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新时代的发展

2023-04-10

第一篇:随着中国新时代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花园戏班也学唱新戏,主要剧目有《沙家浜》(杨锡同饰郭建光,杨锡臣饰阿庆嫂)《红灯记》(魏一金饰李玉和,杨红梅饰铁梅,杨锡臣饰李奶奶)《智取威虎山》(魏一金饰杨子荣,杨建珂饰座山雕,杨宪常饰小炉匠)《三世仇》等。上世纪八十年代,花园戏班多次参加肥城市戏曲汇演,曾获得二等奖。

1966年至1968年,村里还活跃着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杨延刚,队员主要有杨红梅、郑新华、杨建达、杨建稳、杨宪常、杨建珂等。宣传队以文艺节目为主,如快板、对口词、流行歌曲、样板戏选唱等。业余戏班部分人员参与了活动。后来宣传队的主要成员都加入了业余剧团,为花园戏班输入了新鲜血液。(建国后,春节期间花园村戏的演出地点多在村中的大场上。)

花园戏班的成立与长期活跃,是与村干部以及家族能人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的。当初农业社长杨锡明,不仅组建了戏班,而且在经济上支持。戏班成立后的第三年,在他的建议下,高级社友捐了5000斤麦子,去济南卖了,买全唱大戏的各种服装道具和器乐。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晚上唱戏使用的是旧式的铁灯、燃煤油,不但昏暗而且不方便。原来在济南赶马车的杨宪洲——当时任泰安市运输队队长,看到本村戏班这个情况慷慨解囊为戏班捐献了汽灯。原老村干部杨西哲以各种方式予以支持,杨锡业书记任职后,村内出资购置了新戏装。自1970年起村里每年拿出一千元给戏班添箱,并及时解决戏班成员家庭困难,从而保证了戏班的正常活动,调动了演员的积极性。

花园村的庙宇文化

本村的庙宇建筑主要有:杨氏祠堂、救苦老爷庙、文昌阁和龙王庙。龙王庙位于陶南别墅的沙河坝北岸,详情已无资料可查,陶南别墅南行500米,便到杨氏祠堂。

杨氏祠堂《杨氏族谱》载,杨氏家祠修自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杨伯元、杨文锦等倡创、刻木修主,设祭妥神于一堂。当时族人量力输资,共蘘力此举,建祠堂三间,大门影壁,甬路、月台,肃然整饬,群墙周围三百余步,墙外树之以柏,杂之以杨柳桐梓,院内松柏花木措置期间,不下百余株,祠堂地基约四点五亩。自此后,春秋两次祭列祖之灵。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文昌阁,原位于村南,与杨氏祠堂仅一路之隔,始建于道光元年(1821年),创建人为监生杨文彬。于咸丰三年(1853年)改与祠堂东南二十余步。文昌阁石基高约1.5米,阁为六棱形,内塑文昌神像。每年春秋两次祭拜,祈求人间福禄降生。另外,村内原有两座明代特征的砖楼建筑,现在仅存一座楼尾的跨院大门等附属建筑还完整。村里原来还有其他土楼,已经拆除。

花园的一草一木都有历史,一砖一瓦都是艺术。花园具有高度历史价值和精美艺术价值的建筑应该列入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源阁在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应该大力开发这一珍贵的文化品牌。

第二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科技。计算机的飞快发展必然带动着其他行业的发展,比如说通信技术,所以选择通信工程专业就读我感到了自己的优越。下面做下自我鉴定:

大学四年,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校期间,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先后顺利通过了该学科的C语言、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电路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波与天线,单片机基础,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等专业课的考核,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我通过课程设计、专业课实验、社会实习等,增强我的动手能力和让我专业知识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加强,在学校的评优工作中,也多次获奖,曾获得学院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2次,学业优秀二等奖学金2次和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

同时,我积极进取,作为班干部,我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这些丰富的大学生活,团队生活不仅养了我的组织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更让我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获得增强和懂得去面对和处理各种挑和困难,在学校评优中,获得两年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和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除此之外,我还特别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参加全国英语竞赛多次获奖,大学期间顺利通过四六级。利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通过四年大学生活的学习和锤炼,使我掌握了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了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的人生信条,养成了勤奋努力、做事认真、责任心强的工作特点。当然,我也深知社会才是检验自身能力的真正考场,明天的辉煌靠的是今天的奋进,未来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但是我明白,人的一生不可能每天都有阳光普照,所以,无论何时,我总能以一颗豁达开朗的心去面对每一个挑战。

所以,我深信,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提高,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我不是最好的,但我将会是最努力的;没有做得最好,只有做得更好。

第三篇: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控制精度等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而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液压系统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计

算机仿真技术不仅可以预测系统性能,减少设计时间,还可以对所涉及的系统

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估,从而达到优化系统、缩短设计周期和提高系统稳定性的

目的。

由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已经成为

现代工程机械的关键技术之一,开展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故障仿真研究,对于

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和故障诊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液压缸泄漏故障的

机理研究和实验分析为基础,研究基于AMESim液压缸泄漏故障的建模与仿真,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介绍液压系统仿真方法,液压系统仿真软件的建模思想、建模流程,并

分析在液压系统中应用的液压元件液压缸的数学模型如何在AMESim的仿真平台

上实现的。

2. 研究液压缸泄漏的故障机理。根据液压系统的流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研

究液压缸的故障类型,确定液压缸内泄漏,外泄漏的故障机理。

3. 建立液压系统关键元件的故障仿真模型。以挖掘机液压系统的液压缸为

例,分析液压缸泄漏的故障特征,确定故障的特征向量,在AMESim仿真平台下

求出正常液压缸和故障液压缸的样本曲线,比较两者的区别,找出分辨率较高

的关键点,为故障沴断提供指导和依据。

4. 通过液压系统故障注入实验平台,验证液压缸故障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建立液压系统的仿真试验台,在试验台卜.采集数据样木,绘制误差曲线,并验

证仿真平台下的冇效性。 5. 建立反铲式液压系统仿真模型,结合液压缸泄漏故障机理,建立反铲式

液压系统的泄漏故障泮入仿真模型,分析液压缸的压力、流量位移曲线,为研

究反铲式液压系统的故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论文的研究,验证了基于AMESim的仿真分析方法是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的仃效途径,验证了/;V:川功率流的建模思想可以实现液)1;:系统故障注入。

关键词:液压系统,故障沴断,故障仿tt,

AMESim

第四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受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牵绊,人们简单的把当前和未来的课程按改良或改革来做观念和现实上的区分是不恰当的,这样会引起人们对课程改革认识的混乱和误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方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的课程。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基础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使课程领域重新出现了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潮流。国际教育界早在70年代就提出了要纠正片面强调智能发展的倾向,转向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尽管我国在注重学生能力发展方面与国际进程有一定距离,但我们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把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同时纳入课程改革的中心视线,采取措施,使之并行不悖。个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潜能等等,成为目前课程领域的主流词汇,这对我们纠正长期以来的知识、技能偏向,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课程观是极大的推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知识。随着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语音等手段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学生仍然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教学。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折扣,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要是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我认为想要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皮亚杰说过:“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有感到厌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创设条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叶澜教授指出: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这就意味着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向学生,从本质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以问题式学习带动思考与质疑。课程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呈多角度、高频率、宽领域的大流动,在这支庞大了流动大军中,有成千上万的党员,他们构成了流动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县不断顺应流动党员流向、流量、流速的新变化,努力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确保流动党员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作用好发挥,为他乡繁荣当先锋,为家乡崛起作贡献。

一、组织重视到位,确保流动不流失

——每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达16万人,其中流动党员1476人。党员走千里,组织一线牵,该县县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这个特殊的群体,始终把流动党员党组织作为“窗口”来抓,不断创新方式,多措并举,确保充分发挥流动党组织的作用。一是异地安“家”。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争创组建”四种形式,在流入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为流动党员在异地安“家”。先后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服务站86个,其中流动党员党支部71个、党总支7个、党委1个、服务站8个,党组织覆盖面达80%以上,全县网络形成了“领导小组—党委(管理站)—党总支—党支部”的流动党员管理网络体系。与此同时,认真落实流动党员党组织“三有”目标要求,从流动党员中选拔文化素质高、致富能力强、且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同志任党组织负责人,确保“有人负责”;依托驻外机构、流动党员或本县能人创办的经济实体、流动党员居住的社区落实活动地点,确保“有点活动”;采取县党费拨一点,乡镇财政或企业拿一点,有关方面支持一点的办法,分级分块地解决活动经费,确保“有钱运转”。二是典型激励。七一期间,县委对——驻广东中山市流动党总支以及县驻沪流动党委党员彭育龙进行了隆重表彰,各基层党(工)委也大力表彰了一批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流动党组织和党员,共表彰流动党员15名,流动党组织8个。特别是驻常州流动党支部不仅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还受到了中央组织部的表彰,支部书记陈周宇也当选为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今天,安庆市委、——县委又专程前来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授奖仪式。这一切,让广大流动党员和党组织深受鼓舞。三是民主参政。“七一”前夕,县委紧紧抓住召开县党代会和选举出席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的契机,明确要求在推选这两类党代表时,流动党员必须占一定比例。推选过程中,各基层党(工)委主动与流动党员联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果有10名流动党员当选为县党代表。四是服务关爱。全县各级党组织把开展关注关爱流动党员家庭生产生活作为增强凝聚力、加强血肉联系的一项重要举措,组织党员干部捐款捐物,深入流动党员家庭进行慰问;群发短信,向全国各地的——流动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这种实实在在的关心,让广大流动党员深受感动,他们纷纷表示将更加安心地在外创业,积极支持他乡经济发展。

二、教育管理到位,确保离土不离党

党员流动到哪里,教育管理就跟到哪里。按照“业余、小型、灵活、务实”的原则,常联系,少集中,多活动,一是行前施教。紧抓党员外出前的空隙,利用办理暂住证、就业证、计生证、党员活动证、接转组织关系以及党员向党支部报告等时机,对其进行党风、党纪、遵纪守法等教育,强化他们的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要求他们服从所在地流动党员党支部的管理,努力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合法经营,文明经商,永葆先进;要求流动党组织做到“四个一”,即每个支委至少一个月以书信、电话等方式联系一次党员,每个支部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党员学习,党委、管理站或总支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活动,党组织负责人每半年、汇报一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二是定点施教。流动党组织既是流动党员温馨的家,更是温馨的课堂。该县3个驻常州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坚持在下雨天和节假日安排集中学习,其中,北浴乡支部还定期聘请常州市委党校教授给党员作讲座。近三年来,该支部组织党员学习40多次,学习时间达140多个小时。不少有条件的流动党组织专门配备了微机,开通了“流动党员之家”专题网站,搭建了网络化教育管理平台,从而为支部和党员打开了了解信息、交流信息、宣传信息的新视窗。三是跟踪施教。党员外出期间,家乡基层党委及党支部定期邮寄党课教材及有关学习资料给流动党员,并督促他们自学,教育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县、乡、村三级联动“寄学”,使他们远在他乡照常坚持了学习。四是返乡施教。紧抓流动党员集中返回的春播、双抢、秋收及春节等时机,组织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法律、现代科学技术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知识的教育,有效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和带动效应。党员返回时,所在党组织及时派人与其谈心或开展座谈活动,详细了解他们外出期间的表现,向他们通报家乡建设和发展情况,听取他们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佐坝乡正月初三就召开了有60多名返乡流动党员参加的座谈会,会后,还组织他们参观了县“凤还巢”企业和经济开发区,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热情。

三、作用发挥到位,确保“两地”当先锋

党员流动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根据流动党员特点,深入开展了以“为家乡崛起作贡献,为他乡繁荣当先锋”为主要内容的“双为”主题实践活动,搭建了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一)情系桑梓,为家乡崛起作贡献。为引导和激发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设出智出力,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一是“双结双促”活动。通过结对登记、教育培训、示范引导、互联互帮等措施开展以“党员与务工能人结对、把务工能人培养成党员,务工能人与农民工结对,把农民工培养成务工能人,促进输出地、输入地经济繁荣,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内容的“双结双培双促”活动。活动中,有1198名流动党员与1780务工能人结对,1780名务工能人结对帮扶了4285名农民工,在务工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84名,发展党员73名。二是“四个一”帮带活动。引导流动党员每年为家乡献一条发展良策,带一户贫困户外出务工经商,引进一个项目(一批资金或人才),至少联系帮扶一名群众。驻合肥流动党支部书记朱根祥一次就搜集提供了200个建筑用工信息,带出一大批乡亲到合肥务工;驻广东中山流动党总支书记罗志达积极与家乡党组织联系,并配合县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和项目推介会,半年时间就提供招商信息25条,联系12家企业到家乡投资,达成投资意向2个。驻常州流动党支部结合实际,开展“一帮一扶”活动,每个党员帮助1名——在常州的后进青年,扶持1名——在常州务工的贫困户。失足青年吴泽流就是在该支部的帮助下,学会了多种技术,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三是回乡创业活动。外出务工的党员,多数年富力强,积累了一定资金,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为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在上海、常州创业有成的陈周宇,投资160万元在家乡成立——大山农林开发公司,建起8个反季节水果试验基地,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北浴乡马厂村青年党员朱劲松在外出务工期间,掌握了生产矿泉水的一整套技术,投资80万元,回乡兴办了“罗汉山泉”纯水厂,产品在县城供不应求;投资规模分别达500、600万元的维鹰隆制衣有限公司和华恒轻工有限公司,都是由流动党员党组织引进的。据统计,近年来,由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引进或回乡兴办的企业项目达44个,投资3560万元,有力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四是“双联双带”承诺活动。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共管”新形势下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县委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双为”主题活动,自今年8月始,将“双联双带”承诺活动作为新形势下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载体,在全县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中全面推开。根据活动要求,流动党组织、流动党员既与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密切联系,又与务工能人密切联系,从而在“两地”党组织之间,在务工能人与党组织之间架起了虹桥,牵设了纽带,特别是为“两地”党组织的“有机衔接”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广大流动党员既着眼于把家乡富余的劳动力带出去务工致富,又着眼于把在外地掌握的信息、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和联系的项目带回家乡创业发展,以此为平台,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75个流动党组织、1386名流动党员参与了承诺活动,承诺事项分别达

210、3015项。活动中,驻常州流动党员党支部邀请苏、浙、粤三省十几位知名企业家到——,参加招商项目推介会,达成了数项合作意向;驻广东中山流动党总支积极与家乡党组织联系,正在引荐企业家援助家乡陈汉乡的公路建设。这种联系和沟通,有效激发了广大流动党员的能动性,他们正在成为树立——良好形象的宣传员、劳务输出的

信息员、推介农产品的联络员、联系来料加工的经纪员、引荐投资和项目的招商员、帮扶困难群众及流动人员计划生育工作的服务员。

(二)立足本职,为他乡繁荣当先锋。为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在流入地建功立业,叫响党员称号,我们结合流动党员的工作实际,在流入地组织他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活动。一是“岗位建功”活动。在福建晋江创业的流动党员沈曦,面临特大台风的袭击,沉着冷静,组织党员护卫队、抢险队,同狂风暴雨整整战斗了12小时,直至顺利转移公司的全部原料。老板和当地人都说:“——人真是好样的。”担任福建泉州泉昱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的青年党员高燕,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十佳外来青年”、“泉州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福建省第二届“优秀外来务工青年”,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树起了一面流动的旗帜。她的丈夫许洁也积极向企业建言献策,为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作出了很大贡献。二是“创先争优”活动。佐坝乡驻福建流动党支部书记陶延松得知一家服装厂老板借生意不好,扣发家乡3名务工人员的工资,自掏路费去石狮市劳动仲裁委员会,据理力争,老板不得不将扣发的工资如数付清。二郎镇驻深圳流动党支部书记金红祥热心接待、资助老乡在深圳创业发展,刘坡村女青年周婵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上门求助,他当即拿出5万元。在他的全力资助下,周婵娟现已拥有资产500万元。初到深圳的金凯明在金红祥的指导下,另辟蹊径,从经营入手,销售电子产品,事业得到顺利发展,现在金凯明的电子城已遍布全国。流动党支部书记罗志达在打工之余坚持自学法律,获得了大专文凭,如今罗志达和他领导的同乡会在为当地农民工维护权益、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他所在支部设立的党员发展部、经济发展部、外联部、维权部、宣传部等部门开展的活动很有特色,在广州当地享有一定知名度,受到了《中国灯饰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几年来,该县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由于流动党员党组织的派出性和对流出地的依赖性,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和教育管理方式的遥控性,使该县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仍有一些不足。今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全国一盘棋”形势下的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需要输出地与流入地共同承担起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融流出地党组织对党员的跟踪教育与流入地党组织对党员的直接教育为一体,推进农村流动党员在“两地”有序流动、顺利融入,使流动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永葆先进性,都能充分发挥“两为”作用。

寿县是农业大县,更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134万人口,长年外出务工33万人,其中,外出务工流动党员3873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7.5%。针对日益壮大的外出务工党员队伍,县委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更好地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快了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党员走千里 组织一线牵

他乡有新家 温暖常相伴

“过去外出打工脱离了党组织,我们的心里空荡荡的。如今建立了流动党支部,有„家‟的感觉真好!”这是张李乡驻沪流动党支部书记时光永在支部成立时的肺腑之言。按照“把党的农村工作做到城市去”的工作思路,我县积极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

使大部分流动党员外出务工期间实现了“有家可归”。2003年初,张李乡党委在上海率先成立驻沪流动党支部,下辖上海闵行、国贸、砖桥、南桥等6个党小组,由支委成员分别担任各片的党小组长,管理全乡在上海地区务工的近100名党员。为使流动党员的管理更便捷、更有效,2005年11月,县委在外出务工党员较为集中的上海挂牌成立了寿县驻沪流动党员党工委,由县驻沪办事处主任担任党工委书记,负责隐贤、张李等乡镇驻沪流动党支部和瓦埠镇驻苏州木犊镇办事处党支部的党建工作。2008年10月,县直机关工委又依托县驻京办成立了寿县驻京流动党员党总支,负责为我县在京的6家“两新”组织、40多名流动党员和1000余名务工人员提供服务。目前,全县共建立1个流动党工委,1个流动党总支,10个流动党支部,32个流动党小组。

“新家”暖人心,“新家”是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大军的主心骨。流动党组织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七?一”座谈会、走访务工人员和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等一系列活动,党组织和党员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得到了彰显。马涛是我县在苏州市木渎镇的务工党员。在车间操作时,由于机器出故障,一块金属片飞进了马涛的眼睛。虽经医院抢救治疗,马涛的一只眼睛还是几乎丧失了视觉功能,但企业以操作失误为由,只肯赔偿1万元。走投无路的马涛找到了瓦埠镇驻苏州木犊镇办事处党支部,恳请出面调解。党支部负责人李峰得知情况后,不仅为马涛办理了7级伤残鉴定证,还为他合法争取到了11.5万元的赔款。作为流动党员的“娘家”,瓦埠镇驻苏州木犊镇办事处党支部近三年来共为打工者讨回了近千万元的工资和工伤赔款,有力地维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为进一步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各乡镇党委及流动党员所属村街党组织积极为外出流动党员提供后方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不少乡镇在农忙季节,组成党员助耕队,为不能返乡的党员提供义务服务,让广大流动党员真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心、温暖和浓浓的乡情。窑口乡党委在今年农忙季节,组织129名在家党员组成党员助耕队,为300多名外出务工党员和群众义务收割小麦、油菜、水稻432亩,插秧、播种476亩。被党员、群众亲切的称为:“农民生产生活的110”。

双向起带动 发展作贡献

党组织没有忘记我们,我们要把家乡更多的劳动力带出去务工,把在外面赚到的资金、学到的技术和联系到的项目带回家乡发展。寿春镇外出务工党员孙同金,务工期间积极联系工作岗位,先后介绍45人外出务工。同时,积极宣传家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08年3月份,成功招来上海一家公司到本村兴办了上海乐林钢构有限公司,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解决了40人就业。2006年,大顺镇外出务工党员唐德智回乡投资300余万元,兴办寿县华顺气流纺织厂,吸纳当地85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年创利税6万元。保义镇金祠村外出务工党员洪德巨,得知杭州老板洪刚有投资建设电缆管道制品厂的想法后,主动向镇党委汇报,积极协助洽谈,帮助达成2000万投资意向。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外出务工党员共为全县提供致富信息和招商信息3000多条,先后带动了10万多人外出务工,有170多名外出务工党员回乡创业,兴办各类企业达180多家,投入资金达9180万元,解决群众就业,3026人,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党组织培养了我,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党组织的关心、教育和服务,激发了外出务工党员回报组织和家乡的热情,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在流动党员中蔚然成风。2006年春节,板桥镇流动党员李德才回乡探亲时,看见村里的路太差,主动捐资2万元修通4000多米砂石路,帮助解决了广大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今年,他又主动捐资4万元,修建了本村党员活动

中心。张李乡流动党员徐博在京创业有成后,时刻关注家乡发展,今年一次性资助20万元为县电视台改善设备,并捐资2万元用于家乡南场村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双桥镇流动党员张传军,不仅带领200余人外出就业,还积极资助家乡建设。仅今年,就慷慨捐赠价值

5.6万元书桌给申桥中学、捐赠6万元扩建尚庙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近年来,全县流动党员捐赠家乡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物资达到2000余万元。流动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先进性,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和拥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淘宝网购物技巧完整版下一篇:淘宝网历史发展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