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总结张学玲

2024-05-29

三年级下册数学总结张学玲(精选8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总结张学玲 第1篇

题目:混合运算

姓名:张学山

单位:迁西县兴城镇河南寨小学 电话:***

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59页。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教学重点: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的算理 教学方案: 温故而知新

计算下列各题(用多媒体课件出示)65+(32-14)35+4×36 36÷6+4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师: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可真多。今天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就带了50元钱去买小朋友喜欢吃的香蕉和橘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是怎样买的。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同时结合下面的情境图,看看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可能有:妈妈带了50元钱;买香蕉用去14元;橘子每千克3元…… 师:要求可以买几千克橘子你会解答吗?试着算一算吧!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解答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交流计算思路和方法。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果在计算方法中出现一个算式的做法,鼓励学生尝试改写。)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

多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板书)

50-14=36(千克)36÷3=12(千克)答:剩下的钱买橘子,可以买12千克。综合算式如果没有出现,可提出要求。师:请你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学生可能出现下列算式:(1)50-14÷3(2)(50-14)÷3

交流时,先请没用括号的同学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讨论写出的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先算什么,求的是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要先算除法,就要加小括号。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计算)

生:第二个算式中36是50-14的结果,用50-14换掉36就可以了。

师:他用了上节课我们改写时用的方法,不错。那你说一说在50-14÷3这个算式里,有减有除,按运算顺序应先算什么?

生:先算14÷3。

师:可是我们要先算50-14的差,怎么办? 生:给50-14加上小括号。

师:对,请小括号帮忙。谁用了小括号,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学生说,教师边重复,边写出脱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帮小朋友的妈妈解决了买水果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起到蔬菜大棚去看一看李大伯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请同学们认真读题,(用多媒体出示 李伯伯上午摘了34千克黄瓜,下午又摘了27千克,每千克可以买4元这一天摘的黄瓜能买多少元)同时结合下面的情境图,看看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现在大家就来帮李大伯算一算:他这一天摘的黄瓜能收入多少元?可以先写出两个算式计算,再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学生写出的综合算式是否正确。师: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重点讨论学生写成的一个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写成一个算式时加小括号的道理。)

教师适时板书算式。

在讲(34+27)×4这种做法时,教师重点提问:

师:(34+27)×4为什么加括号?这一步求的是什么?接下来要算什么?求的是什么?(板书)

(1)(27+34)×4 =61×4 =244(元)

答:这一天摘的黄瓜能买244元。

学生除了课本呈现的2种解答方法,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2)34×4+27×4

=136+108 =244(元)(3)34×4=136(元)

27×4=108(元)136+108=244(元)

教师应给予鼓励,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乘、除法。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1: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生2:不管有什么运算,只要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通过刚才的总结,我们知道了:(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算式里,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下面我们就来计算几道题。师:看练一练第1题,你发现了这些题有什么特点?谁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讨论完成,学生自己做。请四个人到前面板演。

第2题,要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再改写成一个算式。(.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明白题意,再根据题意改写算式,然后计算。)

第3题,鼓励学生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再自己解决问题。)第4题,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有:(练一练第4题,先弄清题意,再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25×3=75(元)75+25=100(元)(2)25×3+25=100(元)(3)25×(3+1)=100(元)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生2:不管有什么运算,只要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 一个算式里,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总结张学玲 第2篇

本学期,我担任3.8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学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我在教学工作中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用德律己

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数学组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

2、用心教学

针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角色正确定位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达成三维目标

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比较大小等。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篇二: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着不少的收获。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独创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三.教学管理系统化,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都及时加以记录,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从分析中得出,本学期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四.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均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

总之,经过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个人觉得应该积极学习新课程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老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握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因乐学而学好数学。

篇三:

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师德方面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态度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数学教学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本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等9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

十、整百的数。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渗透集合和等量代换两种思想。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整个教学工作只,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现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更重要的考虑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面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等等,都是我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我愿与学生同行,与时代同行。

篇四:

眨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照例这时候又该静下心来把把这学期的工作回顾一行,这样既对这学期的辛劳有个交代,也将为下学期的开始做个准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总体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能及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具体作如下小结。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我首先用德律己。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本年级组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结题工作。

2、用心教学。真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比较大小等。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

篇五:

短短一学期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在这繁忙而又充实的一期中,我感触较多。而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渡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本期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做一个反思,以便总结,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课。由于教学多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的数学,地段和高端孩子差别很大,我必须适应。于是我就下决心摸清学生的心理,于是我认真细致观察学

生,多听课,多和学生交流,多反思,多总结。这学期我感觉我的工作既快乐又充实。

一、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一个工作者有什么样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会直接体现在一切工作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的应运而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为此,我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本学期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独创性。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展。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用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来描述一下多长时间为一年、一月、一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

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三、教学管理系统化,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都及时加以记录,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更合理的数据。对所教的班的每次测试成绩也记录,并进行分析。从数据分析,本学期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四、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行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均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课,进行单独辅导。

五、对后进生进行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内外活动,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均进行动态记录。

八、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不足之处 我班的补查工作还没到位向我班的史雪朋、马唯清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他们用尽各种办法收效甚微,这需要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同时也需要和各科老师配合,齐抓共管,这样才能教育好这样的学生。

三年级下册数学总结张学玲 第3篇

一、课前思考:准确把握教材, 架起编者与学生间思维的桥梁

1. 领会“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亮点, 是向学生集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窗口。在这一板块中, 编者有意识地安排了丰富而又生动的内容, 如“分类”“找规律”“简单的排列组合”“烙饼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抽屉原理”等, 这些内容编排的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 从具体到抽象, 逐级递进、螺旋上升, 旨在向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领会教材, 本课的目标定位是引导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 并能利用韦恩图来呈现“集合”, 解决问题。

2. 明确“重叠问题”的编者思路

重叠问题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来, 具有浓浓的“生活味”。教材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 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 让学生感到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的结果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 由此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为什么计算的结果比实际数量要多?由此让学生整理“重复”信息, 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 引领学生将信息整理成集合图, 再让学生理解集合图中的“交集”, 最后是应用集合图解决问题。整个教材编排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本课, 经历集合图的建构过程是教学重点, 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

3. 选择正确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正是思维从具体形象到逻辑抽象的过渡阶段, 在此之前, 虽然学生有一定的潜在的集合知识基础, 但对于集合思想特别是“交集”思想的认识还是比较抽象的。本节课的目标显然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感受“交集”的含义, 并理解和运用韦恩图。根据这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我决定采用“课前渗透—感知集合, 形成冲突—探究集合, 自主建构—体验集合, 内化应用—强化集合”为主线,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思考争论, 使学生内心处于一种“平衡—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新的平衡”的构建主义学习过程, 实现有效教学。

二、课中思考:促进学习自主, 架起预设与生成间灵动的桥梁

数学思想方法不是一个灌输的过程, 而是一个习得的过程。课堂中, 我充分根据三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预设教案, 采用“活动”的方式,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习得“交集”的思想, 注重课堂生成。因此, 我安排以下四个板块:

板块一:课前渗透, 感知集合

(1) 猜一猜

课前我们一起来玩个“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师: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 每人买一张票, 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 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是祖孙三人。

师:用我们语文中的一组关联词来说就是:……既……又……

(2) 师小结:爸爸在这里表示有两个身份, 重叠了, 所以我们算人数时只能算一次。

(3)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就是与这有关的非常有趣的重叠问题。 (板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板块二:形成冲突, 探究集合

(1) 想一想

师出示三 (1) 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人数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语文小组有8人, 数学小组有9人。

师出示问题: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生:8+9=17人。

生:如果一个一个地数, 数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为14人。

(2) 引一引

师:数出来一共有14人, 但计算出来的结果却是17人。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有人既参加语文小组, 又参加数学小组。

板块三:自主建构, 体验集合

课件出示两个圆圈:红圈里表示语文小组的人, 蓝圈表示数学小组的人, 请同学们按照表格中的名单对号入圈。

(1) 说一说:红色圈子里表示什么?有几人?蓝色圈子里表示什么?有几人?

(2) 画一画:两组都参加的学生怎么表示? (思考如何画圈)

(1) 自主画图

师分析同学的作品, 并请该生说明理由;选择与课件相类似的播放并说明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2) 对比图表

师:同学们把表变成这样交叉的图, 你们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很容易看出重复部分)

(3) 介绍韦恩图:同学们研究得出的图, 在数学上叫韦恩图, 是由英国逻辑学家韦恩研究发明的, 被命名为韦恩图。有些数量不仅可以用统计表、统计图、线段图表示, 还可以用韦恩图表示, 它更加直观、形象。

(4) 人文教育:肯定学生的科学创造过程。

(3) 算一算:根据这幅图请同学们算一算, 语文和数学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生列式1:8+9-3=14 (人)

生列式2: (8-3) + (9-3) +3=14 (人)

生列式3: (8-3) +9=14 (人)

生列式4: (9-3) +8=14 (人)

师:计算有重复现象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生:重复部分只算一次。

板块四:内化应用, 强化集合

(1) 填一填:完成教材第110页第1题: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两个圈相交的部分表示既会游泳又会飞的动物 (天鹅) 。

(2) 做一做:完成教材第110页第2题。

编成现实情景题:学校文具店昨天进了铅笔、钢笔、练习本、文具盒和画笔, 今天又进了尺子、铅笔、钢笔、练习本和剪刀。小文具店这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

指名板演, 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允许学生算法多样化。 (算式:5+5-3=7 (种) )

(3) 议一议:举例说出生活中像这样有重叠现象的数学问题。

三、课后思考:促进专业发展, 架起行动与反思间和谐的桥梁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 目前主要是在“数”中感知集合、理解“交集”。课堂中, 我注重抓住矛盾冲突, 引领学生去体会“交集”, 理解重复现象, 学生参与意识浓, 学习效果好。体现出两个特点:

1. 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的终极目标。本课, 我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在教学中, 当学生发现统计表上名单和总人数不符时, 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 然后再合作画一画, 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知识冲突, 从而进行韦恩图的教学,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并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使之“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等能力得以促进和提升。

2.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方法是学习之根本。本课, 我通过一系列活动:“猜一猜” (感知“集合”) 、“想一想” (形成冲突) ——“画一画” (建构“交集”) ——“说一说” (分析“交集”) ——“算一算” (概括“交集”) ——“填一填” (模仿习得) ——“做一做” (自觉应用) , 使学生对集合的认识逐步从“感知”阶段, 过渡到“探究”阶段, 再提升到“建构”阶段, 并进一步走向“应用”阶段, 从而经历了由“感知——体验——建构——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的全过程。

三年级下册数学总结张学玲 第4篇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第5篇

恩阳一小吴晓俊

眨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到了又该静下心来把这学期的工作回顾一下,这样既对这学期的辛劳有个交代,也将为下学期的开始做个准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总体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能及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具体作如下小结。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我首先用德律己。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本年级组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多功能时间屋》这一教具的制作工作。

2、用心教学。真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会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进行简单的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典型考题总结 第6篇

(一)数字排列,简单组合

1、用0、1、2、5可以组成( )个没有重复的两位数。用3、0、8可以组成( )个没有重复的两位数。

2、用2、0、7、3组成( )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 )个位是双数的两位数。

3、4个小朋友下棋,每两人下一盘,一共要下( )盘,5个人呢?( )。4.上衣3件,裙子两件,一共穿法。5.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照相,一共有( )种不同的站法。

(二)年、月、日问题

4、3年=( )个月 48小时=( )天 4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5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5、2月1日是周一,那么,3月1日是( )劳动节的前一天是( )。

6、今年的一、二、三月共有( )天,明年的一、二、三月共有( )天。

7、6月1日是星期三,6月28日是( )。

8、每年的下半年都有( )天。

9、上半年有( )天,下一年全年有( )天。

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共有( )个星期零( )天。

19是( )年。

2200年是( )年。

闰年的上半年有( )天。平年呢?( )。

10、小明四年才过一次生日,他一定是( )出生的。

11、夏令营从7月26日开始,共活动8天,( )日结束。

12、李欣早晨8:10到校,中午11:40放学,他上午在校事假是( )小时( )分钟;下午2:30到校,5:10放学,他下午在校时间是( )小时( )分钟。

13、他一天的在校时间为( )小时( )分钟。

14、张老师17:20开始批改作业,1小时30分钟后结束,结束时刻是下午( )。

21足球赛从6月25日开始,到7月1日结束,从开始到结束一共( )天。2月26日是星期天,再过7天是( )月( )日,星期( ),的第一季度共有( )天,呢? 这两个年份的下半年有( )天。

电视节目“名侦探柯南”18:40开始播出,也就是晚上( )时( )分开始播出,如果连续播出90分钟,那么晚上( )时( )分结束。

(三)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问题

15、7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0平方米=( )平方分米

16、橡皮的面积是6( ) 一张银行卡厚1( )

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是3( )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0( )

17、一张电脑桌桌面的面积约63( ) 2800厘米=( )分米=( )米

18、0.2米○2分米 5平方分米○50平方厘米

(四)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问题

19、如果□58÷8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如果658÷□的商是三位数,□最大填( ),如果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

20、在算式□÷8=23……△中,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21、486÷6的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商是( )位数。

22、9□3÷8,商的末位是0,□里应填( )。

23、最小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一定是( )位数。

24、在算在算式□÷8=12……☆,方框里最大填( ),这时☆是( )。

25、☆÷15=4……△,△最大是( ),这是的☆是( )。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问题

25、37×19○73×19 18×60○16×8

26、16乘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27乘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125×8的末尾有( )个0。

27、49×31的积接近( ) 497×7的积接近( )

(六)长方形与正方形问题

28、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29、王伯伯用长48米的篱笆靠墙围了一个正方形鸡舍,这个鸡舍的面积是( )平方米。

30、用8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他们的( )一定相等。

31、一个长方形纸板长10厘米,宽8厘米,从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2、两个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周长是( )分米。

33、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 )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七)方向问题

34、早晨,小明面向太阳,他的左边是( )。小丽面向南面,他的右边是 ( )。

35、小明上体育课,他先向南站立,向左转后,现在面向()方向。

二、判 断

1、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他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2、9平方米=90平方分米( )

3、最小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

4、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照相,一共有6钟不同的站法。( )

5、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他们的面积也相等。( )

6、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他们的周长也相等。( )

7、1900年、、2000年、都是闰年。( )

8、下午4时就是14时。( )

9、1平方米比1米大。( )

10、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

11、一间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分米。( )

1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9倍。( )

13、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他们的面积相等。( )

14、两个周长相等的正方形,他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15、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米,宽增加2米,面积就增加6平方米。( )

16、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17、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它的形状、大小都一样。( )

18、两个数相乘,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没有0。( )

19、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也有0。( )

20.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

三、选 择

1、我和爸爸、妈妈坐成一排合影,有( )种做法。

A、2 B、4 C、6

2、一袋大米重50千克,粮店一共购进140袋,每次运6袋,这些大米至少要( )次才能运完。

A、20 B、23 C、24

3、油田大力倡导低碳出行,明明从家走到学校到20分钟,他7:45上早读,最迟( )从家出发。

A、7:00 B、7:25 C、7:35

4、某年的10月1日是星期日,这年的10月共有( )个星期日。

A、3 B、4 C、5

5、张老师17:20开始批改作业,1小时30分钟后结束,结束时刻是下午( )。

A、18:50 B、6:50 C:16:50

6、202月26日是星期天,再过7天是( )。

A、3月3日星期天 B、3月4日星期天 C:3月5日星期天

7、赵军4月满11岁,他出生在( )年。

A、 B、2000 C、

8、闰年的上半年有( )天。

A、181 B、182 C、183

9、夏令营从7月26日开始,共活动8天,( )日结束。

A、7月31日 B、8月1日 C、8月2日

10、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地流掉65克水,1小时浪费掉( )克水。

A、65 B、650 C、3900

11、一个数除以5,商是101,余数是3,这个数是( )。

A、508 B、502 C、808

12、4月1日是星期三,5月1日是星期( )。

A、三 B、四 C、五

13、4□4÷4要使商中间有0,□里可以填( )个不同的数字。

A、2 B、3 C、4

14、□3×31的积是三位数,□可以填的数( )。

A、2 B、3 C、5

15、用4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周长为( )。

A、2厘米 B、4厘米 C、8厘米

16、用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 )。

A、4平方厘米 B、8平方厘米 C、16平方厘米

17、要使315×□是四位数,□里填( )

A、3 B、4 C、2

18、5□5÷5要使商中间有0,□里可填( )个不同数字。

A、3 B、4 C、5

19、用两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方形,他们的面积( )。

A、正方形比较大 B、长方形比较大 C、一样大

四、解决问题

(一)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应用题

1、朝阳小学的教学楼有三层,每层有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40套桌椅,教学楼里共有多少套座椅?

2、植树节上,三(1)班的同学分成9个小组去植树,每组4人,一共植树432课,平均每人植树多少克?

3、某食堂,一张圆桌可围坐8人,现有816人就餐,每张桌需放两包餐巾纸,食堂要准备多少包餐巾纸?

(二)铺地问题

4、公园里有一段长27米、宽9分米的人行道,如果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5、一个房间长8米,宽4米,用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6、休闲广场有一个边长8米的正方形场地,打算用面积8平方分米的彩砖来铺地,一共需要多少块彩砖?

7、从学校粉刷一面墙,长12米,高3米,墙上一扇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窗户,这面墙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应用题

8、一个长7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9、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长9米,宽7米,如果每平方米收白菜53千克,这块地一共能收白菜多少千克?

10、王奶奶用篱笆围了一个正方形菜地,篱笆长36米,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王奶奶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长靠墙,长12米,宽比长少4米,(1)求篱笆的长多少米?(2)求菜地的面积。

12、用一根铁丝围成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长方形改成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路程、速度与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13、一辆汽车13:30从甲城出发,17:30到达乙城,两城相距38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4、甲、乙两地之间的铁路长960千米,一列火车于上午9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当天下午5时到达。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多少千米?

15飞机以每小时85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飞往乙地,他12:00起飞,下午5时到达,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6、修路队要修一条623米长的公路,已经修了248米,剩下的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17、一只啄木鸟4天能吃644只害虫,一只青蛙3天能吃615只害虫。平均每天谁吃的害虫多?

18、小霞7时15分从家出发,7时38分到校,她每分钟走53米,她家离学校有多远?

19、实验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学生去海洋馆参观,门票价各是:成年人每位15元,儿童每位8元。他们带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五)小数的加减应用题

20、王阿姨带50元买东西,买完后还剩17.9元,问王阿姨花了多少钱?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第7篇

教学总结

科目数学册数三年级下册教材版本西师 版班级三班二班制定教师检查签字

江阳区泰安学校教科处印制 2012━2013 学年度下期

三年级下册数学总结张学玲 第8篇

一、了解“数学广角”目标定位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必要的应用技能。”因此, 使每位学生能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二、优化教学策略

(一) 立足数学思想, 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的把握来看, 数学广角的教学首先应定位于通过数学活动,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具体说, 在“重叠问题”这一课, 制定的教学目标应符合:让集合思想指导重叠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对集合的思想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让学生学习不只是满足于用韦恩图解决数学问题, 还要让学生体会韦恩图的形成过程。

(二) 围饶数学思想, 对教学素材进行取舍

内容是教学的载体, 数学广角的内容有明确的教育内涵和主题空间, 数学思想方法是它的灵魂和核心, 教学素材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要关注学生的形象思维。

“重叠问题”中例1是学生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活动, 练习二十四的第1题动物运动会、第2题逛文具店买文具, 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生动有趣的素材, 这样编排使原来比较抽象、深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 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理念, 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易于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 体会数学的作用。

(三) 通过活动, 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重叠问题”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亲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这节课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历探索、操作实践, 与同学交流和分享。在“引入”部分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引起思考、在讲“例1”时通过问“两个小组一共多少人”让学生互相交流、通过计算让学生了解到表格的不足之处, 提出“你们能设计出更好的方法吗?”接下来是借助学具, 让学生体会韦恩图的形成, 再通过微课视频验证, 引入韦恩图, 最后是应用与拓展。整个课堂都突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为学生构建一个亲身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平台, 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 强化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 需要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强化者, 不断用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发”过程中, 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感悟、不断地明朗, 直到最后能主动应用。本案例在让学生感受了重叠问题的解决策略后, 在“综合实践, 运用新知”环节除安排教材上的2个习题外, 还设计了重叠问题变式题, 即求“只捐款的有多少人?”“没有参加这两项文艺表演的有多少人?”设计这2个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弄清楚总体与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 实践证明这样设计的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三、“数学广角”教学中的数学思考

和其它数学教学内容一样, 通过数学广角的教学要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但在数学广角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数学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应该如何实现,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不是简单地把有关结论告诉学生!

如在“重叠问题”教学中, 不是简单地搬出韦恩图, 而是让学生感知韦恩图的形成过程。

第二, 数学广角不是搞的越难越好, 不必刻意拔高教学要求。

第三, 制订有差异的知识技能目标, 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 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关注差异的关系。

第四, 抓住各知识的联系点, 做到一题多解, 体现“大教材观”。如“用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

第五,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四、教学案例

《数学广角—重迭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08页的例1, 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 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 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名字牌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师述: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电影吗?现在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 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呢?

提问:简单说一说这3人分别是谁? (课件同时出示:爷爷爸爸儿子)

那为什么有2个爸爸, 2个儿子呢?

师述: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 是的, 爸爸有着双重身份, 既是爷爷的儿子, 也是儿子的父亲。其实在数学中也有像这样的问题, 今天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广角的学习吧!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 实践活动, 深入理解

1.出示统计表, 理解重复

(1) 产生矛盾:想一想, 这两个小组一共有 () 人。

(2) 体会重复:

预设 (1) :因为有8人参加了语文小组, 9人参加了数学小组, 所以是17人。

预设 (2) :因为李芳参加了语文、又参加了数学, 两项都参加了, 所以是16人。

预设:因为有3人两项都参加了, 所以是14人 (正确答案) 。

(3) 引出画图方法。

师述:看来, 像这样的统计表有时不方便我们发现重复的人, 其实, 用图表示就清楚了。那我们能想一个什么办法既能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人, 又能看出参加数学小组的人, 还能看出两项都参加的人呢?

2.动手操作, 感知韦恩图的形成

师述:你们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学具, 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设计。

(1) 合作摆出韦恩图。

(2) 汇报结果, 体会韦恩图的形成。出示摆法 (1) : (分开摆的) (黑板上展示)

提问:像他这样摆能够清楚地看出这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吗?

出示摆法 (2) :提问 (1) 你为什么要把两个圈这样摆呢? (重叠一部分)

提问 (2) 中间这部分表示什么?你的意思就是说中间部分是既参加语文小组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 是吗?

提问 (3) :你为什么把这3个名字拿走了? (这3个人既参加语文小组的又参加数学小组, 只能算一次)

这3人就是? (板书既……又……)

提问 (4) :现在你能看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3.视频验证, 引入韦恩图

师述:看, 我们用图表示出了参加这两个小组的人员情况, 你们理解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课件出示视频, 讲解韦恩图的形成过程……由14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地上有两个大圈, 老师指示:参加语文小组的同学请站在左边红色圈内, 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请站在右边蓝色圈内, 引起了矛盾, 李芳、杨明、刘红先进入红色圈, 后退出来进入蓝色圈还是不行, 最后大家把两个圈重叠起来, 他们3人站在重迭的区域就满足条件了)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你们想的方法和数学家韦恩想的一样, 这样的图就叫做韦恩图。“是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约翰·韦恩于1881年发明的。”

师述:看来同学们创造的图叫韦恩图, 能清楚地看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 (韦恩图板书并出课件)

4.理解其它各部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

提问:那这个韦恩图的其它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呢? (课件强调出示)

5.解决问题, 整理算法

师述:那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该怎样列算式呢?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整理算法:

先把参加语文和数学兴趣班的人都加起来, 再去减去重叠的数。

8+9-3=14 (人)

小结:因为杨明、李芳、刘红这3个人既参加了语文小组, 又参加了数学小组, 因为语文的8个人里面有他们3个, 数学的9个人里面也有他们3个, 用8+9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 也就是多算了一遍, 所以要减掉3。

(三) 综合实践, 运用新知

1.动物运动会 (出示110页第1题)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110页第2题) 。

3.四 (1) 班同学打算去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 有18人买了礼物, 有26人捐了款, 其中8人既买了礼物又捐了款, 只捐款的有多少人? (选择题)

A、26-8=18 (人) B、18+26-8=36 (人) C、18-8=10 (人)

4.四 (1) 班有52人参加文艺表演, 其中参加舞蹈表演的有24人, 参加唱歌表演的有17人, 既参加舞蹈表演的又参加唱歌表演的有6人, 没有参加这两项文艺表演的有多少人?

(四) 全课小结

师述:同学们, 今天和章老师一起进入了数学广角, 学习了像这样的数学问题, 你收获了什么呢?

师述:同学们, 你们学得真好, 你还能顺利完成作业纸上的题吗?

(五) 课堂作业 (作业纸上完成)

六、结论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运用微课这样的讲课形式, 首先教师是做好充分准备的, 其次可供学生多次学习, 再次就是方便及时观看和解答疑惑。在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它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

上一篇:归园田居·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下一篇:剑桥大学排名世界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