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022-07-30

第一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会“樟、稠”等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在读准字音,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能给课文分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段的大意。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修改: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 为什么喜欢它呢?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也是一篇描写树木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题:

一、揭示课题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板书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进行学习:

粗壮 稠密 保持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崇敬 瞻仰 纪念 繁衍后代 枝枯叶落

搬家 宋庆龄 (可联系生活给生字“龄”组词) (2)指读、齐读,共同评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1 (4)交流学会的词语。主要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补充:交流学会的词语。

稠密:多而密。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瞻仰:恭敬地看。 蓬蓬勃勃:形容繁荣、旺盛。

(5)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

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 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布置作业 : 补充: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料。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用“崇敬”、“稠密”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默读课文,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3、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修改:

1、读读课题。

2 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读,突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故居”) 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宋庆龄”) ③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樟树”)

故居就是指“以前曾经住过的地方”

2、读读课文。 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樟树是什么样子,樟树有什么特点?

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

樟树很多,为什么单单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说说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提示:一个词语)

蓬蓬勃勃、高贵、瞻仰(崇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2)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人物。)

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课樟树)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看,说说樟树什么样儿。

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一次说话训练。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自然段中最能概括樟树外行特点的词。(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这里要抓住些重点词句,从樟树的枝、叶等角度感受它懂得勃勃生机)

(4)指导朗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给画面配音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3、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要求:给第五自然段分层,画出重点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交流,并思考:这一自然段分哪两层? 这两层分别写“别的树木”和“樟树”。既然主要写樟树,为什么却先写别的

3 树木?

(这是比较式构段方式,这样写更能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 (3)出示重点句,品评: 修改:

交流:樟树的“高贵”又可以从哪里看得出来?

①“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A、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近) B、比较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A、“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B、“永久保持”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仍然”是什么意思?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能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

持”)

C、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D、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男女生分别读

一、二两层课文。

指导背诵,说说怎样才能背得又快又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E、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F、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可贵之处是它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且能永久保持。

4、指导概括段落大意。 第四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五自然段写樟树的可贵之处。

把这两句合为一句作为第二段的段意;第二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和它的可贵之处。

5、学习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这句话写了几层意思?从哪个词可看出? (3)“崇敬”是什么意思?与“尊敬”比较有什么不同?指导用“崇敬”说一句话。

4 修改:

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樟树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吗?樟树蓬蓬勃勃,四季长青————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 ,永留人们心间

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 ,令敌人畏惧 樟树有高贵的木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相机板书: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

师:课文借物喻人,樟树有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就像宋庆龄一身正气,不像黑恶势力低头,令敌人畏惧。

(4)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5)指导概括段意

6、小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可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补充:

三、作业指导:

1、人们又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2、师补充、小结:

宋庆龄同志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先驱。她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直到1981年逝世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她热爱故居的樟树,是因为樟树不论生存环境如何变化,“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充满活力。更可贵的是,樟树本身就有一种香气,且能够永久保持。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同志的衷心爱戴和怀念。

3、背诵指导

(1)课文整体把握

课文是围绕樟树展开描写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记忆: 舍不得樟树――樟树外形特点――可贵之处――留影纪念

(2)复习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采用理解记忆法指导背诵。 (3)也可抓住课文重点字词进行背诵。 (4)学生试背。 (5)整体背诵。

四、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5 崇敬( ) 保持( ) 瞻仰( ) 纪念( ) 稠密( ) 永久(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樟树不高,但它的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得发亮。樟树______________,无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樟树本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这种香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当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它的香气_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虫类就__________。樟树的______________就在这里。

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可贵之处

第二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蓬蓬勃勃”“繁衍”“瞻仰”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本文一唱三叹的开篇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直接导入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樟树有关!板书课题,重点学写“龄”字,齐读。 3.简介宋庆龄故居:出示图片,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1948年至1963年,宋庆龄在此居住并从事国务活动。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同年9月,中央决定,将此处作为永久纪念宋庆龄的故居。纪念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对宋庆龄遗物进行保管整理和研究。主楼始建于1920年,是一幢白墙红瓦的西式三层别墅,楼前是草坪,屋后是花园,四周樟树环绕,终年葱茏苍翠。楼下客厅挂着孙中山遗像和毛泽东看望宋庆龄时的合影,宋庆龄曾在此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政治家。楼上是宋庆龄的卧室和办公室,现陈设着她生前用过的物品。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课文哪几小节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四五小节) (1)出示第四小节。

先读好词语: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理解“稠密” 蓬蓬勃勃 (2)读好第四小节。

概括节意:写出了樟树的样子:蓬蓬勃勃

(3)出示第五小节。指名朗读,理解“繁衍”。这一节又写了樟树的什么?(可贵之处)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香气永存,香气拒虫) 小结:课文

四、五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这两棵樟树的样子和特点,那么其它小节又写了什么呢?

三、学习第4小节。

1.生自由读第4小节,说说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蓬蓬勃勃)理解:蓬,形容草木长得旺盛,勃,生命力旺盛。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形容植物长得茂盛,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两个词连在一起呢?(长得非常茂盛,有很强的生命力。)这就是叠词的效果。

2.细读第4小节,说说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到樟树的蓬蓬勃勃?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二个伸字,体会樟树的粗壮,生命力强)指名读

(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稠密换词理解,抓绿得发亮体会樟树生命力之强) (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抓关联词“无论„„总是”体会生命力的旺盛,出示填空,让学生用关联词练说:“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指名读

3.指名读第4小节。作者先写了樟树的枝干和树叶,再写了樟树给我们的总体感觉。这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樟树的样子。在写感觉时,还能抓住它的形状和样子来写,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4.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出示填空: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

)的樟树。 过渡: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四、学习第5小节。

1.生自由读第5小节,思考圈划。 2.组织交流:香气不变、抵抗虫类。

3.樟树的这种可贵品质哪一句话把它表现出来的?

(1)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2)填空说话:即使当它(

)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4.引读句子: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改为“一年、十年、一百年“引读这句话。

5.点出这段文字中所有的关联词,去掉后和原文比较,能否去掉? (关联词在这里突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是本文的第一个写作特点。) 6.背一背,只出示关联词。

7.这一段里除了写樟树,还写到了别的树,为什么?

(对比,衬托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写作特点。) 8. 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出示填空: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

这是两棵(

)的樟树。

9.小结:第

4、5两个自然段,作者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向我们介绍了樟树的特点,这两棵樟树不仅外形秀美,而且木质可贵,难怪宋庆龄会舍不得搬家。

四、学习第6小节。

1. 现在这两棵樟树还在,但是宋庆龄离我们而去了,前来参观的人们每次来都喜欢在这两棵树下留念,为什么呢?

2.树和人有何相似之处?出示,樟树和宋庆龄的图片。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她?

3.出示资料,运用关联词语“无论„„总是„„”“只要„„就„„”来说一说。 4.出示:“名人卡片”,写出宋庆龄和樟树的相关联的地方。 这是本文的第三个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5.引读第6小节:难怪人们„„

6.出示美国记者安娜的评论:“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仿照第

4、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喜爱的一种树的样子和可贵的特质。 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气质高雅 香气拒虫

一身正气 树

人 (以物喻人)

第三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课文,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读懂樟树的可贵之处,联系文境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读懂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宋庆龄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感知“舍不得” 1.朗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第

1、2两个自然段,同学们回忆一下

1、2两个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3.品味“舍不得”。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拒绝了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不愿意将小房换成大房,是因为 (齐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二、品读“樟树美”

这是两棵什么树?(樟树)这两棵樟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至于宋庆龄同志这样坚决地拒绝周总理的一番好意,不肯搬家呢?让我们走近樟树,找寻它的特别之处。

(一)品悟 “蓬蓬勃勃” 1.观察樟树图片,描述樟树形象。

看到了这棵樟树,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2.阅读感悟作者笔下的樟树。

这是大家眼中的樟树,作者笔下樟树怎样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枝干粗壮、四季常青、树叶稠密、蓬蓬勃勃。

所以作者说樟树总是那么——现在你知道什么叫蓬蓬勃勃了吗? 换词。

师:出示蓬勃与蓬蓬勃勃。

生:不行,这样繁荣昌盛的语气就体现不出来了。 生:蓬蓬勃勃更有繁荣昌盛的意思。

师:老师也想表扬大家。刚才这位同学大大方方,大家听课认认真真。 生:我今天出去玩,高高兴兴。

师: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哪里写出了这种蓬蓬勃勃,圈出这样的字或词。

师: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来交流。先来看这个句子。 ⑴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生命力旺盛)

师:四面八方是方向作者为什么不用指呢? 生:竭尽全力。

师:多么蓬蓬勃勃,多么有力量.谁来给我们读读这句话。 师:我们往下交流,不说了,读。 师:我们想象一下,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见过吗?谁来说说。这就是绿得发亮。感受到了吗?谁来给我们读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3)用“无论„„总是„„”说话。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由“夏天”,你想到了什么?“冬天”,由“炎热”你能想到“寒冷”由“狂风”你能想到“暴雨”,由“白天”你能想到“黑夜”,阳光明媚你能想到……而樟树四季常青,总是蓬蓬勃勃。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一下樟树吗? (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5.让我们赞美这两棵生命力旺盛,精神顽强,长得蓬蓬勃勃的樟树吧!(引读:樟树虽然不高,但„„)

6.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你明白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吗?(指名自由说)(出示)

(二)理解 “香气可贵”

1、同学们,宋庆龄同志舍不得这两棵樟树,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两棵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吗?不,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香 气)(板书:香气永存)别着急我们默读第5自然段。 师:既然是写樟树为什么作者要写石榴树? 生:对比的方式。 师:分角色对比着读。 生:

师:我们来对比着说一说。 生:

师:别的树木没有香气,而樟树却有种香气;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而樟树却不易招虫。

樟树的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他一天,而石榴树存在一天,虫类却爱它一天。

4.虫类为什么害怕樟树?(香气从哪来的 板书:香气永存) 你现在明白了吗?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更重要的原因是? 5.这就是宋庆龄舍不得的两棵樟树。这就是哪儿的两棵樟树?(指读课题)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怎样的樟树?(指读板书蓬蓬勃勃 香气永存的樟树)

三、感悟“崇敬之情”

1.体会游客心情,感悟“树如其人”

⑴所以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师范读6自然段)

⑵咦,人们为什么总爱跟两棵樟树合影呢?难道仅仅是和樟树合影吗?出示材料。宋庆龄具有什么高贵品质? 小结:(樟树外形蓬蓬勃勃 宋庆龄高贵典雅

樟树具有香气永存的品质宋庆龄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所以跟樟树留影就是和宋庆龄留影)。

2、小结:这哪里是在写樟树分明在写宋庆铃啊!出示:树如其人——我是舍不得这两棵树啊!

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来到了宋庆龄故居,走近故居门口的樟树。找寻了两棵樟树特别之处在于:蓬蓬勃勃、香气永存他们象征着着宋庆龄坚强不屈、一身正气的品质。所以人们总要在故居门口和樟树合影寄托自己对宋庆龄的深切怀念!

最后,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怀念,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

这节课,是同学们跟着老师参观了宋庆龄故居门口的樟树下节课请同学们当小导游带领老师和同学参观。我们今天晚上的作业就是写

1、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导游词。注意开场的自我介绍和最后的导游结束语。

板书:

宋庆龄故居门口的樟树 树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坚韧不屈

香气永存

一身正气

第四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宋庆龄生平。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4、5自然段)

3、第

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一)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

(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6)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品读: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近)

②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5)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五自然段的体会。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二)扣题牵动第

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 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1、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宋庆龄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宋庆龄的生平,联系课外读到的宋庆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4、来宋庆龄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第五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瞻仰、繁衍、稠密、蓬蓬勃勃”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学习1—3自然段,领悟宋庆龄对樟树的珍爱之情和段落之间的语意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悟宋庆龄对樟树的珍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 “龄”是个生字,读时要注意是后鼻音,一起把课题再读一遍。

2、质疑:学贵有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课件出示宋庆龄图像)她就是宋庆龄。通过预习,你们对她有什么了解?简单介绍一下。(是的,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为中国鞠躬尽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敬爱的周总理称她是“国之瑰宝”。)

4、宋庆龄的故居在哪里?(课件出示故居图)这幢白墙红瓦,四周樟树环绕的小楼是宋庆龄在上海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把一个人曾住过的地方叫——故居。

5、从课题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那樟树到底什么样?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不理解的词下面打上“?”。 3.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樟树的?

(二)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词会读了吗?同桌互相检查,纠正读音。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互相帮助解决。

2.(出示词语)

粗壮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搬家

瞻仰

纪念

繁衍后代

3.老师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第一行词语。你发现这组词都是写什么的?(都是写樟树的)有不理解的吗?出示图片,这就是樟树,能结合图片,说说你对“蓬蓬勃勃”的理解吗?请你读出你的理解(评:生命力还不够旺盛,读的时候声音再响亮一些。语速再慢一些。)再读。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这个词。

指名读第二行,(评价:声音响亮、字正腔圆。)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请你领着大家读两遍。这组词中都有前鼻音的字,我们要读准,一起读一读。。

4、这组词中有不理解的吗?(没有,那老师来考考你们) 1)“瞻仰”什么意思?看什么事物时要恭恭敬敬地看?找出课文中带有瞻仰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人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瞻仰宋庆龄故居的?(出示图片)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纪念堂等。带着敬意

读好这个词。相信你也能读好这句话。男生齐读。

表示看的词有很多,老师考考你(出示句子)你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用上表示看的不同词语吗?(评: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真棒!)

繁衍后代

请你找出文中带有繁衍后代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能利用这句话中的词语,解释繁衍后代吗?女生齐读。

5、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带着对词语的理解,读好这些词。

(三)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

4、5)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并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组员听。组员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或补充。(出示要求)

2.集体交流: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真会读书)别的小组有补充吗?(相机板书:外形、品质)

1)刚才同学们读词语时就读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相信你们也能读好写樟树外形的这段,指名读。

读得真不错,通过你的朗读,老师看到了两棵茂盛的樟树,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好第四自然。

2)谁来读一读第五节?他读得怎样?(评: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多流利,再慢点,句子长,注意停顿)如果要分给两个人读,老师该怎么分配?那就请你和同桌来合作读这个小节。读得很流利。

3.如果把写樟树外形特征和可贵之处的

四、五自然段看做一部分的话,那么,1-3自然段写什么?第六自然段又写了什么?所以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4.小结:同学们,先找出重点段落再进行分段是一个很好的分段方法。

三、品读感悟第一部分

1.宋庆龄对庭院里的樟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在有关句子旁写写自己的体会。(出示活动二)

2.交流,(红笔标注“舍不得” ),板书:喜爱

读出宋庆龄对樟树的喜爱。

这短短的八个字,饱含了宋庆龄对这两棵树深深的情愫。是啊,多年来,这两棵树与宋庆龄朝夕相处,是她的朋友、知己、亲人,当宋庆龄工作累了时——-()心情烦闷时——();遇到困难时——()。先自己想一想。指名说。

3.这三节中有三句写树的句子,仔细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你真会读书,有一双慧眼)那作者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是两棵樟树呢?(为了引起我们阅读的兴趣,第三节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再次感受宋庆龄对樟树的喜爱。

4.读到这儿,你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这到底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不舍?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四、指导写字

1.下面我们来写字,出示生字,指名读。 2.你觉得哪些生字要提醒大家不要写错。

预设一:繁 上面是敏捷的敏,下面是糸字底。上面的“每”有什么变化?(横折钩变为横折)汉字讲究笔画的避让,敏字当头时不带钩,这是汉字的规律。看老师写。范写。

预设二:瞻 瞻是看的意思,所以是目字旁。右边的笔画较多,“言”上两点不能丢。在汉典中说,是喋喋不休地说话。要写得紧凑一点。范写。

3.生描一个,写一个。

4.展示评价。

5.小结:写字时要先观察再书写。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习非常认真,不光学会了这课的生字、新词,还学习了分段的方法。课后完成作业-——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1-3自然段。 2.查找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 喜爱

品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区获得肺炎指南下一篇:商圈分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