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论文提纲

2022-09-17

论文题目:虚拟仿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经济的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与电子产品相关的设计、生产、使用、服务等行业不断涌现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促使相关企业对技术技能操作员工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在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综合型人才的摇篮,中职学生是技术技能操作工的主要来源。然而,目前中职学生和课堂教学模式仍面临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中职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不容乐观,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与企业提出的技术技能的高水平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传统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因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这就促使中职学校相关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的背景下,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涌现,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任务驱动课堂教学通过构建情境、交互、体验、反思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域,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以及学生主体的作用,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政策。本研究以电气类专业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为例,以所在中职学校电气工程系19级电信2个大专班级(电信1班、电信2班)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文献法对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理论基础及开发工具等内容展开理论研究。第二阶段:通过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实验研究法进行教学分析,通过课程特点分析、教材分析、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听评课等环节深入了解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施虚拟仿真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做中学”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设计符合当前学情的虚拟仿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列举教学案例。第三阶段:通过比较分析法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前测、后测的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及学习兴趣、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技能水平四个维度的变化差异是否显著,进而对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和展望。总结研究成果,说明本研究不足之处,并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本研究提出了虚拟仿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经过三个阶段的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本研究对于职业教育工作者实施电子类课程的虚拟仿真教学和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基础;任务驱动

学科专业:学历教硕(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国家政策导向

(二)电子信息行业需求

(三)中职生学习困扰亟需解决

(四)中职教师教学模式亟需改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虚拟仿真技术国内外教育领域研究现状

(二)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中职教学研究现状

(三)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中职电类专业教学的研究现状

(四)应用特点

(五)发展趋势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虚拟仿真技术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二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 “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分析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手段

(一)试卷前测(见附录1)

(二)试卷后测(见附录2)

(三)调查问卷前测(见附录3)

(四)调查问卷后测(见附录4)

四 ?课程特点和教材分析

(一)课程特点

(二)教材分析

五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二)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虚拟仿真技术重视程度不够

六 ?基本学情与可行性分析

(一)基本学情

(二)虚拟仿真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虚拟仿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及教学实践

一 ?虚拟仿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素分析

(一)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五)资源支撑

(六)教学评价

二 ?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第五章 教学效果分析

一 ?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测试成绩分析

(一)课程专业知识前测

(二)课程专业知识后测

二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调查问卷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三)学习兴趣前测

(四)学习兴趣后测

(五)调查问卷后测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 ?研究总结

二 ?不足之处

三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低碳经济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