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2024-06-17

4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精选14篇)

4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第1篇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0126

课程分类:专业学习领域

(必修课)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编 者:樊 凡 审 定 者:胡 明

定稿时间:2014年9月

第一部分 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性质: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和构成方法,形式美法则的应用规律,培养学生点、线、面的构成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的培养,建立和引进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意识,为今后进行平面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中形体与几何中形的本质区别,以及平面构成艺术的构成要素、规律、形式法则,达到与提高形体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运用到艺术设计中去。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分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构成及其形式法则等几部分教学。理论与艺术实践都较强,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理论、示范图例、分析讨论、艺术实践辅导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一)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二)后续课程:《色彩构成》、《基础图案》、《装饰画》等

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总学时:36学时

(二)学时分配如下(其中理论12学时,占总学时33.3%;实训24学时,占总学时66.7%)

二、推荐选用教材意见及要求

(一)学生用教材: 1.《平面构成》

编著:杨薇、李建强等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8月 2.《平面构成》

主编:李丹、马兰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1月

(二)教师用教参:

1.《三大构成设计》

主编:史喜珍、杨建宏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9月 2.《平面构成》

主编:汤雅莉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9月 3.《设计造型基础》

编著:刘海波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9月

三、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

(一)教学环境、设备条件

开设本课程所需相关的图片范例以及作图的基本工具。

(二)学生学习该课程应具备的知识能力

美术基础知识、理性的观察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四、考核

(一)考核方案:实践考试(见考试试卷)。

(二)考核成绩计算: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三)考核的形式:平面构成实践(随堂)。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平面构成的概述

(一)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二)构成与平面构成的概念 【教学要求】

1.了解构成的产生与发展过程。2.了解构成与平面构成的概念。【单元练习】

1.课外收集现实生活中构成意识强的设计作品、图片。2.简述构成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基本要素之一——点 1.点的定义 2.点的性质和作用 3.点的错觉 4.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二)造型基本要素之二——线 1.线的定义 2.线的性质和种类 3.线的错觉 4.线在设计中的应用

(三)造型基本要素之三——面或形 1.面的定义 2.面的种类及其性格 3.图与地 4.形的错觉 5.形在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要求】

1.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及性质。

2.了解点、线、面的构成规律及形式美法则。3.了解点、线、面构成的设计中的应用。【单元练习】 1.点的构成训练 2.线的构成训练 3.面的构成训练

三、点、线、面的构成及其形式法则

(一)对称和平衡 1.对称和平衡的性格 2.对称和平衡的基本形式 3.对称与平衡在设计中的应用 4.点的平衡构成 5.线的平衡构成

(二)重复和群化 1.重复骨格 2.基本形

3.重复骨格重复基本形的构成 4.重复骨格近似基本形的构成 5.重复骨格构成的应用 6.无作用性骨格的重复构成 7.重复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三)节奏和韵律 1.渐变构成 2.比例 3.发射构成

(四)对比与变化 1.对比的作用 2.对比构成 3.密集构成

(五)调和与统一

1.形象特征的统一 2.明暗和色彩的统一 3.方向的统一 4.统一构成

(六)破规与变异 1.特异构成 2.形象变异构成 3.空间构成 4.视觉感应构成

(七)设计作品表面处理技法 1.浮色拓印法 2.混色法 3.自流法 4.湿润法 5.对印法 6.压印法 7.喷洒法 8.拼贴法 【教学要求】

1.掌握运用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对形态进行二次元和三次元空间组合构

成的表现能力。

2.掌握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构成规律及其形式美法则,具有对形体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3.掌握平面构成的应用能力,能应用于平面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单元练习】

1.作业内容: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构成各一张。2.肌理构成9张(10×10cm)。3.作业规格:30×30cm

第四部分 综合实训

一、综合技能实训项目一(课程教学第二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实践训练内容)

(一)项目名称:以点、线、面为表现对象每种完成10个形态的变化设计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点、线、面形态的发现与表现能力

(三)实训内容:打破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方法,从抽象入手,培养学生对点、线、面形态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四)检验形式:作品考核

(五)支撑知识点:点、线、面的概念与性质,点、线、面的形式美法则规律,点、线、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二、综合技能实训项目二(课程教学第三部分点、线、面的构成及其形式法则实践训练内容)

(一)项目名称:发射构成训练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三)实训内容:发射构成

(四)检验形式:作品考核

(五)支撑知识点:点、线、面及发射构成的概念,点、线、面及发射构成的形

式美法则规律,构成设计制作的知识技巧。

三、综合技能实训项目三(课程教学第三部分点、线、面的构成及其形式法则实践训练内容)

(一)项目名称:点、线、面形态变化训练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点、线、面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三)实训内容:以点的形态入手,得到线的视觉效果;或以线为形态,点为结果的视觉效果,要求形态元素和视觉结果元素都肯定清晰。强调形态特征,注意形态组织与关系元素。

(四)检验形式:作品考核

(五)支撑知识点:点、线、面及构成的概念,点、线、面及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规律,构成设计制作的知识技巧。

附:必要说明

1.本课程重点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点、线、面的构成及其形式法则。2.应加强直观教学,采用示范作品、图片的观摩与分析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本课程作业在实践训练中,可根据专业倾向选择5—6个来训练,一定要强调训练的规范性与工艺性。

4.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可根据每学期实际安排学时适当调整实训课时分配。

4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第2篇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平面形态构成》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程。

5、总学时数:36学时(讲授理论课时:4学时,设计实践课时: 32学时)

6、总学分:

7、先修课程:素描色彩等绘画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

平面形态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Composition)”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构成在造型艺术领域里还有组织、建造、结构、构图、造型等含义。概括来讲,平面形态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1、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形式美的规律。

2、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思考。、能够在设计中熟练应用各项基本构成法则;能够理解综合构成中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形象思维和设计创意。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平面形态构成的定义,明确学习的目的,研究的内容以及与专业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构成的概念

(二)平面构成的定义

(三)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四)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五)平面构成应用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形式美法则的规律及表现形式,能在创作中熟练运用

教学内容:

(一)对比与统一

(二)对称与均衡

(三)节奏与韵律

(四)比例与权衡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点线面的表现形式,线的种类及性格特征,面的形态分类等 教学内容:

(一)点

(二)线

(三)面

第四章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基本形相遇的几种形式与骨骼的分类,并能根据要 2 求创作相应的作品 教学内容:

(一)基本形

(二)骨骼

第五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构成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各构成形式的基本特征,并能在设计中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

(一)重复构成(二)近似构成

(三)渐变构成

(四)放射构成

(五)特异构成

(六)密集构成

(七)对比构成

(八)空间构成

(九)肌理构成

四、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分析来进行课堂讲授、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平面设计作品欣赏与分析。

1.理论讲解

2.图片欣赏与启发创作相结合

3.主要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典作品赏析

4. 对学生的作业参与、启发、点评,及时解决作业问题,并举行观摩展览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 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艺术设计教研室全体教师评定课程考核成绩,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出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作业10%+学习态度及出勤20%)+考试70%。

六、教材与参考书

[1]:夏镜湖著,《平面构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庆北碚,1998年版 [2]:蓝先琳编著,《造型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

[3]:汪芳著《平面构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杭州,2005年版 [4]:韩旭编著《平面构成》,郑州大学出版社,郑州,2004年版

七、其它

4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第3篇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在工业产品设计中, 每一件产品都包含了抽象的点、线、面的概念。点是空间中相对细小的视觉形象, 没有固定形态和形状, 只有位置, 没有面积, 在相对的情况下, 有点的感觉的事物或形态越微小越有点的感觉。点的重要功能是表明位置、进行聚焦。点可以进行大小、位置、方向、黑白变化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点在产品设计中体现很多。有具实用功能的点, 也有装饰功能的点。例如产品按钮设计即是一个功能点的形式美设计。不同形状的点往往能够引起人们对自然物和自己经历过的某些事物的多种联想, 具有不同形状点的按钮, 也往往成为产品的视觉中心。例如手机的按键会根据手机的外形进行形态设计和形式美的排列。在产品设计中, 许多产品本身就是线的构成, 最著名的就是1899年的设计“回形针”。运用线的弯曲设计成一个可以夹别纸张的设计。还有Y a m a h a Product Design Laboratory运用轮廓线设计的SLG-100N电子吉他。以及Tools Design, Kopenhagen设计的Eva Solo光盘支架, 运用面于面的转折获得凹凸结构, 达到虚的线的设计, 使线重复排列产生节奏和韵律的形式美感。

面有长度、宽度, 无厚度, 是体的表面, 它受线的界定, 具有一定的形状。面有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等。面又分两大类:一是实面, 一是虚面。实面是指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 通过线条的分割呈现出美的形式感觉。虚面是指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 由点、线密集机动形成。许多产品中, 点、线、面三者纵横贯穿, 互相融合。例如P h o e n i x Product Design, Stuttgart设计的Oyster Shower。点构成了一条条发射状的虚线, 又有发射状的虚线排成圆形的虚面。由此可见, 产品设计离不开点、线、面的构成, 设计基础教学需要紧密结合产品设计。

2 课程单元设计

以高职类工业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平面构成为案例, 在平面构成课中体现产品设计思想, 解决产品的平面形式美的问题。课程目标:掌握平面构成的八种形式美, 并运用形式美进行产品设计。

2.1 重点难点分析与解决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形式美构成的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设计绘制具有形式美感的图形。传统的点线面平面构成设计较为枯燥, 学生在制作完成后, 较难运用与实际, 学习周期长, 学习的兴趣不高。本单元从产品设计中寻找合适的对象进行设计运用, 直接将产品的某个面分解出来作为点线面设计的载体。由此激发学生兴趣, 解决了如何将平面构成知识运用到产品设计这个教学难点。

2.2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本单元课时12学时, 课题为:“对手表表面的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2.2.1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完成时间4课时。教学内容讲解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密集、对比、分割形式构成法。重复, 指同一形态连续、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在运用时应保持形状、色彩 (黑白) 、肌理的相同。其基本构成形式有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构成。视觉效果使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和谐富于节奏感。重复中有骨骼不变, 基本形不变的重复也称绝对重复, 骨骼不变基本型的色彩变化或者方向有规律的变化的重复称为相对重复, 后者较前者变化多样。重复构成设计容易呆板而单调, 因此要变化。变化因素包括:基本形的黑白、方向、大小 (削减) ;骨骼的有规律变化。近似构成指基本形的形态的接近或相似。求大同存小异, 取得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效果。近似与联想有关, 从品种、意义、功能、同谱、同族、同类等方面取其相似又不相同的某种因素, 这种方法可塑性较大。在设计中基本形的大小是要优先考虑的, 如果基本形面积过大, 形状又变化时, 就成为对比构成了。对比构成是形象与形象之间, 形象本身的各部分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对比构成不凭借任何形式的骨骼, 而是靠视觉给予的对比准则。分割构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秩序进行切割或划分的构成形式。其中黄金分割最重要。

2.2.2 第二部分手表产品欣赏

完成时间2课时。分别举例各系列手表产品的风格特征, 进行图片欣赏。

2.2.3 第三部分为课题操作

完成时间6课时。过程:布置课题, 收集资料, 学生设计制作, 教师指导。课题内容和要求:学生每人完成手表表面的设计四款。要求具有视觉形式美感。尺寸10cm×10cm, 铅画纸黑白稿。

2.3 教学方法

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

2.4 习作展示

见图1。

3 小结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将专业的内涵结合到基础课程, 不仅减少了学生学习传统构成基础课的时间, 更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产品设计是创造功能合理、造型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在高科技飞速发展, 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 当下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更加注重创新的质量和速度。因此,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更应该迎合创新改革的趋势, 将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

参考文献

[1]王强, 朱黎明.形式设计——平面色彩设计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8

平面构成教学初探 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平面构成 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平面构成是从点、线、面、体开始的,学习的几何图形较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学习兴趣不大。有的学生学了,也只知道上的是平面设计基础课,不知道如何去灵活运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了学过的内容。学生作业也大同小异,很难挑出有创意和想法的作品。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认识上不重视平面构成,而产生了单调的重复性的劳动。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不急于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工夫。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扩展想象空间的思考。

一、观察生活,寻找灵感

让学生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步入校园,感受自然界中的美的事物,感受美的存在。再让学生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去记录,带学生到室外写生、拍照等,让这些基础较弱的中职生能联系生活,避免因过多理论而产生的枯燥感。

例如,通往宁波的跨海大桥,让学生理解点、线、面是相对而言的,夜晚桥上的灯光个体视为点,点的不断连续为线,还有桥体真正的线,桥面视为面,桥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大小不同的点,但相对大海这个大的面而言,跨海大桥概括为线。学生可以通过实例,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巧用兴趣,启发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主动性。

在一次教学近似构成的设计中,一个女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而且比较善于观察。她设计了一组小猫的动作,很可爱,也可以看出她绘画的基本功,她画出了小猫46种不同的动作,而且每个动作都画得很生动。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学生们都在惊讶平时不善言辞的她能画得那么好,都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该女生也比较有成就感,以后再学习构成时也更加主动、积极了。

日本著名构成教育家朝仓直巳先生说过:“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教学中老师会找来大量的图片及作品资料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在渐变构成中,老师展示一组图片:一个苹果由完整渐变为大半个、最后只剩下果核。学生思维很快,联想到一条完好的鱼,渐变为一条鱼骨头。这样就在单向渐变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视手绘,发挥想象

学习设计离不开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表达设计意图的手段。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脑越来越普及,在设计中的运用也比较多。但是,设计家好的设计思想最初是从手绘中表达的,之后再运用电脑进行处理,可见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以手绘为主,而且要求手绘工整、细致、干净。但只注重手绘能力是不够的,手绘是基础,培养思维能力是目的,也是较难的一部分。后期如何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让学生拓展了思维,可以不断提高想象力。在训练中,教师对一个规律要用多种形式进行表现,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一个独立发挥的空间。学生在找到自己喜欢的图案后,学习兴趣会更浓。

四、评价作品,提升理论

班级里的学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作品评价中,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评价时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自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让别人来了解这幅作品。其他学生可以从作品的形式、创意、色彩、绘画的基本功、认真的态度等方面来进行互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指出画的优点和缺点、值得学习与改进的方面。最后老师进行补充,尽量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建立起信心,也找到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

平面构成可以在二维空间,利用黑白关系表现设计的规律和要求。学习平面构成可以让学生开始思考设计的来源、设计需要那些方面的技能,开始思考联想与创新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第5篇

课程名称:造型2 课程编号: LMH1122005

一、开设院部: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二、教学对象:艺术设计系

三、教学目的: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课,是设计者在处理现实用设计之前如何运用视觉语言的基础训练之一,是视觉艺术界研究平面形象构成的学科。通过构成理论的教学,①使学生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在二维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构成表现,探索形式美法则怎样在具体构成中体现样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构成中的表现;②让学生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图形配置。使学生具备较好的艺术设计素养和表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四、教学要求:

灵活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和,能运用理性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的关系、编排。训练和提高二维空间的形象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熟练地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理性造型能力。让我们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重点在于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图形的配置。

五、课程学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8×4=32课时

六、考核:以学生习作为依据,综合平时努力程度,由教研组集体评议打分:平时20%,考试80%。

七、教材: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程:平面构成》.洪兴宇、文涛编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八、主要参考书目:

1、《平面构成》.满懿.辽宁美术出版社

2、《平面设计基础》.陈菊盛.中国工业美术协会[内部刊物] 3、《新平面构成》.洪兴.辽宁美术出版社 4、《平面构成教程》.汪芳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5、《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成朝晖,北京大学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第一章平面构成(一)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特点;

二、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的概念及其表情;

第二章平面构成(二)

一、形式法则:

1、和谐;

2、对比;3对称和均衡;

4、节奏和韵律;4多样统一;

二、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1、形的概念:形、基本形;

2、骨骼;

4、正负形;5错视觉;

第三章平面构成(三)

一、形与空间的构成方式:

1、重复构成

2、近似构成

3、渐变构成

4、发射构成

5、特异构成

6、密集构成

7、对比构成

8、空间构成

第四章平面空间中的肌理训练

1、认识肌理;

2、认识材料;

3、肌理的表现与意义;

《平面构成》教学反思 第6篇

平面构成是平面设计的基础,也是立体构成的基础,它重点研究在二维空间中如何创造形象,如何运用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组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具有强烈形式美感的新形态。学习构成的目的是培养灵活的设计构思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对于八年级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因此首先选择了“圆”作为基本元素进行学习尝试,在这一课时,先设置了一个小游戏:圆点的位置变化,让学生们感受下落感(悬空)、稳定感(上下左右作用力一样)、安定感(没有地方可掉),进而让学生感受同样的图形,当位置发生变化时,圆点给与人的不同画面感和心理感受。

然后,从“直线”、“曲线”的角度,认识,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认识美术基本元素“点”与“线”的关系。然后出示生活中的“点”:衣服、写字、为期、人民大会堂的红灯笼、药丸等,再出示一系列与“点”有关的设计作品,渗透“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的相关知识,最后再作业阶段,对作业步骤、作业形式进行详细的界定,这样孩子们的设计过程也变得非常容易了。

在进入“平面构成”内容的授课过程时,就选择了平面构成的“骨架”进行讲授,引入“透视”的元素让孩子们更为直观的理解。先选择了生活中的一组图片进行赏析:整齐排列的公共座椅、候机大厅的屋顶横梁、延伸向远方的铁轨、08奥运会开幕式演员方阵等,在这些照片中寻找透视,感受不同的排列形成的美感。在此基础上,了解平面构成的“骨架”,即排列规律。

再选择一系列平面构成作品,对比学习,认识平面构成的基本方式:重复构成,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对比构成,平衡构成。经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孩子们对于“平面构成”这一专业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这样的图案设计课程中,作业形式,尺寸等作业要求的统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作业的最后呈现形式更为规范、整齐。

平面构成教案-教学大纲 第7篇

平面构成教案-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案教学大纲 一)平面构成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构成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肌理表现与意义, 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要求学生手绘进行平面构成的学习,通过手绘完成构成作业。尽可能做出新构思。掌握描绘的基本功,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三)授课内容: 1)设计从构成开始(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与包豪斯,作为课程的平面构成) 2)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 (1) 点(点的`概念,点的表情,点的构成,点的设计应用) (2) 线(线的概念,线的表情,线的构成,线的设计应用) (3) 面(面的概念,面的表情,面的构成,面的设计应用) (4) 点线面的转化 3) 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 (1)形式法则(和谐,对称,对比,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等) (2) 想象的意义(现代绘画与现代绘画大师作品的启示) (3) 几何图形的艺术魅力 (4) 具象图形的艺术魅力 (5) 黑与白的艺术表现(调合的黑白色调,对比的黑白色调) 4) 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1) 形的概念(基本形,认识形,形体,形象,形态) (2) 骨格(骨格的概念,骨格的表现与运用) (3)正负形(认识正负形,平面空间中的正负形,正负形设计应用) (4) 错视(认识错视,错视设计应用) 5) 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 (1) 重复(认识重复构成,重复构成表现,重复构成设计应用) (2)近似(认识近似构成,近似构成表现,近似构成设计应用) (3) 渐变(认识渐变构成,渐变构成表现,渐变构成设计应用) (4) 发射(认识重复构成,发射构成表现,发射构成设计应用) (5) 特异(认识特异构成,特异构成表现,特异构成设计应用) (6) 密集(认识密集构成,密集构成表现,密集构成设计应用) (7) 对比(认识对比构成,对比构成表现,对比构成设计应用) (8) 空间(认识空间构成,空间构成表现,空间构成设计应用) 6) 有关平面空间中肌理构成方法训练,材料体验 (1) 认识肌理 (2) 认识材料(纸,颜料等) (3) 肌理构成表现与意义 (4)平面肌理制作技法 (5) 肌理构成设计应用 7) 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 (1) 自然的灵感 (2) 文化与艺术的启示 (3)数码时代的构成与设计四)课时安排内容:54课时(18*3)五)评分标准:构成形式30%,表现技巧及效果30%,创造性40%。六)教材与参考书 1)平面构成:汪芳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9月版 2)平面构成:兰先琳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5月版 3)平面构成:毛溪编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月版 4)平面构成:满懿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版 5)平面构成:辛华泉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8月版 6)平面构成:陈小清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2月版 7)新编平面构成:洪兴宇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9月版 …… 一)知道平面构成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构成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要求学生手绘进行平面构成的学习,通过手绘完成构成作业。尽可能做出新构思。掌握描绘的基本功,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与形式: 1、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 2、幻灯讲座;理论讲授;课题分析;示范作业详解。 3、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4、作业讲评,学生互讲互评。 5、构成史讲解,图书馆阅览,必读书目介绍等。 6、收集应用设计材料。 7、上网查资料 三)建议课时安排内容:54课时 序号 教学内容 思考题 作业内容 课时安排 1 1)设计从构成开始2)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 1)点、线、面的视觉联想。 1)点、线、面的视觉联想(3张) 资料查阅 4 2 2)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 1)东西方线条比较。 2)点、线、面视觉个性。 1)点、线、面的构成练习(4张) 2)资料查阅 4 3 3)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 1) 分析大师作品的形式美。 2) 设计中想象的体现。 3) 几何与具像图形的视觉美感体验。 1)不同量黑与白的视觉体验。(明度对比)(9张) 2) 资料查阅分析大师作品 4 4 4)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1)平面中基本形的意义体现。 2)骨格对构成的一般意义。 3)正负形的视觉意义。 4)错视的视觉冲击力。 1)资料查阅正负形、错视的设计应用。 4 5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1)重复 1)重复构成体现的视觉意味。 2)重复构成设计应用 1)重复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重复构成设计应用 4 6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2)近似 1)近似构成体现的视觉意味。 2)近似构成设计应用 1)近似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近似构成设计应用 4 7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3)渐变 1)渐变构成体现的视觉意味。 2)具象形变相的视觉意味 3)渐变构成设计应用 1)渐变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具象形变相构成设计应用 4 8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4)发射 1)发射感视觉意味的体现构成因素。 2)发射构成设计应用 1) 发射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发射构成设计应用 4 9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5)特异 1)特异构成体现的度。 2)特异构成设计应用 1) 特异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特异构成设计应用 4 10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6)密集 1)密集构成在造型设计中体现的重要性。 2)密集构成设计应用 1)密集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密集构成设计应用 4 11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7)对比 1)对比与特异构成体现的差异。 2)对比构成设计应用 1) 对比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对比构成设计应用 4 12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8)空间 1)空间构成体现的视觉意味。 2)空间构成设计应用 1) 空间构成(1张) 2) 回家资料查阅矛盾空间构成设计应用 4 13 6)有关平面空间中肌理构成方法训练,材料体验 1)肌理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 2)肌理构成设计应用 1) 肌理构成(1张) 2) 回家资料查阅肌理构成设计应用 4 14 7)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 复习1) 东方人对形态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太极与涡纹 2) 数码图像构成 1)分形构成(1张) 4 四)作业上交形式: 1、手绘8K。课题完成后上交。(包括草图) (分校教师不定期将作业数码照相好,好中差各若干上传到下面信箱) 五)评分标准:构成形式30%,表现技巧及效果30%,创造性40%。 文章引用自:www.eastdu.com/collect_details.php?clt_id=102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思考 第8篇

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开设这门课程, 可加深学生对形与形之间关系的理解, 培养学生组织形、创造形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要结合平面构成课程自身的特点, 以达到所需的教学目的。

1 素材的多样化

平面构成是所要表达的是共性的设计语言, 其目的是在学习艺术的规律性技能的同时获得思维的解放, 以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在欧美称为基础课程 (Basic Course) .无论在国内或是国外, 只要是开设视觉传达设计 (如广告、包装等) 、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甚至雕塑、绘画等纯艺术专业的大学, 都要开设此课程。因此, 课程几乎囊括所有视觉传达范畴。在讲授理论辅以范例的同时, 应力求范例的多样化, 丰富性, 让学生从抽象的形回归到具体的事物, 在从不同事物的列举中找出共性, 回归抽象。

(1) 抽象绘画与平面构成。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如立体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 他们都主张放弃传统的写实, 以抽象的形式表现, 到后来的德国包毫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 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 奠定了构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除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点以外, 应多补充西方现代绘画流派的相关内容, 特别是部分相关的现代抽象绘画, 并其代表人物的绘画观点及绘画作品对平面构成的影响的内容。例如俄国构成主义流派的波波娃和马列维奇;法国欧普艺术的赖利;意大利未来主义流派的杜桑和马拉等。

(2) 传统图案与平面构成。图案与平面构成的不同在于平面构成摒弃实用性目的, 塑造纯粹形式感。而图案则与实用功能挂钩, 有一定的制约性。平面构成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开放而多元, 素材方面, 涉及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传统图案相对封闭, 虽然也讲究形式感, 具有一定的抽象因素, 但却是建立在具象基础之上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区别二者课程之间的侧重点, 有不能完全割裂二者课程之间的联系。从经典的传统图案中抽提视觉符号, 融入现代理念和技术, 既有文化内涵, 又富有现代感。比如中国古代传统彩陶纹样以及苏州园林花窗格形式, 这些优秀的经典传统图案案例依然可以成为平面构成的丰厚营养。

(3) 其他学科与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 20世纪建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 人们更为关注事物内部的结构, 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 也影响了造型艺术规律的发展。平面构成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 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 带来新鲜的观念要素, 应用于艺术设计诸多领域, 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必经的途径。因此平面构成课程应该融入这些学科的知识。

比如利用数学知识的数理结构打散再组合概念。树立敢于破坏规则、规律的观念, 打破原有的组合规律, 破坏其排列关系, 进行再重组。使图形既有内在的数列构造因素, 又富于变化, 从中发现新的形式组合效果。数理分割概念:按照一定的数列因素、模数因素进行形的分割的造型手法, 构成具有数理美、秩序美的图形, 造型思维方法, 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的演绎, 在数理中寻求创意。 (1) 等差数列:是加法关系, 数列相隔的差级是相同的数字。例:1、3、5、7、9数列, 中间相隔均是2。特点:尤似渐变的规律。 (2) 等比数列:是乘法关系, 数列中每一个数均乘上相同的数字, 例:5、10、20、40数列, 乘以2获得。极数变化大, 倍数关系。 (3) 费波纳齐数数列:A+A=B A+B=C B+C=D C+D=E级数变化适中。 (4) 模数分割:模数的单位形:正方形;黄金矩形;叠席矩形;三角形等。着重强调分割形的内存数理结构关系, 使形的扩展有一定的模数依据。 (5) 自创数列:把多组不同数列关系的分割形组合在同一作品中, 自主调节其相互间的面积关系, 组织关系, 使其形成新的组合效果。既有内在的数列结构关系, 又有自由支配形成的分割的灵活性。

再比如利用形态与心理的关系来做平面创意。人是如何认识形态的, 这与人感知色彩的道理一样, 是精神物理的反应过程: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客观物体经瞳孔到达视网膜反应于大脑皮层形成知觉意识与行动。当眼睛捕捉下部形态的过程 (指a-b过程) , 这时人们的感觉是同一性的。而b-c过程是人感受形态, 理解形态的过程, 则是因人而异的, 这与人的主观感情、过去的经验、对事物的判断是有关联的。

再比如利用错视觉与形态的关系来做创意。典型的就是产生于法国1960年代的欧普艺术, 是精心计算的「视觉的艺术」, 使用明亮的色彩, 造成刺眼的颤动效果, 达到视觉上的亢奋。欧普艺术所指代的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 被人称为“光线魔术师”, 在巴黎为卢浮宫建造了玻璃金字塔, 利用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 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 妙不可言。这位“光线魔术师”对形式和光线的敏感, 使他设计的建筑作品自成一格, 在创新与审美两方面尤其突出。“掌握光线魔术、产生视觉错觉。”错视觉与光线的利用和把握也是平面构成的创意源泉。

2 重视理论引导, 培养创造思维

平面构成应该重视创新, 而创新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重视理论传授这一重要环节, 真正理解平面构成的发展历程和形式规律的理论探讨, 从构成原理形成的初衷去探寻其原委入手, 实现调动学生艺术潜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比如分析艺术大师杜桑、巴拉在未来派时期的作品可以感受速度感, 强调方向的一致性, 一定的重复节奏性。分析艺术大师蒙德里安作品、日本建筑师高松伸作品可以感受到机械冷漠感, 强调安定性、用垂直水平构架关系组织作品;而欧普艺术家赖利、瓦萨雷作品体现出动态的韵律感:以曲线的重复组合为主造型, 既要有动态又富于优美的旋律。艺术大师克利作品静态安详感, 以水平线为主要构架关系, 强调含蓄、内涵。分析大师的作品能更好的理解形式规律的综合应用及具体的情感表达, 在此基础上开导启发学生思考, 将更能激发学生创造力。

再比如让学生理解黑白灰的分割, 可以带学生到图书馆临摹分析建筑、室内、平面设计图书中有关造型的分割关系, 黑白灰的处理手法, 让学生在演习基础造型方法的练习中明确设计与基础的关系。在学生基本掌握和理解了形式法则之后, 与图形的创意设计相结合起来, 进行一些有主题性的构成。比如设立具有代表性的主题构成作业。从“材料+工具+感知+技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培养。

3 调整评价体系

课程的评价不只是教师给个分数了事, 还应该建立适合的评价方法, 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模式, 在动态中把握学生情况。在评述作业时, 可结合讨论式、自我总结、互评、点评、综合评述等方式, 从创意目的、构图、灵感来源、表现效果多方面阐述作品优缺点。既让学生可以进行头脑风暴, 激发创意潜力, 有可以增强合作, 活跃课堂气氛。

基础课程的教学重视学生一般能力的获得, 其内容组织宽泛, 教学过程没有具体的专业限制, 是开放型的;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所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二维空间形态语言的把握与创造。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从教学素材, 创意力培养及评价体系多方面入手,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霞, 刘杉.对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1.08.

[2]郑军德.平面构成课程的现状与反思[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2.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9.

平面构成教学有感 第9篇

关键词:平面构成;创新;感知力;创造力

平面构成是构成的基础,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它起源于德国包豪斯学府,在本世纪80年代从欧洲传入我国。对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现代艺术教育中,它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点、线、面等抽象元素的排列、组合、分解、解构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具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艺术设计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平面构成教学经常遇到一系列的教学问题。首先,这门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如果教师的综合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那么平面构成教学就只是照本宣科,这就极大的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其次,作为接收方的学生来说,对教师传授的内容不能深刻理解,构成作业只是临摹和机械模仿,缺乏创意,那么就达不到预期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构成练习过程中,学生通常是使用墨线和卡纸、直尺等工具完成,主要精力放在作业的精细度上,缺乏创新能力,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平面构成教学,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欣赏经典构成作品,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平面构成教学中,欣赏一些直观有趣的图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鲁宾之壶”,通过图地反转让学生了解正形与负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总结出:一般情况下,主体形象为图,背景为地,但有时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基本形与背景空间的变化组织关系。在学生兴趣浓厚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力,自己创作出图地反转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搜集大量的经典的平面构成案例,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展览馆或者公园参观实景构成作品,只有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接触了解构成之后,才能了解到构成的基本形态,在潜意识中将点、线、面等基本元素联系起来,通过图形之间的组合加减变化形成具有美感的构成形式,在分析、组合、分解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平面构成基本形与骨骼之间的组合构成的关系。

二、注重实践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平面构成传入我国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为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平面构成是一门实践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一般是从低年级开始学习,它训练的是平面图形的生成、变异等规律,及骨骼与基本形的组织排列规律,注重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感知力以及图形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上大学之前很少涉及到平面构成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亲自实践练习。并且,平面构成是一门形象课程,其构成形式有一些基本规律,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把握这些规律。初期可以模仿一些经典的构成作品,理解其构成规律,通过模仿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潜质进行挖掘,在掌握这些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挖掘自己的艺术潜质进行独立创作。同时,让学生对自然素材进行搜集整理,运用点、线、面等抽象语言对自然物象进行抽象化表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走出简单模仿形式的束缚,这样平面构成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三、通过创意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对形式美的探索能力。

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平面构成着重培养学的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形式美的感知能力。但是如果在实际的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流于形式,势必使教学简单化、形式化,同时,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真正在实践中领略到构成特点与规律。另外,平面构成教程的主体内容大都是基本图形的构成形式,如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肌理等传统的内容,这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教材所使用的图例也显得陈旧与滞后,缺乏与时代相联系的新鲜元素,不能适应当代设计的发展。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突破教材内容,着重于创意思维训练,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和创作。创意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设计主题、基本元素,工具材料等方面进行创新训练。在工具材料上,可以考虑对传统材料和工具进行革新,尝试使用新的材料与工具,像油画棒,荧光笔,马克笔,印章,有色卡纸,立德粉,报纸,打印海报等。打破传统平面构成用黑白表现的思维方式,探索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所产生的不同画面视觉效果,增强学生对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的兴趣。在表现内容上也可以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构成的美感,比如,将生活中的自然形态结合形式美法则进行适当的分解、取舍、转换,弱化具象形态的特征,将具象形态转化为半抽象形态,然后进一步解构、重组,将半抽象形态转化为纯抽象形态甚至意向形态,从而使作品呈现出全新的艺术生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在表现的手法上,不拘泥于徒手绘画,可以使用粘贴,拓印,堆砌等方式,结合设计主题处理作品。在创意表现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形象、色彩、肌理等之间关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它广泛的应用于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创作灵感,将兴趣与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何靖.从多元文化视角解读平面设计构成元素的审美内涵[J].福建艺术,2007,(3):61.

[2]毛珍珍.“平面构成”学生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J].包装世界,2010,(6):15.

[3]汪方.平面构成[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2.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汇报 第10篇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方法。

平面构成主要是解决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点、线、面三者基础上延伸出图与底的关系、基本形与骨架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平面构成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立体空间、肌理、韵律等表现手段展开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平面构成要素(点、线、面)

1、点

什么是点?点在设计中的作用?点的线化?点的面化?点的视错觉?点的构成?

2、线

什么是线?线在设计中的作用?线的种类和特性?线的表情?线的形态感觉?线的视错觉?线的构成?

3、面

什么是面?面在设计中的作用?

面的种类和特性?(几何形、自由曲线形、偶然形、人为形、自然形)

面的多种构成手法?(分离、相切、覆叠、透叠、结合、减缺、差叠、重叠)图像与背景?面(形)的视错觉?

二、单元形

1、了解单元形的概念

2、掌握单元形的组合关系

三、骨骼

1、掌握重复与近似构成的使用技巧

2、掌握发射与密集构成的使用技巧

3、掌握渐变与特异构成的使用技巧

4、掌握肌理构成的形式的使用技巧

四、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掌握对比与统一的使用技巧

2、掌握对称的使用技巧

3、掌握均衡的使用技巧

4、掌握比例的使用技巧

5、掌握节奏与韵律的使用技巧

五、平面构成的表现方式

平面构成教学作业指示书 第11篇

一、作业名称:平面构成

二、教学目的:

1.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学习将相同或不同的平面单元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形。2.了解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等)中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并认识到这种结构关系是构成设计的基础。

3.训练按照形式美的原则进行平面单元的组合设计,在对组合图形的调整及筛选过程中培养对平面图形的鉴赏能力。从抽象的平面形态入手,培养对形的敏感性、归纳性和创造性,为建筑设计中的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做准备。

三、作业要求: 内容一:

●骨骼构成

要求首先设计出一基本形,然后用它在重复、渐变或发射等规律的骨格中进行排列。注意:基本形方向、正负的变化以及整体效果。图纸内容包括:保有3cm x 3cm 的基本形示意图

内容二:

●面的构成

将 5cm x 5cm 的正方形分割成五块或六块,然后以不同的平面构成形式,重新将它们组合成新画面,每个画面均要体现形式美的原则;

分割时要注意块与块之间的比例及结构关系,分割的单元块不要太复杂,在简洁中求变化; 组合时不允许出现基本形镜像、重叠的现象;

注意:多种变化的可能性,学会多方案分析比较的方法。

图纸内容包括:由分割的单元块组合成的至少四个画面,并注明相应的构成形式:重复、变异、近似、对称、放射、渐变、对比、旋转、图底关系、密集;

四、作业成果: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第12篇

关键词:平面构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190-02

在当代,设计已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设计是在传承文化,提炼生活。平面构成做为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学科,始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府,到80年代已成为我国设计教育的必修课程,其主要研究和探讨形式美在艺术设计中的构成原理、形式规律及构成法则。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们的创作意图将设计元素进行有序的组织和编排,是三大构成的灵魂所在。提升表达平面美的教学教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平面构成教学是当下艺术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从基础绘画艺术到设计艺术二者之间的衔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和视点去观察生活,挖掘创作灵感,将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但时下一些兄弟院校的平面构成教学仍偏重于形式语言的创作与研究,忽略了创新型设计思维的培养与启发。我们不能把平面构成当做是一种普通专业基础课,以简单的造型手段和造型方法去学习和研究,而应该当做是实现造型目的的一种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也是解决从简单模仿形式法则区域走向自主创新的一条最佳途径。

一、现行平面构成教学的弊端及解决方案

教材内容陈旧老套、过于注重基础练习。学习习近平面构成的目的是熟练掌握视觉形象的造型规律及对事物的观察、判断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当中,而现实教学过程中,平面构成课的教学还是流于形式,任课教师时常不注意本课程与其它专业学科的联系,学生学习后不会将平面构成知识运用到其它专业学科,没真正领悟到平面构成表现语言的规律,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让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的教学意义提出质疑,同时在许多高校平面构成的教材大多和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逐步多元化的设计需求,以致让学生充满疑惑,从而忽视平面构成课程的重要性。

(一)平面构成课程在我国艺术教育中已有三十来年的历史,很多教材在当时设计教育界备受推崇,为我国艺术设计学科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很多贡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教材的内容已变的陈旧落后,不能适应当代设计发展的速度和需求。课程建设应从教材的建设开始,不断探索改革,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多平面构成教材,内容经常重复出现,图例类似,缺乏新鲜和现代的内容,更不能反映当今设计的新元素,实践练习内容也都以单纯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构成形式内容为主,忽视基本形的组合方式和创新训练。构成形式的练习都以骨骼和基本型的排列规律为主,这些内容需要在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原理的前提下进行才有意义。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规则可遵守,导致很多学生感到基本形的造型表现和编排形式难以把握,完全以个人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自由发挥。因此我们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加大基础训练力度。把课本重点放在基本形态的创造和基本形的组织与重组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以后的相关设计实践课做好准备。

(二)平面构成教学与设计专业课程脱节。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课一般在低年级开设,之前的美术基础教学主要针对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功训练,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知识了解甚少,从现有教材的理论和图例很难真正的理解其与设计相关课程的关联。很多院校在开设平面构成时没有选择性,不管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以同样的课时,同样的培养方案,同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授,使教学模式简单化,形式化。学生对平面构成知识的掌握同一化,实践作业雷同化。使得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感到迷茫,专业方向不明确,思路不开阔。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就需要有意识的把专业设计融入到平面构成的理论教学当中。教学中更应加强与相关专业学科相互联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列举一些相应的优秀作品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解构,使学生更好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以后的设计实践中,避免与后期设计专业课脱节。比如可以以相关平面设计课程中的标志设计,ci设计、字体设计、广告设计等相关知识加以运用和插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设计学科课程的关联性和连续性,避免让学生对后续开设的设计课程产生厌恶。丰富设计知识,提高感性认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平面构成中晦涩的理论和意境。

(三)平面构成教学轻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手绘为主。传统的平面构成教学内容往往轻视理论传授环节。疏于从构成原理形成的初衷探寻其原委,使学生停留在表面经验层面,模仿前人已有的相关图例,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和创新意识。实践练习则是以手绘的方式完成,大部分学生仍在老师的要求下,实践练习仍停留在繁杂的点线面和几何图形,以墨水和毛笔黑,白两色,一笔一笔地手工操作着,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枯燥乏味。构成方式和绘制技法一直在重复劳动,说明一个简单的构成规律,照抄临摹现成常见图例,最终验证的是一个早已被证实或者已被重复绘制过很多次的图形和创意,这种机械化、简单化、模式化使得学生的视觉感受陷于麻木。因此我们应该理解手绘只是一种思维运动和图形创意的过程,仅仅是工具和表现的手段而已。我们应该顺应发展潮流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辅助制作,以最便捷、最快速的方式辅助完成创作内容,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和构思上。创作是一个实践过程,在设计过程中,构思和修改应当鼓励学生以手绘设计草稿的形式完成,这是一个大脑思维不断运动、创意不断涌现的过程,用手绘不必中断思维考虑如何来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工具和命令。完成稿是设计作品以最完美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如果使用传统的设计工具和制作方法就比较耗费时间,没有充足的精力进行创作和构思,就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意愿。

二、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以图形创意做为设计和构成之间的桥梁。受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偏重具象、注重再现是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从素描造型练习,到三大构成基础再到艺术设计。学生一时难于接受,我们以介于意象和构成之间的图形创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优秀案例进行示范教学,从形式法则的模仿变为学生潜在艺术能力的发掘,也就是如何实现从模仿到自觉。设立一个有趣味的主题让学生去研究实现和完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搜集自然素才,在自然造型中发现美的形式和形态,进行抽象处理,使其成为图形创意的元素。再把这些元素与现代构成的构成形式相结合。运用抽象的点、线、面构成的形式法则,进行抽象基本形和骨骼的训练,强调形式美感。将图形创意和平面构成与现代抽象构成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提高平面构成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研究。

(二)强调创新观念,解放制作手段。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已迈入了数字化时代,世界文明也已经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这就更要求我们的构成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制作手段的选择也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创新是观念,电脑和手绘仅是手段。我们要勇于创新,不能仅靠板书,还要结合多媒体课件,表现手段不必局限于手绘上,也可以结合电脑辅助设计。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电脑较之笔具是更易于储存、快速便捷的操作工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去构思。在教学环节上重新调整学生电脑绘图软件课程的时间顺序,可在低年级便引入电脑教学,在传授平面构成理论的同时,结合电脑教学示范和优秀作品分析,使得学生深刻体会到应用电脑手段的便捷。应该说明的是电脑和手绘都只是表达平面构成作业的手段而已,没有必要将二者彻底对立,而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需要,选择最佳的表现的手段和操作工具。

本科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讨 第13篇

在高等院校美术学科中平面构成是设计课的重要课程。随着近年来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的设计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现代不同思想、理论、观点、思潮和时尚的影响下, 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而笔者从任课教师的角度总结近年来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 更有必要在涉及本课教学体系发展的一些核心问题上寻找合理的定位, 保证此课程在冲击和压力下稳定、有效、完善、更新的过程。

在教学中衡量某一课程在学科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应该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

(1) 社会发展对该专业知识需求的变化;

(2) 课程所涉及专业知识的结构的含量;

(3) 学生在课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在此后专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要强调的是, 在教学安排中专业基础课和设计课的比例要有合理, 不可忽视和偏重哪一方。没有前期专业基础课的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大量的训练, 学生的作品就不可能深入、并且得以充实地表现。在现代设计教学的过程中,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 不断的有新的设计文化理念与企业、产品等商业活动相关的设计内容被导入课堂教学, 平面设计从一种多元化现象成为设计领域的亮点, 其艺术品位及多元化教学的亲和力也引起了美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由于平面设计概念外延的不断扩大, 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必然也要被引入课堂教学, 但是在平面构成课程上如果缺乏必要的规范酒会造成教学的简单化和随意化。比如介绍平面设计相关的企业CI里的VI设计、市场营销、策划、运作等内容, 由于案例里面的教学内容较多而又生动有趣, 容易造成讲的兴奋、听的振奋、做时一头雾水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平面构成的课时量范围内, 使学生明确了解本课程学习必须达到的目标。教师在兼顾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方面, 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和对学科综合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力, 由外到内加深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结构的了解。在指导学生学习艺术设计有关的知识内容的同时,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艺术规律和艺术法则, 而有关的企业VI设计、市场营销、策划、运作方面的知识也不可能被排除在外。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的设计教育滞后, 全面引进设计教育也在改革开放后。而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国内庞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导致了近年来各高校招生的火爆场面,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招生量突然增加, 教育体制调整不及时, 导致教学系统的负担加重。而反映在课堂方面是部分学科的教学水准模糊和下降的趋势。因此, 对相关课程, 尤其是对重点设计课程相对准确的教学定位是高校设计学科未来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方向。在我们人类历史上, 设计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时也标志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前进步伐, 但客观的看, 目前平面构成教学本身还不够完善。

2 改革平面设计教学的建议

2.1 重视学习平面构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平面构成作为高校设计专业的必修课, 其目的之一是利用平面构成的美的法则创造美的形态。虽然在客观世界中各种形态千变万化, 但各种物质形态都有其一定的内在规律。而平面构成教学的目的不能只重视课堂理论教育形式, 更侧重于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掌握形态创造和造型的方法。在平面构成中抽象形式构成规律的知识和方法教学中, 要有较强的“理性特征”、“形式特征”, 以“平面设计构成意识 (既充分利用发散思维) ”创造的基本形。具有强烈的“构成韵律之美”给人全新的感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普遍都得到了提高, 设计可以说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企业VI、广告、标志, 版面, 包装、网页设计、电视平面广告等等都涉及到平面设计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学科所要解决的。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 面对平面构成课程在学习时的枯燥, 他们总是提出学习平面构成有什么用。针对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把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目的告诉学生, 同时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 并加以分析和讲解, 适当的给学生灌输一些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前景, 从设计基础的运用出发, 在讲解平面构成基础知识时可以穿插介绍世界设计大师和国外优秀作品, 开阔学生设计视野, 使学生在作品中感受平面构成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积极性。

2.2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大学, 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采取如下措施: (1) 教案改革。在国内, 教材的修订多半只是根据老师教学后所取得的效果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修改, 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一面和时代对与本学科的要求。教材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国的许多教材, 特别是高等教育用的教材, 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厚, 似乎是在一味追求全 (甚至有国外的教育家说中国的大学教材就像古董, 当然这个说法有些过激, 但也一语中的, 说出我国高校教材的缺点) 。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教材的难度太大对于本科生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这方面, 我国学者应该向国外学习。我们首先听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将所有意见集中起来讨论。并且要充分了解时代对与本学科的要求, 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将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处理, 删去一些不必要的又难以理解的内容, 加入学生收集或总结的范例, 使整个课程的讲稿更加完整。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将意见反馈给教材的编者, 以利于作者对教材进行修改。 (2) 组织学生到外地或本地教育实习基地参观实习。高校的教学实验设施和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这样, 会使学生毕业后面对企业先进的设计理念而束手无策。为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应组织学生到外省考察实习或本地汉画馆和本地先进的企业参观实习, 在利用企业的资源, 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参与实际问题的研究。比如, 老师在讲授平面构成中讲授《分解与重构》一课, 首先将课程相关的部分进行提取, 讲解《形态的规则与不规则 》将讲授内容简化为抽象的形态, 转换成一个难度相对较低, 学生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加上适当的课外学习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有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从最基础的阶段入手, 完成一部分设计以后, 再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讲解《分解直线分解与曲线分解》将问题逐渐引向深入,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如果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太高,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甚至放弃。而要求太低, 又会使他们养成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在教学实践中, 除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的理解以外,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理论与实际间的差距, 逐步掌握如何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摆脱只会做课本上的练习题, 遇到实际问题则不知从何处入手的状况。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突出个性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电脑的出现为我们的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速度和质量是其最突出的表现, 它大大提高了平面设计者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制作工艺。面对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和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 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对设计者潜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软件的应用, 平面设计逐步走向程式化, 这就要求设计创意必须具有个性。设计的本质是创造, 设计创造源于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过对设计原理、设计内容等理论知识的讲授, 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 倡导设计风格, 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 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4 平面设计教学要符合人性化与绿色设计需求

绿色设计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 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危机, 例如资源的破坏、能源浪费、生态环境失调等。因此现代设计的突出主题是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 此种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不同年龄的人对色彩、设计感等有不同的需求, 年轻人通常喜欢能够充分张扬个性和体现青春活力时尚的设计, 年壮者对那些能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的设计情有独钟, 年老者则希望设计体现出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因此, 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围绕人的需要展开。这给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平面设计师有责任使平面设计维持合理的视觉秩序, 制止材料污染和视觉污染。另一方面, 通过传达对环境的关注与自然相关的图像以及文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设计师们开始意识到他们在纸张耗费与污染技术应用方面所扮演的主要决策人的角色。在中国人们也已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将会是中国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长期的目标。

3 结论

综上所述, 新世纪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社会对设计的需求在增大, 合格的设计师不管从质量还是数量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 优秀的平面实际师又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提高大众审美情趣, 因此平面构成的设计教育应该从内容和结构顺应时代的发展, 根据社会和市场做出较大改革。在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设计的基础上, 融入国际化和多元化设计, 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日]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

[2]孙明.平面广告设计课的教学定位[J].美苑, 2000, (3) .

平面构成教学的研究 第14篇

关键词:平面构成 教学改革 创造性思维 设计实践

一、平面构成与设计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在设计教育界备受重视和关注。平面构成培养的是在二維空间中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将设计元素进行组织、编排,它是三大构成的灵魂所在,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课注重各种设计形态的研究以及与设计实践的联系,是对学生设计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对平面构成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质量的高低,正如一些优秀的设计师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平面构成的影子。

尽管我们的生活是在三维空间中开展,然而造型活动却常常是在二维空间中实现,即使是一些立体形态的设计也会遇到表面处理的问题以及图纸的表现。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学生的设计作品,其质量的高低与对平面构成原理以及实际的运用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对平面构成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与设计实践的联系是我们作为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仔细研究和思考的。然而在近年来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感到现今的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1.更新教材内容、注重平面构成基础训练

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视觉形象美的规律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判断、表现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并将其应用与设计实践中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到很多平面构成课的教学还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平面构成语言的规律,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让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的意义提出质疑,而同时在许多高校平面构成的教材和教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程度和逐步细化的各设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发展需要了,以致让刚接触平面构成的大一新生充满疑惑,从而忽视平面构成课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传入我国已有三十来年的历史,尽管当时在设计教育界备受推崇,而且为设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一些教材的设计在如今看来已经不适应设计发展的速度而显得陈旧和滞后。课程的建设应从教材的建设开始,翻看平面构成的教材,笔者感到有些内容常重复出现于多本教材之中,所使用的图例也是类似,缺乏新鲜的内容,不能反映当前设计的发展和更新,练习内容也多是以单纯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构成形式的骨格、表现形式等内容为主,而忽视基本形的组织方式及创造的训练,构成形式的练习所训练的是骨骼和基本型的排列规律,并按照规律而严格的方式进行练习,而这些需要在完全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才有意义。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感到基本形态的创造及组织方式的练习难度更大,正是因为它没有过多的规则可遵守,而完全依靠个人的审美感和创造力,因此笔者认为及时更新教材、加大基础训练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将重点放在基本形态的创造、形态之间的组织上,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以后的设计实践课做准备。

2.平面构成的练习可以手绘为主,电脑辅助

传统的平面构成练习是以手绘的方式完成,手绘是一种思维运动、创意形成的过程,但却比较花费时间,因此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适当的借助最便捷、最快速的方式——使用电脑辅助完成。创作是一个过程,他要经历准备——设计——修改——在设计——完稿等一系列步骤,这个过程可以一分为二,在前期的设计构思及修改过程中鼓励学生以手绘设计稿的方式完成,这是一个大脑思维不断运动、创意不断涌现的过程,草图以手绘的方式勾勒不必中断思维来考虑拉伸一根线该用什么工具、换一个颜色需要什么操作……当创意如泉涌时,精力的不集中很容易断送一个好的构思,而影响设计者的创作状态。完成稿的制作是把设计的结果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仍然使用传统的笔、墨工具比较耗费时间,而作为一门课程是有严格的时间安排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学生完全把精力放在图形的绘制上精工细作就容易降低学习效率,没有精力进行创作构思,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变得应付作业,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绘制工整的工匠,对于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逐本求末,而使用计算机辅助制作可以有效的减少制作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和构思上。

3.加强平面构成课与设计专业课的联系

在进行平面构成课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与专业课的联系避免与后期设计专业课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平面构成课常常作为设计基础课在大一新生中开设,考前的美术练习主要是针对素描、色彩的应试训练,而对于平面构成的知识涉及甚少,单从教材上的理论和图例也很难真正的理解与设计课的联系,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就需要有意识的把专业设计融入到平面构成的理论当中,这样既加强了前后课程的联系,让学生对后续课程有了感性认识,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面构成中晦涩的理论。

如,在讲到点、线、面的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时,可以将一些完整的设计作品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诠释。以一张设计完成的广告为例,从平面构成的视角来理解作品,将具体的内容用点、线、面取代:如连续排列的说明文字可以看成是点的连续排列,大面积的图形、图片是面的形式……并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分析画面的构成和设计语言。同时,在讲到不同的内容时让学生举例相应的一些优秀的案例并进行独立的分析,帮助更好的理解平面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4.鼓励对新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传统的平面构成练习作业一直以来都是以毛笔、颜料、卡纸为工具,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也不过是平涂、勾线、打点而已,形式单一,对于某些设计思想不能充分的表现。而平面构成的重要目标除了形式感的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因此表现手法就无需限制在传统的方式上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掘新的材料,使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来表现设计意图。在不断挖掘新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材料本身的质感、肌理所呈现出的天然美感,也能激发出创作的灵感,走出传统对平面构成只有黑、白两色,只有颜色涂抹的基础习作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经典爱情优美诗句下一篇:工长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