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

2023-01-01

第一篇: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时常听到有的学生说英语太难学了,他们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感到厌烦。然而事实上他们爱看英文电影,爱听英文歌曲,对外国的球星、歌星和英文的品牌了如指掌,谈论起来头头是道,可见他们并未完全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多数学生由于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以及长期以来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导致了他们在英语知识方面的漏洞。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教师要帮他们找回自信,激发兴趣,体验乐趣,从而形成好学、乐学的心理状态。自主学习英语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以学生主动学习,开发潜力和多方面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为目标,重新构建全新的英语课堂教学观念体系。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所以,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对课堂教学感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了主体作用等等。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要从他们的角度思考,分配不同的任务,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热情,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要体现目标多维性、逻辑性、示范性、指导性、主体性、民主性、互动性、合作性、评价性。

一、营造激励性氛围,共同融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同时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和新奇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把自己视作普通一员

臵身于学生之中,善于创造一种民主、宽松、使学生无忧无虑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乃至异想天开,这样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二、创设多样化情境,唤起心灵共鸣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生动情境,入境会意,触景生情,从而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憾和情感共鸣,可以诱发他们的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JEFC第三册《The Universe And Man-Madesatellites》一课时,由于课文是一篇科普性文章,教学过程中把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文章的趣味性作为教学的突破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地球、人造卫星在茫茫宇宙中的美丽可爱和异常渺小,并配以深情并茂的解说和抒情人的背景音乐,以画面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去仔细阅读、深刻感悟;精心设计课堂导语,以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师生产生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共鸣;待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时,让学生设想自己也能飞向太空的场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此时学生心潮澎湃,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出合理化意见,使之更趋完美;或适时地给予热情的褒奖,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之乐,参与之乐、创造之乐、成功之乐。

三、引探导学——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支点

学生是有效教学活动的主体,有效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就要把“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学生自行摸索、自行发现的过程,而不要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要从便于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师的教,一切为学生的学服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发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语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进行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争论的过程中,我也加入到学生的行列,或激励学生展开讨论,或适时提出问题,或画龙点睛谈谈自己的看法等,形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渠道信息交流,使每生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课文特定的情境。在这节课里,学生们获得了思维、表达、阅读的训练,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教学目标得到了完美的落实。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高效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这样的面向,衡量的标准是看学生个体活动的程度,即每一位学生是否都积极地、主动地投身到学习生活中去。学得主动,学得投放。通过学习,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积累了英语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心体验,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放手实践——增强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以实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实践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了。当然,放手实践活动方式很多,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像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要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首先应从实

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情、因学定教;其次是有效组织,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正、有效的教学情境,在预案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开展教育性对话;要善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的讲解与“牵”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第三是对学生的有效评价。更多地采用及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

效果、效率和效益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知识量、思维性、参与度都要兼顾,是3个重要指标,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寻找三者之间的平衡,而不能孤立地、机械地去看每一项。有效课堂的特征是:高参与、高认知、高情意,学科的特征不能抹杀,否则课堂就是无效的。

“教”是为了“学”,检验“教”的有效是积极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

我认为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更智慧一些,更富生命一些,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留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我认为高效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地引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份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几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地提高,我们的英语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土!

第二篇: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通过对实践中的课堂观察,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的教学。如果教的行为引发了预期的学的行为,我们可以说教的行为有效果,有效果的教以学生信任教师的教导,并愿意跟随教师的指引为条件。效果未必带来效益,卢梭曾经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有效益的教学是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帮助的,并符合教育理想和追求的教学。有了效果和效益的基础,我们才有可能讨论教学效率。对于教学效率,我们建构了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率=同学们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学花费的时间。这个公式并不适合所有课程,比如它不适合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体育课程。就适用这个公式的课程而言,我们有这样的假设:教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学生的学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性质(是否是智力活动)和学习水平(智力活动是否有适度紧张性)影响教学效率。

杜威把教育看成经验的改造。作为有目的、有意识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经验改造本身意味经验的优化,也就是要使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得到合理的改造和提升。优化的终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感悟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优化体现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和实现。

促进优化意味着要发挥好教师作为“相对先知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经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入和精致,并具有面向未来和生活的拓展空间,发挥经验对未来生活的指导和影响作用,杜威说:“课堂教学可以分成三种:最不好的一种是把每

1 堂课看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这种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负起责任去寻找这堂课和同一科目的别的课或和别的科目之间有什么接触点。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这是经验内容的优化。另外是促进新经验与原有经验建立联系,使之具有结构和体系的特征,这是经验结构的优化。经验的获得和改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失败和错误,也难免弯路和曲折,方法的优化就是对获得和改造经验的过程(包括思路、路径、策略和方法)进行审视、反思和优化。

在我们心中,有效教学是理想课堂其中的一个目标,在理想课堂的架构中,其中还有一个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和享受美好的课堂生活。学生美好的课堂生活和有效教学具有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关系,两者的共同基础是参与者在最近发展区内的紧张的智力活动。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促进有效教学,学生能够胜任且具有挑战性的智力活动本身具有乐趣。对此,英国文学家托马斯·莫尔认为,精神方面的快乐包括有智力以及静观真理时所获得的喜悦。“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能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苏霍姆林斯基)孔子也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法。“说”在何处呢?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学习就一定会“说”,不然就难以理解教室里有那么多的学生如坐针毡。我们理解,“说”在“习有所得”。即在复习和练

2 习中有所收获、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并且在收获、体验、感悟中意识到了自身的成长和变化。从这种意义上,注重优化是为了“习有所得”。进一步,要“说”,就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自己的“习有所得”。当然,这里的“所得”不能陷入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狭隘的功利主义陷阱,愉快的时光、同伴的友谊、视野的敞亮和开阔、内心的丰富和充实、自我的认同和实现,等等等等,都是重要的“所得”。

我们也可以给出这一要点的实践操作的三个主题词:交流、优化、快乐。交流是组织分享和展示,它是自身认识力量的一种外化的表达和实现,是一种自身的参与和认同。优化是组织概括和小结,它是在和同伴、和师长对话中内化的的经验完善和改造,是一种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快乐是在对上述两种活动审视时,去发现和获得内在的愉悦和外在的欣喜。

在课堂教学因为表面化、形式化以致效率低下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研究应运而生,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研究生发了高效课堂的概念和实践。我以为,有效教学研究大势所趋,过犹不及,高效课堂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曾经和一位朋友交流,问为什么把有效课堂改成高效课堂研究。这位朋友说:“有效教学研究是一个伪命题,教学总是有一定效果的,也就是总是有效的,现在我们的研究是让效率变高。”我并不赞成这样的说法,因为并非所有的教学都是有效的。有效之“效”有效果、效益、效率等含义。效果是行为产生了预期的结果,没有产生预期结果的行为属于无效果的行为。一个简单的例子,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说“请大家看黑板”,有多少同学有跟随的行为,如果没有学生看黑板,教学就是没有效果的。到课

3 堂上看一看,老师讲话没人听说多么普遍的现象,所以,“教学总是有一定效果的”的假设未必合理,让学生愿意跟随教师是有效教学最基础的一个研究。其次,有效果未必有效益,南辕北辙的教学行为比比皆是,比如我们让学生练习,本意是巩固和迁移知识,但过多的联系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这就是有效果可能无效益的教学行为。对此,我自己的一个体会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追求优先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性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要合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性又不能以鼠目寸光的标准衡定,这也是有效教学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了效果和效益的前提,研究有效率的教学才有可靠的基础和方向;也就是在满足前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如何更合理、如何实现更合理的课堂教学效率本身就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仅从效率本身研究是对有效教学的片面化,狭窄化,有效教学的研究并不过时。

从效率本身的角度,我是主张“合适效率”而不主张“高效”的。我们都应该承认,教学效率是由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大多数学科而言,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是有学生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带来的)带来的,“合适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度和密度是合适的。真理向前迈进一步也就成了谬误,合适时我们追求的,但不要过度追求“高效”。因为“高效”需要高强度和高密度的学习活动支撑,而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活动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古人就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总不是机器,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机器,课堂上总要需要放松,需要身心从紧张到闲适的转换,需要从紧张到紧张的过度。在追求教学效率的时候,我们需要聆

4 听另外一个声音“教育是慢的艺术”。

总结起来,站在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不是执教者追求效率)角度,站在学生年段层次、个性特征有差异的角度,不仅从学生的学知识应对未来选拔和挑战,而且从学生要享受现实的愉悦的课堂生活的角度,我以为还是效率以合适为好,而不是越高效越好。

第三篇:打造高效课堂 推进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是否有发展是衡量教学高效性的唯一指标。凡是能够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课堂教学都可称之为“高效课堂”。它既是一种理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一、高效课堂的特征

1、三个关键词:①差异:要深入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基础的差异,预习效果的差异,学科的差异,学习内容的差异,教师素质的差异等。②分组:高效课堂分组是关键。没有分组,就没有合作,就没有探究。③展示:展示是重点。没有展示,问题就不能反馈,课堂就没有抓手,既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生成问题。

2、三个步骤:①预习:就是先学,没有先学,就体现不出主动。②展示:学生把预习的成果和问题在组内展示,再以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通过展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展示,就没有高效。③反馈:把预习中自学、小组合作探究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师生共同加以解决,不及时反馈,便体验不出高效。简言之,在高效课堂中,差异是基础,预习是重点,分组、展示是“双核”,反馈是中心,生成是目标。

二、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

1、高效课堂必须运用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和辅导为核心,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导学案的编写:

(1)、编写原则:①围绕课程目标。《导学案》要设计《课程学习目标》,让学生和老师首先明确课程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②要紧扣教材,按课时设计方案,做到一课时一学案,符合教学实际和特点。这种设计能有效控制学习总量,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益。③学教合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④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⑤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⑥遵循多边互动原则。

(2)、结构:①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化)。②课堂预习交流(知识问题化)。③自主学习(不看不讲)A、知识体系图解(系统形象化)。B、课堂预习交流(知识问题化)。C、课堂预习导学(问题层次化)。④新知预习(不议不讲)A、重点难点探究(技能系统化)。B、课程目标导学(系统个性化)。C、课程达标监测(能力具体化)。⑤课程训练(不练不讲)。A、基础过关。B、能力提升。C、智能拓展。D、真题鉴赏。

(3)、导学案的基本环节:①目标设计;②问题设计;③情境设计;④教法与学法设计。

(4)、运用导学案的步骤:①课前预习知识。②课堂预习交流。③课程目标导学。④重点难点探究。⑤真题模拟训练。⑥课程达标检测。

2、高效课堂必须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分组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没有分组,就体现不出自主,没有分组,就无法合作探究,也无发法展示学习成果,实现高效。分组的方法:①按“组员异质”原则分组。根据学生成绩、性别、性格、品行、纪律、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差异,能相容互补。②按成绩优差分组,让组员之间结成“帮扶对子”。③组员人人有职务,个个是负责人(学科助理、学科长、小组长等)。④实行“捆绑式”管理,凡个人加分或扣分,小组、帮扶对子也相应加分或扣分。⑤开展小组竞赛,及时表扬、鼓励、批评和指导。⑥教师以小组为“抓手”组织学习、展开讨论、进行评价。⑦让学生先自学,后“对学”,再“群学”,然后“展示”。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3、高效课堂必须实施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设计时要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是催化剂,问题是学习的载体,问题是创新的源泉,问题决定学生学习的路线、方向和目标,是决定学生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学习中的问题。

①问题的设计要紧密结合与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环境,紧扣时代脉搏。 ②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形成知识链,实现问题设计的层次化。 ③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考点、热点都要设计在问题当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且当堂解决问题。

④教学目标要设计在问题当中,在解决问题中完成教学目标。

⑤问题设计要体现全体意识。难易要适当,繁简要适中,要照顾全班学生,要让学生从学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⑥问题设计要体现自主学习意识。要激发学习兴趣,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要让学生敢于把“句号”变成“问号”。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4、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充分展示。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核心,没有学生充分的展示,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可能实现高效。

(1)、展示的课型:①预习发展课。②提升展示课。③巩固展示课。 (2)、展示的过程:①出示课题、目标、要求、时间的预设。②分发学案,独立学习。③小组讨论,生成学习效果。④小组展示,教师点拨。⑤组间质疑,穿插巩固。⑥全班展示,落实目标。

(3)、展示课的要求:

①在充分自学、对学、群学的基础上进行展示。

②展示的内容要精心设计,要紧扣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

③自学、对学、群学中存在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在全班面前展示。

④展示的动作要快,上一组进行完,下一组迅速到位,进入角色,不拖泥带水,不耽误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⑤各组上台展示的同学要争先恐后,或板书,或口述,或边讲边板书,或表演,形式多样,创意不断,而且都必须围绕文本知识加以落实,适当拓展。

5、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及时反馈。

高效课堂是信息快速输出、传递、吸纳的课堂。学生信息的来源广、容量大、新鲜度高,必须及时传递出去,反馈出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展开讨论、争论和辩论进行广泛的交流,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把知识性信息与学生的生命体验、生活体验真正融汇起来,把纸质文本与学生的生命文本和生活文本融会贯通。只有课堂对学生发展的关怀,才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课堂、信息丰富的课堂、知识汇聚的课堂、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鲜活的、富有朝气的课堂。

6、高效课堂必须在“导”字上作文章。

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在高效课堂中是精心的组织者、机智的调控者、优秀的指导者、还要做热情的激励着、适时的点拨者、权威的评价者。

教师是课堂的精心组织者。没有教师的组织,就不可能构建有序课堂,无序的课堂交流就成了漫谈,就偏离了目标,而偏离了目标就不能实现高效。组织教学要严密,课堂程序要流畅,“动”、“静”要一体,目标要一致,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教师是课堂的机智调控者。高效课堂必须是开放的课堂、活动的课堂,虽然课堂显得很乱、很活,但必须做到乱而有序、活而有度。要做到形散神聚、聚在目标、聚在主线。教师要巧妙地挖掘课堂走向,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防止放任自流。

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指导、引导、诱导。学生预习的指导、分组的指导、讨论的指导,展示、反聘的指导都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有的放矢,讲究实效,这样才能指导得体,指导到位。在指导的过程中,还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为成功者喝彩,为优秀者加油,为进步者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保持强大的、持久的内驱力。

教师是课堂积极参与者。课堂上教师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倾听者,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要沉得下心,稳得住神,用耳朵去听,用心去辩。学生学习出现偏颇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讨论受到阻碍时,教师要开渠引流;学生展示异彩纷呈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学生争论不休、答案不清时,教师和学生一道去领会、去感悟、去发现,教师要拨开迷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有效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

打造高效课堂 推进有效教学

焦岱镇初级中学

胡友妮

第四篇:聚焦高效课堂,关注有效教学

聚焦高效课堂,关注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许多地区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上呈现出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争鸣化、探究活动经常化、教学评价呵护化等令人欣喜的景象。可以说,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危机如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却没有向预想的那样得到发展,课堂交流的时效性降低了。教学重形式,轻实质,有些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学习的质量却令人担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受到摧残。因此,如何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定义和说法很多,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但最基本的、核心的内容还是一致的,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我认为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

有效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条件,而高效的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它的基本特征——趣味性(即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体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互动性(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也就是多向交流、群体交流)。

二、课堂教学低效的几种主要表现

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源很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这里不可能阐述得那么全面和透彻,而且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的表现也会千差万别。

(一)备课环节

精心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进行认真,周全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模糊;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正确;缺乏对学生认知现状的分析,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的设计等等。

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摆脱以往那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方式,而应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教师的备课不只是埋头写教案,更应该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多什么知识学习有兴趣。把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作为备课上课的重点,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就是“以学论教”。

(二)、教学实施环节

1、课堂提问“虚化”

“满堂灌”和“一言堂”在新课程背景下被人们大加挞伐之后,“满堂问”借助“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等名义堂而皇之地泛滥开来,导致课堂提问的“虚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问题数量过多、过密,挤占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教师提问重“预设”轻“生成”弱化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地位。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出他们事先就知道答案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做出与标准答案一致的回答。这种封闭的提问方式和“满堂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性理解,表面上看课堂存在交流,实质上教师控制着话语的霸权,学生被预设在教师的框架内二无法挣脱,他没作为探究主体的地位被弱化。

2、课堂反馈“单向化”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在运行上遵循纵、哼、单向、立体的多种逻辑,因而他表现出多向的反馈方式:在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学生对教师行为所做出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交流中,教师对学生行为所做出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学生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学生相互间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当前课堂交流的反馈中,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反馈成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反馈走向“单向化”。

3、教师作用“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的活动由“传递”变为“支援”,开展了一儿童为中心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消解教师权利,放下权威,彻底改变教师站主导的课堂运行状况,重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发表力和表现力。这种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维导致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理解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过分尊重学生自主,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没有参与学生的活动,或参与的过少;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片面的追求少讲,甚至是不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反思环节

教学实践之后的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能力、水平提升的核心因素。有效教学长远来说是建立在具有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上。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

(四)课程的理解方面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把握住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定位,能够指导学生实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许多课堂上,我们也看到,许多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还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多的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变化而已;在教学实施细节上,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还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自主学习没有自主,合作学习难以合作,探究学习无法探究”的教学现象。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研究。

三、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也不可能说全说透,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且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还不断发展变化,派生出一些新的理念和做法,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究的过程。下面我仅从个方面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一些思想、教法、手段做一抛砖引玉的探析。

1、轻松识字有效教学

巧用“首因效应”——闪亮登场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续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也称“第一印象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这一效应于识字教学而言,有利也有弊。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生字闪亮登场,或者用课件强调易错部件,或者用故事、笑话、谜语激发兴趣,或者用儿歌、顺口溜帮助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突破精确记忆字形的难点。

巧用“禁果效应”——欲擒故纵

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的现象,被称为“禁果效应”。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禁果效应”的积极作用,将一些易错难记的生字包装成“禁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和自主识字的愿望,达到“不教而教”的理想效果。

巧用“共生效应”——集思广益

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甚至会枯萎、死亡:而当它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学生各自学习时,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对话场,通过师生、生生的充分对话,形成“思维风暴”,进而凝聚集体智慧,破解个人久攻不克的难题。

巧用“木桶效应”——携手共进

“木桶效应”也叫“短板效应”,指的是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该木桶周围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木板。巧用“木桶效应”,可以增进学习小组内部的合作,增强全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自主识字意识。

巧用“门槛效应”——以退为进

“门槛效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相反,低层次的要求被拒绝,此后的要求可能相继被拒绝。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放低要求,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然后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渐次提高要求。

借鉴“磁化效应”——及时梳理

凡铁均有磁性,只因内部分子结构凌乱,正负两极互相抵消,故显示不出磁性。.用磁石引导后,铁分子就会变得井然有序,从而产生磁性。此现象即“磁化效应”。对小学生而言,汉字就像“普通的铁块”。要让他们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仅靠“浓厚的兴趣”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将汉字“磁化”——及时、经常地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找出生字的规律性。

2、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仔细观察阅读课堂上的朗读,教师不难发现:有些读目的不明确,“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些读“行色匆匆”,草草收场;有些读缺乏方法指导,学生乱读一通……凡此种种,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朗读训练的安排与指导缺乏研究、思考。

⑴读有目的,明确恰当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朗读之前,首先要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三个学段的朗读要求,则以两三个字加以区分,低年级要求“学习用”,中年级要求“用”,高年级要求“能用”,细微的差别,显示了对不同年级的朗读的不同要求。这些要求都是“能力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状态,并非教学内容。对于这些目标的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抽象语义的认识上,必须根据教材和学段的特点使其内涵和外延具体化,弄清本学段的朗读训练该指导什么,侧重点在哪,使朗读训练目标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

⑵、读有层次,形式适宜

读的层次体现了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初读到熟读到读出感情,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初读课文时重在读正确,做到不错、不漏、不添、不读破句,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基础、是“保底工程”,学生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才能达成读流利的朗读目标;只有奠定了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有感情朗读才能得以实现。

⑶、读有方法。有效指导

教师不能只想着指导学生把一篇课文朗读好,还应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3、关注细节

实施有效教学

细节决定成败。解决教学实践层面的一些细节问题,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㈠关注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学生思考、学习的导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学习的质量。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有效支持学生的思考、学习,就必须注意:

①、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即提问的内容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平时的教学,不少教师提的问题只局限于呈现课文内容的简单问答,过于细碎浅显,缺乏思维坡度;有些教师的问题难度又过大,不切合学生实际,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不利于多数学生的学习。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确定。

③、问题的提出要具体明确。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阅读和思考。提问要具体明确,一般要把阅读内容、阅读方法、思考方向等要点表述清楚

④.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的提问,尤其是主要问题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展开思考。

㈡、关注个体自学的内化程度

个体自学的内化是指个体凭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的认知建构,在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中,主要指同化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个体自学的内化程度,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个体自学的有效性。

①.关注信息搜集的内化程度。

教师在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时,经常会看到许多学生只是把所查阅到的资料一股脑儿地照本宣科。由于资料内容繁杂,多数学生听完之后感到茫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的内化程度,通过必要的指导和适当的回应,提醒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资料内容加以理解、内化,引导他们联系课文内容对资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发言时,要求学生尽量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给学生留足静心读书的时间。

问题出示不久,就急于组织学生回答交流;多数学生刚开始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就被教师的问话打断,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细节问题。这样一来,课堂往往只是几个尖子生在唱主角,问题的讨论也往往停留在浅层面上。

③.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

在课堂上的“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有些学生为了表现自我,经常会提出一些“假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明知故问,有的不着边际,都不是学生认真读书、思考之后提出的“真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对学生的发展也没有好处。

㈢、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请看一位教师执教《翠鸟》第二课时的一个教学细节:

师:初读课文后,同学们对翠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知道,翠鸟外形很美,动作敏捷。接下来,请同学们抓住“外形”和“动作”这两个方面.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

(生分小组自由朗读一分钟左右。)

师:刚才大家学得认真、投入。现在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体会。

生:我们小组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翠鸟有一双灵活的眼睛,嘴巴又长又尖。羽毛是鲜艳的。 (师出示翠鸟的黑白轮廓图,请几位学生上台用彩色粉笔涂上各种颜色。)

师:加上颜色,是不是美一点了?

生:美一点啦!

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请你们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第1自然段。

(学生读,没有读出感情。)

从上面的教学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组织的这一次合作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主要问题有:合作学习目标不明。“抓住‘外形’和‘动作”’仅仅提示了学习的范周,至于小组要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没有提示,学生感到茫然。

小组成员分工不清。“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这种表述过于笼统,没有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学习分工。这种表述表面上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实际上会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无所适从;教学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各自为政”,仅仅各自朗读课文而已。“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要使这里的学习真正有意义,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多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从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合作学习时间仓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仅一分钟左右,教师就组织全班交流,这样的过程实在过于匆忙。教师的“刚才大家学得认真、投入”和学生的“我们小组学习了第1自然段”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合作学习分工不清楚,加上合作学习时间过于短暂,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自然难以操作,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自然无法产生。

㈣、关注班际互动的信息关联和处理

如果个体自学的主要认知心理机制是同化过程,那么班际互动的主要认知心理机制则是顺应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个体自学的内化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最近发展区”,抓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组织有

效的班际互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班际互动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必须关注班际互动中的信息关联和处理。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①.关注信息传递是否清晰到位。课堂上,有些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时,要么音量太小,要么语速过快,很多学生还不清楚要做什么,教师就匆匆组织发言,师生互动自然无法展开。有时,个别学生发言声音太小,教师就走过去和他(她)说 “悄悄话”,其他学生则眼巴巴地 “干等”。班际互动要有效地展开,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要清晰到位。

②、关注发言内容的关联度。在班际互动时,经常有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只顾自我表达,致使全班学生的话语信息关联度低,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围绕中心议题,通过穿针引线式的提醒和点拨,引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③.及时梳理班际互动中的繁杂信息。根据要求深入读书、独立思考之后,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身的学习体会发言,但发言内容往往比较杂乱。面对繁杂的信息,教师必须用心倾听,仔细分辨,然后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及时梳理,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教学无小事。我们只有关注并处理好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才能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4、巧妙利用生成,进行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师生间、生生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习信息不断涌现。教师要有效地筛选、整合、利用课堂上生成的各种动态资源,有的放矢地熔多维目标于一炉,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

①.利用学生的疑问引发思维碰撞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叩问、充实、延伸和完善。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认知与已有的知识基础形成的冲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一教师教学《咏梅》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里的‘她’,应该换成宝盖头的‘它’吧?”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接着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②.利用学生的答问实施价值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并不总是朝教师的预设目标行进。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教育智慧把课堂中的非预设生成变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活而不乱。

③.利用学生学习的盲点丰厚文本内涵

当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语言所蕴涵的深刻意义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将学生学习的盲点视为教育资源,运用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

5、数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①、创设情境,激发探究需求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探究”为“我要探究”。

②、研究教材。突出探究重点

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琢磨学生的基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突出探究的重点。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安排了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三个活动。抛硬币、转转盘学生都经历过,如果再安排过多的时间教学这两个活动就浪费了时间,掷骰子活动有挑战性,对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有利,因此要把探究的重点放在掷骰子活动上.

③、把准目标。明确探究要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确立探究目标。如果探究要求过高或过低,就会使探究低效甚至无效。如

④、有效引导。调控探究进程

教师的引导、组织、调控是实施探究学习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有效引导,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进行更为有效的探究学习。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

打造高效的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我们每天都在做,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想着这个目标努力。它波及的面广,可以说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层面。它可以是课前的、课后的、课中的;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书外的,还可以是生活上的;它所应用的方法和策略更是数不胜数,没有尽头和止境,只要用心去研究,用心去做,更为高效的课堂和有效的教学将丰富多彩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第五篇: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符合规律性的教学,优化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重视先做后讲,合理安排练习,采用多种评价,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有效、高效。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高效

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掌握什么知识,理解什么知识,或者掌握得是否熟练,理解得是否到位。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所谓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教育氛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力量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可能性》时,上课伊始,媒体演示商场促销时的摸奖规则:顾客若摸中袋中红球获一等奖,摸中蓝球、绿球分别中

二、三等奖,虽然顾客争先恐后摸球,惟恐大奖落入他人之手,但中大奖者微乎其微,教师适时提问:袋中藏有什么奥秘呢?学生顿时激情高涨,从而体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重视先做后讲。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先做后讲”是让学生先动手实践,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与探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先做后讲”强调了学生在做中学习,既承认模仿练习与机械记忆的技能性训练阶段,更注重了在做的过程中对数学过程的感悟与体验。先操作、实践,后讲感悟、体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住学习的重点,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提出:“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怎样转化?”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1)画上底和相应的高。(2)沿着高剪下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3)拼成的图形和原平行四边形比较,面积的大小有没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同桌操作、比较,然后汇报。通过一组多个不同形状的平形四边形的剪、拼,经过实践和验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新知。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亲自探索知识奥秘,既推导出平行四形的面积公式,又让学生懂得如何探索知识,掌握规律,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抓住学习重点,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1.认真钻研教材上的习题,理解编排意图,明确习题的目的和作用。因为在课堂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要保证课堂练习的完成。而有效的课堂练习必须紧扣教学目标,选择练习的数量与质量要精致。2.结合学生实际,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针对性。教材里的习题虽然为课堂练习提供了不少的内容,但要更好地发挥练习的作用,教师还有必要从教学目的出发,根据班级的不同,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差异,对教材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使之更有层次,更有坡度,能从质和量的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3.组织课堂练习,要合理分配时间,讲究练习方式。小学生由于受感知、注意及年龄特点的局限,练习中形式单一,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疲劳,影响练习效果。因此,练习的时间及其分配既要合理又要紧凑。组织练习的方式要坚持“多、变、大”三个原则,来提高练习效果。“多”是学生在练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机会以及反馈的次数要多;“变”是围绕教学目的,区别不同年级的学生,把握练习时间,适当变换练习的形式和方法;“大”是在同样的练习时间里,大多数学生能同时练习,大多数学生能积极、自觉活动,大部分错误及时得到纠正,大面积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总之,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力保证,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变式演练,提高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断地经历感知、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过程,所以知识平台搭建后的数学活动不能过多、过久地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和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设计如下形式练习。

1、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

24

173

30

2、在□中填入合适的数,使之能被3整除。

1□5

1□

□26

3、在

5、0、

2、4中任选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能被3整除的有哪些?

4、下面的数最少加上几就能被3整除?

26

130

207

5、游戏,好朋友是谁?

好朋友的学号加上自己的学号就能被3整除。

通过变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和组织,把底层次的知识变为高层次的常识,再把数学放到现实中使用,这时数学活动才是更有效的。所以,变式演练,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交流与反省、完成又一次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思维层次的必要手段,是教师设计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经。

五、采用多种评价,获得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评价激励、反馈、调节等功能,使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儿童成功的肯定,是刺激大脑形成兴奋中心的催化剂,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驱动力和有效手段。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的,教学中有效的利用表扬与鼓励,就会更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注重课堂中变式的训练与分析,切实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董惠平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山东教育2004

2、孙 敏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005.2

3、俞中飞 《小学数学课程有效学习的策略》教学月刊 2005.4

4、李 静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选择》 2005.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餐饮企业管理问题诊断下一篇: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