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2024-05-19

平面构成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精选11篇)

平面构成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第1篇

平面构成课程的建设与总结

平面构成是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为学生今后在服装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现将一年来平面构成这一核心课程各方面的建设情况进行以下总结。

一、平面构成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1、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2001年艺术学院开办了服装设计专业,并设立平面构成课程作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自服装设计专业设置以来,不断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自200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本专业已有学生两百多人,目前本专业共有2个教学班。

2、课程建设现状

艺术学院于2001年设立服装设计专业时开设了平面构成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开设的一年朵里,一直是本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目前在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内,本课程有3名主讲教师。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主动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深入课堂对教师进行点评,组织相关任课教师相互听课、研讨并定期开展教学擂台赛使教师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学习。

二、教学设计情况

1、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2、课程的要求与目的

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体分解为点、线、面等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将这些要素组成新的平面构成作品。《平面构成》是现代造型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课程之一,它要求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3、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平面构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构成概念上和理性认识上的一般原则、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规律性与非规律性骨格结构、空间表现与肌理创意制作、平面构成在现代设计和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等。总的来说,平面构成是—种从抽象形态入手来启迪创造构想的训练过程。所谓一般原理指的是构成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就像计算机程序中的源代码,是将学习者引入构成学的阶梯。如人们头脑中的形态概念,显现于平面上的各种视觉形态,形态受制于客观约束的关系与条件,构成在实用及设计中所需表达的具体形象、内容、意义及功能作用等皆是。规律性骨格指的是后面将要学习到的重复、渐变、发射等受骨格约束并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构成方式;非规律性骨格指的是对比、密集等突破骨格约束又不受规律形式所制约的构成方式。至于空间与肌理则是带有更大自由化的构成方式,也是创造形象的一种有力手段。

通过上述内容足以说明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态构成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掌握运用理性的和逻辑推理的手法来创造形象;探讨形象与形象之间怎样联系、排列、组合成不同视觉效果所存在的规律;寻求表现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方法。它主要采用抽象形态的训练方法,对点、线、面进行规律性或非规律性的构成变化,来解决设计中美的形式规律问题。

当然,平面构成既然是一门视觉艺术的训练课程,而它的主要任务与手法 2 是从抽象形态入手去引导学生了解造型观念,那么就需要把艺术上的形象思维与科学上的逻辑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平面构成需要从感性的视觉形象出发,再通过理性的分析与研究等过程去进行视觉语言的训练。经过这种训练所完成的作品,不仅仅是设计者心灵的感悟,更是设计者完整设计思路的理性创造;同时也不仅仅是构成原理单纯性的示意图形,还是既符合规范要求又独具匠心的作品。平面构成训练中产生的千变万化的形式,形成的多种构成方案,可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依靠平面构成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对多种构思方案的优选,也为设计积累了大量的形象资料。设计除需考虑实用功能的需要外,亦不可忽视形式美的规律。平面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开阔学生设计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开发学生设计思维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平面构成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初步加强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感性认识;再将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运用的实例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另外,还可结合中外传统纹样,把传统纹样中的具象形态和平面构成中的抽象形态作对比,通过这种对比,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然形态与抽象几何形态的关系和区别。在平面构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原有的教学思维模式,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方法,通过命题作业的训练,结合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使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所发展。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面构成的认识,了解学习习近平面构成的作用和意义。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的特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了解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把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的形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构成中的基础知识。

2.突破原有的教学思维模式

在以往的设计课程中,我们习惯把构成课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独立的学习阶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平面 3 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就是三个单项训练,以致在后来的实际设计运用中,不能很好地把各种构成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际上,在实际的设计中,我们很难区分设计因素中哪一个是平面构成因素,哪一个是色彩构成因素,哪一个是立体构成因素。在设计中的某一因素往往具有多重作用,最终的设计作品也是由多种设计因素共同构成的。

3.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

要想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必须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观察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就是整体、宏观、全面的观察方法。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可以指导我们的设计思维,并结合构成学的一般原理及形式美法则共同实现设计创新。这种观察方法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将它与直观感受结合起来并形成一种设计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不仅对平面构成的学习是必要的,而且对其他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非常必要的。4.培养创新性思维方式

对世界不断的认知与创新,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动力,所以培养创新性思维方式也是平面构成不断焕发新生命力的源泉。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其一,通过学习以往的优秀平面构成作品,积累有益的设计手法;其二,向大自然学习,突破现有的设计主题,发现新的设计闪光点,拓宽设计思路;其三,借用其他学科先进的研究方法,开辟新的思维领域。

学生在作业练习时,要注意个性的发挥,不要过多地受教师的某种想法和构思的束缚,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的习惯。平面构成课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模仿以往的作品,而是要大胆构思,发挥独创性,培养想象力。

5.通过命题作业的练习,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性的作业训练是发展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途径。

6.寻找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设计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设计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新,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不但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创作思考,而且也可以改进原有的设计方式,降低成本,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运用,不但为我们节约了资源、节省了时间,而且可以实现以前难以实现的设计想法。因此不断学习新技术、认识 4 新材料也是发展构成设计的主要途径。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二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主要是将理论指到实践,对其进行合理的实践和创意性的表现。因此在对学生学习考核中,主要以课程作品作为评分考核的主要标准。

考核标准:

1、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

2,图形元素与构成有机结

3、综合材料的合理使用;

4、表现方法的准确

5、整体效果的展示

对课程作品除了考核环节还有评比和展示环节,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性的点评,对一些个案进行比较同时可以组织分析讨论。将质量较高的作品集中办成展览或上网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五、实践教学

平面构成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学生通过平面构成的练习作业得以实现。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图形要素——形、色、质敏锐的观察、感受与理解的能力; 在这一基础上,力求通过对相对形态的“点、线、面”的从宏观到微观的宽泛、灵活的了解与体会,研究它们在面积、空间、肌理、色彩、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组织关系,进行一系列深入浅出的图形创造与组合练习; 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不同的工具与表现手段,加强对图形的表现能力; 力图在实际的过程中,既能保持良好、敏锐的个人感受,又能很好地研究逻辑、掌握方法,从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以达到所谓“理想形态”的造型关系——一种从审美的认识上的满意组合形式与效果。在了解与掌握图形创造规律的同时,研究如何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可能性。第二,训练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设计等。第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作素质。第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自信心。第五,训练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效果

1、同行评价

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我院有一致好评,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也比较 好。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服装设计专业课实现超乎预期的成果。

2、学生评价

我院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充分肯定的。通过测评,在校生对本课程教学表示满意的百分比在90%以上。

七、平面构成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师资结构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提升与整合。

2、、校外实训实践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建设、提高使用效果。

3、用于课程建设、研究的必备设备、办公条件还不完备,有待改善。

平面构成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第2篇

平面构成是平面设计的基础,也是立体构成的基础,它重点研究在二维空间中如何创造形象,如何运用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组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具有强烈形式美感的新形态。学习构成的目的是培养灵活的设计构思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对于八年级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因此首先选择了“圆”作为基本元素进行学习尝试,在这一课时,先设置了一个小游戏:圆点的位置变化,让学生们感受下落感(悬空)、稳定感(上下左右作用力一样)、安定感(没有地方可掉),进而让学生感受同样的图形,当位置发生变化时,圆点给与人的不同画面感和心理感受。

然后,从“直线”、“曲线”的角度,认识,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认识美术基本元素“点”与“线”的关系。然后出示生活中的“点”:衣服、写字、为期、人民大会堂的红灯笼、药丸等,再出示一系列与“点”有关的设计作品,渗透“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的相关知识,最后再作业阶段,对作业步骤、作业形式进行详细的界定,这样孩子们的设计过程也变得非常容易了。

在进入“平面构成”内容的授课过程时,就选择了平面构成的“骨架”进行讲授,引入“透视”的元素让孩子们更为直观的理解。先选择了生活中的一组图片进行赏析:整齐排列的公共座椅、候机大厅的屋顶横梁、延伸向远方的铁轨、08奥运会开幕式演员方阵等,在这些照片中寻找透视,感受不同的排列形成的美感。在此基础上,了解平面构成的“骨架”,即排列规律。

再选择一系列平面构成作品,对比学习,认识平面构成的基本方式:重复构成,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对比构成,平衡构成。经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孩子们对于“平面构成”这一专业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这样的图案设计课程中,作业形式,尺寸等作业要求的统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作业的最后呈现形式更为规范、整齐。

平面构成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第3篇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在工业产品设计中, 每一件产品都包含了抽象的点、线、面的概念。点是空间中相对细小的视觉形象, 没有固定形态和形状, 只有位置, 没有面积, 在相对的情况下, 有点的感觉的事物或形态越微小越有点的感觉。点的重要功能是表明位置、进行聚焦。点可以进行大小、位置、方向、黑白变化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点在产品设计中体现很多。有具实用功能的点, 也有装饰功能的点。例如产品按钮设计即是一个功能点的形式美设计。不同形状的点往往能够引起人们对自然物和自己经历过的某些事物的多种联想, 具有不同形状点的按钮, 也往往成为产品的视觉中心。例如手机的按键会根据手机的外形进行形态设计和形式美的排列。在产品设计中, 许多产品本身就是线的构成, 最著名的就是1899年的设计“回形针”。运用线的弯曲设计成一个可以夹别纸张的设计。还有Y a m a h a Product Design Laboratory运用轮廓线设计的SLG-100N电子吉他。以及Tools Design, Kopenhagen设计的Eva Solo光盘支架, 运用面于面的转折获得凹凸结构, 达到虚的线的设计, 使线重复排列产生节奏和韵律的形式美感。

面有长度、宽度, 无厚度, 是体的表面, 它受线的界定, 具有一定的形状。面有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等。面又分两大类:一是实面, 一是虚面。实面是指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 通过线条的分割呈现出美的形式感觉。虚面是指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 由点、线密集机动形成。许多产品中, 点、线、面三者纵横贯穿, 互相融合。例如P h o e n i x Product Design, Stuttgart设计的Oyster Shower。点构成了一条条发射状的虚线, 又有发射状的虚线排成圆形的虚面。由此可见, 产品设计离不开点、线、面的构成, 设计基础教学需要紧密结合产品设计。

2 课程单元设计

以高职类工业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平面构成为案例, 在平面构成课中体现产品设计思想, 解决产品的平面形式美的问题。课程目标:掌握平面构成的八种形式美, 并运用形式美进行产品设计。

2.1 重点难点分析与解决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形式美构成的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设计绘制具有形式美感的图形。传统的点线面平面构成设计较为枯燥, 学生在制作完成后, 较难运用与实际, 学习周期长, 学习的兴趣不高。本单元从产品设计中寻找合适的对象进行设计运用, 直接将产品的某个面分解出来作为点线面设计的载体。由此激发学生兴趣, 解决了如何将平面构成知识运用到产品设计这个教学难点。

2.2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本单元课时12学时, 课题为:“对手表表面的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2.2.1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完成时间4课时。教学内容讲解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密集、对比、分割形式构成法。重复, 指同一形态连续、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在运用时应保持形状、色彩 (黑白) 、肌理的相同。其基本构成形式有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构成。视觉效果使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和谐富于节奏感。重复中有骨骼不变, 基本形不变的重复也称绝对重复, 骨骼不变基本型的色彩变化或者方向有规律的变化的重复称为相对重复, 后者较前者变化多样。重复构成设计容易呆板而单调, 因此要变化。变化因素包括:基本形的黑白、方向、大小 (削减) ;骨骼的有规律变化。近似构成指基本形的形态的接近或相似。求大同存小异, 取得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效果。近似与联想有关, 从品种、意义、功能、同谱、同族、同类等方面取其相似又不相同的某种因素, 这种方法可塑性较大。在设计中基本形的大小是要优先考虑的, 如果基本形面积过大, 形状又变化时, 就成为对比构成了。对比构成是形象与形象之间, 形象本身的各部分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对比构成不凭借任何形式的骨骼, 而是靠视觉给予的对比准则。分割构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秩序进行切割或划分的构成形式。其中黄金分割最重要。

2.2.2 第二部分手表产品欣赏

完成时间2课时。分别举例各系列手表产品的风格特征, 进行图片欣赏。

2.2.3 第三部分为课题操作

完成时间6课时。过程:布置课题, 收集资料, 学生设计制作, 教师指导。课题内容和要求:学生每人完成手表表面的设计四款。要求具有视觉形式美感。尺寸10cm×10cm, 铅画纸黑白稿。

2.3 教学方法

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

2.4 习作展示

见图1。

3 小结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将专业的内涵结合到基础课程, 不仅减少了学生学习传统构成基础课的时间, 更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产品设计是创造功能合理、造型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在高科技飞速发展, 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 当下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更加注重创新的质量和速度。因此,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更应该迎合创新改革的趋势, 将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

参考文献

[1]王强, 朱黎明.形式设计——平面色彩设计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8

平面构成教学初探 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平面构成 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平面构成是从点、线、面、体开始的,学习的几何图形较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学习兴趣不大。有的学生学了,也只知道上的是平面设计基础课,不知道如何去灵活运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了学过的内容。学生作业也大同小异,很难挑出有创意和想法的作品。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认识上不重视平面构成,而产生了单调的重复性的劳动。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不急于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工夫。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扩展想象空间的思考。

一、观察生活,寻找灵感

让学生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步入校园,感受自然界中的美的事物,感受美的存在。再让学生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去记录,带学生到室外写生、拍照等,让这些基础较弱的中职生能联系生活,避免因过多理论而产生的枯燥感。

例如,通往宁波的跨海大桥,让学生理解点、线、面是相对而言的,夜晚桥上的灯光个体视为点,点的不断连续为线,还有桥体真正的线,桥面视为面,桥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大小不同的点,但相对大海这个大的面而言,跨海大桥概括为线。学生可以通过实例,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巧用兴趣,启发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主动性。

在一次教学近似构成的设计中,一个女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而且比较善于观察。她设计了一组小猫的动作,很可爱,也可以看出她绘画的基本功,她画出了小猫46种不同的动作,而且每个动作都画得很生动。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学生们都在惊讶平时不善言辞的她能画得那么好,都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该女生也比较有成就感,以后再学习构成时也更加主动、积极了。

日本著名构成教育家朝仓直巳先生说过:“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教学中老师会找来大量的图片及作品资料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在渐变构成中,老师展示一组图片:一个苹果由完整渐变为大半个、最后只剩下果核。学生思维很快,联想到一条完好的鱼,渐变为一条鱼骨头。这样就在单向渐变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视手绘,发挥想象

学习设计离不开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表达设计意图的手段。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脑越来越普及,在设计中的运用也比较多。但是,设计家好的设计思想最初是从手绘中表达的,之后再运用电脑进行处理,可见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以手绘为主,而且要求手绘工整、细致、干净。但只注重手绘能力是不够的,手绘是基础,培养思维能力是目的,也是较难的一部分。后期如何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让学生拓展了思维,可以不断提高想象力。在训练中,教师对一个规律要用多种形式进行表现,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一个独立发挥的空间。学生在找到自己喜欢的图案后,学习兴趣会更浓。

四、评价作品,提升理论

班级里的学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作品评价中,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评价时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自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让别人来了解这幅作品。其他学生可以从作品的形式、创意、色彩、绘画的基本功、认真的态度等方面来进行互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指出画的优点和缺点、值得学习与改进的方面。最后老师进行补充,尽量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建立起信心,也找到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

平面构成可以在二维空间,利用黑白关系表现设计的规律和要求。学习平面构成可以让学生开始思考设计的来源、设计需要那些方面的技能,开始思考联想与创新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平面构成教学计划 第5篇

学习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度,提高创造能力和逻辑的抽象的理性的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平面构成是是造型的基础,主要是二维空间中进行。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方法之一,是现在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之一

一、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

教学内容平面构成概述 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2.平面构成中形的构成。3.基本几何的画法。4.形式美的基本法则。5.平面构成设计的材料及用具。6.平面构成设计的步骤。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构成的概念,以及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2、正确认识构成教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课程特征、课程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

4、转变学生观念,树立“抽象”的设计意识;

5、正确认识构成与现代艺术的关系,构成与包豪斯的关系。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2、学生设计观念的培养及意识的转变(从具象到抽象)。第二章

教学内容: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1概念要素 2.视觉要素 3.关系要素 教学目的

1、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觉感受

3、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有机形、无机形、偶然形的视觉特点及应用

2、掌握平面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的特性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3、理解并掌握不同形态要素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第三章

教学内容: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 1.自然形 2.几何形 3.偶然形 教学目的:

1、掌握平面构成元素的构成形式

2、理解不同构成形式所传达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重点难点:

自然形 偶然形的 画法。第四章

教学内容:平面构成的 基本形式 1.重复构成形式 2.近似构成形式 3.渐变构成形式 4.对比构成形式 5.发射构成形式 6.特异构成形式 7.空间构成形式 8.分解、密集、分割、肌理构成形式 9.平面构成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

1、理解不同构成形式所传达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2、掌握各种形式美法则并灵活运用进行构成设计

3、理解并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平面构图和分割

4、掌握丰富平面构成元素的方法

5、理解肌理、质感、材料等元素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6、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敏锐感知并灵活运用于设计

重点难点:

1、最高法则贯穿于各分法则

2、形式美法则在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肌理、材质的制作与体验

4、平面综合构成的心理感知体念

二、课时分配(转载于:平面构成教学计划)1.提前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2.通过分析法(教师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法,练习法,游戏法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在每一个课时上对当堂课上的知识点,知识内容掌握与运用, 3,课堂后和学生交流,讨论,那些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讲解.4.作业的练习,及讲解.5总结并进行综合的训练.四、最后的评价和总结 1.在每个新课讲解完后,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在下一个课时前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2.课时基础知识结束后,做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及其兴趣制作与授课相关的作品

3.收集素材,让他们多看多练,从而达到灵活运用。

五、考核方法

考核办法:平时到课率30%,成品作业占50%,版式风格美观20%。篇二:《平面构成》实训计划

2010-2011学年 10级建筑装潢专业

《平面构成》实训计划

一、实训课程:平面构成

二、实训班级:10级装潢

三、实训地点:1103画室

四、实训目的:

《平面构成》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造型和电脑美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五、实训任务和基本要求: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六、实训设计思路:

平面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在形态方面的创造性。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技巧,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设计规律。因此,本课程需要通过教师对典型的平面设计构图的讲解,使学员逐步理解平面设计构图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教科书的每一章中都列举了不少典型的构成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范例作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利用作品范例向学生介绍构成的创作技法,课后还应并布置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作业,并主要由教师对学员的作业进行点评。

六、考核办法: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理论、实践、素质三位一体进行全面考核。成绩评定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七、实训结果: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基本技能,能熟练的进行在进一步深入物象内在结构空间的过程中,挖掘、了解、探究物象有机构成未知领域的美的形态,并通过与心灵的碰撞、交融,重新建构新的物体空间,在不失传统表现要素的同时,生动地展示物象重构的美的结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决策、规划能力;具有整体与创新能力。

实训内容和基本要求

艺术设计教研室 二〇一〇 年九月篇三:平面构成授课计划

学 期 授 课 计 划

(2015 /2016 学年第 一 学期)

系 部: 艺术设计系 教 研 室: 广告 设计 教师姓名: 黎 芳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学 分: 4 专业班级: 普专广告14-1 ;14-2 计划课时: 60 备注:可根据课程情况增减行篇四: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说明:

1、本计划根据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方向)《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初、中级考核大纲)以及本校实际情况制定。

2、结合此专业所涵盖的知识内容,主要分为美术基础训练、设计软件操作、后期制作及生产。

3、我校所设专业为三年制,分为六个学期,第一学期主修基础文化课程。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为专业理论和专业实习相结合。第六学期为综合技能训练。

4、实习内容可参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和技校计算机类通用教材《中文windows xp及其应用》、《中文office xp及其应用》、《微型计算机原理(第三版)》、《计算机美术设计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应用》、《使用photoshop cs2处理图像(计算机类)》、《使用 coreldraw 12绘制图形》、《dreamweaver mx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类)》等。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高中毕业生

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计算机设计行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平面设计领域实用型的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广告公司、企划公司、图文设计公司、出版行业、企业宣传策划部门及其他需求平面设计师领域的相关平面设计工作。

三、主要知识与能力要求

职业基本能力

1.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设计能力。2.了解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4.取得中级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平版印刷工职业资格证书,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选修课程四个部分。

(一)文化基础课程

1、德育

教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法纪法制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2、应用语文

教学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应用英语

教学要求:从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原有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阅读设备说明书的能力,对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体育

教学要求: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了解现代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增强学生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社会适应及创新能力,为学生身心健康、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及终身锻炼、继续学习、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掌握计算机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专业课程

1.中文office xp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办公软件方面的基本知识,对常用办公软件有较完整、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有关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软件知识,具备应用计算机处理办公方面事务的素质。通过训练,使学生提高灵活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2.计算机美术设计应用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掌握:三大构成设计原理,分别从理性的二维、三维和色彩的不同角度去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研究平面的、空间的、色彩的组合和构成方式,倡导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启发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创造力的目的,为将来进行具体的专业设计作视觉、审美和技法上的准备。3.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平面设计以及为网页制作提供平面制作素材。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广告和网页创意能力,能够解决一般平面设计方面的问题。4.使用photoshop cs2处理图像(计算机类)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掌握: photoshop概述、工具的使用方法、图层的概念及应用、路径的概念及应用、通道和蒙版的应用、滤镜的应用、创作各种艺术字体的操作技法。理论结合实践,并能在实践中创作出有自我创意的作品。5.使用 coreldraw 12绘制图形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机床的分类、结构、工艺特点、加工范围;工量刃具的选用、一般操作技术;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知识及其发展趋势;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分析,误差与质量分析,编程,操作规程。使学生掌握常用数控设备操作、编程、调整和维护保养的基本理论及方法。6.dreamweaver mx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类)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互联网、超文本页面主要的概念和术语,掌握常用wbe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具有较强操作能力,能熟练进行web网站方案设计、安装制作、维护与管理,能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应用。掌握网页制作的平面特技软件使用和高级设计技巧,具有较强操作能力,能熟练对网站方案优化设计与管理,能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应用。

(三)实践环节.实习技能训练要求:

1.计算机应用操作训练:通过计算机上机操作练习,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2.photoshop上机训练:结合所学photoshop理论知识,进行上机操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3.coreldraw上机训练:结合所学coreldraw理论知识,进行上机操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网页制作上机训练:通过学习学生将学会用dreamweaver 进行web页站点设

计、版面设计、动态网页设计等。5.综合强化训练:通过运用所学多种软件协作工作,制作作品,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与实际动手能手。

(四)选修课程

企业管理

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与工程技术人员相关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用企业管理理论组织生产和安排技术开发的能力。

五、学期教学计划总表(附表1)

六、各学期实践教学安排(附表2)

第一学期(20周)基础文化课学习

第二学期(20周、其中专业理论课10周、实践10周)

课堂教学与实习操作

第三学期(20周、其中专业理论课10周、实践10周)

课堂教学与实习操作

第四学期(20周、其中专业理论课10周、实践10周)

课堂教学与实习操作

第五学期(20周、其中专业理论课10周、实践10周)

课堂教学与实习操作

第六学期(18周、实践8周、考证2周、顶岗8周)

第一至八周毕业实习

第九、十周技能鉴定

第十一至十八周顶岗实训

七、毕业合格标准篇五:平面设计中职教学计划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简介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第6篇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平面构成这门课程是优越设计团队所设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应用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形式为面授辅导,所学的教材为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的《平面构成》(黄刚编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平面图形的构成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前三章为复习前设计软件技巧)

第四章 :平面构成设计的点、线、面学时:4小时

第五章 :渐变学时:3小时

第六章 :重复

第七章 :近似

第八章 :骨格

第九章 :发射

第十章 :特异

第十一章 :对比

第十二章 :密集

第十三章 :肌理

第十四章: 空间

第十五章: 图与底

第十六章: 打散

第十七章: 韵律

第十八章: 分割

第十九章:平衡

第二十章: 基本形的多种排列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汇报 第7篇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方法。

平面构成主要是解决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点、线、面三者基础上延伸出图与底的关系、基本形与骨架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平面构成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立体空间、肌理、韵律等表现手段展开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平面构成要素(点、线、面)

1、点

什么是点?点在设计中的作用?点的线化?点的面化?点的视错觉?点的构成?

2、线

什么是线?线在设计中的作用?线的种类和特性?线的表情?线的形态感觉?线的视错觉?线的构成?

3、面

什么是面?面在设计中的作用?

面的种类和特性?(几何形、自由曲线形、偶然形、人为形、自然形)

面的多种构成手法?(分离、相切、覆叠、透叠、结合、减缺、差叠、重叠)图像与背景?面(形)的视错觉?

二、单元形

1、了解单元形的概念

2、掌握单元形的组合关系

三、骨骼

1、掌握重复与近似构成的使用技巧

2、掌握发射与密集构成的使用技巧

3、掌握渐变与特异构成的使用技巧

4、掌握肌理构成的形式的使用技巧

四、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掌握对比与统一的使用技巧

2、掌握对称的使用技巧

3、掌握均衡的使用技巧

4、掌握比例的使用技巧

5、掌握节奏与韵律的使用技巧

五、平面构成的表现方式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思考 第8篇

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开设这门课程, 可加深学生对形与形之间关系的理解, 培养学生组织形、创造形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要结合平面构成课程自身的特点, 以达到所需的教学目的。

1 素材的多样化

平面构成是所要表达的是共性的设计语言, 其目的是在学习艺术的规律性技能的同时获得思维的解放, 以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在欧美称为基础课程 (Basic Course) .无论在国内或是国外, 只要是开设视觉传达设计 (如广告、包装等) 、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甚至雕塑、绘画等纯艺术专业的大学, 都要开设此课程。因此, 课程几乎囊括所有视觉传达范畴。在讲授理论辅以范例的同时, 应力求范例的多样化, 丰富性, 让学生从抽象的形回归到具体的事物, 在从不同事物的列举中找出共性, 回归抽象。

(1) 抽象绘画与平面构成。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如立体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 他们都主张放弃传统的写实, 以抽象的形式表现, 到后来的德国包毫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 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 奠定了构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除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点以外, 应多补充西方现代绘画流派的相关内容, 特别是部分相关的现代抽象绘画, 并其代表人物的绘画观点及绘画作品对平面构成的影响的内容。例如俄国构成主义流派的波波娃和马列维奇;法国欧普艺术的赖利;意大利未来主义流派的杜桑和马拉等。

(2) 传统图案与平面构成。图案与平面构成的不同在于平面构成摒弃实用性目的, 塑造纯粹形式感。而图案则与实用功能挂钩, 有一定的制约性。平面构成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开放而多元, 素材方面, 涉及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传统图案相对封闭, 虽然也讲究形式感, 具有一定的抽象因素, 但却是建立在具象基础之上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区别二者课程之间的侧重点, 有不能完全割裂二者课程之间的联系。从经典的传统图案中抽提视觉符号, 融入现代理念和技术, 既有文化内涵, 又富有现代感。比如中国古代传统彩陶纹样以及苏州园林花窗格形式, 这些优秀的经典传统图案案例依然可以成为平面构成的丰厚营养。

(3) 其他学科与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 20世纪建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 人们更为关注事物内部的结构, 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 也影响了造型艺术规律的发展。平面构成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 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 带来新鲜的观念要素, 应用于艺术设计诸多领域, 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必经的途径。因此平面构成课程应该融入这些学科的知识。

比如利用数学知识的数理结构打散再组合概念。树立敢于破坏规则、规律的观念, 打破原有的组合规律, 破坏其排列关系, 进行再重组。使图形既有内在的数列构造因素, 又富于变化, 从中发现新的形式组合效果。数理分割概念:按照一定的数列因素、模数因素进行形的分割的造型手法, 构成具有数理美、秩序美的图形, 造型思维方法, 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的演绎, 在数理中寻求创意。 (1) 等差数列:是加法关系, 数列相隔的差级是相同的数字。例:1、3、5、7、9数列, 中间相隔均是2。特点:尤似渐变的规律。 (2) 等比数列:是乘法关系, 数列中每一个数均乘上相同的数字, 例:5、10、20、40数列, 乘以2获得。极数变化大, 倍数关系。 (3) 费波纳齐数数列:A+A=B A+B=C B+C=D C+D=E级数变化适中。 (4) 模数分割:模数的单位形:正方形;黄金矩形;叠席矩形;三角形等。着重强调分割形的内存数理结构关系, 使形的扩展有一定的模数依据。 (5) 自创数列:把多组不同数列关系的分割形组合在同一作品中, 自主调节其相互间的面积关系, 组织关系, 使其形成新的组合效果。既有内在的数列结构关系, 又有自由支配形成的分割的灵活性。

再比如利用形态与心理的关系来做平面创意。人是如何认识形态的, 这与人感知色彩的道理一样, 是精神物理的反应过程: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客观物体经瞳孔到达视网膜反应于大脑皮层形成知觉意识与行动。当眼睛捕捉下部形态的过程 (指a-b过程) , 这时人们的感觉是同一性的。而b-c过程是人感受形态, 理解形态的过程, 则是因人而异的, 这与人的主观感情、过去的经验、对事物的判断是有关联的。

再比如利用错视觉与形态的关系来做创意。典型的就是产生于法国1960年代的欧普艺术, 是精心计算的「视觉的艺术」, 使用明亮的色彩, 造成刺眼的颤动效果, 达到视觉上的亢奋。欧普艺术所指代的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 被人称为“光线魔术师”, 在巴黎为卢浮宫建造了玻璃金字塔, 利用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 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 妙不可言。这位“光线魔术师”对形式和光线的敏感, 使他设计的建筑作品自成一格, 在创新与审美两方面尤其突出。“掌握光线魔术、产生视觉错觉。”错视觉与光线的利用和把握也是平面构成的创意源泉。

2 重视理论引导, 培养创造思维

平面构成应该重视创新, 而创新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重视理论传授这一重要环节, 真正理解平面构成的发展历程和形式规律的理论探讨, 从构成原理形成的初衷去探寻其原委入手, 实现调动学生艺术潜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比如分析艺术大师杜桑、巴拉在未来派时期的作品可以感受速度感, 强调方向的一致性, 一定的重复节奏性。分析艺术大师蒙德里安作品、日本建筑师高松伸作品可以感受到机械冷漠感, 强调安定性、用垂直水平构架关系组织作品;而欧普艺术家赖利、瓦萨雷作品体现出动态的韵律感:以曲线的重复组合为主造型, 既要有动态又富于优美的旋律。艺术大师克利作品静态安详感, 以水平线为主要构架关系, 强调含蓄、内涵。分析大师的作品能更好的理解形式规律的综合应用及具体的情感表达, 在此基础上开导启发学生思考, 将更能激发学生创造力。

再比如让学生理解黑白灰的分割, 可以带学生到图书馆临摹分析建筑、室内、平面设计图书中有关造型的分割关系, 黑白灰的处理手法, 让学生在演习基础造型方法的练习中明确设计与基础的关系。在学生基本掌握和理解了形式法则之后, 与图形的创意设计相结合起来, 进行一些有主题性的构成。比如设立具有代表性的主题构成作业。从“材料+工具+感知+技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培养。

3 调整评价体系

课程的评价不只是教师给个分数了事, 还应该建立适合的评价方法, 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模式, 在动态中把握学生情况。在评述作业时, 可结合讨论式、自我总结、互评、点评、综合评述等方式, 从创意目的、构图、灵感来源、表现效果多方面阐述作品优缺点。既让学生可以进行头脑风暴, 激发创意潜力, 有可以增强合作, 活跃课堂气氛。

基础课程的教学重视学生一般能力的获得, 其内容组织宽泛, 教学过程没有具体的专业限制, 是开放型的;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所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二维空间形态语言的把握与创造。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从教学素材, 创意力培养及评价体系多方面入手,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霞, 刘杉.对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1.08.

[2]郑军德.平面构成课程的现状与反思[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2.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9.

平面构成教学有感 第9篇

关键词:平面构成;创新;感知力;创造力

平面构成是构成的基础,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它起源于德国包豪斯学府,在本世纪80年代从欧洲传入我国。对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现代艺术教育中,它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点、线、面等抽象元素的排列、组合、分解、解构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具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艺术设计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平面构成教学经常遇到一系列的教学问题。首先,这门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如果教师的综合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那么平面构成教学就只是照本宣科,这就极大的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其次,作为接收方的学生来说,对教师传授的内容不能深刻理解,构成作业只是临摹和机械模仿,缺乏创意,那么就达不到预期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构成练习过程中,学生通常是使用墨线和卡纸、直尺等工具完成,主要精力放在作业的精细度上,缺乏创新能力,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平面构成教学,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欣赏经典构成作品,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平面构成教学中,欣赏一些直观有趣的图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鲁宾之壶”,通过图地反转让学生了解正形与负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总结出:一般情况下,主体形象为图,背景为地,但有时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基本形与背景空间的变化组织关系。在学生兴趣浓厚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力,自己创作出图地反转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搜集大量的经典的平面构成案例,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展览馆或者公园参观实景构成作品,只有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接触了解构成之后,才能了解到构成的基本形态,在潜意识中将点、线、面等基本元素联系起来,通过图形之间的组合加减变化形成具有美感的构成形式,在分析、组合、分解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平面构成基本形与骨骼之间的组合构成的关系。

二、注重实践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平面构成传入我国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为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平面构成是一门实践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一般是从低年级开始学习,它训练的是平面图形的生成、变异等规律,及骨骼与基本形的组织排列规律,注重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感知力以及图形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上大学之前很少涉及到平面构成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亲自实践练习。并且,平面构成是一门形象课程,其构成形式有一些基本规律,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把握这些规律。初期可以模仿一些经典的构成作品,理解其构成规律,通过模仿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潜质进行挖掘,在掌握这些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挖掘自己的艺术潜质进行独立创作。同时,让学生对自然素材进行搜集整理,运用点、线、面等抽象语言对自然物象进行抽象化表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走出简单模仿形式的束缚,这样平面构成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三、通过创意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对形式美的探索能力。

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平面构成着重培养学的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形式美的感知能力。但是如果在实际的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流于形式,势必使教学简单化、形式化,同时,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真正在实践中领略到构成特点与规律。另外,平面构成教程的主体内容大都是基本图形的构成形式,如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肌理等传统的内容,这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教材所使用的图例也显得陈旧与滞后,缺乏与时代相联系的新鲜元素,不能适应当代设计的发展。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突破教材内容,着重于创意思维训练,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和创作。创意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设计主题、基本元素,工具材料等方面进行创新训练。在工具材料上,可以考虑对传统材料和工具进行革新,尝试使用新的材料与工具,像油画棒,荧光笔,马克笔,印章,有色卡纸,立德粉,报纸,打印海报等。打破传统平面构成用黑白表现的思维方式,探索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所产生的不同画面视觉效果,增强学生对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的兴趣。在表现内容上也可以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构成的美感,比如,将生活中的自然形态结合形式美法则进行适当的分解、取舍、转换,弱化具象形态的特征,将具象形态转化为半抽象形态,然后进一步解构、重组,将半抽象形态转化为纯抽象形态甚至意向形态,从而使作品呈现出全新的艺术生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在表现的手法上,不拘泥于徒手绘画,可以使用粘贴,拓印,堆砌等方式,结合设计主题处理作品。在创意表现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形象、色彩、肌理等之间关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它广泛的应用于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创作灵感,将兴趣与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何靖.从多元文化视角解读平面设计构成元素的审美内涵[J].福建艺术,2007,(3):61.

[2]毛珍珍.“平面构成”学生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J].包装世界,2010,(6):15.

[3]汪方.平面构成[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2.

平面构成教学作业指示书 第10篇

一、作业名称:平面构成

二、教学目的:

1.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学习将相同或不同的平面单元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形。2.了解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等)中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并认识到这种结构关系是构成设计的基础。

3.训练按照形式美的原则进行平面单元的组合设计,在对组合图形的调整及筛选过程中培养对平面图形的鉴赏能力。从抽象的平面形态入手,培养对形的敏感性、归纳性和创造性,为建筑设计中的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做准备。

三、作业要求: 内容一:

●骨骼构成

要求首先设计出一基本形,然后用它在重复、渐变或发射等规律的骨格中进行排列。注意:基本形方向、正负的变化以及整体效果。图纸内容包括:保有3cm x 3cm 的基本形示意图

内容二:

●面的构成

将 5cm x 5cm 的正方形分割成五块或六块,然后以不同的平面构成形式,重新将它们组合成新画面,每个画面均要体现形式美的原则;

分割时要注意块与块之间的比例及结构关系,分割的单元块不要太复杂,在简洁中求变化; 组合时不允许出现基本形镜像、重叠的现象;

注意:多种变化的可能性,学会多方案分析比较的方法。

图纸内容包括:由分割的单元块组合成的至少四个画面,并注明相应的构成形式:重复、变异、近似、对称、放射、渐变、对比、旋转、图底关系、密集;

四、作业成果:

平面构成教案-教学大纲 第11篇

平面构成教案-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案教学大纲 一)平面构成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构成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肌理表现与意义, 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要求学生手绘进行平面构成的学习,通过手绘完成构成作业。尽可能做出新构思。掌握描绘的基本功,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三)授课内容: 1)设计从构成开始(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与包豪斯,作为课程的平面构成) 2)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 (1) 点(点的`概念,点的表情,点的构成,点的设计应用) (2) 线(线的概念,线的表情,线的构成,线的设计应用) (3) 面(面的概念,面的表情,面的构成,面的设计应用) (4) 点线面的转化 3) 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 (1)形式法则(和谐,对称,对比,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等) (2) 想象的意义(现代绘画与现代绘画大师作品的启示) (3) 几何图形的艺术魅力 (4) 具象图形的艺术魅力 (5) 黑与白的艺术表现(调合的黑白色调,对比的黑白色调) 4) 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1) 形的概念(基本形,认识形,形体,形象,形态) (2) 骨格(骨格的概念,骨格的表现与运用) (3)正负形(认识正负形,平面空间中的正负形,正负形设计应用) (4) 错视(认识错视,错视设计应用) 5) 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 (1) 重复(认识重复构成,重复构成表现,重复构成设计应用) (2)近似(认识近似构成,近似构成表现,近似构成设计应用) (3) 渐变(认识渐变构成,渐变构成表现,渐变构成设计应用) (4) 发射(认识重复构成,发射构成表现,发射构成设计应用) (5) 特异(认识特异构成,特异构成表现,特异构成设计应用) (6) 密集(认识密集构成,密集构成表现,密集构成设计应用) (7) 对比(认识对比构成,对比构成表现,对比构成设计应用) (8) 空间(认识空间构成,空间构成表现,空间构成设计应用) 6) 有关平面空间中肌理构成方法训练,材料体验 (1) 认识肌理 (2) 认识材料(纸,颜料等) (3) 肌理构成表现与意义 (4)平面肌理制作技法 (5) 肌理构成设计应用 7) 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 (1) 自然的灵感 (2) 文化与艺术的启示 (3)数码时代的构成与设计四)课时安排内容:54课时(18*3)五)评分标准:构成形式30%,表现技巧及效果30%,创造性40%。六)教材与参考书 1)平面构成:汪芳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9月版 2)平面构成:兰先琳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5月版 3)平面构成:毛溪编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月版 4)平面构成:满懿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版 5)平面构成:辛华泉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8月版 6)平面构成:陈小清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2月版 7)新编平面构成:洪兴宇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9月版 …… 一)知道平面构成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构成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要求学生手绘进行平面构成的学习,通过手绘完成构成作业。尽可能做出新构思。掌握描绘的基本功,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与形式: 1、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 2、幻灯讲座;理论讲授;课题分析;示范作业详解。 3、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4、作业讲评,学生互讲互评。 5、构成史讲解,图书馆阅览,必读书目介绍等。 6、收集应用设计材料。 7、上网查资料 三)建议课时安排内容:54课时 序号 教学内容 思考题 作业内容 课时安排 1 1)设计从构成开始2)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 1)点、线、面的视觉联想。 1)点、线、面的视觉联想(3张) 资料查阅 4 2 2)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 1)东西方线条比较。 2)点、线、面视觉个性。 1)点、线、面的构成练习(4张) 2)资料查阅 4 3 3)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 1) 分析大师作品的形式美。 2) 设计中想象的体现。 3) 几何与具像图形的视觉美感体验。 1)不同量黑与白的视觉体验。(明度对比)(9张) 2) 资料查阅分析大师作品 4 4 4)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1)平面中基本形的意义体现。 2)骨格对构成的一般意义。 3)正负形的视觉意义。 4)错视的视觉冲击力。 1)资料查阅正负形、错视的设计应用。 4 5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1)重复 1)重复构成体现的视觉意味。 2)重复构成设计应用 1)重复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重复构成设计应用 4 6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2)近似 1)近似构成体现的视觉意味。 2)近似构成设计应用 1)近似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近似构成设计应用 4 7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3)渐变 1)渐变构成体现的视觉意味。 2)具象形变相的视觉意味 3)渐变构成设计应用 1)渐变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具象形变相构成设计应用 4 8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4)发射 1)发射感视觉意味的体现构成因素。 2)发射构成设计应用 1) 发射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发射构成设计应用 4 9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5)特异 1)特异构成体现的度。 2)特异构成设计应用 1) 特异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特异构成设计应用 4 10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6)密集 1)密集构成在造型设计中体现的重要性。 2)密集构成设计应用 1)密集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密集构成设计应用 4 11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7)对比 1)对比与特异构成体现的差异。 2)对比构成设计应用 1) 对比构成(1张) 2)回家资料查阅对比构成设计应用 4 12 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8)空间 1)空间构成体现的视觉意味。 2)空间构成设计应用 1) 空间构成(1张) 2) 回家资料查阅矛盾空间构成设计应用 4 13 6)有关平面空间中肌理构成方法训练,材料体验 1)肌理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 2)肌理构成设计应用 1) 肌理构成(1张) 2) 回家资料查阅肌理构成设计应用 4 14 7)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 复习1) 东方人对形态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太极与涡纹 2) 数码图像构成 1)分形构成(1张) 4 四)作业上交形式: 1、手绘8K。课题完成后上交。(包括草图) (分校教师不定期将作业数码照相好,好中差各若干上传到下面信箱) 五)评分标准:构成形式30%,表现技巧及效果30%,创造性40%。 文章引用自:www.eastdu.com/collect_details.php?clt_id=102

上一篇:选考高考动员发言稿下一篇:新课程生物学习评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