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

2024-06-15

认识分数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精选7篇)

认识分数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 第1篇

xiaoxue.xuekeedu.com

认识分数 分一分 教学反思

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完成了“分一分”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一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所得:

一、教学中的欣慰

首先就师生关系而言,学生能够勇敢地在陌生的教师面前展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将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而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抓住他们对问题看法中的闪光点作以引导,从而将其想法导入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在学生亲身感悟下,再经过教师的点拨进而成为学生的内知。

其次就教学目标而言,从本节课最后的练习和学生的成果展示看,知识目标落实得清楚得当,强化了对分数的数感。

最后就教师的评价而言,我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思路,挖掘他们对问题的内悟。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没有让孩子轻易从我嘴中得到表扬,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同学和老师真诚的赞扬。这样他们才会体味到真正的成功。

二、教学中的成功

1.尊重和深挖教材,没有对教材做过多的改变。

2.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和挑战性表情的展现较好。

3.对教学重、难点的解决顺其自然,没有说教痕迹。

三、教学中的遗憾

1.对分数意义的夯实做得不够,没有让孩子对“就是这个事物的几分之几”有更深的感悟。

2.教学中我觉得对孩子创造性的思维、求异思维和自主研究方式的培养不够到位。另外,对四分之几的处理最好能多给孩子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点评: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对分数意义的初步认识。整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注重在操作中感知、体验,把握知识的关键点。

教师在整节课中都贯穿了操作的活动,并恰当地选用教学策略,体现了操作活动的层次性。教学伊始,教师就设计了一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的活动。通过教师故意把刀子向外偏一些的操作,引起学生的质疑,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分数产生的前提是“平均分”。在四分之几的学习中,教师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将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用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然后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并贴到黑板相应位置上。这个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再现分数产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由集体演示到个体操作的过程使学生认知产生飞跃和提升。

2.注重学法的指导。

“分一分

(一)”这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1/2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建立用“1/2”来表示苹果的一半后,适时地安排了“涂出叶子、衣服、六边形和正方形的1/2”的练习题,使学生更好地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但这个操作性的练习题有些同学较难准确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此处设疑:“淘气请大家分别涂出它们的1/2,怎么涂啊?”学生想出了“树叶中间有一条线,涂其中一半就可以了”,“还可以找图形的对称轴”等等方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注重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xiaoxue.xuekeedu.com 的指导。

3.加深分数意义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多次采用对比活动。如同样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叠并涂出1/4后,教师请同学进行观察、对比并质疑“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吗”?引导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发现:虽然阴影部分的形状是不相同的,但“只要把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一份,每一份就占整个正方形的1/4”。这样的对比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4.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分数产生的历史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对分数产生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丰富了知识储备。同时,使学生对我国古代人的聪明才智有了更多的认识,激发了爱国热情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整节课在教师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中,在恰当、适宜的教学引导和评价中,在问题的产生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在教师生设疑与学生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分数的意义的初步认识逐渐建立并丰富起来。

认识分数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 第2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但是与上学期学习的分数比较,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要比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要难得多,因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一共分成的分数与药表示的份数都清晰可见,而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物体个数上,不能很好地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这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我做了如下的构思:首先,从复习近平均分四个苹果,两根火腿肠入手,通过旧知的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平均分的意义,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接着,在教学把一块饼干平均分成两份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在卡纸上分一分、折一折,并且通过学生的操作,感受“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块饼的1/2”;然后,让学生学习1/2的意义,体会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能被平均分;继而放手让学生研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四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学生通过同桌共同交流讨论,得出“每人分得这蛋糕的1/4。”在学生出现不同结果时放手让学生去辩论那个答案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同样是分东西,为什么一次用1/4表示,一次用1/2表示,从而感受到“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每份的分数也不想同”。在习题的设计上,先通过具体情景想分数,逐步抽象到看立体图形想分数,在实物上发现分数,最后想象生活中的物体说分数。

通过本次的上课,我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比第一次上课稍好一些,针对学生说话只说一半的情况也采取了应对措施,所以课堂的知识结构还较清晰,只是因为我是初出茅庐的新手所以免不了存在着理论知识不扎实,数学语言不够规范的毛病。在各位数学组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这次不断磨课的研究活动,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以后一定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

认识分数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 第3篇

一、中英小学数学分数教学内容比较

因为英国教师希望我能采用上海的教材、教学方式以及授课时长进行教学,所以我首先对于该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认真分析了中英教材中关于分数内容的不同,并根据Fox Primary School的要求以及学生特点,量身定制了一套分数教学计划。在上海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三年级开始学分数,第一次教学是在三年级下,内容包括《整体与部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第二次教学是在四年级上,内容包括《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分数墙》。在英国,学生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分数,每学年都会反复学习直到小学毕业,五年级的学习内容已经涉及上海六年级预备班学习的通分、带分数、假分数的内容。因此,我本次在英国的教学计划初步设置如下图所示。

二、中英课堂教学方式异同

为了让我熟悉英国的数学课堂,Fox Primary School校长让我先观摩了该校教师上的几堂数学随堂课。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这所学校教师的教学流程与上海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

虽然英国教师没有数学教材,但是他们也有教学设计;虽然他们没有中国式教研活动,但是他们同年级组的教师也会提前一周聚在一起备课。例如,一堂三年级关于Money的数学课,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认识和兑换货币,第二课时是货币的找零。暂且不说这样的划分是否合理,我发现,该校教师在每节新课前都分别复习了两位数的加减计算。细细想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开展兑换和找零活动前扫清学生计算方面的困难。

另外,在听课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英国教师也会布置一些跟进练习,虽然是同一类型的题目,但在习题的编排上也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解答,完成后会得到教师相应的反馈。在解题过程中,英国教师同样注重对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我记得有这样一道题:买一个蛋糕需要34便士,教师出示了一些货币,问学生够不够;同样的,还是买这种类型的蛋糕,但教师将其中一个条件进行改动,变成买两个蛋糕,问学生货币够不够。由于条件发生了变化,结果就会大不相同,这道题我觉得设计得很不错,与英国教师所欣赏的“中国变式练习”相仿。

当然,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中英教学的不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英国教师十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避免让学习较好的学生重复回答问题,他们会用抽取姓名条的方式,随机请学生回答问题,给了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对此,学生乐在其中,教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上课会走神了。

除了听三年级的课,我还有幸听了一堂一年级的课。但它有别于上海的一年级,因为课堂上的学生只有4~5岁,相当于上海幼儿园的学生,但是他们也学数学。授课教师设计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活动,提供给学生1个20penny、1个10penny、1个5penny、2个2penny、4个1penny的钱币,然后问学生15penny的玩偶可以怎么付钱?一年级的学生竟然能想到多种付钱方式,几乎穷尽所有方法。正当我惊讶之余,突然有一个小女孩站起来告诉教师她还有其他的方法,教师很是疑问,并向助教教师确认,因为lpenny只有4个,教师觉得应该没有其他方法了,但是教师还是给了那个女孩解释的机会。原来,女孩觉得付20penny也可以,然后找零5 penny。听了她的解释,我不禁感叹:多么聪明的孩子。但是,让我更欣赏的是这位英国教师,如果教师没有给她解释的机会,我们怎能发现她的智慧。

在英国Fox Primary School交流期间,我的几节授课也给当地教师带来了惊喜。我在英国的第一堂课是《整体与部分》,教学内容很简单——三幅图,但细细揣摩,你会发现它一点也不简单。其实和英国教师听课感觉一样,很多上海教师在进行这一内容教学时,也会有一个疑问:这么少、这么简单的内容怎么上一节课,上这节课的意义何在?因此,大部分教师选择不上或者花三分钟作为《几分之一》课的导入上完,英国教师也是这么做。但是,我却做到了将三分钟上成了一整节课。在课后的互动交流中,我解释道:三幅图其本质的区别是前两幅提供的模型是把一个圆、一条线段看做一个整体,而后一幅是将一群鸭子看做一个整体,整体既可以是线性模型也可以是离散模型。随后,我告诉英国教师们,深入挖掘教材,可以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相对的,这节课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初步明白当一个整体与部分被等分成若干个部分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如果没有等分的话则不能,整节课其实是整数到分数学习的一种衔接与过渡,是构建分数含义的基础。

当我将随后的分数教学计划给英国教师看时,有一位英国教师好奇地问我:“《几分之一》一个教学内容为什么要上那么长时间?”当时,我并没有正面回答她。在她听完我所教授的这三个课时的课后,她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在教学完第一课时《整体与部分》之后,在第二节课,我从四分之一入手,带着学生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分数米,即1米的是米。当我问学生“这两个分数一样吗”,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一样的”,而一小部分学生则在我的暗示下,发现一个分数有单位,而另一个分数没有单位。那么,这两者在含义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拿出了一把1米尺,让学生在1米尺上找到,他们没有找到,但是找到了米。通过观察与换算,他们发现米就等于之前学过的25厘米。正是这样一个小活动,学生们异常兴奋,而且能自己发现两者含义的不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可以是一个圆、一个正方形,而米则是具体的长度,它的整体是1米。随后,学生通过尝试又找到了米就是50厘米,英镑等于1便士。通过这节课,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分数随处可见,虽然带单位的分数平时不常用,但是的确存在,它们和不带单位分数的含义是不同的,那为什么它们不常用呢?我想随着学生们的深入学习,他们自然会联想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几分之一》时,我着重带领学生构建分数的概念。因此,步子走得比较慢,其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在《几分之一》中所学到的本领自主迁移到第三课时《几分之几》的学习中去,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在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糖葫芦的秘密”“圈苹果”等游戏,当我问及学生“当猪八戒把所有西瓜都吃完了,他一共吃了多少个西瓜?一共有几串糖葫芦?一共圈了几个苹果”时,学生们的回答更是给了我惊喜。有的学生说是个、串、个,有的学生则大叫“1,1,1”。这时,我留意了一下正在听课的英国教师,他们正在窃窃私语:“why?”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来回答:“因为八个八分之一个西瓜就是八分之八个,就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西瓜。”她的回答赢得了在座所有听课英国教师的掌声。

三、思考

虽然我的英国教学之旅已经暂告一个段落,但是这段经历对于我今后教育教学的影响却深远绵长。

1. 与英国教材相比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有哪些特点

英国教师很欣赏上海小学数学教材,他们觉得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每一册内容都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四个领域,每一个领域的内容都穿插安排,贯穿于整套教材的始终,充分体现了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这样编排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在学习之初,学习的内容不宜过多、过难,让低年级段的学生先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断提高,才慢慢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不至于因为知识点难于理解而丧失学习的兴趣。例如,对于我所执教的分数内容,英国教师认为就应该像上海教材编排那样,在三年级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而不是过早地让学生在一年级就接触。根据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学生先学整数再学分数,最后学小数,这样教学的先后顺序与数的产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能帮助教师看懂教材。在备课过程中,英国教师最大的困惑就是一节课到底要上到怎样的程度,他们总是心里没底。究其原因,在我看来这是教材脉络不清晰所造成的。对此,我认为,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就没有这个问题,即使是新教师拿到教材后,也能很好地根据教材编排的前后联系掌握教学的尺度,做到不抢道、不超速。教师所要做的是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研读教材,抓住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学会从整册教材系统地读懂一册教材,从一单元整体把握每一堂课。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知识的连续性,温故而知新,把同一内容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 如何在大班化教学中缩短学生学习差距

在与英国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缩短班级中学生学习之间的差距,尤其是上海的大班教学,一位教师要面对四十名左右的学生进行授课,是如何做到让全班学生“齐步走”的?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挺羡慕英国教师的,因为英国实施小班化、个性化教学方式,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三十名以下,而且每班都配有一名助理教师帮助课堂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小班化的教学方式相对于大班额教学来说,更方便教师管理班级,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分配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但是,既然英国教学有这样的优势,那么为什么他们教育教学的两极分化现象仍越来越严重呢?

究其原因,我认为首先这与教学时间的分配有关。上海一节课的时间为35分钟,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会将整堂课大致划分成3个基本环节,复习2~3分钟,新授15~20分钟,练习10~15分钟,其中新授知识的时间最长。因为在这20分钟时间内,教师会想尽一切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新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难点问题。例如,我执教的《几分之一》这一节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我们会借助数学模型,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二分之一学起,然后认识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看似是教师带着学生,让学生一遍遍重复进行模仿练习,其实教师想让学生从不同的分数中找到几分之一的共性特征,从而自己归纳总结出几分之一的正确概念。当然,由于学生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上海大班额的条件下,教师一般会采用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教学方式,将简单的问题多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回答,有难度的问题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重复,给予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调动整个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35分钟内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方法。同时,我们还会在练习环节中根据每个学生能力的不同,配以不同层次的练习帮助其巩固新授知识点。

其次,英国学生之间的差异还与巩固练习的分配有关。在英国的课堂里,学生的座位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由教师提前进行安排的,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练习环节,教师也会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分配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有的教师还会让学生自行选择练习。这样的练习方式注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但忽略了练习的根本目的,没有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因而造成了学生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所以,如果能将中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既能避免差异的产生,也能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认识分数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 第4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而且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后边环节的讲授。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

在认识二分之一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有个同学说到皮球,把皮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皮球的二分之一,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后,其实学生还不够理解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平均分。我没有及时的指出这个学生的错误,应该抓住这个问题,试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皮球平均分了,这个球还能玩吗?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具体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什么样的分不得。在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分冰箱、钟表的问题了。或者即使出现了,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可能要比老师强调的要好。学生会更清楚。

3、知识的延伸、拓展不够 比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含义的时候,指出了分数家族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分数,但学生说的都是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我应该加以拓展延伸,指出千分之

一、百分之一等。让学生理解分数几分之一并不局限于分母是10以内的分数。或是举例,比如二十三分之一,也就是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了二十三份。进而强化了学生对平均分的份数的理解。

4、小组活动不充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圆形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通过学生创造的不同的分数,进而引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但在课堂上都没有实施起来。也是这节课最遗憾的地方。

5、评价语言不够

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尽管也是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知道的可真多,小数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6、没有联系到生活的分数。

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认识分数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 第5篇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展示出来。但实践与预想的还是会有所差距,教学过程中有收获,也免不了失落。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初始我用一个小故事导入,创设了一个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境——分苹果。在分苹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学生分苹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尝试让学生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用图形来表示出二分之一。借助多个例子,理解二分之一以及平均分,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演示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分数的书写先后顺序。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关于二分之一讲解的时间过长,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时,我的语言还不够简练,简单的问题可以减少追问、可以让大家一起来说说,这里可以节省点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命令需更加到位些这里也有点多。

2.教材需读的更透。

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分数的意义教学,但是我觉得就教这一个知识点会有点少,所以我将第二课时的部分内容分数的大小比较也加进来了,预想的比实践的差好多,我根本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这一部分需要好好改进。我在教学这课时,应该去掉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部分,而是着重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增加关于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图形多样化以及写分数的题目。

4.小组活动不充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本设计三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二分之一的含义;一个是让学生折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还有一个是用圆形纸片代替西瓜,折一折,比较谁吃的西瓜比较多。

5.评价语言不够

在问到“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尽管也是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我忽视了对他的夸奖,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

6.没有联系到生活的分数。

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认识分数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 第6篇

对于分数的概念,是学生初步接触的基础知识。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是一个东西要分成若干份了,该怎么来分,这就要与平均分有关联了。本节课“认识分数”是第一课时。因此,教学时,我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分东西场景出发:4个披萨、2个披萨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那1个披萨能不能平均分给两个同学。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的聋生由于听力缺陷等原因,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以目代耳,以直观为主,仅仅停留于表象的思维上,抽象的思维能力是比较的薄弱,对于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我主要通过用图片和课件演示操作一个平均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平均分的过程。先认识分数1/2,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1/4、2/4。把1个披萨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或2份,该怎样来表示?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来观察:把圆形、长方形平均分3份、5份、10份等,让他们联系已有的数学知识,思考。并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判断题和涂色的练习,使学生能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份之一,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学生对分母的理解不透彻,分母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导致了在后面练习看图说出分数时,学生说的分数表示是错的,在表达含义时还是有点困难,教师要从操作中让学生体会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其次,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到位,无逻辑性。由于在授课过程中自己心理上紧张,在讲课中语言表达要不准确、没有逻辑,平时还需多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与反思 第7篇

1.乐乐家来了2个客人, 冰箱里有4个桔子, 该怎样把这4个桔子分给2个客人, 每人分得多少个?生答。结合生答, 提出:每份分的同样多, 数学上叫“平均分”。

乐乐又拿出2个苹果, 该怎样把这2个苹果分给2个客人, 每人分得多少个?请生答。结生答, 再次强调:每份分的同样多, 数学上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反思:这一环节在于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2.乐乐在招待客人的时候遇到了难题, 冰箱里只有一个蛋糕了。“该怎样把1个蛋糕分给2个客人, 每人分得多少呢?”乐乐不知道怎么分了, 同学们愿意帮帮他吗?

学生交流, 自然引出“一半”。

不过, 乐乐还是有疑问, 请看大屏幕:同学们, 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 一起来和分数交朋友。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反思: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引入, 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一半, 通过质疑, 学生发现一半无法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 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

(1) 直观感知, 初步认识

结合前面引出的一半, 学生仔细观察课件演示。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 一半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这一份是圆的1/2, 另一份也是圆的1/2。使学生明白只要是平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 每份都是原来的1/2, 初步理解1/2 的含义。

板书:1/2, 读作:二分之一 (多让学生读一读, 知道分数的读法) 。

再回到乐乐该怎样把一个蛋糕分给两个客人, 每人分得多少?这个问题上, 先让学生回答, 再用课件演示。

反思: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 说一说让学生能对二分之一进行初步的理解。

(2) 动手操作, 深化认识

小组活动, 你能创造出二分之一吗?让学生动手折自己的长方形纸片, 并用彩笔涂色表示出二分之一。

学生展示交流, 教师巡视, 并将不同折法的优秀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全班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

反思: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同时, 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不管怎么分, 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 每份就是它的1/2。

(3) 观察判断, 巩固认识

课件出示巩固习题“下面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

学生独立判断, 并说明判断理由。

反思: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 掌握平均分的思想, 对二分之一形成正确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 它不是平均分, 就不能用分数表示。

2.认识四分之一

(1) 动手操作。

你能通过折正方形纸片创造出四分之一吗?让学生自主动手, 并用彩笔涂色表示。

(2) 展示交流。

小组成员交流, 教师巡视, 挑选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在全班说一说四分之一的意义。

(3) 教师小结。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反思: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折出四分之一并交流展示, 然后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3.自由操作, 创造分数

(1) 用你手中的正方形纸片, 你还想折出几分之几?涂色表示, 汇报交流。

(2) 教师引导, 一份表示几分之一, 两份呢?三份呢?折出你喜欢的分数, 涂色表示并能正确读出分数。

(3) 课件演示几分之几。学习分数家族成员名称。

反思: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分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学生通过涂色明白涂一份和涂几份创造出的分数是不同的, 从而明确认识, 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三、分层练习, 拓展提高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看分数涂颜色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就连语文成语里里也有数学呢。不信你看, 下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几个有关数字的成语, 你能用分数表达吗?

反思:这三个练习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既帮助学生深化了平均分的思想, 又学以致用,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延伸铺垫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分数, 你有什么收获吗?

总评: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想学乐学, 让学生会学, 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 要注重动手操作, 动眼观察, 动脑思考, 注重小组合作, 小组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 “探“字, 贯穿一个“疑”字, 突出一个“动”字。

2.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课件演示和动手操作, 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 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而且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分数。

3.我在设计练习时做到分层设计, 形式多样, 联系实际, 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自主练习, 达标练习和拓展练习, 加深了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运用,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小学硬笔书法辅导计划下一篇:黄昏下的幸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