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校教育,加强“阳光性教育”

2022-09-14

2008年12月26日, 我国教育部公布了新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1] (以下称《纲要》) 。《纲要》中要求小学五年级起, 学生将学习有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知识, 包括男女在青春期发育的差异, 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 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等。初中生将学习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高中生将学习避免婚前性行为等内容。新《纲要》的公布使得青春期性教育这一敏感话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其实早在1965年周恩来同志就指出:“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知识教给青少年, 让他们能用科学的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 促进正常的发育”[2]。而我国学校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 几十年来, 学校和社会都做了积极的探索, 在经历了倡导、兴起、摸索、试点、推广等几个阶段, 可以说正逐步走向成熟, 但是最新的调查数据说明我国青春期性教育还是滞后于学生生长发育的需求, 我国的青春期性教育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加强[3]。

早在2004年的时候, 在曹蕾、马国雄撰写的《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一文中就提到了“阳光性教育”, 即与青少年公开、坦诚、彻底地谈情论性。而在我国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影响, 使人们一直把“性”视为丑恶、淫秽的代名词, 人们一说到“性”, 就有一种潜在的罪恶感, 所以在很多时候, 我们的老师在上课涉及到有关性知识时, 或一带而过, 或遮遮掩掩……导致了以往的性教育一直在说“悄悄话”。新《纲要》发布后, 有记者对100名中小学生调查发现, 65%的中学生通过“网络、音像制品、书刊杂志”等途径了解性知识, 这对21世纪的学校教育而言, 的确是失败的。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 理应给予孩子正规、严肃、科学的性教育, 清除网络、游戏、电视节目和漫画等的“负面性教育”。新《纲要》的颁布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 依托学校课堂教学, 进一步加强“阳光性教育”。

首先, 学校和老师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性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育者的态度而不是教育的内容[4]。学校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把青春期性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入整个教育体系, 正常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课程, 同时加强性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 并对教育的效果接受监督和检查;教师则应该转变谈性色变、以性为耻的观念, 认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 向学生传授性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性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面对科学的性知识, 教师应坦率、自然地进行解释, 不遮掩、不回避、不斥责。教师坦然的态度、自然的表情和语气, 都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性观念。

其次, 因人施教, 开设多形式的性教育方式。由于学生家庭背景不同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差异等, 学生个人之间及不同年龄阶段的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 提倡在进行性教育之前要对本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 根据对自己学生调研的结果, 选择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教育模式, 因人施教,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目前的学校课堂教学大部分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这对学生科学地了解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和了解相关的卫生知识来说, 仍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教育并非只能有一种形式, 传统的在性教育课上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我们将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变为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形式, 那么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主动参与热情, 更有利于集中整个班级的团体智慧, 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看相关的录像、电影、展览、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不定其举办主题班会, 探讨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在板报、墙报、校报和校园网上开辟有关青春期教育栏目;设置青春期咨询信箱等各种形式将青春期性教育落到实处。此外, 学校还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处, 结合个别学生实际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 帮助解决少数学生青春期生理上的疑虑、疾病和功能障碍。

另外, 要正确把握性教育尺度。“教育不等于教唆, 性教育的尺度把握不好, 就等于教唆青少年。”[4]面对青少年日趋提前的性成熟和各种传媒的影响, 社会、家庭、学校应该协调一致, 正确把握性教育尺度, 太开放或太死板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学校教育应本着因人施教的原则, 既要保证青少年接受科学的性知识, 消除他们神秘感, 又要使他们的好奇心不超过道德的限度, 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青少年性教育内容需注意内容的科学严密性, 并符合其年龄特征。另外, 笔者认为, 青少年的性教育原则应以正面教育为主, 如果反面例子过多, 尤其是对性心理过分的渲染, 会使青少年对社会现象产生错误认识, 激起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不健康的好奇心, 甚至去模仿。

性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 而且是人格教育, 性教育的最终目的, 并不是要传授给孩子大量的性知识, 而是要孩子学会正确的性态度和正确的性行为, 相信新《纲要》的颁布, 必然会促进我国性教育的发展, 坚持以学校系统教育为主, 争取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 使三者形成合力, 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摘要:在我国, 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目前的教育情况还远远滞后于学生的生理发育提前的现状。可喜的是, 最近, 我国教育部公布了新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其中明确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学性知识”, 本文呼吁, 以此为契机, 依托课堂教学, 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性教育, 并探讨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性教育,纲要,学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S].教体艺[2008]12号.

[2] 于希岚.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亟待加强[J].河南教育, 2004, 2.

[3] 杜敏华.关于构建和完善青春期性教育课程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2, 8.

[4] 麦坚.直面青春期性教育[J].新作文 (高中版) , 2004, 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跆拳道对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研究下一篇: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