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内外再平衡

2022-12-13

一、社会保障制度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状

1、社会保障制度与高储蓄率

当今中国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甚至是缺失现象的存在, 导致了民众储蓄率高的现象出现。民众高储蓄率意味着消费水平低, 因为民众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倾向于把可支配的财产储存在银行, 而不是拿出来进行消费、投资等可以大力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为。研究表明, 社会保障程度越高, 社会储蓄率会越低。这一结论的提出是具有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的。社会保障程度越高, 首先意味着人们对于未来所要承担的风险的预期会越小。事实上, 当社会保障日益趋向成熟完善的时候, 人们将更少担心未来发生重大事故所要承担的风险, 因为社会保障制度非常成熟, 他们感觉到有所依靠。其次, 社会保障程度越高, 意味着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会增加。社会保障制度渐趋完善, 不仅仅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进步, 更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体现。正是因为社会经济整体在进步, 所以社会保障制度才有进步的空间。基于此, 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提高。而这两项恰巧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能够降低储蓄率, 提高消费水平。

2、社会保障制度与低投资率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甚至是缺失的现状客观存在, 由此产生的后果相当严重。由于人们对于未来的风险预估较高, 以及对未来收入预期较低, 导致人们对投资的兴趣不大。民众对于投资财产进行了同一的管理, 人们在进行投资行为的选择时常常考虑的是自身财富水平和风险承担能力等因素。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背景之下, 人们更多地考虑风险承担问题。因此,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不仅仅影响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 更影响了社会投资。我国经济发展驱动力的结构一直深受诟病, 仅靠国家出台相关的拉动经济的政策, 显然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是畸形的, 无法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增大投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需要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程度, 提高人们对于投资行为的信心, 进而改变目前我国畸形的经济驱动结构。

3、社会保障制度与低劳动成本

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三十多年来, 依靠着大量的农民工的低劳动成本, 一座座高楼大厦被建起来, 一个个大城市应运而生。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所保障的程度低的原因所致。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保障程度较低, 大量的农民工愿意接受低工资、工作强度大的工作。在此背景之下, 我国的制造业名声大噪, 中国的“制造大国”的名号也是得益于这大部分农民工利益的牺牲。这种对于居民收入的压榨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居民消费率长期低于经济发展速度, 造成两者严重脱节的不良影响。

二、社会保障制度引起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

1、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失衡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导致高储蓄率和低投资率现象客观存在。在此背景之下, 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发生了失衡现象。目前我国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仍然为储蓄业务, 投资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同时, 因为银行投资之于民众而言仍然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时代背景之下, 人们更愿意选择储蓄方式处理自身的可支配财产, 而不是通过投资处理可支配财产。另外, 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较为单一也是造成投资率较低的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2、政府主导的拉动经济发展结构畸形

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程度较低的背景下, 人们的投资意愿较低, 投资行为所要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 导致社会投资率较低的客观现象, 进而导致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的不良结果出现。在此种情况下, 政府部门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出于这样的目的, 出台了一系列拉动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法规, 主导了一系列经济活动, 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但实际上, 这种做法导致了经济发展驱动力结构畸形, 并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内外再平衡的建议

根据当今中国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的经济内外失衡现状,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工作应当以现状为参照, 根据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改革。针对高储蓄率的问题而言, 人们选择把可支配的财产存储在银行中, 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尚未让人们感受到未来养老的保障,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应该增强人们对于未来养老的信心。同时, 在此环节中, 相关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动, 降低利率, 提高投资利润, 让民众的可支配财产除了储蓄这一方式还有另外的多种选择, 拓宽人们理财的渠道。针对低投资率的问题, 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新背景, 在未来的发展时间里, 民众将会面临众多投资机遇。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相应的投资引导工作, 增强国内投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 鼓励民众进行国外投资, 提高国内外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针对低劳动成本而言, 民众自身应当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技能素养, 为自己的劳动成本润色;同时,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企业等市场参与主体对于员工的社保购买情况进行规范, 避免出现企业压榨员工的现象, 保障员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顺利实施。

摘要:以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由此导致了内需不足等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出于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目的, 我国政府被动地主导了一系列带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经济活动。由此形成的经济结构是畸形的, 无法满足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会导致我国投资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足的现象, 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将着重分析社会保障制度与中国内外经济失衡的现状, 根据现有的情况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经济内外再平衡

参考文献

[1] 赵云峰.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J].社科纵横, 2015, (08) :33-35.

[2] 王小鲁.收入、消费与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J].劳动经济研究, 2014, (06) :26-43.

[3] 江华.中国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非均衡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4] 杨一帆.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农地制度变迁[D].西南财经大学, 2010.

[5] 何春玲.民生财政构建与完善中的养老保障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

[6] 刘健.基于社会公平的公共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08.

[7] 本报记者杨兆敏.实习生陈媚娜.人口结构变化:决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最终方向[N].工人日报, 2007-11-21 (007) .

[8] 陈立兴.国际经济协作背景下的中国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6.

[9] 唐茉蓉.中国政府再造的基本动因研究[D].湘潭大学, 2004.

[10]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模式与发展——构筑经济腾飞的磐石[J].领导决策信息, 2002, (13) :3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探析下一篇:杭州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