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文化塑造

2024-05-14

企业品牌文化塑造(精选6篇)

企业品牌文化塑造 第1篇

注重企业文化

塑造企业品牌

--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务虚会上的发言提纲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文化之所以被专家、学者、企业界等广泛认可为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大量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是因为它在企业发展中有着管用、实用、有用和不可取替的价值,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对统一意志、有效推动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企业持续创造竞争取胜的优势,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无形资产价值得到迅速的提升。

一、提高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理念的建设与传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企业文化理念,是指根据企业长期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未来发展要求,充分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市场及科学技术等的变化趋势,找准企业文化的原点、特点和生长点,用确切的文字语言所表述出来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有这样几个方面内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句闪光的语言.它是一个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个人(企业领导人或创始人)的理念,而是在企业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的引领下所形成的企业全员的价值共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只是一种管理的系统理念,还是在以人为本旗帜下所形成的涉及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控制、安全、廉政、服务等全方位的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从层次上说,包含企业、部门、基

层项目部等不同层次的理念,就一个集团企业而言,既包括集团的理念,也包括下属企业的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空洞的学说,而是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之中,又直接或间接引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思想指南。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大体包括:企业的事业领域及市场定位,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企业精神及企业风尚,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企业管理理念及管理方针。企业服务理念及服务规范,企业人才、质量、安全、廉政等理念。领导层、管理层及员工层的基本行为准则,企业的主打宣传用语及文化形象定位等。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持续地获得竞争优势?是靠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以及比竞争对手更低廉的价格,还是靠技术创新,都不是,以上所有的方面都离不开人。”企业文化建设也只有做好做实塑造员工行为这一关健环节,使文化理念融入安全生产、经营开发、团队建设每一个环节,落实在员工行为上,才能够发挥企业文化的最大价值。进入海尔厂区可见员工自觉地在人行道内排队整齐行走。对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理念,英国《秦晤时报》记者问张瑞敏: “为什么你们做得到,别人却做不到?”,道理很简单,是海尔坚持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文化理念塑造了员工的行为,推进了企业文化入心入脑,落地生根。健力宝集团于2003年建设企业文化,提炼出企业文化理念、企业精神,出台了《健力宝员工手册》,由于没能层层传递下去,没能落实到

广大员工的行为中,导致在实施ERP计划进程中沟通不够,信息不畅,配合不协调,致使ERP迟迟不能投入运行,错失了市场发展机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抓好做实塑造员工行为这一关健的基础工作,通过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规范岗位操作和作业的准确度和精细化,为企业提升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经济运行水平提供坚固的支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怎样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特别对我们施工企业来讲,点多线长,要践行企业文化理念,就必须通过塑造员工行为方能使其落地生根。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我们企业的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专门机构、专人负责进行全局范围的企业文化理念宣传、征集活动,力促形成具有我局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经过不断提炼使之日臻完善和成熟。

企业党委积极响应局党委的号召,认真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并按局党委的要求,提出了一套方案和设想。在此抛砖引玉,汲取和学习各位领导的经验。

我们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创建具有特殊性,由于目前我们的企业文化具有多面性的特点,需要相互之间的融合、渗透,学习、借鉴,做到与时俱进。所以,在与集团处理好母子文化关系的同时,必须提炼出我们企业企业独有理念体系。

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每一个在建项目都是企业的旗帜和窗口,每一位职工都代表着企业品牌,展示着企业文化的点点滴滴。因而,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全身心投入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建设中。

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过来促进思想的转变,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企业文化只有被职工认同,方能自觉转化为职工行为。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教育与管理并用,激励与约束并重,坚持不懈地推进,最终实现企业文化理念的开花结果。企业充分利用在建项目,做好企业文化的宣传和企业品牌的创建工作。

我们严格按照视觉识别系统的要求,规范工地建设,彰显文化理念;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恪守员工道德和行为规范,各项管理工作以“内强员工素质,外塑企业形象”为目的,使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无论开展什么工作,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其中。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沪昆廖家梁场党支部坚持开展“一位党员一面旗”活动,通过党员的一言一行,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志共同为“建设一流梁场、生产一流箱梁、铸就精品沪昆”做贡献。企业党委以“一册”(党员活动手册)、“三书”(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管理指导书、党风廉政建设指导书、纪检监察工作指导书)为载体和依托,促进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市场开发等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起来积极的作用。

所有的制度、措施,只有一个目的——铸就精品工程,弘扬

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通过日常工作,促进了职工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学习和传承,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力量,为全面实现“十二五”宏伟规划贡献“企业人”的应有力量。

三、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在今后企业文化理念的建设和实施中,第一,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我局的光辉业绩,让员工充满自豪感;第二,加大对文明工地的创建活动,及时进行评选表彰,学习和推广好的经验及做法;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员工的成长,提高员工素质,合理运用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第四,正确处理母子文化关系,在继承与创新、总结与提炼、认知与认同上下功夫,真正建立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第五,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引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只有开工之时没有完工之日的工程。要使文化理念体系具有持久性与活力,使之真正成为企业的软实力和生命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多做贡献。

三企业党群工作部 2011年7月14日

企业品牌文化塑造 第2篇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竞争是企业间的必然行为,成功的品牌会极大提升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而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会拥有一个成功的品牌。当前,部分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之所以缺乏竞争力,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建立良好的品牌,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因此,培育优良企业文化,塑造优秀品牌,是当前国有大中

型建筑企业的紧迫任务。

一、培育优秀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建设优秀品牌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品牌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的优劣直接关系竞争力的强弱。当前,国有建筑企业对实施品牌战略迫切性认识不足,对自身仅有的品牌资源爱护不够,对在企业转机建制中创树企业品牌措施不力,使企业在自身品牌建设中举步维艰,在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少了一支翅膀,严重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提高,其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缺乏培育优秀品牌的土壤——品牌文化。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建筑市场保护期的临近,国外的建筑企业必然千方百计的打开中国建筑市场。中外建筑企业除在技术、资金、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激烈角逐之外,品牌必然是竞争的一个焦点。中国建筑企业要在“群雄割据”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狼群”中实现突围,迅速变身为“狼”,甚至是“狼王”,除了要做好技术、资金、设备、管理等储备外,推进品牌文化建设,培育自身的优良品牌,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优秀的品牌必须以优良企业文化为依托。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前进的动力,在企业微观主体中,就其范畴来讲,属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由观念形态文化、知识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三种形态文化组成。品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之一。她是质量的保证,是优质的服务,是文化的结晶,是企业的一个象征。品牌除属性、利益、价值外,更主要的是代表了品牌文化的追求。企业文化赋予了品牌鲜活的生命力和非我莫属的无形张力,任何一个知名品牌的背后都有其企业文化为依托,品牌一旦生成于优越的企业文化氛围之中,便能大放异彩。塑造企业牌,得到的回报不仅仅是市场份额与商业利润,更主要的还有顾客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社会心理的自然诉求。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市场经济秩序的日益规范、知识产权观念的深入,品牌文化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作为建筑企业要把培育优秀品牌文化和培育优秀品牌二者有机结合,只有处理好二者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才能在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推进品牌战略,培育自身的名牌的实践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内涵的企业文化是塑造品牌的核心。品牌竞争的背后是文化的竞争。一个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自然来自品牌所代表的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性能。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支撑着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品牌的影响深入到消费者的内心,落实到消费者的行动上,从而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缺乏吸引力和想象力,自然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因此品牌的竞争力水平也就难以提高。企业文化是结晶在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形态以及经营行为的总和。它不是品牌产品的实体层次,而是超越产品实体层次的抽象观念形态,是品牌的灵魂所在。但是企业文化只有升华到品牌文化,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企业文化是根,品牌文化是果,真正使企业长盛不衰的秘密是隐含在品牌力和销售力后面的文化力。工程品牌文化是超越产品实体层的抽象观念形态,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复杂文化系统,它构成了品牌的灵魂。如果建筑的质量、服务等硬要素是品牌的肢体,它们的文化内容则构成了品牌“头脑”的软要素。

二、市场竞争对培育优秀品牌的基本要求

(一)产品质量是品牌打造的基础。品牌产品是产品中的精华,是以高度的质量保证为基本特征的,是决定产品市场和销售效果的本质条件。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获得荣誉、取信于社会的保证。创名牌产品的前提条件是质量。这个“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而企业质量也就是企业的综合素质。如果是单抓产品质量,这个质量是巩固不了的。产品质量必须依靠企业的质量,即企业的综合素质来维系。企业综合素质的高低,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要提高企业素质,就必须提高人的素质。企业文化正是“以人为本”,从发掘人的意识潜能,开启人的创造智能,调整人的精神状态人手,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名牌是一个企业各方面整体运作的结果,是企业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以产品为代表的整个企业形象。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提高人的素质和企业综合素质,名牌战略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二)信誉是支撑品牌塑造的关键。信誉是一个品牌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品牌偏好”和“品牌忠诚”感觉的基本要素。因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生偏好甚至忠诚,是对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的承诺所产生的信任。这种信任

首先是消费者在市场上反复的实验中逐渐得到归属,然后又在反复的消费中对自己喜欢的品牌产生认同。品牌的信誉竞争力不但可以巩固已有的消费者群体,还可以通过它们扩展出潜在的消费者群体。因而良好的品牌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带来超值的利润。但是,信誉的建立和维护不仅需要很高的代价,而且还需要企业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难抗拒短期内获取高额利润的强烈诱惑,最终以牺牲品牌承诺为代价去换取眼前利益。要想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就必须时刻恪守自己的承诺,遵循基本的商业游戏规则,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品牌信念。

(三)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是确保品牌竞争力的源泉。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企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标志。品牌产品由于高科技含量使其具有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从而带来高竞争力和高利润。谁拥有了某一领域的知识产权,成为众所周知的品牌,谁就是这一领域的领先者。科技的进步使品牌中的科技、文化含量越来越大,要保持品牌的持续竞争力,就必须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如果停止科技创新,以往的品牌产品就会过时,会被其它品牌所超越和取代。技术创新引导着市场需求,科学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因而,制定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力战略是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任何品牌都有一个科学的内部管理环境。只有建立了科学完美的管理生产工艺流程及原材料消耗、产品质量考核、资金管理等管理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确立了企业产品稳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品牌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

三、品牌文化对培育优秀的品牌的建树

(一)在建设品牌文化中树立企业内外正确的品牌理念。在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意识形态及经营行为的总和,集中表现为企业的文化理念。当前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急需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树立竞争意识。市场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却是一个企业的工作质量、职业道德、职工素质、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在广大职工中,在所有岗位上强化竞争意识,企业才能有活力,才能出名牌。二是树立质量意识。创名牌要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它既包含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也包含理想纪律、职工素质和精神面貌等多方的因素。可以说,在企业产品上凝聚着职工创造的精神,蕴含着企业职工群体心理素质和思维的特定形式,打着企业文化的烙印。三是树立品牌意识。企业要创出品牌,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品牌意识。强化品牌意识,就是用市场的观点审视自己产品的竞争力,用具有优异质量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用扎实的工作维护自己品牌的形象和信誉。更为重要的是敢于在同等价格上质量高于对方,在同等质量上价格低于对方。有了这样的名牌意识,企业创品牌建设才有希望。中铁隧道集团公司经过三年的整合,已经初步搭起了企业文化的整体框架。在理念识别系统(mi手册)中,其核心理念“至精、至诚,更优、更新”,原本就是企业的质量方针,也可以说是全集团打造优秀品牌的一个宣言。同时,其发展战略中专门制定了品牌战略,在企业宗旨、使命、单项理念等内容中都表现了中隧人培育优秀品牌的迫切愿望。当前,重要的是要加强对这些核心理念的宣贯,使这些理念在广大员工中入心、入脑,落地生根开花;同时还要加大对理念的对外宣传,保证我们的核心理念在市场中得到认同。

(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确立品牌建设的行为规范。理念的存在是为了指导和规范行为,所以一定要把理念转化为规则,传达给企业的所有成员,使之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中隧集团经过多年的修订完善,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导入了bi,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一套完善的行为准则。但在实践中,确实部分项目和员工对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不遵守市场准则,对开拓市场的艰辛认识不深刻、不到位,对来之不易的任务不珍惜,导致在重、难点项目建设中按部就班,进展举步维艰,对安全质量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全集团品牌建设进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诚信经营原则。“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进,市无信则乱”,诚信经营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讲诚信是企业的基本职业准则。企业只有把讲诚信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才能锻造品牌、育人纳贤,开拓市场。只有诚信履约,切实履行合同,兑现对业主的安全、质量工期等承诺,才能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塑造中隧集团这一品牌。二是质量至上原则。只有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认真贯彻iso9000族标准,落实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更多业主满意,人民放心的优质工程,才能逐步扩大中隧集团这一品牌的影响。三是科技创新原则。创新是品牌制胜的有力武器,必须不断创新,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掌握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使开发的产品具有技术领先优势,使企业逐步向建筑行业的“高、难、特、新”领域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逐步确立品牌优势。

建筑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与塑造 第3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品牌建设,建筑企业品牌特征,建筑品牌文化塑造,超前及法律意识

企业文化是为了明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指导原则,并以这一指导原则为核心,形成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体系,以提高企业的管理与经营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内练素质”、 “外塑形象”的功能,对企业的品牌具有良好的效应,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品牌文化是有机的融合,而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建筑企业形成良性发展模式有着重要作用。

一、建筑品牌的概念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象征、深化与升华。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品牌理念,指在品牌经营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意识形态及经营理念的总和。由于建筑产品是凝固的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建筑企业的文化特征,则使理念显得更为重要。二是品牌行为,品牌理念的存在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品牌行为,所以一定要把品牌理念转化为企业每个员工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坚持品牌的规格、技术、工艺标准和行为规范。三是品牌产权,要掌握品牌的知识产权,使建筑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和技术领先优势。为此,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品牌创新,创新是品牌制胜的有力武器。

二、建筑品牌的特征

品牌是一种产品文化。从产品市场经营角度看,建筑品牌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需求引导性。建筑品牌是由企业创造、培育的,是由建筑市场消费需求所决定的。一个品牌的产生反映了一种建筑市场需求的潮流,品牌是由这一消费潮流所引导而产生的。二是多边认同性。品牌文化着眼于建造过程中与多边关系的协调,达到社会各个消费领域、消费层次的多边认同,追求的是企业外部效应。三是建筑产品性。品牌通过物化的建筑经营与建筑服务,介入流通消费领域,追求建筑产品的唯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谋求扩大市场份额,取得更多的利润净值。

从文化的动态角度讲,品牌又始终具有以下两种特征:一是继承性。建筑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在世界建筑文明长河中,以中华民族为代表的东方建筑一直是光芒四射的亮点,有其独特的神韵和内涵。塑造住宅品牌文化,须首先充分考虑文化内涵和民族习俗,没有民族性的品牌就没有根基。二是创新性。品牌是一种动态文化,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才具有生命力。如何在文化的创新中,激发中国住宅品牌的创新活力,使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为一路,孕育出一种新的品牌文化,就成为建筑企业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前进的动力,只有升华到品牌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企业文化是根,品牌文化是果,真正使企业长生不衰的秘密是隐藏在品牌力和消费力后面的文化力。建筑文化是超越产品实体层的抽象观念形态,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系统,它构成了品牌的灵魂。如果说建筑技术工艺、质量、服务等硬件是品牌的肢体,那它们的文化内容(软件)则构成了品牌的“头脑”。

三、建筑品牌文化的塑造

(一)树立正确的建筑品牌观。

随着加入WTO及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的建筑企业逐渐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低估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品牌又是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因此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那么如何开展对企业建筑品牌的建设呢?首先企业的经营者尤其是企业的决策者要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

1.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

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就投入大量财力进行广告宣传,其结果企业的知名度上去了,但是这种支出并没有让直接服务对象受益,影响力大部分是在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无关的群体之中,因而造成极大的浪费。利用公关塑造品牌的成本要比利用广告轰炸低得很多,而且公关更有助于快速有效地提高品牌知名度。因此,建筑企业应积极开展必要的各种公关活动、公益活动,来塑造企业品牌。同时要重视通过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以建筑实物向社会展示也是塑造企业品牌的重要手段。要综合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建筑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

2.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

中国的建筑企业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制定品牌策略,决不能盲目跟风,全然不顾行业特点和宣传实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3.品牌塑造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内容。

品牌塑造不只是营销管理的组成部分,而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协调与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与看法、具体做法、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⒋塑造品牌不只是企业的事情,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品牌的根本要求是人,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要求全体员工都必须有品牌管理意识,有意识地维护品牌形象。企业员工是外界了解企业的“活广告”,只有良好的个人品牌形象才能传播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否则,企业的品牌形象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成了“无本之木”。

(二)品牌塑造的主要环节。

建筑企业如何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品牌营销战略,塑造品牌文化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周密地制定品牌规划。

建筑企业是定制式生产,先有营销,后有生产。其营销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营销部门要制定长远的、近期的品牌实施规划,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确定相应的区域市场、目标市场规划;根据不同的工程,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投标报价策略、公关策略等)。

2.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

精确的市场定位,是建筑企业塑造品牌的前提,企业品牌定位需要结合社会发展总趋势、行业现状、企业自身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向业主作出独一无二的承诺,并根据市场、企业的发展及时对定位进行有效的调整。

3.精细地进行品牌传播。

一要实施全员品牌管理。品牌的塑造必须以优质的工程质量和真诚的客户服务为基础,需要全体员工的全程参与。二要识“势”造“新闻”。笔者认为应具备四个要素,即:识社会发展之“势”、识行业发展之“势”、识企业发展之“势”、识大众兴趣之“势”。社会发展之“势”,指创造新闻必须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结合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焦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越来越以人为本,关注生态环保等。识行业发展之“势”,一个企业的新闻如果挖掘或顺应其所处行业发展之“势”,才容易得到广泛传播。识企业发展之“势”,即只有认清企业发展远景和战略战术,企业创造的新闻才能推动品牌发展,促进企业品牌的持续发展。识大众兴趣之“势”,是指新闻内容必须符合大众或广大消费者的兴趣发展态势以及某个阶段的兴趣重点。三是要精心打造“活广告”。建筑企业的营销人员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不可忽视销售人员“活广告”的作用。应注意销售人员的个人形象、专业知识、文化底蕴、道德品质的塑造和培养。

4.用超前的意识和独特的手段宣传品牌。

品牌宣传的目的是要在目标受众中产生永久的烙印,这就需要企业家具有超前的意识和采取独特的手段,但不能挑战大众的道德底线。到现在,人们还对2000年富亚涂料公司老总蒋和平痛饮涂料的一幕依然耳熟能详,有人说富亚是在炒作,有人说这是富亚涂料安全健康的体现。但无论如何,在“喝涂料”事件后,富亚涂料的销售量猛增4倍,“绿色健康”所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当国外涂料的广告铺天盖地之时,如果富亚跟着他们往广告里砸钱,那必然将被拖跨。而当跟风者临摹“喝涂料”时,富亚已经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探讨环保健康理论,进行下一轮的品牌建设了。

5.始终如一地强化品牌整体概念。

保持品牌主体的一致性,给目标受众始终如一的感觉,对于品牌的构建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企业追求时髦,品牌策略朝三暮四,“质量”风、“技术”风、“服务”风,吹来吹去,“智能”牌、“环保”牌、“绿色”牌、“生态”牌常换常新,不断改变品牌主题,建筑品牌缺乏应有的连续性。一个品牌让人感觉“无所不能”的时候,其实它也就“什么都不行”了,毕竟所有的强势品牌都有一个强有力的特点。始终如一地强化整体概念,这是企业品牌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6.持续不断地进行品牌宣传。

做品牌需要持之以恒。塑造一个强势品牌要比引进一台先进的设备难得多,它需要持之以恒,企业决策者必须深谋远虑,才能逐渐掌控市场主动性,以推动企业的发展,成就一个卓越的品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品牌传播还缺乏持续性,众多的企业还认识不到建立一个建筑品牌的形成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有的企业甚至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承包压价、请客送礼等方式上来提高企业业绩。“酒香也怕巷子深”已被广大建筑经营者接受。事实上,构建品牌资产离不开持续的宣传,其既可以保持品牌的新鲜度,还可以提醒目标受众“我还在”,不断与服务对象互动,减少服务对象的移情别恋。

⒎运用法律手段强有力地保护品牌。品牌成为名牌之后,就意味着企业赢得了市场。由此也容易引发模仿假冒品牌。创造品牌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懂得保护自己企业的品牌,应当重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学习,运用好有关法律法规,搞好企业或产品的商标(标志)注册,学会保护自己的品牌。国内许多企业由于缺乏品牌意识,目光短浅或急功近利,让出自己的驰名品牌,或将自己的品牌商标作为引进外资合作和合资经营的条件,虽可解一时之围,却失长期之效。保护名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对于那些肆意使用他人商标、品牌的企业,要借助法律手段进行有力的还击。

企业文化与品牌塑造 第4篇

一、企业品牌文化研究背景

品牌,即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名词、符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其核心作用在于标志本方产品,从而与其他产品产生归属区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已逐步发展为一个复合型概念,品牌的定义也由最初的生产厂家扩展为包括品名和标志等在内的多元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可口可乐、麦当劳、海尔、苹果等便是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其品牌名称朗朗上口,品牌标志简明清晰,为市场消费者营造了亲切、舒适的品牌观赏感。

而品牌文化,是在品牌的积淀中、产业的发展中、公司的进步中逐步形成的精神层面内容,它以品牌为原型,融入更多文化因素,目的在于更好地突显品牌特征、彰显品牌区分度、传播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品牌文化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寒,其至少包括三类内容:

1、基本的品牌形象设计,包括品牌口号、品牌歌曲、品牌吉祥物等;

2、充分的品牌推广策略,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网络营销、市场份额等;

3、丰富的品牌外延涵义,包括品牌保障、品牌感召力、品牌公益化、企业发展规划等。

总体而言,品牌是品牌文化的基础,是品牌文化核心和关键因素:品牌文化是品牌的提升,是品牌得以市场化、通俗化的有效途径,更是进一步凝练企业发展规划、传播企业发展理念的有力载体。因此,品牌文化是在品牌创立、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研究品牌文化要以品牌作为内核,推广品牌要打造品牌文化,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我国品牌以及品牌的发展曾在国际上处于滞后状态,直到大约1990年,我国由传统的国有体制经济逐步转型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记激烈,企业争夺战硝烟不灭,消费者才有能力向产品提出更多要求。与经济一同蓬勃发展的不仅是人民的购物乐趣,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以及审美需求。这些新需求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更指明了突破口,为此,我国各大企业在国际著名品牌的带动下,开始努力挖掘和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成本投入在产品生产、包装设计、广告宣传、客户服务等环节上,通过赋予产品文化和人性化的丰富价值,将人类的价值观、情趣、取向融入产品内涵,使产品成为文化的载体,以此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价值认同与社会识别等人文需求,从而从情感上触动消费者,提升消费欲望。至此,品牌已经提升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人们也真正认识到竞争土地、竞争机器的传统时期已经远去,现今信息时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便是品牌。

二、企业品牌文化研究意义

研究品牌以及品牌衍生的文化内涵,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有成功案例,提出塑造品牌形象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借鉴意义和实践意义。

1、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确品牌文化核心要素,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2、分析成功案例模型,扬长避短,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3、隶属于上海纺织位于苏州苏州河畔保留最完整的近代工业老厂房改建的M50艺术产业园,M50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调整,当前也面临着品牌文化的塑造问题。当前,M50在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下,已经具备了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的架构,还需要进一步梳理现有基础,形成统一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M50文化内涵和市场形象,从而推动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综合而言,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案例、总结一些经验,落笔于M50的品牌文化塑造工程,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三、企业品牌文化发展评述有关品牌文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18世纪80年代左右,欧洲管理学家对企业文化定义介于组织行为和企业战略的“中间地带”,但很快这一想法便被当时盛行的战略热熄灭,大量学者坚信企业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不应该分开,企业的战略将最终直接决定组织行为与企业文化的定位。到19世纪末期,有关品牌的研究已经逐步完善,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进步。管理学者在品牌文化结合组织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品牌文化在组织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品牌文化在组织行为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最终去向。在这一阶段,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金·S卡梅伦和弗里曼联合发表的《关系与效益》,明确了品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深远影响,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发展迅速、现代化变革逐步推进,我国大量企业逐步认识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并将打造品牌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植入公司管理纲要。不过,早期我国缺乏理论积淀,单纯效仿国际品牌的打造方式,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文化的本质,导致大量品牌虽然朗朗上口、家喻户晓,但却无法真正走入民心、促进消费。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误区,开始对品牌文化的内涵和品牌文化的实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此时,我国品牌文化与社会发展、品牌文化与企业管理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近些年,人们消费理念逐步完善和科学,一般商品均能够满足消费者常规的功能性需求,此时,消费者提出了对产品文化的渴望,这一渴望不但要求企业创新产品内容,更要求企业家在现有产品中提炼内涵、突显特征、彰显地位。如今,针对我国品牌文化的研究逐渐成熟,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支持的方法得到重视,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果。

798艺术区成功的因素不仅包括区域特点、政策扶植、时代背景,还包括文化展示与流通功能、民众参与与艺术家共享、文化经历的产业互动、丰富的生活领域产业入驻等等,这些因素共同打造了798特有的文化内涵,推进了798的发展进程。随着比利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西班牙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美国佩斯画廊、林冠画廊等国际大型艺术机构纷纷入驻,798艺术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如今它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或艺术现象,也不仅仅是“文化冲突和共存”的平台,它已经发展为一个集文化、艺术、经济于一体的复合产业,也正因为其特有的文化根基,导致其具有极强的植入能力和品牌效应,从而对于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变化都有快速反应。目前,798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压力,M50艺术产业园更应该积极吸取以798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成熟园区发展精髓,结合M50品牌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提出科学客观、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品牌文化打造策略,推动M50品牌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再注活力。

nlc202309040139

四、研究主体

(一)M50品牌发展现状分析

M50原址为20世纪30-80年代老工业纺织厂遗留工业厂房,如今是一个位于上海莫干山路50号的实体艺术产业园区,占地42余亩,拥有入驻客户140家左右,其中包括部分知名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机构、及很小一部分商业配套等。为推广品牌,M50积极拓展资源,目前已经具有以下优势:

1、成立M50表演工作坊,出品话剧《浮生记》、《我会半夜之前来》、《国家安全》等,其中《浮生记》累计共巡演30余场次,取得广泛市场效果:

2、开办吾灵小小画家坊,面向对象为3-6岁学习艺术绘画课程的儿童:

3、自06年起,每年出品一首园区主题曲,风格每年不同,有效提升了M50品牌知晓度:

4、自07年起,每年举办CREATIVE M50年度创意新锐评选,由知名艺术家、设计师、评论家、策展人等组成的评委,面向全国艺术类在校大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5、设立M50联合开幕日,在上海双年展、艺博会、上海当代等艺术活动期间,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

6、搭建吾灵网(M50网上创意园www.m50.cn)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和线下活动信息;

7、建立M50创意空间,为无法入驻园区的客户提供优质展览:

8、建立M50创意产品实体店,提供吾灵网创意产品的实体体验:

9、开办《ART IN SHANGHAI》双月刊艺术资讯类刊物,免费在上海40余个艺术空间、星级酒店、精品酒店免费领取;如今,M50已经不再局限于园区空间的艺术铺陈,正满载着对整个创意产业链的向往,围绕“艺术、创意、生活”的品牌核心价值,努力绘制多样的艺术创意面貌,打造创意机构、创意品牌、创意产业。目前,M50除园区运营外,还对外承接各类设计、场地租赁、礼品定制、创意活动等业务,全面提升品牌文化形象,让“创意”成为一种风尚,走入百姓生活。

(二)M50品牌发展制约因素评述

M50品牌文化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针对于时尚园区的企业文化内涵、如何挖掘时尚园区的企业文化、如何正确树立企业文化、如何进行品牌塑造等问题仍有一定欠缺,具体表现为对产业背景和场地原型利用不够充分、知名艺术专家加盟力度不够、艺术产品有待丰富、艺术生活化力度不强、活动系统性不足、新媒体手段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三)M50品牌发展规划建议

1、借力原型及历史,提升M50品牌文

化内涵

原型其实就是文化的载体,用文化原型来创建与传播品牌,其实就是在传播品牌的特定文化。品牌的创建与文化的塑造,其根源都在于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理解得越深,越透彻,就越容易把握其中的真谛和要素,也就更能够将品牌与文化有机结合。打造M50品牌文化,要依据其市场定位和产品概念,关注其文化背景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通过整合、延伸,使得原型历史与现代品牌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最终将品牌的个性精神与文化价值理念完美体现。

M50立足于纺织厂原址,纺织产业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M50提倡创意生活,这与原本的工厂文化虽有差别,但大方向一致。因此,M50应该借力工厂原型及历史,彰显人类发展历程,渗透时代文明印记,从而展示出人类永恒主题一一生活与艺术并存,怀旧与创新并存。M50品牌目前过于重视对现有文化的宣传,而对纺织厂原型的故事演绎度不够,建议M50将纺织产业与艺术创造相结合,以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和改善生活水平的精神资料进行融合,以时尚的形象彰显原型历史,以动人的故事突显品牌发展过程,以永恒的画面带领消费者认可M50品牌文化。在这种结合历史原型、文学原型、艺术原型以及文化原型本身的途径下,创建文化品牌与塑造品牌文化就更加顺畅,也就会更加迎合人心。

2、多元艺术形态,扩大M50品牌业内影响力

M50作为时尚文化品牌,其艺术水平是影响品牌业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M50要打造成为规模庞大、水平高潮的画廊聚集区,这不仅要求大量著名画廊和设计师的入驻,更应该以宽阔的心胸,提供多元艺术交融的平台,以其领域内“创新结合”为特征,扩大品牌影响力。

M50现有140家入驻产业分别为画廊、工作室、设计机构等几个类别,其产业面不够广泛、产业间关联度不够密切,品牌业内影响力不够。合作、资源互补、双赢将是我们品牌发展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搭建更广高多的服务平台,让创意在M50交汇,提升M50品牌的影响力。

3、丰富艺术产品,增强M50品牌市场吸引力

M50品牌文化主打创造,创造是推陈出新,也是生活改造。目前,M50已经具有了一定创意产品,但产品形态比较单一,产业链不够严密。为增强品牌市场吸引力,M50应该进一步发展艺术产品生产,让艺术产品更能走进日常生活。比如,M50中很大一批受众群体是年轻人,年轻人的需求较为广泛、需求度较为强烈、时代特征比较明显。M50可以深入挖掘年轻人需求,提供能够彰显M50品牌文化的艺术产品,不仅包括书包、油笔、书签、配饰等,还可以包括价格适中的床单、厨具、餐具等家具用品,让艺术产品不仅活跃在艺术业内人士身边,还要走入人类生活起居。同时,M50艺术产品销售渠道应该更加广泛,不但在线上提供产品信息、线下提供产品体验,还可以与著名文具生产厂家、创意产品生产厂家联系,将艺术产品真正推入市场,增强品牌市场吸引力。

4、服务全体社会,打造M50品牌公益化形象

M50品牌文化是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品牌文化,并非高屋建瓴、甚至高不可攀。为此,M50不但要做好服务社会的工作,完善推广艺术、提供艺术平台的职能,还要努力营造社会化、百姓化形象,在这一方面,M50可以凭借其经济实力和艺术平台,为有需要帮助的人士提供必要的帮助,打造公益化品牌形象。

比如,M50可以在某艺术院校开展资助活动,为优秀艺术类学生提供奖助学金,支持他们的艺术事业发展:同时,M50可以在大型活动中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鼓励大学生参与实习或参与组织工作,以此让M50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更具有市场感召力。

5、开展系列活动,增强M50品牌战斗力和延续性

M50品牌文化推广活动已有了明显的成效,比如话剧演出、主题歌曲等等,但是推广活动大多是分散的,没有主线。因此,建议M50将现有的推广活动精炼、整合,形成以季度为阶段的品牌活动主线,比如第一季度开展DIY创造艺术系列活动,第二季度开展品牌歌曲戏剧活动,第三季度开展公益平台活动,第四季度开展大型画廊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品牌推广活动的整体性,还为品牌广告和市场形象提供了更好的素材,让新老消费者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增强品牌战斗力和延续性。

6、采取新媒体手段,全方位传播M50品牌文化及形象

M50品牌文化推广不但要通过实地店的方式,还要借力互联网新媒体手段。现在M50旗下吾灵网站活跃性一般,网站信息更新频率不高,网站活动邀约力度不强。因此,要加强互联网应用,完善网站建设,加强页面更新速度,增强活动倡导和邀请力度;同时,要对以往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更好的推广品牌形象。除互联网之外,M50还可以作为赞助商加盟一些时下流行活动,比如滑板比赛、服装设计大赛、绘画创作大赛等,以冠名的方式加强品牌宣传,并以大型活动为平台,宣传M50品牌理念,全方面传播品牌文化。

五、总结

M50艺术产业园在种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下,已经具备了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的架构,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沉淀,因此,为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M50文化内涵和市场形象,推动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有关企业文化和品牌塑造的研究还丞待进一步拓展。

企业品牌文化塑造 第5篇

注:因特殊情况,可用碳素或蓝黑钢笔书写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0分,共4小题,每题各5分)

1.企业愿景是企业全体人员内心真正向往的关于企业的未来蓝图,是激励每个成员努力追求和奋斗的企业目标。

2.企业文化变革是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

3.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特定的阶段、特定的地域,在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超越主要竞争对手、获得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能力或潜能。

4.品牌文化则以品牌个性、精神的塑造和推广为核心,使品牌具备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通过各种策略和活动使目标消费者认同品牌所体现的精神,然后形成一个忠诚的品牌消费群体。

二、简答题(本题共30分,共3小题,每题各10分)

1.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特性。(每个要点2分)

(1)战略性(2)指导性(3)层次性(4)长期性(5)系统性

2.企业文化实施方法----领导垂范法。(每个要点2-3分)

(1)领导者以身作则来引导员工的行为(2)领导者通过象征性的行为表现出自己对企业文化始终如一的关注(3)领导者通过天天讲时时讲反映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4)领导者应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

3.从人员结构划分上简述企业行为文化。(每个要点3-4分)

(1)企业家行为(2)企业模范人物行为(3)员工行为

三、论述题(本题共30分,共2小题,每题各15分)

1.减少企业文化变革阻力的方法。(前三个要点3分,后一个要点6分)

(1)集体的凝聚力是让人们接受或愿意变革的重要因素(2)在变革问题上强调双向信任(3)文化变革需要技能培训(4)管理者在变革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首先,管理者们必须关心文化变革,给它以足够的注意,就像对待任何其他首要任务一样。其次,要想在企业中建立一种强势的文化,一位领导者应该明确地表达基本价值观并反复灌输到员工的日常行动中去。最后,对变革感兴趣的管理者们应该强烈地意识到他们自身在形成工作场所的仪式方面的作用。

2.品牌文化的作用有哪些?(每个要点3-4分)

(1)商品核心价值的体现(2)识别商品的分辨器(3)质量和信誉的保证(4)市场竞争的武器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0分,共1小题,每题各20分)

1.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的联想,其企业文化应有特点是:尊重员工、鼓励创新、追求卓越。(也可从企业文化的特点回答)(本题5分)

2.可从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逐一论述(每个层面3-4分):

(1)企业的精神文化。联想文化存在裂缝,倡导的“亲情文化”与执行的“裁员方式”存在巨大落差,联想没有以“亲情文化”的方式给员工以沟通。

(2)制度文化。亲情文化的建立没有从制度上给员工以保证,没有从制度上表现出领导的核心意图。亲情文化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3)行为文化。首先针对继续留在联想的员工,告诉员工们裁员的战略目的,向现有员工表达公司对已经裁撤员工的歉意,并向公司员工明确联想的未来发展战略,另外,对被裁的员工要有一个比较融洽的充分沟通,同

本答案共2页第1页教务处制

样让他们了解公司不得已而为之的背景原因,对被裁员工为联想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承诺将帮助他们进行再就业,提供合理的解职补偿等。

(4)物质文化。在公司办公场所,企业宣传刊物等物质层面上彰显出企业的核心文化,让领导和员工耳濡目染,深入人心。

企业品牌文化塑造 第6篇

课程期末考核试题

试题使用对象 :2010级民族学(经济与管理)班

本试题共: 1 页,附答题纸 2 张,草稿纸1 张参考人数: 40 人

命题人:齐亚宁考试用时:120 分钟答题方式:闭卷

说明:

1、答题请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工整。

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卷上答题作废。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0分,共4小题,每题各5分)

1.企业文化

2.企业价值观

3.制度文化

4.品牌

二、简答题(本题共30分,共3小题,每题各10分)

1.简述企业文化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请至少回答五种。

3.简述品牌文化的效应有哪些?请至少列举5种。

三、论述题(本题共30分,共2小题,每题各15分)

1.请详细论述企业精神文化的策划。

2.你认为企业文化的变革应该如何实施?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0分,共1小题,每题各20分)

1.“瘦肉精事件”使双汇这家全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遭受重击。痛定思痛,双汇表示要加快养殖业发展,完善产业链,确保产品安全。(3月27日中国广播网)

有分析认为,以农业产业化的标准来看,这种“公司+农户”的对接模式只是在加工环节实现了“半截子”产业化。而处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生产环节,由于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势必难以实现标准化,由此导致在源头就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这与昔日的三鹿集团一样,也是“半截子”产业化种下的祸根。这么说的话,“半截子”产业化,亦即分散的小生产,就是双汇以及三鹿,甚至更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短板”,而双汇自我发展养殖业,完善产业链,正是在补齐这块“短板”。

请问你认同文中的分析观点吗?请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对“瘦肉精事件”进行分析。

上一篇:会员管理办法范文下一篇:总监理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