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弘中学“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贡献

2024-06-24

景弘中学“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贡献(精选5篇)

景弘中学“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贡献 第1篇

“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贡献

李飞国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一直都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价值追求,其中,在世界教育史上,有三次重大变革影响深刻和广泛。

第一次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它把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变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的群体教学,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时教育界关心的突出同题是:一个教师如何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怎样能用同样的书去教一切学生?怎样能够按照同一种方法教授一切?夸美纽斯说:“我坚持认为,一个教师同时教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很重要的„„正如面包师只揉一个面团、只用一个烤炉做出大量面包,又如一个制砖匠同时烧很多砖,一个印刷工人用一套铅字可以印出成千上万本书。所以,一个教师应当能同时教很大一批学生而没有丝毫不便。”夸美纽斯使用自然类比方法论证一个教师如何教一批学生,在他看来,教师就好比太阳,太阳的光线是对万物的普照,教师只要像太阳光线照亮万物一样行事,就可以让知识之光照亮每个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必考虑学生的独特性。在夸美纽斯看来,知识就像水、光线一样,从教师或教材那儿发出去直到学生接收为止是不变的,在学生身上不存在个人的理解问题,甚至在教师身上也不存在个人理解同题。知识之源经由教师源源不断地流向学生,就可以实现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愿望。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时间和空间、统一教学要求的班级授课制,这对于改变个别教学的低效率、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贡献。自此以后,经过各国的教育实践,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得到了广泛运用和发展。

第二次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教学的阶段论。它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课堂教学程序化、模式化,这样,教师就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而不会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夸美纽斯只对班级教学制的轮廓作了大致的勾画,但对班级教学制的核心——上课——论述不多。所以那时只有教学效率(相对个别教学),却没有课堂效率。因为没有规范化、科学化就不可能有效率。赫尔巴特认为,一个教学过程总是分成一些阶段和遵循一定的步骤的,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过程应该由这样四个密切相连的阶段组成:第一段,明了,即教师用叙述的方式(讲解和演示),向学生明白地讲授新教材,使学生清楚地明了新观念。第二段,联想,即教师分析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将自己已有的观念与新的观念联系起来。第三段,系统,即教师综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归类、概括,以便得出新知识的规则和原理。第四段,方法(应用),即教师给学生布置练习和独立作业,并及时纠正他们在练习中所犯的错误,使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变得更加牢固。后来他的学生把这四段中的第一段分为预备、提示两段,提出课堂教学过程的形式五阶段论,这便是“五段教授法”。“五段教授法”经过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改造,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师所熟悉,并通用的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即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知、巩固新知、布置课外作业。赫氏 的理论让教师们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

第三次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论。杜威指出:“赫尔巴特的伟大贡献在于使教学工作脱离陈规陋习和全凭偶然的领域。他把教学带进了有意识的方法的范围,使它成为具有特定目的和过程的有意识的事情,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灵感和屈从传统的混合物。而且,教学和训练的每一件事,都能明确规定,而不必满足于终极理想和思辨的精神符号等模糊的和多少带有神秘性质的一般原则。”但在谈到赫尔巴特的教学观念时,杜威认为赫尔巴特的教学法只停留在处理“教材”的方法上,“赫尔巴特在注意教材问题方面比其他任何教育哲学家都有更大的影响,这是无疑的。”但他用教法和教材联系的观点来阐明教学方法上的各种问题,在杜威看来,这个观点的基本缺陷在于它从根本上只重视“教材”,而忘记了教育中的“人”,忽视了人的“主动性”。但从客观上、人性上看,教学的中心不在教师,而在学生。所以,杜威认为教育教学中心要来一个转移,就像宇宙中心要从地球中心转到太阳中心一样,要把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到学生。这是教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就是杜威的“学生中心论”。杜威对教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发明了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在于使教学方法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旨在唤醒主体意识、提升生活经验、关注个体独特性、摧生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教学时代的诞生。

杜威的理论和实验极大地解放了学生,但是杜威的“学生中心论”却导致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原因在于杜威及其追随者没有提出和形成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普适性的体现学校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程序,就如同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而没能提出班级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程序,是赫尔巴特完成了这项工作。

可以说,景弘中学以杜郎口模式为母本,结合自身特点创建的“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贡献就在于创立和形成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程序,找到了在现有教育体系特别是在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科书、统一考试下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班级授课制特定的时空里,构建和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展示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景弘中学“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贡献 第2篇

新疆兵团农八师****先进事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位于天山北麗,准噶尔盆地西南缘,通古特沙漠腹地,克拉玛依市境内。现有土地面积29.12万亩,耕地面积8.19万亩,总人口12158人。团场属中温带大陆性沙漠干旱气候,常年缺水,蒸发量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低温、霜冻、大风、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一、团党委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党委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把工作重点放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林业生产发展上,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大张旗鼓地兴起植树造林高潮,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大规模植树,以大面积栽种荒漠植被、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条田防护林为龙头,坚持春秋两季植树造林,收效显著。2006至2011年6年间,国家、兵团和团场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在外围宜林荒滩补植梭梭1万亩,营造三北防护林、生态防护林12732亩,退耕还林还草改造2000亩,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全社会投资林业共计2209.8万元。投资332万元建立了3000亩肉苁蓉项目示范基地,使野生植被覆盖率达40%以上,形成了荒漠植被、三北防护林、条田林及庄园林为核心的四位一体防护体系,有效遏制了风沙肆虐,使辖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团场连续3年荣获师市植树造林先进团场称号,2010年荣获国家“十一五”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优质工程奖,这也是兵团唯一获此殊荣的团场。

二、林业生产实现“六大”突破

****认真贯彻师市党委“大手笔规划、分步骤实施、全社会参与、责权利明晰”的林权改革精神,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放在林业生产和林权改革上,使林业生产发展迅猛,林权改革初见成效,实现了林业生产“六大”突破。

一是造林工作有较大突破。团场坚持“谁种谁有、林随地走、产权归己、砍伐自由”的原则,注重栽植质量,不求造林面积,做到栽一片活一片,使林业生产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仅2009年、2010年两年间,团场就投资605万元,营造经济林、防护林3200余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二是林权制度改革有重大突破。团场认真贯彻师市“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拥有、林随地走、谁种谁有、砍伐自由”和“有地必有林、有林必有主、有主必有权、有权必有益”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商品林建设“个人投资、政策推动、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拥有、树定根、人定心”的管理模式,林业生产正朝着“造一片绿地、富一方百姓”的目标迈进。截止目前,全团已有林业承包户110户,通过验收均颁发了林权证。

三是“重造轻管”有较大突破。团场以林权改革为契机,使“树定根、人定心”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林业经营者责、权、利关系明确,高度重视造林质量,确保造一片活一片,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重造轻管”问题。

四是林下经济有了重大突破。团党委班子对林下经济进行了有益探索,建立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种植模式,出台优惠政策予以扶持,采取“管好一片林、种好一片地、养好一群畜、致富一方人”的办法,大力支持林业职工在林地中间套种打瓜、大豆、花生等作物,增加职工收入。

五是造林措施有重大突破。团场明确规定,每年春季植树前,首先落实林地承包人并签订合同,使承包人有充分的时间在人力、机力、资金、物资和技术上作准备。其次是提前做好林地平整、开沟、管道输水等准备工作。第三是采用科技含量较高的管道输水、球阀灌溉等节水技术装备了林业,提升了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六是林业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有重大突破。团党委坚持林业生产规划在先的原则,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组织林业站用4个月时间,对全团森林资源情况作了全面调查,摸清了团场林业家底,制定出了符合团场实际的林业发展规划。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成绩斐然。2009年,兵团和农八师水利局将****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单位,团党委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机遇,乘势而上,经过施工单位近3年精心施工,先后完成了一、二期项目工程,获85分验收成果,工程优良。主要成果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防风基干林补植30平方公里,荒漠植被封禁建设围栏70公里,保护面积5000公顷,种植梭梭666.67公顷,更新灌溉机井3眼,新建瞭望塔3座,标识碑4座。经过3年运行,植被地面覆盖率达到40%,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十二五”时期,****党委将打造万亩生态林基地,彻底治理生态环境,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目前,团场已落实师市下达的“十二五”规划防护用材林面积1.5万亩,已分解落实到连队和个人,超出师市下达“十二五”规划1万亩的目标任务。

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新疆兵团农八师****先进事迹

景弘中学“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贡献 第3篇

“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终身运动习惯和体育兴趣。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爱好与兴趣是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动力,“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灵活性、教学兴趣的终身性,充分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培养 教学科研

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根据兴趣的目的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有意义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具有暂时性的特点;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其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具有较稳定的特点。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

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体育与健康教材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材方法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过难,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各年级学生的水平特点,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探究意愿。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能力上的差异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程度不一,在设计教学内容与练习时要有层次性,要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对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多,就越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富有游戏性和竞技性的教学内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球类项目男生好于女生,健美操项目女生好于男生,耐久跑项目通过定向越野的形式组织教学等,改变了以往教学的枯燥性,排除了学生的厌烦情绪,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课堂的时效性。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实际,尽量让教学内容充满游戏与竞技色彩来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独特实用的场地器材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场地的干净整洁,器材的整齐有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器材摆放,运用各种明显标志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将场地布置成双圆形、半圆形、扇形、梅花形等不同的形式,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各种教学器材,解决教学中器材给学生带来的畏惧心理,比如在跳高教学时利用橡皮筋代替横杆,克服了学生的恐惧心理,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节课结束充分利用器材摆放成能够代表班级意义的文字、图案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三、新颖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意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理念是给学生创造充足的展示空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锻炼、大胆创新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学生的益友、指导者、服务者。通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解疑——展示交流——引领提升——达标检测六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及任务,提高课堂效率,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1、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组织形式要新颖创新、丰富多彩。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技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练习,给学生创造足够的个性发展和爱好选择的空间,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和锻炼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达到强壮身体,强健心灵的目的。

2、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敢于突破新教材,拓展新模式,使教材真正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效率,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教学前要明确目标,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将能够自学掌握的知识自行掌握,不能自学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解疑环节互相解决,教师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各个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小组间分别进行展示交流,取长补短,在展示交流中发现问题,通过教师的引领提升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竞赛等形式进行达标检测,整个教学环节中以表扬、鼓励为主,注重自评、互评相结合,将全体学生都融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比如在准备活动部分,可以通过游戏、队型变换、音乐下跳绳等形式,创设不同的情境,师生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兴趣。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示的空间,在这里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尝试,注重學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强健了身体,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遵规守纪、公平竞争、迎难而上的优良品质。结束部分是教学中的最后环节,通过音乐、情景放松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身心得到充分放松,总结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制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使整个教学环节都充满了阳光、快乐。

3、学习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充当学生的指导者,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相待。教师富有幽默感、启发性、激励性、宽宏大量的教态,恰到好处的鼓励与评价,动之以情的教诲与表扬,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自我的决心。将时间、空间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自觉行动起来,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的“灌输式”,教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通过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鼓励,提高了学习兴趣与课堂效率。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乐于接近教师,与教师打成一片,使课堂气氛充满和谐与快乐,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上好每一节课,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不仅喜欢上体育课而且更爱体育运动。通过“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探索实践,开拓创新。创造出了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体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体育教学应采用形式多样、生动灵活的授课形式

3、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

景弘中学“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贡献 第4篇

沛县湖西中学

陈西

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贯彻高效课堂理念,我校积极推行我县倡导的“一三六”教学模式。在“一三六”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更深刻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和提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心得体会来谈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方面的作用。

“一”即一张“讲学稿”

讲学稿的作用主要是四个方面: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合作探究、课内练习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将学习任务重难点课前明确,并且设有预习检测,教材导读,摘要留疑,合作探究等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以上学生具有基本阅读技能以后,对于学习语言信息来说,看书的效果优于听讲。”讲学稿的有效使用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教师减少了喋喋不休的讲解时间,学生通过积极地阅读,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一张讲学稿在手也增加了获得信息的更有效地途径,改变了以“听”为主的被动局面,边听边看更为主动地学习。“讲练结合”的本身就是兼顾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要求,讲学稿的使用优化了这一形式。无论是用于预习检测的练习,还是用于课堂巩固的同步练习,还是课后的拓展延伸的练习,都充分开发了学生资源,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学习。讲学稿的具体操作要求提前下发、课堂使用,强调课后批阅和反馈矫正,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最大限度地落实到位。

“三”指上课的三个环节:预习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提升 预习交流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预习两个部分。有效地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课堂预习则有效避免了满堂灌的局面,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合作探究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个方面。叶圣陶先生说过“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这是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辩证关系的生动说明,形象地揭示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脉相通的,教师的“导”要立足于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互动的形式多样化,才更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展开,生生互动也是课堂互动的主要内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其主体意识增强的表现。“一三六”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是新课改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化的表现,而合作探究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加强,都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达标提升的要求包括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升两个层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古希腊哲人普罗塔哥拉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新课程核心理念之一。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达标提升的要求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也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增强。

“六”主要是对练习的要求,其基本内容包括精选精练、作业规范、有发必收、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六个方面。

对练习这一环节有了系统规范的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减负,将学生解放出来,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在“一三六教学模式”推行过程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感到教育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带给教师和学生的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对政治这一时代性、实践性、思想性都很强的社会学科,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既是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鉴于“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我和同仁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推行“一三六”教学模式的时候,又具体结合我校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结构和认知特点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比如课前课后注意收集学生对讲学稿的使用的建议和意见,在教学过程中也借鉴兄弟学校对讲学稿的使用经验。对讲学稿的批阅采取多种形式,既有教师批改也有同桌互改,不同班级同学交换批改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课堂合作探究中适当增加生生互动的时间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比如组织小型辩论赛,展开小组讨论,分角色扮演情景剧,模拟听证会等。有条件的时候我们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主动去邀请银行工作人员、附近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给同学们开办讲座,对重要问题、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比如“中学生消费面面观”、“金融危机影响在身边”、“我眼里的政府工作人员”、“从汶川大地震看人的价值观”,“从奥运会的举办看不同文化的交流”等,通过积极有效地操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三六”教学模式的积极推行,使学生象鱼儿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这也是每一位教师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过程中,肯定还会有不少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的一线教师要在改革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补充资料)

一三六教学模式解读

1.宗旨:以人为本,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脚点是抓实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2.入模与出模

建立这一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课堂,落实高效学习理念而搭建的一个平台。入模是通过建立规则、标准,为每一个老师指出课堂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可操作性。但模式不等于模式化,一三六模式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模式这个载体,一步步将已经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化成全体师生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低效向主动高效的嬗变。

3.内涵:一三六教学模式不等于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一三六教学模式是个广义概念,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流程。一三六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三六教学要求或一三六教学规范。

4.基本构成:一张讲学稿(备课),三个环节(上课:预习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提升),六项要求(练习:精选精炼,作业规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5.关于三个环节

(1)基本构成:预习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提升(2)预习交流: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预习两个部分。(3)合作探究: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个方面。(4)达标提升:包括基础知识达标和应用能力提升两个层次。6.关于六项要求

(1)基本内容:精选精炼,作业规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2)精选精炼: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3)作业规范:培养良好习惯。

(4)四有四必:三个着眼点—一是落实到位率,二是教学针对性,三是面向全体学生。7.基本特点

三个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三个强调: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预习),师生互动性(合作探究),教学实效性(达标验收)

(上述小字材料选自沛县教研室材料)

【参考文献】

《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 《课堂教学临床指导》 柳夕浪 《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

景弘中学“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贡献 第5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苏轼乐观旷达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24

一、设计思想

《赤壁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预习、交流、讨论等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文言现象及实词句式;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通过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深入理解作者的心境、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

3.情商培养目标。了解苏轼的旷达思想,學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笑对人生。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选择了“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面对权贵的淫威,李白选择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么面对命运的捉弄,苏轼又是如何选择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苏轼的千古名篇《赤壁赋》,看一看在不公平的命运面前,苏轼有着怎样的情怀。

(二)预习交流:分享初读感受(略)

(三)学生质疑

针对预习自读的情况,结合课文注释和课后练习,学生将完成学案时遇到的困难提出来,教师整理展示学生中有代表性的问题。

(1)同样面对明月清风、良辰美景,苏子饮酒乐甚,而客却借箫声奏出了不和谐的音响,并使“苏子愀然”。那么苏子因何而喜,客人因何而悲呢?

(2)苏子是如何安慰客人,由悲转喜,怎样从“水与月”中获得了人生感悟的?

(3)当初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的讨论意义当如何认识?

(四)分组合作

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五)展示提升

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发言,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言之成理即可。

(1)苏子之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良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乐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赏心:“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客之三悲: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英雄不在);由个人短暂(寄蜉蝣)自然(长江无穷)感触生悲(人生短暂);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脱世不得)。 在客的心中,不管是失意的英雄抑或霸气的英雄,他们巨大的失败也罢,辉煌的胜利也罢,都轻轻地走了,“而今安在”才是让人神伤的感喟。

(2)苏轼从明月、江水的变与不变入手,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既是亘古不变的,又是实时更新的。以水和月为喻的一段议论,水的流逝,月的盈虚,让人感到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苏轼的伟大在于目光更远大,视野更开阔,他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人类社会,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对生命对人生意义的肯定。自然的博大让人感到自我的渺小,而人生的意义恰恰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对世间万物有所取舍,可以用广阔的胸襟拥抱自然,感受自然给予的美好,在失意的生活中寻找诗意,让自然安抚躁动不安的内心,让美景抚慰受伤的心灵。

(3)主客问答的真实性其实有待商榷,“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积极和消极的两种矛盾对立的心态。“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一个是深受道家浸润,旷达的,主张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苏轼;还有一个是躲在客人身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积极入世而饱受打击的苏轼,这个苏轼悲观失意,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饱受心灵与肉体双重打击,体会着暮年功业未就的苦楚,感叹人生的短暂、生命的渺小。无论达观与悲观都是最真实的苏轼的心灵映射。苏轼没有倒下,也不会倒下,无论他的痛苦如何强烈,内心巨大的力量总是支持他毅力不倒,这正是苏轼的伟大之处。

(六)总结深化(略)

上一篇:唐诗抒情散文下一篇:杭州小升初数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