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2024-06-28

中学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中学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第1篇

2007年常德市优秀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评选结果

通 报

常教研中理字[2007] 040号

一等奖

论文题目

掌握化学总复习中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听课感想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化学新课程中的合作

鼎城区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学生调查报告 农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初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对好的化学课的评判

浅谈对中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教学思考

化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在二氧化碳教学中的实施应用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高中新课改下的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单元过关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改

着意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命题预测及备考建议 关于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思索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的“校本课程”观

整合多媒体,提高课堂质量

运用“发现教学法”改革课堂教学 不可忽视化学考前的指导

发现学习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

作者单位 澧县六中 澧县教研室

澧县王家厂镇中学 鼎城区教研室

鼎城区教研室、许家桥中学、江南实验中学 鼎城区沧山中学 鼎城区唐家铺中学 津市一中 石门县一中

石门县新铺乡中心学校 汉寿县株木山中心学校 汉寿县一中 安乡五中 安乡一中 安乡一中 安乡一中 安乡三中

安乡县董家当中学 临澧县柏枝中学 桃源县八中 桃源县寺坪中学 桃源县四中 武陵区南坪中学 市芷兰实验学校 市十三中 市七中

作者姓名

潘 勇、刘家玉 龚道平游平波 李恒斌

李恒斌、廖学杰、唐昌明 朱水清 顾小英 钟 霞 叶发强 杨美霞 袁湘澜 易三龙 覃 峰 肖慧刚 王承梅 刘国良 李勇刚 饶中南 毛先元 黄 芳 吴志峰 许为斌 李守清 范四英 张 琳 黄 丽

二等奖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

初中化学课中怎样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浅谈化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实验与学生学习化学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新课改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鼎城区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一化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浅析化学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角色的转换 我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学生实验中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几点体会 教学反思—浅议化学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 高三化学复习中必须注意的四个招数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实验中“引、演、探、练、伸” 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绿色化学教育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体现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实践与探讨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美观、安全、微型、绿色、创新 高中化学知识的高效记忆法 读、验、讲、练—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指导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神奇魅力与技巧 未成曲调先有情—谈化学课堂教学导入 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初探 对新课标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 高一化学新课改的教学心得体会 纸上谈兵:新课标新教材 澧县闸口中学

澧县洞市中学 澧县澧南中学 澧县张公庙镇中学 澧县六中 澧县六中

澧县道河乡中学 澧县复兴厂镇中学 鼎城区教研室、许家桥中学、江南实验中学 鼎城区九中

鼎城区许家桥中学 鼎城区蔡家岗中学

鼎城区韩公渡镇断港头中学 津市新洲镇中学 津市一中 石门县永兴学校 石门县五中 石门县五中 石门县壶瓶山镇江坪学校 汉寿县西竺山中学 汉寿县西竺山中学 汉寿县军山铺中心学校 汉寿县百禄桥中学 安乡三中 安乡县三星嘴中学 安乡三中 安乡县芦林铺中学 安乡县官陵湖中学 安乡二中 安乡县三岔河中学 安乡县北河口中学 安乡县下渔口中学 安乡县五一中学 安乡县焦圻中学 安乡县出口洲中学 临澧县二中 临澧县新安中学 桃源县龙潭镇中学 桃源县九中 桃源县九中 叶法春 熊光菊 王建华 丁仁梅 涂金凤 刘家玉 彭仕民 龚道禹

李恒斌、廖学杰、唐昌明

娄红波 伍作文 周红英

彭 向 杜德怀 姜淑莲 陈桂笔 唐永锋 陈金堂 田玉伍 樊云畅 邹继文 王胜斌 徐 川 张志惠 左业新 余汉斌 张春宏 夏利军、徐祥安

杨正安 徐兆慧 卜海清 刘云贵 唐国芳 向平颜学忠 高辉霞 庞业绪、张长艮 杨晓琴 黄惠英 沈辉忠 探究式教学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探讨 桃源县三中

浅谈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桃源县太平桥中学 浅谈研究性学习环境下开发化学校本课程的几点体会

桃源县四中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桃源县八中

化学新课程复习迎考应把握的方向

武陵区河伏中学

让学生动起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初探

市长怡实验中学 趣味性语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市一中 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合作性学习

市五中 如何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服务于九年级化学教学

市十一中 利用多媒体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市十一中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德山开发区崇德中学 化学史教学价值

市一中 高三化学复习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市六中

三等奖

新课改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澧县四中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后进生研究性学习的点滴体会 澧县三中

如何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描述 澧县张公庙镇中学 初中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澧县王家厂镇中学 素质教育中教学新亮点

澧县澧东中学 注重探究实践 激活化学课堂

澧县澧东中学 浅谈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影响 澧县闸口中学 让情感教学在化学课堂驰骋

澧县车溪乡中学 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 澧县火连坡镇中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澧县太青乡中学 初中化学概念理解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澧县澧阳中学

浅谈演示实验的优化

鼎城区雷公庙镇中学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鼎城区二中 直观教学—新课改后化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鼎城区二中

浅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鼎城区韩公渡镇中学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

津市双济实验中学 贯彻新课程理念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石门县所街乡中心学校 化学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

石门县五中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石门县白云乡中心学校 浅谈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石门县白云乡中心学校 谈如何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的能力 汉寿县毛家滩中心学校 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再认识 汉寿县龙池实验中学 化学新课改下的多媒体应用

汉寿五中

关于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汉寿县毛家滩中学 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汉寿县洲口中学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智力开发 安乡县下渔口中学 依托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安乡县黄山头中学 《燃烧现象》之设计

安乡县大杨树中学

王利平李林波 王跃忠 黄 芳 田加宁 胡 蓉 吴 圣 徐玉梅 黄兰姣 沈正兰 李华芳 丁美琼 唐 新

罗玉海 陈 云 曹永淑 胡镇海 赵申华 池云海 戴林贵 曹东杰 孙祥平张志峰 钟 滨 谭 慧 莫 容 陈小英 郑志勇 褚开明 覃昔藏 李育喜 贾丹华 唐峰云 曾 杰 郭立芳 熊坤华 严定跃 聂 鹰 舒立文 文 楼 石长华 浅谈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体会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绿色”意识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九年级化学教学的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应用各类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素质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与开展化学活动教学的融合 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若干尝试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实验改进 浅谈农村高中“平行班”的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兴趣培养八法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安乡县官当中学 汪小平

安乡县官陵湖中学 夏利军、刮海泉 安乡县陈家嘴中学 黄 勇 安乡县山岔河中学 彭四清

安乡县官陵湖中学 夏利军、徐祥安 安乡县五一中学 朱传登

安乡县官陵湖中学 徐祥安、刘丙新、夏利军 安乡县官当中学 吴让贵 安乡县唐家铺中学 刘久云 安乡县大湖口中学 丁才生 临澧县佘市中学 黄华彬 桃源县八中

胡 波 桃源县凌津滩中学 杨 英 桃源县三中 胡桂芬 桃源县七中 谢高云 武陵区南坪中学 彭佩枝 武陵区南坪中学 熊飞兵

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二00七年十二月

中学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第2篇

2015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化学优秀说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4.对教材的改进

课本P88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

中公教师吉林分校

课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给学生造成疑问,水分会不会蒸发,空气会不会溶解在液体中等。对此,我将小烧杯换成了锥形瓶,同样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使学生看清反应前后瓶内外物质无交换,从而使实验操作过程更严密、更科学,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

二、说教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2.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先由蜡烛燃烧,引出问题一“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接着介绍三位化学家对此进行的研究,并着重介绍拉瓦锡的研究实验原理。进而提出问题二“是否所有化学反应反应物质量总和都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提出两个探究实验①测定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和探究实验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探究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实验并感悟质量变化的关系,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问题三“由此你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得到了哪些结论?”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想: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②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大;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确实如此吗?”进入第二流程。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中公教师吉林分校

①确定探究内容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探究实验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②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实验仪器和药品:

探究实验一:天平、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镊子、三角架、石棉网、气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学生对探究实验一设计的方案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学生对两种方案分别实验后发现,第一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变大;第二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不变。“究竟哪一种方案的结论正确?”让学生对方案展开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强化其设计兴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维。

经讨论得出:第一种方案有缺陷,因为没有考虑白磷燃烧后重新进入敞口容器的空气质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质量变大的结论是不准确的;第二种方案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整个操作过程中容器内外没有物质的交换,实验过程严密科学,结论令人信服。

探究实验二:天平、锥形瓶、气球、铁钉、硫酸铜溶液。

学生对探究实验二设计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也就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两种方案的结果都是生成物质量不变。通过讨论得出:在常温下反应水分蒸发带来的质量误差可忽略不计。

刚才两个探究实验的共同结果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什么呢?”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利用动画模拟突破难点,即进入第三流程。

(3)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用动画模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尝试实验,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了科学实验需要严谨,主动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接着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大呢?”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时,切记不要忽略反应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这类隐含的物质。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①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中公教师吉林分校

②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③已知12g木炭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为什么?

第1题意在突出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中;第2题再次凸显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第3题意在让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两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强化,也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五、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2.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六、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三、应用

纸张燃烧完后灰烬质量小于原来纸张,为什么? 镁带燃烧完后白色生成物质量大于镁带,为什么?

中学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第3篇

弹指一挥间, 从教已经整整20个年头, 从初登讲台的紧张与焦虑, 到如今的教学方法日臻纯熟、教学思想日渐完善, 在辛勤耕耘的教育这片沃土上, 康宁有着太多的经验需要梳理与总结;太多的事情值得回顾与纪念。

带领学生探寻化学世界的奇妙

一位学者这样说:教育作为一项“使人成其为人”的价值性、文化性、科学性活动, 是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走向高尚、智慧、成熟、理性、文明的事业。教育事业所承担的“使人成其为人”的特殊使命和职责, 表明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 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运行逻辑, 有自己独特的主导思想、精神境界、价值标准、道德水平和行为原则。只有以敬畏、尊重、爱护的感情和态度认真地理解教育、尊重教育, 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发展科学文化、对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对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价值, 才能真正让人们享受到教育可能创造的文明和美好生活。我们必须对教育抱有一种真诚的情感和态度, 那就是必须敬畏教育。

1987年, 康宁第一次踏入天津师范大学的校门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横幅, 20多年过去了, 这句话仍一直铭记在康宁心里。教师对教育有敬畏感, 则会把教育的过程视为自己灵魂超越的过程;对教育有敬畏感才能真正地“以学生为本”, 把学生看成教育的主体,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怀揣一颗对教育的敬畏之心, 教学伊始, 康宁就秉持着自己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一定要熟悉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要充分利用好教材, 要熟悉学生的认知心理。”她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一江水。课堂教学知识的准确讲解,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 都离不开教师在授课前的精心准备, 每一节课的教案都是她在深入钻研教学理论书籍和广泛查阅各种参考资料并力求结合学生生活实例的基础上完成的。

课堂上, 随时注意捕捉学生的神态是康宁获取教学反馈的一个很有效方式。在讲解到某个知识点、某个题目时, 有些学生不说话, 但是眼神中透露的是疑问,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解惑”。有的学生题目做对了, 但语气上很不自信, 让他讲解自己的思路时, 也往往暴露出知识上的薄弱点, 在学生们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之下, 薄弱点得到了加强。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课堂教学的反馈, 是康宁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知识有一个课后学生消化吸收的过程, 多年来, 康宁坚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总结本”是学生们在跟随康宁老师学习化学之初就必须要准备的, 康老师引导大家做总结, 不是简单地抄写、摘录与重复, 而是善总结、巧总结。将不同的知识点构成一个网络, 在总结的过程中进行比较, 查找关联点, 让化学知识在头脑中纵横交错、脉络清晰、力求精炼, 把厚厚的课本变成自己可以随时提取的记忆点。如, 在做“干燥剂”总结时, 康宁点拨学生:“你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想想哪些气体是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氨气”、“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 在康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 学生脱口而出, 屈指一算, 原来浓硫酸不能干燥的只有四种气体, 看似很庞杂的一个记忆量, 通过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轻易化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其实化学是一门很容易和生活拉近距离的学科, 通过和生活相关的实例, 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会与日俱增。”康宁对化学教学是这样感悟的, 也是不断地在课堂上通过生活实例来验证的。“加碘盐加的是什么状态的碘?”自从我们国家提倡食用加碘盐以来, 在每一届的新授课班, 康宁都会问到这个问题。虽然学生对加碘盐都很熟悉, 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地探究其成分。“实际上, 我们日常的加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 并不是碘单质。”“如果食用盐中添加的是碘单质, 哪里还会有白闪闪、亮晶晶的食用盐?咱们每天吃完饭岂不是都‘蓝’着嘴就出门了啊!”“原来是这样啊, 化学的世界真是不探不知道, 一探真奇妙。”学生们对于化学的奥妙甚是感叹。因为走近了生活, 很多学生在康老师潜移默化的讲解之中喜欢上了化学。

喜欢就会乐于投入, 在多年的教学方法探索上, 康宁实施了学案导学、问题引领、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 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课内容变为主动地知识探求, 她努力创设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味到学习乐趣、合作愉悦的情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得到事实的真相, 比任何书本带给学生的知识认知都要深刻, 而且实验也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灵活和易于学生接受。实验也可以说是工具, 不同的现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点去发散, 透过这个点, 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做到探究、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让充足的事前准备促成实验的成功和避免犯错。在实验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反例来分析原因, 有时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让康宁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化学课中的重要性。

如何做到给学生减负?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康宁不断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做着探寻。对课堂设计的有效性、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师生交流的有效性, 康宁有多年的心得体会。多年勤勤恳恳、甘为“孺子牛”的康宁所教班的高考、学业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区、校前茅, 她在南开区教育局举行的五次教师业务考核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做到一次领先可能容易, 但这么多年领先地位的保持, 背后的辛苦也只有康宁自己最清楚, 但无论牺牲多少个人休息时间、挥洒多少汗水, 对教育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热爱从未让她感觉倦怠。

教学之余, 康宁坚持学习专业知识, 充实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年来, 她有数项教科研课题成果获得业内人士肯定并在相关的媒体发表。由她主持的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优化课堂教学,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对策研究”以及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的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高中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策略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在顺利结题的同时, 都一并受到了各方同行的一致肯定与赞赏。

打造学校理科教学的金字招牌

南大附中以“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形成了“德高、业精、风正、纪严”的教风, 而化学组更是一个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先进集体。化学学科一直是学校的优势学科, 化学组多年来坚持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的优良传统, 整个化学组团结得就像一家人, 在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和教学策略探讨上, 每个人都是毫无保留, 彼此帮扶着共同进步, 学校的化学教学成绩在南开区以及天津市历来都名列前茅。

2004年, 年轻有为的康宁担起了化学学科组组长这一重任, 这个曾经在教学上给学校立下赫赫功劳的团队能否继续昂首前行、创造更多的辉煌呢?初掌“帅印”的压力感前所未有的强大, 但康宁要续写辉煌的动力也是不容置疑的充沛。康宁带领全组教师坚持学习教育方针、教育理论, 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她带领组内教师在听课、说课、评课、教学研究等实践中, 不断探索,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坚决笃守南大附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做好分层次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 营造一种探究型学习的良好氛围。

新课程秉持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力求使新的高中课程能更全面地提高未来公民所要具备的化学科学素养, 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 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打下基础。

化学课上放贺岁片, 自己动手学做豆腐……在“胶体的性质”这堂课上, 贴合新课改引导学生做好探究性学习、提升实验能力的要求, 康宁通过精心准备与设计做了很好的导入。很长时间以后, 学生们对该堂课的教学情景及内容仍然是记忆犹新。因为, 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亲身实验真真正正体会到了化学的奥妙并将课堂知识轻松掌握。看着影片《天下无贼》中黎叔剥生鸡蛋的精彩片段, 得出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由豆浆制成各种形状豆腐的实践过程中, 学习了胶体的介稳性及聚沉胶体的方法……凝聚了康宁诸多教学智慧的“胶体的性质”教学案例在天津市2007年基础教育课程课改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中获化学学科二等奖, 该课堂实录被收录在天津市高中优质课程资源平台资源库中, 供全国高中教师及学生使用。

担任多年的高三化学教师, 对化学复习教学康宁有深刻的理解。“化学复习, 我们要切实改变观念, 把教学的重心从‘一味增加新知识、新信息, 搞题海战术’转移到‘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 深刻把握化学学科的概念、原理’上来, 回归课本, 认真研究教科书的每一个细节和要求, 不仅让学生少走弯路, 减少盲目性, 同时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 我们要在复习每一节课时, 让学生根据要求阅读教科书, 理顺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依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以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核心,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 研究物质的性质,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学科核心的主干知识,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 化学学科组在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集体, 在2007年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集体称号, 2008年3月获得南开区巾帼文明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6月被命名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 2008年9月被评为南开区优秀学科组。作为学科带头人, 康宁努力发挥区级特级教师、名教师的辐射作用, 指导多名教师参加全国、天津市、南开区创优课评比活动。化学组的教师们在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做优秀课展示;在全市高三化学教研活动中做展示课, 做区级观摩课, 获得好评。化学学科会考最好成绩获全市第一名, 高考成绩始终在南开区名列前茅。

全组教师在教科研方面更是孜孜以求, 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教学相长, 在学校领导的密切关注、大力支持下, 在康宁与各位教师的精诚合作、无私奉献中, 化学学科组的熠熠光辉更加闪耀, 成为了南大附中理科教学中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

教师应该敬畏学生, 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 敬畏学生就是对生命的敬重。只有敬畏学生, 才会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 才会立足学生的明天来实施今天的教育, 才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落实教育。

高中生, 特别是高三的学生, 由于学业的压力, 经常会变得很敏感, 思想波动大, 情绪经常不稳定。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特别是连续多年的高三班主任工作经验, 让康宁懂得了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于细微之处了解学生的内心起伏。她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用自己的言行、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 狠抓集体凝聚力, 培养学生自治、自立、自强能力, 她所带的班更是多次被评为三好班集体。

高三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生关口, 教师和家长对他们寄予厚望, 很多学生也给自己设定了各种理想的前景, 但当学业上遇到困难时, 他们的处理方式往往不够成熟, 这时候, 就需要班主任春风化雨般的爱心支持, 为学生加油鼓劲儿。“有的学生, 第一节课还在教室, 但当看到自己试卷上并不满意的成绩时, 第二节课可能就在班里找不到人了, 在校园的某个角落找到他时, 脸上往往写满失落。”这种情况在康宁看来还算安全, 至少学生没有走出校园。还有更极端的例子, 有一届班里的一个学生, 一直憧憬着能考进“北大”, 但是学习成绩并不见起色, 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 越是临近考试, 这个学生越是焦虑, 在12月份的那次月考当天, 竟然从天津骑车去了“北大”, 这青春的冲动, 着实让家长和教师为之一惊。学生逃避学业困难的方式有奔放的, 也有含蓄的。一位家长给康宁打来电话:“康老师, 您来我们家吧, 来纾解一下孩子的畏难情绪。他没有生病, 但就是不想上课了, 您就还是假装认为他生病了, 好不好?”“他喜欢吃些什么啊, 我带着去看看孩子。”善良的康宁一口应允。而且, 为了鼓励这个男生要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 康老师特意带上自己的爱人来到这个学生家, 让男人间的对话燃起这个男生必胜的信心。虽然他不能考入“北大”, 但他顺利渡过了自己人生的一个关口。面对这些学生的各种情绪变化、行为, 康宁经常是耐心倾听, 默默感受, 细心劝导, 用智慧的爱去安慰学生受伤的心, 让他们懂得直面困难, 用正面积极的心态去让自己变得成熟。教会学生用善良的青春激情驱走心中的阴霾, 学会战胜自我。

在获得各界认同感最多的2007年, 康宁将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开区“三青三名教育专家工程”名教师等众多荣誉收入囊中。来自各方的赞扬与鼓励, 给了康宁更强的自信心, 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只当一个普通的教书匠是一个枯燥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而努力去当一名好教师、一个敬业爱生的教育家则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别样的精彩与难以言表的成就感。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153-02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素质之外,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设计是否达到最优化。依据化学的规律和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教学设计的优化,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恳请同行的指正。

一、对教学目标的优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做到:①学生该学哪些知识?应学到什么程度?②应巩固哪些知识?为学哪些知识作准备?③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④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的教学来培养?等等。使教学目标具体全面,教学目的、任务明确,既要有知识性,智能性,又要有教育性。

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其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对教学知识结构的优化是基础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前提下,依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理解、领会并加工处理,使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教学知识优化还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板书体现出来,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规范准确可以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另外,板书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良好的板书不仅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还能体现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

三、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核心

教学质量、效果的提高,主要依靠教学过程的实施,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向学生明确一节课学习目标,学习要求;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这部分。而课的结尾,要使学生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所以在教学过程的实施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新奇——兴趣性

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向学生揭示该课知识目标和学习要求,以唤起学生地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时候,可设计这样的实验:向酒精灯芯(内放一小块钠)滴水,马上着火——“滴水生火”。顿时引起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带着好奇的心理去主动学习。

这一阶段,从教学目标上,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从教学结构讲,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有趣实验,激化学生学习兴奋点,取得良好效果。

2.精讲点拨——科学性

通过新奇的导入,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时机已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应承接第一阶段学生呈现与教学重点相关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教师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疑惑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胆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教师处于主导角色位置。

比如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中,一开始就提问学生:“碳酸钠溶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学生回答:“显中性。”我演示了碳酸钠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的实验,全体学生感到惊奇,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再用pH试纸检验醋酸钠氯化铵与氯化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这样抓住学生急于求知而又无法得知的最佳思维的时刻,指点他们探索、讨论、表达,师生共同活动,运用电离理论和化学平衡移动观点,分析了水解的原理,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突出了其本质。同时与中和反应对比,指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概念。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水解的本质?还需通过练习加以检验,如“氯化铁、硫化钠、碳酸氢钠都会水解吗?能水解的写出离子方程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通过分析归纳,按盐的组成判断其水溶液的酸碱性,概括出“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强不水解”的水解规律。趁热打铁,将这一部分知识及时迁移到高考试题中的离子共存问题,概括出“单水解不影响离子大量共存,而双水解影响离子大量共存”的规律。这样使学生由感性→理性→应用→巩固,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理想。

3.小结精简——逻辑性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四、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关键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如质疑法、探索法、发现法、单元结构法、自学辅导法等,究竟要采用什么样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高效”就是好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基本方法,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使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另外要注意的是,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必须应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如《原电池》一节,设计以下几个实验: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用导线连接外电路通过电流计有何现象;等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但是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中环境化学教育 第5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环境化学渗透

化学正面临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巨大挑战。

21世纪是化学学科飞速发展的世纪,同时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也将越来越深入。

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空气、水、土地和大量的生物及矿物资源。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不断地改变着这些环境条件,甚至引起对环境的污染,发展到21世纪多方面的全球环境问题,无不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

所以,如何阐明这些危害人类的环境问题的化学机理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化学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职责。

环境科学与化学学科交叉形成的环境化学在这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

我是多年的中学化学教师,下面谈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化学的内容以及一些体会。

(一)电解质溶液与酸雨

中学化学中“电解质溶液”一章,主要介绍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这几种体系pH值的计算。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不同溶液pH值的计算。

这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给学生提出雨水pH值如何计算?我们现在经常说酸雨(广义讲pH<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露等,均称为酸雨),酸雨的pH值又是多少呢?在讲课中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讲解。

近年来通过对降水的多年观测,已经对pH为5.6能否作为酸性降水的界限以及判断人为污染的界限提出异议。

有人认为pH在5.0~5.6之间的降水有可能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但没有超过天然本底硫的影响范围。

或者说,即使认为影响存在,由于降水中有H2CO3-HCO-3缓冲对存在,有足够的缓冲容量,也未超出天然缓冲作用的调节能力。

因为雨水与天然本底硫平衡时的pH为5.0,如果雨水pH小于5.0就可确信人为影响的存在,所以提出5.0作为酸雨pH值的界限更为确切[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以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例,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变死记为活用,而且认识到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完善的。

(二) 化学平衡与地球碳循环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是一个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自然界也存在许多平衡。

环境污染正是由于人为因素破坏了这些平衡而造成的。

例如,地球碳循环分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陆地生物碳量比大气碳量稍低,而土壤碳却是大气碳量的两倍,是陆地生物固定碳量的3倍,因而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对整个地球碳素的平衡有重要影响。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每年植物和光合微生物固定碳量与土壤中植物残体分解量大致相等,达到动态平衡,如果环境条件改变或者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就会打破这种平衡造成土壤有机碳库的亏缺。

例如,由于能源消耗量增加,大气中CO2含量不断提高,可能会加速有机物质分解和空气中CO2浓度提高,产生温室效应。

因此,维持地球碳素循环平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金属元素与水中金属污染

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

其中以轻元素为最丰富,常量元素几乎没有重金属在内,相反金属浓度较大时将引起生物的毒害作用。

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通常是采矿业、金属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所产生的“三废”经过种种途径而进入空气、水源和土壤的。

如Cd是水迁移性元素,除硫化镉外,其他镉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

在水体中镉主要以Cd2+状态存在,进入水体的镉还可与无机有机配位体生成多种可溶性络合物。

水生生物对镉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其富集是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种形式,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可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

众所周知的日本痛痛病就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镉量高的稻米所引起的中毒。

还有日本著名的水俣病是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造成的。

这是由于水体中汞的生物迁移,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与威胁人类安全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

其他可渗透环境化学教育的内容还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不仅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环境化学教育。

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介绍有机氯农药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农药所带来的隐患等等。

实践证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化学的渗透,即在进行中学化学教学时,对教学内容与环境化学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知识加深与思维更新。

通过这种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化学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的辩证关系: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于人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3]。

由此可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化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3-4, 54-55.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第6篇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质疑能力

1、选择最佳质疑点提问,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如何选择质疑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具体如下:(1)教学生在概念的关键字、词上提问。化学概念是对化学事物一般、本质特征的明确规定,其定义有着比较严密的表达,在用字、词上十分考究,抓住概念中关键的字、词,认真推敲,对整个概念的理解就会全面而深入。例如,人教版化学必修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此概念的关键字、词有“或”、“导电”、“化合物”,我在上课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吗?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就不是电解质吗?”“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吗?电解质都能导电吗?”“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这种说法正确吗?”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概念,而且学会在学习概念时抓住关键字、词提问去深入理解概念。(2)引导学生在矛盾处提问。例如,在基本实验操作中有一项“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正确的操作是“胶头滴管垂直悬于试管口滴加,不可伸入试管内滴加”,但在制取氢氧化亚铁时要求“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液面下滴加”,前后显然矛盾,引导学生提问“胶头滴管为什么要伸入试管内液面下滴加?”(3)教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上提问。事物总是相联系的,把一组相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使学生容易理解,避免混淆。例如,我在上二氧化硅时就引导学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在性质上有何异同?为什么?”这样有意识地训练,以后学到相似的知识点时学生自己也会有意识的进行比较提问。(4)教学生在实验现象上提问。例如,在做实验钠与水反应时我问“金属钠为什么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并四处迅速游动、发出嘶嘶响声?为什么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后变红?”这样把学生从对诡异的现象好奇中引到对事物本质的探究中,让学生学会思考、质疑。

2、巧妙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心理学认为:形成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调动学生认知活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探求新知识的积极心向,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地质疑。我在上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时给学生看这样一段材料: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的船员们几个月或一两年在船上吃不到新鲜的蔬菜瓜果,只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所以经常有船员病倒,症状是牙龈出血,脸色暗灰,身上出现青斑,有些严重的甚至死亡。哥伦布在航海过程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有一次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径的一个荒岛上,为了生存,这些船员摘岛上的野果充饥,过了些日子,这些船员却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学生对此材料很感兴趣“船员得的是什么病,野果却能治这种病?”只要情景设置得当,学生会自发产生质疑。

3、运用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深层次质疑。利用开放性问题,设置问题变式反思解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更深层次疑问。如在上氯气的化学性质之后补做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继续滴加新制氯水。学生观察之后会质疑“滴加氯水后为什么红色褪去?”经过讨论得出两种可能:一是氯水中的酸中和了氢氧化钠,二是氯水中的次氯酸氧化了酚酞,使得酚酞变为无色的新物质。学生接着会产生新的质疑“到底哪种对呢?”“怎样验证这两种假设?”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思维步步伸入,不断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

4、课堂“留白”,让学生有质疑机会。(1)教师在设计时故意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出来,让学生有问题可提。要从传统的那种“超级保姆”中转换出来,根据学生的情况问一半留一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否则问题都被教师提了,学生可问的有价值的问题几乎没有了,长期下去,学生只擅长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自己不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必然抑制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事实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要比一味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学效果好的多。(2)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有个过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则不达。而作为教师往往不敢放手,不敢留有时间让学生质疑,怕浪费时间,怕出意外,怕跟不上教学进度,结果学生被牵着鼻子按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时机。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被唤醒,质疑潜力就被挖掘出来。

二、优化预习设计,培养质疑能力

1、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问题DD给学生示范。为了做好质疑的示范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相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问题典范,以问引问,使学生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发现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缩短自己产生有创新性问题的时间。比如,我在上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DD蒸馏和萃取前,设计如下的问题“(1)过滤、蒸发操作是用于固体混合物还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常见的分离方法有哪些?(2)自来水中一般含有哪些物质?怎样由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利用了什么原理?碘水中含有哪些物质?怎样提取碘水中的碘?”让学生进行课后预习。学生在预习后提出:从氯化钠溶液中提取氯化钠与从自来水提取纯净水,过程似乎相似,为什么一个用蒸发,一个用蒸馏,蒸发与蒸馏有什么区别?从氯化钠溶液中提取氯化钠与从碘水中提取的碘有点类似,都是可溶固体与液体分离,为什么前者用蒸发,后者用萃取、分液?

2、学生找出预习中疑点DD试着提出问题。质疑,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地方,给予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为使学生看书有重点,可先向学生揭示本节的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看书过程中,将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或存在疑点记下来,并要求学生试着设计问题提问,久而久之,质疑能力就会提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一一过目,进行筛选,把较好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去展示,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机会,既鼓励学生质疑又给其他学生起示范作用,这将激发学生质疑的乐趣,促进质疑能力的提高。但要注意在表扬成功者时,千万不能贬低失败者,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更要为他们的闪光喝彩。

上一篇:唐诗之《渭城曲》下一篇:黄庭坚定**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