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孩子的未来

2024-06-25

家长是孩子的未来(精选6篇)

家长是孩子的未来 第1篇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和未来,儿童教育是家庭投资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当今中国的家庭格局基本是三个家庭六个大人共养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就是三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大人对孩子的受教育质量和水平特别注重,对幼教新方法、新模式极为渴望,只要有利于孩子教育成才,多花一些钱也是愿意的,与家长一方面舍得投资相比,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显得很茫然困惑,表现在:

1、望子成龙,但却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现在的家长有70%左右在孩子教育投入上肯投资,但却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主要表现在班不少报,钱不少花,由于没有找到孩子的优势和兴趣,孩子不是没兴趣,就是学习效果不太好,家长也陷入痛苦的比较当中,花钱了却没有别人孩子学得好,久而久之便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在家长的眼中也慢慢因不被赏识而开始怀疑和放弃,信心受到打击。

2、错失教育关键期,造成终身遗憾:

每一项智慧都有自己成长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教育不仅事半功倍,而且是科学的早期教育,但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成长关键期的概念,更谈不上如何去发展,因此很多孩子的优势智慧(天赋)没有得到及时开发,有些天赋根本就没有得到开发,有些智慧错过关键期将永远失去如音乐智能,这些都是孩子有可能成为人才的地方。

3、耽误孩子学习的最佳时间:

童年只有一次,童年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因报各种不合适孩子发展的班而浪费大量时间,那将是对孩子造成巨大损失,因为童年是最好的学习时间段之一,利用好了将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揠苗助长,不尊重成长规律,早慧而无后劲:

早期开发本身是正确的,但现在的家长却把早期教育万能化了,培养心切可以理解,但急功近利而不尊重教育规律,成才心切而不尊重成长规律对孩子将带来巨大损失,突出表现孩子早期显

现成熟,但到中学后劲不足,表现平平。

5、找不到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方法:

孩子学习不好,家长一般都在两方面加功夫,一是加强教育如平时管教,二是报班,请家教,但很多时侯效果一般,主要是孩子不爱学,不感兴趣,家长也很累,花钱又操心,而通过东尼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发现孩子的优势并给予培养,不仅能为孩子的成才提供保障,另外对提高学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造成上述一切的后果均是因为不了解孩子,总是用传统的教育眼光看待孩子,不能看到孩子的优势和特点,并给予科学教育,如果引入多元智慧教育理念,测一下孩子的智能结构组合,即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1、建立多元教育成才理念,掌握科学教育孩子方法,提高成才机会

2、知道人生各项发展关键期,减少遗憾

3、正确看待孩子,看到孩子优势,对孩子充满信心

4、孩子深感重视,积极对待学业及个人发展

5、减少各种盲目报班费用,尤其是经济支付能力一般家庭,既少花钱也少花精力

6、时间不等人,抓住早期关键期教育,充分、科学利用好孩子成才的每一分钟,走在别人前面,更好把握未来。

因此,多元智慧教育一引入中国,便以其“了解孩子智慧特点,解开家长教育困惑,科学培养儿童成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产品深受广大家长认可,而多元智慧测评与培训为实现望子成龙奠定的坚实基础,对家长而言,这将是一生当中最经济而又成功的教育投资选择。上哪一种小学好?

明明今年八岁,念知名的私立小学二年级,校风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出名,一个命令一个动作,不容马虎。学校里规定每天要带干净的手帕方便擦拭,明明一直奉行不误;可是有一次,洗完手要擦干的时候,她才发现忘了带手帕来,湿答答的手被同伴瞧见了,一状告上,结果挨了老师一顿训。弟弟知道了上情,疑惑地问姊姊说:「你怎么不用口袋中的卫生纸擦啊?」只见明明说到:「因为老师没说可以用卫生纸代替」。

前些日子,午后总会有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大雨,每天出门都不忘带伞的明明,居然淋了一身湿回来;一问之下,才知伞被其它的小朋友错拿了,所以她只好淋着雨回家。为此,还感冒了二天。弟弟很纳闷的问姊姊:「你怎么不会拿留下来的那把伞来用呢?」又见明明义正辞严地说道:「那把伞又不是我的,老师说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啊!」

某个星期日,全家搭乘公交到外地玩。车上人潮拥挤没有座位,一路站下来,腿酸体累。

到了半道时,明明面前有人下车,妈妈示意她坐下,当明明还在迟疑之际,早已被人抢进机先占了座位。弟弟忍不住生气的说:「笨死了!有座位也不会坐!」明明却很委屈的说道:「我只是要看看有没有老弱妇孺,因为老师说要让位的嘛!」

这不是故事,也并非笑话;这是我们在天赋咨询中碰到的真实案例;案例中明明的妈妈十分忧心,认为学校的教育方式太过僵化,把孩子塑造成缺乏思考没有主见,又完全不会变通的性格;将来如何面对诡谲多变处处是陷阱的社会竞争呢?所以,妈妈决心不让弟弟念同样的学校,以免重蹈覆辄。

然而,爸爸却持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学校的教导风格没有什么不对,明明不也甘之如饴吗?何况弟弟喜欢耍小聪明的个性反而应该接受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来匡正才对,所以主张还是应该把弟弟送进这所私小就读。

于是,夫妻俩为了弟弟的入学各执己见,相持不下,直至孩子经过多元智慧检测后才取得共识。原来造成姊弟二人不同反应的主要原因,不是学校教育方法的对错,而是来自孩子本身的个别差异。

从检测报告中我们发觉,明明先天属于环境内化型(社会型)的学习风格,加上思考判断的能力明显的较为弱势,极需师长的说明、示范与指导;而弟弟却完全相反,逆思型的学习风格加上优势的额叶学习(掌管推理思考、逻辑组织、归纳理解、计划创造的脑区),使得他经常以不同于一般人的角度思考事情,不但点子多而且具有创意;这样来自先天基因遗传不同所形成的个别差异,我们在后天的学习上当然不能待之以同样的环境与方法。所以,明明姊弟需要的是适合他们的启发方式,而并非单一的学校选择问题。也就是说,针对孩子个别差异的应如何因材施教,才是身为父母的应该审视的课题。

有其父必有其子?

杨硕的数理成绩一向不好,不论是小学时的应用问题、初中时的解方程式、还是高中的向量函数,一直是他求学路走来最大的噩梦。而真正的苦恼不仅于此,因为他还有个在大学任教数学的博士爸爸和念理科的哥哥。

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想法,让博士爸爸无法接受儿子的数学不能像他一样优秀的事实。所以,他认为儿子老是弄不懂那些他看起来简单的公式和算式,一定是不够用功,不肯思考的缘故;他要杨硕花很多的时间在数学练习上,然而杨硕越是努力想考好,越因压力过大而遭致挫败。

紧绷的父子关系,一直到杨硕检测过天赋检测后才获得改善。原来,从杨硕的遗传天赋检测中显示,他在大脑各叶脑区的细胞分布中,掌管数理逻辑、思考判断的脑区的脑细胞量最少,是

他学习的优越顺位上排列于最末位的。当然,他对数学的理解能力较差和成绩不能尽如人意,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我们透过科学化的遗传多元智慧检测,让父母了解孩子在先天智慧上的个别差异,走出「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迷思。

她为什么总是这么慢?

海淀区一中学音乐老师苏妈妈总也不能明白,自己和孩子的爸爸无论做什么事情,频率都挺快的,为什么四岁的女儿乐乐却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尤其是在画画和写字时。为此,苏妈妈想了很多办法来训练提升乐乐做事的速度和效率,比如,1分钟内要求写完多少字等等,谁知,不但速度没有提升上来,妈妈和乐乐之间还有了冲突,最糟糕的是乐乐甚至对写字和画画都开始变得反感了。

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乐乐和苏妈妈一起做遗传多元智慧检测前。通过检测知道,乐乐的学习敏感数值是属于敏感区域范围,这个区域的孩子不是速度慢,而是做事情时追求尽善尽美。在画

画时,乐乐会很在意每一根线条的位置摆放和每一种颜色的搭配;在写字时会很在意每一笔每一划的工整;在追求完美中,孩子的速度当然会减下来。再加上苏妈妈也是属于此区域,相对比较性急,自然容易和孩子起冲突。检测完后,苏妈妈就不再在速度上一味苛求孩子,而是注意在保护孩子追求完美天性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提升孩子做事的效率。

给孩子报什么特长班好?

朝阳区的王琳小朋友上小学了,功课开始多起来,平时妈妈带王琳还上着三种特长班:奥数、画画、电子琴,一到周末,母女两就开始辛苦地奔波在这些特长班之间,上小学后孩子就明显感觉压力大了,于是妈妈想给孩子卸掉一些包袱,专攻一个特长,但到底选择哪一个孩子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呢?妈妈有点无法选择了。

于是妈妈带着王琳做了一个天赋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得知,王琳掌管视觉的大脑功能枕叶区要明显强于其它功能区,这种结果证实了妈妈的猜测,于是妈妈定下心来让王琳专攻画画,孩子的学习也开始变得轻松快乐起来。

她爱唱反调?

李敏初中毕业那年,以优越的成绩取得了进入北一中的入学资格。登记缴卡的前夕,李敏向爸爸妈妈提出了她不想进入北一中,而想就近进入住家附近高中就读的想法,她所持的理由是:上下学不必花时间来回跋涉,住家附近这所新成立的高中能享有更好的环境、设备与人性化的师资;她更想证明,只要自己肯努力,何必一味的迷信明星高中呢?

爸爸妈妈一点也不惊讶,因为李敏做过天赋检测,所以他们知道,像她这样有逆思型的孩

子,是逆向思考事情的,并非故意唱反调或惊世骇俗。她要放弃人人艳羡的名校,自有她的不同角度的考虑。所以,爸爸妈妈与她做最好的沟通,并给予她宽广的抉择空间。

反箕纹特质的李敏,因为有爸爸妈妈的了解与包容,使她能不受制于传统框架或旧思维,快乐的挥洒创意与成长;爸爸妈妈也十分庆幸因为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而没有扼杀了李敏的潜能与前程。

如何【因材施教】肯定孩子的才华,帮助他更上一层楼;了解孩子的困难,引他通过冶炼。教养的路漫长而辛苦,何况禀赋不同,发展各异;唯有适才顺性,慎始有恒,才能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未来 第2篇

孩子来到人世间最先认识的人是爸爸妈妈,孩子最早学会说的词汇是“爸爸妈妈”,孩子出门在外最想念的是爸爸妈妈。孩子是看着爸爸妈妈的脊背长大的。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第一次啼哭,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吃饭,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上学„„都会使爸爸妈妈由衷地高兴。在这无数个“第一次”中,孩子小手拉着爸爸妈妈的大手走进了人生世界。所以孩子的最直观的榜样也是爸爸妈妈。

家庭教育,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有意的和无意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家长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四川人说四川方言,河南人说河南方言一样,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作用大得多的本质教育。意志、胸怀、品德、习惯的形成,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一个好人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位好的长辈给过他终生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位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终生难以摆脱的误导。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会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之路;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会使父母留下终生的遗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道染缸;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

家长自身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不要以为只有家长有目的的同孩子谈话时才是教育孩子。家长在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孩子。家长在上班前怎样检查自己的 着装,迎送客人时怎样和来客握手,怎样对待朋友和坏人,在客厅里以怎样的姿势跟别人谈话、说话时的表情和举止,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不过我们自己不注意罢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的言谈举止反映的正是家长的形象。

有些父母亲,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却深得孩子的敬重,那是因为他们那种正直、忠厚的为人,勤劳勇敢的行动,勇于牺牲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孩子,教育了孩子。这正是人格的力量。伟大的父母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的。那些讲究公德、富有教养、心胸豁达、处事公道、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充满爱心的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成长的航标。

优质的家庭教育,不是优在“说”,而是优在“做”。家长对的人格感染和习惯影响,这是家庭教育的上乘境界。

马宇歌同学是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小记者,在学校她乐于助人、关心集体是出了名的。老师们都说:“这孩子小小年纪为什么这么懂事,这么优秀?”后来人们知道了他的父亲马弘毅送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的故事,大家心里就明白了: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马弘毅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散会以后,其他父母领着孩子走了,马弘毅却让马宇歌留下来,父女俩一起把开会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孩子上了入学后的第一课。

过去,农民的儿子看到父母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洒大地,自己便学会了吃苦耐劳;老百姓的女儿每天看到母亲缝补浆洗,日夜操劳,便学会了关心体贴,勤俭持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这样“润物细无声”。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每天都在自己的眼中留下父母的形象。拿出孩子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有些父母的形象是光辉的,高大的;但是,有些父母的照片却不那么“光辉”,不那么“高大”。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呢?一些年轻的父母,一下班回家便只想着疯狂地娱乐,有的甚至每晚把饭桌当牌桌,把客厅当赌场,全然不顾在一旁做作业的孩子。难怪有些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不想学习,不思进取。这些能都怪孩子吗?当我们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看书去,不许看电视”时,自己却靠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不时发出开怀的大笑,这能让孩子安心看书吗?

当你自己一边玩着麻将一边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你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有的孩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半躺在沙发上,两脚放在茶几上。你注意观察一下,这很可能就是他爸爸坐沙发的姿势。

有的孩子爱说脏话,出口成脏,或许那些刺耳的字眼就是父母的“口头禅”,孩子还以为说起来很酷。

你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

诚然,教育需要一种智慧,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讲大道理充其量是一种知识,大道理讲多了,孩子便充耳不闻了,更糟糕的是在孩子心目中,你成了一个罗嗦爸爸或罗嗦妈妈。

爱讲大道理的父母,若自己与这些大道理背道而驰,比如,你要求孩子刻苦学习,而自己却整天在麻将桌上混日子;要求孩子大公无私,而自己却爱占小便宜,那最后的结局便会有两种:一种是孩子瞧不起你,另一种便是接受你言行不一的“身教”。

言谈举止的行为习惯也是很容易被“世袭”的。

父母身上不良的品行,诸如懒散、粗鲁、急躁、狭隘、势利、缺乏善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容易被继承,因为“坏品质”总是更有活力和传染性。

孩子的眼睛是一架照相机,它会把看到的一切都拍摄下来,留在大脑的底片上。或许大家都记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一则公益广告,给人印象深刻:一个年轻妈妈,在床前给自己已经年老的妈妈洗脚,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傍边看着。一会儿,这个孩子也端着一盆水,喊道:“妈妈——洗脚——”

它告诉人们,家风是代代传递的。父母的行为,每天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引导着孩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在生活中真正做好一个榜样。家庭教育的理想境界是:让每位爸爸成为孩子敬仰的英雄;让每位妈妈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

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1、教养方式

(1)父母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2)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4)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5)父母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6)父母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2、家庭气氛:

童年,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 第3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深深地刻进记忆中。提笔写本期卷首语的时候,自己童年的往事立刻纷沓而来。北京、伦敦、米兰、阿姆斯特丹、东京、温哥华、堪培拉……一个小小的女生,被迫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游走,读书,生活。我其实曾经一度认为这种童年生活是那么不堪回首和痛苦,但,望向此时的窗外,风已经是初夏微热的气息,我那些刻进生命中的童年生活,无论是快乐的,还是遗憾的,此刻想起来,竟然在心里都是变成了甜腻腻的幸福。原来,我曾经是那样一个可爱的、对世界充满美好憧憬的小女孩儿。原来,我有今日的如鱼得水般的生活,我有今日对一切都无所畏惧的心态,都源自于童年的经历,都源自于那时候的眼界和见识被不断地拓展。也正因如此,目标和对成功的祈盼一次次地被提升,而每次达到目标的时候,我都会再次清晰地感受到,在这个无所不能的世界里,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努力,只要你不惜力,不怕伤,只要你能放低姿态,只要你肯学习,你就能看到最远最美的地平线,你就能完成每个阶段给自己设立的合理目标,一切皆可实现,真得不难的!

本期杂志的专题策划中,我们的编辑们为你倾心呈现出目前在舞蹈圈内出类拔萃的“小孩子和非常具有潜力的生力军”们成长的过程,他们的爸爸妈妈们也会跟你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如果,你也正有一个在童年期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也正在学习舞蹈,我们更期待你能通过在阅读和感受文章主人公们的人生经历的同时,让自己获得最实用的启示。

家长的视野与孩子的未来 第4篇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更有视野、更有未来、更有格局和胸怀气度的家长呢?我过去二十多年的工作更多的是和学生、家长在一起,现就个人的观察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学习比学分更重要

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学分是针对性的、狭隘的;而学习是多元的、可持续的、成长的。学习可以是课本的学习、人生阅历的学习、经验的学习,也可以是道德价值观的学习。只有我们的孩子在多元的世界里成长,成为具有国际化眼光和视野的人,才更容易融入世界舞台,追求世界的目标,追求世界的价值观。

俞敏洪老师和我是同班同学,俞老师考了三年大学,我也考了三年大学,我们在学生里边被认为是最调皮、最没有出息的。但是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们没有放弃过追求,我们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点点小小的成绩。上中学时,我们的英语永远是不及格的,但是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居然在靠英语谋生、靠英语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事业,这是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我们的今天是在过去的35年里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起来的,所以我认为成长和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是相关的,它的面更广、眼光更宽。

★信任比担任更重要

中国的家长喜欢为孩子大包大揽,如果一切都为孩子做主,孩子怎么可能有独立的一天?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要慢慢放手,但是家长放手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我们过去不放手,所以我们现在更不想放手。因为放手了你总觉得他会摔跤,你觉得放手以后他跑不过人家,所以你一直在旁边掺和。每年我会到美国和世界各国的大学参观考察,大学新生报到的时候,中国和美国的学生有一个极大的差异,中国家长和美国家长也有极大的差异。美国家长送孩子报到结束,跟孩子讲要好好照顾自己就走了。但中国家长送了孩子以后就不想走了。我自己也有亲身经历,我们送孩子去美国上学的时候,我们在那边住下来了。到第三天的时候,孩子突然跟我说,你们是不是该走了,我们才突然意识到:所有的家长都已经离开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放手。

我的一个好朋友的事更让我感到意外,她的孩子也在国外上学,这位妈妈和外婆在孩子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了,孩子一周回来一次。我想这是中国家庭式的爱,但是在未来的国际格局里,这种爱可能帮不上孩子太多忙,而且可能会害了孩子。其实我们的孩子有一个非常持续的强烈的愿望,想证明自己的独立,我们应该慢慢放手,相信孩子能够独立成长。这种信任可能比我们不断的担任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只有信任、只有放手,孩子才会走进这个大千世界,才会走进他们所需要去认识、结交和合作的团队。未来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而不是一个个人的,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是走向集体主义的重要一步。

★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很多父母会不断跟孩子说你未来要成功,你要有胸怀大志,但是父母却没有要求自己,他们有空闲可能就去打麻将。我这样说的时候,有些父母可能还要辩驳,认为自己四十几岁,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如果父母都不严格要求自己,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呢?我认为身教比言教更重要,我们父母在言传身教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新东方在不断地送中国学生到世界各国去留学。年前中国留学生发生的一系列被全世界鄙视的行为,真的是不仅丢了我们自己孩子的未来,甚至丢了国家、民族的脸。比如有中国的留学生在国外大学里施暴、犯罪,中国家长得知以后赶赴美国,去救孩子。中国家长的第一个行为就是行贿证人,因为他要让其他的孩子说假话,但是他没有想到这让美国孩子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美国孩子把这些东西全部报告给了检察官,所以中国家长被判重罪并和孩子一起被抓起来。

我说的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就是每一次当你要求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让孩子懂规矩的时候,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守规矩。

★梦想比目标更重要

目标是阶段性的,一旦我们实现了目标,有了一份满足我们可能就开始放松自己。我们可能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就能实现目标,比如说上名校、比如说找一份工作、比如说找一个你认为不错的对象。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梦想也没有持续去经营目标,那么获取的东西也会破灭。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梦想是用来靠近的,因为有了这个梦想,我们就有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我们不断去靠近它,而这个靠近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个人的成长。

我们有很多梦想、很多目标,正是因为有了梦想,我们才能够不断走下去。俞敏洪老师和新东方一直坚持要搞家庭教育,因为我们坚信家庭教育无比重要。八年前,没有人理会我们的家庭教育论坛;八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论坛一年开得比一年盛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所以,我想告诉大家,我们不要着急,我们要陪着孩子慢慢走,用我们的行动、境界、思想,培养一个真正乐观、自信、健康的好孩子。我相信这样的孩子,可能比一个企业家,比一个亿万富翁更令人值得骄傲。

人生是一个长跑,不是一个冲刺。孩子的成长是一辈子的,我们千万不要在意他今天能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因为每一个孩子心智的成长是有先后的。他的能力可能会体现在不同方面,而且个人的兴趣爱好可能会不同,甚至于价值观和取向都会有不同,所以我们应该“慢慢走”。

家长是孩子的未来 第5篇

研究性学习论文

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麦依帆、陆心怡、熊想、廉惠元、肖艾霖

论文在线阅读链接 所属课程 学分 指导教师 年级 班级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http://pan.baidu.com/s/1bnF52YN 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 研究性学习(必修)2 5 黄睿 2013 高一(13)班

luxinyi_xixi@sina.cn ***

摘要:在目前专业分类日趋多样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中国,研究年轻人的专业方向以及家长们对孩子的专业期望已经成为社会上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以“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为主题,在充分考察了家长和孩子在专业选择上的异同的基础上,研究家长对孩子专业选择的干预“是”与“否”情况参半的原因,得出家长普遍希望对孩子选择专业的影响程度为40%至60%的结论,并发现目前家长与孩子在选择专业上有冲突的情况很少。家长对于希望孩子选择其心目中的“好专业”给出了各种解释,本论文也从三大方面进行了陈述和评价。

关键词:家长,专业,期望因素 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前言:选择专业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我国高中生由于繁重的学业压力,对于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了解极为有限,经常出现报志愿前才匆匆忙忙去了解,甚至看名字选专业的情况。到了大学,大学生对于专业满意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所了解的情况给孩子提供建议,这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中的回答进行研究。本文的调查对象为在读高中生、大学生的父母。该问卷通过网络分发,答卷者分布在23个省,其中主要为广东省和浙江省。调查时间为2014年8月20日到8月22日。总共收回问卷103份,有效问卷88份,所发问卷总有效率为85.44%。

二、研究成果分析

1)家长干预孩子专业选择

我国大学生在入学前受巨大考试压力的影响,往往无暇顾及其他,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认识不多;同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他们对高等学校专业的认识也很不充分。根据对全国2007级大一新生问卷调查数据库 的统计结果也显示,高达58.76%的人认为 “选择主修专业前并没有多方了解各个不同的领域”非常符合或大部分符合自己的情况,35.64%的人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认为“我不确定自己的兴趣或能力”非常符合或大部分符合自己的情况。[1]由此可知,我国众高中毕业生在大学入学前,往往缺乏对就读专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同时也缺乏了解的渠道。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又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所以此时,父母对于孩子选择专业就有较大的影响。“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较强, 超过 60%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些因素在专业选择时居于“重要” 或 “非常重要”的地位。[2] 在本次调查中,59.09%的家长表示“不会干预孩子选择专业”,主要理由有“让孩子独立选择,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只有兴趣才能让孩子学好,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认为自己和孩子的想法有很大差别,自己不需要干预”。但是其中只有7.84%在期望专业上空白,也就是完全让孩子独立选择;而其余都有在各方面为孩子考虑未来的专业,相信对孩子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40.91%的家长表示“会干预孩子选择专业”,主要理由有“认为孩子对社会或专业认识不深,需要家长(有经验)协助规划未来人生”、“会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认为孩子只凭兴趣爱好,没有考虑社会现实”、“只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意志,然后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其中有15.69%在填写期望专业的理由时表示“孩子对此专业感兴趣或者有天赋”,其余皆从现实因素如前景、就业、收入等方面为孩子考虑。由此看来,父母大多认为孩子对于专业和社会了解不深,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孩子选择,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2)父母对孩子专业选择的影响

一般父母的社会经验要孩子丰富,所以在专业选择上,父母往往比孩子看得更透彻,所以一些孩子在选择专业时也会听从父母的建议。在国内的一项调查中,调查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填报专业时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专业时主要依据是父母长辈的大学生占21.67%。[3]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父母的建议在孩子的专业选择上还是占了相当一部分分量的。

在问卷的第四题中,我们让家长自己以百分数的形式估计了一下自身的期望对孩子最终选择的影响,结果如下: 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估计,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选择专业的影响度平均数大约是50%。虽然里面可能有家长自己过高的评价在,但既然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信心,说明家长在孩子专业选择的影响上是不能忽略的。

3)父母期望专业大起底

在问卷中,我们调查了家长心中对孩子未来专业的期望排名的前三名。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家长最想让孩子填报的专业,第一位的第一名是医学,教育、金融、经济并列第二名,第三名是计算机。第二位的第一名是金融,第二名教育,第三名医学,第四名管理。第三位的第一名是教育,第二名是金融,第三名是工程、医学和经济。综上所述,家长对专业的满意度排行前3名为金融、教育、医学,排名较前的还有经济、管理、法学、计算机、建筑。接下来我们一一来分析。

金融专业

金融学专业近年来一直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是吸引众多考生报考的重要原因,该专业也被人们戏称为最有“钱”途的专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的观念也在不断加强。他们投资理财的需求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简单到专业,因而对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的需求十分迫切。

另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国内金融行业。据海文集团资讯中心的数据分析,在广州、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前沿城市,随着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金融行业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同时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合资基金公司逐渐增加,银行和基金对人才的需求增长加快,金融行业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4] 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了“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毕业半年后收入最高的专业中,金融学以毕业后半年平均月收入4407元高居第二。就业率与薪酬都是较高的,另外,金融行业属于高端产业,社会地位突出。

该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商业性质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科研单位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多在金融教学、研究领域就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进入工商企业和上市公司成为许多金融人才的就业方向。[5]从当前的金融学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

教育专业

家长选择教育专业大多有着让孩子成为教师的愿景,大多也会选择师范类的大学,而且女性偏多。教育专业的热门无非以下几个因素: 一教师有寒暑假,假期较多。二教师受人及社会的尊敬。三教师较好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就业,工作较为稳定。教育是永恒的话题,也是长久的关注点,所以选择教育专业是一种较为保险的未来保障。

教育类专业六大就业方向分别是、普通高校、中小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出版社报社、政府单位、新技术教育领域。其就业率也是非常可观的,譬如据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率≥85%。[6]

医学专业

医学大门类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技术、中医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等8个学科类,共有十多个本科专业。通常大家关注较多的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专业,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也是医学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专业。从近两年的高考录取分数上来看,医学类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是普遍较高的。

但医学的就业现状却不那么乐观。据麦可思公司《2010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对国内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显示,临床医学专业位于2010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失业率排行榜”的首位,毕业半年后失业率为23.1%,中医学以18.4%排第六,就业率低的前十名的本科专业中,医学类就占据了两名。而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名的高职专业中,同样是临床医学以28.5%位居榜首。

当然,在医学类专业中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不好就业。在2010年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前50名中,就有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的身影。医学影像学以96.3%排名第7名,护理学以94.7%的就业率排名15位。[7] 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任何“好”与“坏”都是相对而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说医学专业就业难,或者说临床医学就业难,很多时候是毕业生自己局限了求职范围。中国正在着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除了到三甲、二甲等医院就业以外,医学类专业的同学还可以有很多不错的发展方向。比如,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师、健康知识普及等等。

综上所述,医学专业的就业问题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本科学历,所以选择医学专业最好朝着研究生、博士发展。但医学专业的优势也很明显,工作较为稳定,社会地位高,工资较为可观等。

在其他排名较前的专业中,计算机作为唯一一个工科专业也是不容小觑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从长期市场来看,对计算机专业的总体需求量还是存在的。很多专业人才非常受到市场青睐,如软件开发方面,缺口很大,薪金亦不菲。现在还分离出了新兴的“软件工程”专业,一些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成立了软件学院,它们起点高,理论新,就业也很可观。建筑目前也是一大热门,因为其薪资较高,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 “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毕业半年后收入最高的专业中,建筑学以毕业后半年平均月收入4757元高居榜首。下表也说明建筑专业的就业率很高。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发现理工科明显被冷落。近些年来,经管法专业报考热而理工科专业受冷遇的最重要因素就在于选择经管法专业的预期收入高于理工科专业,还有社会价值观的趋势。[8]但各种数据都表明,理工科人才的缺失致使现在很多技术专业要求高的岗位需大于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毕业大学生大量堆积在几个热门专业也不利于就业。目前国家也逐渐注重理工科就业的福利上,给予支持。所以建议家长能够不跟风逐潮,理性看待热门专业,可以将目光放在目前人才缺失的理工科上。

4)家长期望孩子选择专业影响因素

题目概述

在上一题中,我们让家长们填写了自己最希望孩子学习的三个专业,并在本题中让家长写出为什么希望孩子学习自己心目中排名第一的专业。

填写情况总评

我们给出了许多参考因素,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家长们自己填写了原因和借用列出的参考因素人选各一半。但是从这一题填写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很乐观。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选择专业的期待并不是非常了解,而且在列举出心目中的三个专业后,在本题对原因的叙述也比较模糊、随意,并没有表现出对孩子专业选择的足够重视。

在统计结果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个别家长并不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非常清楚专业和职业的区别。对于有些职业或职位来说,孩子在大学中选择的专业并不会太多影响在这个职业或职位上的工作,或者说这个职业或职位可以接受众多专业的人才。所以从事某职业或就任某职位最终的意义和达到的效果并非与孩子大学的专业有多少关系,这也不是这个大学专业本身的性质造成的,例如在政府工作。

填写结果分析 之 “尊重孩子兴趣”&“孩子适合学” 大部分家长在三条因素中都写到了“尊重孩子兴趣”或“孩子适合学”等类似语句,可见家长们对孩子目前所表现出来的特长和自己的兴趣还是非常尊重的。综合家长们填写的专业和本题影响因素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兴趣种类非常丰富,有研究性方向的(如数学,物理,语言),有技术性方向的(如电子,医学),也有比较热门的社会性方向的(如金融,工商)。

但是根据因素填写情况,我们发现部分家长们对孩子的兴趣观察也暂时停留在孩子目前的表现上,而没有在仔细的了解后根据这些表现去选择相关专业。例如孩子在校数学成绩好,但这并不代表着孩子最适合选择与这样的表现直接相关的专业,如数学家。我们建议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孩子的在校学习表现关注其相关能力,将数学家的方向拓展至金融、会计、精算等更多的专业方向,这样的观察也能更加全面而彻底。

填写结果分析 之 “易就业”&“就业条件稳定” 目前中国国内的就业形势严峻,每年毕业生数量众多,而毕业生们希望从事的职业又经常重叠而限制在一定的选择面中,导致一些热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门行业和高端行业竞争压力极大,且人才过剩。一般家庭都比较希望在这样的形势下让孩子选择容易找到工作的职业岗位,因此比较青睐于选择这些职业应该去学习的专业。所以大部分家长都提到了易就业这个因素,建议孩子选择未来相关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岗位普遍较多的专业,比如许多家长提到的土木工程、医生、老师、会计这类专业,前三类由于目前国内发展形势而社会上一直需求量大,会计则是因为不论是公司还是政府机关等都普遍需要此专业人才,所以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另外,许多家长提到了就业后的工作条件,尤其对于女孩子家庭,家长比较希望孩子从事比较轻松自由、方便持家的工作,因此青睐于让孩子选择读师范,时间多且有假期,精神压力也会相对较小,符合女孩子的性格。

填写结果分析 之 “政策好”&“人脉广”

家长们普遍会选择一些“软件设施”比较方便孩子未来工作的专业,在设计问卷时,我们也在题目下的可参考因素中把这样的设想写了出来,并得到了证实。许多家庭比较容易让儿女继承父母的工作和专业,不仅是因为父母是内行对专业情况很清楚,而且往往父母在此行业中多年来积攒的经验和人脉能够多次帮助到孩子,这样的好处是无法否认的。因此父母过去对行业的选择和所从事的职业类型,对孩子的兴趣熏陶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愈加明显地在日后体现出来。

国家发展正在经历转型,新中央领导班子上台后,对教育、产业等方面颁布的政策和措施也非常值得期待。因此,一些家长充分站在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向日后专业趋势靠拢的角度为孩子考虑专业时,也会比较关注国家政策给予的平台是否宽阔。在这方面,我们也十分赞同家长对政策影响的考虑,尤其是一些国家有财力赞助鼓励的专业,或者一些专业的相关行业中,国家放低了准入门槛并出台了更加灵活的管理政策,再或者是一些行业经常与国家有合作交流——这些所涉及的专业,都是家长可以建议孩子认真考虑的极有前景的好专业。

5)专业选择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及其原因

在问卷的第五题中,我们想了解大约多少父母与孩子在专业选择上有冲突,以及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从调查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没有冲突的,这点着实令人欣慰。而在有冲突的10人中,有6位家长说发生冲突是因为孩子偏向于选择自己兴趣所在,理想型的专业,而父母考虑的则是这个专业的工作是否好找,工作的难易度。另外4位家长虽然态度不明显,但也表示孩子是按照自身兴趣选专业。并且在问卷的第6题我们询问家长,他们觉得孩子选择此专业的原因是什么,在有效填写的59份中,有33位家长明确表态孩子按照自身兴趣选择专业。国内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他们调查的300名大学生中,对自己所学专业表示满意的大学生有236人,其中38.14%的学生因个人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兴趣选择专业,明显高于其它因素。[3] 59份问卷中还有5位家长表示孩子有考虑社会的需求以及发展方向。有3位表示是受到了家境的影响,2位表示受到了老师的影响,2位考虑到自身的潜力。

以上证明,孩子在选择专业时,虽然个人兴趣占大部分比重,但也会考虑社会需求,自身能力等因素,家长们则希望孩子能尽快有个稳定的工作。所以在选择专业时,父母和孩子要协调好这其中的冲突,最终选出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专业。

[1]樊明成.当前我国大学生专业选择理性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14(1):96-99.[2] 樊明成、陈小伟.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3:91-96.[3]宗晓武 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及其与专业满意度的调查[J] 江苏科技信息 2012,12(25)

[4]万学教育.十大热门专业之金融学[EB/OL].百度文库.2009-12-2 [5]热门专业深度解析:金融学专业深度解析[EB/OL].百度文库

[6]中国教育在线.解析2013年高考就业率高的专业:学前教育学[EB/OL].2013-04-15 [7]卜范龙.2012年十大热门专业解读——医学专业[EB/OL].搜狐教育.2012年05月22日 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8]李晓敏, 黄丽霞.“经管法” 专业报考热和 “理工科” 专业受冷遇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3): 99-103.三、附录:调查问卷

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

各位家长们好:我们是深圳中学高二(13)班的实践研究小组“五朵金花”。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一项名为【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的研究。我们需要您分享您的经历。这份调查问卷只会占用您5分钟的时间,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填写。

对于此问卷可能涉及的相关隐私,我们都将严格保密,承诺仅用于本次实践研究。

谢谢您的合作!

注: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在读大学或已经毕业,请按照当时选专业时的情况回答。1.请问您是否会干预孩子未来大学专业选择?(请您首先选择是否会干预,再填写这样做的原因。)

○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2.请问您心中对孩子未来专业的期望顺序排名是?(请写出前3名)第一名:__________ 第二名:__________ 第三名:__________ 3.请问您为什么希望孩子选择(第2题)心目中排第一名的专业?请写出您认为最大的几个影响因素,按影响大小(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书写。

(可参考因素:○从事此专业相关的职业未来社会地位比较高;○从事此专业相关的职业能发财;○现在比较流行学此专业;○学习此专业的竞争压力小;○孩子对此专业有较大兴趣;○据我对孩子的了解,我认为孩子比较适合学此专业;○家里面有人学此专业(或从事与此专业相关的职业),有经验;○家里有人有认识的人脉关系,方便孩子未来从事此专业的相关职业;○目前国家有支持此专业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目前此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 ○以后这个专业有广阔前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认为您的期望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最终选择的专业?(用百分数表示)

____% 5.您在专业选择方面与孩子是否有冲突? ○有冲突,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例如孩子希望读什么专业,而您的想法又是......)○无冲突 实践课题论文《家长对孩子未来就读专业的期望研究》

6.您认为孩子这种想法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述。(可以参考第三题的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您在问卷末尾附上您的电子邮箱,我们在论文完成后将会寄到您的邮箱,与您一同分享我们的调查成果!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第6篇

孩子来到人世间最先认识的人是爸爸妈妈,孩子最早学会说的词汇是“爸爸妈妈”,孩子出门在外最想念的是爸爸妈妈。孩子是看着爸爸妈妈的脊背长大的。所以孩子从小学做人的最直观的榜样也是爸爸妈妈。

一个好人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位好的长辈给过他终生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位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终生难以摆脱的误导。

一个孩子成了好人,社会受益,人民受益,集体受益,邻里受益,但受益最大的还是好人自己和他的父母;一个孩子成了坏人,社会受害,人民受害,集体受害,邻里受害,但受害最重的还是坏人自己和他的父母。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教育是人类的希望。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道染缸。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为了家庭的和睦美满,我们每一位家长理应承担起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每天都在自己的眼中留下父母的形象。但是,拿出孩子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并不是每一张父母的照片都那么“光辉”,都那么“高大”。

过去,农民的儿子看到父母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洒大地,自己便学会了吃苦耐劳;老百姓的女儿每天看到母亲缝补浆洗,日夜操劳,便学会了关心体贴,勤俭持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这样“润物细无声”。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呢?一些年轻的父母,一下班回家便只想着疯狂地娱乐,有的甚至每晚把饭桌当牌桌,把客厅当赌场,全然不顾在一旁做作业的孩子。难怪有些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不想学习,不思进取。这些能都怪孩子吗?

当我们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看书去,不许看电视”时,自己却靠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不时发出开怀的大笑,这能让孩子安心看书吗?

当你自己一边玩着麻将一边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你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孩子的目光像永不停息的雷达,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孩子自身也每时每刻在模仿着大人的习惯行为。

你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家长自身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不要以为只有家长有目的的同孩子谈话时才是教育孩子。家长在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孩子。家长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和来客握手,怎样对待朋友和坏人,说话时的表情和举止,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不过我们自己不注意罢了。

有些父母亲,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却深得孩子的敬重,那是因为他们那种正直、朴实的为人,勤劳勇敢的行动,深深感染了孩子,教育了孩子。这正是人格的力量。伟大的父母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的。

有一位农民父亲,将家里五个孩子全都培养成了大学生。记者去采访这些孩子,问他们的父亲是怎样把他们培养成才的,孩子们说:“身教。父亲从不讲大道理,他为我们制定一份计划,早晨五点起床,锻炼身体,包括他自己。每天早晨,父亲总是第一个起床,敲敲我们的房门,不多说一句话,我们便很自觉地爬起来。十几年如一日,父亲从未间断过。我们的毅力便在这十几年间一点一点地沉淀下来,成为一棵不倒的大树。每个孩子从跨进小学的第一天起,父亲便发给我们一个脸盆,一个搓衣板,意味着以后我们要自己照顾自己了。我们的独立性便从这一个脸盆,一个搓衣板开始了„„”

诚然,教育需要一种智慧,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讲大道理充其量是一种知识,大道理讲多了,孩子便充耳不闻了,更糟糕的是在孩子心目中,你成了一个罗嗦的爸爸或罗嗦妈妈。

爱讲大道理的父母,若自己与这些大道理背道而驰,比如,你要求孩子刻苦学习,而自己却整天在麻将桌上混日子;要求孩子大公无私,而自己却爱占小便宜,那最后的结局便会有两种:一种是孩子瞧不起你,另一种便是接受你言行不一的“身教”。

据说,有一位老师发现班上有一个同学特别擅长于“国骂”,张口闭口“他妈的”,多次批评,不见成效,于是决定到去家访,想让家长配合老师做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谁知老师一进门,还没来得及说明来意,孩子的父亲就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他妈的,在家里就他妈的捣蛋,光知道他妈的看电视,什么活也他妈的不干,不知道他妈的在学校怎么样。我跟你说,如果他妈的在学校不好好学习,你尽管他妈的给我揍。”

老师目瞪口呆。原来根源在这里!

我们的孩子对哪些父母有意见呢?只图享乐、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心胸狭窄、处事不公的父母,缺少教养、不讲公德的父母。请看江苏省某县一名初一学生写的一篇周记《打麻将的妈妈》: “三万„„八条„„”妈妈又在客厅里打麻将了。此时,我已无心再做作业了,一股无名的怒火从胸中升起。我气!我恨!我恨这个爱打麻将的妈妈!

一次考试,我得了个满分。我欢天喜地把试卷带回了家,想让妈妈也高兴高兴,也表扬表扬我。但我把试卷递给妈妈看的时候,妈妈竟不屑一顾地说:“满分能值多少钱,也值得炫耀!”她一看我不高兴了,就随手递给我一张10元钞票说:“这是我昨天打麻将赢的,给你做个奖励吧!”我气愤地把钱撕成两半,伤心地哭了„„

笔者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读到这样的作文太多了。有很多孩子在作文中写到爸爸常常在客厅里与一帮人抽烟、喝酒、打麻将、说脏话,而把孩子关在卧室里做作业。最后,喝醉了,喝吐了,还要孩子出来“打扫战场”。每写到这里,孩子都无一不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气愤、厌恶和无奈之情。

每一位父母怎样为人处事,是对是错,孩子们都看得清清楚楚。有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中写道:

妈妈在姥姥那儿总是笑脸如花,有什么好吃的总让我给姥姥送去。她还常常陪姥姥说话、散步。可不知为什么,只要看到奶奶,她的脸就拉得好长,连话也说不上几句„„ 孩子的眼睛是一架照相机,它会把看到的一切都拍摄下来,留在大脑的底片上。

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太婆”,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太婆”,到那时,你的儿子也会觉得理所当然。“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德性是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会的!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2007年前后,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两则公益广告,给人印象深刻。一则是:一个中年妈妈,在床前给自己已经年老的妈妈洗脚,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傍边看着。后来,这个孩子也端着一盆水,喊道:“妈妈,洗脚。”

它告诉人们,孝敬老人的美德是代代传递的。

另一则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手拿一张奖状,在兴奋地等待着爸爸的归来。几次听见响动跑出去开门,都不是爸爸。深夜,女孩手握奖状睡着了,梦中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突然,有一点响动,小女孩赤脚跑出去开门,边跑边喊“爸爸!爸爸!”但爸爸仍然没有回来。小女孩手握奖状,泪流满面。

它告诉人们,孩子是多么希望得到大人的鼓励和赞赏啊!“家长行为”,说到底是“社会行为”。

父母的行为,每天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引导着孩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目前,家长对孩子影响最坏的不良行为有:

1、夫妻吵架,互相谩骂。我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在学校喜欢打人骂人的孩子,他们打人的动作和骂人的语言和家长打骂人的动作、语言竟一模一样。

2、公共场所,不守公德。有的家长带孩子一道出门,在公共汽车上抢占座位,在公园攀折花木,在大街上跨越栏杆,在剧院乱仍垃圾„„这些不经意的行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小便埋下了损坏社会公德的“种子”。

3、邻里相处,言行不当。有的父母不能和邻居和睦相处,常因小事而指桑骂槐,恶语相对。并向孩子暗示“咱不怕他”。孩子慢慢便学会了出言不逊,欺凌弱小,霸道无赖。

4、不满一切,埋怨社会。有一些父母,把社会看得一团漆黑,大谈“有钱有权好办事,朝中有人好做官,恶人被人敬,善人被人欺”的论调,这些思想一旦进入孩子的心灵,就会扭曲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促使孩子“弃善从恶,改正归邪”。可能有不少事实告诉我们:正直人吃亏,小人得利。说假话,钻空子,打哈哈,偷鸡摸狗能得到便宜,实话实说,实事实干,一是一,二是二的人反而一无所有,一贫如洗。对此种现象,我们必站得再高点,看得再远点。我们应该看到,不管任何历史时期,我们的国家都不乏正直之士,在封建社会中,有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清官”,出现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出现过剪奸除恶、扶危济贫的“侠客”;在现在社会更出现过舍生取义、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出现过铁面无私、大义灭亲、敢于激浊扬清、扶正去邪的优秀人物。在人们的心目中,高尚与卑鄙、君子与小人的界限从来没有混淆过。要相信“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正直之士会在老百姓的心中留下自己的形象。“好人”的丰碑自在老百姓的口上和心上。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奸佞之辈,贪婪之徒,龌龊小人也在不断繁殖,不断孽生,种子绵延不绝。但它们从来没有改变其被人民群众唾骂的历史命运。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必然还是这样!

上一篇:服装电子商务下一篇:客房部主管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