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世俗生活的高雅艺术——读任伯年花鸟画创作

2022-10-23

明末清初在上海,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 文化活动的活跃, 文化商品发展迅速, 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的涌入。在当时绘画不再是士大夫及地主为其所垄断的奢侈品, 市民和商贩也参与其中。在很短的时间里, 成就了强大的创作队伍。他们以新颖的绘画技法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不断地探索前进, 彼此影响, 大胆尝试, 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影响力的绘画风格。

看中国近代美术史, 清末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到了20世纪以来的绘画发展。画家们开创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脱颖而出。而任伯年便是在画坛中起到承前启后、最为重要的画家之一, 以其花鸟画显示其别具一格的艺术成就, 他对人物、山水各种题材也是无所不能, 无不精湛, 对人物的“描述”神情生动有致;山水清韵别具;花卉鲜活淋漓。

一、对象的表现

任伯年的花鸟画师承宋人较多。宋代是中国花鸟画成熟时期, 在意境的营造和笔墨表现上都堪称完美。宋人喜欢花鸟小品, 虽然取材于现实生活, 但却不完全是“如实的描写”, 而是具有高度的构思在里面。画家把现实生活中物象的最精彩部分准确地提炼和概括出来, 在小品中的对象并不是凭空想象的, 而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以《出水芙蓉》一画为例, 在技法上, 勾勒严谨, 渲染细腻, 荷花花柄挺拔, 花瓣晶莹剔透刻画出荷花诱人的花姿。荷叶一卷一舒极有节奏感, 虽取材于现实生活却是经过画家观察提炼的结果。任伯年把握了宋人这种精湛技法和对对象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

在色彩方面, 他继承了民间的绘画色彩, 使得对象鲜艳、明快、协调, 虽会出现红绿搭配也并不艳俗, 反倒给人亲切的感觉。任伯年的《百事倍利图》中率性的笔法和清秀的画风, 流露出了浓郁的传统文人画气氛。艳丽的设色, 带一种民间绘画中常用的色彩风味外又似有院体重彩画的韵味。画中描绘了折枝的柿子, 熟的红艳艳, “柿”谐音为“事”, 按民间的说法就是“万事大吉”、“事事如意”之意, 画作的名称也是对这一含义的说明。其早年的《仙鹤寿柏图》是为做寿人所画的。画中仙鹤与柏树在中国传统风俗中本来就有长寿的象征, 但他的表现方法却很独特。仙鹤立于画面右下方, 鹤身朝右, 头却往回看, 并且有正要踱步之势, 十分生动。最为奇特的是柏树的画法, 枝干并非笔直向上, 而是成环状向上攀延, 有一种峥嵘之势。还有将松树和鹤画在一起, 就叫作“松鹤延年;梅花上画喜鹊, 就叫“喜上眉梢”。这样题材和寓意的画, 是接受了民间现实生活中希望吉利祥和的观念体现。《瓜与葡萄》图中色彩上也是大胆的引用了民间艺术的审美特色, 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夸张刺激。红色的运用热烈夺目, 正如民间美术中象征的喜庆、热烈、幸福。

而后, 当时一位西洋人士成为任伯年的好朋友。他教任伯年西洋素描与速写技法。任伯年常带册子用铅笔写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埋头苦练, 画艺益精。如在《山隂》这幅画中南瓜的色彩有如西洋画般有装饰性, 在造型上有素描般的光影形成的体积感、质感。其中还在多幅画中使用白粉加其它色彩, 将原色中的明度降低。如《把酒持蟹》中, 将黑白两色与红黄做对比, 感觉十分强烈。菊花花瓣先是以淡墨勾勒, 后以白粉铺盖, 增加了花朵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紫藤的画法也是同样, 在沾满饱满的花青后在笔尖加上浓浓的白粉, 落笔后在白粉朝下, 将紫藤轻盈的体态表现得那么有质感。并且完美地把握颜料和水的比例, 在画完叶片七分干的情况下再以浓度较高的颜色或墨色勾勒叶筋脉络, 这样使得叶片与叶筋包覆地很好, 微妙的渗透, 既生动又有变化。任伯年在作品中虽然运用到了风俗化的色彩搭配, 但他学习到西方, 运用色彩非常灵活, 对比虽鲜明, 然而却协调而不生硬, 能把复杂的颜色统一起来使人感到优美活泼。

二、题材的选择

在《任伯年画册》中, 他囊括生活中繁富的素材。如荷塘、园林、竹石、花卉、蔬果、鱼鳖、虫草无所不及。轻燕在半空逆风飞翔;松树在枝藤上活跃;鸭子在荷荫下窃窃私语;幽香的紫藤;华丽的牡丹;傲骨的腊梅;淡雅的山茶散发出阵阵清香。有人评价任伯年的作品为“雅俗共赏”。一个人的艺术作品能人人看得懂, 与常人共赏同乐, 说明具有广泛的大众性。这种世俗性特征就是贴近生活, 深入生活的。

《踏雪寻梅图》是一幅很精致的作品, 所表现的内容是传统题材, 构图却十分别致, 圆形的画面按斜向的走势构图。将物象压缩在左下部分, 右上方做空白处理, 再中心最左侧加上红印和题款使得画面稳定。梅花枝干运用水墨写意法, 简单率直。还有在《桃花凫鸭》这一册页虽然也是俗物, 但是构图时出新意。为了避免伸展的桃枝过于死板或是避免平行而呆板, 于是树枝弯曲, 相互成椭圆状画面顿时产生生动感。

在笔墨运用上运用没骨法, 不拘常态, 灵活多样。在《柳塘放鸭》中, 他用轻描淡写之功描写了少年持竿划水渡河。少年的动作轻盈, 与周围的动植物相称, 充分表现出青春活泼的幽默感。

就是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似曾相见的场景, 通过他的独特构思使得艺术形象足以打动观者, 力图创新的追求半工半写, 灵活多样, 富有笔墨情趣, 物象也显得生动活泼, 同时也体现出艺术家高尚的审美趣味。让观者从优美的形象中引发想象, 到达精神与物象的完美结合。

三、意境的“表达”

意境是作品描写的生活图景和表现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任伯年的花鸟画通过他的心灵的写照, 包含了“意境”的涵义。

任伯年的创作造诣吸取了五代徐熙野逸的画风及宋代典雅规整之气。他有文人画那种尚简的风格, 但这并不是单纯的对一种画风的追求, 而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实践, 对自己所推崇的审美心理的尊重。如果只把这种“简约”简单的当做一种画风来对待, 那所谓的文人画只是单纯的追求简单, 只要简单就能创造意境。但并非如此, 这样的画, 虽然看起来易学, 但是要追求到对所绘物象是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 从千锤百炼中得来的。同样气韵体现人的学识修养、精神品格、个性观点等内在精神气质, 是画的根本要素。作品气韵充盈使得作品情境格调高雅深邃。而气韵的培养来自于先天的敏锐与感悟体会和后天的刻苦钻研与修炼, 同样也在于有意识的追求与发现和生活阅历的增加及不断积累, 久而久之逐渐在心中培养出一种精神气质, 然而在画对象时才能将之气韵生动。

在任伯年的花鸟画中充分体现了画面的书卷气和笔墨情趣, 仅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瓜果、鸟虫, 在他笔下却淡薄幽静, 含蓄空濛, 又不失酣畅淋漓。这样的意境无不透露无可比拟的清雅之趣, 体现出作画时不事浮华的朴素心态, 是平淡中自有的天真雅致的自然之趣。

四、总结

清代末年,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即将结束, 在这样一个时期, 中国的绘画也随着时代发生了必然的转变。长期被人所接受的文人画和院体画的特征日益淡化。但这种淡化并不意味着文人画的消失。只是文人画不再纯粹地只反映少部分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审美趣味。文人画还以实在的形式存在着, 它只是接受了世俗之风的涌入。任伯年将文人画与民间审美趣味相融合, 产生了一种新的中国画画风。他不但没有完全遗失自己固有的, 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传统, 而且将世俗化了的文人画展现出一个新面貌, 把这种世俗性的内容发展到了极致, 一生中塑造了众多的可爱形象。

摘要:任伯年是晚清画坛的全才画家, 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更是斐然, 影响深远。他的花鸟画在题材上选择了民间的喜闻乐见, 他善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去捕捉那些令人产生联想和充满趣味的画面。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心。他的创作流露出个人的文化修养及性格气质, 刻画的形式又继承了文人画, 从而使得作品雅俗皆宜, 并开创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题材,意境,花鸟画

参考文献

[1] 周林生.清代绘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12

[2] 殷伟.中国画史演义[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3] 李铸晋.中国现代绘画史-晚晴之部[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3.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职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下一篇:浅谈照片档案的收集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