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5—2016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

2024-06-24

中学2015—2016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精选9篇)

中学2015—2016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 第1篇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15年,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在区委、区政府、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区教育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围绕:醇化师德师风,实化管理常规的”强基固本”行动;高考优质目标,促进全面发展的”质量提升”行动;整合生活素养、科学实践、绿色德育和”学讲练探”于一体的”特色凝练”行动;校园安全、和谐校园和校安工程建设于一体的“护校安园”等“四大”行动,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一年来,学校获得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实验学校、江苏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数据库成员学校、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高中历史学科基地学校、南通市2013年度考核优秀监测点校、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合格学校、通州区青年文明号、通州区第十三届科技节暨第二十六届科普宣传周先进集体、通州区新长征突击队、通州区学雷锋先进集体等荣誉。

一、党委工作: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把“三严三实”落到实处

学校党委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融入到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学校党委和班子成员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坚持抓早抓小,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班子成员认真抓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践行“三严三实”,以党风促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校风,坚持不懈地抓党风廉政建设。

通过邀请法制副校长向全体行政领导及支部书记宣讲“廉洁从教”的重要性、组织全体教职工聆听“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坚持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每周召开行政中心组会议等活动及措施,凝聚了干部、党员、教师创新的底气、增强了服务的能力,养成了清廉的正气,推进校园和谐、文明建设,使作风建设成为新常态。

二、教学工作: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紧紧围绕推进“学讲练探”教学模式一体化,践行“十二字”方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主题,探索与目前我校学生学力相适应的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5年我校“小高考”再攀新高,4A人数达132人,省均加分超过2分;高一录取分数线超同类学校21.5分;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再破600大关,达620人。其中朱金铜同学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航空飞行与指挥专业录取。余卓涵、査苏平同学在“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五届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现场决赛中喜获省一等奖,邢陆林等13人获省二等奖,李想、戴骏惠等19人荣获省三等奖;张琛、张哲茵同学在2015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赵炜烨等9人获省二等奖,黄靖等17人获三等奖。张哲茵、张鑫熔、蒋钰杰、陈诗尧等4名同学在2015年江苏省中学生物理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丁淋等18人获三等奖。唐燚剑在第2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中荣获一等奖,郑禹超等21人获省二等奖,葛小华等3人获省三等奖。另外还有119位同学在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学历提升工程、青蓝工程、名优工程,借助主题阅读、全员培训、推门听课、专家讲座、集体备课、课题研究、课堂展示、微课比赛、解题能力比赛和基本功比武以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评比等途径,引导教师强教学内功、求课堂优化,练教学本领,增教学实效,促专业发展。一年来,我校新增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人,通州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20人。

在优课评比中,季志锋主任在2015年江苏省高中物理优秀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于2015年12月被聘为华东六省一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教学展评活动的点评专家;孙兵老师在该年会教学展评活动中荣获高中组一等奖;在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陆王华老师喜获江苏省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王进主任喜获江苏省物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金鑫老师获通州区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朱东林、王惠兵老师获通州区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12月9日,我校接受了“省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基地”专家组现场视导调研。从我校“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基地”成功列入“省2014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以来,该课程基地以创设新型科学学习环 境为特征,以科学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增强科学学习能力、实践认知、个性体验为主线,挖掘并发展学生的科学实践潜能,建设了一支个体拔尖、群体优化的教师队伍,构建了富有特色的科学实践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凸显科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范式。在意见反馈环节,专家组认为,基地建设项目立意高、投入力度大、场馆设施新、台账资料全、活动效果好,希望基地走精致化、特色化、品牌化内涵发展之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校教学质量的转型升级,加快培养兼具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美的创新型人才。

12月16日,南通市部分重点高中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活动围绕“基于实效的高中试卷讲评课的建构”这一主题,我校与江安中学两校的老师一共开设了22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主题鲜明的汇报展示课,获得了与会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与会来宾和我校全体教师听取了江安中学蔡成兵副校长、栟茶中学徐旭东书记的讲座,分享了两校试卷讲评课有效建构的成功经验。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全程参与活动,进课堂、听报告、做点评,并就此次主题活动作了《课堂教学效益至上》的专题讲座。

三、装备工作:整合教育技术资源、加强现代教育技术

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处与教务处紧密合作,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管理”为宗旨,以方便师生利用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为根本落脚点,大力整合教育技术资源,营造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信息环境,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教育技术装备处加强设备、资源的安全管理与运行维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给高一一线教师配发了笔记本电脑(上年度已经给高二高三配发),提供信息化教育科研与管理的环境保障。现代化录播教室、电子书包业已全面开工建设。

我们坚持学用结合,校本为主的原则,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的巩固与提高的指导和培训。抓好教师学习培训指导,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素质。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远教资源与课程整合指导,让每一位教师学会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和校园网络教学设备,会进行优化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学科课程教学。通过培训指导,解决学校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不足、不高、不通”的问题。

四、德育工作:用“绿色德育”引导“亭中习惯”,拓展教育发展新空间

德育线继续坚持“以德为先、绿色德育”的理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生活素养为重点,以“八礼四仪”教育行动、“护校安园”行动、校园封闭式管理为抓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彰显我校“绿色德育”“提升生活素培养”的办学特色。坚持精细化德育管理,深入开展规范教育,聚合精气神,强基固本,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厚植亭中发展基石。

以创建南通市文明单位为契机,着重建设以道德讲堂为重点的文明在线网,创新道德讲堂看、诵、讲、作、唱等活动流程,丰富讲堂内容。借助梦江苏·逢善必扬客户端推广平台,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典型的榜样引领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开展“八礼四仪”系列主题教育,培育学生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通过开设敦品、励志、学习、科学、心理讲坛,提升青少年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

通过“跑操”、毽球、合唱、体育节、校园十佳歌手等体艺特色活动,提振学生的精气神,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克服困难的意志。省女子三门球比赛获中学组二等奖,区男子乒乓球比赛获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区男子、女子毽球比赛均获二等奖。开展“光盘行动”、文明就寝和手机专项清理,组织“友善”主题班会评比和“捡亮校园、提升素养”行动,文明学生行为,优秀学生表彰,臻善言行举止,提优道德素养。涌现出26位省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3位中学生党员和6个市、区优秀班集体。“博爱在通州,人道万人捐”筹得爱心善款15840元。牵手南通四建,搭建温情平台,为2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提供长期生活资助。暑期2015届高三部分师生自发组织为身患白血病的2015届高三(7)班学生张启岗进行捐款近90万元。

五、教科研工作:四项省级课题顺利结题,亭中教科研迎来黄金时代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 “普通高中转型下学生生活素养的培养研究”(主持人:严少标、瞿国华)由于有了各子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和教科室的统筹与推进,在2015年度进一步顺利开展。2015年12月在我校召开了课题结题现场论证会,南通市、通州区两级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员参与论证,充分肯定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顺利通过了结题鉴定。该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较为 广泛的影响。

今年,我校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同样交了一份完美答卷。有三个由教师个人主持的省级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鉴定,教师个人主持的省级课题分别是“基于创新学力培养的高中物理‘云实验’教学研究”(季志锋)、“高中英文诗歌赏读与创作选修课开设的实践研究”(栾爱春)、和“基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学案导学研究”(殷铁新);另有两个市级课题“数学教学中情感内驱力研究”(陆王华)和“基于中学实验装备功效下的高效教学研究”(季志锋、孙兵)结题;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少教多学’之‘学议练探’课堂教学范式研究”(严少标、任洪华、王惠兵)也顺利通过结题鉴定。2015年9月,我校又有两项课题获批省级重点自筹课题,分别为:“普通高中‘数学探究’课堂范式实践建构研究”(瞿国华)、“高中汉词语教学中人文之‘道’培育研究”(曹春华)。

2015年,教科室会同校长办、教育工会先后组织了以“潜心阅读,完善自我,带动学生,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教育心语”、“读书征文”活动。我校教师参与热情高、参与范围广,通过这样的活动,表达了亭中教师博爱情怀,爱生、敬业、乐教的精神,有利于教师养成教育生活中注重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15年学校教科研成果共145篇。其中有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近30多篇论文在省、市各项论文评比中获奖,发表与获奖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9篇。在2015年“行知杯”论文评选中,有1篇论文获得省一等奖,14篇获得省二等奖,8篇获得省三等奖; 2015年“新世纪园丁杯|互联网+”论文评选中2篇获省二等奖(栾爱春、曹莹),3篇论文获得省级三等奖(王伟、李锋、王成凤);2015年省“名师杯”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李秀成老师的“‘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获二等奖。

六、后勤工作: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开启和谐校园新篇章

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用电常识、消防知识、液化气安全使用知识等内容,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开展“小手牵大手”,普及防火、防雷、防伤害、禁毒等安全防御知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与综治部门配合,加强校园周边流动商贩、交通拥堵、私人食宿点的管理和整治。

深入推进“校安工程”,更新鹏程楼卫浴、完成腾龙阁主体加固工程、求博苑铝塑板更新工程、老区木窗改造、体育馆西三幢楼房上下水改造工程、校园广播音响系统更新工程、女生宿舍更换实木上下铺和抽水马桶、修葺继往开来浮雕,升级节能环保型锅炉设备、食堂冷库灶具、热水供应、教学楼电缆线路等。

开展“护校安园”行动,配合学校封闭式管理,实现高三学生集体用餐、高一高二学生统一在校用餐,定制了保温罩等配套设备;在省课程基地建设中,总务处做好硬件建设和后勤服务,建成天文台、生态标本馆、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以及科学广场;集安全监控、家校沟通、信息交流、办公管理、互动课堂等为一体的”智慧校园”基本建成。

中学2015—2016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 第2篇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领导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为目标,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立足本职、本岗、本校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照《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开拓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新路子,为我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

2、实效性原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管理、师生交流中的“问题解决”。

3、整体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为本,注意培训的系统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对内要实现校内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整合,对外注意与培训机构的良好合作。

4、主体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5、差异性原则:校本培训要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注重差异,突出个性。

6、开放性原则: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但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

四、培训目标

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并实现教师整体素质与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

五、培训内容

当前,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为:

1、师德和教育教学观的培训。校本培训要不断强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深入领会素质教育实质,把握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型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

2、教学常规培训。备、教、批、辅、考作为教学环节是教师岗位培训的基本内容。要针对学科实际、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研讨和教学技能的培养;要面向未来,改革课堂结构和评价方式,实现减负增效。

3、基本功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基本功培训在传统的三笔字、普通话等内容的基础上,应侧重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多媒体教学、cai制作、微机操作技术等都应该作为基本功培训的内容。

4、教育科研培训。教育科研培训应结合本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科研方向和具体课题,培养科研能力。不同层次的教师应制定不同的培训规划,在满足教师的共同需要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

六、培训形式

校本培训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展开:

1、案例教学式

学校要根据需要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案例教学方案,使教师针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案例教学应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基本方式。

2、现场诊断式

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的问题与思考 第3篇

一、教师校本发展概念的界定

教师校本发展, 主要基于学校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和环境气候的优化, 强调教师在生活、工作中发挥主体意识的教师智能、情感、人格等的全面发展, 中心为教师专业发展, 其宗旨在于使教师、学生、学校同步发展。教师校本发展有以下特点:

1. 全员性。校本发展的对象为全体教职工, 这有利于发挥校内整体育人的作用及教育合力的达成。

2. 全面性。

倡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育是靠人格来塑造人格的活动,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条件下, 教师的品德要比学历重要得多, 也难得多。

3. 全程性。

教师校本发展有利于针对不同教师制定各自不同的长远计划, 依据教师成长规律, 长期持续不断地规划和促进教师的发展。

4. 针对性。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 有自己的具体条件、所处环境, 教师校本发展在兼顾共性的同时, 可依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师可对照自己的不足主动寻求发展, 学校也便于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对其发展创造条件, 提供帮助。

5. 多样性和灵活性。

促进教师校本发展, 在时间、内容上可根据本校情况灵活安排, 形式上多种多样——经验交流、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等, 都可以促进教师发展。

二、校外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及整体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校外教师培训模式的弊端日渐显现,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校外培训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培训内容方面, 保守性和盲目超前性并存。保守性主要体现在校外培训机构所开课程多与师范院校职前培养课程相似, 内容陈旧, 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渗透。盲目超前性表现为有些培训看到教育技术发展很快, 就盲目进行教育技术的培训, 但有些学校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缺乏;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极快, 购进设备, 很容易造成浪费。在价值目标方面, 基于技术理性的在职培训, 教师所学到的知识与个体当前的现实工作、生活情境与需要没有直接联系, 缺少个体特定心理体验的融入, 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体内在心智模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难以影响教师的行为。最后, 培训者自身条件也是影响传统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培训者自身素质不高, 采用要求教师受训的方式方法来培训教师, 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 由校外培训衍生出的问题。校外培训的规划和管理多是由校外教育行政部门倡导与主持的, 难以把握和兼顾教师的多种情况和需要, 再加上这些培训多为临时的, 影响了对教师发展的长远规划。目前大多数培训只限于教师和校长, 内容也往往限于与教学有关的技术, 忽视了行政人员和校内其他职员的发展需求。

教师参与传统校外培训的热情不高, 处于消极被动的境地。只有依靠教师校本培训才能解决当前教师校外培训所存在的弊端。

三、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本培训, 就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 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校本培训改变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向, 强调学校在教师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学校要把培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 由专人、专门组织负责, 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计划, 优化教师的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 密切结合教师的专业工作情境, 推进教师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

教师工作情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涉及到的因素相当复杂。既包括学校组织文化系统, 主要是管理活动、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又包括社会情境文化系统, 主要是社会对教育系统的角色期望;两者通过教育目标发生互动影响。教师在此种工作情境中, 必须时时采取多种专业行动决策, 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 这使教师必须持续面对各种新处境、新问题和新挑战, 产生专业发展需求。因此在教师教育中, 要做到规划教师专业活动时, 必须配合教师已有的专业经验与专业内涵, 使教师培训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必须提供教师预备知识框架内或能协助教师研修的教师预知知识框架, 以便进一步在实际工作中获得事实经验;必须提供教师实际经验, 并以经验为基础构建教师实践性知识, 以协助教师发展其专业素养;必须引导或协助教师针对所获得的经验, 进行高层次的反思;必须有各方面相关人员协助, 在多层面的问题互动中共同发展。因此, 学校必须密切结合教师的专业工作情境, 变被动为主动, 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组织培训活动, 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2. 采取个性化的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校本培训灵活化构建。

校本培训作为极具个性化的培训模式, 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1) 师徒制。师徒制是校本培训的最古老的形式, 是指让青年教师跟随一些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 使新手教师从专家教师和熟练教师那里获得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 并获得大量正规教育学不到的“缄默知识”。 (2) 开设专题讲座。校本培训的讲座不同于大学里的讲座, 它的针对性更强。有意义的讲座要使全校教职工对外界的发展和动态有所了解和洞察, 从而促动教师自主探求的欲望, 起到自主发展的“发动机”作用。 (3) 案例培训。在案例培训中, 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以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 教师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与寻找对策等工作。通过案例培训, 教师既可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 又可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同时, 教师编案例的过程又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4) 课题带动形式。即以研究课题的形式来带动和实施培训, 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参与研究应成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3. 借鉴国外校本课程的经验, 建立校本培训的合作探究模式。

国外校本培训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模式, 理论基础是“教师即研究者”, 基本含义是鼓励教师成为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 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这里, 教师研究不是指专业性、理论性的学术研究, 而主要是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即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基本特征主要有四点:“参与”, 即教师参与行动研究;“合作”, 指教师与外部群体或制度合作, 强调教师由个人化的、孤岛式的研究走向群体合作性研究;“改进”, 指改进学校实践, 改进教师的理解以及实践者所处的社会情境;“系统”, 指行动研究要使用某种科学方法, 而不至于使教师成为随意的问题解决者。国外教师校本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采用合作探究模式, 运用教育行动研究, 谋求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立足课堂, 在“做中学”, 通过对教学行为反思, 发现教学外部行为背后隐藏的理论和获得某种策略。校本行动研究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专业研究者与学校合作开展的研究活动, 专业研究者在走进学校时, 不带有任何先验的框架和思维模式, 而是从学校中存在的两难情境和疑难问题入手进行指导;二是学校组织开展的没有校外人员参与的校本研究, 如年级组和教研组之间的活动;三是由单个教师开展的校本研究。我国的教师研究者也发现, 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素质。因为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规律, 提高工作责任感;通过与专家、同事的交流以及自己的反思, 教师可以改变陈旧观念, 形成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与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可以对教师目前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可能加以把握和预测, 以便促进教师的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陈桂生.“基础教育”辨析[J].北京:中学教育, 2002 (1) .

[3]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 2002 (1) .

论如何提升中学校本培训的品质 第4篇

关键词:中学;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099-01

教师校本培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一概念的提出,最先是英、美等国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发展起来的,同时,欧美国家也开始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认识到了学校是教师成长的主要环境。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教育行政部门也日益的开始意识到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在教育部颁发的各类有关校本培训的文件中均确切提出了:“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这一主题。这一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师资培训的理念、制度和策略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对教师所就任的学校在教师培训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新的发现与认识。由仅仅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地方,逐步发展成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共同发展,同步提高的园地。

此片文章主要阐述一下中学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校本培训正在不断的迅速发展,但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例如:校本培训活动开展存在随意性,计划、方案、主题零散,相互抄袭的现象严重,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很难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用于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缺少针对性和特色性。另外,大部分的院校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也忽略了内在结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很难制订出符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由此便出现了培训内容涵盖面广,却又很难落实的现象。同时,目前的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很难反映出教师在课堂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变化和提高,以及通过校本培训后是否真正对学生产生了影响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主要原因是由于现阶段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基本都是源于校外,带有很强的学术性质,缺少说服力。更有甚者仍存在评而不议,议而不改的现象,使校本培训失去了意义。

二、存在问题的影响

校本培训所存在的漏洞及局限性对学校及教师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滞后的消极影响,培训内容与实际的脱轨的现象对于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长远目标均存在着阻碍的反作用。综上提到的这些没有活力且陈旧的培训模式已经很难迎合现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阻碍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而对于教师的教育如若缺乏了个性化则很容易打击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了教育成果大打折扣,阻碍了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发展缓慢的学校和教师也会产生急功近利的现象和教育意识,从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教学质量,偏离了培训的本质。

三、提高校本培训的几点建议

1.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模式及内容。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课堂班级的管理、表达和组织的能力、学习技巧的传授等等,覆盖面非常的广泛。因此校本培训的重点是要将培训活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始末,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学习课程的某一点上。培训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要有机的结合起来,要通过自我学习、听专业讲座、组织教学小组、利用专家引领等多样化的形式使培训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的内容要反映出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解决所遇到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没有必要一味的追求面面俱到,多而全,校本培训内容和模式的设计只有根据学校的实际而制定的校本培训内容和模式才会真正适应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发展需求。

2.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需求构建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在英国,有学者提出了九项评价教师在职培训的指标,分别是:教师自己是否确认有培训的需要;管理者是否提供支持并确保教师的全体参与培训;地方教育部门是否具备师资培训的配套政策及资源;是否可以提供多样的形式和有效的时间让教师来选择;是否根据教师的自身实际需要来设计培训的内容;是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是否具有过硬的培训经验与技术;学校是否有充足的培训准备;培训后的成果是否可以得到广泛积极的推广。在我国,学者们认为评价校本培训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其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分为基地建设、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目前,针对我国的校本培训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比较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就是要从学校的自身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需要为评价的基础,无论是利用社会评价、自我评价还是校内评价等其他的评价方式,都要持续坚持评价是要始终贯穿校本培训计划的始末以及整个实施过程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作用,找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分析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为进一步实施校本培训提供有效的依据。

3.通过合理配置、组合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促进校本培训内容的与时俱进和手段的现代化。校本培训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历史时期,而对于研究的继承不能是一味的循规蹈矩,而是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面向新时期的要求,教师们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具备新的思想、掌握新的技能,制定新的对策。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政府已经把教师的队伍的建设提上日程,摆在了突出重要的高度上来了。与此同时,新课改的制定也与传统的校本培训产生了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这些冲突的显现就急切的需要学校在制定和规划校本培训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新的培训方法,创新扩展新的培训方式,做到与新形势、新知识、新环境的协调有序,培训的内容要不断的更新,符合和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流,加快知识更新的脚步,充分利用和发挥以校内各种资源为基础的教师校本培训与发展,同时有效整合校外的资源,例如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各类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兄弟学校的合作、专家的引领等,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水平。

4.将教师的个性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教师群体的发展有效的相结合。校本培训构建的最理想模式就是将学校的长远发展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相结合,因为校本培训是一种既能展现学校自身特色,又能体现教师个性的培训活动。现阶段,学校的教师队伍基本都面临着多元化的问题,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师水平不一致,因此为了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和学校的整体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教育研究者们在选择校本培训的模式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保证模式的恰当性、合理性与适用性,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深入思考、权衡利弊,做出科学的、适合自己的选择。

作者简介:张晓锋(1983-)女,汉,沈阳师范大学2008级同等学力在读,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学2015—2016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 第5篇

2012学年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2012学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切实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培训目标

1.以开展有效教学为抓手,创新培训思路,改进培训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针对非毕业班新课、毕业班复习课课型的研究与培训,提高中考、的教学质量;

3.向管理要效益,向培训要质量,不断提升我校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

三、培训内容

1.师德修养培训:以学校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为主要学习形式,以时事政治、教师职业道德、有关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活动,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

2.加强对各学科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能力的培训

充分发挥有效教学优质示范作用,责成科教处、教务处寻找各种有关有效教学的教育理论、教学录像案例,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各年级有效教学听课调研活动,促使教师养成思考课堂、反思课堂、分析课堂、研究课堂的良好习惯,提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驾驭能力。

3.积极开展教研组内研讨课、学校汇报课、评课、实验课题、教学论文、教案设计等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班主任能力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形式,树立班主任工作的正确理念,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并能不断创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班级集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

训考察,回校归来要求他们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6.加强教师读书学习培训。促进教师读书、写随笔等活动的开展,形成人人爱读书的充满书香的和谐校园氛围。阅读学习国内外教育经典著作,了解教育、心理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理论水平。要求教师学习做到:学习有笔记,发言有提纲,学习有体会,同时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新教师中开展硬笔、软笔、普通话等提高性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四、培训的方式

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以学校集中培训、自我培训为主,集中培训、教研培训为辅,以学校为主阵地,围绕教育教学实际,培训和提高教师的水平,促使教师自我完善。采用听、说、看、做、写等形式开展。

1.读书自悟

教师根据自己实际的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的办法来提高自己。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促进教师自主发挥和提高的主要方式。

2.集中学习

学校集中教师学习,采取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骨干教师讲座等方式。有计划地按照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等环节,全员参与,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形成校内教师间自主研讨的新氛围。

3.教研学习活动

学校每学期结合当前的教改实际和我校的实际,有重点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

4.随堂听课

校长、中层领导、教研组长要经常性地深入教师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

5.总结提升

通过撰写案例、论文、经验、心得、反思等,提升教师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

五、考核与管理

1.设立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建学校校本培训管理网络。

2.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和师资水平状况,有计划地安排学科教师参加市、区级培训、进修和观摩。

3.把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例和案例、学习体会、经验总结、研究论文等文字材料,参加培训和研究活动的考勤情况作为校本培训检查、考核的依据。

大店中学

中学2015—2016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探索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校本培训模式、方法,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立足校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更好地实现教育局提出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建名师队伍,出优秀人才的目标,使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教师继续教育,达到以下目标: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整体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2、鼓励教师一专多能,不断提高文化水准,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成为学生欢迎的有广博知识的人。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施新课标中,促使每位教师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加大教改科研力度,提升教改科研能力,使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数量逐步增多,质量逐步提高,骨干比例增大和层次提高。

5、围绕办学目标和特色开展校本培训,注重培训教师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建一支能适应学校办学特色需要的教师队伍。

6、实现教师整体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培训内容:

1、继续开展“四个专题”、“十个一工程”校本培训

一年安排四个专题培训,做到集中时间学习,安排专人辅导,教师做好记录和反思。继续要求教师完成“十个一”工程:树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编写一份优秀教案;上好一堂公开课;评好一节课;说好一节课;读一本理论新著;设计好一份优秀试卷;写一篇好文章;制作一个精品课件;做一次成功的帮扶结对。除了学校的安排培训外,教研组一年至少组织8次专题研讨活动,把“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怎样评课”、“怎样批改作业”等最实在、最切身的问题作为校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2、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发挥青年教师新生力量

(1)青年教师技能比赛。校内安排教龄35周岁以下数学、科学教师演讲比赛,开展“箬横镇中学青年教师精品课件大奖赛”,获奖作品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供教师交流学习。

(2)教学沙龙。举办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自主学习沙龙,是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一大亮点。重点探究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管理,形成教育教学“争鸣”的氛围。

(3)师徒结对。让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很快进入教学状态,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指导教师不仅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并经常进入新教师的课堂进行实质性的指导教学,为新教师上示范课,手把手的教给他们一些教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教师要主动请教老教师,积极与老教师开展听课、备课、作业批改、试卷评析等方面交流。

3、加强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要积极营造务实、活跃的教研氛围,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求真务实,要有效避免教研中存在的低层次重复现象或高层次虚空现象,(1)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每次活动都有一个立足校本的教研主题。

(2)坚持和改进每两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每次活动都应有一个组员作中心发言。

(3)坚持和完善公开课制度。

继续要求所有的教师每学年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教研组要在第三周上报所有教师开设公开课的安排计划,教科处将公布全体教师开设公开课的安排表。

(4)努力推行教师之间的推门听课风尚。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实施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三一示范工程”建设,要求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上好一节高水平的示范课,开展一项高水准的课题研究,开设一次高质量的专题讲座(组内或校内),引领教师成长。

5、请进来、走出去

有计划地组织教研组外出听课;请进专家、学家来校讲学,及时了解教改信息。加大专家引领的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6、加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有效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根本途径。要重点抓好各学科所面临问题的自主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在课题研究中要努力做到课题研究与课程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要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的学科性和针对性。指导各学科要认真总结研究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校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做好上两年省、地、市各级立项规划课题的结题和2012年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组织教研组、个人,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问题进行选题,以课题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教研统一,以研促教,要求每个教研组至少申报一项

四、培训的实施

1、实施的原则

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发展为本,立足自己的人与物,实现培训后能提高人的素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帮助教师有层次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目标中要体现差异性,有利调动教师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自我创新。坚持教学研一体化原则,把培训落到实处,把培训的结果显现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2、考核与管理

做好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考勤、学习、资料、成果等情况的检查、记载,认真做好审核工作,按要求做好登记。

3、学时安排

每年每个教师至少要参加48学时的校本培训,其中校级培训不少于16学时、小组分散培训不少于24学时,个人反思自学研讨不少于8学时。

五、组织与保障

1、学校教科处负责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工作,确保校本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完善制度,加强督查。学习制度:每周一安排学习、活动时间,平时抽时间自学。考勤制度:凡属继续教育活动、学习,均应作好考勤记载。

3、认真考核,奖惩兑现。学校要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对教师日常工作的检查考核中,对继续教育工作任务的履行,与教师评职、评先、评优、评骨干挂勾,对未完成此项工作的实行一票否决。

4、保证经费投入落实,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购置有关的图书资料、设备设施.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和校本教师培训方案的形成,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在我校的深入展开,已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培训初具特色,渐成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完善相关制度,深化校本教研、培训工作,逐步将学校建成具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型校园。

中学2015—2016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 第7篇

2010-2011学年下学期校本研训计划

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新一轮课程方案的试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等,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结合我校发展需要特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具体目标:使每位教师在原有理论水平的基础上着眼于理论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原有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科基本功和学科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原有开展常规教研的基础上,着眼于专题研究、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在原有运用多媒体的基础上,着眼于多媒体与各学科的进一步整合。

二、培训内容:

(一)师德教育(4学时)

培训内容:《教师礼仪》等

培训形式:师德专题培训。主要学习《教师礼仪》,培训采用讲座或教师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

考核方式:教师提交师德培训学习笔记,师德考核合格且学习心得被评定为合格以上等次者,方可评为师德培训合格。

(二)新理念培训(14学时)

培训内容:《好班规打造好班级》《高效课堂八讲》等

培训方式:学校安排负责人教师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学习,每参加一次集中培训计2学时,计划组织4次集中培训,同时组织外出培训教师 1

举办学习心得汇报会计2学时,共10学时。教研组组织上汇报观摩课,该项活动以教研组集中的形式组织进行,共4学时。

考核方式:学校举行新理念学习情况心得交流会,凡提交论文被评为合格以上等次者,该项培训考核方可评为合格。

(三)新课程培训(8学时)培训内容:“洋思教学”知识培训

培训步骤:第一步:集中培训。学校召开理论培训会议,由去洋思学习的教师带领全体教师学习“洋思教学”有关知识。这一步骤在上学期已提前完成。第二步: 学习洋思中学教学经验,部分教师上公开课。第三步:教研组专题研讨。依据集中培训及专家讲座有关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学习,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出适合各科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第四步: “洋思教学” 观摩课活动。各教研组确定两名教师为“洋思教学”实验教师并提供尝试观摩课,组织本组教师观摩研讨。

考核方式:学校开展“洋思教学”过关课活动,每位教师讲课,学校组织人员进行评课,过关者考核即为合格等次。

(四)新技术培训(12学时)

1、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 :(4学时)培训的内容:网络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培训的方法:网络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是现代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能力,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为此我校将开展课堂教学比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对教师课堂教学网络技术的运用进行提高。本学期各教研组选举推荐1--2名教师参加全校课堂教学比武。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心得,认真准备,上好课。课后要认真反思,写出听课反思。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加观摩活动,教师每参加一次计1学时。

考核方式:录像课教师根据说课、上课、反思进行考核,其余教师根据参加参加录像课观摩活动考勤、教师听课记录进行考核。

2、信息技术的培训:(8学时)

培训的内容:①网络初步操作②网络资源的利用③幻灯片制作④网络课件制作及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启。

培训的方法: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每次培训计2学时,本学期计划组织4次集中培训。

考核方式:每次培训结束后对教师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考核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秀。

(五)教师自学(2学分)

1、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学校计划每学年组织教师自学教育理论专业书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由学校提供书目,教师自学,学校审核。

2、学校集中培训内容。教师要根据学校集中培训内容开展自学,记笔记,写心得。

考核方式:学校将组织1-2次读书交流活动,教师提交学习心得,每篇不少于1000字且被评为合格以上等次计0.5学分,每学期最高计2学分。

三、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长: 房公堂

副组长: 陈传舜

组员:房公堂陈传舜李圣文

朱恒军王洪艳王青山魏德成四、培训安排(见附表)

上游中学

中学2015—2016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 第8篇

一、校本师资培训的途径

1. 骨干教师办讲座。对于农村地区的中学,信息闭塞,又请不到教育专家来校培训教师,因此,充分挖掘校内“专家型”骨干教师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让他们担任校本师资培训的重任。先把骨干教师派出去接受高层次的培训, 让他们全面掌握课程改革的精髓,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校情,取长补短,向学校管理层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校应根据他们的建议研讨适合本校的师资培训模式, 组建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培训工作组, 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抽象理论讲解, 而是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这样的专题讲座一定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培训的次数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培训的策略要及时调整,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使培训的对象积极参与。

2. 科任教师重实践。校本师资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改进教师的课堂结构, 课堂永远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是检验培训效果的最佳途径。当前,在学校里开展的优质课评选活动、示范课活动不失为一种实践性校本师资培训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提高,逐步缩小教师个人因受教育程度不同,经历不同,能力类型与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差距。在讲评课的过程中,除了评优外,还应关注哪些需要改进的课,向授课教师提出一些卓有成效的建议,利用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 科研引路促培训。针对课程改革形势和任务,面对思维较为迟钝的农村学生, 以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以现代化教育科技手段为突破口,引导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课题研究活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教研活动要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全员性,研究的空间基于校本、基于教学实践,研究的主体是使教师平等合作互补共建,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学行为的转变上。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个人和课题组或教研组得到交流, 观点得到碰撞,互动中得到共鸣,对具有实际价值的教育教学理念予以全校推广。

二、校本师资培训的反思

1. 教师的素质不高、教法陈旧、能力不强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当前教师的专业素质存在着两个极端: 一是老教师排斥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立起来,把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课方式对立起来,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 致使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费时较多、收效甚微、教研较少;二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存在着急功近利、否定一切传统的思想,把课程改革当成形象工程,意识不到它是一个渐进、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意识不到传统教学思想与课改理念是相辅相成,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仅靠校本师资培训还远远不够, 应深化改革师范类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实践性锻炼,使之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相衔接, 把好教师进入工作岗位的质量关。

2. 校本教研缺乏保障机制。首先是时间无法保证。农村教师普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工作量大的现象,因此校本培训或校本教研一定要适时适度进行,否则,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欲速则不达。其次,教学研究的经费无法保障。每一项课题研究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研环境是必须的。

3. 完善评价制度,有力推进校本师资培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发展的方向及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在多年应试教育的环境下, 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评价是非常敏感的。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教师专业上终身发展。教学行为的评价应该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走向“多元一体”的复合评价,这个“多元”应因地制宜,不具有统一模式,“各元”在评价方案中所占的权重也应有差异。

总之,校本师资培训的方案正在实验阶段,有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思考,但是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信息环境、教研环境, 为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而不懈努力。

中学2015—2016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 第9篇

摘要:校本培训是成都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从2001年开始试点以来,至今全成都市已有143所中学开展校本培训。文章重在对143所开展校本培训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和特色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确保校本培训健康有序开展的措施。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中学校本培训;培训力;特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成都市中学的校本培训从2001年起在成都市树德中学等7所学校开始试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扩大试点。目前,全市共有143所中学开展校本培训。经过七年的校本培训实践,成都市中学校本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第一,提高了继续教育的成效,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了继续教育的功能,拓展了继续教育的范围,丰富了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第二,使得学校科研、教研氛围更浓厚,教师的观念、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益得到了提高,有效地转变了参培教师的理念,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第三,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第四,校本培训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缓解了教师的工学矛盾。开展校本培训后,教师就近学习,减轻了参培教师的经济负担,使教师学有所获,得到了实惠。

一、成都市中学校本培训学校特色

(一)立足教师实际,紧扣学科特色

各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确定了培训目标和内容。目标与内容紧密联系,以目标为导向,内容为载体,两者互为依托。如四川师大附中明确提出校本培训的目标为:扩展教师的知识面,适应学科渗透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式;实行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新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常规,,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此相应,他们设置了如下的校本培训内容:新概念初、中、高级英语,语文、科普知识、人文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常规,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网络与未来教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

此外,温江中学、都江堰中学、交大附中、十四中、锦城外国语学校等都结合本校实际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作出了规定。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在目标的制定上,或强调教师的综合素质,或注重教师的教学技能。但在具体内容的设置上,均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

各校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可分为素养培训和专业培训两方面。素养培训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技巧、心理健康以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等。十二中、树德实验中学进行的心理健康与创新教育,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培训;都江堰中学举办的教学策略探讨,系统教学法,教师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撰写讲座;交大附中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素质教育和教师素质研讨:八中课堂教学专题研究等等不一而论,都充分体现了各校在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素养的高度重视。而专业培训主要是对教师的学科知识而言。各校在校本培训中尽量凸显学科特色,通过举办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讲座来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温江中学、师大附中和龙泉中学等安排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的讲座与研讨会,得到教师的热烈响应,极大提高了教师钻研本学科知识的积极性。

(二)成立培训组织,加强制度建设

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与进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的保障,也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尤其是明确了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由校长对校本培训进行组织、管理和表彰。学校领导对校本培训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明白继续教育对每个教师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意识到校本培训与学校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为此,各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并以此为核心,以其他部门为依托,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使其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学校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本培训组织机构,成立了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组员包括了各科室的负责人。在层次分明的校本培训组织机构中,对每个部门应承担的职责都有明确规定。如教科室负责制定校本培训的实施方案与考评,教导处提出校本培训的内容,实验室、图书室、电教组提供资料与技术保障等。

制度的建设与组织机构的成立是相伴相随的,作为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度建设的力度理应在组织机构逐渐完善的同时得以加强。因此,各校从管理、评价、激励等方面着手,逐步强化校本培训的制度建设。大部分学校建立健全了继续教育制度,制定每学期教师校本培训的计划,有的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各种专家讲座,有的学校则以课程的形式将校本培训的内容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种,让教师联系自身实际作出选择。这些学校往往以制度化的形式将每学期的校本培训固定下来。为了达到校本培训的目的,大部分学校将校本培训考核评价制度与奖励制度挂钩,建立起一套较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了校本培训对教师的吸引力,有利于校本培训在学校的进一步开展。

(三)制定培训计划,丰富培训途径

制定计划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校本培训能否持续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各校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着眼于学校和教师二者的发展。在学校的发展上,对校本培训的课程、教师的学时、学校的投入等都做了具体规定,这些培训计划切合各校教学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树德实验中学的现代教育技术专项培训是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说明了校本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师个人的发展上,许多学校推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和重点培养骨干教师的计划,由于针对教师个体,因而计划的安排比较详细。龙泉中学为青年教师建立了“一帮一”导师制,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业务能力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当导师,担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并对被帮助的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立足、五年合格、十年出特色”的整体目标。都江堰中学、彭州中学在校本培训中建立了名师培养与管理制度。

各校校本培训的形式较为灵活,途径较为多样。成都树德实验中学注重多种培训方式的灵活运用,并总结出了校本培训的几种主要模式:课题研究模式、教学展示模式、问题自省模式、读书研究模式、讲座培训模式、学历提高模式和技能考核模式。交大附中在充分利用骨干示范式、专题讲座式、课题驱动式、自主反思式等培训方法的同时,还开始探索校本培训的立体化、网络化的模式,将校本培训的计划、内容都放到网页上,方便教师随时学习和查询,提高了校本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他学校的校本培训也不拘泥于培训形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四)新、实、活的内容和形式,为校本培训注

入了生机与活力

校本培训以其培训观念新、培训内容实、培训模式活、培训管理直接的优势,提高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校本培训内容紧贴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性强,各校在校本培训中,注重校本教学研究,把重心落在课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成就了一大批科研骨干、教学骨干、德育骨干、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如:十四中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树德中学的“繁荣观课文化,重构课堂文化,提高课程意识与能力”、石室联中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蜀兴职中的“职高学生课堂学习心理问题及分析策略”。这些校本培训的内容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使教师培训过程化、经常化、生活化。

(五)丰富、发展教师继续教育资源

学校的校本培训锻炼了一批有培训能力的教师和一批受教师高度认同的精品课程和培训专题,如盐道街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石室联中的“学科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探索”、温江中学的“三主和谐教育研究”、十八中的“合作探究和谐发展”等。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校本培训健康有序的开展

七年来,成都市的校本培训在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开展校本培训各学校的基础和条件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校本培训在实施中尚存在认识和操作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

(一)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

部分学校存在对校本培训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学校内日常政治学习、教研会、师带徒,备课听课等常规教学活动的总和;还有的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离开培训机构,把培训机构的培训放在学校,不过是方便教师完成50学时的培训任务,因而不能认识新形势下学校肩负的培训教师、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造成学校培训资源的浪费。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校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多种途径宣传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使教师充分认识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

(二)校本培训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表明,教师和校长对校本培训的认同度是不一样的,校长们更多地从校本培训的功能意义上认同,而一些教师则认为,校本培训不过是把专家请到学校来,不过是把平常的教研活动记为规范性培训,还有的认为是培训机构的培训移到学校来实施等等。由于对校本培训价值、功能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认识水平的差距,由于组织运作的差距,由于各种硬件条件的差距,由于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水平的差异,使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不平衡。成都市的校本培训,在一些学校仅运作在“在学校中”这一层面,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各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学校要认真分析教师的实际需求,充分重视校本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扎扎实实开展好校本培训。

(三)努力提高校本培训的培训力

一些学校存在的校本培训质量不高,层次较低,效益不理想,除了认识,观念层面的原因,还有重要的原因是培训力不足,表现在缺乏先进的培训理念,无明确的培训主题,培训计划性不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够,无学校特色、特点、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开展校本培训的学校,要加强培训者的培训,要把本校的特、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到培训机构或大专院校进修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加强校本培训资源的开发利用

理论上讲,校本培训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学校、学校的组织机构、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个体,课堂生活体验等都是非常鲜活的校本培训资源,但部分学校在实施校本培训中缺乏培训资源开发意识,不放心、不敢放手给教师提供平台,担心降低培训质量,或缺乏培训骨干力量,仅靠聘请外来专家、学者讲学,作为校本培训的实施形式,既增大投入,又不能很好开发利用本校的培训资源。因此,在今后的校本培训中,学校领导要有校本培训资源开发意识,积极发动学校教育专家、特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以新课程实施为平台、开发校本培训的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资源。

(五)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

校本培训的管理是校本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校本培训实践中,一些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仍有一些学校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出现管理无序、松散等情况,使校本培训有其名,无其实,而流于形式。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校本培训的领导,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继续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度,通过校本培训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六)加强培训机构对校本培训的指导

上一篇: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征文下一篇:学院科研工作六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