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看七分悟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三分看七分悟范文

三分大学七分生活

在电影《史密斯夫妇》中, 布拉德皮特曾说过:”what happens in the end„ you start to miss the beginning.” 一晃四年,光阴荏苒,当我厚着脸皮忝居Vassar学长、自己已然卷铺盖滚蛋却又看着一波新生正在接近之际,不禁想起刚入学还是小弟的时候,和当时大四学长一起吃的一顿饭。学长仙风道骨,当时已经手握大把Top 10 研究生院的offer,看着我这只初来乍到的菜鸟,悠悠地来了一句:“我一直觉得,你从大学之中得到什么,不取决于大学能够给你什么,而取决于你自己想从中获得什么。”

学长抛下这句话,飘然去了哈佛,留下我在大学四年间细细回味,如今想来,堪称我在大学期间得到的最受用的建议之一。Vassar算是典型的文理学院

(liberal arts college),在普通学校、文艺学校和二B学校之中介乎于文艺与二B之间。学什么学科的都有,尤以英语文学为盛,唯独理工科不怎么受待见。虽然受此影响我在历史、哲学、经济等学科打了一圈酱油,但最终还是决定学数学。两年后无论是申研究生院还是找工作,面试我的人前五句话中必然有一句:“你丫干嘛跑到Vassar学数学?”其 实我们数学系反而粥多僧少,每年不到二十个学生能够享受所有的资源。即便去了一所数学教育质量更高的大学校,我个人所能分摊到的资源(比如教授的个人指 导)却未必能比得上。每条路有每条路的走法,所以我在这所山村学校数学系的走法就是我与导师和教授的关系都还不错,借着他们的人脉认识了我这个领域的大牛 教授,在她的指导下写了些东西,凭此去参加了一些学术会议,写了些论文„„你能想象的节奏。好的机会和成就不会主动来找你,还是要自己一步步去实现。Vassar众学科中当属表演系(drama)最强,全国驰名,而我对此一窍不通也不感兴趣。倘若当年手滑选择了大学能给我最多资源的表演系,只怕今天依然泯然众人,找不到人生方向。 再比如我大三半年去了牛津大学交流,这个看似高端大气的项目其实很水很轻松,每周规定上课时间2个 小时,其它随意,期末成绩竟然还不计入大学四年总成绩。那么我们这些交流生这半年得到什么,显然就不取决于牛津能给我们什么,而是看我们自己想获得什么 了。我有同学花了很多时间找实习找工作,各种准备、四处面试;也有同学游山玩水,游遍欧洲列国,增长一番见识。我则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利用牛津丰富的 图书馆资源看了不少数学文献,借机写了篇论文,之后拿去参加学术会议,在通往PhD的不归路上一去不回头。第二则是狂练体能,每天绕着风景还不错的校园跑步,左三圈右三圈。刚回到瓦村那会儿隔天和校篮球队的人打两个小时的全场,满场飞奔毫无压力。同样是去牛津的交流生,我们各得其所,走了全然不同的路。

不 过生活不像人民日报,处处顺心如意心想事成。满场飞奔打球的代价,就是我在大四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得了跟腱炎。这再次体现了一个让人略感不安的事实:岁月 无情。如果你不是神童提前入学,大学毕业大概二十二三岁,和十七八岁的时候的体质已然大不相同。如果落下什么慢性伤病,那以后多半会一直与之相伴;反之如 果养成健身的习惯,心肝脾肺肾全面达标,那么也大有可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我在大学四年间最受用的第二条建议,是读到John Dryden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We first make our habits, then our habits make us)。” 很多人好奇我是如何在大学四年间几乎天天去

健身房的,其实真没什么秘诀,只是习惯使然,去多了之后每天到了4点都觉得骨头痒。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少年,每天学术、读新闻、定期读书、健康饮食、外加合理锻炼,其实都在于你坚持这么做的前三五个月,之后就都是惯性的作用,想停都停不下来,到时候吃垃圾食品觉得腻,不读书觉得闷。 不 过双刃剑也有另一面,我朋友也好奇我左肩的伤为何迟迟不能痊愈,总拿来做笑柄嘲笑我右手锻炼得太好,同时没有刘翔的命而跟腱却得了刘翔的病,这也只能说是 拜习惯所赐,每天不去健身房总会浑身不自在,所以有点慢性伤病也很难养好。我有一哥们进大学时候也算是个文青,后来谈了场恋爱,女朋友算是话多的人,于是 他每天陪女朋友扯淡聊天。现在和女朋友已经分手了,却发现自己成了话痨,每天不找人唠嗑不舒服斯基。面具戴久了,就再也摘不下来。 比 这些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大学四年也是逐渐形成思维定势的黄金时间。大一大二时候的我对于大多数学科当真是来者不拒,也曾一个学期上五门不同学科的课。选 了数学专业之后,思维定势逐渐成型。到了大四第二学期,我悍然选了一门宗教课,想要了解一下穆斯林、基督徒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结果直接被虐成了狗, 论文甚至被打回重写,因为我和教授的思维方式几乎是完全相反的。学了很长时间的自然科学,似乎就很难去以宗教的角度思考了。在

Prison Break中,T-Bag曾有一句良言:We are captives of our own identity, living in the prison of our own creation. 三 观形成和思维方式定型会帮助你沉着应对生活中的潮起潮落,却也有可能让你自己禁锢自己。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最难打破的往往 是自己给自己戴上的枷锁。大学四年是塑造自己精神和肉体的黄金时段,与其到后来积重难返,不如从一开始好好选择自己的习惯,选择自己认同的思维方式。

说到选择——大到选专业选职业,小到选课选社团——只 怕是我辈中人最头大的问题。无数前辈告诉我们说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特喵的简直就是一句废话。我要是知道自己那么想做医生或者做律师, 早就在通往医学院或者法学院的道路上撒丫子狂奔了。更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一知半解,浑然不知这条路走下去会意味着什么,所以也不知道自 己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到底有多深。对此我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万灵药,但去研究生院看学校的时候,那里系主任给的建议倒是称得上金玉良言:“做决定的时候,要考虑每个选择背后更多的选择。”她说:“你们以为你们知道读PhD会是什么样的,但是呵呵,读PhD的生活和你们想象的肯定是不一样的。你们其中有人会喜欢,也有人会不适应。在那个时候,你就要看到你的其它选择余地。”然后她接着就开始兜售自己学校,说如果这里各路神仙都有,氛围也很自由,你完全可以转行尝试新的机会,找到自己的真爱。言下之意,做选择的时候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更要看到未来的可能性。

后来,我在一份工作和一所学校之间摇摆不定,向我的一个教授征询意见。他建议我去那个学校,理由是那个PhD项 目向来以学风严谨、把关严格著称,相对而言我会在那里获得真才实学,亲炙学术大师。倘若真的能学到一招半式,出来找份工作应该是妥妥的。果然英雄所见略 同,我这个教授所说的正合那位系主任所言,开拓格局,着眼未来。若非后来我申请到了延期一年入学而侥幸得以两全,我也准备言听计从,直接去那个PhD项目蜕层皮。

为免文章拖沓,中间略去很多技术性细节不提,比如申学校和找工作有什么血泪史等等。若有兴趣,不妨私下交流,就不啰嗦了。尤其是瓦村的朋友,我这沙滩前浪也大概更为适用。这些经验“贬值”的速度很快,三五年后再来问我,就算我还勉强记得,只怕也未必适用于到时候的情况了。四年虚度,思来想去也就只有这三条值得一说,再要第四条就说不出什么了。不过三分大学,七分还是生活,在哪儿过日子不是过呢。跟GPA掰命,和朋友鬼混扯淡到深夜,为前途迷茫纠结,总都是必经之路。三五年后回头看,不也就一笑而过,云淡风轻。不管当下欢喜也好忧心也罢,早点洗洗睡了就好。因为,还有明天。

第二篇:读《三分能力七分责任》有感

“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切实的履行责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是完美展现自身能力与价值。在《三分能力七分责任》这本书的扉页就有这样的一句话。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责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并不意味着就全盘否定了能力,一个富有责任感然而毫无能力的人,同样也是无用之人,只有能力与责任兼备的员工才是最完美的员工。

有些工作表面看来微不足道,也许索然无味,但是如果深入其中,你就会认识到其不同凡响意义,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更不要轻视每一件“小事”。小事就是细节,关注细节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因此,工作中无小事。许多“大事”都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组成的。日常工作也是如此,看似繁琐、不足挂齿的事情不胜枚举。如果你对工作中的这些小事敷衍了事,到最后很可能因为疏忽责任失掉整个胜局。从小事做起,并不影响我们心怀远大目标,我们高远的理想是靠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逐渐实现的。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说“于细微处见精神”。一个小事都愿意做、做不好的人,是不可能成就大事的。更何况,许多“大事”恰恰是由那些琐碎的小事组成的。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反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一个人对小事的态度就能看出一个人的责任感,而责任感恰恰又是一个公司不断发展的核心力量。因为一个公司,只有每个人都负起责任来,才能使得团队的运作天衣无缝,各个环节环环相扣。

在现代日趋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人才之间的较量,已经突破了以前单纯的能力对比范畴,而是逐渐向综合素质方面的对比渗透和延伸。其中责任便是竞争中的一个项目,当然也包括能力。责任,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是一种综合素质。切实履行责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完美的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三分能力七分责任》的主要观点是:它主要从站在员工的角度和立场上,着重从什么是责任,责任与能力的关系,忠诚、细节、方法、绩效等多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揭示了“三分能力、七分责任”这一重要工作理念。明确提出了责任就是对工作的圆满完成,就是对职位的坚守,就是对人性的升华;责任胜于能力,责任体现人格魅力。同时,责任又是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奉献的观点。

在现实社会中,责任常为人们所忽视,大家只是片面地强调能力。在工作中,能力的确很重要,但是,一个员工即使能力再强,如果他无心付出,甚至根本就不愿意付出,那么他是不可能为单位创造太大的价值的。而一个愿意为单位全身心付出、高度负责的员工,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创造出价值来。更何况对单位而言,员工的责任和使命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宝贵的财富。“三分能力七分责

任”,这个工作准则不是意味着对能力的否定。但一个毫无责任感可言的员工,能力再强,其成绩也终归有限。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员工,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

对于企业而言,员工的责任感比能力更加重要。一个员工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付出,或者疏忽大意,敷衍塞责,不但不能为企业创

造价值,相反还会产生负面影响。然而一个有责任感意识的员工,即使在能力上稍逊一点,但他忠于职守,尽心尽力,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久而久之也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显然之企业是非常重视有责任感的员工,强调负责任的行为态度。只有具有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员工,才是为着心目中理想与信念而去努力工作的人。他们面对困难坚持不懈,面对成功依然冷静,面对绝境毫不放弃,不仅不会推卸责任,相反还会自觉的去承担责任,也正是他们这样的人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努力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认真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要有远大的人生目标,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一门心思,心无旁骛,要热爱自己的单位、同事还有自己的工作,时刻牢记“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工作”。

2013年11月

关海鹏

第三篇:《三分能力七分责任》读后感

天津二管 刘洪文

最近有幸读了一本书,书名为《三分能力七分责任》,谈这个前,我曾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来到一家公司应聘,经过交谈,老板觉得这个人能力一般,并不适合他们公司的工作,因此,他很客气地和那个人道别。那个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此时,这个年轻人顺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小锤子,把“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和老板道别。就在这一刻,老板突然改变了主意,他留下了这个人。事后,这位老板说:“我知道在业务上他也许未必适合本公司,但他的责任心的确令我欣赏,把公司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由此可见责任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素质,是左右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条件,更进一步说,责任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能力。

《三分能力七分责任》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和立场上,着重什么是责任,责任与能力的关系,明确提出了责任就是对工作的圆满完成,就是对职位的坚守,责任胜于能力,同时,责任又是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奉献。

我认为做任何事情如果想做好都需要有责任心,尽心尽职地工作,百分之百地对自己行为负责。有责任心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就算是有能力的人,如果没有责任心,也很难把事情做到很好。我觉得有了责任心,才会把事情做好。

1 读完这本书以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责任大于能力,小事决定成败对小事负责,小事成就大事工作之中无小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就意味着完成自己的份内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过去,我也一直这样认为。工作既是自己的谋生,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一个平凡人,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班下班总是忙忙碌碌,也找不到多少不平凡的业绩。

面对自己的现实工作,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一旦你踏上了一个岗位就选择了一份责任、拥有了一份使命。要承担职位赋予你的责任。就必须按时按质完成负责的工作,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首先要清楚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明白自己该负哪些责任,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没有责任心的员工不是合格的员工,勇于承担责任才会被机会看中。既然我们选择了一份工作,那我们就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我的责任。

第四篇: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心得体会

学习《三分能力七分责任》的收获

叔本华说:“上帝给我们一句肩膀,就是教你来挑担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承担的责任。《三分能力七分能力》一书中的事例告诉我们,责任是收获成功的必备的素质,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我们的工作中,虽然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工作的责任感却是更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能力占到三分,而责任却要占到七分。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工作着,对工作负责人就是对自己负责人。我们强调责任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能力,空有忠诚与责任,缺乏专业的知识与业务能力,同样不能创造价值,还有可能成为包袱与累赘。换言之,一个人的责任感只有在自身能力的展示中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责任与能力并存的人才是最受欢迎的人才。

政务网客服管理中心的开发属于服务行业类别,工作性质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极高的的责任感。首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刻以“顾客是上帝”的心态要求自己尊敬客户,礼貌对待客户。如果遇到情绪不稳定,或刻意为难我们的用户,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解决问题。其次,对于日常琐碎的工作要做到超越平庸。 客服电话的工作是重复、琐碎、复杂的,而我们面对的客户主体又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消费层次的人,因此更要尽职尽责,尽力来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电话过多时,业务繁忙时,要做到心静不乱。

那么如何再旷日持久的平凡工作中孕育伟大,在重复单调的工作中享受生活,这更需要我们有极高的责任感。“平凡不平凡,简答不简单,我们要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把工作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做。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将“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主动将一切落实到位。99.9%的努力+0.1%的失误=100%的满意度,只有高度负责,追求完美,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工作品质。

责任就是一种能力,但有时又会胜于能力,在个人责任感的驱使下,有提升了能力。

责任是能力的承载者,责任使能力发挥到极致。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多一份责任感,就必然会多一份回报。我们在高度负责的过程中,个人能力势必会得到充分的锻炼,久而久之,必然会得到不自觉地提升。 责任就是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念,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自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生的升华,我们作为一名员工,当我们怀着执着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对待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我们一定能感受到责任带给我们的巨大力量。

责任是对工作的完成,是对职位的坚守,是对人性的升华;责任意味着付出,责任以为着奉献。

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吧!

客服管理中心:王秀英

2010年11月26日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总结,三分爱七分管

三分爱七分管

出自农业术语:三分种七分管

教育界术语:三分教七分管 1.对学生好点

2.课堂管理。

我国学者皮连生所说:“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至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什么使课堂管理?

我认为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误区:

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自己的事。班级管理是个苦活细活,更多的科任老师希望班主任能解决全部的问题,自己十分的教,0分管。但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咱们学校的学情。因为当你站在这个教室中时,你就应该是这个教室的主人,这节课的引领者,课堂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执行者;你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班主任最多也就是协助你。 【案例】

上课开始了,某老师走进教室,但教室里的学生仍在躁动,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并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学生还未完全安静,老师让学生呼了“起立”,为了更好地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老师便立即开始按照预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授课了。从老师的讲授中我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老师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构思新颖、讲解清晰。然而,学生似乎对老师精彩的讲解并不在意。不久,教室里学生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了。老师开始提高说话的分贝和用一些肢体语言来暗示学生遵守课堂秩序、认真听讲,可是学生却全然不睬。老师不得不停下来讲纪律、讲要求,一会儿,大部分学生安静下来了。老师又按照自己的设计方式继续上课,没过几分钟,学生却又开始干自己的事情了,说的说,笑的笑,玩的玩。老师也许怕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没再进行纪律管理,一堂课就在这种纷乱的氛围中延续到了下课的时候。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付出的劳动和精力是很充分的,但教学的结果确实是低效或无效的。这并不是因为该教师不具备足够的学科知识,也不是因为他缺乏充分的教学准备,而是该教师缺乏有效的对课堂管理的能力。如果一个教师缺乏必要的威信,再缺乏切实可行的班级行为准则,学生的课堂行为没有约束,放任自流,则教师费了力而教学效益流失。因此,我们始终认为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二、 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方法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科学地选择教学手段应该不是最难的事情;况且,很多学校都采用了集体备课的方式,教师对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把握都应该是有效的。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许多老师却存在着许多的困惑,有的老师有时甚至会束手无策。因此,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 规则——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

所谓的规则,就是制定一套学生接受的课堂常规。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自然地班有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教学活动的正常维持,也是如此,缺乏了规则就缺乏了对学习活动应有的约束力。 【案例】

有这样一个班级,班主任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发问,可以随时展开自由讨论,可以采取自己所喜欢的任何一种方式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离开座位,甚至可以坐在教室的地板上写作业等。然而,课任老师却觉得这种课堂难以控制,影响了教学的情绪和对课堂的驾驭,于是对学生提出一些规范性的要求。学生觉得班主任对他们都没有那么“苛刻”,最终导致了学生与课任老师之间的对立。课任老师多次与班主任交换意见,但在对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上都未能达成共识,最后,学生在各科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不断滋长,课任老师一提到该班的课就觉得头疼。

上述案例中的班主任管理,表面上呈现的是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而实质上是一种放任式的管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课堂需要民主、良好的学习的氛围,但绝对不能杀鸡取卵。课堂也需要规则,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有效管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在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对教师的认同感。

2. 威信——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威信是教师的形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权威。同样的教学,其效果往往随教师威信的高低而变化,教师威信越高,效果就会越好。教师有威信,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学管理,从确立威信开始。

赞科夫说:“如果教师没有威信,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威信就是教师的形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权威。有威信的教师,可以轻轻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能使乱哄哄的课堂刹那间安静下来;威信不高的教师,即使大声训斥也不能使学生信服和听从。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时代过去了,学生信服你,你是他老师,学生不信服你,表面上和你说老师好,背后偷偷骂你。

结合自身,无威有信。用知识征服学生。建立信任。

有威信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积极的;有威信的教师所讲授的课,学生往往会认真学习,对他的教诲,往往言听计从。有威信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把教师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主观需要,学生对有威信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往往能引起深刻的情绪体验。有威信教师的表扬,引起学生愉快自豪的情绪,促使学生进一步要求自己表现得更好,没有被教师表扬的学生也会积极争取得到表扬;有威信教师的轻轻批评也能触动学生。而无威信的教师,即使表扬也不起鼓舞作用,学生对他的批评也往往口服心不服。可见,同样的教学,其效果往往随教师威信的高低而变化,教师威信越高,效果就会越好。教师有威信,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学管理,从确立威信开始。 3. 协调——有效管理的生产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课堂管理的人际基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管理实际上也就是对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课堂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教学活动场所。在课堂内主要有两种角色,即教师与学生,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只有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与课堂情境的协调,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使教学双边活动能够积极、有效地开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创建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人际关系,首要条件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除“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建立一种尊重、关心、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必须从关注少数出色的学生,转换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多渠道的,围绕教学任务,教师要在多方面调动多种手段来调整来融洽课堂人际关系。

另外,在实施有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规则必须具体,切实可行;二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必须分清轻重缓急;三是注意学生座位的合理布置;四是班主任是有效管理的中心;五是教师的威信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六是教师应当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总之,在课堂中,管理不是压制,不是将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让课堂成为充满温暖,师生之间彼此熟悉、相互接纳、安全轻松的学习场所,这是我们课堂管理的目标,也是对新课程改革关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呼唤的最好回应。同时,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课堂管理在有效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教学环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稻农事记录范文下一篇:书法创作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