善以及国际社会地位的变化等方面。然而。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有效促进社会领域现代化的功能发挥方面明显欠缺。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领域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去分析,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乏能性”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 对新型城市化促进作用不足。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实现现代化,也需要借助人口城市化的推动效应带动全方位的发展。鉴于我国面临双重转轨的历史重任,我国需要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以实现城乡平衡:第一次转变是从农业人口变成城市人口,第二次转变是从城市人口变为郊区人口。在第一次转变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非农转移,但是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没能在规范和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和融入城市生活方面真正发挥其不可或缺的独特功能。同时,要想顺利进行第二次转变,必须尽快提高我国农村的城市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可是我国成人教育特别是高校成人教育没能担负起农村现代化的重任。

2 对民主化推进作用缺失。民主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另一必然要求。与农业社会形成的金字塔型的集权式权力结构和工业社会形成的以政党及代议制民主为特征的社会宏观管理体制相比,在正在步入的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为人们充分表达意愿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民众的民主意识、观念、要求的产生,也促进了民众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获得自由发展的意愿的产生。然而。一方面。由于受招生制度等方面的制约,作为民主化在教育领域延伸的教育平等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领域未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忽视价值理性,重视工具理性。即仅仅重视专业、知识、学术本身的技术性实用意义,而忽视其作为塑造人、改造人的人文性质上的意义。培养了大批“单向度的人”。不利于成人通过教育过程自由地发展自己,不利于成人在社会结构中发挥媒介作用。

3 对信息化建设推动欠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近20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在激烈的竞争和潜藏的融合中正形成一个新的信息时代特有的形象:广泛、无所不在、公平、可承受的信息共享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包容性信息社会中。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从成人教育层面来看。一方面信息时代对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成人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大多仍旧拘泥于让成人学员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老套的方式接受固定内容的教育,没能注重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不能有效发挥公民信息能力建设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中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转型策略

(一)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1 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美国经济学家罗默(R.Romer)建立了著名的关于新增长理论的模型。称之为“收益递增型增长模型”。他提出“以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二者作为经济增长的综合要素,它们不仅可能形成收益的内部递增,而且能使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也产生递增效益。从而牵动整个经济的规模效益递增。保证了长期的经济发展”。因此。人力资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而我国虽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由于其受教育年限较低,科技文化水平较差,致使巨大的人口基数中有相当多的人在从事低级的生产,单位人力资本所创造的财富相当贫乏,而这也正是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当滞后的根源所在。故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各行各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 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召唤社会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因知识的可再生性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所以。知识经济时代既对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也蕴含着对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更大需求。再者,现代社会高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得许多传统职业在社会上逐步消失,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必然会造成新的结构性失业。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已在职和不在职的成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以前的那种“专才”很难适应这种急剧的职业变迁。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知识或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具有触类旁通的综合素质,以帮助成人提高对就业环境变化的多重适应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 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当今社会,各发展中国家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知识的引进,只能缩小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它不可能使发展中国家摆脱束缚成为世界强国。要想成为强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与专业化知识作为基础。我国只有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才能实现跨世纪发展。所以,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致力于培养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人才,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4 致力于培养外向型人才。发展网络经济,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整体战略的高度不仅是中国直面知识经济的历史契机,也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契机。从企业的经营管理角度看,国际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全球范围的商务运作空间,而电子商务则为企业构筑覆盖全球的商业营销体系提供了有力武器。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认为基于网络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人才具备国际化素质。鉴于此,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应致力于培养大量国际型人才,即培养具备英语会话能力、具有必要的国际法规知识、通晓电子商务的综合性外向型人才。

(二)改革教育体制

1 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漫长的历史过程造就了适应大机器工业时代的“全能政府”形态,形成了以“管”为中心的大政府管理体制。但是,在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传统的管理层垄断信息的局面被打破并丧失了从垄断信息到垄断决策管理权力的优势,传统的科层制所固有的或衍生的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受到冲击。在信息社会,社会组织管理中的民主、间接民主开始向参与民主、直接民主演变。因此。政府要转变管理职能,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则,监督评价以及为学校和民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把办学自主权移交给地方,特别是办学机构本身。使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灵活应对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能力。

2 建立网络型内部管理体制。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成人教育必将出现高度信息化、市场化、知识管理和经营的新特性,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以及敏捷、快速、高效的协调成为管理的重要职能。因此,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可是,同其他领域相比,我国高校内部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还在实行很强的计划管理,结果导致决策者并不掌握充分的信息。而掌握信息者又无权做出任何重大决策的局面,最终导致教育和社会发展脱节,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脱节。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变自上而下的管理为当事人管理,将权力给予那些同教育过程关系密切从而掌握最多信息的人。因此,要建立网络型内部管理体制,建成集体决策性组织,尽快建立并完善社会需求压力传递系统,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无缝隙或超紧密整合。

3 建立开放性招生体制。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要求教育向尽可能多的人开放。然而,由于受制于现有经济条件以及传统校园的发展规模,只能将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民主和平等的重任交给各非正规教育机构。所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适应社会需要,面向全社会所有公民举办各项教育和培训活动。鉴于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要调整招生考试的指导思想,降低入学标准,敞开成教大门,采取“宽进”的政策。在宏观上实行注册入学制度,在微观上建立多样化的符合成人特点的入学水平测试制度,把愿意学习、能够学习的人吸引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中来。

(三)优化教育模式

1 建立面向市场的产业运作模式。与其它教育类型相比,成人教育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改革要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开发和教育服务为目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要建立顺应市场变化的运作模式,建立对社会需求快速反应的最高鉴别机制。关注教育产业操作、市场环境分析、竞争优势建立等实践问题,按市场规律、市场机制设置专业及课程、招生数量、教学内容等,以拓展产业

教育操作空间,打开教育与资本市场间的闸门,促使教育人才市场开放和教育产业竞争环境公允。

2 开辟合作共建的多元办学模式。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现任主席詹姆斯·泰勒(JamesTavlor)认为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所有大学都有可能会变成双重模式。大学将向双重模式发展。双重模式的大学将多于只提供远程或面对面的单一模式的大学。作为我国双重模式典型代表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要在已拥有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逐步走向开放。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社区的合作以及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等,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开拓办学领域、拓展成人教育的发展空间,寻找新的增长点。培育增长后劲,努力形成跨领域、跨区域和国际间的优势互补与强强联合。

3 构建极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照搬普通教育的知识本位的机械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而忽视成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就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和突出的问题。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对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构建极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成人学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老师、课程、授课方式。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要尽快建立基于网络的学习策略支持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建立完善的辅导教师制度,建立网上学生社区,强化图书馆为远程学生服务的功能等。改革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存各种问题的“维持性学习”教育模式为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学习”教育模式,从标准化、按计划培养人才的培养模式向个性化、选择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培养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和创新素质的人才。

4 创建新型实用的专业设置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支柱产业已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引起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这就迫使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不能再用和普通教育一样的专业目录去规范和限制专业设置,而要结合教育需求灵活地设置专业。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压缩长线专业,扩大社会需要的短线专业,及时增补社会需要的新专业,特别是围绕新型工业化所出现的新型产业。总之,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成人需求调整、设置专业,为不同求学者打开校门,不断改造老专业,推出新专业。跟踪教育市场需求,真正服务于求学者,这样才能提高办学声誉。

5 发展机动灵活的课程开发模式。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与学的交互性、信息的海量化、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以及网络强大的瞬间检索功能等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凭主观想象和判断,而必须根据这种变化而变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要走出学科中心的藩篱,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构筑以满足成人职业和生活需要为主线的课程结构。总之,要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知识创新为宗旨,根据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对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补充、更新,开设以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为主的教育课程,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多开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使学生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积极主动地构建新型知识和智能结构,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加强。

(四)均衡发展各种教育形式

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最主要的缺陷在于举办成人教育的立足点和重心远未从传统的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教育,也远未从传统的阶段性教育延伸到终身教育。为此,应做到:

1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学历教育的办学优势,依托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继续进行学历补偿教育,以满足社会从业人员对学历提升的要求。同时,又要更新办学观念,拓宽办学思路,开展非学历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及社会生活教育等。

2 职业技能教育与生活闲暇教育均衡发展。成人教育应进入职业技能教育领域,加强在职培训l、创业培训、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同时,应明确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价值观,重视成人生存需要之外的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闲暇教育。目前这类教育尚是成人教育的空白地带,也必将会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3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均衡发展。考虑到成人全面和有机的发展,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可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谋求各种教育的融合统一,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的视线由学校的点转向社会的面。譬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进入社区,将教育活动置入一个具体社区的背景中,特别是进入农村社区,并和职业教育等其它各类教育融为一体,渗透到社区发展的各个方面,培育学习型社区。

4 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是知识社会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可以突破学校教育的时空局限和地域限制,为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和灵活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技术条件,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另一方面,不能过分依赖现代远程教育,还要注重各种面对面教育和交流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在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领域,并不适合用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来开展。

社会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失范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正形象,败坏了社会的道德风气,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这一问题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对策

国家公务人员职业道德,是公务人员在其履行公务活动中形成并且应当遵守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在其特定职业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传统、道德心理意识、道德品质等。它是公务人员在公共事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特定职业责任的价值表达[1]。孔子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堰”,充分表明了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好坏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起到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但在当今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潮和诱惑,中国目前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明显下降,各种大案要案不断发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行为严重毒化了社会道德风尚,如何来预防和纠正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及其危害

当社会既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被普遍怀疑、否定,或严重破坏时,会失去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与约束力,与此同时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尚未形成,或者尚未被人们普遍接受,这就导致社会成员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呈现出某种怀疑、否定或者无序的状态,这就是“道德失范”。简言之,一方面表现为人们的行为层面不和某种道德规范,另一方面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中意义系统被破坏、动摇、否定或失落。公务员在其行使公共权力和从事公务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以公正、正义、服务大众等为基础的道德价值和规范,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其职业道德的失范将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和公众的正当权益,造成极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危害。具体而言:

1.严重损害政府的公正形象。如果公务员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即便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也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民众“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引发民众的不满。各级公务员作为人民的社会管理者,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对社会生活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其职业道德的失范会丧失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近几年一些地方出现的突发性群体事件究其根源很多都是公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失范最终导致的民众不满与抗议。

2.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风气。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风貌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官气熏天、横行霸道,信念丧失、求神拜佛,趣味低级、包养情妇……这些已成为腐败屡禁不止的重要诱因,不断突破老百姓的心理承受底线,严重毒化着社会的良好风气。美国学者戴·巴利曾经说过:“公職人员是社会的精英,如果他们之中盛行腐败之风,那么平庸之辈会认为他们更有理由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2]当公务人员将自己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社会利益之上,不惜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这样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就会向社会扩散,形成“人人为己”的社会风气,导致整个社会的行为失范。

3.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不少行政官员在执行国家公务活动中玩忽职守、瞎指挥、乱拍板,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直接侵蚀了经济发展成果;有些公务人员以手中的权力作为筹码,向企业、个人出租权力,索取高额回扣,获取暴利,如原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毕玉玺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在北京五环路等公路建设上收受贿赂达6000多万,严重影响了经济的良性发展,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中国公务员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党和人民充分信赖的队伍,但也应看到目前这支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的、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1.受传统行政道德观念的影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法自君出、狱由君断,贵族、官僚集团享有法定特权,权力一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社会力量,权力本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之两千多年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传统道德的教化,“官为民之父母”、“民主就是为民做主”的思想已深入到国人意识的深层结构中而难以彻底清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制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随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道德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加之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扮演全能角色,而在之后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深受传统行政观念支配的各级政府公务人员适应不了经济体制变化的需求,又经受不住市场经济下的各种诱惑和考验,进而产生权力的异化,导致其职业道德的失范。

2.现行的组织人事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组织人事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管干部”,虽然也强调要通过一定的法律手续办理有关具体事务,但实际法律只是形式要求,在组织人事管理中首先是通过人员任免权的行使来实现的,尽管公务员法和中国相关制度规定了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等多种形式,但核心依然是上级任免下级的委任制,这种制度安排尽管有利于在行政机关贯彻首长负责制,但也为各级行政官员的职业道德失范行为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权力的过分集中导致了“一把手腐败”,“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导致买官卖官、跑官要官、拉帮结派等失范行为的屡屡发生,公务员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导致了行政机关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恶习。

3.公务员奖励机制的严重扭曲。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公务员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公务员队伍中的一些人,特别是少数执掌权力的人,面对自身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贡献但工资却远远低于其他社会阶层,这种心理失衡势必以牺牲权力道德代价,以权力为手段和工具,来换取工资以外的收益。而单位内部的工资性收入和福利性收入的分配却仍是按照平均主义方式进行,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加之一直以来公务员的奖励机制只偏重处罚,严重影响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4.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制约机制缺位和乏力。有人曾说过:“如果你把官吏当做正人君子,因而不设法在制度上约束他们的行为,那么结果有百分之十的人会成为真正的正人君子,而百分之九十的人会成为真正的无赖。如果你把他们预设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纪人,在承认其个人追求的正当性的同时,用制度来威胁他们的不良行为倾向,则只有百分之十的人会成为真正的无赖。”[3] 恰恰是中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和乏力,使制度自身因不完善失去了规范作用,导致了职业道德的失范。

三、解决公务员道德失范的途径

1.加快行政價值观念的转变。国家公务员局早在2009年3月就启动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并且一直将这项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在2011年10月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目的是为了使公务员这支队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欢迎。按照大纲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对公务员进行轮训,转变其“官本位”思想,培养理性精神,树立尊重法律和秩序价值观。

2.完善现行的组织人事制度。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防治从根本上取决于多项制度的完善,而在这多项制度中,组织人事制度至关重要,因之我们有必要改革公务员任用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民主任用制,全面推行公务员任职公示制度,增强透明度和群众的参与程度,加强公务员政绩考评的民主性,落实人大对政府机关领导干部的人事任免权。与此同时,健全行政责任制度,制定行政问责法,让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充分意识到有多大权力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强化其责任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

3.完善公务员的行为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公务员道德激励机制、利益保障机制、道德评价机制,提高公务员待遇,完善公务员生活保障制度,也是解决腐败和职业道德失范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首先必须把公务员的选拔、任免和职务升降与道德考核结果挂钩,严格按照考核成绩对公务员进行奖惩;其次必须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在满足公务员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对优秀的公务人员在工资、福利、年终奖金等方面给予一定奖励,或施加额外补贴,并且将这种道德回报以制度化的形式明确的固定下来,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当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要给予处罚,必要时予以免职或辞退,确保公务员进一步提高其职业道德。

4.健全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监督机制能弥补法律的不足,有着法律不能替代的功能。现阶段,要建立起一个严密、高效、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首先要完善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述职述廉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和罢免制;其次应该保持相关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如美国的特别检察官一职,确保其独立的行使权力;再次充分重视民众的舆论作用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实现多角度立体式的监督;最后可以参考英美国家设立专门的公务员职业道德管理机构,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公务员的各种职业道德失范行为。

总之,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对于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的治理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关注并推动中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晓红.公务员道德及其发展[J].前沿,2007,(10):139.

[2] [美]戴·巴利.发展中国家的腐败现象[J].国外社会科学,1999,(9).

[3] 毕明.论政府信用及其建设[J].贵州大学学报,2003,(2):252.[责任编辑 王晓燕]

社会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严格的师资培训制度、配套的职业教育法规,更有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应建立健全农业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引导农业行业企业参与,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等,企业才能走上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企校合作;德国“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审视

一、德国“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运用“跨界”思维顶层设计农业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就是由德国农业者联合会(DBV)专门负责管理[1],以企业(大多企业为农牧一体,既有种植业、养殖业,还有观赏和休闲农业等)为主导,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实施的职业教育。培训企业为行业培养农业技能人才,也有部分学徒完成学业后留在本企业就业。这样也使得企业愿意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参与农业职业教育,而职业学校只是职业教育的合作者,从事相关理论课及公共课教学任务。“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在德国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而更多表现出的是经济界的行为和需求。经济界与教育界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农业职业教育的管理。正是“跨界”的运作模式,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行业企业需求。[2]从这个意义来讲,德国农业职业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而是“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具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

《联邦职业教育法》(1968年)《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1981年)和《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2004年)构成了职业教育的三大法律,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根本保障。[3]另外,《农业职业教育法》规定了德国“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中如种植业、园艺、风景园林、林业、养马、农业服务等14个培训岗位的培训条例,对每个职业岗位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专门化方向、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以及职业培训的期限、内容和考试方式方法等都有具体的要求。[4]法律进一步强调“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模式,并规范了培训企业,要求参与培训的企业有专门设施、设备及培训师等条件。因此,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担职业培训的。另外,政府对参加培训的企业在税收和农业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以鼓励更多优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中来。[5]

(三)具备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德国的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很严格,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德国农民,要经过严格的农业企业培训和职业学校理论学习过程。德联邦法规定,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初中毕业后需要在农业相关企业取得“学徒”岗位,然后进入农业职业学校进行理论学习。3年的农业职业教育毕业取得农业行业协会颁发的“绿色证书”(农业生产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才能成为初级农民。

(四)拥有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德国“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的师资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农业企业(农场)培训师和农业职业学校教师。这两类师资资格的取得和在职培训都有非常明确的法律的、制度的要求。

1.企业培训师要求。

要成为企业培训师,必须是“双元制”职业学校毕业生,并取得德国农业者联合会(DBV)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农业企业(农场)工作5年以上,通过行业协会相关考试取得“Meister”证书,并通过学习取得《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教育类课程的学分。[6]

2.职业学校教师。

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取得更加严格。要想成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首先要取得综合性大学或学术大学(如柏林工业大学、洪堡大学)的入学资格并且有6个月以上企业实践经历或“双元制”职业教育经历;进入大学后要选择两个专业,第一专业为职业技术专业(如园艺、园林景观等),第二专业为普教专业(如物理、化学等),第三部分为《教育学》和《社会学》等(这三部分学分比例为2∶1∶1)。学习完成后,参加第一次国家统一考试。通过后,可以参加下一阶段为期2年的职业学校教师实习,并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德国农业学校教师每年至少有5个工作日可用于带薪脱产参加在职培训。此外,有关法规还规定教师每5年至少还有2周时间到企业培训[7],培训记录作为教师晋升的重要依据。

(五)采用社会化的考核方式

德国“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完全采用教考分离方式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由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完成,而考核则由德国农业者联合会(DBV)操办。德国“双元制”农业职业学校学生3年学习期间,参加两次考试,分别是在学习一年半的中期考核和学业完成后的终期考核,成绩合格后,德国农业者联合会(DBV)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二、德国“双元制”

农业职业教育对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德国农业和农业职业教育40多天的考察发现,高度发达的德国农业离不开“企校合作”模式的德国“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大量流转,我国农业生产将从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向中等规模或大规模经营模式转变。特别是,近几年大量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出现,实现农牧一体,兼生产、休闲、观光娱乐一体经营模式的出现,对我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德国农业和农业职业教育的考察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健全、完善农业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是农业职业教育的保障

我国1996年制定的《职业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的法律。从2002年起,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但从整体看,职业教育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要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支持,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可通过立法等相关手段,建立健全农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培训制度及农业职业教育投入制度等。同时,政府还须监督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执行情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只有这样才能将政策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指导农业职业教育,保障农业职业教育迈向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二)农业行业企业的参与是农业职业教育生命之所在

我国目前的农业职业教育以学校为主导,由教育部门主管,而行业企业参与程度不高。应在国家顶层而不是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规范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推行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国家将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办学主体的重要作用。并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向德国学习,将农业补贴和税收政策与农业职业教育政策相结合,引导和规范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到农业职业教育全过程中来。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学校各自优势,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农业职业教育的基础

没有高素质的农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就培养不出高质量的农业人才。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阻力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至关重要条件。“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既能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入职前都有企业实践或“双元制”职业学校学习的经历,并在入职后每5年至少还有2周时间到企业培训。我们国家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属于“三门教师”(即从家门到大学门再到职业学校门),基本无企业实践经历,对行业企业和专业前沿了解较少。[8]应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走进职业教育的课堂,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另外,教师需要与企业工程师联合进行产品研发和项目研究,让教师在企业实践和项目研发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实践技能。

(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是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所在

从德国“双元制”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经验看,德国更多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他们特别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更多注重学生知识传授,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明显不足。这与我国长期沿用学科式课程体系有很大关系。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应更加切合生产实际需求。如现代农艺专业(中职),在基础课程中除了政治、体育、语文、数学、英语和化学等课程,没有开设物理,在专业课程中也注重作物生产技术类课程的开设,对于农业机械、农业物联网和经营管理类课程开设较少。这显然与现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市场化需求不太相符,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我国与德国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劳动就业制度不同,职业教育体系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建立一种以政府主导,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构建普职互通、全民终身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海峰,德国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2(5).

[2][5][6]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田妹华.德国农业职业教育特点分析与借鉴[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0(1).

[7]曲铁华,马艳芬.德国职业教师培养培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2).

[8]牟善伟.青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陈向阳)

社会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第一章* 我国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是非题

1.社会体育是在闲暇时间里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增加交往为目的的强制性体育活动。(

)

2.社会体育最本质的特点是全民性与普遍性。(

) 3.1995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 4.竞技性和教育性是社会体育最显著的特点。( )

5.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水平。(

) 6.1995—2005年是实施《纲要》的第一期工程。(

)

7.《纲要》第一期工程规划确定,经过10年努力,我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40%左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达到50万人以上。(

) 8.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规定确立了发展我过社会体育事业的根本方针。(

) 9.全民健身体系的本质是它的服务性和保障性。(

)

10.全民健身体系可以分为体育服务体系和体育保障体系两部分。

二、选择题

1.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目标之一是,2010年以前体育普及程度要达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口的――-左右。 A、30% B、40% C、50% D、60%

2.按照参与人群的成分来划分,社会体育常分为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和------。 A 老年体育 B 妇女体育 C 民间体育 D 居民体育

3.社会体育按照参照人群的成分来划分,常分为: A、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学校体育 B、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居民体育 C、职工体育、军队体育、学校体育 D、职工体育、居民体育、学校体育

三、简答题

1.社会体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5.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方针主要有哪些? 6.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 1.社会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题

1、C

2、D

3、B

三、简答题

1、答:社会体育主要特点为:健身性与娱乐性、全民性与普遍性、余暇性与主动性、多样性与灵活性、时代性与永恒性、民族性与世界性。

2、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有利于推进社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有利于保障公民参与体育的权利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3、答: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核心和主题;探索新时期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4、答:(1)通过政府行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2)用系统工程的办法建设全民健身事业;(3)整体性的地建设全民健身事业;(4)通过社会化的路子建设全民健身事业;(5)用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的方式,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5、答: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方针;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的方针;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以改革促发展,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转变,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的方针;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方针;特别保障青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方针;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方针

6、广泛开展各色各样的、健康文明的社会体育活动;建设和改善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环境和物质条件;引导人们为体质与健康投资,促进人们体育消费;继承和创新社会体育知识与技能。

四、论述题

1.答:社会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体育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增强人的体制,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增强劳动者技能储备;丰富人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调节人的精神,健全人的心理。 社会体育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体育作为体育的主体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从总体上反映着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一方面,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继续;另一方面,竞技体育与竞赛与表演活动,是人们参与社会体育的一种形式,两者相辅相成。

社会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是:社会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体力支持和精神助力;发展社会体育是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二章* 社会体育法规制度

一、选择题

1.199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为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A 《体育法》

B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C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D 《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 2.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 体育道德

B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道德规范 C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道德原则 D 行为准则

3.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是----。 A 《体育法》和《劳动法》 B 《体育法》和《职业教育法》 C 《体育法》和《职业教育法》 D 《体育法》和《教育法》

二、是非题

1.1995年8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通过了《体育法》。(

) 2.《体育法》共有8章56条。(

)

三、简答题

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二、是非题

1、×

2、√

三、简答题 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体育组织制度、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国民体质测定与检测制度、城乡体育工作制度、社会体育活动与竞赛制度、社会体育物质保障制度、社会体育市场管理制度。

第三章

社会体育管理的原则、职能与方法

一、选择题

1.社会体育管理具有

的特点。 A、普遍性、广泛性、公益性、业余性 B、协同性、多样性、复杂性、松散性 C、自愿性、普遍性、多样性、松散性 D、公益性、激励性、协同性、社会性

二、是非题

1.从本质上讲,管理控制是通过对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进行严格的限制与约束,从而提高管理的效果。(

)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要进行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 2.社会体育管理有哪些特点? 3.社会体育管理有哪些原则? 4.社会体育管理有哪些基本职能? 5.社会体育管理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二、是非题

1、√

三、简答题

1、答:加强场地和器材设施管理,是开展群众体育的重要保障;加强场地和器材设施管理,是对锻炼者进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手段;加强场地和器材设施管理,是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2、答:协同性、多样性、复杂性、松散性。

3、社会性原则、激发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4、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

5、宣传教育法、社会调查法、协调引导法、经济杠杆调节法。

第四章

基层业余训练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

一、选择题

1.

基层业余训练的对象是普通群众中的

A.

老年人 B.

青年人 C.

体质较弱者

D.

体育锻炼积极分子

2.

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B.

锻炼身体增进健康 C.

提高观赏性愉悦观众 D.

锻炼意志品质

3.

以下属于基层竞技运动队的是

A.

乡镇篮球队 B.

老年秧歌队 C.

冬季游泳队 D.

职工武术队

4.

以下属于健身运动队的是

A.

县级田径队 B.

女子健美队 C.

车间拔河队

D.

基层行业足球队

5.

以下属于体能主导类的项目是

A.

体操 B.

武术 C.

门球 D.

游泳

6.

以下属于技能主导类的项目是

A.

田径 B.

举重 C.

健美操 D.

自行车

7.

为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为达到理想的竞技状态做准备,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中去是

A.

基本训练周 B.

赛前训练周 C.

比赛周 D.

恢复周 8.运动员在一次较大的运动负荷后,一般需要

小时间歇才能出现体能的超量恢复。 A.12~24 B.24~48 C.48~72 D.72以上

9.以下属于大中型群众体育比赛特点的是

A.群众健身性 B.分散灵活性

C.参赛人员更具有代表性 D.民间传统性

10.以下属于循环赛特点的是

A.比赛占用时间较长

B.可在相同场地相同时间容纳较多运动队参赛 C.比赛双方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

D.参赛队过多的情况下,可以接省时间和场次

11.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或农村乡镇各级组织的任期一般为

A.1~2 B.2~3 C.3~4 D.4~5 12.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裁判员一般由参赛单位推荐

A.1~2 B.2~3 C.3~4 D.4~5 13.传统基层比较流行的体育比赛是

A.游泳 B.乒乓球 C.高尔夫 D.保龄球

14.业余训练中,时间较长的部分是

A.准备部分 B.基本部分 C.结束部分 D.一样长

二、是非题

1.无论何种类型的运动训练都是以提高运动成绩为最终目的。(年 名

)

2.基层业余训练具有连贯性。(

) 3.没有运动负荷就没有运动训练。(

)

4.只要热爱体育运动,喜欢参加体育比赛,且具有一定体育基础,身体健康,就可以成为业余训练中的一员。(

)

5.小型多样性是基层体育竞赛活动的主要特点之一。(

) 6.综合性运动会不是群众性体育比赛的基本类型。(

) 7.循环赛的特点是机遇性强,合理性差。(

)

8.广播操、工间操、保健操等集体比赛常采用不分组顺序法。(

) 9.计划安排是群体工作发展法规的具体化。(

) 10.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的经费由各级体育局发放。(

) 11.先淘汰后循环比赛形式属于顺序赛。(

) 12.抽签是竞赛处(组)赛前准备工作之一。(

) 13.表演赛不属于群众性体育比赛。(

)

14.进行物资文化交流活动不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作用。(

)

15.无论全年训练计划还是短期训练计划,都是由若干个训练阶段构成的。(

)

三、简答题

1.简述基层运动队训练的目的与特点

2.简述群众性体育活动比赛的意义、特点和类型 3.大中型群众体育比赛有哪些工作特点?

4.群众性比赛时其赛前准备与临场指挥有哪些?

5.群众体育竞赛活动计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

1.论述基层群众体育常用的比赛方法与特点。

2.业余训练计划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一般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4.B

5.D

6.C

7.B

8.C 9.C

10.A

11.C

12.A

13.B

14.B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简答题

1.答:目的是增强业余运动员的体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能力,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参加业余比赛中取得好的运动成绩。基层业余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较,既遵循一般运动训练的规律,又具有鲜明的基层群众性业余训练的个性特点。基层业余训练的主要特点有:

(1)

训练时间的业余性和非连贯性 (2)

运动负荷的适量性

(3)

业余运动员选材的非“严格性” (4)

参与运动训练项目的多样性

2.答: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群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运动竞赛影响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社会作用之大,是很多其他社会活动无法比拟的 (1)

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 (2)

受到启迪和激励 (3)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

进行物资文化交流活动 3.答:(1)组织更具权威性(2)活动更具规范性(3)参赛人员更具代表性(4)发动更具支持性(5)组织更具程序性 4.答:赛前准备工作有:

(1)熟悉比赛规程、规则和场地、器材、气象等环境条件。 (2)掌握情况,分析形势,研究对手实力,初步确定上场队员。 (3)进行适应性训练。

(4)确定切实可行的比赛方案,制定比赛计划 (5)做好全队的思想动员工作

(6)资金、器材、创伤及急救药品等准备 临场指挥有:

(1)开好准备会议

(2)比赛时掌握场上情况,头脑要冷静,当机立断,做出决策 (3)中场休息及时小结 (4)恰当运用临场指挥方式

(5)教练员临场指挥要善于克制自己,态度沉着,镇定自如;尊重对手、裁判和观众。 5.答:(1)竞赛活动计划(2)培训、辅导活动计划(3)表演活动计划(4)社会咨询活动计划

四、论述题 1.答:(1)循环赛:优点是能为参赛各队提供较多的时间锻炼机会,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比赛机遇性和偶然性较小,赛出的名词比较符合实际,基本能反映出各队(人)的真实水平。缺点是比赛占用时间较长,参赛队(人)数,时间、场地上有较大限制。

(2)淘汰赛:优点是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和场地情况下,容纳较多的运动队(人)参赛;逐场淘汰失败者,使比赛逐步进入高潮;比赛双方没有任何妥协可能,也没有受第三方的影响或影响第三方的可能;在参赛队(人)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时间和场次。缺点是机遇性强,合理性差;若强队之间过早相遇,则必有一个队被淘汰,不能合理反映出参赛者的实际水平。 (3)混合赛:先淘汰后循环赛和先循环后淘汰赛 (4)顺序赛:分组顺序法和不分组顺序法

2.答:业余训练计划的目标是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科学训练。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

训练的目标与任务 (2)

基本情况分析 (3)

训练阶段划分

(4)

明确训练思路与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5)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严防伤害事故和过度训练

(6)

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加强队内的团结协作 (7)

检验性比赛和训练评定的安排 (8)

重视恢复训练

第五章* 身体练习方法 一 、选择题

1、任何练习方法都含有一定的(

),相对应的练习者机体要产生必要的刺激与负荷,这是健身强体的先决条件。

A.数量

B.强度

C.体能

D.数量与强度

2、以强身健体、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练习方法是(

) A.游戏法

B.竞赛法

C.持续法

D.变换练习法

3、有固定间歇的练习方法是(

)

A.比赛法

B.变换法

C.重复法

D.游戏法

4、下列哪个项目属于有氧练习法(

)

A.100M

B.200M

C.拳击

D.长跑

5、用于大众健身的循环练习点,一般可在(

)个

A.4-8

B.6-8

C.8-10

D.10-12

6、用于提高技术循环练习站(点),可略少一些(

)个 A.2-3

B.3-4

C.4-6

D.5-7

7、大众健身每站的练习量以本人最大负荷的(

)为宜 A.3/1

B.2/1

C.3/2

D.2/1—3/1

8、循环练习总循环数初练时以(

)轮为适

A.2-3

B.3-4

C.4-5

D.5-6

9、有氧练习法是在(

)年代提出

A.20世纪80

B.20世纪90

C.20世纪60

D.20世纪70

10、根据库珀提出的系列标准与量表,长跑的理想标准之一是(

) A.每周跑步1次,每次至少跑1600米,用时6分半以内 B.每周跑步2次,每次至少跑1600米,用时6分半以内 C.每周跑步3次,每次至少跑1600米,用时6分半以内 D.每周跑步5次,每次至少跑1600米,用时6分半以内

11、健美练习法在(

)个月期间锻炼效果明显 A.1-2

B.1-3

C.2-4

D.4-5

12、健美练习一般以(

)为主,容易收到锻炼的理想效果。

A.动力性力量

B.动力性速度

C.练习爆发力

D.以上都是

13、健美练习要长期坚持,一般每周坚持(

)次锻炼,就能收到好效果。 A.2

B.3

C.4

D.5

二、是非题

1、在大众健身中,间歇休息一般有积极休息和消极休息两种方式,两种结合运用时以消极休息为主(

)

2、要提高和巩固篮球、足球的运动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则应选择变换练习法和竞赛法(

)

3、变换练习法是无严格规定间歇的练习方法(

)

4、在选择练习方法时,练习强度、数量和运动负荷总量的范围较大,反之较小(

)

5、在练习中,活动场地小、器材少,可选择在原地或活动范围小的循环练习法(

)

6、在锻炼中有多个不同内容的练习点,并按一定顺序形成练习循环的方法叫变换练习法(

)

7、在循环练习法运用要求中,总循环次数初练时一2—3轮为适;以后逐步增加到6—8轮(

)

8、循环练习过程中,在每个练习循环轮次间歇以消极性休息为主,大多在3—5分钟(

)

9、游戏练习法是指通过约定俗成或练习者公认的健身游戏形式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

)

10、英国的库珀创造了“12分钟健身跑”(

)

11、一般而言,患有高血压、贫血、关节炎等病者,除步行外,不可从事长跑、球类等有氧锻炼(

)

12、健美练习在性质上属于有氧锻炼(

)

三、简答题

1、何谓身体练习方法。

2、身体练习的特点有哪些?

3、选择身体练习方法要考虑哪些因素?

4、何谓循环练习法?

5、循环练习法的特点是什么?

6、循环练习法的运用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

1、比赛练习法及特点、运用要求是什么?

2、有氧锻炼的运用要求是什么?

3、健美练习法的特点及运用要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C

3.A

4.D

5.C

6.C

7.D

8.A

9.A

10. D 11.B

12.A

13.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简答题

1、身体练习方法是指在大众健身活动即体育锻炼中的锻炼方法它是在人们身体锻炼过程中为了增进身心健康休闲娱乐而专门进行某项健身活动所采用的具体练习形式与手段。

2、身体练习的特点有:(1)任何练习方法都含有一定的练习数量与强度,相应对练习者机体要产生必要的刺激与负荷,这是健身强体的先决条件;(2)在每次(组)练习之后要有必要的间歇时间;(3)锻炼者在练习中的运动负荷总量,决定于每次(组)的练习数量、强度和练习间间歇长短以及总的练习组(次)数(或总时间);(4)控制练习中的运动负荷大小,一般依据练习者在锻炼中的负荷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来确定。

3、选择身体练习方法要考虑的因素有:(1)要考虑练习者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2)要考虑所选择健身项目手段的性质特点;(3)适当结合锻炼者个人的年龄、性格、身体状况、体育基础与兴趣;(4)锻炼场所及器械的条件。

4、循环练习法是指根据锻炼任务需要,设置若干练习内容并依次相连的练习站(点)练习者按一定的顺序和要求逐站(点)依次练习并可反复循环练习的形式。循环练习法大多设计成圆周或方形运动路线,可以单人练习也可成组练习。

5、循环练习法的特点是:(1)在锻炼过程中有多个不同内容的练习点,并按一定顺序、要求形成练习循环;(2)循环练习法一轮构成的运动负荷总量比较大、练习密度大,对中青年健康者比较适合;(3)根据不同的练习对象和锻炼任务需要,可以对练习站(点)的内容形式进行不同设计;(4)为了增强练习效果及锻炼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一般要求有专门的器材设施和可利用的场地,设计循环的路线应相对封闭。

6、循环练习法的运用要求有:(1)设计和运用循环练习法一定要有明确的锻炼目标,根据需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各练习站(点)的内容与形式;(2)选择设计各练习点的内容形式,一是要具备相应的物质器材条件;二是要确保练习者都能独立完成;三是要注意完成练习时的安全性;(3)大众健身的循环练习站(点)数量要求;(4)每站的练习量以本人最大负荷的1∕3---1∕2最宜,最大不可以超过2∕3,并且要规定一 定的时间;(5)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练习站(点)之间和每个循环轮次之间的间歇时间;(6)各练习站(点)的设计顺序要尽量符合锻炼任务的需要。

四、论述题

1、比赛练习法是指在竞赛的条件下练习者参与健身活动、锻炼身体的锻炼方法。即在比赛的条件与要求下进行练习的方法,称竞赛训练法。 比赛练习法的特点有:(1)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2)比赛结果的及时性;(3)比赛中的运动负荷比较大、练习密度大,对练习者的体力要求高,有利于发展体力、有效增强体质;(4)比赛是对平时所学体育知识、技术、战术的全面运用和实战检验,因而能有效的改进和提高练习者的技术技能水平;(5)既然是比赛必有胜负之分,又有比赛规则的约束。 比赛练习法的运用要求:(1)比赛练习法具有一定趣味性、游戏性特征,人们一般比较喜欢也比较容易组织实施,但要求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2)不论从事什么项目的锻炼,在初学阶段不要急于进行比赛;(3)掌握一 定的运动负荷、强度,突出休闲性和游戏性;(4)在比赛规则上,按实际需要而定;(5)为了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和取的预想的比赛效果,组织者(指导者)要科学、合理的做好比赛练习的准备工作。

2、有氧锻炼的运用要求:

(1)有氧锻炼法比较适合的运动项目有长跑、长走、自行车、乒乓球、网球等这些项目在健身活动中运动负荷强度不大,容易控制;持续时间长,强度变化不大。

(2)中老年在进行系统的有氧锻炼前要进行身体检查,主要了解参加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3)结合个人兴趣、有氧锻炼项目特点及具备的环境条件,合理选择锻炼项目。 (4)科学地确定有氧锻炼的每周和每次锻炼的运动负荷,是确保有氧锻炼效果的先决条件。 (5)坚持在锻炼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结束时做放松整理活动。

3、健美练习法的特点:(1)以改善身体形态、发达肌肉为主要目的;(2)以人的整体体形健美为总目标;(3)通过各种力量练习,可使各部位的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强;(4)健美练习在性质上属于有氧锻炼,方法上多采用重复练习法,通过反复刺激身体的特定肌肉部位,达到预定的锻炼效果;(5)健美练习方法多样,根据不同练习对象、锻炼条件和锻炼的具体目标而灵活运用。 健美练习法的运用要求:(1)健美锻炼中利用某些运动器械设备进行练习,对改善形体和发达肌肉有明显效果;(2)了解身体各部位的主要肌群,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3)一般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容易收到锻炼的理想效果;(4)美练习中,最好穿插安排一些柔韧性练习、灵活性练习和舞蹈动作练习;(5)练习体力消耗比较大,要及时从食物中补充蛋白质和糖;(6)合理睡眠休息,以确保超量恢复的实现;(7)要长期坚持,要有计划。一般每周3次(两天一次)锻炼,效果较好。

第六章* 练习指导过程

一、选择题

1、我国(

)规定,各种体育场地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率为人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A、宪法

B、体育法

C、场地管理法

D、全民健身纲要

2、讲解跳远的技术动作时,需重点讲解和示范的部分是(

) A、助跑

B、起跳

C、腾空

D、落地

3、进行练习效果评价时,动作力量大小要以(

) A、动作的经济性

B、动作的准确性

C、动作的协调性

D、动作的有效性

4、进行动作评价时,从技术上看(

)

A、动作是否准确

B、动作是否完整

C、动作是否完成规定动作

D、动作是否符合技术规格要求

5、动作的经济性是指以消耗最少的(

)获得最大的动作效应 A、体能

B、能量

C、耐力

D、以上多是

6、练习数量的安排应遵守(

)变化的规律,依据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加大的原则

A、人体功能活动

B、气候

C、周期

D、以上都是

7、练习数量的测评方法通常有(

)

A、观察法

B、自我感觉法

C、生理测定法

D、以上都是

8、体育态度包括人们对体育活动(

)的理解和评价,对体育活动的感情体验以及体育活动的行为反应

A、目的

B、意义

C、价值

D、以上都是

9、(

)是评价健身活动量的重要指标

A、练习的节奏

B、练习的质量

C、练习的数量

D、练习的力量

二、是非题

1、体育锻炼应以不产生疲劳为原则(

)

2、加强场地和器材设施管理,是开展群众体育的重要保证(

)

3、锻炼过程中练习数量是否合理,是评价健身活动的重要指标(

)

4、讲解跳高的技术动作时,应对助跑部分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

)

5、对动作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既包括动作的准确性与优美性,还包括动作的协调性和经济性等方面(

)

6、体育兴趣和体育态度完全可以有一些可观察的指标直接进行评定(

)

7、对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

8、从技术角度看,一个完整动作的技术包括基本技术和技术细节两部分(

)

9、技术细节是构成技术环节的各个细小技术动作与特点(

)

10、缓冲性具有主动力形式,而弹性更具有被动力的特点(

)

11、动作的有效性决定着动作的力量性,前者是“结果”评定后者是“过程”评定(

)

12、练习数量要符合练习者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

)

13、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

)

14、活动的目的在态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态度的最重要要素(

)

15、自我报告法要求练习者对问题做出符合练习者自我行为的真实应答的测量方法(

)

三、简答题

1、说明场地器材的意义。

2、简述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布置使用原则。

3、说明加强对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的意义。

4、何谓讲解法及对讲解法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5、怎样评价技术练习质量的练习效果?

6、简述练习数量的评价指标。

7、怎样评价身体素质练习效果。

四、论述题

1、何谓示范法?示范法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2、试述重点内容和环节的讲解与示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B

3.B

4.D

5.B

6.A

7.D

8.D

9.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简答题

1、(1)场地和器材设施是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的载体;(2)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是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行比赛的必要物质条件;(3)《体育法》规定各种体育场地设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率为群众参加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为群众提供良好服务;(4)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群众性的健身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增强人民体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站场服务的必然要求;(5)体育场地和器材是群众强身健体、消除身心疲劳、改善社会交往,形成健康、科学向上的体育锻炼之风的重要条件。

2、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布置使用原则:(1)科学性和全面性;(2)区别对待;(3)安全性;(4)方便群众锻炼和使用。

3、加强对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的意义:(1)加强场地和器材设施管理,是开展群众体育的重要保证;(2)加强场地和器材设施管理,是对锻炼者进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手段;(3)加强场地和器材设施管理,是社会体育整体管理的重要内容。

4、讲解法在群众体育指导活动中常用的讲解 法有直述法概要法对比法提问法比喻法和口诀法等形式是指导者用语言向练习者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指导方法。 讲解法的一般要求:(1)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讲解要正确;(3)讲解要简明易懂;(4)讲解应与启发思维结合。

5、评价技术练习质量的练习效果:(1)作的准确性与优美性;(2)动作的协调性和经济性;(3)动作的缓冲性与弹性;(4)动作的力量性与有效性。

6、练习数量的评价指标:(1)练习数量的安排应遵守人体功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依据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加大的原则;(2)练习数据要符合练习者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的实际;(3)练习数量的安排要考虑到健身项目性质与难易程度。

7、(1)身体素质评价是对身体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平衡等基本素质所进行的价值判断;(2)身体素质包括对影响其素质的身体形态结构特点和内脏器官神经系统功能调节状况的评价;(3)身体素质对其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作用的评价;(4)身体素质评价对练习者身体素质的发展和锻炼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四、论述题

1、动作示范是群众体育指导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社会指导员以具体的动作示范使练习者了解所学的动作要领、建立动作准确表象的方法。动作示范做的轻松优美还能激发练习者的学练兴趣。 示范法的一般要求:(1)示范要正确、熟练﹑合理,力争每次示范成功;(2)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要有利于观察;(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与练习者练习相结合。

2、从技术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结构包括基本技术和技术细节两部分。基本技术是指组成运动技术基本结构的各个部分,其中也必定有一个决定动作质量优劣的主要部分,就是通常所称的技术关键。技术细节是指构成技术环节的各个细小技术动作与特点。对重点内容、环节的讲解和示范,首先要区分这三个技术概念;其次对技术关键部分进行重点讲解示范。讲解与示范要注意:深入了解练习者的一般情况和个性特点;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从学员人数和锻炼效果实际出发。

第七章* 常用健身项目和手段

一、选择题

1.

以下属于人动力性基本活动能力是

A.

走 B.

支撑 C.

攀登 D.

爬行

2.

以下属于人静力性基本活动能力的是

A.

走 B.

支撑 C.

攀登 D.

爬行

3.

据有关统计,人的体力活动量由100年前的94%已下降到今天的

A.1% B.5% C.10% D.20% 4.自然走步法根据步速可分为缓慢走(每分钟70~90步)、普通走(每分钟90~120步)、快速走(每分钟

步) A.120~140 B.130~150 C.140~160 D.150~170 5.以下属于发展平衡的健身手段的是

A.负重下蹲 B.卧推 C.头手倒立 D.直线行走

6.以下属于足球基本技术的是

A.拦网 B.运球 C.停球 D.挥拍

7.以下属于篮球基本技术的是

A.拦网 B.运球 C.停球 D.挥拍

8.以下属于排球基本技术的是

A.拦网 B.运球 C.停球 D.挥拍

9.地掷球起源于埃及,20世纪

年代传入我国。 A.50 B.60 C.70 D.80 10.现代健美操从20世纪

年代开始萌芽。 A.40 B.50 C.60 D.70 11.艺术体操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洲。 A.亚 B.美 C.非 D.欧

12.交谊舞起源于14世纪的

,是国际舞的前身。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13.20世纪20年代初,为了使各国自创编的社交舞有统一的规范,英国皇家舞蹈协会集中了各方面交谊舞的专家,对当时的社交舞进行了科学整理,共同审定了

种合乎标准的舞姿。 A.6 B.7 C.8 D.9 14.华尔兹舞动作流畅、典雅、每一小节

步。 A.3 B.4 C.5 D.6 15.四步舞的音乐为

拍。 A.1/4 B.2/4 C.3/4 D.4/4

二、是非题

1.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类从事一切生活活动的运动学基础。(

) 2.人与猿的最根本区别之一,便是直立行走和爬行的区别。(

) 3.发展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们维持生存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

) 4.篮球运动是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最大、最受人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

) 5.老年人不宜参加足球运动。(

)

6.缓解精神压力,改善心智能力是健美操的作用之一。(

) 7.足球对保健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 8.艺术体操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

)

9.拉丁是现代舞中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舞蹈形式。(

)

10.桑巴舞的风格是动作粗犷,起伏强烈,舞步奔放、敏捷,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 11.伦巴舞的风格柔媚而抒情,以表达青绿之间的爱情为主题。(

) 12.秧歌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群众自娱性的民间舞蹈。(

)

三、简答题

1.三大球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2.简述健身健美操的特点。 3.简述体育舞蹈的特点。

四、论述题

1.什么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包括哪几类?发展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有哪些积极作用? 2.球的锻炼价值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A

5.D

6.C

7.B

8.A 9.D

10.C

11.D

12.A

13.B

14.A

15.D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简答题

1.答: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有停球、传球、运球、顶球和颠球等。篮球的基本技术包括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排球的基本技术有垫球、传球、发球、扣球、拦网等。 2.答:(1)健身美体的时效性:健美操是根据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美学等多个学科理论,为使人体达到健康、健美的目的,根据人体的活动规律而进行编排和练习的。

(2)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具有广泛群众性和易推广性

3.答:体育舞蹈兼有文艺和体育的特点,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竞技舞蹈。它具有以下3个特点:

(1)

规范性:表现在具有完整的舞蹈系统和严格的动作技术。

(2)

观赏性:它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为一体,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参与的可能,被称为“真正的艺术”。

(3)

体育性:主要表现在其竞技性和健身价值上。另外,各舞种还具有其自身的风格特点,华尔兹庄重典雅、华丽多彩,探戈舞刚劲锐利、独树一帜;伦巴舞柔媚抒情,恰恰舞诙谐、花哨。

四、论述题

1.答:所谓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在日生活中使用和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支撑、悬垂、平衡等动作的技能或技巧,它是人类从事一切生活活动的运动学基础。根据这些基本活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特征,可将其分为动力性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等)和静力性的基本活动能力(如支撑,悬垂,平衡等)。人的基本活动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保证人们社火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 (2)

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交往 (3)

促进人类的进化与发展

2.答:足球是世界上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最受人们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号称“运动之父”、“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运动对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运动时要进行奔跑、急停、转身、倒地、跳跃、冲撞等动作。篮球运动是一种有灵活巧妙的技术和变化的战术组合的运动项目。从事篮球运动能促进人体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活性等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并能提高内脏器官、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对培养团结、协作勇敢、机智和组织纪律性等品质都有很大的益处。排球运动的基本特点是两队隔网站立,活动时球既不能在手中停留,也不能落地。因此毛巾性排球运动必须掌握必要的基本技术并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这既是排球运动的魅力所在,也是开展排球活动的限制因素。

第八章

民间与传统体育的健身手段 一 、选择题

1、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毫先生考证,太极拳为(

)所创。 A.陈王廷

B.杨福魁

C.孙禄堂

D.吴鉴泉

2、太极拳是(

)的运动

A.练意

B.练气

C.练身

D.以上都是

3、陈式太极拳有一路和二路,其中一路是以(

)为主的 A.刚

B.柔

C.松

D.刚柔

4、(

)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导引图 A.1981

B.1982

C.1983

D.1973

5、导气令和调息功特点是(

)

A.刚中有柔

B.动静结合,以静为主

C.刚柔相济

D.放松

6、(

)是现今流传最广泛的太极拳

A.陈式

B.杨式

C.武式

D.孙式

7、练习导引术强调动作与(

)的复式呼吸紧密配合 A.细

B.深

C.长 D.以上都是

8、拔河比赛在是把参赛人员分为人数均等的两对在(

)的固定区域内进行的 A.长30米-宽4米

B.长25米-宽3米

C.长20米-宽2米D.以上都可以

9、(

)℃称为冷空气浴

A.6—14

B.8—16

C.10—18

D.12—20

10、用冷水锻炼时,在冷水中的时间不宜超过(

)分钟 A.5

B.10

C.15

D.20

11、空气浴最初锻炼时间可为(

)分钟左右 A.10

B.15

C.20

D.25

12、空气浴至少要在饭后(

)小时开始 A.1

B.

1、5

C.2

D.3

13、空气浴至少要在饭前(

)分钟结束 A.10

B.20

C.30

D.40

14、冷水檫身擦干身体来回应不超过(

)分钟 A.1---2

B.2---3

C.3---4

D.4---5

15、开始冲淋时水的温度不应底于(

)℃ A.20

B.23

C.25

D.28

16、冲淋时间不宜超过(

)分钟 A.1

B.2

C.3

D.4

17、开始游泳时每次时间不超过(

)分钟 A.10

B.20

C.30

D.40

18、开始游泳时每次时间不超过10分钟,以每天(

)为宜 A.1

B.2

C.3

D.4

19、饭后(

)小时后才可以进行冷水浴

A.1-2

B.2—3

C.3—4

D.4—5 20、海水浴最好在饭后(

)小时进行

A.1—1.5

B.1—2

C.2—2.5

D.2—3

21、海水浴最好在午饭后(

)小时进行

A.1—1.5

B.1—2

C.2—2.5

D.2—3

22、进行日光浴最好在每日上午(

)时,最为适宜 A.8—9

B.9—10

C.9—11

D.10—11

23、体育游戏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

)

A.竞争性

B.灵活性

C.趣味性

D.规则统一性

24、(

)是体育游戏的参与者对游戏活动的基本要求

A.竞争性

B.灵活性

C.趣味性

D.安全性

二、是非题

1、太极拳为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

)

2、意气动结合,内外练合一是太极拳的功法原理之一(

)

3、太极拳以太极图说为理论基础,由武工和气功组成(

)

4、调心、调息及调身是导引养身术的特点(

)

5、利用空气、日光等自然条件的身体锻炼,称为自然力锻炼(

)

6、空气浴最好在饭前1小时结束(

)

7、一般冷水浴锻炼时,以不产生寒战为适宜(

)

8、水的机械作用指水的压力和流动力对身体的按摩作用(

)

9、用冷水锻炼时,决定锻炼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寒冷刺激作用的时间而不是刺激的强度(

10、水温越底持续时间就短,在冷水中一般不宜超过25分钟(

)

11、女子月经期也可进行冷水浴(

)

12、海水浴是利用海水的温度、压力和化学作用等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方式(

)

13、只有海水浴可以空腹进行(

)

14、海水浴最长不超过1小时(

)

15、进行日光浴的气温,一般应在20℃--32℃之间(

)

16、日光浴前要进行水浴,这在开始锻炼时最重要(

)

17、日光浴进行时可以看书或睡觉(

)

18、体育游戏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一 个主要领域是学校体育教育活动(

)

19、广泛性是体育游戏的特点之一(

)

三、简答题

1、简述太极拳的功法原理。

2、简述太极拳的特点。

3、简述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4、简述什么是气功。

5、简述什么是导引养生术。

)

6、简述导引养生术的特点。

7、简述自然力健身有何意义。

8、简述体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9、简述体育游戏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怎样进行空气浴方法及注意事项?

2、怎么样进行冷水浴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3、怎样进行日光浴锻炼方法、原则及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D

5、B

6、B

7、D

8、A

9、A

10、C

11、B

12、B

13、B

14、D

15、D

16、B

17、A

18、A

19、A

20、A

21、D

22、C

23、C

24、D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简答题

1、①意气动结合、内外练合一;②循阴阳互动、互生之理;③循经而动、动必有旋; ④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2、①轻松柔和;②连贯均匀;③圆活自然;④协调完整;⑤刚柔相济

3、①对运动系统的作用;②对脏腑的作用;③对呼吸系统的作用;④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⑤对神经系统的作用;⑥对生殖系统的作用;⑦对肛门的作用

4、气功是一种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自我心身疗法。心身疗法的种类很多,气功区别于其它众多自我心身疗法的重要之处是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中国人所独有的,以中医理论内容“调神”为核心指导的实践活动

5、导引指以力引动肢体,做屈伸俯仰等各种运动,达到增强生理机能健身强生的效果

6、①调心 意形结合,重点在意;意守穴位,因病各异 ②调息

动息结合,着重于息;强调不同,呼吸有别 ③调身

7、①利用日光、空气和水刺激机体的调节能力,增加抵抗力,使机体能迅速地适应各种气象条件,因而增强对感冒、咽喉炎、肺炎等疾病的抵抗力;②给有锻炼和没锻炼的人以寒冷刺激,可看到血管调节能力的不同;③自然力锻炼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功能,加强新陈代谢,增进健康

8、①人的活动是由需要而引起的,需要是人的能动性的源泉和动力;②离不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③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一个主要领域是学校体育教育活动

9、①趣味性;②竞争性;③灵活性;④规则统一性;⑤大众性;⑥科学性;⑦安全性

四、论述题

1、空气浴主要利用户外自然状态下的气温、气湿、气流 、日光辐射以及离子等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刺激作用来进行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健身锻炼方法 ①空气浴最好与体育活动结合进行;②空气浴应由暖和的季节(夏季)开始;③空气浴应选择在空气清晰的环境里进行;④利用住宅中的过堂风进行空气浴锻炼;⑤空气浴锻炼的作用。 注意事项:①进行空气浴应从温暖季节开始,逐渐向寒冷季节过度;②空气浴持续时间应人而异,一 般以不引起寒战为度;③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和持之以恒的原则;④剧烈运动或睡眠前、饭后或空腹时不宜立即进行专门的凉、冷空气浴(饭前30分钟或饭后1.5小时);⑤极度疲乏、发热、各种急性或亚急性疾病、严重心脏病患者,月经期及妊娠期妇女都不宜参加专门的空气浴锻炼;⑥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时,不得开始空气浴

2、冷水浴锻炼方法:冷水擦身;冲淋;游泳。

注意事项:①每次冷水浴前后,都应进行适当的暖身活动;②用冷水锻炼时,决定锻炼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刺激的强度,而不是寒冷刺激作用的时间;③因人而异,应有一 个适应过程;④冷水浴时尽量裸体;⑤剧烈运动后,疲劳尚未消除,不宜立即冷水浴;⑥空腹和饭后不应进行冷水浴;⑦如出现寒战、鸡皮疙瘩,应立即停止;⑧女子月经或妊娠后期不宜进行冷水浴或游泳;⑨经常注意自我感觉和体重变化

3、日光浴是利用日光光谱射线对机体的作用来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锻炼方法。日光光谱是由红外线、紫外线等不可见的光线和可见光线组成。

方法:专门的日光浴;在日常生活、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进行日光浴

锻炼原则:①头部必须遮盖,避免日光暴晒;②日光浴时间,应根据气温高低和日光强度来决定;③气温一般应在18-32摄度之间;④尽量裸体,经常改变体位;⑤日光浴后应在萌凉处作短时间休息,然后再进行水浴;⑥日光浴时加强自我监督 注意事项:①日光浴的环境选择;②不宜空腹时或饭前和饭后近接着进行日光浴(饭后1-1.5饭前30);③日光浴前不要进行水浴;④全身日光浴先俯卧后仰卧;⑤注意头部眼部保护;⑥严格掌握日光浴的禁忌症

第九章

休闲体育与家庭体育

一、选择题

1、休闲体育的产生主要依赖于

A、人们心情的愉悦 B、人们余暇的增多 C、人们饮食的改善

D、新闻媒体的作用

2、休闲体育以消遣、休闲、健身为目的,内容选择以

为前提。

A、一定的经济条件

B、个人爱好

C、增进健康

D、丰富生活内容

3、休闲体育的产生条件不包括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人们余暇的不断增多 C、生活观念的改变

D、较高的技术要求

4、休闲体育按活动作用分类可分为

A、观赏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

B、身体娱乐活动和身心综合娱乐活动 C、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

D、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

5、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各项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一般应以

为主。 A、中等运动负荷

B、较小运动负荷

C、大运动负荷

D、高强度

6、户外健身跑一般应选择

为宜。

A、清晨或傍晚

B、清晨或中午

C、中午或下午

D、中午或傍晚

二、是非题

1、休闲活动能够缓减来自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

2、开展休闲体育应遵循专业性原则。(

)

3、制定野外活动方案应考虑自己长期从事工作的性质。(

)

4、登山过程中,在较陡的坡度攀登时,可选择一字形路线。(

)

5、滑雪者在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应减少高速滑行和在坡度较大的地势滑行,以免失去控制。(

)

6、攀岩一般分为徒手攀登和人工攀登。(

)

7、野外垂钓要选择良好的垂钓场所,注意应避开河口和江河汇流的回弯及水草丛生的暖流区。(

)

8、家庭体育的开展有利于人们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

)

三、简答题

1、开展休闲体育的意义是什么?

2、简述休闲体育发展的相关因素。

3、简述休闲体育的特点。

4、休闲体育可以按哪些条件进行分类?

5、制定野外活动方案应考虑哪些因素?

四、论述题

1、试述开展休闲体育的原则和要求?

2、试述休闲体育的作用?

3、家庭体育有哪些特点、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B

5、B

6、A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三、简答题

1、可以满足人们的诸多需求;能够缓解来自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调节生活节奏,促进身心健康。

2、高度发展的物质和经济基础;人们生活意识的不断变化;余暇时间的增多;国家政策的引导;竞技体育为休闲体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方式和手段。

3、特点:简化内容,简便易行;团结协作,老少皆宜;自主安排,自我调节。

4、按活动形式可分为观赏性活动、实践性活动;按活动作用可分为身体娱乐活动、身心综合娱乐活动;按活动场所可分为室内活动、户外活动。

5、个人性格、爱好;长期从事的工作性质;具备的安全条件和健康状况;参与活动的可行性。

四、论述题

1、开展休闲体育的原则:快乐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经常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业余性原则。开展休闲体育的要求:暂时忘却和摆脱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扰,情绪放松、专注;以自身的经济条件为基础;以自身的健康条件决定活动的内容和运动强度;与亲朋好友结伴活动,增加活动的情趣

2、作用:人体在紧张之余获得积极性休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强身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内容,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特点:充满亲情;充满生活情趣;寓教于乐。作用: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使孩子学会游戏和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够增进和保持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

第十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健身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儿童少年体育卫生要求的论述,错误的是(

)。 A.站、立、跑、跳、投的姿势要正确。 B.应尽早进行力量性练习。

C.不宜长期在坚硬地面上进行跑跳练习。

D.在加强关节柔韧性练习时,应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2、下列不属于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是(

)。

A.肌肉组织的增长落后于骨骼系统

B.大肌肉群发育快于小肌肉群

C.体重的发育快于身高的发育

D.骨骼的骨化尚未完成,弹性和柔韧性较大

3、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是(

)。

A.兴奋过程占优势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 C.不容易产生疲劳

D.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较均衡

4、按儿童少年身体的特点,体育卫生的要求是(

) A.体育活动内容应多样化

B.可进行耐力练习 C.多练多做精细的技术动作

D.休息间歇

5、以下关于女子月经期体育卫生要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B.经期避免过冷、过热的刺激 C.不宜游泳及从事剧烈运动

D.不宜进行体育活动

6、下列不属于女子生理特点的是(

)。

A.肩部较窄

B.重心较低

C.平衡能力较弱

D.柔韧性较好

7、经期不宜从事下列(

)项目

A.太极拳

B.仰卧起坐

C.广播操

D.慢跑

8、下列项目中,一般不适合中年人参加的是(

)。

A.短跑

B.游泳

C.长跑

D.骑自行车

9、一般青壮年体育健身锻炼可(

)进行一次。

A.每天

B.隔天

C.三天

D.五天

10、最佳的体育锻炼时间应在(

). A.上午5:00-8:00

B.上午8:00-10:00

C.下午13:00-16:00 D.下午16:00-21:00

二、是非题

1、儿童少年要加强从高处往下跳的练习,以利于促进下肢骨骼的生长发育。

(

)

2、儿童少年关节活动幅度大,柔韧性好,不易发生关节的脱位和韧带的扭伤。

( )

3、身体健康、月经正常、经常进行运动的女性,经期仍可进行一定量的体育活动。 ( )

4、如果儿童少年下肢长期过多、过重地进行力量练习,就会引起腿变形,足弓高度下降,促使下肢骨化早期完成。

( )

5、女学生在月经期间不宜安排震动剧烈的运动,以避免引起子宫位置改变。

( )

6、女性经期可从事疾跑、跳跃等运动,有利于经血的排出。

(

)

7、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能延缓动脉硬化过程,使脑血管的氧含量升高,改善脑细胞中氧的供应,从而减轻脑萎缩。

(

)

8、体育锻炼可以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

(

)

9、根据老年人生理解剖特点,适合进行适量的耐力运动、小负荷的力量性运动,不宜进行速度性运动。

(

)

10、体力劳动者可通过积极性休息来加速疲劳消除。

(

)

11、中年期锻炼可以每星期

一、

三、五隔天进行。

(

)

12、50岁以上的人进行体育锻炼时,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50-170次。

(

)

三、简答题

1、简述儿童期体育健身的要求。

2、简述中年人体育健身的内容。

3、老年人体育健身应注意的体育卫生要求有哪些?

四、论述题

女性体育健身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B

5、D

6、C

7、B

8、A

9、B

10、D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简答题

1、简述儿童期体育健身的要求。

答:①加强对儿童体育健身兴趣的培养;②组织儿童参加课外体育和家庭体育健身活动; ③科学地组织儿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2、简述中年人体育健身的内容。

答:每周健身锻炼两次。①25-3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②10-15分钟的力量练习; ③5-10分钟的伸展运动。

3、老年人体育健身应注意的体育卫生要求有哪些? 答:①认真遵循体育健身锻炼原则;②注意调节好呼吸;

③结群、结伴锻炼;④体育健身与卫生保健、防病和治病相结合。

四、论述题

女性体育健身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健身场地的选择。场地要空气流通,以便于锻炼时可呼吸到新鲜空气。 ②健身的时间。最佳的锻炼时间应在下午16:00-21:00。 ③不能以体力劳动或家务劳动代替健身锻炼。 ④健身锻炼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⑤健身锻炼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不当运动。 ⑥健身锻炼中要注意营养的补充。 ⑦体育锻炼中应加强个人卫生。

⑧在身体处于某些疾病状态时,应暂停健身锻炼。

第十一章

残疾人的健身锻炼

一、是非题

1.发生了残疾就是残疾人。

(

) 2.一只耳朵重听,另一只耳朵的听力损失等于或小于40分贝的,也属于听力残疾。(

) 3.卧推是常用的肌肉力量的测量方法。

(

)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残疾?

2.残疾的基本分类是怎样的? 3.简述为残疾人实施锻炼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 2 3 × × √

二、简答题

1.世界卫生组织对残疾的定义应从三个层面来界定,即损伤、残疾、残障。

损伤即形态残疾,是指心理、生理、解剖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残疾即丧失功能残疾,是指由于损伤而造成的以正常方式或在正常范围内进行活动的能力的受限或丧失;残障即社会功能残疾,是指某一个体由于损伤或残疾导致其部分或全部地失去以正常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限制或阻碍了其正常的社会作用的发挥。

2.基本分类是:视力残疾、听力和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病残疾、综合残疾。

3.第一:应在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体适能的训练;第二:要在训练前对其明确可能出现的损伤等问题;第三:训练中要掌握好强度、密度和活动的持续时间,循序渐进;第四:训练前要对参加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第五:对低适能者的心肺循环或有氧能力的训练指导要注意以下原则——利用低动机活动、配合频率强度和时间、注意自我概念和动机;适合于人体的进步速度。

第十二章* 运动性疲劳与身体机能恢复

一、选择题

1、运动疲劳时,下列哪个物质含量明显下降(

)。

A.糖原

B.ATP

C.氧合血红蛋白

D.蛋白质

2、现代生理学实验研究表明,( )的消耗对疲劳的发生更为重要。

A.ATP

B.ADP

C.AMP

D.CP

3、乳酸堆积引起肌肉疲劳,主要是通过肌肉中( )下降所造成。

A.PO2

B.PCO2

C.PH值

D.肌糖元

4、参加较大强度、时间较长的运动后,应多食用(

)。

A.淀粉类食物

B.蛋白质类食物

C.脂肪类食物

D.碱性食品

5、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食用高糖膳食(

) 。

A.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

B.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

C.两者都是

D.不一定

6、欲使运动中堆积的乳酸尽快消除,运动刚结束后应采用(

)有效的恢复措施。 A.平卧休息

B.静坐

C.从事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

D.活动性休息

7、下列不属于疲劳表现的是(

)。

A.面色相当红

B.出现深呼吸

C.呼吸中等度加快

D.注意力比较集中

8、氧气和负离子的吸人有助于消除疲劳,但(

)是错误的。

A.吸氧可以加大肺泡的氧分压

B.吸氧可以增大血液中的氧饱和度 C.减少乳酸继续氧化

D.有利于氧债的偿还

9、运动后第二天清晨的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

)以上,认为有疲劳累积。

A.5-10次/分

B.10-15次/分

C.15-20次/分

D.20-25次/分

10、大强度运动后常会出现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这主要是由于(

)。 A、能量损耗过大所致

B、代谢产物大量堆积所致

C、神经过于疲劳所致

D、电解质大量丢失所致

二、是非题

1、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体育运动后疲劳。

(

)

2、消除疲劳的基本方法有静止性休息和睡眠。

(

)

3、若晨脉比过去明显增加,且长期恢复不到原来的水平,就表明机体反应不良,可能是早期过度疲劳的表现。

(

)

4、疲劳除有疲乏、腿痛、心悸等症状外,尚有头痛、呼吸困难等。

( )

5、疲劳时由卧姿转变为坐姿能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并且恢复减慢。

( )

6、按疲劳发生部位可将疲劳划分为大脑疲劳和体能疲劳。

( )

7、从事体育活动、运动中身体出现疲劳现象后,对身体有不良的影响。

( )

8、剧烈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其他生理指标相同。

( )

9、运动后做积极性休息的活动时,动作应尽量缓和放松,强度不可过大。

( )

10、温水浴能消除运动后的疲劳,因此运动后可通过长时间的温水浴消除运动后的疲劳。 (

)

11、静止性休息的最佳方式是坐着不动看书或看电视。

( )

12、血尿素是检测运动负荷大小的常用指标。

( )

三、简答题

1、简述运动性疲劳生理指标测定法。

2、简述运动性疲劳生理指标测定法。

3、如何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

四、论述题

试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几种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D

5、A

6、D

7、D

8、C

9、A

10、B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简答题

1、简述运动性疲劳生理指标测定法。 答:(1)骨骼肌系统疲劳测定:①肌肉力量;②肌肉硬度;③肌围。

(2)心血管系统疲劳诊断:①心率;②血压体位反射。

(3)感觉与神经系统疲劳诊断:①两点辨别阈;②闪光融合频率。

(4)血液指标诊断运动性疲劳:①血红蛋白;②血尿素。

2、简述运动性疲劳生理指标测定法。 答:(1)主观感觉;(2)主观体力感觉等级;(3)一般观察法。

3、如何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 答:(1)运动后休息:①静止性休息;②积极性休息。 (2)合理的营养。

(3)物理手段:①按摩;②牵拉;③水疗。 (4)中医手段。

四、论述题

试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几种原因。 答: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主要: (1)“能量衰竭”。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源物质的耗竭。 ①高能磷酸化合物大量消耗(CP);②血糖含量下降;③糖元含量下降。 (2)“代谢产物堆积”。认为疲劳产生原因主要是某些代谢产物(如乳酸等)在肌组织中堆积所致。

(3)“水盐代谢紊乱”。认为疲劳是由于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引起的。

(4)“保护性抑制”。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元,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消耗增多,为避免进一步消耗,便产生了抑制过程,这对大脑皮质有保护性作用。

第十三章* 运动中常见损伤的防护与救治

一、选择题

1、踝关节韧带损伤最多发生在(

)。

A.骨间韧带

B.外侧副韧带

C.内侧副韧带

D.胫腓韧带联合

2、踝关节扭伤后,最快速的处理方法是(

)。

A.加压包扎

B.冰敷

C.自行指腹压迫痛点

D.立即夹板固定

3、肌肉拉伤是由(

)所致。

A.肌肉突然猛烈地主动收缩超过它的负担能力 B.肌肉被动突然被动牵张,超过它的伸展性时 C.运动前没有做准备活动 D.以上都是

4、大腿后群肌肌肉拉伤的征象正确的是(

)。 A.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 B.肌肉收缩抗阻力试验阳性

C.有断裂时能触摸到凹陷,并有剧痛,还因断端收缩而出现隆起的硬块。 D.以上都是

5、疲劳性骨膜炎是因练习过多,引起骨膜无菌性炎症的一种常见病。易发生于初参加体育锻炼或训练的运动员。常见于(

)。

A.尺骨

B.锁骨

C.胫腓骨

D.肱骨

6、关于疲劳性骨膜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光片检查晚期可有骨质疏松、骨纹理紊乱等

B.疲劳性骨折轻者可用弹力绷带包扎,适当减少局部负荷 C.疲劳性骨折经弹力绷带包扎3—4周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D.疲劳性骨折应立即停训,固定4—6周。

7、肌肉拉伤患者伤时有闪痛、撕裂感,局部明显肿胀、皮下淤血,可触及凹陷和一端异常隆起者,可能是(

)。

A.肌腹全断裂

B.轻度肌肉拉伤

C.严重出血

D.肌肉痉挛

8、下列不属于肩袖损伤的征象是(

)。 A.肩外展疼痛,有时会向上臂、颈部放射。 B.肩外展或内旋、外旋时,疼痛加重。 C.压痛局限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D.痛弧试验阴性。

9、腰部棘上韧带损伤(急性腰部扭伤)通常与(

)有关。

A.脊柱过度前屈

B、脊柱过度背伸

C、脊柱过度则弯

D、脊柱过长时间直立

10、腰肌劳损患者恢复期的治疗,应该以(

)为主。

A.卧床

B.综合理疗

C.固定腰部

D.服用中西药

11、急性腰扭伤早期有确切疗效的特殊治疗措施是(

)。

A.腰背肌锻炼

B.睡木板床平卧休息

C.腰部固定

D.拔火罐

12、关于休克急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使患者安静平卧或头低脚高仰卧位(呼吸困难者不宜采用),保暖。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止血、镇静和止痛

D.以上都正确

13、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而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频率是(

)。

A.16~20次/分

B.30~40次/分

C.60~80次/分

D.100次以上

14、对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单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时,按压频率与吹气之比为(

)。

A.5:1

B.10:1

C.15:2

D.15:1

15、关于擦伤、撕裂伤、刺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些损伤的共同点是:有出血现象和伤口 B.处理原则是:止血和保护伤口

C.小面积擦伤,污染不严重者用红药水或紫药水涂抹即可,勿需包扎。

D.以上都正确

16、一般来说,(

)伤后24或48小时即可进行活动。

A、急性软组织损伤

B、慢性损伤

C、骨折

D、关节脱位

17、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不能使用的治疗方法是(

)。

A、冷敷

B、外敷新伤药

C、加压包扎

D、拔罐

18、慢性损伤不同于急性损伤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

A、出血

B、炎症反应及肿胀

C、变性和增生

D、肉芽组织形成

二、是非题

1、轻度肌肉拉伤,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肌肉收缩抗阻力试验阳性。有时能触摸到凹陷,并有剧痛。

( )

2、疲劳性骨膜炎轻者可用弹力绷带包扎,适当减少局部负荷,经3—4周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

3、赛跑运动员肌肉拉伤最为常见的是小腿三头肌。

(

)

4、运动员在做“压腿”练习时,突然用力过猛,可使肌肉发生主动拉伤。

(

)

5、长期姿势体位不良,是举重运动员发生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

(

)

6、确定踝关节韧带是否完全断裂必须进行麦氏检查。

(

)

7、麦氏实验为确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特殊检查法。

(

)

8、膝关节屈曲(约130°—150°),小腿突然内收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都可使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

( )

9、关节交锁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征象之一。

(

)

10、发生开放性骨折后如见断骨端刺出皮肤,临时固定前应使骨端回纳。

(

)

11、1-2%的龙胆紫溶液对组织无刺激性,无毒,可用于皮肤、黏膜及关节部位擦伤,脸部不宜使用。

( )

12、凡被不清洁尖物(如锈钉等)致伤者,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

( )

13、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48h后伤部仍有淤血和肿胀。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伤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可采用热疗、按摩、针灸及药物等疗法。同时可根据伤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防止粘连,减少瘢痕,促进功能的尽快康复。

( )

14、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主要是防肿、镇痛和减轻炎症。

(

)

15、运动损伤引起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害怕和出血所致。

(

)

16、胸外心脏按压抢救的方法是急救者双手重叠,放在伤员的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用力向下压(将胸壁下压4-5cm),随后将手放松,每分钟以60—80次的频率有节律地进行,抢救儿童时频率稍快些。

( )

17、伤员有伤口出血时,应先止血,清洗创面再包扎伤口并固定。

(

)

18、急性腰扭伤的病人应卧硬床休息。

(

)

三、简答题

1、如何处理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2、试述常用的外止血方法?

3、简述人工呼吸的实施方法。

四、论述题

试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治疗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C

6、C

7、A

8、D

9、A

10、B

11、B

12、D

13、C

14、A

15、D

16、A

17、D

18、D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简答题

1、如何处理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答:(1)擦伤:小面积的擦伤用1%-2%红汞或龙胆紫涂抹,面部擦伤用0.1%新洁尔灭溶液;

大面积的擦伤用2.5%碘酒和75%生理盐水消毒伤口,加压包扎。

(2)撕裂伤、刺伤与切伤:轻者用2.5%碘酒和75%生理盐水消毒伤口,加压包扎。

重者应再使用抗菌素、注射破伤风抗毒药。

2、试述常用的外止血方法?

答:有抬高伤肢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间接指压止血法。

3、简述人工呼吸的实施方法。 答:(1)判断意识 ;

(2)伤者仰卧,头略后仰,背靠硬地板或硬板,双臂在身体两侧,头低脚高; (3)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

(4)判断有无呼吸。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

(5)用拇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深吸气后张嘴套住伤者嘴,向伤者吹气800-1200ml。 (6)吸气使伤者胸部有明显降起。吹气为16-18次。

四、论述题

试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治疗方法? 答:(1)早期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镇痛、防肿及减轻炎症。治疗方法有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外敷新伤药等;

(2)中期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瘀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促进再生修复,防止粘连形成。治疗方法有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痛点注射等;

(3)晚期处理原则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的熏洗等。

第十四章

运动、营养与体重控制

一、选择题

1.男性的体脂常分布于(

)

A 臀部

B 大腿

C 小腿

D 腹部 2.肥胖者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应选(

)

A 50%~60%VO2max

B 60%~70%VO2max C 70%~80%VO2max

D 80%~90%VO2max 3.力量练习时负荷重量应选择在(

)RM以内,对于状大肌肉效果最佳。

A 1~5

B 10~15

C 5~10

D 15~20 4.有氧运动对(

)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

A 生长素

B 甲状腺素

C 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 5.(

)体脂含量过高,成年后肥胖的发生机率会大大增加。 A 幼年时期

B青年时期

C 青春前期

D 青春后期

二、是非题

1.力量训练中应坚持先练习小肌群,后练习大肌群的原则。

(

) 2.肥胖主要是与个体的饮食习惯有关,与遗传基本无关。

(

)

3.单纯性肥胖者膳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热量百分比应分别为20%、20~25%、55~60%。

(

) 4.相对于有氧运动而言,力量运动是增加肌肉体积的最有效的方法。

(

)

三、简答题

1.简述中老年肥胖症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的问题。 2.肥胖者应如何补充营养?

3.如何补充营养以提高状大肌肉的体育锻炼效果?

四、论述题

1.试述有氧运动与力量运动对机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2.肥胖者的运动处方应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D A C C A

二、是非题 1 2 3 4

× × √ √

三、简答题

1.加强锻炼时的医务监督;学会自我监督;定期进行身体检查(1~2月一次)和运动能力测试;避免过分自信和争强好胜。

2.①每天摄入营养素平均的低热能饮食。②蛋白质:脂肪:糖=20%:20~25%:55~60% ③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多餐、晚餐少吃等。④减少主食和脂肪。⑤增加水果和蔬菜。⑥保证奶类和豆类。⑦增加食物纤维。⑧少吃刺激性食品。 ⑨特殊营养品:CLA、丙酮酸盐、L-肉毒碱等。

3.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基础膳食营养——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增加奶类和豆类的摄入;加强体脂监测,以防止摄热能过多而使脂肪含量增加;补充维生素。

第二:特殊营养——补充一部分营养品来达到增加肌肉体积的目的,如优质蛋白质和AA、肌酸、OKG、CLA、刺蒺藜、HMβ等。

四、论述题

1.有氧运动因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对于改善身体营养成分有着重要作用。它主要是通过降低身体脂肪含量、改善身体营养成分来达到使肌肉含量增加的。

力量运动使肌肉体积增加的原因则是通过对肌肉的强牵拉作用,促进肌肉内蛋白质的合成。此外,力量运动因其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生长激素、雄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也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2.①运动强度:脂肪代谢供能为主,中等强度即50%~60%VO2max为佳,过大以糖代谢为主,过小热能消耗过少。HR:110~140次。健康中老年人适宜HR=170-年龄,不同体质适宜HR不同。确定强度前应进行体格检查,由小到大渐进,对中老年人而言应是其对此强度‘稍感轻松’且第二天晨起可恢复为宜。

②运动时间:至少为30min,随其运动能力提高而渐长。

③运动频度:每周至少两次。体力差时可每周2-3次,体力好时可为每周5次或更多。 ④运动时间带:不宜空腹或饱餐后即刻时运动。 ⑤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

第十五章

社会体育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选择题

1.下列

不属于社会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A 指导语

B 问题与答案

C 封面信

D 访谈

2.下列

统计指标是反映1个随机变量观测值系列的离散程度。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标准差

D 正态分布

3.首先将总体按某些标准分组,然后在每组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来选取个案,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随机抽样

C 分层随机抽样

D 集体抽样

4.在社会体育调查研究中,通过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函数关系来推测和估计因变量的统计方法称为

A 方差分析

B 相关分析

C 回归分析

D 描述性统计

二、是非题

1.社会体育研究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访问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 2.典型调查与个案调查既可用结构式访谈,又可用非结构式访谈。(

) 3.问卷法是社会体育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

) 4.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工作、设计初稿和试用阶段。(

) 5.回收率是问卷回收数与发放数的比率,是影响社会调查效果的重要指标。回收率一般要达到60%以上,该项调查才有效。(

)

6.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可将报告分为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 7.在均值相等的两系列中,标准差与它的离散程度成反比。(

) 8.在正态分布中,样本的平均数等于中位数。(

)

三、简答题

1.社会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2.简述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意义。 3.抽样方法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C

3.C

4.C

二、判断题

1.√

2. √

3. √

4. ×

5. √

6. √

7. ×

8.√

三、简答题

1.社会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围绕调查目的来设计问卷;设计问卷应该使用清晰、明确、简单的语言;问卷以在半小时内完成为宜;设计问题要避免带有感情色彩,尽量做到客观;问卷最好匿名回答。

2.平均数是反映同类对象观察值的平均水平与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中位数是n个随机变量观测值中比它大和比它小的数各占一半时的数值,代表数据的取值位置和平均水平;标准差,即随机变量的各观测值与均值之差的平方和除以项数n后的平方根值,反映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社会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摘要: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做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能够在为职业教育营造良好思想环境的基础上,为职业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目标实现提供支持。文章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对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进行阐述,之后对当代职业教育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问题表现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了职业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实现措施,希望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进步提供支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教育

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发展背景下,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做好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从当前的职业教育模式来看,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确有不足,这对于职业人才的全面素质发展十分不利。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职业人才的社会价值,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构建带来支持,做好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深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1.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内容,其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从职业院校的教育功能角度来看,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向学生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使得其行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职业学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契合,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引领,为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在职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内容,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建设影响极其深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内容,对于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同样的指导作用,其所指出的“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正是当前形势下职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其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3.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一些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思想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造成了非常关键的影响,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因此而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偏移,坐享其成、好逸恶劳、好高骛远等情况屡见不鲜,这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发挥出其对于学生正确思想素质的构建作用。

二、当代职业教育学生价值观形成问题表现

1.价值取向偏离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全球普及,给学生带来了放眼世界的机会。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始终对其积极作用予以肯定,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构建方面却是有明显弊端的。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暴力、淫秽、腐败、炫富、反动等内容不胜枚举,学生虽然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但他们不具备辨别信息真假和是非的能力,这给学生在价值观念构成方面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让许多年轻人迷失了方向,这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构建极为不利。

2.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也是当前社会发展模式下,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实现了经济转型,但随之而来的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等“后遗症”尚未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过于明显的利益冲突很容易导致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出现偏移,形成过于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再加上西方腐朽思想的严重侵蚀,这让很多学生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受害者,他们追求物质与金钱的享受,却不愿意为之付出劳动,这让校园犯罪事件的数量逐年上涨,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3.价值取向矛盾化。价值取向矛盾化也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一个问题表现。从职业教育学生的年龄角度来看,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过于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价值观构建过程中遇到了矛盾。具体表现在有的学生既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崇尚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既知道父母供自己读书的不易,却又有着过强的物质追求和享乐主义思想;既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却又不愿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这种情况的出现会造成学生价值观念的混乱,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三、职业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措施

1.以德育课堂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德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德育课堂当中,能够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良好的支持。在德育课堂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入,能够实现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提升,从更高的层次上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其也能够借助于德育课堂的优秀环境,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个人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己明辨主流价值的能力,提高抵御西方社会思潮的能力,为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带来良好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是思想、观念教育,其与基础知识教育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切忌采取“填鸭式”教学,带给学生厌倦感,将他们推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方向。

2.以校园环境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也能够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各种宣传途径,包括校刊、官博、宣传栏及校园论坛等,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来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进行培养。例如可以通过校际运动会来实现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也可以通过诗词大赛、成语大会、辩论会等,来加深学生对正确价值观念的印象,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又或者在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日子,组织学生去参观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正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3.以社会实践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实践是学生真正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也能够为教育效果的提升带来支持。为此,学校可以选择“老年节”、“学雷锋纪念日”、“儿童节”等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组织学生进入敬老院、社区、幼儿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自体验来了解国情,感知民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认同、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支持。

综上所述,做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教育中的影响研究,不仅能够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支持,还能够为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基础。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措施来实现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职业技术的同时,也能够为他们科学、正确、先进的价值观念构成打下基础,从而激发出他们为社会主义贡献才智的动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有效构建带来良好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建明,李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调查报告——以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2).

[2]蔡颖,张玉荣,洪旺元.职业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6,(02).

上一篇:税收优惠政策范文下一篇:七年级数学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