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需求商业保险论文

2022-04-2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客户需求商业保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已引起商业银行的普通重视。文章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金融服务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力驱动,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

客户需求商业保险论文 篇1:

科技助力客户体验升级,平安人寿打造智慧服务生态

平安人寿紧紧跟随客户需求变化和把握前沿技術发展的脉搏,从基础保单业务办理和权益兑现,到个人和家庭的健康生活管理,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智慧服务”范式,融合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和技术应用创新,为海量客户提供贯穿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保障。

引爆保险业智慧科技“炸弹”

对业务增长和客户体验双重痛点,平安人寿持续用科技驱动业务模式升级,引领行业“智慧化”服务升级。

李先生需要办理一个保单贷款的业务。这是代理人向他推荐的短期资金方案,在不影响保单本身保障权益的同时,利用保单的现金价值进行抵押贷款。

当李先生要办理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涉及保单权益,且李先生贷款金额较大,无法通过在线渠道办理。这意味着住在市郊的李先生需要单独安排出一个下午的时间,驱车前往市中心的客服门店办理。

为避免白跑一趟,李先生特意提前给客服中心打了电话,确认了应备的材料和门店地址。经历了一个下午的驱车、取号、排队、办理,李先生最终顺利办好了业务。

业务办好了,但李先生却很头疼。本身一个很好的服务,却由于公司的管理规则,给客户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难道就没有更方便的方式吗?

与此同时,在平安人寿的总部,一群业务专家和技术专家正聚集在会议室,就同样一个问题热火朝天地讨论,时而热血澎湃,时而陷入沉寂。他们要解决的,不仅是在业务合规和风控安全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业务办理,还需要进一步搭建起面向未来业务和服务需求增量的领先模式,让每位客户的多种需求,都能被高效响应和解决。

而要做到这一点,原来的渐进式、补丁式优化已经无法满足。在传统的思维下,业务的规模化和服务的精细化是一对“相悖”的需求,两者都意味着服务成本的线性增长,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而且由于保险业务天然的业务多且复杂、风控要求高的属性,在垂直领域上也缺乏成熟的解决方案。摆在平安人面前的,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新领域。

这是2017年的6月,围棋国手柯洁刚刚落败人工智能AlphaGo,在人们对战胜AI的最后一丝侥幸破碎时,平安人则率先依托自身海量的业务数据和丰富的技术演进应用经验,在业务专家和技术专家的思维碰撞下,构想出一个以AI技术为驱动,被命名为“智慧客服”的创新服务模式。

“智慧客服”是平安人寿依托20余年不断精细化、标准化的后援服务,以及不断完善的互联网平台所积累的丰富、详实的大数据,通过自主研发,开创性地将AI技术贯穿运用于保险服务的场景之中,通过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创新,构建业务甄别、风险定位、在线自助、空中门店四大能力,可支持包括保单贷款、生存金领取、保单信息确认和受益人变更等所有保险业务在线完成办理,为业务发展带来的服务痛点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很快的,在平安人寿高效的执行推动下,“智慧客服”快速历经系统搭建和落地试点,并在2017年10月的中国平安“简单生活大会”上作为尖刀服务首发。2017年11月,“智慧客服”正式面向全国客户推广。600天后的2019年6月,“智慧客服”已累计在线服务6000万次,业务占比整体的99%,在线办理最快仅用时1分钟,客户满意度超99%。

“智慧客服”彻底改变了平安人寿的服务管理模式和客户的服务体验,其覆盖多级风险的综合服务创新也成为被行业认可的解决方案,获得中央电视台、《中国保险报》《第一财经》等主流媒体报道,并获得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信息协会等多个权威机构的创新服务表彰。

现在,李先生不管办理什么业务,只需要打开APP,就可以通过在线自助完成业务办理。遇到复杂业务或高风险判定时,还可以连接空中门店柜员一对一在线服务。

平安人寿“智慧客服”通过AI能力应用和运营管理模式升级,带来服务规模、时效、品质的全面提升,为保险公司开展规模化、精细化客户服务带来耳目一新的思路,引发了保险业“智慧化”升级。

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在跟进类似概念的服务产品,而在核心的能力建设和业务体验上,平安人寿则领先了足有1年时间。站在科技驱动的关口,主动定义未来的服务生态,果断推进变革,这是平安人寿对“领先”的又一个注解。

升级在线交互能力和场景体验

通过核心能力实现客户服务的线上迁移后,平安人寿“智慧客服”又对标互联网科技行业,升级在线交互能力和体验。

2018年,AI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谷歌、苹果、亚马逊等企业不断升级“个人助理”为概念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抢占用户心智、建立口碑的同时,也通过大规模的应用入口源源不断地获得训练数据,构建竞争壁垒。

平安人寿通过“智慧客服”的落地,完成了对客户线上服务的普及。但是,对不少客户来说,在线的“填单式”办理仍然不如面对面的交互来得自然、亲切。为了帮助客户更快完成业务办理,常常需要配合“自助操作指南”进行客户教育。那么,有没有更高效的方式,让自助办理如同聊天对话一样自然呢?

这一构想的提出,让“智慧客服”的对标对象开始跳出保险行业,延伸至科技公司们的主战场。面对新的竞争领域,平安人寿紧紧围绕核心业务场景和数据优势,快速定义出“智慧客服”2.0的能力,再次吸引同业侧目。

“智慧客服”2.0的“人机交互”,以平安人寿智能知识平台为基础,依托大数据、NLP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打造AI服务机器人,在APP、电话等渠道,通过与交互场景及业务流程的深度嵌套,构建针对咨询问答、任务处理和服务推荐的智能处理引擎,通过多轮对话引导客户完成业务信息输入和确认,实现客户与机器人对话就可以完成咨询、业务办理等多项服务。

这也是人机交互走出应答式互动,深入嵌套于业务办理场景的领先创新。在科技公司的战场中,平安人寿以自身的业务生态为优势,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目前,平安人寿的AI服务机器人已逐步具备文字、语音及视频交互能力,并在金管家APP、电话呼入、电话呼出等场景落地应用,不仅为客户带来更自然的交互体验,更大规模地提升了服务响应能力,带来解决率、接通率等一系列指标的提升。

2018年,平安人寿客户净推荐值(NPS)提升5个百分点,达到38%。这背后,不仅是平安人寿服务能力的持续升级,更蕴含着从线性的人工服务成本增长,向科技核心能力增长的思维转变。

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服务生态

解决基础保单服务需求后,平安人寿围绕“保障”需求,打造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生态。

对于平安来说,保险的意义不仅是产品意义上的风险对冲,其背后更是老百姓对健康、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促使平安跳出生命终点的单次兑现,不断走向健康生活链条的前端,围绕客户“生、老、病”,提供前置式的管理服务。

这是一个“平安一生,一生平安”的愿景。

早在2013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商业保险等机构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保险业“新国十条”也提到,鼓励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

2017年11月,原保监会公布《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与健康管理服务的相关规定,并指出:保险公司可以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安人寿于2015年便率先在业内发布集在线轻问诊和健康管理功能于一身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联合专业权威的第三方健康管理机构、依托金管家APP为核心服务供给方式的功能,覆盖预防、治疗、调理三个核心。

截至目前,健康管理服务累计覆盖近1.4亿用户,累计互动104亿次,问诊量达7052万人次,日均100万人管理日常健康行为,日均问诊6.4万人次,远超大型三甲医院,用户满意度持续稳定保持在99%以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国民慢性疾病管理需求日益迫切,平安人寿在拥有了海量的用户基础和健康服务经验后,进一步提出“慢病管理”服务模式,将保险产品与慢病管理服务绑定,对次标体客户(因疾病史、身体缺陷或职业属性,导致风险程度较高,不能以标准保险费率承保)提供专业服务进行健康改善,更根据健康改善情况对客户加费进行调控,有效帮助慢病客户改善健康。

同时,慢病管理服务还打通线上线下各环节服务。线上,用户可通过APP进行慢病管理、购药和預约就医转诊;线下,除了为患者提供智能设备进行日常监测,同时安排定点医院完成HbA1c监测,确保监测指标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从健康管理到慢病管理,平安人寿建立了一系列承载庞大用户群、体系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有效帮助用户建立健康习惯并预防疾病,为用户提供专业健康咨询与健康计划,降低用户患病的几率,在减轻客户医疗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支出。

在2019年7月19日的“中国平安首届智慧生态大会”上,中国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提出,未来十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及5G技术的愈发成熟,社会将进化为智慧服务的生态时代。

平安人寿总经理兼CEO余宏则在年初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我们发现,客户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每天有3.9个小时在手机上待着。所以,能不能接触客户、捕捉到客户的需求,并在合适的时机推送给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可能是寿险未来最大的竞争点。”

可以看出,平安人寿客户服务立足客户需求,从基础保单业务,到健康生活管理,已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智慧服务”范式,即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定制化的服务内容和高效的分发模式,连接客户个性化需求和专业服务资源,为海量客户提供贯穿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保障。 ■

客户需求商业保险论文 篇2: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与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已引起商业银行的普通重视。文章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金融服务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力驱动,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客户需求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挑战,同时也迎来了相应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不良贷款大幅降低,资本运作效率和利润大大提高。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排出的2013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座次排列中,我国有96家银行上榜,保持全球第一的宝座,其中4家商业银行史无前例地进入全球前10名。可见,金融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在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下,规模和综合实力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情况下,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全面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已引起商业银行的普通重视。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现状

(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环境

1金融政策环境

当前,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在政策上国家还提出要鼓励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这将直接推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2013年7月20日人民银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和1月1号开始巴塞尔Ⅲ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和金融脱媒的不断加快,都对商业银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国内商业银行已经把金融创新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以谋取持续的发展。

2经济环境

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据统计,全球经济增长正在放缓,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8%,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4%。全球金融市场在动荡不止,美联储将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五年内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将达到GDP的12%。但是,随着人们预期美联储2014年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可能性的增加,必将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再度动荡,大量资本开始从撤离新兴市场,重新流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经济矛盾不断呈现,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金融业的稳定至关重要,经济结构的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核心地位,必将成为本轮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供需关系方面,随着人民购买能力的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品种的要求也越多,更多的个人业务如个人理财、个人零售将更受市场欢迎。商业银行可以发挥其先天的网点分布和支付结算优势,开发各种中间业务,迅速占领市场。

3社会文化环境

银行是一种社会组织机构,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整体文化影响。如何建立健康的银行企业文化,从而对银行的组织构架的优化和组织运营产生积极影响,也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当前,社会信用秩序不够完善,这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瓶颈之一,企业或个人失信的严重问题,需要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谨慎对待每一笔信贷业务。

4技术环境

随着科學技术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及电子网络技术银行得到广泛的应用,商业银行在创新手段、服务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电子金融等新的产品形式,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既增加了银行的利润,又更方便了客户,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二)商业银行现存的主要金融服务项目

第一类:商业银行综合理财服务。主要包括: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保本浮动收益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计划。

第二类:信贷服务业务。商业银行在做信贷业务时,主要是需要做好风险的控制,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摊。

第三类: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是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确定分级,对可能产生的不良贷款率确定C级债券的比重。

(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所取得的成绩

与十年前比,现在商业银行的服务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意识得到增强,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各种服务行为、服务流程、服务设施等到得到了极大地提高。银行业对自己的整体形象给予了专业的包装和设计,以争取顾客对商业银行的服务良好的满意度。首先,服务渠道多元化,服务边界进一步拓宽,如各家银行纷纷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设备业务等; 第二,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已成为一种竞争的手段,成为银行的自律要求。第三,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新产品和机制,如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信贷工厂”、“速贷通”、“成长之路”等金融产品;第四,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不断完善; 同时,随着人们对银行的服务期望值不断提高,银行服务仍有许多的改进之处。比如银行综合服务能力较弱、银行服务供给的质量较低、服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这都要求商业银行更新观念,推陈出新,不断开发出新的服务品种,提高服务水平。

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动因

(一)内在动因

追求利润是商业银行产生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在利润驱动下,商业银行创新为满足市场,必将千方百计进行创新。而随着金融市场改革力度的神话,民营银行和外国大银行的加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也要求各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外在驱动

首先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客户对商业银行服务的要求更多样化了,消费者需要快捷、优质、丰富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服务、证券投资、商业保险、理财等服务。同时,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的加剧将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也必须进行金融创新,通过产品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增强经营活力,获得新的市场。

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的问题

人才是在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人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只有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强化创新的能力,才能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符合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可是由于商业以前的垄断地位,服务意识不高,人才的培养起步晚,人才短缺,这是金融服务创新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技术的问题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工具及融资手段的创新。可以说,科技已经在當前的金融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项金融创新背后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但目前商业银行特别是支行何中心银行的科技信息开发能力有限。

(三)制度环境的问题

在金融市场化的条件下,金融服务创新也要求得到市场化的激励。但计划体制和计划经济意识仍在在商业银行内部大量存在,创新缺乏动力,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的指令式推动为主。

(四)经济效益的问题

金融创新的的过程,同样也存在一个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问题,这种关于成本效益的分析,同样构成金融创新项目决策分析中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在金融创新项目的评价、决策、实施及考核全过程中的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五、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中的对策研究

(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原则

金融产品创新的指导思想有:第一,服务经济、服务客户的原则。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时,应当从客户需求出发,了解、发掘、满足客户需求,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完成其服务功能,把需方和供方相协调,服务经济,这是首要原则;第二,坚持衍生产品可透视原则。如果看不见衍生产品是基于哪种基础产品,那么就无法看见风险的真正承担者是谁;第三,坚持让客户可认知原则。银行在让客户对理财产品可认知方面做得太差,理财产品上一旦出现风险,银行须悄悄替换资产,给以客户补偿,才能不至于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加快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措施

1满足客户的需求

客户的需求是服务创新的核心。商业银行的产品开发人员必须广泛收集各种资料,认真地研究客户,了解客户需求,继而掌握需求的变化和动态,从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结合国家政策,拓宽思路,不断的开发出满足客户需要的新的金融工具。

2创新经营理念

在现代国际竞争的环境中,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企业必须要转变思想,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保障,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并在金融服务创新中加以运用,才能加快业务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3运用新技术成果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的金融服务产品,都是运用新技术的产生的成果,通过新技术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从而开发出满足需求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因此,金融产品开发必须运用和结合新技术,才能从他客户提供更加质优、方便、经济的金融服务。

4创新营销服务。

营销服务是银行获得信誉,赢得客户的重要手段。银行须进行科学的客户细分,把握好市场定位,培养优质客户群体,加强对客户关系管理,实行分层次服务差别服务。这需要银行对收集完善客户信息,建立CRM系统,围绕客户需求开发和设计金融产品,根据市场特点制定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丽芳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

[2] 刘春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03)

[3] 林明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策略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4] 邓志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7

[5] 文永明信息技术创新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6] 陆晴晴如何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探讨经营管理者,2013年02期

[7] 崔晓娜,张春雨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0(03)

[8] 万圣君,曹凌辉浅议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8月

[9] 晋胜我国商业银行产品服务创新探析[J]金融经济,2008(08)

[10] 徐志宏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与金融创新[J]金融论坛,2007(06)

作者:郑棣

客户需求商业保险论文 篇3:

“智链”时代

中长期而言,寿险行业正进入深度的调整期。

表面上看,疫情导致的客户需求结构性变化、产品供给与客户需求不匹配导致的健康险增长瓶颈,是引发调整的重要原因。但其实,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能力、代理人能力和圈层,与客户对于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不匹配,才是导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的根本原因。

我们看到,中国人身险行业不由自主地进入“去产能”的调整期,即淘汰“落后产能”,包括不符合监管规范的销售行为和组织行为,不能满足“从1张到多张保单”时代要求的产能。2021年上半年,头部4家寿险公司的代理人规模净流出65万,且各公司代理人活动率仍不断下降。显然,目前代理人队伍中还存在需挤出的“水分”,代理人队伍的调整预计还将继续。

变局背后的一大动因,是客戶和客户需求的根本性转变。

数据显示,商业保险存量客户中,80、90后代表的年轻群体已超过75%,商业保险潜在用户中,年轻人群占比也达到了70%以上。显然,受互联网影响较大的年轻群体已成为保险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更倾向于接受“足不出户”“屏对屏”的线上服务模式。

因此,保险业重心正从营销扩规模向科技提能力转变。2020年,保险机构的科技总投入达351亿元,同比增长27%,各大保险公司不断加快金融科技的建设,在保险服务已有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服务质量和营运能力成为机构建立差异化优势的关键,科技能力作为重要输入越来越受到重视。

仅是科技的投入还远远不够。保险企业要构建高质量且可持续发展模式,还必须从全局出发实施转型,紧密围绕客户触点整合前、中、后台,打破各种边界,拆除各种壁垒,连接各个孤岛,以科技为基础建立起一个人员、流程和技术联动响应的“智链”保险生态系统。

作为保险业产品和服务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也到了必须转向的关键时刻。那些抓住机遇,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局部生态系统,或者构建自身独特的业务模式,融入保险“智链”系统中,才能赢得未来的发展空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论文下一篇:学生厌学情绪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