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落成祝贺词

2024-05-16

祠堂落成祝贺词(精选15篇)

祠堂落成祝贺词 第1篇

淮滨县*氏祠堂落成祝贺词

尊敬的**宗亲兄弟、尊敬的长辈、各位兄弟姐妹:

大家好!虽然今天秋风瑟瑟,带着丝丝凉意,但是我们**人的心却是火热火热的,因为我们*氏人迎来了*县*氏祠堂的竣工,举行盛大落成庆典活动。借此机会,在这一重大喜庆的时刻,首先,让我代表*县*氏宗亲理事会,对*县*氏祠堂的落成,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对贵县宗亲兄弟姐妹的热情接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向一直关心支持我们*县*氏宗亲理事会的所有宗亲兄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县*氏祠堂,从筹建到今天落成,聚集了很多人的心血和力量,今日的辉煌成就,是值得*氏人的骄傲和自豪,更是我们兄弟学习的榜样。今天,在一起相聚,我们相聚难相别,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今天,历史见证了这一重大时刻,此情此景,大家都很高兴,特别开心,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的工作无尚光荣,我们的明天光辉灿烂。我们*氏人团结起来,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用爱心真心化为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奉献精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工作,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功在我们当代,利在千秋后代,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今天,我们不要忘记他们。要继承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思想,同舟共济,艰苦创业,努力拼搏,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期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氏祠堂建设落成,有更多的兄弟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为祖宗争光,为*氏人争气,为*氏家族的兴旺发达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幸福,平安快乐,心想事成。

*县*氏宗亲理事会 20*年*月*日

祠堂落成祝贺词 第2篇

大家新年好!

今天,喜迎上塘林氏宗祠落成庆典,宗亲们热情洋溢地欢聚在这里,隆冬时节,这里气氛却如同春风扑面,春意盎然。这是我们合族欢庆的一大喜事,预示着宗族的兴旺发达,更是为地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我们身为林氏族人,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在这里,我谨代表世界林氏宗刊《天下林家》杂志社向上塘林氏宗祠的落成表示热烈祝贺,向那些为宗祠建设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宗亲们道一声辛苦,还要向一直支持宗祠建设的乐心人士说一声感谢。

这是我们永嘉林氏族人的孝心可嘉,功德无量;也是我们林氏族人的聪明能干,团结一心,可歌可表。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着崇敬和感动,同时,也有更多的期待。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重视文化建设,我们林氏家族有着三千年以上的文化积淀和文明底蕴,以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为核心的姓氏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执着信念,折射了传统文化

合群和众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努力做到贫富相收、患难相恤、仇怨相忘、庆吊相及、孝慈相劝、友让相尚,使全体族人融合到社会大家庭中,致力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世界林氏宗刊《天下林家》杂志创办2年来,得到了众多有识宗长的悉心指导,并得到了众多热心的宗亲组织、林氏宗亲和社会人士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我还特别让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海南省林氏总会已经购买了30亩土地,即将在海口筹建全球首家以宗刊刊名命名的五星级的“天下林家大酒店”,这是海南林氏宗亲对宗刊的信任和支持。

祠堂落成祝贺词 第3篇

本刊讯伴随着新年的脚步, 四川移动德阳分公司也迎来了一件高兴事, 在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新建成的最大自办营业厅正式开门迎客。

2010年1月5日, 四川移动公司总经理李华来到新建成的营业厅体验业务开展情况。在现场, 李华使用TD手机与集团公司李跃副总裁进行了视频通话, 汇报了德阳TD网络建设及灾后重建情况。李跃通过电话向四川地震极重灾区员工表达了新年问候, 并对极重灾区开通TD基站表示祝贺, 希望四川公司继续抓好灾后重建尤其是当前的TD网络建设, 更好的服务灾区群众。

整个通话过程中, 视频通话画面清晰流畅, 话音质量良好, 完美展现了TD网络的支撑能力。据介绍, 经过四川移动广大员工一年来的辛勤努力, 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TD二期、三期及热点优化工程, 覆盖了全省12个地市, 共建成TD基站3219个, 其余9个地市建立了TD业务演示点。其中地震极重灾区成都、绵阳、德阳共建成TD基站2185个, 阿坝、广元共建成8个TD演示站, 为TD业务在全省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李文学田艳燕)

农村祠堂落成对联 第4篇

农村祠堂落成对联

祖功宗德流芳远 / 子孝孙贤世泽长

燕翼贻谋承后裔 / 凤毛齐美耀前人

乔木千枝思已本 / 长江成派溯清源

光前振起家声远 / 裕后遗留世泽长

神龛联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休言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二姓合龛对联

余庆堂联

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

土产无价宝,地生有道才。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氏族联

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子孙亦以为序,昭穆不失其伦。 福星高照栋宇,礼乐幸来紫阁。

富贵贵在创业,幸福福于劳动。 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元吉光耀在上,福禄繁荣来成。

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

敬恭诚则笃其庆,昭格明戴赐之光。

泽及后裔典万古,姻怡乡党俎千秋。

保民子而民欢乐,宁尔裔则尔炽昌。

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

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

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

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必有丰年人耕禹甸,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祖则无私无为善长,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燮理阴阳不过替天行道,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

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仲光滔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宗祠对名山左青龙右白虎祥瑞上腾万丈焰,

门前环古水襟东江袖西洲彩练直涌百川雄。

祖遗世泽长新礼乐诗书先哲燕冀须发扬光大,

宗留家声勿替衣冠文物后裔蝉联要继往开来。

尊祖敬宗岂专在黍稷馨香最贵心斋明而躬节俭,

光肖裕后诚惟是簪缨炳赫自当家礼乐而户诗书。

几十年积德累仁用宏堂构命之敬命之爱以燕以冀惟曰曾孙有庆,

数百载烹葵烹枣以洁蒸尝俾尔识俾尔昌孔时孔惠实凭先祖是皇。

分姓氏族农村祠堂对联

周氏

濂深涵雅量,溪广裕宏谋。 ——新国乞力律周家祠

兴周八百年历代国祚最长允称西伯;

赐姓亿万载千秋理学创作首重敦颐。 ——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

林氏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林氏大宗祠九龙堂

云氏

燕翼诒谋光分星岛,虎符秉节瑞集云山。

唐氏

晋水发祥源流远,阳春得气棣萼辉。

赵氏

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

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

黄氏

江夏黄童,天下无双,公树勋庸垂汉史;

琼南孙枝,海外生聚,世传孝友振家声。

许氏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吴氏

渤海延陵分两郡,系本同源,上溯三让传家,实二千余年来共称鼻祖;

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

何氏

肇迹庐江以来,派远流长,都是渊源一脉;

宗祠在狮岛之上,敦宗睦族,还看继述千秋。

曹氏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题四字美;

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长绵世泽 衣冠百世 春秋匪懈

丕振家声 俎豆千秋 继序不忘

昭假烈祖 绳其祖武 慎终追远

佑启后人 贻厥孙谋 积厚流光

千枝归一本

万派总同源

世代源流远 礼乐家声远 典祀千年重

孙枝奕祀长 诗书世泽长 绵延百世昌

宗祖规模远 祖功垂福泽 祖功垂福泽

儿孙绍述长 宗德布春光 宗德衍家声

涧溪毛可荐 蒸尝酬祖德 福田宗祖种

黍稷德惟馨 昭穆序人伦 心地子孙收

本支百世不易 礼乐绳其祖武

燕尝万古如斯 诗书贻厥孙谋

名垂天地不朽 听聪祖考遗训

神与日月同明 思贻父母令名

春秋享祀来格 昭穆明其礼教 祖灵穆平不远

祖宗明命如闻 俎豆荐以馨香 旧德焕若其新

祖宗凭依在德 丁兰刻木思亲孝 千百年祖宗如在

子孙对越惟诚 孟母断机教子贤 亿万世子孙同荐

不忘孝友为家政 以燕以翼宏堂构 水源木本承先泽

还冀诗书著祖鞭 孔惠孔时洁蒸尝 春露秋霜展孝思

百代孝慈山仰泰 先代贻谋由德泽 孝友传家绳祖武

万年支派水流东 后人继述在书香 诗书继世翼孙谋

孝友弟恭皆学问 孝孙有庆祭如在 金鼎焚香香结彩

诗书礼乐尽修齐 先祖是皇礼莫愆 银台秉烛烛生花

春露私霜崇祀典 秋霜舂露怀先泽 俨若思孝孙有庆

父慈子孝笃伦常 霞蔚云蒸启后人 祭如在明德惟馨

祀功宗德流芳远 祖泽百年惟礼乐 祖砚父田垂燕翼

子孝孙贤世泽长 家风十世有箕裘 阶兰庭桂肇鸿图

致孝思高曾以上 继高曾孝思不匮 教孝教忠开世德

遵古礼宗庙为先 奉俎豆明德惟馨 且耕且读振家声

谋烈远贻山石厚 绳其祖武唯耕读 雅言不外诗书礼

蓣蘩时荐水泉香 贻厥孙谋在俭勤 家教无非孝弟慈

僾见忾闻昭祀典 满门忠节传字内 漫说不如我同姓

贻美绳武焕宗祊 世代宗亲在人间 须求无忝尔所生

德洽群黎安衽席 藉谈数典知有祖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法严三尺懔风霜 富辰小忿不忘亲 明明我祖实式凭之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身范克端绳其祖武 奉之以乐安之以礼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家规有训贻厥孙谋 敬其所宗爱其所亲

金鼎呈样,龙香结彩

银台报喜,风烛生花

继序不忘,昭假烈祖

春秋匪懈,佑启后人

祭用燕尝,仰酬祖德

礼循昭穆,克序人伦

侄见忾闻,孝思不匮

秋尝春礿,祀事孔明

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

聿修厥德,无忝尔所生

子姓萃一堂,序昭序穆

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

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

长江分万脉,总是同源

春露秋霜,本枝衍百世

蓣蘩藻洁,俎豆祝千秋

继述序人伦,礼循昭穆

馨香酬祖德,祭用燕尝

修身齐家,不外纲常大节

继志述事,毋忘孝友先声

祖宗忠厚遗留,由来远矣

岁时蒸尝祭烹,可不敬乎

陟降遥通,魂魄常依华屋

春秋展祭,馨香宜彻幽泉

先代有贻谋,肇基端由勤俭

后人宜续绪,务本只在读耕

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报德报功,爱祖时思心不斁

致诚致悫,敬神如在孝常存

春祀秋尝,遵万古贤礼乐圣

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春露秋霜,当思德业由先泽

云蒸霞蔚,留得诗书与后人

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

欲光门第,还自读书积善来

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

孙支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

勤俭持家,农工商贾各居业

文章华国,祖考高曾乃慰心

溯祖德宗功,奕叶簪缨推望族

别兰孙桂子,万年诗礼继先声

立业维艰,虽一粟一丝无忘先泽

守成非易,遵六德六行不坠家声

春露秋霜,正蕴藻流芳,蓣蘩焕彩

左昭右穆,喜宗枝蕃衍,灵爽式凭

家肥则族肥,不外亲亲长长数大事

祖远而听远,全凭子子孙孙一个心

忾乎闻、僾乎见,岂陈俎载牲,遂云来格

属于毛、离于里,非修身慎行,何以飨亲

垂训一无欺,能安分者即是敬宗尊祖

守身三自及,会吃亏的便为孝子贤孙

秩元祀,礼莫愆,继祢、继祖、继高曾,孝思不匮

屡丰年,岁其有,奉牲、奉盛、奉酒醴,明德维馨

春有心于露,秋有心于霜,遵戴礼遗规,钦崇祀典

父之贵者慈,子之贵者孝,式文公懿训,笃念伦常

富贵显然,必忠孝节义自任数端,方可无惭宗祖

诗书美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非不肖子孙

士恒士,农恒农,工恒工,商恒商,族少闲民,便有兴隆气象

父是父,子是子,兄是兄,弟是弟,门无乖气,方为孝友人家

莫云遗泽不灵长,但大家饥有食,寒有衣,从容朝夕,便当思旧德

岂必烦言多责备,亦只要孝於亲,弟於长,敦叙伦纪,即可谓亢宗

告大众听闻,今日做人儿孙,他年即人宗祖,落叶归根,也为自家留地步

是吾曹责任,先当举其纪纲,后则详其条目,兴祠广祭,庶几奕祀有馨香

小宗人仅千家,念析支分族仍共本源,害勿交让,利勿交争,仁义而已矣,孝弟而已矣

大祭岁惟一举,极抒敬展诚不过信之,宿可用禴,享可用簋,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

传统的祠堂文化

以同宗同族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对于海外移民与祖国家乡的关系,对于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和归属,具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传统的祠堂文化,既是权利的网络空间,更是个多维的文化空间。祠堂文化与书院文化、家庙族府、地方庙宇文化等建构起地域性文化的立体形态。

祠堂文化让身在异乡的海内外宗亲记得住乡愁,是海内外宗亲扯不断的根。

祠堂落成庆典致辞 第5篇

大家好!在这猪年已去、猪年将至、岁月的年轮把我们载入崭新的一年之际,我们老张家族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汇聚一堂,迎来了宗祠的重建竣工,在这里举行盛大落成庆典,共同缅怀我们祖先业绩,畅谈宗族渊源,共商兴族大业。借此机会,在这一重大喜庆的时刻,首先,我代表张氏骄子对老张宗祠的重建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关心支持六修建祠的宗亲们,特别是对宗亲们的热情接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向老张宗族重修建祠理事会全体成员表示最崇高的敬意,道一声您们辛苦了!

今天能看到老张宗祠的辉煌壮观,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张氏人同宗一脉的`血肉亲情今天在一起相聚,追本溯源,畅叙亲情,见证了祠堂的落成盛典,家族的繁荣兴旺。此时此刻,我们虽然来自各地,不同的工作、职业,不同的辈分、不同的年龄,但是我们的心永远相连,我们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强国富民的奉献是无尚的光荣。我们的前途光辉灿烂,我们的前程光明远大,相信我们明天更美好。我们老张宗族人无论何时都要亲密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用爱心真心代为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思想,同舟共济,艰苦创业,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创造出更辉煌的成就,为光宗耀祖,为老张家族兴旺发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同时在这里拜个早年!

朱氏祠堂落成讲话 第6篇

大家好。树发千枝根共本,千年家族永同祖。在这阳光明媚、万象更新的隆冬时节,这里气氛却如春风扑面、春意盎然。今天我们带着自豪,展着骄傲,怀着万分兴奋的心情,话族事、说家亲、叙宗情、颂祖德,欢聚一堂,喜庆家族宗祠的圆满落成。

眸历史,千秋不朽朱氏祠、万代同歌**堂。****朱氏宗祠,自始至今,已有200余年,原宗祠规模之大、工艺之精,名扬周边、威震四方,他是我们先祖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朱氏家族的文明兴旺发达的象征。因时年历久,历史的演变、风雨的洗刷,特别是在文革年代,惨遭破坏,面目全非。在当今改革开放、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太平盛世,周边座座姓氏宗祠具已修复、重建一新。我朱氏泱泱大族岂能落伍于世人?先辈之恩、祖宗之德、儿嗣当报。我们生在此时代,承传着光辉精神,扬我家族,兴我朱姓,发我后裔,重建宗祠的伟大使命已落在我们肩上。今天这栋雕龙画凤、古色今时的宗祠,在宗亲的协助和支持下,诸多宗亲冒着风风雨雨、酷暑严寒。既投资又投劳,舍小家为宗亲,始终坚持在工地,心系宗祠筹建中的质量和速度建设,更得到了各庄宗亲的极大关心和鼎力相助,历时三百余天,雄伟的宗祠拔地而起,这是家族文化的传承,象征着家族的威严、文明、团结和扎志,展示着家族后继人才辈出和兴旺,应验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今人胜古人”的家族衍变过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要向为建祠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宗亲道一声辛苦,还要向一直支持理事会工作的族人说一声谢谢,向远道而来的宗亲表示歉意。族中每一件大事情的背后,都有你们的心血和汗水的付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巍巍朱姓,悠悠千古。我们深信宗亲们一定会在尊宗敬祖、寻根追本的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先祖的光辉历史传统,更好地发扬先祖的艰苦创业精神,添家族光彩,让千秋万代把老祖宗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发扬光大,先祖们的在天之灵,必然会应佑各支房、各家各户,生枝衍派、长发其祥、生贤出贵、世代隆昌。为加快家乡的建设大显身手,为朱氏家族的兴旺和发达做出应有的努力。同时在开展宗亲联谊的过程中,加强宗亲的来往,在增乡情、亲情、友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朱氏宗亲的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朱氏家族根深叶茂、衍荣泽长。

祝各位宗亲万事如意。

祠堂落成祝贺词 第7篇

1 张家祠堂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概况

四川是一个移民大省。由于常年战乱, 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四川人口锐减, 因此出现了历史上被称为“湖广填四川”等移民活动。也因为战乱和财力的不足导致四川宗祠的规模较小, 主要功能在于团结族人, 教育后代。

李庄镇西的张家祠堂也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 建于清道光年间, 占地近4000平方米, 为李庄望族张家的宗祠。张家祠堂原是一富家宅院, 后被张氏一族集资买下作为本族祠堂, 形成一种特殊的宅祠模式。主祠以合院式木结构为主, 上为正祠, 下为厅房。抗日战争时期, 张家祠堂临时用作从故宫博物院转运来的数千箱珍贵文物的保存仓库, 现作为中国李庄陈列馆供游客参观。

2 张家祠堂的选址与布局

宗族祠堂不仅是一种礼制建筑, 更是一个家族的象征, 宗祠选址尤其重要, 因其直接关系到家族的命运, 需作慎重选择。张家祠堂位于李庄镇上河街, 北面隔江相望桂轮山, 西北隔江面向三江碛, 东西两向与东岳庙、慧光寺相邻。张家祠堂的选址主要受到城镇格局的影响并不像传统祠堂一样坐北朝南, 而是为顺应李庄场镇格局坐南朝北, 实现风水学上背山面水的格局[1]。

宗祠是祭祀祖先的场所, 讲究尊卑分明。张家祠堂为两进四合院布局形式的宗祠, 由祠门、正殿和厢房组成, 沿中轴线南北方向依次为祠门、院落 (工族人站立和跪拜的场所) 、主祠 (祭祖仪式中, 需要摆放祖先牌位的建筑) , 东西两侧为厢房 (存放礼器的储物间) 。由于宗祠建筑主要用于祭祀和地形的高差起伏, 建筑各部分通过台阶连接, 依次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台面上。祖先是整个宗族的精神寄托, 为显示其至高地位, 主祠中的正祠位于全祠堂建筑的最高位置。这种通过轴线层层递进, 从而使正祠突出的方式, 使祖堂具有居高临下的威严感, 凸显其礼制建筑的建筑特征。

3 张家祠堂的建筑空间环境

由于宗祠祠堂是一个家族的象征, 为了凸显家族地位, 在修建的时候, 通常会将重点放在祠堂入口处, 利用具有标志性的入口展示家族的与众不同。但是位于场镇中的祠堂由于受到用地的限制, 在宗祠入口处无法进行过多处理。张家祠堂的入口高于沿街街道地面2米, 通过台阶连接入口与街道, 台阶两侧种有小片竹林, 半掩墙垣。

祠堂祭祀的空间形态为长向空间, 串联起院落、正殿, 这是由祭祀仪式所决定的。穿过门屋, 便是正殿。该院落是举行祭祖仪式时, 族人聚集的场所。院落并不太大, 是因为移民社会的不稳定性导致的家族势力不够壮大。院落标高高于祠堂入口, 低于主祠, 通过逐渐升高地平面的空间处理方式强调空间的秩序性, 突出主祠的重要性。

正殿是四川宗族祠堂建筑群中尺度最大的单体建筑, 内部空间通常划分成明间和两次间三个部分, 将其联通为一个大空间是举行祭祖仪式的场所。张家祠堂的正殿内部为四柱三楹的格局, 面阔三间, 未做分隔。正殿为最后一进建筑, 祖先牌位就供奉在正殿明间的后部, 这种布局模式使正殿兼有了寝殿的功能。厢房在没有祭祀活动时通常用作教室或储藏室, 在举行祭祀活动便作为客房使用, 这样的功能决定了厢房的空间进为小进深, 低层高。张家祠堂有两厢三间, 为东西舍, 厢房内部也未做分隔形成两侧厅[2]。张家祠堂在布局上是一个封闭的空间, 由建筑和围墙围合, 采光和通风主要通过内院来解决, 对外无开窗, 使空间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排外性。同时主祠的开间进深及通高都大于其他建筑, 通过建筑尺度表现主祠的主导地位。

4 张家祠堂的构造与装修

四川祠堂的装饰装修既展示了亲近生活的民间文化, 又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特点。建筑色彩总体虽然朴素大方, 但在局部仍然使用鲜艳的色彩进行点缀。其整体风格与住宅建筑相似, 但更为突出。

张家祠堂为穿斗式木构架, 隔柱落地。屋顶为双坡硬山屋顶, 上覆小青瓦。屋脊处有灰塑龙纹装饰, 意为防火。屋顶两侧为高出屋面的阶梯型青石山墙, 为“五岳朝天”式封火墙, 高低错落变化多样。东侧封火墙上开有小门, 门头雕刻吉祥图案, 可通往宗祠东侧的后院。

张家祠堂作为宗祠礼制建筑, 虽然规模不大, 但在重点部位有精细的装饰装修, 彰显家族的地位和财富。厅房正门上方原有“张世宗祠”的匾额, 是著名书画家包弼的手书。正祠上方原有“孝友堂”的贴金牌匾。另外, 正祠神龛上刻有“百忍宗风”“金鉴千秋”等字, 金漆饰面。还有两广总督张之洞亲题的牌匾——“宏我汉京”等以及其他大量的楹联、匾额丰富了整个建筑的内部空间。建筑内部采用刻有福禄字样及纹饰的驼峰, 象征吉祥如意。过厅厅房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 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2只仙鹤, 四周配以飞彩流云, 50扇窗共百只仙鹤, 形态各异, 栩栩如生, 名为“百鹤祥云”窗。

5 总结

宗族祠堂, 是一个家族的象征, 是宗法制度的体现, 从张家祠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布局都反映出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特点。祠堂中的各类碑刻文字和家谱则记录了家族变迁的过程和当时的社会文化。但是随着宗族制度的衰落与消失, 宗族祠堂也失去了原本的功能, 在当今时代, 宗祠建筑完全可以在现代社会中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 成为家庭教育的场所,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公晓莺.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祠堂落成对联 第8篇

祠堂:

祠堂是汉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宗祠祭典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祠堂重建落成庆典贺辞 第9篇

郑氏宗祠世祥堂、郑成功纪念馆,今天终于落成了。这是诏安近万名郑氏族人,梦寐以求的大喜事。在这梦想成真的大好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举行庆典活动。首先对来自闽粤桂台三省一地区的各位宗亲,各位贵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诏安郑氏宗祠世祥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全县郑氏合建的大宗祠。宗祠初成,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父子三代屯兵诏安。郑芝龙、郑成功分别莅祠,会亲拜祖。共和初期,宗祠没收。十年“”,宗祠遭殃。那时,族众痛心,敬祖无所,追思无地。

20**年元月,我们郑氏宗祠在台湾工党郑昭明主席,漳州惠聪宗长的努力协助下,回归诏安郑氏族人管理,并建郑成功纪念馆。由于诏安郑氏人口少又分散,考虑要大修一时难以筹集资金,因此,决定分期进行。首期修建投资十八万余元,于20**年六月竣工。20**年四月,郑氏宗祠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首期重修告竣,我们初步实现了六十年来能让先祖神灵有安息之所,众裔孙有祭拜追思先祖之地的梦想。

然而,吾大宗祠,历经沧桑,宇栋朽圮,崩坠漏水时有发生。今逢盛世,全族繁荣,我们裔孙为寻根本,弘扬祖德,决定大修。在宗祠重修中,我们遇到了与别人不同的三种困难,一是交通不便,运载困难。二是相邻关系复杂,协调困难。三是人少分散,资金筹集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重修理事会成员步调一致,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在面对工程质量和艺术方面,我们重修理事会成员始终站在百年不衰和彰显郑氏族人形象与实力的高度来抓重建重修。在重修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历经一年十个月,耗资八十余万元的宗祠,告竣完工。如今一座美轮美奂,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祥光灵显的宗祠,展现在世人面前。今天,举族欢庆,人神共欢。

新祠重修落成,是诏安郑氏全体族人、旅外宗亲、台湾宗亲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全体族人的智慧和心血。为了宗祠的重修,全体族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尽力而为,其中福建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子龙,从事古建工程的郑祖杰、企业界人士郑武钦,世界郑氏总会,海峡两岸联谊会会长郑庆章、厦门宗亲郑舜江、郑远周、郑勇周一家、广西恭城江贝村宗亲他们和族中诸多有识之士,其怀祖念宗,追功报德的精神,实为可嘉可敬!借此机会,让我代表全体族人对为宗祠重修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郑氏宗祠的建成,为了郑氏后人寻根谒祖,缅怀先人,交流信息,弘扬姓氏文化,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这对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加强两岸宗亲的交流、交往具有深远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这一平台的作用,以先人为楷模,团结全体族人,奋发向上,勇于开拓,为建设美丽诏安,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想而努力。

各位嘉宾,各位宗亲,为了庆贺郑氏宗祠世祥堂、郑成功纪念馆的落成,你们抽出宝贵时间,从各地来到这里,尤其是来自宝岛的台湾宗亲,其心诚可敬可嘉。还有来自广西桂林恭城的兴隆街、恭城的江贝村、恭城的綯马坪,广西荔浦大冲口的宗亲,你们的先祖在200 多年前,从诏安家乡播迁广西。今日大部分首次回乡谒祖,参加庆典,实现先祖遗愿。在此,让我代表家乡亲人,再次表示感谢!

各位嘉宾、各位宗亲,让我们携起手来,光前裕后,启勉后昆,团结一致,奋发进取,共兴共荣,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再创辉煌!

在此,我恭祝各位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家庭幸福,万事胜意!

祠堂落成庆典主持词 第10篇

树高千尺必有其根、水流万派总有其源,寻根敬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裕和宗祠落成大典,意义十分重大。我与大家一样,深深相信,宗祠的落成,必将激发族人敬祖崇宗的热情,把中华民族敦亲睦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最后,衷心祝愿裕和一脉,螽斯蛰蛰,瓜瓞绵绵,事业兴旺,祝愿天下李氏子孙同脉同心,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代同进步,与国运共昌隆。让我们携起手来,增进友谊,增进族情,共创美好未来!

再次深情的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光临!并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廖乐年:祠堂里的“洋”老师 第11篇

廖乐年:祠堂里的“洋”老师2001年, 做了一辈子教师的马来西亚华侨廖乐年退休了, 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乡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长教村免费教孩子们英语, 一干就是十二年。刚开始, 廖乐年骑着车挨家挨户地动员招生, 教孩子不收学费, 免费供孩子吃住。村民们不理解, 称为他为“颠鬼”“疯子”。为了让村民们接受自己, 他学习中文和客家话;为了让路途远的孩子能免费住宿, 他翻修了袓父留下的祠堂。为了维持祠堂英语班的运转, 每年总有那么一段时间, 他要从长教村消失, 奔走于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欧美、澳洲等地, 四处“化缘”。10年来, 廖乐年筹集的各种经费加起来起码有200万元。十几年下来, 廖乐年的学生总数突破5000人。而且他教的学生英语成绩普遍突出, 好多孩子考了六级、八级。现在每年还不断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 廖乐年在教他们英语的同时, 也不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有一句客家话叫‘有来有去’, 改一下是‘有去有来’。我帮你, 你帮我, 世界更美好。”这是廖乐年最喜欢的一句话。他说:“我还能教多少年, 要看乡亲们需不需要我, 只要需要, 我就一直教下去。”他还要求所教过的学生将来有能力时每个人也要资助两个孩子, 让爱心和梦想传递下去。

祠堂落成发言稿 第12篇

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大家好!

秋风送爽、天降吉祥。今天我们在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祖堂圣地汇聚一堂。隆重庆祝洪氏祖堂的落成大典,这是我们洪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和高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族人,对前来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来宾、各位宗亲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借今天庆典活动的机会讲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祖堂落成,深表谢意。

今天我们一起见证了祖堂的落成,在此,我向在祖堂建设过程中捐资捐物,献计献策,积极参与的各位领导、老板、宗亲以及建筑师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你们对洪氏祖先的深情厚谊,对修祖堂工作的大力支持,祖堂才得以圆满落成。你们为洪氏家族做了一件功德无量、流芳百世的大好事。我代表全体族人衷心地感谢你们!

第二、团结互助,光宗耀祖。

俗话说:水流千里有缘,族传万代是亲。今天在座的家族亲人虽然都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但是我们都有共同的血缘,我们都有相同的基因。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都要记住我们是洪氏的子孙,我们要精诚团结,族亲融合,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为我们洪氏家族增光添彩,光宗耀祖。

第三、感恩先祖,传承后世。

今天,我们洪氏子孙站在新修的祖堂前面,我们要缅怀先祖的英德,感激先祖的教诲,报答先祖的护佑之恩。我们要承祖训、弘正气;为洪氏家族的兴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共商大计。在以后的家族聚会中共同缅怀先祖业绩,畅谈宗族渊源,以告诫我们子孙后代要承先启后、自强不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最后,恭祝洪家祖堂:弘扬远宗之功德,仰仗圣地之潜光;福泽绵延、世代隆昌!祝愿我们的宗亲族人万事如意,健康吉祥!

祠堂落成庆典答谢词 第13篇

大家上午好,岁逢甲午,时值初秋。

我们今天在此举办盛大的始祖雕像开光、祠堂落成庆典仪式,实乃我金氏家族有史以来的一大盛事。

在这里我们首先缅怀已故的 金焕田先生。

是他的两册村史,激活了我们金氏族人休眠已久的一颗慎终追远明德归心之心。

才有今天这一伟大的创举。

今日这怀抱鹿固村,手抓两颗印,前后玉带缠身,左右龙虎相偎,紫气日日早凌,金霞天天润身之风水宝地,祥云鸟瞰、金风助兴。

我金氏族人从全国各地云集在此,感恩我们的历代祖先。

今天来参加庆典议式的有县政府的领导,有乡政府的领导,有村支部,村委会的全体领导,有从北京来的全国著名的书法家李半之院长,有来自市里的何存田部长、有省作协李再新主席,有来自内蒙以及从全国各地来的金氏亲人,还有我们的临村乡亲以及来自不同岗位的我们的朋友。

在此我代表金氏祠堂筹建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对以上的各位领导,各位亲人,各位乡亲,各位朋友,表示忠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们还有 好多在外的亲人,他们因为某些客观原因不能亲临现场,但他们都不止一次的纷纷打来电话表示祝贺。

我们在此同样表示忠心的感谢。

金家祠堂占地5亩,祠堂设计分三期建成,今天是弟一期工程的祠堂大殿落成庆典,大殿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高14米,五七九举,五彩两下昂建筑。

整个大殿建筑面积三百平米,飞檐走壁,画栋雕梁,殿中的佛龛内安放了汉白玉金魁始祖雕塑。

东西墙上绘制了东支荣、西支荣。

在祠堂的东墙上镶嵌了家训与古人传下来的辈份取名用字。

祠堂内的`后墙画上了金鹿固村村史传说图誌。

在祠堂的外墙上,东边镶嵌了大殿纪文碑,西边墙上镶嵌了祠堂正殿工程负责人一览碑。

祠堂的汉白玉栏杆底坐上面放置了捐款人花名功德碑。

大殿工程直至目前总投资1167203.4万。

截至7月底共收到捐款总数1092855元。

下差74348元,我们的财务总管,金明伟先生专门作了收支明细表,张贴在祠堂的墙上。

有兴趣者可以去看看。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我们金氏家族六百余年来的光辉杰作之一,它的建成是我们族人的骄傲。

它完成了我们几代族人的夙愿。

整个工程从筹划到今天两年余。

我们收到了来自美国、北京、深圳、内蒙、我省各个地方364位族人捐款。

当然还有些鹿固的任姓,刘姓的族人,还有些我们的朋友和关心我们工程的领导。

作为工程的组织者,我在这里代表金氏祠堂筹委会所有成员对大家的鼎力相助表示真诚的感谢。

尤其是这五个捐拾万元的族人,从工程用款角度出发,你们就是祠堂的脊梁。

是你们支撑了祠堂的建设。

另外我还要说明一下年过七旬的华宝斋老板金补鈞,和我们的企业家金向花老总,数次上内蒙访亲续谱,动员捐款,是他们一直和我们共同费神思索、研究商量,共同承担责任。

工程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他们不辞劳苦的工作。

还有金凤,只有他那朴实的文才和负责任全心身的工作,我们的网上才能及时的发布我们的信息,对我们祠堂建设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还有关心我们祠堂建设的鹿固藉的领导和乡政府的领导,是在他们的关心关怀下,我们的工程才顺利完成。

尤其是我们的村支委、村委会,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了我们很多的方便与关心。

在这里我再一次表示感谢。

这是我们祠堂建设的起点,往后的工作还很多,二期、三期工程还在等待着我们,我相信,我们的年轻人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大殿是我们金氏族人的一颗孝亲敬祖的心,大殿是我们金氏族人用一百多万人民币堆起来的大殿,所以务请大家要珍惜大殿,爱护大殿,尊敬大殿。

吾之先祖一家四人自明朝至今繁衍生长,创基立业,金氏族人男女老少已有近万余人,远至大洋彼岸的美国、英国,近至眼前的鹿固,遍布世界各地,大多居住在山西、陕西、内蒙,为国为民勤奋劳作,功勋卓著,为金氏争光争辉,耀祖光宗。

这些一切都是我们历代先辈们重本笃亲,光前育后之教导的结果。

所以我们所取的一切荣誉归于金氏家族,一切荣誉归于我们历代祖先优良的教导。

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根在这里,祖根在这里。

大家一定常回家看看,寻根祭祖,把根留住。

为缅怀先人之功德,以励后昆,在此庆典之际。

美文为酒,宣纸作烛,表前贤之伟绩,进后生之敬陈。

如今祠堂大殿落成、祖像灵位安放告妥。

我今天谨以果品佳肴之仪,顶礼焚香,致祭于始祖像前,缅怀始祖先人,告慰列祖列宗!愿历代祖先有灵,福佑我们金氏族人人丁兴旺,经济发达,人才辈出。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所有宗族亲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劳动中,生活中官运亨通,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祠堂落成庆典讲话稿 第14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讲话稿,讲话稿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你知道讲话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祠堂落成庆典讲话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祠堂落成庆典讲话稿1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宗亲乡贤: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xx,xx,xx不辞辛苦来到这里,与我们一同见证大xxxx氏宗祠的落成典礼于清明祭拜,也非常感谢很多远在外地的x氏宗亲能在百忙之中专程赶回来参加这一场盛会,更感谢各位乡贤父老对x氏宗祠的建设完工所给予的大力关注与支持。

作为x姓一员,我曾于xx年参加了在武汉江夏区举办的“世界x氏宗亲总会x届x次恳亲大会”,随后又参加了xx、xx举行的“xx氏宗庙”、“固始x氏大祠堂”落成庆典及大型晚会,来自海内外的xx多名x姓精英齐聚一堂,盛况空前。

走遍天涯路,最爱家乡水。亲历这一场盛会,更引发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对修建xxxx氏宗祠的一些想法:x姓作为当今中国大陆第x大姓氏、台湾岛第x大姓氏、海外华人中第x大姓氏,一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荣勤勉的传统,是否可以通过在家乡修建x氏宗祠,从而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第一:传承x氏宗亲文化,弘扬x氏千古芳德,为x氏宗族提供一个祭祀先祖、举办宗族事务、修编宗谱、议决重大事务的重要场所;第二:振兴天门x氏宗亲文化、密切xxxx氏联系,吸引遍布国内的xxxx氏宗亲积极回到家乡参与新农村的建设、积极改善xxx父老乡亲的生活品质?

出于这样的想法,兄弟xx热情很高,马上打电话,xx也积极响应,于是基本思路定夺,终于在xxx、xxx诸位乡里热心人士共同沟通了这一思路,大家都很认同并支持,在各位的大力协助下,今天x氏宗祠终于能够以崭新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我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xxx、xx等各位的辛勤努力与无私奉献。

x氏一脉,源远流长,天下x姓,就是一家。希望我们的x氏祠堂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为家乡带来美好的变化,为我们的子孙带来长效的激励,从而让x氏一脉更加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最后我以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豫朝楚暮又何为?浪迹海涯x岭堆;更有椿楦崔我辈,笃行树德学吃亏。

祝父老乡亲,各位前辈、兄弟姊妹及后生身心康健、智慧人生。谢谢大家!

祠堂落成庆典讲话稿2

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上午好!

在这个欢歌笑语、天降吉祥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xx村xx祠堂落成大典、共同缅怀祖先业绩、畅谈宗族渊源,共商兴族大业。我作为x公后裔女婿,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此次盛典,借此机会,我代表x村所有的姑娘及女婿,向x堂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光临庆典的各地来宾、各位宗亲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在祠堂建设过程中慷慨解囊、捐资捐物、献计献策的各界人土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恭祝x祠堂弘扬远宗之功德,仰仗圣地之潜光,发扬光大,源远流长、福泽绵延,世代隆昌,奕代流芳、日月同辉。

xx祠堂的落成,是我们x氏家族的一件特大喜事,集中地反映了xx公后裔承先启后、枝繁叶茂、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精神面貌,也充分体现了宗亲孝悌友爱、团结奋斗、风雨同舟、开拓进取的坚强意志,为x氏族谱增添了新的篇章,这既是x氏宗亲全体人的功绩,也是举国族人共有的光荣,身为柳树堂村的姑娘及女婿我们也感莫大的自豪与骄傲。

今天,我和各位一起见证了祠堂的辉煌壮观,领略了x氏家族丰富的.文化底蕴。祠堂圣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群山依偎,绿树环村,吸天地精华,纳八方祥瑞,设计雄伟壮观,做工精雕细琢,凝聚了尊祖敬宗的虔诚情怀,反映了血脉相承的执着信念,体现了繁衍生息的跳动脉搏,凝结着真挚深厚的乡情亲情,上承一德,展宗门之雄姿,展先祖历史风采,下传诒谷,现石氏之雄厚,给后代启迪智慧。虚怀若谷方是大宗之本色,厚德载物才显大家之风范,自强不息当是我们x氏后辈之争取,繁荣昌盛实乃大众之所愿!身为女婿代表,我们将借x氏祠堂落成契机,广泛传播x氏深厚文化,全力传承先祖厚德,树远大之志向,立长久之心愿,同所有的石氏宗亲一道,坚守“念祖念宗念先贤,同咏同心同发奋”的理念,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励精图治、为建设昌盛、富强的石氏宗门作出自已应有贡献!

最后,值此20xx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谨代表x氏姑娘及女婿给所有宗亲及来宾拜年个早年,祝各位事事如意、岁岁平安、人人长寿、家家发财!

祠堂落成庆典讲话稿3

各位父老宗亲、兄弟姐妹们、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这春和景明、鲜花盛开的季节,在这缅怀先贤、祭祀祖宗的清明时节,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欢聚在一起,参加xxx氏祠堂的初次庆典,对此,我表示热烈的祝贺!新建祠堂,是我玉浦x氏族人盼望已久的心愿,现在终于就要实现了!

“追根溯源修家谱,继往开来建宗祠”。修建祠堂,不单是为了拜祭、缅怀先祖,颂扬先祖功德,同时它也将是我们玉浦x氏家族文明友孝,兴旺发达的象征。有了祠堂,就有了供奉祖先,祭祀祖宗的场所,有了祠堂,也就有了团结宗族和联络亲情的纽带。祠堂的落成是我们x家人的共识,也是我们亲如一家、血脉相连的象征。今天,我们借祠堂庆典之机相聚一堂,既是祭祀祖宗,更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宗亲聚集谈心、交流沟通的好机会,我们今后在百忙之中常回家看看,为宗族兴旺献计献策。

在这里我谨代表我们x氏已出嫁的女儿们,向修建祠堂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兴建祠堂从动议到初步建成历时二载,其间,设计、拆迁、募资、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心智和汗水。同时,我也向建设祠堂出资出力,添砖加瓦的所有宗亲族人们表示感谢!各位宗亲的热心支持,积极出资才是建设祠堂的根本所在。

祠堂主体、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全部完工,预计需要xx多万元。我xxx氏一族群策群力,各家各户积极响应集资,无私奉献,捐资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目前统计已达xx多万元。要完成本族的建祠大业,资x尚有很大缺口,仍需广大宗亲慷慨解囊!我们作为x氏儿女一员,责无旁贷,也决心投入其中,共同集资捐款,为祠堂建设出一份力!在此,我愿捐出人民币x元,敬献我绵薄之力。

开弓没有回头箭!尊敬的各位长辈、亲爱的各位兄弟姑爷、各位姐妹们。今天,我族续谱建祠的大幕已经拉开,在这个舞台上,人人是主角,个个是英雄。让我们团结起来,以蓬勃之气,进取之志,奉献之心,创新之举,务实之风,把这项追本溯源,弘扬祖德,凝聚族亲,扬我族威,展我风采,激励后人的大事做实做好。

可以预见不久之后,就在蕴育我玉浦x氏世代宗族的这片富饶美丽的沃土之上,一座古朴大方、气势恢宏的x氏宗祠,拔地而起,x碧辉煌,光耀于天地之间,重聚亲族之力,再畅和顺之风,福延后代,庇佑子孙,惠泽乡里。而这一部玉浦x氏全体

宗亲共同建设祠堂的奋斗史,也将在我们x氏家史上,写上最辉煌的一页,流传百世!最后,衷心祝愿玉浦x氏建祠大业圆满成功!

衷心祝福玉浦x氏子孙兴旺发达!

中山祠堂的格局与样式探析 第15篇

自明代至民国,祠堂是中山民田地区宗族祭祀、聚集的公众场所。一个宗族,无论贫寒显贵,均把祠堂作为最重要的地方,把兴建祠堂作为最重要的事务之一。掌握着大量沙田的大族自不必言,即便是单寒小姓,一旦有条件,也会立刻建立宗祠。如果一个宗族不具备建立祠堂的能力,其中较有能力的族人,也可能“奉私宅为祖祠”[1]。当时建祠风气之盛行可见一番。族人每年都要在祠堂中祭祀祖先,族中的重要事情在祠堂里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说,祠堂是一个宗族存在的象征和精神家园。从调查的情况看,中山的古建筑中,祠堂占据了几近一半。它们往往处于一村的中心位置,是当地建筑质量最好、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建筑[2]。不过这些祠堂规模大小不一,样式千差万别。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归类和比较分析,以期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祠堂(本文所统计的中山祠堂的相关数据,主要为笔者和同事在“三普”调查时收集的资料,也有部分为笔者田野调查时收集,力求基本将现存的祠堂都统计在内,不过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遗漏在所难免)。

1 平面格局

在古建筑中,祠堂的格局一般通过路、开间、进来描述。路是指一座祠堂内单体建筑沿一条纵深轴线分布而成的建筑序列[3]。中山的祠堂存在一路、二路、三路三种情况。以一路建筑最为常见,共189座,部分一侧或两侧建有厢房。二路祠堂由主路和一侧边路组成,主路为主祠,面阔三间,边路为衬祠,面阔单间,共17座。三路祠堂则由主路和两侧边路组成,主路为主祠,面阔三间,两侧边路为衬祠,面阔单间,共13座。

祠堂布局整齐规范,因而可以用头进祠堂的开间数来描述其横向格局。在调查到的单路祠堂中,面阔有单间、两间、三间和五间几种。其中以三间为主,共173座;单间居次,共13座;五间再次,仅2座(濠头郑氏大宗祠、三乡桥头村桥西郑公祠);而两间的仅见1座(龙头环侯氏大宗祠)。

进是祠堂主体建筑面阔方向平行的单体建筑的称呼,也用来描述建筑的纵向格局[4]。中山的祠堂有一进、两进、三进、四进几类,以两进最为常见,即由头门和后座组成,共164座,在面阔单间、两间、三间,乃至二路、三路的建筑当中均可见到。三进也较为常见,即由头门、中堂、后座组成,共54座,可在面阔单间、三间、五间,乃至二路、三路的建筑当中见到。一进的祠堂仅见于西江里静斋林公祠,建于民国十六年,三开间,面阔11.8 m,进深8.9 m。四进的祠堂仅见于大夫六世祖祠,三开间,但仅存头进,其他部分均已拆毁。

通过路、开间、进的组合描述,一座祠堂的规模和布局便可以明晰地表述出来。根据笔者的调查,中山祠堂共有单间两进(含带厢房)(根据表达习惯,祠堂若为一路,描述形制时省略“一路”二字)、单间三进带厢房、两间两进、三间一进、三间两进(含带厢房、后斗)、三间三进(含带厢房)、五间三进、二路三间两进、二路三间三进、三路三间两进、三路三间三进等11类15种组合。各种组合的数量和所占比例见表1。

表1反映了几点:1)中山祠堂在平面格局上的类型非常丰富,从单间到五间、从一进到三进、从一路到三路、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皆有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2)一小部分格局被广泛采用,三间两进、三间三进、二路三间两进等少数几种形制占据了80%以上;其他大部分格局的祠堂数量稀少,部分仅见一座,在总体上显现出趋同性。3)三间两进、三间三进是祠堂的基本格局,其他的三间两进带厢房、三间两进带后斗、三间三进带厢房、二路、三路等形制格局,都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扩充发展而来。

祠堂比较完整的形制应有三进,即前门、中堂、后寝。前门是祠堂的入口,主要承担礼仪性的功能;中堂,也称祭堂、享堂等等,是祠堂的正厅,也是举行祭祖仪式和宗族议事的所在地;后寝即寝堂,也称上堂、祖堂,是安放祖先牌位的地方。但根据调查,两进祠堂远超三进祠堂。其头进同样是祠堂的入口,二进为祖堂,将祭堂和寝堂合二为一[3]。可能因为其单体建筑少了一进,造价也就低很多,对于一般宗族来说,其费用相对容易承担。同时也说明民间并没有严格按照“门—堂—寝”这种形制来建造祠堂,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变通。此外,一座祠堂的格局并非是固化不变的。有些祠堂的各单体建筑可能由不同时期先后建造。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有可能先建寝堂,后建头门,长洲北村的前洲祖祠即是如此(《前洲祖祠碑记》,位于西区长洲村前洲祖祠内)。

2 头门样式

祠堂头进的立面是整座建筑的大门所在处,相对比较规范,不同的样式之间差别较大。因此,祠堂还可以依据头进立面的差别进行区分。冯江将广府祠堂的头门分为敞楹式和凹肚式两种主要形式,并将敞楹式中有塾台的称为鼓台式[3]。赖瑛将广府祠堂的头门分为门堂式、凹斗门式、平门式三种形式[4]。彭全民则将深圳广府祠堂分成内凹肚型、外凹肚型、双凹肚型三类,并将双凹肚型分成叫面墙式、落地檐廊式、鼓台式三类[5]。综合这些学者的研究,根据中山祠堂的特点和当地称呼习惯,除了将其分成敞楹式、凹肚式、平门式三类外,还有一类面阔单间的祠堂可以称为单间式。

敞楹式也称为敞开式,祠堂正面檐下开敞,前檐使用柱子承重而非封闭的墙身,可见檐柱立于台基之上。这种样式在中山的祠堂中最为常见,已调查的有163座。根据两侧是否有塾台,又可以将其分成落地檐廊式和鼓台式。鼓台式即头进前廊两侧可见塾台,塾台上有立柱、梁架等,共有50座。因祠堂举行仪式时吹鼓手坐在塾台上,当地人又称为鼓台或者包台。落地檐廊式的头门前廊可见立柱和梁架,但两侧没有塾台,共有113座。落地檐廊式现存的实例比鼓台式的年代要早,年代较早的大夫六世祖祠和舜举何公祠都不见塾台,较早的鼓台式祠堂古一村苏氏祖祠、安堂林氏宗祠等的年代比前两者要晚。

凹肚式的头门正面封闭,前檐没有廊柱,心间向内凹进、两侧为两次间的外墙,形成凹门廊。从立面看,只见大门与墙体,不见门厅梁架和柱础,空间上也显得比较狭小[4]。唯一那座两开间的龙头环侯氏大宗祠也应称为凹肚式,除了少一侧次间,并无其他不同。这种形式与当地常见的民宅类似,在中山祠堂中也较为常见,共有35座,其规模一般不大,多为规模较小的房祠或支祠。

平门式祠堂的头进前檐同凹肚式一样没有廊柱,但心间和大门没有内凹,而是与两次间的正面墙体在一条直线上。其规模小,也非常少见。中山现存的平门式祠堂有绣廷孙公祠和西江里静斋林公祠两座。绣廷孙公祠建于民国时期,三间两进,面阔12.2 m,进深12.4 m。静斋林公祠建于民国十六年,三开间,面阔11.8 m,进深8.9 m,规模更小。

单间式指祠堂的面阔仅有单开间,前檐没有立柱和木梁架,用两侧山墙承重。这种样式的祠堂在中山也非常少见,共有13座。其等级低,规模同样很小。如黄圃鳌山村的苏氏祖祠,单间两进带左偏房,面阔7.5 m,进深21.8 m。其装饰也比较简单,主要靠灰塑和壁画装饰。各种样式祠堂所占比例见表2。

在这四种类型中,敞楹式头门的等级最高,工艺最为复杂。祠堂对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对外是彰显宗族实力的地方。敞楹式头门的外观高大开阔,给人以庄严雄伟的感觉,正好契合了这两种需求,是以最受时人欢迎,现存的数量远超其他样式。凹肚式头门正立面一般用壁画、灰塑等进行装饰,秀气而不张扬,有小家碧玉的感觉。这种样式经常可以在当地一些规模较大的民居中见到,因此,很可能直接来源于民居,有很强的生命力,广泛用于小型的祠堂中。现存的两座平门式头门有所不同,其中绣廷孙公祠仿敞楹式结构,前檐出挑,有两根梁的一头架在正立面墙上,另一头向外延伸,但没有架在檐柱上,而用牛腿支撑,梁上用博古架支撑檩条。有壁画、灰塑、木雕檐板等装饰。静斋林公祠前檐没有出挑,也未见装饰。两者规模较凹肚式小,等级上也低于凹肚式。单间式面阔仅有单间,直接用两侧山墙承重,整座祠堂均无需使用梁架,其工艺最为简单,规模也小,与前三者相比,其等级最低。

3 头门样式与布局的关系

敞楹式祠堂的等级最高,其规模相对也大。其中鼓台式主要出现在规模较大的祠堂中,以三进居多,共有30座。其中三路4座,如茶东陈氏宗祠;二路2座,如乡贤容公祠;一路但带左右厢房的5座,如长洲黄氏大宗祠;五间三进1座,为桥西郑公祠,均为规模较大的祠堂。两进的鼓台式略少,共有20座,这20座祠堂中,有4座为三路祠堂,3座为二路祠堂,余下的13座中,有8座宗祠、5座房祠,房祠的装饰都非常精美,其中4座使用了驼峰斗栱梁架。

落地檐廊式祠堂以两进居多,共95座。其中三路4座,如田边村竹窗程公祠;二路10座,如泗悌张公祠;而一路有古四邓氏大宗祠等81座。三进落地檐廊式祠堂17座,如小榄的舜举何公祠;四进落地檐廊式祠堂仅大夫六世祖祠1座,两者皆为一路建筑。

两相比较可知,鼓台式更多地出现于大规模的祠堂中,就算有少部分规模较小的三间两进祠堂,也多为宗祠或装饰精美的房祠。而落地檐廊式更多地出现在规模较小的祠堂当中,其中三间两进祠堂就有81座之多,占了落地檐廊式祠堂总数的71.7%。落地檐廊式见于规模较大的三间三进、四进的祠堂中,不见于规模更大的二路、三路祠堂中,且三进、四进的落地檐廊式多为房祠或支祠。就此来说,塾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座祠堂显示自身等级或者规模的显著特征。

凹肚式祠堂以三间两进为主,共有33座,其中翠亨村冯氏宗祠等3座带有一侧厢房;二路三间两进的有安堂义烟林公祠和日富曾公祠2座;三间三进仅土瓜岭欧氏宗祠1座。未见有三路的凹肚式祠堂。

平门式祠堂仅2座,1座三间两进,1座三间一进。单间式祠堂同样也仅见于一路祠堂中,分别为单间两进和单间三进。这两者的规模又小于凹肚式。

祠堂的平面布局和立面样式进行组合之后,中山祠堂存在单间两进单间式、单间三进带厢房单间式、两间两进凹肚式、三间一进平门式、三间两进敞楹式(含带厢房、后斗)、三间两进凹肚式(含带厢房)、三间两进平门式、三间三进敞楹式(含带厢房)、三间三进凹肚式、五间三进敞楹式、二路三间两进敞楹式、二路三间两进凹肚式、二路三间三进敞楹式、三路三间两进敞楹式、三路三间三进敞楹式等15类21种组合。

从以上组合可以看出,祠堂的立面样式与其平面的布局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敞楹式、凹肚式、平门式、单间式这四种在等级上递减的样式,其建筑规模在总体上也呈递减趋势。像平门式、单间式这种低等级的样式,不可能出现在规模较大的三进或二路、三路祠堂当中。凹肚式这种等级较低的样式,基本上也只出现在三间两进这种规模较小的祠堂当中,二路三间两进、三间三进的便已非常少见。大规模的祠堂则普遍都采用了敞楹式头门。由此可见,祠堂的立面样式和平面布局之间又存在着一定关联。

4 形制发展缘由

祠堂形制的类型如此丰富多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建祠之风盛行,祠堂来源多元化。明嘉靖年间的“大礼仪”事件后,霍韬、方献夫等在“大礼仪”中支持嘉靖皇帝维护孝道的广东官员推动了广东地区家族制度的快速发展[6],使得庶民建立祠堂合法化,催生了珠三角地区建祠的风气。风气形成之后,时人无论是大姓豪族还是小姓寒族,都将建造祠堂以安祖先之灵视为人生的重要追求,形成“小姓单家,族人不满百者,亦有祠数所”[7]的盛况。因此,有安置祖先灵位的场所是第一位的,其形制如何则是第二位的。富有的宗族建造大祠堂;一般的宗族建造小祠堂;而一些没有能力建造祠堂的宗族,则可能将私宅改造成祠堂,并保留原有的形制。这样一来,祠堂的形制就难免多样化。

2)祠堂类型多样化。庶民建祠合法化之后,族内五代可立房,房下三代可建支,房派、支派皆可建祠。因此,村里既有宗祠,也有房祠、支祠。此外,某一区域内,同一姓氏的多个族系的人还可能出资建造合族祠(统宗祠)。相对而言,宗祠和合族祠建造资金的来源更为广泛,所能聚集起来的资金更多,也就能建造更为宏大、壮观的祠堂。而房祠或支祠建造资金的来源少,其规模也就不如宗祠和合族祠。如西区长洲村,现存黄姓祠堂5座,宗祠(黄氏大宗祠)为三间三进带左右厢房的鼓台式祠堂,其他4座房祠中,3座为三间两进落地檐廊式,1座为三间两进凹肚式,规模上宗祠远大于房祠。当然,不同宗族之间财力不均,一个宗族的房祠未必比另一宗族的宗祠小。

3)区域和宗族发展不平衡,宗族间财力悬殊巨大。明清时期,石岐及西北,尤其是小榄、古镇、大涌、长洲、沙溪等地区的很多宗族通过参与沙田开发,聚集了大量财富。这些宗族势力强大,财力雄厚,更多地建造形制比较完整的“门—堂—寝”三进大规模祠堂。如大涌安堂村,现存林姓祠堂14座,包括林氏宗祠在内,有8座祠堂是三进的。清中叶以后,由于澳门、香港的原因,石岐东南及南部地区,如南朗、三乡、南区、开发区等地有大量的人外出经商、当买办或出洋谋生,积攒了一定财富[8]。他们捐资建造了南朗茶东陈氏宗祠、南区功建铁城梁公祠等大规模祠堂,也捐资建造了大量中小规模的祠堂。而一些小宗寒族,更多地建造“堂寝合一”的两进祠堂或单开间祠堂。

4)村落布局和祠堂用地的限制。祠堂的平面布局如何,固然取决于财力,但同样取决于祠堂之下的土地规模和形状。其用地大小和形状很可能受到村落布局与周边道路、建筑的影响和限制。如黄圃镇鳌山岗东村,明代开始有多个姓氏的人在此定居,逐渐聚成村落。每个姓氏的人口都不多,宗族势力不强,财力有限。其中苏氏族人,自明至乾隆二十五年,“奕叶相传二百余年,祠宇未建,以其时之犹有所待也”,而“庚辰之岁,丰年屡庆,万实咸登,群情允协,悉乐捐金,踊跃赞襄”,最终花银60多两,建立了宗祠(《建祠碑记》,位于黄圃镇鳌山村苏氏祖祠内)。该村共有10座祠堂,建造时间从清中早期到清末都有,但其形制相差无几,面阔均为单开间,以两进居多,部分带有厢房。这除了财力外,还与岗东村的村落布局有关。该村背靠饭盖岗山,村前有一条主道,每两间房屋为一列,中间用纵向的巷子隔开,并与主道相连,整个村子的布局非常规整,房屋均呈纵向布局。这种村落的整体规划影响到了建筑的形制。每一座房屋的建造都需要服从于村落整体的格局,祠堂也不能例外。它们无法横向扩充建成三开间,只能纵向扩充建成三进。这应当是该村祠堂均为单开间的重要原因。此外,部分祠堂是经过拆后扩大规模重建的,其横向扩建还是纵向扩建,也同样要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5 结语

明嘉靖以后,在“大礼仪”事件的影响下,祠堂的兴建从品官之家逐渐扩大到了庶人。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乾隆以后,很多下层平民都具备了建立祠堂的条件,祠堂由地方显贵豪强的专属向平民普及和扩散。道咸以后,大量香山人外出经商或出洋谋生,积攒了大量财富,在这些人的倡捐之下,建祠之风更盛。加上五代立房、三代立支,大量房祠和支祠兴建起来。祠堂进一步普及化和庶民化。在这过程中,人们对固有形制的沿袭也出现松动,大量的中小型祠堂涌现出来,民间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祠堂的形制进行灵活变通。祠堂庶民化的过程,也是祠堂形制多样化的过程。建造者更多地选择将中堂和寝堂合二为一,建成二进;有些根据自身情况,建造厢房或者后斗;个别甚至将头门、中堂、寝堂三者合一,建成一进;并出现了面阔单间的祠堂。在立面样式上,除了以敞楹式为主外,也出现凹肚式、平门式、单间式等样式的祠堂。祠堂的立面样式和平面布局的组合也就多种多样。

另一方面,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当地人对祠堂形制格局,乃至于样式外观的认识和要求都相对固定。三间两进敞楹式、三间三进敞楹式、三间两进凹肚式被广泛采用,而其他带厢房、带后斗、二路、三路格局的祠堂,则大都在此基础上扩建而成。换而言之,建造者在做选择时,有趋同性的一面。大规模祠堂以三间三进为主,比较严格地按照前门、中堂、后寝的形制建造。中小型祠堂则以三间两进为主,这种前门、后寝的布局不仅数量最多,还广泛存在于敞楹式、凹肚式、平门式这三种样式之中。这似乎说明,这种布局最具普遍适用性,也最受普通百姓的欢迎。综合来看,中山祠堂的形制虽然在发展中衍生出多种样式,但在总体上比较稳定,呈现出趋同化、规范化的特点。祠堂在建造时,既有灵活变通的一面,也有相对固定的一面。

参考文献

[1]中山市文化局.中山市文物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2]凌建.顺德祠堂文化初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9.

[3]冯江.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彭全民.深圳广府宗祠的调查与研究[Z].

[6]科大卫.国家与礼仪:宋至清中叶珠江三角洲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46-48.

[7]屈大均.广东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上一篇:公路局管理制度下一篇:《黔之驴》的语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