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浴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024-05-18

洗浴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精选7篇)

洗浴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1篇

洗浴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P(计划)阶段

在计划阶段,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期初,对全体人员说明目标和方针;

2.让每位部下提出各自的目标任务及自我开发目标;

3.根据部下提出目标.研究个别指导培训的内容,制定个别培训教育计划;

4.在上述基础上,上下级之间进行会谈和协商,确定每个人的目标。计划环节的主要操作工具包括:

1.自我申报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过去一年本人(部下)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2)对目前工作能力及环境的分析;

(3)今后一年的目标(主要工作任务、目标及自我开发目标)。

2.个别指导计划书。个别指导计划书是上级根据部下的 “自我申报”和“个别指导手册”,以及被指导者的不足之处填写指导项目和内容,如“商品手册和目录方面的知识”、“商品的品种规格”、“商品的价格带”等等。

二.D(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按实现目标的要求,通过日常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教育;

2.在指导过程中,上司必须把指导内容记录下来;

3.每位部下,每隔一个时期(比如一个月),对自己的工作状况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4.上下级之间经常地(定期或不定期)就目标完成情况协商和交换意见。实施环节使用的工具除了“自我申报表”外,还包括“OJT 卡”。“OJT卡”记录的是上级对部下日常工作的指导及观察内容,它按每一位部下分别设立,一般每周填写一次,填写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强项与弱项,以及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每个部下的实际能力与实际情况的项目。

三.C(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对实施结果作出评价,考察培训结果如何,其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期末由部下对自己期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和自我开发目标进行评价,进

一步确定下一期的目标任务和自我开发目标;

2.由上司对整个指导教育期进行总结,并整理有关人事考核的材料;

3.进行人事考核。

四.A(处理)环节

在处理环节,肯定成绩,并将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成果巩固下来;把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之中。其步骤包括:

1.根据人事考核的结果,以及部下提出的新的目标任务和自我开发目标,制定个别教育培训方式;

2.在此基础上进行上下级新一轮协商和交流,并确定下一期目标和计划。●脱产教育培训(OEFJT)

OEFJT的英文词是“off the job training”,意思是“离开工作和工作现场,由企业内外的专家和教师,对企业内各类人员进行的集中教育培训”。OFFJT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分层OEFJT,它是指对不同阶层的职工进行脱产教育培训,以及对科长、班组长等的教育培训,还包括对新职工的岗前培训,对骨干员工的脱产培训等。另一类是分专业OEFJT,这是指按不同专业对各类职工进行脱产教育培训,包括对不同员工进行全面质量教育培训,以及业务教育培训和销售技巧教育培训等。

OFFJT是在企业的培训中心、职业专科学校或社会上的各大专院校及教育培训机构中进行的,涉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因人员暂时调离岗位会对经营管理过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OFFJT过程必须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和管理。

OEFJT的管理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阶段:

一.OEFJT的需求评估与计划拟订阶段

此阶段是OEFJT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运用调查与预测的方法对企业教育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与评估,其内容包括:

1.企业组织整体分析;

2.工作分析;

3、员工个体分析;

4、培训需求调查和预测分析;

可供选择的培训需求调查与预测方法有;

1、自我考核

2、人事考核

3、人事档案

4、人员素质测评

二、OEFJT的实施与控制阶段

这是OEFJT工作的主要阶段,是实施教育培训的目标与计划,并根据目标与计划,对OEFJT教育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保证整个过程顺利开展。在OFFJT的实施和调控阶段上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学工作,二是教务工作。如何做好教学与教务工作,按既定的OEFJT计划与目标展开教育培训,是成败的关键。

流程分以下几步骤:

1.教育培训方案的选择;

2.教育培训的实施;

3.确定教育培训的设施、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的运用等;

4.调控。

三、OEFJT结果的评估和反馈阶段

这是OEFJT工作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建立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及指标体系;对教育培训的成效进行检查和评价;把评估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作为下一轮目标与计划制定的依据之一,以完善OEFJT的教育培训体系和内容。此阶段的工作实际上有两个重点,一是回答各种培训计划是否具有成效;二是回答各种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常采取四种标准对OEFJT结束后的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1.反应标准。用于对表面效果的测评,诸如询问那些参加培训归来者对此次教学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是否有用、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等。

2.学习标准。通常通过各种试卷或考试方式,直接测量受训者所学到或掌握的知

3.行为标准。即对受训者工作行为、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考核,分析判断教育培训前后的变化程度。

4.结果标准。直接对接受教育培训之后的员工工作成绩,以及所在工作部门、班组的集体工作成绩进行测量、分析和判断,确定OEFJT的效果。其工作程序如下:

1.确定教育培训结果的评估标准和体系;

2.对教育培训对象进行测验与检查;

3.对教育培训过程进行评价;

4.对教育培训结果及教育培训后的实绩进行评价;

5.将评价结果反馈至OFFJT第一阶段的需求评估环节。

●OEFJT教学方法

OEFJT教学方法有多种,各种教育培训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为了提高教学培训的质量,往往需要将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

1.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苦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及特定知识。这是教育培训中最普及的一种方法。

2.演示法。这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了某种事务或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3.讨论法。就是通过受训者之间的谈话解决疑难问题,巩固和扩大学习的4.视听法。利用幻灯、电影、录像、录音、电脑等视听教材进行教育培训,多用于新员工的教育培训。

5.单项工作训练。是指完整地传授给受训者单项工作的方法,达到受训者正确掌握该项操作的方法。

6.目标竞赛法。以—种业务状况作为模式,由个人或团体进行竞争以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此方法多用于新员工的教育培训。

7.角色扮演法。设定一个最接近当前状况的教育环境,指定参加者扮演的角色,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角色的内容,从而提高主动地面对现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8.个案研究法。这是利用书或影片,将实际或想像的情况用相当详细的方式描述出来。它的重点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作诊断或解决特别的问题,显然比较适合于静态地解决问题。

●自我开发

自我开发是指依靠员工本人的精力、时间和费用,不占用工作时间,不脱产,利用连锁企业外的教育培训设施和条件,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诸如函授大学、夜大、电大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

自我开发作为企业教育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于它补充了企业资金、人力和物力的不足,可调动员工寻求知识、提高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我开发纳入企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必要前提是,企业在制度上承认职工在社会上取得的各种“资格证书”和 “毕业(结业)证书”,并提供相应的帮助或资助

洗浴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2篇

1、制订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成本标准首先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但成本计划中的一些指标都比较综合,还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这就必须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就是用制订预算的办法来制订控制标准。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制订较短期的(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采用这种方法特别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来制订预算。

(3)定额法。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在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成本控制标准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时。还应搞多种方案的择优选用。

2、监督成本的形成

这就是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

(1)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

车间施工员和技术检查员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车间设备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2)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车间劳资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组织的调整、奖金、津贴等的监督和控制。此外,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上述有关指标负责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寻找原因。

(3)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的项目很多,发生的情况各异。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如采用费用开支手册、企业内费用券(又叫本票、企业内流通券)等形式来实行控制。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分别由有关人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

上述各生产费用的日常控制,不仅要有专人负责和监督,而且要使费用发生的执行者实行自我控制。还应当在责任制中加以规定。这样才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众基础。

3、及时纠正偏差

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对于重大差异项目的纠正,一般采用下列程序:

(1)提出课题。从各种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课题。这些课题首先应当是那些成本降低潜力大、各方关心、可能实行的项目。提出课题的要求,包括课题的目的、内容、理由、根据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

(2)讨论和决策。课题选定以后,应发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对重大课题,可能要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3)确定方案实施的方法步骤及负责执行的部门和人员。

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3篇

1.1 确定分析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分析资金结构 、风险程度、营利能力、经营成果等。报表的不同使用者, 对财务分析内容的要求不完全相同。

公司的债权人关注公司的偿债能力, 通过流动性分析, 可以了解公司清偿短期债务的能力;投资人更加关注公司的发展趋势, 更侧重公司营利能力及资本结构的分析;而公司经营者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了解。此外, 作为经营者还必须了解本行业其他竞争者的经营情况, 以便今后更好地为本公司销售产品定价。

1.2 搜集有关资料

一旦确定了分析内容, 需尽快着手搜集有关经济资料, 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分析者要掌握尽量多的资料, 包括公司的财务报表, 以及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等方面的资料。

1.3 运用特定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在占有充分的财务资料之后, 即可运用特定分析方法来比较分析, 以反映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进行财务决策, 因而, 只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 方能做出决策或帮助有关部门进行决策。

2 公司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 概括起来, 主要有三种: (1) 百分比分析 (2) 比率分析 (3) 图表示意分析。

2.1 百分比分析

主要通过分析公司不同年度财务报表同一项目的增减变化, 说明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的变动趋势;通过分析公司同一报表不同项目的比例关系, 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动, 反映公司财务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百分比分析通常采用比较财务报表的方式进行, 包括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两种基本方法。

(1) 横向分析, 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表中的同一项目进行比较, 列出各个项目变动的金额和百分比。将两个时期的报表进行比较, 我们通常把前一个时期的数字作为基数来计算变动的百分比。然而, 如果基数为负数 (如损益表中的税后利润以负数表示亏损) , 则不能以百分比来表示变动。当将两个以上时期的报表作横向比较分析时, 可以有两种选择基数的办法:把最早一个时期的数字作为基数, 其他时期的数字依次与基数比较;把上一个时期的数字定为基数, 后一个时期与前一个时期依次进行环比。假设某公司1991、1992、1993三个年度的总资产分别为10000元, 15000元和20000元。在第一种方法下, 把1991年的10000元定为基数, 则1992年比1991年总资产增长了50%, 1993年比1991年增长了100%。在第二种方法下, 先以1991年的10000元为基数, 1992年比1991年总资产增长50%, 再以1992年的15000元为基数, 1993年比1992年总资产增长33%。

(2) 纵向分析:是同一报表的不同项目进行比较。一般是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项目都表示成总资产的百分比, 将损益表中的各项目都表示成销售收入百分比。这样, 报表使用者可以更加了解这两种主要报表各个项目的结构关系。

2.2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以财务报表为依据, 将彼此相关而性质不同的项目进行对比, 求其比率。不同的比率, 反映不同的内容。通过比率分析,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的各种情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编制比较财务比率报表, 做出不同时期的比较, 从而更准确、更科学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照财务分析的不同内容, 比率分析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偿债能力 (2) 资产运用效率 (3) 营利能力 (4) 权益性比率。

(1) 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比率主要用来衡量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公司的流动负债与资产形成一种对应关系。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付的债务, 它一般需要用流动资产来偿还。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来判断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比率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通常用公式表示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 流动比率在2:1较理想。但一家公司的流动比率要多大才合适, 要视其行业特点和流动资产的结构而定。流动比率过高, 说明流动资产未能有效利用, 太低也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不强。

②速动比率。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比率, 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的余额, 即指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2) 资产运用效率。

资产运用效率反映公司资产利用的效率, 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反映公司的存货利用情况, 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公式中的存货平均余额应以各个月末的存货余额之和除以12求得。但实践中, 为求简便经常以年初和年末的数额平均作为全年的存货平均额。一般来说, 存货周转率越高, 利润额越高, 存货占用的资金越少。但存货周转率太高, 可能会导致产品供不应求, 一旦出现脱销, 给公司的销售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存货周转速度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另外一个衡量存货周转情况的指标是存货平均周转天数。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天数=360 /存货周转率。

②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又称收账率, 是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周转情况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这个比率越高, 说明应收账款在一个年度里转化为现金的次数越多。但是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太高, 可能会因苛刻的销售条件失去部分客户。另外一个衡量应收账款周转情况的指标是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即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360 /应收账款周转率

③固定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

④总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总资产利用情况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3) 营利能力。衡量一家公司的营利能力, 主要通过以下财务比率进行计算:

①销售利税率=利税总额/销售收入

②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③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④每股税后利润=税后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总数

⑤利息税前营业收入率= (利息支出+税前利润) /销售收入

⑥总资产收益率=净收益/总资产

⑦净资产报酬率=净收益/净资产

(4) 权益性比率。

这类比率衡量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 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包括以下比率:

①资产负债比率。这一比率反映公司负债经营的情况, 由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相比较, 可以求出。即: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一般认为, 公司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负债经营, 才能保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如果公司不负债或很少借债, 那它只能凭自有资金来进行经营, 经营风险相对较小, 但资金成本较高;相反, 公司过多负债, 则经营风险加大。负债比率的高低由公司的经营策略和所处行业决定。有的公司宁愿冒风险举债发展, 以提高自有资金的收益, 如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企业。

②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这一比率衡量股东投入对负债资金保障程度, 即:负债总额对股东权益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2.3 图表示意分析

百分比分析和比率分析都是通过对数字进行计算比较, 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并预示公司的发展趋势。有时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这种趋势, 可以用图表来帮助分析。常见的图表分析有平面坐标分析和雷达图表分析等。

3 财务分析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 对于评价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 帮助制定经济决策, 有着显著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 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分析中, 应注意这些局限性的影响, 以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1) 会计方法及分析方法对可比性的影响。

会计核算上, 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的数据会有差别。

(2) 通货膨胀的影响。

由于财务报表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的。在通货膨胀时期, 有关数据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 使其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

(3) 信息的时效性问题。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 均是公司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和总结。用于预测未来的动态, 只有参考价值, 并非绝对合理可靠。而且, 等报表使用者取得各种报表时, 可能离报表编制日已过去多时。

(4) 报表数据信息量的限制。

由于报表本身的原因, 其提供的数据是有限的。对报表使用者来说, 可能不少需用的信息, 在报表或附注中找不到。

(5) 报表数据的可靠性问题。

有时, 公司为了使报表显示出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甚至经营成果, 会在会计核算方法上打主意或者采取其他手段来调整财务报表, 这时, 分析这种财务报表就易误入歧途。

以上关于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局限性的种种说明, 并不否定财务报表分析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了解这些局限性, 分析时注意它们的影响, 可以提高财务报表分析质量。

摘要:论述了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快捷酒店客房清扫程序和基本方法 第4篇

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客房清洁保养质量,防止意外事故发生,避免重复劳动,特制定本办法。

一、客房清扫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1、从上到下。在清洗打扫卫生间和房间抹尘时,应采取从上到下的方法进行。

2、从里到外。卧室地毯吸尘和擦拭卫生间地面时,应从里到外倒

退着进行。

3、环形整理。家具物品的摆设是沿房间四壁环形布置的,因此,在房间抹尘、检查房间和卫生间的设备用品时,应从房门口开始,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循环行路线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卫生死角或重复整理,省时省力又提高清洁卫生的质量。

4、区分使用抹布。应严格按照区分擦拭不同家具设备及物品的抹

布,避免一条抹布抹到底。

5、抹布折叠使用。擦拭家具设备、物品时,不论是干抹布还是湿

车辆故障诊断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第5篇

一、弄清车辆故障的现象

弄清故障现象, 是为了给排除故障提供充分的客观材料和依据, 如果我们对故障现象了解的不全或不准确, 就难以作出正确判断。要想真正弄清故障现象, 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向使用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如问清车辆行驶的道路情况、行驶工作环境, 故障发生之前有何预兆 (如发动机不点火、起动困难、怠速不稳、排气烟色不正常、功率下降、振动及不正常噪音、机油消耗量增加、柴油机运转时油压或温度突然变化、燃油消耗量增加等现象) , 是突然变化的, 还是逐渐变化的, 故障出现后车辆工作情况如何, 采取了哪些措施等。

2.查阅车辆随机履历本。通过查阅履历本, 了解该车的使用情况, 如车辆已行驶的里程;近期保养修理的情况等。

3.检查车辆故障现象。为了准确弄清故障现象,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应起动车辆, 改变车辆工作状况以观察现象的各种变化, 弄清在什么状况、条件下故障现象最为明显, 从而抓住故障现象特征。因为, 故障现象都具有可听、可嗅、可见、可摸或可测的性质。这些现象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性能反常。如车辆最高行驶速度明显低, 加速性能差;车辆操纵稳定性差, 车辆易跑偏, 车头摆振;制动跑偏, 制动距离长或无制动等。

工况反常。如行驶中发动机突然熄火;需要制动时汽车无制动;发动机熄火后无法起动;行驶中转向突然失灵等。

声音反常。如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有不正常的敲击声;排气管有放炮声;齿轮传动有噪声等。

温度反常。如发动机温度过高或过低;离合器或轴承过热等。

外观反常。如车辆横向或纵向歪斜;发动机排气管冒白烟、黑烟、蓝烟;漏油、漏液、漏气;灯光不亮等。

气味反常。如摩擦片、电器绝缘材料等发出焦臭味等。

消耗异常。如燃料、润滑材料消耗过多等。

间隙反常。如发动机气门间隙、制动片间隙过大或过小等。

这些故障现象, 往往是互相联系的, 有时也会同时出现。因此, 只要情况允许, 我们应该运用各种手段, 如看、嗅、触摸、测量等方法, 去检查和判断车辆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为了在故障初起时便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排除, 在实际工作中, 要注意培养分析故障的能力, 做到眼勤、耳勤、手勤, 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现象。

二、分析故障的本质原因

任何一个故障的出现, 都是其本质原因造成的, 其中往往又包括若干可能的具体原因。只有以故障的本质原因作为分析检查故障的基点, 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各种可能的具体原因, 加快故障分析的过程, 防止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见。因此, 在综合分析了故障现象之后, 应透过现象, 抓住实质。首先找到产生故障的本质原因, 进而从总的方面确定与此故障有关的系统、机构、部位以及使用因素。例如, 柴油发动机冒黑烟的本质原因是柴油燃烧不完全。空气不足, 喷油量太多或喷雾质量不好等都会造成燃烧不完全。因此, 此故障主要发生在空气供给系、燃油供给系等部位。

三、分析故障的可能原因

由于任何一个故障除了与不正确的使用因素有关外, 都是由于某种零件或某些部件不能正确工作而引起的。所以, 产生故障的各种可能原因就只能产生在与其相关的某零件或某些部件上。因此, 从故障现象出发, 根据产生故障的本质原因, 联系构造原理, 便可找出与该故障有关的各种可能原因。例如, 如发动机冒黑烟的各种可能原因有:发动机负荷过大;喷油泵供油正时太晚;喷油器雾化不良;喷油器针阀卡死、锥面密封不严或滴油;空气滤清器或排气管堵塞;配气相位不对, 使进气量不足;气缸密封性差而产生漏气;喷油泵供油量过多等。对于这些可能原因, 在分析故障时都应充分考虑。

四、确定故障的主要原因

在初步明确了产生故障的可能原因后, 还必须进一步确定故障主要原因, 缩小故障范围, 找出具体部位, 以便迅速而准确的排除故障, 这一步是排除故障全过程的关键。由于故障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 如果变更了工作条件, 故障现象也会随之改变, 有时在某种条件下, 故障的现象将表现的更为明显。应先按最可能的常见原因查找, 再按可能性不大的少见原因查找。逐个否决某些系统、机构或部件产生此故障的可能性, 缩小故障分析的范围, 最后确定产生的主要原因和部位。如发动机排气管冒黑烟, 主要是燃料烧不完全, 故应抓住油、气及其混合的关键, 不要被一些次要原因及表面现象所蒙蔽。

故障部位确定后, 应根据故障的具体情况, 正确细致的做到一次彻底排除。故障排除后, 要进行试车, 与车辆正常的技术性能进行对照检查, 以判明故障是否彻底排除。

为了便于对故障的分析判断, 常采用一些简便的查诊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诊断故障。观察法就是对故障现象和发生故障的部位仔细查看。观察外表是否有破裂、渗漏、形状损坏以及排烟颜色等, 再结合其它情况的分析, 就可以判断其技术状况。如发动机工作失常时, 观察排气颜色、观察各机构和装置的工作情况等。观察法是应用最为广泛、最为重要的查诊方法。

2.听觉法诊断故障。用听觉诊断车辆故障是常用和简便的方法。当车辆运行时, 发动机以不同的工况运转, 车辆和发动机这个整体发出一种嘈杂的但又是有规律的声音。当某一个部位发生故障时就会出现异常响声, 有经验者可以根据发出的异常响声, 立即判断车辆故障。例如发动机曲轴和连杆机构响、主传动器响、传动轴响, 都可以轻易的判断出来。对于一个好的驾驶员应在行车中锻炼听觉, 听清车辆各部位发出的声音, 并从中判断出故障。

3.质量法诊断故障。质量法就是用简单的量具、塞尺、钢直尺、钢卷尺等测量有关部位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的一种方法。如测量左、右轴距的差值、测量拉杆行程间隙、测量传动皮带的松紧度、测量齿轮的啮合间隙及轴向移动间隙等。诊断电控系统的故障时, 更是离不开度量。例如发动机工作不稳或功率低下时, 怀疑供油压力不足, 就要用压力表测系统压力;怀疑电控系统有问题时, 就要用到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和电阻值等。因此各种量仪和量表是维修人员眼睛和手的延伸, 只有正确度量才能准确判断。

4.替换法诊断故障。替换法就是用技术状态正常的零、部件去替换故障车辆上的零、部件, 或将车辆上相同的零、部件相互对换, 通过比较换件前后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 来判断所换零部件的技术状态。值得指出的是, 替换用的备品件应是试验过的、可靠的, 或者新件也必须是合格品, 如果不慎将坏件替换了坏件, 不但找不到故障, 反而会使故障发生部位虚假化, 增加诊断的难度。例如, 在分析发动机的故障时, 常用替换法对喷油器的工作进行检查。在多缸发动机中, 有时将两缸的喷油器对换, 看故障现象是否随之转移, 以判断喷油器的技术状态。

5.局部拆卸法诊断故障。有时判断故障就在某总成, 但不确定是什么机件出了毛病, 这时只有将该总成部分地或整个地拆卸, 才能查出故障。如柴油机供给系供油不足, 而管路及滤清器均未堵塞, 故判断是输油泵内部故障, 这就需要将输油泵拆卸开仔细检查。

6.分段法诊断故障。分段法就是对具有系统性的结构进行分段或隔离检查, 以确定故障部位。如转向沉重故障, 很难判断故障在转向器还是转向传动机构。把转向摇臂拆下, 转动方向盘, 如觉很轻松灵活, 故障就在转向传动机构;如果方向盘仍然沉重, 故障就在转向器或转向轴。

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程序研究 第6篇

定位和放样工作中, 习惯上是按“逐级控制”的办法进行, 这种控制分为平面和纵面控制。对于路线放样, 目前有三种平面控制方法:一种是沿线附近设置的由一系列导线点构成的所谓“专控导线”, 亦称为“自由导线”。这些导线点往往和国家高级控制网联测, 其坐标取自国家高级坐标系统。一般而言, 测设的导线点的坐标是经过严密的平差计算后得到的。公路中线以控制导线点为依据, 再确定公路中线上各桩点的位置。实际上是确定导线点与中线点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方向, 继而确定公路中线。

另一种是沿用过去传统的方法, 即路线的导线基本上是公路中线, 只不过是在转折处敷设曲线构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控制, 即由交点和转点构成的路线控制导线, 习惯上称为“顺中导线”或“中线导线”, 放线时, 先放这些控制点, 然后再放中线, 而边线放样则是在中线的基础上放置出来的。

以上两种控制放线的方法是先放中线导线, 再放中线, 最后放边线, 即逐级控制放线。还有一种是采用GPS网控制, 此处不作阐述。

对于斜、弯、坡桥放样逐级控制的办法是, 先在“专控导线”的基础上, 围绕桥梁设一个闭合导线圈, 这些闭合导线点跟路线的控制导线进行联测, 在符合精度要求的前提下, 经过导线平差计算, 得到闭合导线点的精确位置;再以导线点为基础, 放出桥梁的轴线桩、桥墩或桥台的中心桩以及基础轮廓和开挖边线等, 这也是一种平面逐级控制的办法。再如, 大型结构物施工时往往要在结构物附近引测几个水准点, 这些水准点引自路线水准点并经平差, 再以这些水准点控制桥梁各部位的施工调和, 这是纵面逐级控制。

总之, 在施工测量放线的布局上要做到由“整体到局部”, 在程序上要“先控制后碎部”, 精度上要由“高级到低级”的基本原则。

2 留有校核依据, 符合精度要求

施工定位和放线过程中,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有校核的依据。比如放一个墩台基础高程时, 从水准点出发, 放出后再回到另一个水准点或本水准点, 才知道放得是否正确, 没有校核是不可靠的。

3 选用仪器正确, 采用方法得当

测量放样的基本工作是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 测前就明确确定点位所用仪具构造、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 以及确保点位最大限度地准确, 所涉及的测量误差分析应运用测量仪器进行, 根据工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鉴于不同的测量仪器具有不同的精度和功能, 不同的工程对象有不同的精度要求, 因此要求选用仪器正确, 方法得当。

由于受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等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造成测量误差, 因而对某一施测对像进行测量而得出的数值并非是其真值, 尽管如此, 我们总希望取得最接近真值的值。测量放样工作中讲究确定观测值的最接近值及其精度评定, 这也是施工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要注重的方面。为消除仪器本身误差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测量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经纬仪在测角时用正、倒镜测回法, 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横轴不垂直于竖轴及横轴不垂直于视准轴对水平角观测结果的影响;又如在使用微倾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 应尽量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这样可以减小和削弱由于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用钢尺量距就可用鉴定的尺长改正数经过计算加以消除, 如用钢尺丈量基线, 必要时还要进行尺长、拉力、垂曲、倾斜、温度等方面的修正。对有些重要的工程结构, 必须强调重复放样, 必要时对其精度进行评定。

4 仪器检校完善, 消除误差及时

要熟练并能灵活地进行放样工作, 应首先掌握测量学的有关知识, 尤其应注意和了解各种仪器的原理、构造、正确使用方法及清单事项等。当使用微倾式水准仪时, 使用前仪器必须满足4个几何条件, 其中之一是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因为它是利用水平视线求取两点间高差, 而视线是否水平, 肉眼是看不见的, 也就是说, 仪器上必须有判别视线水平的装置。水准管就是这样的装置。因此, 常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 使用前务必进行检验和校正, 使其满足应有的几何条件。

5 做到反复放样, 注重步步校验

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的存在, 在实际工作中, 尽管我们十分谨慎和仔细地做了大量的测量工作, 但难免有遗漏和疏忽之处。为此, 放样后的点位应至少校验1~2次, 力求做到万无一失。特别是对桥梁和隧道等重要工程结构物尤应如此。

6 结语

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从道路导线、水准联测、中边线放样、桥遂等构筑物的轴线定位, 到基础工程施工;桥梁下部构造到上部构件的安装和桥梁的桥面系施工以及施工场地平整等, 都需要进行施工测量。只有这样, 才能使工程结构或建筑物各部分的尺寸、位置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有些高大或特殊的建筑物、软土地质的路基及结构物在建成后, 还要定期进行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 以便积累资料, 掌握下沉和变形的规律, 为今后建筑物、道路及结构物的设计、维护和使用提供资料。所以在测量工作中, 我们必须严格坚持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参考文献

[1]严召进.工程测量技术分析与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 .

[2]宋明春.浅谈工程测量的方法及其未来发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4) .

洗浴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7篇

1.1 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 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 如: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吸尘、隔音、美化等, 因此要选择易活, 对土、水、肥要求不高, 耐修剪, 树冠高大挺拔, 叶密荫浓, 生长迅速, 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 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和市容美观的问题;综合性公园, 从其多种功能出发, 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 有遮荫的乔木, 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 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医院庭园则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 在周围可种植密林, 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工厂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防护, 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离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烈士陵园要注意纪念意境的创造等。

1.2 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园林植物造景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 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一方面是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时, 还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 使植物正常生长, 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适地适树, 即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 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立地生长条件, 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其次要合理配置, 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 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 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

1.3 从园林艺术的需要出发

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 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 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 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 合理地进行搭配, 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对于温带地区应该强调的是:一般应多考虑夏季、冬季的色彩。因为它们占据着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花朵的色彩和秋色虽然丰富多彩, 令人难忘, 但其寿命不长, 仅持续几个星期。因此, 对植物的取舍和布局, 只依据花色或秋色来布置植物是极不明智的, 因为这些特征会很快消失。另外,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 树林中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 远近观赏效果 (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近观欣赏单株树的形态、花、果、叶等) 。总体艺术布局上也应协调。根据局部环境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 应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为对植、列植, 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 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如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 而在自然山水, 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1.4 从经济条件出发

我国是一个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各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树种, 若能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 在植物配置方面就会有新的突破。这也是解决城市园林绿地不断增加建设费用节节上涨之类矛盾的办法。因为乡土树种, 适应性强, 苗木易得, 又可突出地方特色。如南京梅花山的梅花, 栖霞山的红枫, 玄武湖的荷花, 都较好地体现出地方特色。另一方面还可种植一些观果、观叶的经济林树种, 如柿树、银杏、枇杷、杨梅、薄壳山核桃、杜仲等, 使观赏性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程序

种植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1) 研究初步方案, 明确植物材料在空间组织、造景、改善基地条件等方面应起的作用, 作出种植方案构思图; (2) 选择基地所在地区的乡土植物为主要树种, 同时也应考虑已被证明能适应本地生长条件, 长势良好的外来或引进的植物种类。另外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来源是否方便、规格和价格是否合适、养护管理是否容易等因素; (3) 进行详细种植设计在此阶段中应该用植物材料使种植方案中的构思具体化, 这包括详细的种植配置平面、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种植间距等。详细设计中确定植物应从植物的形状、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在一起的效果等方面去考虑, 以满足种植方案中的各种要求; (4) 绘制种植平面图及书写有关说明。在种植设计完成后就要着手准备绘制种植施工图和标注说明。种植平面图是种植施工的依据, 其中应包括植物的平面位置或范围、洋细的尺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苗木的规格、详细的种植方法、种植坛或种植台的详图、管理和栽后保质期限等图纸与文字内容。

参考文献

[1]曹玲燕, 张波.园林植物造景探析[M].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 (8)

上一篇:践行价值观需要终生管理下一篇:卫生局转作风促发展活动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