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生活中学到语文

2024-05-28

我从生活中学到语文(精选16篇)

我从生活中学到语文 第1篇

我从生活中学到语文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而生活却离不开语文,是语文这颗熠熠夺目的宝石把生活点缀的更美。语文又像一位明星,在生活的平台上展现光彩,成为人们所崇拜的对象。她是充满魅力的。她和生活息息相关。

语文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在街上的各种店名、广告、招牌、标语中,在电视屏幕等传递信息中,在人们交流,通讯等各种手段中,在各种报纸刊物中……语文都向我们展示她的魅力。

由此可见,语文对我们多么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会这门科目,这门科目是我们学习各门科目必备的基础。然而,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学习那些充满趣味,充满语文色彩的知识,并学会运用。这样就能从生活中学到语文。

我们可以从报刊中学到语文,书里的知识丰富多彩,趣味横生,蕴含着语文的精华。纸上的世界使人留恋忘返。报纸是反映生活的小橱窗。、我们也可以从影视中学到语文,比如荧屏上的广告用语,使人回味无穷。有一条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则广告改用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古诗,文字简洁,内涵却很丰富,一是表明了质量之高,二是表明了车的适应性强,三是表现出很有自信心,给人可以信赖的感觉。广告采用?顶真的修词手法,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就是广告中的精髓。

我们也可以从游戏、聊天中学到语文。就像我们玩的“成语接龙”游戏,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语文。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的成语,更透彻,更牢固地地学习它们。有时我们滥用成语,闹出笑话,也可以另一个角度理解成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懂得成语怎样正确运用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语文知识应用这么广泛。大至社会交流,小至生活细节,无不需要语文。人们也都利用了语文,为事业,生活等取得意收获。所以,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也要在生活中努力学习语文,这样才能步上时代的潮流,才不会被充满竞争的社会淘汰。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定能发现许多秘密。只要你勇敢地拿起手中之笔,定能画出生活的优美山水卷

我从生活中学到语文 第2篇

当我走进这片树林,地上铺满了金色的树叶,踩在脚下软绵绵的,这些不都埋藏着语文吗?拣两片落叶,去体会“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精神。是呀!树叶一生都在为人类服务,春暖花开,叶子也赶来美化人间;盛夏,它们为你遮风避暑,;秋天,它们纷纷落下叠成“毛毡”;冬天,它们又深深埋藏在土里,等来年做很好的肥料。这不正是赋有语文的精神吗?

语言

当我们呱呱落地之际,周围便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语言,有的文质彬彬,有的普普通通,可这里面都荡漾着语文之美,这是语文最基础的东西。江火渔船,美酒佳人,饮酒作诗,是多么赋有语文色彩啊!

电视

其实在电视节目中,语文也有很多。今天看“开心辞典”,我又了解了许多历史名人,提高了文学素养;我又学会了一句成语、学会了一句诗词;我又明白了孔子的一句话„„语文不都是靠这些一点一滴而积攒下来的吗?

我从失败中学到了什么 第3篇

人际融:选错合伙人

有人说, 选对合伙人比选对老婆还难。 连杰第一个创业项目———人际融的草草败北就与此有关。

连杰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后先做了一段时间销售,2006 年又在清华读了EMBA。 他在EMBA最大的收获,除了无形的知识与人脉,就是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创业之心悄悄萌发。

“创业之前, 我在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做董事会秘书,因为之前读EMBA时萌发了创业的想法,所以一直在留意创业的机会。 ”连杰说。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2013 年。一天,朋友介绍了一个土豪给连杰。 土豪看好连杰在金融行业的经历,决定出钱与连杰合作一个创业项目:人际融。 连杰回忆,“那时做互联网金融还是比较时髦的,我们打算打造一个熟人间的借贷关系。 ”

公司刚成立一个月,连杰和土豪间的矛盾就开始了。 土豪主张按照传统的组织模式迅速建立起KPI考核制度,而连杰认为公司当务之急是把网站弄出来。

“土豪不懂互联网金融,但是天天这个也管,那个也要做决策。 ”“我们实在忍受不了了,于是过了半年就散伙了。 ”连杰说。

融部落:败于交付能力

和土豪分家后,连杰带着愿意跟着他干的兄弟继续打拼。 这时,已经到了2014年,连杰迫切需要一笔投资的注入,于是各处找融资,处处碰壁。

终于, 连杰的项目得到了盛大创始人陈天桥的青睐,“当时我们开的是电话会议,我一个人在电话这头,另一边是以陈天桥为代表的投资部,电话会议结束后不久,陈天桥就决定出资800 万元投资,直到现在依然很感激他们,没他们就没有后来的一切。 ”

拿到融资后, 人际融更名为融部落,开始了正式运作。 这时,问题又来了。

“2014 年上半年,我们拿到融资后,就开始做网站开发。 从2014 年8 月份开始到第二年春节,网站一直没出来,但当时已经有大批互联网金融项目崛起了,我们丧失了先发优势。 ”连杰惋惜地说。

在连杰看来,融部落的失败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团队交付能力不足。 网站迟迟开发不出来,一方面是对团队个人过分依赖和信任,另一方面是当时团队没有具备相应的开发能力。

其次,创始人经验不足,选择了开发难度与自身能力不匹配的PC端,同时随着移动端的崛起,PC端的价值也在迅速降低。

董小秘:低频项目生不逢时

了解到自己团队的弱点后,连杰开始增强和完善团队, 并在融部落开发末期,开始启动董小秘的开发了。 这是基于移动端的一个众筹方式管理的项目。 连杰之所以做这个项目,一方面是把开发的难度降下来,另一方面是找准当下的发展趋势。

众筹的方式管理做得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就是C端想要融资的人群,可以通过董小秘这个平台填写自己的项目介绍和众筹需求, 然后直接转发到朋友圈,不断扩散传播。

连杰希望, 董小秘可以实现众筹人、财、物,即使吸引不了那么多众筹的人和资源,也可以对项目进行传播。

但是, 董小秘在运营了几个月后就搁置了,原因简单———这是个低频的项目。“目前国内众筹并没有发展成熟,而我们需要做出成绩才能吸引到投资,虽然董小秘还是很好用的,但是低频加上宣传难度大,短时间内做不出成绩就搁置了。 ”连杰说。

对于董小秘的失败原因,连杰也总结了以下两点。

第一,生不逢时。 董小秘属于太前卫的早产儿, 而教育用户这个事情需要砸钱,这不是小公司能够驾驭的。

第二,高频产品必然会覆盖掉低频产品。 就像滴滴打车首先切出租车这一部分高频需求为入口,团队应该选择一个高频需求作为切入口。

虽然有些可惜,但是连杰认为,董小秘这个项目锻炼了团队在移动端的开发能力, 也验证了技术团队的交付能力,为后来做快小递项目做好了技术准备。

从互联网金融到快递行业,为什么连杰这次的跨度如此之大? 他的解释如下。

“接下来, 我们就开始在58 同城上翻,看哪些是高频且容易被互联网化的需求。后来发现, 这些高频需求涉及到法律咨询、医生咨询、保险咨询,以及快递等。 除此之外,还要看组织这些人的难易度:律师和出租车司机显然是被组织训练过的,快递员是完成了初步组织的人群,而保洁阿姨的组织就比较困难。 我们做了好几套产品,和大量客户沟通后,最终认准了快递员这个市场。 快递员配备智能手机的概率很高,但缺少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把他们的工作结合起来。快小递就是整合一群快递员,实现他们在移动端与客户进行交易的O2O项目。 ”

三个重要的教训

三次创业连续失败,这是对创始人心理素质的致命考验。 很多人也许会就此否定自己,从而放弃创业之路。 但是对于连杰来讲,每一次失败都可以让他在创业之路上走得更远。

从人际融到融部落、董小秘,再到快小递,连杰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 他说,创业就像玩儿了一个刺激的游戏,虽然项目试错了一个又一个,但他创业的心依然躁动不已。 他究竟总结出来些什么呢?

第一,加速自身角色的转变。 从打工者到老板,这个转变看起来容易,实际上需要时间的积累。 创业者一定要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需要统筹全局,迅速承担起创业者的角色。

第二,提高团队管理能力。 连杰认为,这是自己连续跌跤的重要原因。 首先,不知道自己团队管理能力到底有多大,盲目上项目,结果团队管理跟不上,整个节奏一再延滞,导致丧失创业机遇。

第三,提高自身心智模式。 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 要训练自己的心智模式,接受随时面临的险境。 连续三次创业失败,让连杰身心均受到洗礼,也让他的心智更加成熟。 “三次失败才能成功”,已经成为支撑他走下去的座右铭。

我从生活中学语文 第4篇

我喜欢看电视,喜欢《百家讲坛》中易中天论《三国》,喜欢《动物世界》中讲述自然,喜欢喜剧小品中的幽默语言。

《百家讲坛》中,易中天精妙的语言让人拍案叫绝。他没有学术著作的刻板呆滞,没有古文字的艰涩难懂,而是将古典典籍中难懂的理论简化为形象化、趣味化、通俗化,让观众由被动变主动,一下子就拉近了观众的距离,自然就有许多人喜欢。这就体现出语文的智慧和精妙。

《动物世界》让我认识到形形色色的动物,还有大自然的威力,而更让我欣赏的,是该节目普遍采用的拟人化的解说词,这种写作风格与情调是对生命的讴歌,像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诗。这能给人带来美感,唤起爱心,促使人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生存更美好,如何把自己的家园保护与建设得更好。

在喜剧小品中,把语言的博大精深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如口头禅、顺口溜、打油诗、歇后语、谚语、俗语等等,这些语言大多来自民间,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百姓不隔心,不隔音,平易自然,清晰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我喜欢看小品,不仅为了取乐,更是能学到语言独特的魅力。

我有一个爱好,去饭店吃饭时喜欢看那些菜名,这中间也包含了语文的巧妙。“醉打金枝”是一盘色彩斑斓的醉虾,光听名字就让人口水欲滴。“穿过你的黑發的我的手”是海带炖猪蹄,“母子相会”是黄豆炒豆芽,“一国两制”是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关公战秦琼”是西红柿炒鸡蛋,红脸和黄脸嘛!还有“蓝海畅游”、“粉梦王国”、“繁花似锦”等,都别具韵味。

我还喜欢散步,低头看见花草,脑海中立马出现一些优美的语言:枝繁叶茂、花红柳绿、百花争艳、鸟语花香、花团锦簇……抬头看天,又有成语涌出:海阔天空、碧空如洗、蔽日遮天、鸢飞鱼跃、鹰击长空、风轻云淡。天色接近黄昏,我会想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难掩忧虑,也会想起“日暮乡关何处,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情绪。

不要以为只有在书本中才能学到语文,生活是一本更大的书,里面的语文更加生动、有趣,意味深长,令人神往。我喜欢生活这部语文书!

(指导老师:薛峰)

我从生活中学到语文 第5篇

记得有一回,我们一家四口去东莞舅舅家玩,当晚,我和舅妈、妈妈、表弟和弟弟去逛街,一路上欢欢喜喜的,有说有笑忽然,我们来到一家服装店,刚要进去,“哈哈哈……”一阵笑声,咦,弟弟和表弟笑了起来,怎么了?哦!原来是服装店的店名。把“一鸣惊人”写成“衣名惊人”,我说:“今天我真是大开眼界了。”话音刚落,妈妈也捧腹大笑起来!我原本以为母子一定是心有灵犀呢!想法一致,没想到是聪明的妈妈在嘲笑我咧!妈妈说:“你的理解想歪了,广告上没有错别字,而是它蕴含两意呢!就是商店名借用成语,使人们容易记住它!这就是语文的艺术。没想到,逛街也能学到语文啊!

妈妈这语重心长的话是我对语文有了新的认识。一看,蚊香广告:把“默默无闻”look!买相机的广告:“用第三只眼看世界”。还有买空调广告:家有三洋,冬暖夏(三洋牌空调)。哦!差点忘了,还有一个房地产的广告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安乐窝。”真的,非常生动形象,看吧!这么多广告语,都是语文的艺术呀!难道,不是吗?

这样不但有号召力,也是许多人记住了它,不是吗?

世界就是因为有了语文而精彩。生活也因为有了语文而更加多姿多彩。人类离不开语文,就让我们来学好这奇妙的语文,让它永远焕发光彩!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第6篇

语文像春天,学习语文就像在春天赏花,万紫千红,多姿多彩令人眼花缭乱。花儿的开放是不会有局限性的,因此,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书是人们学习语文的首选,它们就像一座座花园,那里包罗万象,令人留恋忘返。当然在报纸、影视,甚至能够在游戏、聊天中轻简单松地学到语文,它的影子无处不在。

生活中,语文早已渗透在每一个角落。作文

在校园中,每一句“老师好!”,“同学们好!”;在家中每一句“爸爸好!”“妈妈好!”。无不说明语文早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深根。

校园中的文艺节目中的演说词,那流利的台词,优美的语调,让人听了无疑是一种享受,这更加说明了语文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作文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公园的草地上,以前出现过这样的告示牌:“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拟人化的修辞,使人倍感亲切。食堂的告示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诗也进了食堂。旅游胜地的告示牌:“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什么都别带走!”,让人读了回味无穷。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物品的广告词也婉转含蓄多了。像某电扇商打出的广告:“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乍听之下觉得这东西不是靠质量,而是吹牛吹出来的,但仔细想一想,电扇的确靠“吹”出来的,电扇只有风大才能吸引顾客,没错啊。……

语文确实博大精深,令人向往,不怪有些外国人说:“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有语文。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感受到语文的存在,这种感觉无处不在,大到世界宣言,小到窃窃私语。生活中有活生生的语文,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几乎人人都说,学语文,就应是学校的事,就应是老师的事,就应是学生的事。只有在语文课上,才是学语文,只有打开语文书,才是学语文。其实,语文与生活紧紧相连,是生活给予了语文生命。如果没有生活,当然也无须有语文。当我们回忆起我们由呱呱而哭,到牙牙学语,到能够说出令人忍俊不禁的成熟话语,在这个过程中,谁学过语文?谁有语文老师?没有“语文书”,但是谁没有学语文?谁没有语文老师?谁又没有打开“语文书”?当我们在复述一个幽默故事时,当我们聚在一齐大谈一个观点时,当我们悉心倾听一个人的幽幽诉说时,当我们沉醉于大众面前慷慨激昂的演讲时,当我们认真地阅读一本小说时,难道我们不是在学语文吗?

语文的学习资料就应是生活的,也务必是生活的;语文的学习形式就应是生活的,也务必是生活的。语文如果离开了生活,就会失去了魅力,失去生气,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至少不是一种活的语文。

语文离不开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更好的学习语文。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第7篇

说起这篇文章,最开始我是毫无头绪,没法提前调查了。

我和郑传丽,刘一君一组。我们首先向周围进发,和大家一起走到了一家蛋糕店前,我首先在蛋糕柜上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价格签上的“蛋糕”写成了“旦糕”。我走到营业员阿姨面前,刚要指出,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我心想,我和阿姨素不相识,这样指出错误她会不会生气?这时我心里砰砰直跳,脸也有些发烧,犹豫了一会儿,我还是鼓起勇力,对阿姨说:“阿姨,您看,那个蛋糕的‘蛋’写错了写成了元旦的‘旦’了。”阿姨说:“谢谢你了,小朋友我们马上改过来。”

我们小队的同学检查得也很认真。你看,刘一君一会儿睁大眼睛看价格标签,一会儿翻查字典;郑传丽也把自己认为错的字写在纸上,然后去查字典,一上午我们共查了六家店找到了不少错别字;把“苹果”写成“平果”把“葡萄酒”写成了“卜淘九”一家小菜店把“土豆”写成了“土头”……

活动结束了。我们大家议论纷纷,我们一直认为,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规范汉字的运用,也为社会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开头让人莫名其妙,且与文字中心无关,删去。哪里的周围? 怎样发现的?发现时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想法?心里描写好。阿姨好爽快,没任何表情吗?略写其他人。没有标点符号,让人怎么读?总结,点明意义。

作文评讲

一、本次作文有如下优点:

1.多数同学能围绕题目来写,能写出自己学习语文的过程。

2.在习作中,能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态度。

3.部分同学书写规范、美观。

二、存在的问题:

1.没能围绕题目要求写作。

2.内容上没有写出学到的语文,特别是对语文的概念把握不住。

3.没有细节描写,概括性的内容太多,不具体。

4.语句不通顺,字数严重不足。

5.书写很不规范,不打或乱打标点符号。

6.个别人态度不端正,马虎了事。

三、建议:

1.端正态度,认真审题,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

2.多留心、多关注社会,养成良好习惯。

3.多练笔,勤写作。

我从一种眼神中学到了什么 第8篇

小有所成还是卓越不凡?

多数人会认为他们之所以有成就,是因为他们聪明有天分,善于把握机遇;他们读书勤奋,厚积而薄发;他们阅历丰富,能运筹帷幄;他们洞悉社会,明白事理……不一而足。

不错,这些的确成就了他们,但这并不能让他们在同样出色的“名人”中也能如此地卓越不凡。通过和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老师一起参会而经历的几件小事中,让我至少明白了,到达一个高度后,为什么有人仅能小有所成,而有些人却能突破瓶颈成为真正令人尊敬的伟人或者大师。

周其仁为什么能成为“大家”?

周其仁先生在我国经济学界和管理学术界是闻名遐迩的学者。我听过他几次讲学,他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见解深刻、独到、实用,他的学术风格冷静而严谨,沉稳里透出豪情,并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预见性,真真大师级人物。但这些并不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

有一次,我有幸和周老师一起成为某个论坛上主题演讲的嘉宾。周老师演讲完后,我接着发言,刚讲不久,我就觉察到前排听众中有一人,以我过去演讲中从未遇到过的神情长久地注视着我,定睛一看竟是周老师,最让我暗暗称奇的是,这种神情有着长久的耐力,长久到不转一次头,不眨一下眼晴。那是一种真正的倾听,他那种前倾着身体的姿态和全神贯注的表情至今令我难忘。

这样一位高手,竟然还以一种小学生的神情和心态来听课,当时我还沾沾自喜地以为是自己的演讲太精彩太独特了,以至于使周老师太感兴趣了。

然而,当我后来注意到周老师对接下来的几位演讲者同样“倾神而听”时,我就嘲笑自己“自作多情”了。

午餐和晚餐时间,会议组织者也许为了特意关照我,连续两次把我安排在周老师旁边,当然我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向他请教了许多问题。这其中,我再次领略到周老师与人交谈中一贯的专注和谦逊神情。

有一个疑问长久以来憋在我的心中:世上的确有少数大师级人物,他们的水平可以用“卓越”来描述,他们的业绩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然而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他们的经历和常人无异,很难用常人的眼光去理解他们为什么如此卓尔不群?有些人乍一看甚至非常“普通”。

周老师专注的神情和谦逊的学习态度突然帮助我解开了这个疑问:学问和做人但凡到了一定的水平,再想超越着实困难,根源在于对那些小有成就者来说,自己沾沾自喜,放松了学习进取的劲头,过去的谦恭代之以自满,过去的苦苦求索代之以不求甚解或自以为是。

比如我,这几年别人都在不停地告诉我,你已经功成名就了;全国各大学、各论坛、各媒体都争相邀请我做演讲做报告、录制节目,俨然一个成功人士,心中那份自赏自傲之气不由而生。

周其仁为什么让我汗颜?

这些年,我恰恰丢掉了过去那种虚怀若谷、谦逊认真、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最显著的莫过于参加各种全国性会议和论坛。虽然在会前认真接受会议要求准备发言稿,会中的演讲和发言也力求效果最佳,但在不发言时就特别随便了,不但不认真听别人的演讲发言,而且还“干扰”了别人听会。想想周老师何等的名望,尚能对所有发言者有如此虚怀若谷之心,而我比起周老师来,真是一个天一个地,一联想这些让我特别汗颜。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近来总有些腹中空空、黔驴技穷的感觉,盖因不学不问之故吧。

我拿什么让心境平和?

自从与周老師邂逅后,我一改浮夸作风,每次参会都认真听讲,员工汇报工作,无论其职位高低我也都侧耳倾听,博友评论无论赞扬还是批评都能以平常心待之。当这种心态摆正以后,我发现自己确实已上升到一种境界,不但是知识的开阔,更是心境的平和。

(本文作者系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 )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第9篇

正宁县山河初中七(13)班张振西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人们用语文交谈、看书学习、观赏电视节目。为什么语文到处都是呢?很简单,我们是中国人,说的是汉语。语文是我们从小学以来重要的一门课程,而且语文涉及的范围也很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了,要不怎么说生活处处都是语文。

先从电视说起吧!有一次,无聊的我只好躲在家里看电视,由于没什么可看,我以在电脑上打字的速度按着遥控器。突然,一个画面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又转身回到了中国教育 1台那座“城市”,只见四个格外个性的字“职来职往”,开始我以为中国教育可是家大电视台怎么也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后来通过节目的形式,我才拍着脑门恍然大悟:我就说怎么回事,原来跟商家广告词,什么“默默无闻”“骑乐无穷”是一个种。不过这还设计的挺巧妙的,这也是语文。不仅如此,还有游戏中的语文。一次,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道题:从前有个商人的儿子外出谋生,一年没回家。忽然有一天,父母收到了儿子的来信。可是当父母各看了信之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父亲很着急,而母亲却很高兴。原来这是一封没有标点的信,内容是:儿子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我看了,开始也很纳闷,后来读了几遍,发现了其中的缘故。我仔细打量了一翻,很快得到了结果。父亲:儿子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母亲:儿子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看到这,我不禁被这个笑活笑倒,更被语文的魅力所征服。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您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乐无穷„„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第10篇

语文,两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像一条丝带,串起历史的长河;语文又像一架缤纷的彩虹桥,带我们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语文更像一把金钥匙,让我们打开理想的大门、、、、、、而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走过音像店,听见周杰伦的《青花瓷》,让我想到了语文,如果没有语文,那就没有那么好的歌词,就没有周杰伦的《青花瓷》那么动听,美妙的歌曲了。所以,语文是动听的歌曲了。

“卖糖了!卖糖了!”走过小摊,听到小贩的吆喝声,让我想起了语文,如果没有语文,人们无法沟通,只能干瞪眼看着对方,用手比划着,这样多麻烦啊,多不好表达自己的想法啊!所以,语文是一个工具。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一些图片,看到了一张花团锦簇的鲜花图。在广旷的草原上,一簇一簇的花朵拥在一起,上有蓝天的照映,下有小草的映衬,给人无限的向往,请闭上眼睛想,你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广阔的草原上,花朵与你舞蹈,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想着,想着,我想到了杜甫的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看到了花儿很开心很开心,露出欣喜的笑容,我不是也一样吗?虽然看不见,但能用想象。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第11篇

语文犹如基石,学好它才能领悟其他科目;语文犹如嘴巴,利用它才能与世界交流。而我所感受到的五彩缤纷的语文,则大多数都来源于生活。

早晨,当我要去上学时,一声:“慢点走,注意安全!”就令我感受到了最简朴的语文。当中午放学后,我便会沉醉在一些电视剧和谍战片奇妙的双关语和别致的语言中。倘若有幸,我还能再从奶奶的收音机中听到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并复述它。每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我都觉得语文就在我身边。

生活处处有语文,每当我走到草坪旁,我便常能看到:“看着青青的草,你忍心吗?”“你是否听见了,它们在哭泣!”这样的告示牌,它们利用拟人的手法,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再也没踩过草坪。不知道大家去没去过别的图书馆,我曾在一座城市的图书馆里看到“除了思想什么也别带走,除了书籍什么也别留下。”的标语,令我至今回味无穷。

伴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广告也变得也越来越含蓄了。像某服务公司广告“你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乍一听,仿佛是要我们需要的越来越多,再一想原来是要找出我们需要的并解决掉。还有某电扇广告写:“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乍一看,好像他们在吹牛,再一想电扇确实是靠吹的。

语文真是博大精深,怪不得外国人说:“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却也是最容易上瘾的语言。”

有人说:“学习语文完全是课堂上的事,我却觉得不尽然。因为是生活赋予了语文生命力。各种知识实际上都是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它们都与生活脱离不了联系,尤其是语文。当你一打开手机,出现的就是语文;当你进行一场足球比赛,听到的还是语文;当你想查询毛毛虫怎么变成了蝴蝶,使用的更是语文。”

如果有人问我从何学习语文,我会大声地回答他:生活。

我从洛杉矶跳舞到上海 第12篇

这缘于在美国一次验血,我的胆固醇高,医生令我服药。当我打开药瓶时,不由思想矛盾:我一贯注意饮食健康,为何会这样?为了避免终生服药,我决定去学跳交谊舞。

于是我驾车来到附近一个成人活动中心,开始了每周一次的习舞活动。这个中心是由亚太中华联谊会向洛杉矶市政府申请成立的,和我一起跳舞的有四十来个亚裔中老年人,其中还有近半数是男士,不少人腰骨已僵硬或走路迟缓,却是兴致勃勃主动来学。这些男士也中不乏高手。

习舞班有一位义务教练是上海人,他不会开车,因为住得离我很近,这临时司机就自然地挑上我了,于是我多学了一些花式套路。我还经常去图书馆借教学录像带重复看。以前我最害怕进舞厅出现“插蜡烛”的窘况,在看录像带时,我看到外国舞者步履与乐曲极为吻合,有的更像是以肢体在“演奏”,他们的“天真活泼”感染了我,使我的畏惧心理烟消云散。

有次我跳完一曲“华尔兹”后。有位常做示范的男士对我说:“看你跳的姿势,像是练舞的材料。”我谢了他的美言,接着赶紧表示想拜他为师,要知道我在美国人生地不熟,连舞伴也找不到。他操着上海口音讲:“我不随便收学生,没有基础也太难教。我也不收费的,我又不为几只铜板,我一共教过19个女生,你是第20位。”原来他姓张,是附近一家华人开办的“来来”舞厅的舞蹈教练。

不久,我就跟着张老师来到“来来”舞厅,这家舞厅布置与中国国内的差不多,舞厅秩序井然,人们都很有礼仪,七旬八旬的老年人不少,常见几个老先生木木地站在那儿懒得动腿,把手高举着令他的女伴在他手下“头头转”(上海话),还有个拄着拐杖的老叟已经下不了场,只能在一边听着音乐动动脚。

张老师教得很卖力,我们都跳得满头大汗,国标舞从华尔兹教到探戈,拉丁舞从恰恰带到伦巴、八步捷舞。张老师已80高龄,可他在跳快步舞时还能轻松地奔跳呢。

习舞使我经常满头大汗,几个月后我准时去验血,胆固醇接近标准值。我大喜过望。医生也同意了我的运动疗法,不过提醒我说,要坚持锻炼,因为健康掌控在我自己手里了。

年底,我回到上海,立刻到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报名,从住地到那里需要近两小时的路程,但我兴致不减。这里的学习方法与美国差不多,只是花式套路略有不同。我还特地去到市中心银发大楼中的老人活动中心实地观察学舞情况。我有次路过街头三角地,透过晚霞,朦朦胧胧看到黑黝黝的一群人,一对对在跳交谊舞。“哗!”我情不自禁地呼出声来,这比西方舞厅还自在。据说这个街头舞场开了有好几年了,我只是少见多怪罢了。

在上海,我还遇到一位在美国就认识的“舞友”,他是回上海来相亲的。不过他感觉,对方女士只关心自己子女,无意于他。我劝他:“我们这般年龄的女士,兴趣多半在子女和孙辈身上,我也是如此呢。”又过了几周,他告诉我,他和那位女士继续交往,越来越默契。我向他祝贺,希望日后在舞场上见到他有自己的舞伴。我们这些老年人从洛杉矶跳到上海,越跳越高兴,越跳越健康,一刻不停地享受自己的黄金时光。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第13篇

12——12 张晨曦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因语文而精彩,语文因生活而丰富。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生活是语文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语文接触,在影视中、自然中、游戏中......语文,不同与别的学科。她有着一分灵气,无时无刻不充盈在我们身边。

一、影视中的语文:

“爱华仕箱包,装得下世界就是你的!”这不正是与文中的修辞手法吗?这种表达方式给人一种神秘感,这不是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了吗?

电视剧中的人物名称更是学习语文,积累词汇的途径!“蒹葭、冰洁、婉清”这不都是生活中的语文吗?

二、自然中的语文:

大自然更是展示语文的平台,它的风花雪月,万物星辰都蕴含着语文。

自然的雨夹杂着风的萧瑟,降临人间。此时的雨是李商隐怀念妻子之泪;是陆游无法看到祖国统一的泪;是桃花潭水边李白的惆怅之泪;是边疆战士愁苦寂寥的相思之泪。自然的风,拨动着那根心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然的风吹扬了李白的豪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自然的风吹散了易水之滨荆轲的背

影。

山光水色中的语文记载着遥远的历史。

三、游戏中的语文:

“一支红艳露凝江,云雨巫山枉断肠,体轻能为掌上舞”这是赵飞燕的轻柔;“命若天定,我就破了这个天”这是任恒之的豪情;“世事如棋,我们不过是棋子”这是慕容的无奈;“乐善好施,能服于人”这是宋江的处世之道;“武媚娘在此,谁敢不服?”这是武则天的强势;“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这是垓下的悲歌。

我从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语文,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升华,带给人们一份独特。我从书中学到了知识,更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第14篇

妈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一个人只有学会生活,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在生活中有很多语文知识,它时常伴随我们左右,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才让它们渐渐流逝,而毫无所获。

小时候,每次吃饭我总是留一点饭在碗底,渐渐养成习惯,每次都留,妈妈发现后,没有批评我,而是在饭后带我去了田里,我记得,那天天很热,起初我不明白妈妈的意思,便很高兴的去了,到了田里,妈妈说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拔草,说完,妈妈就埋头干活了,我也跟着妈妈干,过了一会,我觉得汗珠就像小虫子爬满了我的后背,额头上也滴答滴答的往下滴汗,我求救的看着妈妈,妈妈却好像没看见,继续干活,我不好意休息,也紧跟妈妈后面,过一会,我实在是又累又热,我求妈妈让我休息一会,这时妈妈才回过头跟我讲,粮食就是这样生产出来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妈妈说,孩子,以后一定妈要节约粮食啊。这是我才明白妈妈的用意,心里很是愧疚,从此以后我便改了这个毛病,再也不浪费粮食了。是啊,虽然从小就会背诵这首诗,可是之中的含义到了这天我才有了最深刻的感觉和体会,真正教会我这首诗的是那日午后,在田里的汗流浃背。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第15篇

老师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深语文就有多深。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能使生活质量更高。在这七年的语文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语言是人类交际中最常用,最直接的方式。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总离不开一些诗句、歇后语、谚语等,这就使语言富有情趣,让生活充满了幽默,不经意间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四班有一个同学,他的进步非常的快,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老师常在我们班提起,我也没多在意,只是感觉老师说的可能有所夸张。有一天他的习作在某一刊物上发表了出来,他送了我一本,我才意识到,真的让我大吃了一惊,只听有人说了一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回过神来,我才意识到,昔日好友——今天的小作家,真是进步神速。

有一天上课,稍不留神,老师讲的知识点让我感到迷茫,很难理解,我向同桌请教,他摇头道,你也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呀,这样的语言让生活不乏枯燥,富有了情趣。

在生活中,有时我也会为了一件小事而泪流满面,父亲为此而跟我深谈了一次。在交谈中,父亲认为我很软弱,说我一个小男子汉,动不动就哭,还不如一个女孩。至今留在我的脑海里的是“人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挫折就象一块石头,对于懦弱的人是绊脚石,会阻碍你的前进,而对于坚强者来说它就是垫脚石,会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你现在遇到了一点困难,是想却步不前,还是想看到后面的精彩呢?”父亲这一点拔,使我豁然开朗。在后来的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我再也不畏畏缩缩了。

语文好象一颗含羞草,羞答答的藏在各个角落公园里的广告牌上可见;语文好象一位美丽的少女,时刻展现自信的光芒,电视文学里可见,语文有时候又象一个家,时刻给人温馨。生活中不是缺少了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擦亮你的双眼,你会发现,语文就在我们的身旁。

顾威:欧阳山尊领我从台前到幕后 第16篇

跟着欧阳山尊导演《巴黎人》

顾威对话剧的热爱就起源于北京人艺。十几岁的时候,顾威在首都剧场看到夏淳导演的《雷雨》,夏淳、郑榕等老一辈的名字铭刻内心,他深深为之震撼。这次经历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顾威,将话剧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30多年后,他在夏淳的指导下出演周朴园,那就是后话了。

1963年,顾威從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阴差阳错被分到了北京市文工团。一直到1969年初,北京市文工团解散,年底,顾威被分到了北京人艺,跑了10年的大群众,一直到1979年,从《伊索》演吕齐老师的B角开始,顾威逐渐演上主要角色。顾威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做演员时间上较为充裕,加上自己喜爱写东西,于是开始尝试写剧本。创作《巴黎人》的念头就是这时萌发的。

北京人艺的收发室,当时可算是“信息集散中心”,大家没事都爱聚在这里聊天,一天,顾威听说这样个故事:一次组织小学教师素质考试,结果发现经过10年浩劫,很多老师都不知道“巴黎公社”。这让顾威很受刺激,开始着手创作反映巴黎公社英烈的话剧《巴黎人》。

《巴黎人》我曾写了9稿,历经9年还差点被自己撕了。“1980年,北京人艺携《茶馆》赴欧洲巡演,顾威并没有参与《茶馆》的演出,但领导为了让他实地采风,特意安排他进剧组前往法国巴黎。不想,剧本在巴黎却受到了中国专家的全盘否定。虽然顾威对此并不服气,但是实际上也还是失去了信心,勉强改了几稿,仍旧是没有信心,一天深夜顾威差点把手稿一把撕掉幸亏鬼使神差突然醒来的夫人严敏求抢过剧本。正是这个被“判了死刑”的剧本,却引起了北京人艺老前辈欧阳山尊的极大兴趣。

欧阳山尊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始人之一,自北京人艺创建一直担任副院长兼副总导演。在顾威心里,没有欧阳山尊,就没有自己的话剧导演生涯。可以说他是在欧阳山尊的带领下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蜕变。

虽然欧阳山尊先生已于2009年仙逝回忆起当年先生手把手把自己领进导演之门一扶上马送程的亲身示范和不倦教诲,自己也成为著名导演的顾威仍日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一天山尊老师主动打来电话要看剧本,当时我真是又惊又喜马上把本子送了过去。”更让顾威没想到的是,欧阳山尊第二天便通过电话长谈了个小时,对剧本充分肯定,还通知顾威剧本将发表在欧阳山尊主编的《剧本园地》中。1981年12月号的《剧本园地》中,顾威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欧阳山尊还配发了一篇文章《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评话剧<巴黎人>》。

1987年,北京人艺正式排演《巴黎人》,并决定由欧阳山尊与著名导演方珀德联合导演。正当开始投入排戏时,方馆德突然病倒卧床。时任北京人艺第副院长于是之为此去找已经调到文化部的欧阳山尊研究《巴黎人》的导演问题。欧阳山尊说:“这样吧,我当总导演,让顾威任执行导演。”于是之转达了山尊老师的意见后,顾威感到自己胜任不了,于是当即表示不成。

“当时在我看来,演员和导演绝对不是一个行当。思路和照顾的方方面面都很不一样。再加上我那个时候虽然也40多岁了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在剧院还是一个小小字辈儿,面对这么多大艺术家,让我来给他们排戏,说实在的真不敢。”其实,顾威的畏惧中还带着担心,后来山尊老师把顾威叫到家里,同他谈了整整四个小时的话,将他的担心一点破。

“山尊老师明确地表示了几点:第一,你别担心,我这个总导演不是甩手掌柜的,我天天到,你跟着,第二,我看你能当导演。剧院现在缺中年导演,我们这几个导演都老了。一个剧院自己培养导演没有10年不成,如果你是戏剧学院导演系刚毕业的那就得15年。

经过深思熟虑,顾威跟欧阳山尊说:“这样吧,我跟您学,也别登名字……”欧阳山尊当即反对说: 1那哪儿成?不登名字算怎么回事儿?”从《巴黎人》开始,顾威的导演生涯也由此展开。

联合导演《天下第一楼》

《巴黎人》的排演过程中,顾威的很多收获是终生受用的。至今他还记得欧阳山尊讲导演创作的规律:“导演的创作是建立在演员创作的基础上,要尊重演员的创作,绝不能把演员当作导演创作的材料,甚至导演手中的傀儡。

作为编剧参加导演的顾威,也从排演过程中对二度创作有了更直接深切的体会。导演与编剧、导演与剧本等关系如何处理,欧阳山尊给顾威上了扎实的一课。

结束《巴黎人》的排演,顾威被夏淳导演看中。一天夏老师问我:“你将来是想往编剧的方向还是导演的方向发展呢?你有个准儿没有呀?”我说:“顺其自然吧,我哪儿有什么准儿呀。”夏老师说:“这么着吧,我下面排《天下第楼》,你跟我一块排这戏。我说:‘行,行,我给您帮忙。’不是帮忙,是联合导演!’”

1988年,当时《天下第一楼》准备赴日演出前,日本的媒体来采访顾威,问“并列导演”的关系,顾威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个很容易。在我们国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和谐,他是老师,我是他的学生,就是这么一个融洽的合作关系。所以不存在合作上问题。”

20多年来,顾威先后导演话剧《巴黎人》、《天下第一楼》、《旮旯胡同》、《雷雨》和曲剧《龙须沟》、《烟壶>、《茶馆》、《正红旗下》等多部作品。两次获得文化部文华导演奖,一次文华编剧奖,并因为导演京剧《瘦马御史》获得“中国京剧节”导演金奖。多年来,顾威导演的戏,欧阳山尊每戏必看,看了必有所指点,或面谈,或电话里分析优劣,顾威甚至已经习惯了在新作问世的第时间请欧阳山尊看戏,而每次希望都不落空。1999年,北京曲剧《茶馆》彩排,时已85岁高龄的欧阳山尊本来身体不适,却不顾劝阻赶去观看,中途实在坚持不住提前退场,不想,10天后,刚有好转就又让夫人陪着到另外个剧场完整地看了一遍,耄耋之年,对学生的死心爱护,让顾威终生难忘。

发表剧本,跟随欧阳山尊导演话剧,在欧阳山尊和北京人艺其他老前辈的言传身教中,顾威发现了自己都从来不曾想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顾威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老艺术家们对话剧由衷的热爱,和列后辈的悉心提携毫无保留:他们真的不是把话剧当成一个工作,而是种事业毕生追求。

将前辈的接力棒传下去

北京人艺自成立以来,以其现实主义传统成为中国话剧界的龙头老大。焦菊隐、欧阳山尊、夏淳、梅阡四位大导演也被并称人艺四大导,不仅在导演生涯中巩固了人艺的现实主义传统,而且为中国话剧留下了十几部经典,为后辈导演树立了一面旗帜,留下了本学之不尽的教科书。

2009年欧阳山尊先生仙逝,“人艺四大导”至此均已作古。当年的小学生顾威,也年逾古稀已经成为北京人艺的老牌导演。他不仅要排演话剧,还要承担起当年欧阳山尊导演当年提携后辈的重要工作。顾威说他直牢记山尊老师当年的一句话:“一个导演对保持继承剧院传统风格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顾威在自己的导演实践中认真地贯彻着恩师的教诲。复排《雷雨》时,顾威认为作为北京人艺的优秀保留剧目,《雷雨》无论什么时候演,无论谁来演,都应该保持高水准,可是年轻一代的演员成长的环境已经跟剧本所反映的上世纪20年代相差了将近80年,如何让年轻一代演员的表演能够更好地接近那个时代找到那个时代人的思维方式成为了复排的难点之一。为此,顾威在建组之初就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让年轻演员查阅老一辈演员排演《雷雨》时所作的角色日记,写出人物小传,请来朱琳、郑榕、胡宗温、苏民、吕恩、谢延宁等出演第版《雷雨》的老艺术家们面对面地向年轻演员传授经验,还邀请了著名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教授和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曹禺先生的学生晏学老师等为演员授课,这些举措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演员更好更准确地从人物关系上去寻找时代感。

2004年,复排《雷雨》公演,开始很多观众都很担心复排的《雷雨》会用俊男靓女刻意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只有五场门票全部售出,可是当公演几场之后,大家看到的是不但没有“被时尚”,相反更加贴近曹禺先生原著的《雷雨》,担心全无,口口相传,后面10场一票难求。连顾威这个导演,都几乎得不到赠票。面对这样的火爆场面,顾威又欣慰又放心,他知道大家还是认可前辈们代一代建立起来的传统和经典的,“面对经典,二度创作主要是往里走,练内功,研究作家,作品、人物、科学审慎地选择表现样式、多实事求是、少哗众取宠、多作功、少作秀、多踏实、少浮躁、要尊重、别亵渎,‘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爱自己心中的经典,而不是经典中的自己。”

走过20多年的导演之路,顾威一面用实际行动启发新辈,带领青年演员和青年导演向老一代艺术家致敬,向传统和经典致敬,一面又潜心思考设备更新,条件改善社会思想进步对话剧的推动。

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2009年年初,顾威新排老舍先生著名话剧《骆驼祥子》。时隔半个世纪的岁月涤荡与沉淀,新排《骆驼祥子》在“守旧”如日的基础上有了合理的创新。

“上世纪50年代,北京人艺演《骆驼祥子》,包括梅阡老师在修改剧本的时候,因为条件所限,都没考虑用转台。因此频繁地开幕关幕换景,那时候都是实景换起来也十分麻烦。我们这次用转台,并增加了人和车厂院子的一堂景。”顾威介绍到,原来限于条件,很多话剧皆是如此,不管剧中人物适合不适合在这个场景发生的都很勉强地在安排在个场景里。而现在通过转台技术已经可以解决话剧舞台的场景问题,将剧中人物的关系事件放在合适的景别中。顾威就积极地在新排《骆驼祥子》中进行了运用。与时俱进,顾威让观众看到了场更符合原著叙述的话剧《骆驼祥子》。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经典经典,经典在剧本。面对经典,主要的是如何面对剧本。经典不容亵渎,可删减不可篡改,可深挖探索文本的微言大义和精妙之处,不可随意性想当然地铺排戏说,可作与时俱进的解释或强调不可肆无忌弹地肢解或凌迟。

老舍的作品一向以语言著称,《骆驼祥子》亦是如此。在新排的过程中顾威在这方面也有所作为,不过不是把语言改得更贴近现代了,而是尽量还原到故事发生的时候。顾威说:“我这次排戏的宗旨是:别说外地的语言不行,就是今天的北京话都不行。得说老北京的话儿才行。”主演祥子的于震是个老北京,顾威比较放心,虎妞的扮演者王茜华是一个在北京生活了10多年的西安人,顾威认可她的人物塑造,就在语言上个字个字地抠。包括儿话音,老北京话的语式语感,我跟她说:“你这个人物的成功与否主要就取决于语言。”顾威生生将王茜华拽回了将近个世纪,王茜华曾经压力大到失眠。但是当大幕拉开,观众却看到了一个生疏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貌。

现在,顾威的很大精力用于实验话剧。他觉得,中国话剧应该跟上世界话剧发展的脚步,探索自己的风格。

上一篇:部编版六年级的教学总结下一篇:雨花石颂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