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备课的重要性

2024-06-06

幼儿园老师备课的重要性(精选9篇)

幼儿园老师备课的重要性 第1篇

3月25日,恒大翡翠华庭业主踏青郊游团出发啰!业主朋友们一早就提着早早准备好的菜品原料到达集合点期待着即将开始的踏青之旅。经过十余分钟车程,我们到达了此次旅程的第一站“十字坡客栈”。一下车大家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分工合作摘菜、洗菜,忙得不亦乐乎。午饭前的空闲时间,自由活动照样精彩纷呈哦!

开饭了,不知道是大厨的手艺太好,还是在阳光明媚的田野外心情好显得胃口好。大家都吃的非常开心填饱肚子大家小小休息了片刻,就出发驶往我们的第二站”中华梨村“。虽然梨花已经开始谢了,大家的游玩兴致却丝毫不减。

欢乐时光总是很短暂,好想定格在这一瞬间……期待下次活动再与您相约!

幼儿园老师备课的重要性 第2篇

一、老师老师做游戏———游戏当中学知识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活动的一部分,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游戏中融入知识和生活技能, 培养孩子的能力, 则可以做到寓教于乐, 既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友爱, 又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到知识。

我在教学中, 经常将所学习的常识和生活技能与游戏相结合, 孩子们也都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游戏。比如, 我经常会让孩子们玩扮演的游戏, 我首先会启发孩子:“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 看到有老人上车, 但没有座位, 我们该怎么做呢?”孩子们纷纷回答:“要给老人让座。”“孩子们, 你们回答得真好, 那么我们来玩个扮演的游戏, 将给老人让座的情景重现, 好不好?”孩子们兴致都非常高昂。一个孩子要扮演“老人”, 几个幼儿扮演放学路上的孩子, 一个孩子还踊跃报名要扮演“司机”, 摆上几个小凳子, 就是车上的座位。“老人”上“车”之后, 看到“座位”都坐满了人, 就站在了“座位”旁边, 一个小朋友很快站起来, 扶住“老人”, 还礼貌地说道:“老奶奶, 你坐我这里吧。”孩子还故意变声回答道:“谢谢你, 好孩子。”逗得别的小朋友都哄堂大笑。很多小朋友还在表演中有自己的发挥, 有时候孩子们还会自发地扮演生活中的不同人物, 表演生活中遇到的事情, 孩子们在表演中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 在表演中学会了生活常识。

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式应当得到改变, 教师要多采用让孩子更乐于接受的, 更能培养孩子自发性的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幼儿教育。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 与孩子一同游戏, 一同成长。

二、老师老师讲故事———故事内容含哲理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幼儿教师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 会采用直接批评、说教的方式对待, 这样对于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很大, 孩子的内心也很难以接受。教师要改变这种呆板的批评模式, 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孩子道理, 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 激发他们思维的主动性。

有一次, 我给孩子上美术手工课的时候, 有一个孩子一会想画画, 一会又想做手工, 一会和周围孩子说说话, 一会又跑去喝水看书, 不能安静下来做好一件事情。我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孩子们美术手工课结束之后, 我就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 叫做“小猴子掰玉米”。讲述的是一只小猴子在玉米地看到玉米又多又大, 高兴地掰了一个玉米往前走, 突然看到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 兴奋地扔下手里的玉米去抱西瓜。走着走着, 看到树上的桃子又红又多, 扔下了西瓜去摘桃子。一只鸭子从猴子面前经过, 猴子丢掉了手里的桃子又去追鸭子, 最后鸭子“嘎嘎嘎”地叫着跑走了, 小猴子没有追到鸭子, 水果也没有留下, 只好垂头丧气地两手空空回家了。讲完故事之后, 我向孩子们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最后两手空空回家了呢?”有的孩子回答说:“因为它一会要玉米, 一会要西瓜, 一会要桃子, 一会又要追鸭子。”我点头称赞, 给孩子们总结道:“因为猴子不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 对什么事情都是三心二意, 所以最后它一无所获。我们也是一样的, 只有静下心来好好地、认真地做一件事, 才能将事情做好。”之后我还让每个孩子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感想。孩子们都对自己做了总结, 在总结中也同时进行了反思, 从这个故事中感悟颇多。

孩子虽然还比较小, 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尊的感觉, 有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 将所要训导的内容融合故事内容, 给孩子们以启发和思考, 引发孩子们的主动性。

三、老师老师家中坐———家访之中知动态

家访可以让老师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习惯, 能够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一些行为的根源, 也能够更好地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 改变家长的一些溺爱情况, 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我在教学过程中, 对一些孩子进行了家访。其中有一个孩子, 在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喜欢对别人呼来喝去, 要每个人都称她为公主, 还伸手打过别的孩子。我感到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于是对孩子进行了家访。发现在家的时候,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比较紧张, 孩子大多时候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爷爷奶奶在家里称呼她都会亲昵地叫“我的小公主”, 老人对孩子百般顺从, 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对老人缺少起码的尊重, 随意地要老人为她做这做那, 稍有不顺心, 还会对老人挥小巴掌, 而老人没有对孩子予以制止, 还认为这样孩子不会受欺负。我与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 要让孩子正确认识事情的是和非;对孩子合理性的要求应当满足, 而不合理的要求就要及时制止;让孩子学会最起码的尊重,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儿园, 我也会适当地纠正孩子的一些行为, 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在家长和教师的双重帮助下, 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从之前的趾高气昂到现在的乐于助人, 从以前的不高兴就打人到现在学会和别人和谐相处, 家长看到孩子的转变也是喜在心上。

教师要改变之前单纯的“园内教学”, 不仅要注重园内的教学, 同时还要了解孩子园外的生活, 这样才能更详尽地了解孩子, 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学, 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 现在的孩子更加聪明、更加敏感, 教师也要多尝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开展游戏、讲故事、家访等活动, 与孩子展开亲密接触, 从孩子的角度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 才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

摘要:幼儿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老师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影响深远。改变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 开创教育新方法, 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关键词:幼儿角度,教育观念,转变

参考文献

[1]易凌云, 庞丽娟.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17)

[2]高潇怡, 庞丽娟.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教育行为研究[J].教育科学.2006 (05)

基础教学中备课的重要性 第3篇

关键词:备课 教材 驾驭课堂

目前,我校高职学生使用的《新编实用英语》教材,是一本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材,选材新颖,形式多样,贴近生活,不仅符合高职教育的指导方针,更符合国家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的需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本教材也存在着不同的反应。学生们抱怨内容涵盖面广,词汇量大,不好掌握;教师第一次接触、讲授注重能力培养的教材,感觉很难驾驭。

对于上面这些看法,本人深有体会。我是最先接触新教材的一批教师,刚接触新教材,确实有点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但拄着教参这根拐杖,摸索着上路了,但总觉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第一部分 Talking Face to Face,以及第二部分的Being All Ears,总是不能得心应手。毫不夸张地说,比起我校中专学生来说,高职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好得多,但面对一个主题,大部分学生词汇贫乏,表达千篇一律,想说的说不出,课堂效果不是很好。本来预想学生应该想法多多,言之有物,结果都成了哽在喉咙里的东西出不来。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教材不是万能的,不是对任何学生都适用的,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承认差异并不代表教材不可取,关键在于教师怎样驾驭教材,怎样把教材用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作为教师,我不能左右学生的思想,不能让学生都按我想的去做,但我可以给学生创造条件,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所以新教材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教师。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体现在教学环节中,我认为备好每一节课至关重要。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为了获得这一桶水,充分全面多方位备课就彰显出其重要性了。

如何备课?我感觉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没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枉谈教学的成功。“因材施教”至关重要。首先应先想到学生对这一主题熟悉吗?熟悉到什么程度?有相关的口语素材吗?针对这一主题能激活多少已储备的知识?如无课本中提到的,与之相关的在学生生活中有吗?能链接吗?怎样更好的链接……?这些问题每一位老师在备课前都应做到心里有底。在备课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有的放矢,有侧重、有选择。一名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能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出自我调整。

二、备教材

前面已经提到这套教材里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每名学生。所以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看学习材料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如不符合该做怎样的改动,增补什么,还是删减什么。并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通过不同的教学任务来达到。实现的效果要让学生看到,从而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才会产生讨论和探求的兴趣,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观点的需求,才会有话可说,并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交际技巧。因此教师要有较强的处理教材的能力,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较强的英语思维能力及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和信息,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科研能力,从教学经验型逐步转变为教学科研型。

三、备授课过程

为了使英语课堂言之有物,行之有效,每节有所学,教师必须使每节课任务明确。这就要求教师清楚自己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每一步该做些什么。所以教师应做到:指令明确。教师应对话题的要求表达清楚,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必要时要给出引导性强、直观易懂的examples,同时相应地要求学生能做到:明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明确在学习活动中不同的成员应承担的不同角色。

四、备语言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英语去表达思想、解决问题,是将语言的实际表达意义与语言形式較好地统一起来而形成一种技能。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英语,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教师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能使学生脱离母语思维的习惯,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精练,是否符合特定群体学生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语言的领悟与掌握。作为一名教授语言的教师更应在语言的表述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字斟句酌,使用地道鲜活的语言材料,使学生真正学到这门语言的精髓。

总之,新教材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就是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紧跟时代,提高自身素质,做知识渊博的大家。体现在备课这一环节就是不仅仅要备九十分钟的课,而要备某一主题的所有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处理。当然,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不是依靠一、两种模式,也不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就可以实现的。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情境,充分备好每一节课,尽最大可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在课上,课余都敢于说,乐于说英语,做学习英语的有心人。

做一个会备课的数学老师 第4篇

北师大版二 (下) 《读统计图表》.

上课伊始, 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 四首动画片的主题歌, 各播放一句后, 问:“你们喜欢哪一首?”“小朋友们各有各的喜欢, 那老师该放哪一首呢?”得出“少数服从多数, 我们需统计出哪首歌曲喜欢的人数最多.”而后, 8人一小组进行统计.热热闹闹, 有的小组一下子就完成任务 (打√、画“正”、写数字等) , 有的小组却花了十几分钟还未完成 (写歌名, 写同学名字) .接着, 教师把各组统计的结果用画斜线的方法, 画在事先已画好的统计图上, 结果喜欢《葫芦娃》的有23人, 而统计图上只设计了12格, 画不下了, 只能写数字代替.再问:“你们从统计图上看到了什么?”……

课后交流时, 执教者红着脸说:“真是一团糟.我昨晚备课备到12点, 但直到课前, 我还是觉得没准备好.”

是啊, 好多教师, 那样用心, 也花了好多时间, 拿到教材却还是无从下手, 不知怎么备课.那么, 如何备好一堂数学课, 做一个会备课的数学教师呢?

一、读懂

1.课标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是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各学科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具有法定的性质.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科在某一学段学生应达到的标准的描述, 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是学生学习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 它是学生学业评价的标准, 也就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用这个“标准”去衡量自己的教学活动.

因此, 每一学段、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有各自的“三维”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都认真去研读, 知道“这节课我要做什么”, 再去研究“我该怎么做”.

2.教材

显然, 这位教师对本节课内容是没有读懂的.这课内容本身就是《读统计图表》, 重点是在“读”, 而非“作”.而教师虽“读了十几遍”教材, 却还是认为这“统计图”还用得着“读”啊, 一年级就会了.殊不知, 一年级下册学习的统计与这节课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差异.一年级下册的要求是“1.经历数据的收集及整理的过程, 体会统计的必要性;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本课的要求是“1.能读懂统计图表, 从统计图表中获得信息;2、通过小调查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材第一次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条形统计图, 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 统计图各部分名称, 横向表示的是什么, 纵向表示的又是什么.

我们须充分读懂教材, 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 本课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重难点在哪里?

3.学生

我们还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学生是否真如教师的想象, 这么简单的图表还用得着好好读呀?画的方法还需怎么说呀, 他们应该也会的, 这些都是想当然.课中的活动, 8人一组 (并不是围坐的) , 让小组长跑上跑下去统计.一是组长一人包办, 其他学生无所事事, 二是统计方法是组长一人的方法, 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谈何多样化、最优化?谈何活动有效?如你预先考虑好, “还没完成的先停下, 听听他们组里为什么统计得这么快呢?”通过比较后, 知道了哪种方法最可行, 再给一分钟时间让未完成的组去完成, 这样不是更省时更有效吗?

二、设计

1.纯净设计

不难发现, 一些教师一开始设计教案, 就迫不及待地找教参、备课用书、优秀教案集, 到网上搜索优秀案例、视频等.东看看, 西凑凑.一节课拼好了, 却没有根据班级的实际和教师自身的特点, 更没有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 所设计的教案似乎完美, 却是杂乱无章, 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 最终落得一个“东施效颦”的结果.

所谓“纯净设计”, 就是设计教案之前, 除了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 先不看别人的相关设计, 独立思考,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 结合自己的特点, 着眼于学生发展而编写的教学方案.这样的做法是不让别人的理解影响你的认识, 找到自我.

2.参考设计

一个人的想法总归是有限的.在研读教材理清体系和全面分析学情的“纯净设计”基础上, 再去参照一些相关的名师名家的设计.在参照过程当中, 也需要先研读和理解名师名家对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环节的安排, 教学过程的组织, 练习作业的设计等等.这样, 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还能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趋完善, 增加亮点.同时, 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 还可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博采众长, 获得最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3.演练设计

一些老师总觉得自己的课备得很好, 而在课堂里却很难达到期望值.我想可能是缺乏“彩排”.然而“彩排”并非“试教”.平时上课不可能有试教的时间,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演练, 即“彩排”.“彩排”是指教师在心中模拟上课, 在脑中放映教学过程, 这样你就可以思考这个环节设计得是否妥当, 这个问题是否有效, 练习设计是否合理.“彩排”还可以使教师在虚拟的课堂中感受到“预设”和“生成”、在师生互换角色后体会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而后进行合理的修改, 使得设计更加完善.

浅谈隐性备课的重要性 第5篇

关键词:隐性备课;重要性

G623.2

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提出: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提到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会与“写教案”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当前很多老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检查,教材都来不及去仔细研读,就照着教案书去抄,甚至有些老师直接照搬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这些备课虽然书写工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教后小记都书写得很“认真”,但是完全没有把学生放在眼里,根本没有考虑过是否本班的实际。老师付出的劳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不成正比例。明显感觉到教师的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给领导检查的,并不是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的。

因此,我们教师的备课观念应该与时俱进,需要升级更新,亟待转变。

备课绝不等同于写教案, 最早隐性备课的说法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的。他认为显性备课是指写教案,而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备课。显然,隐性备课比显性备课重要得多。 关于备课我听过一个经典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仅仅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备课的真谛。隐性备课是每一位教师的“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诸于文字。“内功”好的人即文化修养高,悟性好,教学经验丰富的人,花的时间会短的多,效率也会高很多。

我认为有隐性备课需要认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准备:

一、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拿到一篇文章,老师也要像学生一样提前预习,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有时遇到不确定的地方,一定要去查找资料,弄明白了,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

二、朗读课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过:“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读赋予作品生命力;一个精彩的朗读,能让学生理解一半的内容……”要求学生去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活,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因此,教师自己也一定要把课文读活,读三到五遍,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三、读透课文

读透课文,也就是要充分解读文本,正确领会文章所展现出的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用意,细细推敲锤炼文字的独具匠心,细细琢磨文章,找准切入点,以便能够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学习运用。因为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

四、读宽课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自己首先要有这种能力,如了解课文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作品分析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料,教师都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只有做到心中无疑,才能胸有成竹地帮学生释疑,面对课堂上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才不会责怪这个学生多事呀,有时这种声音也會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的。

五、选择教法

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也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实际,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是联系生活热点,还是用理论讲述,是用多媒体,还是简单用语言创设情境,这些都要考虑。教师选择的教法要符合学生和文本特点,这样,学生才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顺心。

六、共享互助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单靠一个人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上,我们要学会共享互助。有时一个教学上的问题,怎么想都想不通,这时候,如果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商量、讨论,有时会让你茅塞顿开的。我曾不过一篇名为《一节失败的好课》的文章,讲述一位老师在公开课上没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教,而是完全跑到另一条路上了,但在这条不一样的路上,却发现了平日很难发现的精彩,学生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多听听别人的课,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只要你善于观察,你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

老师,你会备课吗? 第6篇

二、改变传统教案设计理念, 创新备课形式

在传统的语文备课中, 教案就是教师的案, 是教师如何教课文的方案。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 而不是学生如何学。《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 语文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 一切教案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必须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 教案的设计一定要着眼于学生,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这种把教师置于主体地位而把学生置于客体地位的教案, 只是为教师准备为教师服务的。在这种教案指导下的语文课堂, 学生只有跟着教鞭舞蹈的份, 不能自主学习, 自我体验, 主动参与, 主动探究。这样的教学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思想。所以, 必须改变传统教案的设计理念, 使教案为学生而备, 为学生服务, 使教案去适应学生, 变“教案”为“学案”, 变“师案”为“生案”。在教案设计的基本理念上, 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如何学”, 明确自己的引导、启发、点拨都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认知方式、信息处理方式等。只有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才能使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备课的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 选择适合自己和学生实际的教案表达方式。集体备课、电子备课、分单元备课、师生共同备课、设计备课卡片等都不失为好的备课方式。近年, 我实施了“活页备课”法, 就是将与书大小的纸粘贴于每篇课文之中, 把备课与课本进行整合。教学设计写在活页上, 重、难点的字、词、句、段就在书上勾画、圈点、批注, 免除了抄写教案的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 节省了备课时间, 使备课真正落到了实处。

备课, 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掌握的一门艺术。长期以来, 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那些形式的、机械的、低效的抄写案例上, 少了学习, 少了研究, 因而也少了专业的发展。只有彻底革除长期依附于备课的痼疾, 教师们不再把备课当作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主动学习、愉快的尝试, 教育才会还原生命本色, 才会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学习, 是支撑我们事业的基石, 让我们不断学习, 积极探索, 把备课落到实处, 用所有心思去真备课、备真课, 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色, 做一名新课程改革中的研究型教师。

浅谈集体备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团队精神;集体备课;合作研究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向课堂要效率,跟学生讲效率,也使我们自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课余时间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精髓,认真钻研教材,上网收集资料,查阅书籍,但有时候还是觉得不够满意,我们也想对自己要效率。于是集体备课作为促进教师互助合作与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被我们所认可。

在我们学校,随着集体备课活动的日趋成熟、规范,我越来越体会到这项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优势,在这几年的实施中,作为其中一员,体会颇多,我觉得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会使教学得到进一步规范,备课效率会大大提高。

首先,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备课中,每位老师之前都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老教师学科知识功底深厚,年轻教师教学理念新颖,形成优势互补。

其次,强化了参与意识。我校备课活动的模式主要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形成个案”。个人备课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

最后,个人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并进行修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适合本班的教案。教无定法,对于不同特色的班级,不同特点的学生,一套固定的教学方案是不够的,在备课中,教师需要对备课的内容非常熟悉,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较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效率。

一、制订计划

备课前备课组要有详细的计划,确定每周的主备人,提出具体的要求,提供良好的环境,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在备课中,每周一位主备人,对于一个备课组来说,这位主备人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科学性。

二、确定任务

在进行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选定课题,要熟悉教材,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制定出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其次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最后设计教学流程。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好教案初稿,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在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相关内容的补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预设出教学要达到什么进度,学生应掌握什么知识,达到什么技能的锻炼,这都要求在我们的备课中充分体现。这样在教学反思中我们才有迹可循,才知道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知道自己的教学环节哪里出错,知道应该怎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或者说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三、共同探讨,各抒己见

在备课中,主备人陈述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后,由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学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当讨论完毕后,主备人负责整理和总结,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样的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当然,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时我们的备课也会成为主备人的一言堂,其他教师或者一言不发,或者赞不绝口,没有达到资源共享的教研效果,没有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意义,但是我们深刻体会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们仍然会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认真参与这项活动,共同进步,提高整体的授课水平,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李传学.渗透方法教育 提高学生能力[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4(265):17-20.

备课是授课的重要基础 第8篇

一、备课是授课的基础

1.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并积累资料。

钻研教材包括研究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有关辅助材料,一般要达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要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内容和概念,把每一个细节都弄清楚,否则不仅会闹笑话还会害学生。所谓透,就是要吃透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仔细推敲,要了解每一章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了解整个教材组织结构,明确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搞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然后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出发,反复思考总结,力求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前后贯穿逐步深化等。所谓化,就是认真阅读教材、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熟悉教材,将教材与自己的知识融为一体,变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对教材熟读成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摆脱对现成教材的机械搬用和转述。钻研教材要钻进去,走出来。钻进去是为了领会教材精华,准确掌握内容,走出去就是能在讲课时深入浅出,灵活自如。此外还要阅读参考资料,加深理解,发现异同,拓宽知识视野。

2.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思想情况及其爱好习惯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对象,而且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了解学生,备课时才能“量体裁衣”,讲课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削足适履”。我们应根据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巩固程度,确定教学的难点,分析学生的教学思维方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倾向,把学生的思想引到合乎逻辑的道路上去。

二、备课是授课前的谋划、决策

授课前的谋划工作就是要根据前面运筹的结果编写出授课提纲或教案,即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设计课堂授课程序等。

首先要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对教材做适当处理,哪些详讲,哪些略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分开讲或合起来讲等,都要仔细考虑,合理安排,必要时要对教材做些适当的增删取舍。

例如实习课,就要考虑前后课题的联系性和理论课与实习课有脱节现象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讲授的次序,例如电工实习课题《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重点是安装,课题《常见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重点是维修。如果按顺序讲解不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维修方法,那么应结合教材内容,把课题《常见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内容安排在课题《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中,使安装部分实践起来不呆板,并将安装中易发生的故障与错误结合起来讲,使问题迎刃而解。再如,在进行X62W万能铣床故障分析时由于工种差别,学生对车床复杂的机械运动与电气联系容易产生迷惑,在备课时就应采用各个击破的教学法,把复杂的电路图的控制部分分成三块,即主轴传动部分、工作台运转方向部分和快速进给部分,分三次做电路分析讲解,并在事前备课时,配制出各部分的电路模拟盘,等学生各部分都理解了,再对总图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在模拟盘和X62W万能铣床上进行故障模拟练习。采用这种方法与以前的备课讲解比较起来,备课虽麻烦但讲起来方便省力,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自如。实践证明,合理地对教材进行调整与安排是实现教学“事半功倍”的最佳方案。

三、备课教案要精细、切实、规范

编写教案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钻研教学大纲,目的在于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从而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钻研教科书,目的在于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理解整个教材的科学体系,明确重点章节与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通晓每一部分教材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阅读参考资料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加深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个结论、公式、定理、规则,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含义和来龙去脉的理解,积累资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把教材变成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水平。要了解学生。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过程的认识主体。教学的最终结果,要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上。所以了解学生是备课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工作。此工作应建立在平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等。要充分估计到学生掌握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会发生困难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还要估计到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反应等,把备教材和备学生结合起来,从而对教学做出正确的安排。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书面教材变成学生可接受的口头教材,在备课时就要很得体地组织教材,如事实怎么叙述、概念怎样引出、规律怎样论证等,所以将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写成教案。

教师备课时,书写授课教案,即单元授课计划及具体授课教案,在制订课堂授课计划时要明确以下几点:本课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题的主要内容、难点、重点、关键点等;教学方法,考虑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进度情况;巡回辅导情况;检查与总结。这些都要详细记录,教师要把这个过程看做是“精备”,它是备课工作中最为深入具体的一步。有了教案,教师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每背一遍课,都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进一步消化、领会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进行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因此备课与教案是授课的先决条件,一定要写好它。

四、备课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 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被书本或参考书牵着鼻子走。

2. 备课时要有“实战感”,应提前两周准备。

3. 教案应是教一遍、写一次,并要反复修改,绝不能重复使用老教案。

4. 注意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补充。

综上所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实战前的运筹、谋划与决策。教师必须从认真备课做起,使自己的每堂课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摘要: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授课前的谋化、决策。备好课是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保证。

幼儿园老师备课的重要性 第9篇

关键词:学科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实效性

一、学科组集体备课重要性

学科组是学校学科教学的一个专业性基础组织,是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学科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交流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成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载体”。

学科组集体备课使同科教师组合起来互相协调,合作共事,从而使成员间建立起稳定、合作、团结、互助的关系。一方面摆脱了个体备课中教师相对狭隘的见解,避免了对基础知识的错误认知和教学设计能力不足方面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分享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再度创造和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能动地、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真正彰显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和风格。可见,学科组集体备课的价值就在于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当前集体备课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集体备课出现了一些误区,面临着种种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达成实效。

1.集体备课就是“汇集教案”。

集體备课在有些学校就是在统一教学设计后同科教师分头备课,然后集体备课就是去完成一个完美的“教案组合”。这种做法,成就了“整齐划一”的教案,消磨了研讨空间,占据了一线老师的有效工作时间。有些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就是轮流备课,采用这种“轮流备课”的方法,互相复制、交换、组合教案。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更是对教育的不尊重。

2.集体备课变成了“机械地摘抄”。

有些学科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各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分头在线查找,共享资源,盲目下载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装订成册后,名曰“集体备课”。

3.集体备课成了教学骨干的“个人表演”。

不少学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不同,将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分成组,每组挑选出教学中的骨干教师担任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研讨的内容往往由组长说了算,组长唱“独角戏”。集体备课由组长一人垄断,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见解。教学骨干的“个人表演”致使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4.集体备课重视“商议”,忽略“争鸣”。

有些集体备课往往只重视集体的“商议”,却忽视在争辩中“用思维碰撞思维”“用智慧点燃智慧”。备课期间,许多教师对他人提出的观点很少提出异议、表达不同意见,更谈不上热烈的反驳和激烈的争论。缺少了集体协作中的求异与争论也就意味着多数教师缺少独立钻研、敢于创新的勇气与智慧。久而久之,就弱化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换来的只是“形式主义”与教学质量的下滑。

5.集体备课注重“课前准备”,忽视“课后反思”。

学科组非常重视充分认识学情,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情境与教学流程,即非常注重“课前准备”。然而,有些备课组,既不研讨后续教学重点,也不对上次集体备课内容的实际教学效果交流总结。忽视“课后反思”,难以实现备课水平的真正提升。

6.集体备课制度和管理相对滞后。

集体备课是最需要管理且最难管理的教学活动之一。我们也正缺乏对集体备课进行有效管理,致使集体备课形式过于单一,效果不尽人意。集体备课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集体备课无“法”可依,缺少规范,备课流程无“章”可循。在集体备课中没有引入科学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忽视对集体备课经验及成果必要的推广和宣传。

三、结语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还是教法与学法的选用,单凭一个教师的力量远远不够的。新课程倡导同伴互助,不仅指学生需要合作探究,教师更需要集体研讨、合作交流。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互利互惠,使教学效果真正达到高效、优化。这样既发展了学生,又成就了教师。

集体备课是教师集体智慧的凝结,它不应是“教案之和”,更不是骨干教师说了算的“家长制”;它不应是资料的“网络拼盘”,也不是“模式化”的教学设计与流程。搞好集体备课,教师们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与此同时,抓好集体备课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对集体备课流程的有效管理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浦章坤.促进集体备课功效更大化的几点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2]王美君.以集体备课促教师专业化发展[J].现代教学,2008,(Z2).

上一篇:小学爸爸的作文下一篇: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