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爸爸的作文

2024-06-16

关于爸爸的作文(精选9篇)

关于爸爸的作文 第1篇

关于爸爸的作文:双面爸爸

每个家庭都有这么一些成员:一个慈母,一个严父,在一个或乖或皮的孩子。我变拥有这麽一个家庭。在母亲眼里,我是懂事的,是可爱的;而在老爸的眼里,我总是一个处处惹事的孩子。每天耳朵徘徊着老爸的责斥,这样的委屈我已经受过好多次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像往常一样被老爸“锁”在屋里,像一只飞不出去的小鸟,我不耐烦了起来,在心里一遍一遍的诅咒老爸。“好玩心”终于憋不住了,趁老爸不注意,一溜烟的跑了出去。我在外面和伙伴们正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老爸。他依然那么严肃,不,比以往更加严肃了。我刚想偷偷溜回家,不料却被老爸一声“命令”制止住了。接着是一顿迎面而来的责骂。我委屈的哭了起来,和爸爸嚷了起来:“你为甚麽总是要剥夺我的快乐?我难道就不能有一个快乐的假期吗?”爸爸没有理会我说的话,只是反复着命令:“回家!”我知道自己和爸爸是互不对立的,只好狼狈的被爸爸领回了家。回到家,我躲在屋子里,委屈的哭了......严厉,这仅是老爸严厉的一面。

老爸还有另外一面---关心。

在我的字典里,我大概没有体味过老爸的关心吧!每天都是在老爸的责骂声中度过的,然而,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这个看法!

离考试还有几天的时候,我每天都学得很晚,而爸妈却漠不关心,我对此很伤心,心想:人家爸妈都送饭送水的,我这可好,既没饭,有没水,可这有什麽办法呢?谁叫我摊上这样的爸妈呢?我在客厅倒水的时候,不小心听到了爸妈的谈话,爸爸说:“行行每天睡得很晚,会不会用脑过度呀?你明天干他买条鱼,买点虾,给她补补!”妈妈笑着点点头,说道:“你个老古板,明明很关心女儿,又不敢放在口上,这样女儿怎麽会体会到你给他的爱呢?”而爸爸淡然一笑:“责骂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尽管会得到女儿得不理解,只要女儿有出息,她怎么恨我也没关系!”听了爸爸说的话后,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心里的不开心都灰飞湮灭了,心里默默的下决心:爸爸妈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我一定会有出息的!我静静的站在那儿,体会爸爸对我的关心,是多么的温馨与惬意呀!

爸爸既是严厉的巨人,又是慈爱的高标!

关于爸爸的作文 第2篇

爸爸的手机是珍珠黑的,屏幕光滑得可以当镜子用。爸爸的手机很漂亮,功能齐全,但,我希望爸爸能放下手机,多陪陪我和妈妈。

我爸爸有一部小米4的手机,这手机可不一般呀!不信,你听我说。手机外披着件半透明小外套,有了这件小外套,手机就不怕摔了。

关于爸爸的作文 第3篇

其实, 《爸爸去哪儿》并不是国内首档真人秀节目, 与它同时段推出的有陕西卫视的《好爸爸与坏爸爸》、青海卫视的《老爸老妈看我的》等, 但是这些节目并没有像前者一样大热。本文通过传播学的理论分析来了解这种差异现象的原因。

作为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拉斯韦尔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和环节, 即:谁传播 (who即esnder) , 传播什么 (Say what即message) , 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 向谁传播 (to whom即receiver) , 传播效果如何 (with what effect) , 他将这五个要素进行排列, 形成了后人所说的“5w”模式。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 《爸爸去哪儿》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在于它很好地实现了完整的传播过程。

首先, 就传播者而言, 传播者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 担任着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与传播的职责。在《爸爸去哪儿》中, 节目导演组、主持人 (节目中的代理村长李锐) 、五组嘉宾都是传播者。同是传播者, 他们发挥着不同的但同样不可或缺的作用。节目导演组方面, 《爸爸去哪儿》是由很有经验和能力的谢涤葵团队打造, 《我是歌手》的制作人洪涛任监制。主持人李锐, 曾主持湖南卫视《好好生活》《晚间新闻》等黄金档节目, 以其独特的“说”新闻的方式, 赢得大众的喜爱。在节目中, 李锐作为村长, 主要把握节目的整体走势、调动嘉宾的参与。节目进行到第三期, 几位小朋友几天不见后对李锐的思念, 表现了李锐的个人魅力, 也表明李锐作为传播者之一对节目传播的贡献。

而传播者中的核心竞争要素——五位明星及其子女更是节目的亮点, 弗洛伊德曾说过, 人的好奇心和“窥视”欲望是人性本能的一种。节目的嘉宾有林志颖和儿子kimi, 田亮和女儿Cindy、郭涛和儿子石头、王岳伦和女儿Angela、张亮和儿子天天五对父子 (女) , 父亲都是各个领域的名人, 作为明星, 他们本身就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粉丝, 这些队伍庞大的粉丝可以转化为节目的收视群体, 而田亮的妻子叶一茜, 王岳伦的妻子李湘也有相当大的知名度, 节目成功利用了明星效应, 从而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其次, 在节目的传播内容上, 《爸爸去哪儿》摄制组启用了无缝录制模式, 事先做好各种预, 每次外拍出动各部门工作人员150人, 现场共有四十几个机位, 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才能剪出一期节目, 基本上是十五分之一的选取率。在后期的加工上, 《爸爸去哪儿》的字幕团队也被称为“神字幕”, 以第一期节目为例, 节目的后期编导, 会配上解释说明的文字或动画, 张亮父子分住在有葫芦的房子的时候, 天天说葫芦爷爷荡秋千, 画面就出现了一个葫芦在秋千上坐着的小动画。这样的画面编辑, 更能诠释现场气氛和表达效果, 能补充孩子们的语意。

节目定位于父子 (女) 互动交流, 内容展示流露出的是亲子情, 此外, 结合中国的社会环境,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陪伴孩子更多的是母亲,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爸爸和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下生活, 让观众看到的是明星们生活中为人父的一面, 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也有利于增强父子 (女) 之间的沟通, 增进他们的感情, 让观众感知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父亲们更生活化的一面, 而节目中明星父子 (女) 的教育方式, 也会让电视机前的父亲改进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发展传播学的理论中, 媒体的社会责任优先于媒介的权利和自由, 《爸爸去哪儿》关注到了在国内目前的社会环境中, 父亲忙于工作疏于陪伴孩子的社会问题, 以亲子关系培养为突破口, 唤起了社会的关注, 也让整个社会大范围地开始关注教育问题, 承担了大众媒介教化民众的功能, 也对社会、家庭的更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节目的传播媒介上,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并延伸节目的产业链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湖南卫视自身为节目制造议题。《爸爸去哪儿》于2013年10月11日首播, 湖南卫视于8号举办节目的首映礼, 让观众坐在电影院里观看来初步了解受众的反应, 参与节目录制的五组嘉宾和百余家媒体到场, 通过这种方式, 为节目造势。此外, 节目还经常发动公众投票。例如, “你最喜欢哪对明星父子 (女) ”、“猜猜照片是哪位明星小时候的照片”, 这些活动都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节目的影响力。

在节目的播出渠道上, 除了湖南卫视这一强势平台, 还有搜狐, 腾讯, 爱奇艺等主流网络传播媒体的播放。在宣传推广方面, 节目的嘉宾和节目组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五位明星嘉宾在《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热播节目中推出特别专题。公布节目组和众嘉宾的微博, 发布相关信息并不断创造新话题, 吸引观众关注搜索, 在《爸爸去哪儿》开播一个月后, 该节目的微博粉丝数已经高达195万, 发布的微博数也已经达到700多条, 使得观众的关注点一直在节目上。

从开先河的为一档电视节目举办首映礼, 到节目新浪官方微博粉丝破400万, 再到从电视荧幕跨界大荧幕, 推出同名电影票房突破6亿, 又到推出同名手机跑酷游戏, 50天有7500万次的下载量, 湖南卫视在节目全产业链推广上, 通过创新的方式, 给行业做出了范例。

从受众方面来讲, 《爸爸去哪儿》之所以引起受众的喜爱, 在于它满足了大众对于明星生活的窥视心理以及娱乐心理, 且除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外, 节目组的编辑, 对一些搞笑点的放大也增强了节目的趣味, 使得受众在观看时得到放松。

《爸爸去哪儿》热播之后, 一系列与“爸爸”有关的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 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 节目形式为明星爸爸单独带着孩子生活两天, 尽管节目中所采用的具体的任务有所不同, 但节目在宗旨和表现手法上同质化程度较高。

以爸爸为主角的真人秀节目, 一般有着提高父亲责任感的节目诉求, 但形式可以多样。美国VH1频道的《准爸爸训练营》就给我们展示了以爸爸为主角的真人秀节目的另一种形式。

《准爸爸训练营》于2010年5月31日进行首播。在节目中, 每一对情侣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她怀孕了, 他却没有做好当爸爸的准备。所以, 主持人 (美国著名的心理专家DR Jeff) 将带领这些没有准备好当爸爸的男孩儿和他们怀有身孕的女友一起,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 把这些长不大的准爸爸们转变为一个能担起责任的男人。

以其中一期节目来分析, 节目组织6对情侣在医院通过3D观看未出世的孩子, 以唤起准爸爸的责任心;通过测试来考验准爸爸们是否可以为自己的孩子“牺牲”自己, 在测试前, 向爸爸们展示孩子一个月要用的尿片和奶粉的数量, 来向孩子的父母说明养育一个孩子所需要的花费。然后通过出售准爸爸心爱的玩具、衣服等东西, 来考验他们是否能够为孩子“牺牲自己”, 同时, 测试可以使得准爸爸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第一位”的事实, 学会为了孩子和爱牺牲奉献。

节目的内容上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邀请心理专家来担任主持人, 这样可以和选手有很好的引导沟通。二是这些选手自带矛盾冲突, 参加节目录制的都是“有问题”的年轻情侣, 矛盾的存在和解决都是吸引观众来观看的要素。三是把心理问题可视化, 具体来说, 就是把这些准爸爸们需要克服掉的心理问题具体化为一项项测试, 每一项测试都体现了一定的节目主题。例如, 培养忍耐力——照顾大哭不止的仿真婴儿的不眠之夜;牺牲自我——卖自己的东西只攒钱养育儿女等。

与《爸爸去哪儿》相类似的, 不仅有节目的情感诉求, 《准爸爸训练营》同样是在以个体现象反映社会问题, 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在美国, 有四分之一的人面临这样的问题, 电视机前的观众或多或少的能通过他们看到自己的影子, 从而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两档以“爸爸”这个角色的含义为精神诉求的真人秀节目, 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新, 收获了成功, 同时也启示我们, 在受众选择娱乐的时代, 只有脱颖而出, 才有可能被观众关注, 不要为了迎合市场而做很多的同质化的节目, 只有结合实际情况的创新才是吸引受众的关键。

摘要:湖南卫视引进的《爸爸去哪儿》, 创造了收视率的神话, 也使得有关“爸爸”类的亲子节目层出不穷。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爸爸去哪儿》达到如此好的传播效果的原因, 同时, 也在思考如何将关于“爸爸”的亲子类节目玩出花样, 避免综艺节目的过于同质化。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传播学,亲子类节目,《准爸爸训练营》

参考文献

[1]罗耀霞.浅析《爸爸去哪儿》的成功[J].

[2]从《爸爸去哪儿》看真人秀节目的成功要素[J].

关于爸爸的记忆 第4篇

我一直认为,爸爸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年轻的时候,他一顿能吃18个包子,一天能插4亩田的秧。作为一个农学院的大学生,他比所有农场的职工都插得快。当女生们累得东倒西歪去吃饭时,他早已拎着一个大黑钵子从食堂里回来了。女生们纷纷议论:“这个大远,这么能吃,以后谁跟了他可倒了霉了。”她们中有一个后来成了我的母亲。那是国家困难时期,据说学校那些饥肠辘辘的教授们都吃过他掏的麻雀,挖的野藕,捉的鱼。

毕业后,爸爸去边疆追随他的事业,柔弱的妈妈则去追随她的爱情。风里雪里一去10年。每天从实验地里回来,他会给我们做糖煎洋芋吃。黑夜和风雪都关在屋外,灯光中浮动着暖暖甜甜的气味。那时的我相信自己是大蘑菇变的,是爸爸把我捡回了家。那里叫巴里巴盖,河叫克拉河。每到冰雪融化时,有鱼群从河里游过。爸爸总是很有办法,他脱下长裤,在裤脚上打两个结,一个小时后,提着满满一裤子的鱼回家。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爸爸的即兴节目。有一次他用肉块做饵捉了一箱活蹦乱跳的老鼠,然而麻烦的是怎样才能把它们弄出来打死。爸爸有主意,把箱子举过头顶,上下猛烈摇晃了许久,再打开箱子时,老鼠们全晕了。

我从小就没人看,他们去实验地,就把我反锁在屋子里。每当下班时,很远就听见我的哭声。也许是因为哭得多,我的肺活量比一般的孩子都大。

这个白色的世界馈赠给爸爸的,除了葱茏的瓜地和麦田,还有永不能治愈的雪盲。后来我们回到了南方。碧绿秆子火红缨子的玉米,长长花尾巴的野鸡,甜蜜蜜的油茶花芯,如云如烟的竹林。白色的冰雪北国与幼年被掩埋在了记忆深处,偶尔想起,恍若隔世。我仿佛一直就生活在这南方的山林里、碧水边,穿着花裙子,在阳光下奔跑。我的皮肤晒得黝黑黝黑,只有一双眼睛又清又亮,盛满世界上最简单的梦想。我每天的烦恼是要写日记和背古文,还有长长一串乘法口诀表。每当我背到“八八六十四”时,我都会有些担忧地抬头问:“爸爸,你有64岁了吗?”爸爸会边忙边笑眯眯地说:“爸爸哪里就有64岁了呢?”于是我很放心,觉得爸爸还很年轻,会一直在我身边。

年轻的爸爸高高的个,宽宽的肩,短短的黑发。涨大水时,一手托着重重的行李,他也能轻松地游过河去。家门前的那片竹林,春天蹿出嫩嫩的笋芽,爸爸给它们挂上牌,编上号,让我每天去量,去记它们的高度。风来了,纸牌飘起来了,仿佛一片小旗帜在飞扬。

那时爸爸仿佛一直都这样年轻,就像现在他仿佛一直都这样老一样。难道人的一生只有这两种状态吗?生命如水,在爸爸身上一点一点枯干下去,又在我身上一点一点充盈起来;生命如光,在爸爸身上一点一点黯淡下去,又在我身上一点一点明亮起来。

当我回望小城里的那个少女,红衣黑发,背着单肩书包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面,忽然感悟到是爸爸给了她一生的幸福,任由什么人、什么事都夺去不了的幸福。江南的春天来了,油菜花的原野上,荡漾着潮湿的芳香,在这极明艳的嫩绿金黄中,他们仿佛轻轻地浮了起来。他们在进行一种天真的、不着边际的对话,语音在新鲜的光线中推开一轮轮细微的涟漪。她忽然发现,他们之间很少有那种实在意义的对话,生活中那些必需的对话仿佛都是通过母亲进行的。而她和父亲,总在说一些遥远的、虚幻的主题,或是玩一些愉快的、轻巧的语言游戏。

去省城上大学时我还不到17岁,模样、个头都小,常被路人当做附小的学生。由于火车拥挤,上学成了大问题。爸爸有办法,他清晨坐汽车赶到前一站,等上大半天,晚上上火车先占好座位,等火车到我们的小城,我再上车把他换下来。然而夜幕中的站台一片混乱,列车那样长,人那样多,声音那样嘈杂,我该怎样找到我的爸爸呢?爸爸打亮了手电,那是我们约定的信号。当我从人潮中背着行李奔向那星星般的亮光时,我听见爸爸一声接一声呼喊我的名字。这样我常常能坐上靠窗的位子,而爸爸却常常要到车快开时才挤下去。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小城里的爸爸们都学会了这一招,我面对好多道手电光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不过那时我已接近毕业了。

我的同学,没有不喜欢我爸爸的。

有一次他去南京出差,我托他带一封信给我的朋友。爸爸茫然地在南大校园里穿行,找了几个小时也找不着那位朋友,最后沮丧地将信塞进了邮筒。朋友后来对我说,拿到信的那一刻她一下子热泪盈眶,因为爸爸没忘在信封的角落里写上了“小进爸爸寄”。很早就失去家庭温暖的朋友说她梦寐以求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爸爸。

不过我想爸爸从来没将这些当作负担,他是真心喜欢我的同学们。去沈阳出差时,他居然私下里抄了我沈阳一个同学的电话,到了沈阳即与他联系上了,人家提着大包小包来宾馆看他,回来后他十分高兴地向我汇报。我高兴之余,也不免有些尴尬。因为那是个要好的男同学,毕业之后许多年都没联系过,我生怕他认为我有某种暗示。

我一直没有读懂过爸爸。

他迷恋厨房,爱逛菜场和日杂店,喜欢猫狗,喜欢学日本鬼子进村的动作,喜欢给妈妈取各种外号。他的身上,散发着那样浓郁的家的气息。

他经常出差。后来我发现他是喜欢出差。他常常一个人出远门,许多天再回来。他记得所有他去过的城市的位置,走过的城市之间的公里数、车次和发车时间,他简直成了一部活地图和列车时刻表,这些方面他绝对是个天才。

懂事以后,我常常在想,在那些极度陌生的地域上,极度漫长的日子里,我那不会说普通话的爸爸究竟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没有了热爱的家务,没有了妻儿的笑语,没有了痴迷的工作,他究竟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现在想来,他对于那我们永不能知晓的生活是安之若素的,甚至是向往的,每次出远门,他都像是回家。这一生,他仿佛就奔波在这两个世界之间,而那个世界,才真正是属于他的。在这尘世之上,纵使有了我们,他还是孤独的。

我猛然清醒,我们下意识里往往认为,有一些人,尤其是我们的父母,是为我们而存在的。这是一件多么错误的事啊。我们都生活在彼此生活的表层,最深最静处是永不可言说永不能沟通的,最亲爱的人亦是如此。

人世间我们是彼此的至爱,但也只能如此。我尊重他,但彻骨悲伤。

在我读大学以后,爸爸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给我来一封信。那些薄薄的信封,盖着当地的邮戳,落在我凌乱的书桌上。信总是很短,只是告诉我他现在到了哪里,将要去哪里,来去坐什么车。他实在不是一个会写信的人。

然而我还是感到那些陌生的地方和我建立起的一种暂时的联系。多少年以后想起,那些地方因爸爸而与我有了一份模糊的默契。爸爸走过的有些地方后来我也走过,我也过上了一种不断出发的生活。

年近花甲时爸爸忽然提出要回一次边疆,那是夏天,他要从江南的绿阴蝉声里走上赤日炎炎的戈壁。一个月后他才回来,头发更白,皮肤更黑,带回满箱的蜜瓜葡萄和一盒录像带。录像带上,有我出生时的小屋、瓜地、克拉河和苇子湖,有他两鬓苍苍的战友和浓眉宽肩的儿孙。那一刻起,我才明白什么叫男人的浪漫。与爸爸一生的浪漫相比,咖啡和玫瑰显得多么轻浅,名牌和时尚显得多么虚浮,诗歌和文字显得多么矫情啊。

背乘法口诀表的小女孩早已长大,有一天她忽然想起,爸爸已经很接近她当年所担忧的年龄了,她忽然陷入一阵莫名的恐慌当中。漆黑的深夜,她仿佛被抛入了深暗的古井,那是生命与死亡的连接通道。

到了白天她试着再想这些,恐慌却又无影无踪,觉得自己充满力量和勇气。阳光灿烂,天空湛蓝,生命是自然流动的江河,永无休止,什么也不能阻止她身上那勃勃的生气,那生长所发出的细微而热烈的呼喊。

衰老和成长,来得是多么快啊。来不及停顿,来不及回头,怎么就到了。她知道自己远未成熟。

甚至她的爸爸也常反应不过来,有时竟然拉着她的手,指着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同事说:快,叫叔叔。如果她一个人回了家,睡前爸爸会推门进来说:要把被被盖好呵。他根本就忘了她已快30岁,已为人妻,他总以为她才3岁,还是他那北国冰雪中大蘑菇变的小女儿。*

我忘了说,我还有一个哥哥。

我的哥哥一直在老家,到7岁才回到我们的家里。3岁时,父母带着我也回过一次老家,大一岁的哥哥把我拉到门前,哥哥眉清目秀,他指着镜框里的人骄傲地说:你看,这是我爸爸!我说,这是我爸爸。我们吵了起来。熟悉了以后,他拉着我的手,给我采果子,捉蚂蚱,晚上睡在我身边,小手拍着我哄我入睡。

长大后他忽然成了一个优秀人物,具备爸爸身上的一切优缺点,而且越来越相像。

有一天哥哥也做了爸爸,小侄子几个月就显出了快乐而温和的性格,都说再也没那么好带的孩子了,大人睡他也睡,大人醒他也醒。醒了以后不哭不吵,只在床上咿呀唱歌,满脸晕红的笑意。寄了照片回家,把邻居们都愣住了。那哈哈大笑的神态,相比他的父亲而言,更酷似他的爷爷。

多么奇妙的事啊,可这也太平常了。

可这人世间,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是我所了解的。我只有记忆,以及不断正在成为记忆的生命之旅。■

关于爸爸的作文:谢谢你,爸爸 第5篇

摘要: 当然,有追求就会有失败。刚开始阶段,我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沮丧心理。但久而久之,我感到了自己的卑微、渺小与脆弱。再失败的强大攻势下,我精心布置的心理防线被它彻底摧毁了。我开始变的沮丧,沉默寡言。原先那自信的心理,此刻一荡然无存„„

躺在床上,我出神地看着老爸送给我的三副名人名言。

年幼时,我的语文成绩很差。上九十分,对我来说比登天还难,单这却成了我的一种渴望与追求。

当然,有追求就会有失败。刚开始阶段,我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沮丧心理。但久而久之,我感到了自己的卑微、渺小与脆弱。再失败的强大攻势下,我精心布置的心理防线被它彻底摧毁了。我开始变的沮丧,沉默寡言。原先那自信的心理,此刻一荡然无存。

在我低迷的情况下,父亲挺身而出,送给我了一副名人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时,我似乎又在黑暗之中看到了光明,并且也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始终朝着目标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移地奋斗。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语文考了九十七分。当然,我又重新找回了自信。

伴随着成功的到来,我似乎也有点骄傲了。再老爸的细心观察下,他也有所察觉了。接着,老爸又送给我了一副名人名言:胜不骄,败不馁。顿时,我的脸变得通红,低着头羞愧的向老爸承认了错误。

随着时间的飞逝与我的努力,成绩蒸蒸日上。在这次期末考试中,我还考出了全班第一,年级第四的好成绩。当老爸看到这次成绩的时候,不免也有所高兴。他还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当时,我挠了挠头皮,想了想。最后,无奈地向老爸说道:“我还没想好。”父亲听完后,显然有些生气,又送了我一副

关于爸爸的作文:谢谢你,爸爸! 第6篇

摘要: 自从我从这个世界呱呱落地以后我第一眼见到的是我的妈妈,然后才见到我的爸爸,所以自然与妈妈亲一点,我的爸爸在我的小时候很少照顾我,总是在加班,我也明白他们不加班哪来的钱,可是像我这样的孩子谁不想多和爸爸玩会那,可是爸爸还是那样的忙,也没时间顾我。渐渐的我就长大了„„

自从我从这个世界呱呱落地以后我第一眼见到的是我的妈妈,然后才见到我的爸爸,所以自然与妈妈亲一点,我的爸爸在我的小时候很少照顾我,总是在加班,我也明白他们不加班哪来的钱,可是像我这样的孩子谁不想多和爸爸玩会那,可是爸爸还是那样的忙,也没时间顾我。渐渐的我就长大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学会了自己一个人生活,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但是与爸爸见面的日子却越来越少了与爸爸走得越来越远,平时只有电话联系。但我还是知道爸爸还是爱我的,他虽说在离我很远的地方,但是他还是时时刻刻的关心我,对我无微不至!放了暑假我待在家里,到了晚上十点多的时候突然爸爸的手机响了,爸爸接过电话,只见他眉头紧锁,满脸焦急的样子,我一打听才知道是爸爸的单位要抢修。于是我说:“这么晚了,我看还是不要去了!”“不,这次任务十分要紧,不去不行啊!”爸爸语重心长地说,我只好就此作罢!别说老爸还真敬业!有时很忙早上六点钟起床上班,晚上十点钟才下班,他也毫无怨言!最近他是愈发的忙碌了头上的白发有添了许多。他的身体也没有原来那样好了。

爸爸!你在我的心中永远是最高大的,无论你是什么样!你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我的榜样。记得在小时候我去看病,那医生不小心把我弄疼了,我哭着要吃零食,那时正值晚上,大部分的商店都关门了,可你为了我的一己私欲到处跑为我买零食,后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买到了零食回到了医院。你看着我笑嘻嘻的吃着零食心里也乐滋滋的。

关于爸爸的作文:爸爸,我错了 第7篇

摘要: 哼,凭什么医药费我付,本是他不对,老师为什么偏向他呢,我回家该怎么办?我不禁这样想。回到家,爸爸问我怎么了,我支支吾吾的说“班中要作业费”这是我早编好的话语。爸爸说道,“没什么,我给你。”看着钱,我又看了看爸爸那张憔悴的的面孔,我哭了,道出了事情的真相,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别哭了,孩子,诚实最重要,金钱也抵不上,你要记住呀,另外解决问题不能用极端的手段,你早已点告诉我这些事情,我找他的爸爸谈,不至于酿成今天的结局,去给他道歉,”我抹去泪点点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要有勇气主动承当责任,方是明智之举。那天天气沉闷,空中乌云密布,路旁的小树看起来无精打采的样子,我背着书包低着头闷闷不乐,因此看什么也不顺眼,脚下见啥踢啥,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为什么我的心情这么糟糕呢?是因为班里的“地头蛇”,他经常欺负我,打我骂我讥刺我,我忍气吞声忍了好久,今天他又一次欺负了我,我忍无可忍终于火山爆发了。我拿起手中的铅笔盒愤怒的向他扔过去,只听啪的一声,铅笔盒不偏不斜击中了他的额角,一滴滴红色的液体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教室里静极了,静得仿佛能听见血的滴答声。大家都惊呆了,眼睛直直的瞪着我,我也惊呆了,没想到我一失手竟造成这么大的事故,接下来就听到他哇哇的哭声,老师闻声赶来,问清了缘由,酷似冰雹的批评劈头盖脸而下,我竟麻木了,呆若木鸡。后来老师带他到卫生院进行简单的包扎,说医药费20十元,由我来付,我一听眼前一阵眩晕。

哼,凭什么医药费我付,本是他不对,老师为什么偏向他呢,我回家该怎么办?我不禁这样想。回到家,爸爸问我怎么了,我支支吾吾的说“班中要作业费”这是我早编好的话语。爸爸说道,“没什么,我给你。”看着钱,我又看了看爸爸那张憔悴的的面孔,我哭了,道出了事情的真相,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别哭了,孩子,诚实最重要,金钱也抵不上,你要记住呀,另外解决问题不能用极端的手段,你早已点告诉我这些事情,我找他的爸爸谈,不至于酿成今天的结局,去给他道歉,”我抹去泪点点头。

后来我付了医疗费,并向他道了歉,他也向我道了歉。

关于爸爸的作文 第8篇

一、改变教学重点

第一次教学这篇课文,学习重点确立的是插叙。围绕着插叙,我们讲了什么是插叙,插叙的内容,插叙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而第二次确立的学习重点则是插叙的内容:课文在叙述“我”去参加小学六年级毕业典礼的事件中,插叙了爸爸在医院里对“我”的叮嘱,又插叙了小学二年级时因赖床不起而被爸爸狠打,还插叙了爸爸爱花,让我去银行汇款等事件,总之,都是围绕着爸爸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来叙述的。在讲清了这些事件之后,再简要讲解什么是插叙、插叙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比较一下,两次所学习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顺序有所变化,可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应该是插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的更紧密,易于理解和掌握,而插叙则比较抽象难懂。看来还是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作为突破口,效果更好些。

二、重新设计课前导语

第一次运用的是目标导入法,其目的是向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插叙),以期引起学生注意。第二次则是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导入: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对我们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我们的成长起到保驾护航和引导督促的作用。那么在家里,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的呢?(学生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三点,1.言传身教;2.责骂或狠打;3.指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说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让我们永生难忘,永远感激……。这个导语的设计,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记忆的大门,立刻使思维活跃起来,所以理解起课文来非常轻松容易。

一个很不引人注意的导语,很简单很实际,看似游离课文,却在课文之中,既不涉及语文基础知识,也不涉及语文基本技能,只是根据教学重点,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但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上好语文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调整教学思路

第二次教学这篇课文,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之后,再提出一些思考题,与学生一起去思考探究。如:1.文中的爸爸是怎样一个人?他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2.标题和结尾的含义?3.眼前的事件和插叙的事件分别围绕着哪两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4.本文对爸爸的离世写得非常含蓄,哪些语句暗示了爸爸将不久于人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而第一次教学时,是把这些问题穿插在内容的分析上,即边理解边思考探究。

显而易见,第二次教学思路比较清晰,适于学生认知,而第一次思路较乱,整体把握和思考探究同时进行,扰乱了学生的视角,没有让学生抓住重点。

四、重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确实培养了一部分优秀生,但却忽略了整体进步。现在我们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补充。以求对问题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不仅如此,也给众多同学创造了思考、发言的机会,从整体教学效果上有了明显提高。

《爸爸的花落了》这个教学案例,给我的启发非常大,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

1. 不必盲从教学参考,也不必迷信别人的教案设计,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我们在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有创新精神,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努力探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2. 将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落实到实处。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更应该着眼于现实生活,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目的之一。并精心安排这些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 深入研究《新课程》中所出现的新名词:探究性学习、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探索出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力争少走弯路,不走弯路。

关于爸爸的“新命题” 第9篇

在家里地位总是排行老四的那个人?

(前三位分别为宝宝、妈妈、宠物猫)

或者是,总认为孩子就该妈妈带,于是甘心做孩子教育的“甩手掌柜”的那个人?

然后,造句,格式如下:

爸爸是一个家庭的……

若将家比喻为一个人体,爸爸在哪里呢?

我们有请四位爸爸,他们每个人都有关于这个句型的自己的答案。

那么,读者爸爸,你呢?

蔡春猪,曾做过时尚杂志编辑、时事脱口秀《东方夜谭》策划兼副主持,现从事影视剧编剧。儿子喜禾两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后,蔡春猪开设微博“爸爸爱喜禾”,被誉为“自闭症之父”,一句“犬子在,不远游”让无数人为之动容。2011年7月出版图书《爸爸爱喜禾》。

蔡春猪&喜禾:爸爸是一个家庭的拳头

曾被姚晨说是“《东方夜谈》里露背不露脸却最吸引人的小蔡”过去是风流人物,微博名叫“中戏女生有毒”,内容也充满了他对那些“毒品”的调侃和不加掩饰的意淫。不过在两岁零六天的儿子喜禾被诊断为自闭症后,蔡春猪毅然将微博改名为“爸爸爱喜禾”,他生活的新时代到来,从此,爸爸的心只给喜禾。而那曾经是倜傥才子摇着折扇的一双手,此刻握成了拳头:如果生活给了我们一记直拳,我们就还他一记摆拳、再一记勾拳……总之,我们要站着,而且还得把生活的苦难、人生的沧桑,统统给打趴下。

既然哭没用,那不妨搔搔命运的胳肢窝吧

最早医生宣布喜禾是自闭症儿时我也哭,哭得比马锦涛还汹涌,可是不管怎么悲伤,日子还得一天天撑着过下去。在巨大的悲伤面前,我沉沦了三日。三日之后,我又振作起来。振作的标志是我又开始肆无忌惮地开玩笑了,而且是拿儿子开玩笑。微博上曾有人指责我:“你为什么还笑得出来?!”我回答他:“同志,医生只是说我儿子是自闭症,没说我面部肌肉瘫痪,我怎么就笑不出来。听说过恨人有笑人无这句话吧,如今我有了个自闭症儿子你们没有,我更有资本资格笑话你们。”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偏偏是我,遭遇了如此的噩运?难道就是因为我年轻时辜负过几个女孩?老天爷您是不是量刑过重了?我有没有申诉的机会?还是因为在还没有以及刚刚有了儿子的时候,我曾经这样设想过他的未来:书能读就读,不能读别勉强。结果我的诚意感动了上天?我儿子从此以后都说不定再也不用念书了?我原来曾经很牛B地跟人说我偏就要让我的儿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儿子给我超额完成了任务:彻底倒在了起跑线上。

逃避的想法不是没有过。刚好那个时候我还看到了条新闻:说美国一场龙卷风把一个孩子从他爸爸手里刮走了,转发评论时我说想去美国。于是很多微博友认为我是要抛弃喜禾。其实我没那个意思,美国那个父亲后来又找到了孩子,去美国没用。何况喜禾太胖了,龙卷风的力量还是有限的,要先减肥。

喜禾啊,你什么时候叫爸爸?

我觉得喜禾和普通小朋友其实也没有多大不同,只不过他超级喜欢一些东西,比如说电梯。于是我就经常抱他到附近一个塔楼里重复坐电梯的游戏。每次电梯门还没开他就开始兴奋了,又蹦又跳。进了电梯,门刚关上,他又立即躺下,四仰八叉地,姿态舒缓宁静,那样子真的像是要坐宇宙飞船回家了。那姿态,真他奶奶的像是外星人的儿子。

喜禾还超级热爱噪音。马路上驶过一台轰鸣的拖拉机,喜禾直直走了过去,还有50米,突然加速冲了过去,同时开始疯狂地晃头……毫不夸张的说,喜禾当时的状态就像吸毒。

教喜禾辩认识物卡片,几十张卡教过几遍后他不但认识而且绝大部分都能准确说出来,但我是他爸爸教了上百遍他还是记不住……嗯,我接下来的工作是把我的照片混到卡片里面去。

有段时间喜禾很喜欢小狗,那段时间见到我就叫我狗或者狗狗;最近他喜欢火车,见到我就叫我火车。从四肢爬行到轮轨,人类用了几千年,我只用了半年。从这里面我看到了希望,我可以等,等他喜欢爸爸的那一天,见到我就会叫爸爸了吧?

我那貌似艺术家的儿子

要说没领略过异样的目光那可真是瞎掰。小区几个老太太,总看我独行侠般的儿子,然后在那里嘀嘀咕咕。要不是怕她们有心脏病,我一定绕到她们后面,然后大声地说:对,你们说对了!

不过还真不能怪她们好奇。喜禾趴在地上把小广告撕成一条条、并一条一条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品尝的时候,旁边有个大妈实在憋不住了跑过来向我不耻下问:“他为什么要撕啊?”我答:“他们把我的电话号码写上了。”

喜禾最近又喜欢踮脚尖走路,一旦有人注意到,我就踮着脚尖从他们跟前飘过。这样他们只会觉得这个父亲有问题。有个家长一直就很留意喜禾,尤其他走路。有天她终于过来,问我:你儿子是在哪个艺术幼儿园?说明一下,她女儿5岁了,练了两年芭蕾垫脚尖走路还是不行。我说,我儿子还没上幼儿园,那是天赋-终于能让别的家长嫉妒我一次了!

一群角马身边游弋着一头狮子

送喜禾上普通幼儿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我和他妈极力瞒天过海,可聪明的老师还是很快看出端倪。没两天老师就找我们谈话说:“喜禾的口音就像一个外国人。”我随口胡诌:“喜禾是姥姥带大的,他姥姥是新疆人。”老师说:“喜禾特别不爱说话。”他妈妈果断地把责任推到我身上:“他爸爸5岁才说话,遗传。”

不过,其实说这些都没有用,因为喜禾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情况,就犹如《西游记》第五回所书:“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老师婉转地要求我们带喜禾去医院检查。我见已被逼到墙角,抗拒无门,立马换上一脸坦白从宽的可掬笑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老师诉说自己作为一个自闭症家长的难处,以及想让儿子融入社会的诚意,把个年轻貌美心软的老师感动得涕泪涟涟。

从此后老师就乖乖地给喜禾上课了,再没提让我们领喜禾回家的要求。喜禾只要表现好,就会得到“一块”他最喜欢的饼干。那“块”饼干比米粒大不了多少,一个小时累积下来,基本上能够得到整整两块……我好好奇,老师怎么做到的,能掰到那个地步而不碎。

儿子上的幼儿园有博客,每天会把学习活动的照片登出来,一幅照片是幼儿园十几个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顺从地听故事做游戏,喜禾独自游荡在周围。这情景很“动物世界”,令我想起赵大叔慈祥忠厚的配音:“肯尼亚马赛马拉的旱季又来临了,一群角马正漫不经心地吃草,它们的身边,游弋着一头狮子……”

喜禾,你是度我的佛

没有喜禾的日子里,我在外省的一个小县城里吊尔啷当地厮混到中专毕业,然后像一匹终于脱疆的小野马一样,打着响鼻、跃起前蹄、一路灰土狼籍狂奔到了北京。在这座伟大庄严明亮被微博友们以“帝都”相称的北方城市,我曾经混迹于时尚杂志界、编剧界、作家界……但结果,怎么说呢,除了在《BAZZAR》诱拐到了一个勤劳善良勇敢宽容的老婆-也就是喜禾他妈外,罕有收获。

特别是在确诊喜禾自闭症的前两年,我运交华盖,写的电影电视没人拍,写的小说人家嫌太流氓不给我出……总之,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结果喜禾出了这档子事之后,我连写几篇微博居然都能攒成个集子,养家糊口,不说别的,喜禾在确诊自闭症之后这半年多的庞大开支,以及喜禾妈辞职专心照顾孩子后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经济压力,都由我没受过戏文系熏染的“野笔”一力承担了下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喜禾,你是度我的佛。

高调的公开自己的儿子是自闭症,我其实也很矛盾。很多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推到前台,我想试试,看结果会如何。下军旗,我信奉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公开是不是对他最好的保护呢?对了顺便提一句,下军旗我总是输得很惨。

我的梦想是如果有一天,我儿子问我,“爸爸,幸福是什么?”

我会毫不犹豫地喜极而泣:“儿子,你这么问,老爸我幸福了。”

郭晓冬,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代表作品有电影《暖》、电视剧《大校的女儿》、《新结婚时代》、话剧《钢的琴》等。儿子诚诚出生于2010年4月12日(我们拍封面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

郭晓冬&诚诚:爸爸是一个家庭的脊梁

郭晓冬说爸爸和妈妈的爱是一样的,他说的一样,是说数量。其实也并不是说爸爸的爱和妈妈的爱在何时何事上都分毫不差,而是爸爸对孩子的爱,是无穷多;妈妈对孩子的爱,也是无穷多……两者相较,就成了一样。说起不同,妈妈像是一个家庭的怀抱;而爸爸,却是一个家庭的脊梁。

立身为教,让儿子懂得责任感

我对诚诚最大的希望,不是他长大后能如何升官发财成名,而是希望他能长成为一个脚踏实地、胸怀大度的人,一个做任何事情都能够独挡一面的男子汉,对自己、对家庭、对周围社会都负起应负的责任。

现在诚诚才两岁,我说话他不一定全能听懂。但从他这个年龄开始我就在不断地告诉他:男人和女人在世界上分工不同,做男人首先要有担当、知道负责、有承担。一个男人可以没有一切,但是如果没有责任感,他就连一个男人都谈不上;同样,一个男人即使有了一切,却没有责任感,那他也根本谈不上“成功”。男人,无论你是作为一个自然人,还是社会人,责任都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做一个孩子的爸爸,我知道不仅仅是传递给他母亲一个细胞、和她共同将生命延续下去那样简单,做爸爸要有承担一个家庭的度量和勇气,不仅仅是对老婆对家庭要负责,而是对你生命中的每一点每一滴,都要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从我做了父亲的那一天开始,孩子的眼睛就老是在看着你,我做了什么,孩子心里都有一本帐。孩子会知道:我对周围的人怎么样,对社会对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所以为人父母,既难也易,最重要的是你要求好自己。只要你要求好自己,其实你不用去要求孩子。

父亲是一个家庭的脊梁。我一生最大的愿望不是有多红、事业得到如何发展。而是二十年、三十年过去,诚诚长大之后回忆他的父亲,会忆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天塌上来有爸爸撑着,不管家庭遇到什么事,全家人都能觉得稳妥安心,因为有了爸爸,一切都没有关系。只要爸爸在,再大的风浪也击不溃我们。

一个可爱的人,必定是会以单纯的眼光,默观这个色彩纷呈的世界

诚诚现在好可爱。我每拍片回家,他一定是会像个小跟屁虫似的跟着我,我走到哪里他都跟到哪里。我运动,他也跟着跑;我打球,他会帮我拿球拍、捡球;我最“受不了”的是每每我想在他面前严肃一下、批评他的某些小毛病时,他望着我,甜甜地叫一声爸爸,我瞬间就融化了,批评的话当然也丢到了爪哇国。

我想要我的诚诚永远都保持可爱。当然,不是永远都是这种婴儿的娇憨甜蜜的可爱,而是一种更宽泛的东西,比如保持一种可爱的心境。以前我上中学时学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里的“可爱”就不是软绵绵甜蜜蜜的可爱,而是值得人爱、值得人尊敬的意思了。

想要保持可爱,有时候需要点像诚诚一般单纯的心境。用婴儿样黑白分明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简单而纯粹,人就会特别正直、特别平和。我承认在某些时候,职场、情场当中,“坏男人”受宠,现在社会还流行什么“花美男”,但是诚诚做为我的儿子,我希望他正直、努力、谦逊。我希望他像一棵白桦树,树冠枝叶茂盛,树干别无旁支,亭亭玉立。而且我笃信不论时代潮流如何变幻,这种最质朴本真的美好品质一定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并且会在姹紫嫣红开遍之后,最终挺立而出,受到别人的肯定与欢迎。

慈母严父,父爱的意义在于激励孩子的勇气

因为诚诚是男孩子,我对他的要求比较严格,严格不一定是严厉,严格是一种以高标准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父亲深沉的爱。

虽然诚诚只是个两岁的小孩,可我还是不喜欢他过分的“娇嫩”,比如小时候,在家里楼上传来一点点声音,他会拍着自己告诉我他很害怕,每当这时我就会告诉他:“诚诚不怕啊!你有拳头、有飞毛腿啊!出拳!出腿!”我会在这样的一些地方,锻炼他的胆量,也向他传递“男孩子应该无所畏惧”的道理。

现在是个物质条件丰裕的时代,但我不会对诚诚过分宠溺,不会让他觉得什么东西都可以轻易得到,所以也就不需要去珍惜;诚诚有时会闹点小性子、做事情虎头蛇尾不耐烦,每当这些时候我都会相对比较严厉地批评他。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没有多好的物质条件给我,但他会告诉我:物质的富足不是真富足,有坚定的目标和百折不挠的自信才是真正的富翁——这种观念让我受益终生。我一辈子没有去和别人攀比过,因为没有意义,读大学时我吃不上饭,人家拿着手机,我连饭钱都没有,怎么比?惟有和自己的过去比,和自己内心的目标相比,才是最重要的事。以后,等诚诚长大了,我希望这些朴拙的道理能够再传递到他的身上,然后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严格不代表忽略孩子的感受,好男人既有铁骨,又有柔肠

很多男人误以为男人的“顶天立地”就表现在外面做多大的事业,他们理直气壮地把家里的事都丢给老婆,对孩子也撒手不理,以为这样就是男人的粗犷胸怀。其实这恰恰是最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的男人其实还不如一个“家庭煮夫”更像家的脊梁。

孩子衡量父亲,用的永远不是“钱”,而是“爱”。要教养一个好孩子,真的不在于你的经济环境有多好,而是要给孩子陪伴,时时刻刻把你的人生经验、你对事物的理解告诉他,让孩子有一颗平和而又上进的心,去面对将来的道路。

我平时只要有一点时间,都会尽量留给诚诚。最近在武汉拍戏,老婆也带着诚诚住在武汉的娘家,我每天收工,不管多晚都会回岳母家,只要儿子还没睡,我一定陪他玩,哪怕没力气和他玩,也一定要抱抱他亲亲他,和他聊几句,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牵挂,和深厚的爱。

我不敢说我是一个多好的父亲,事实上我拍戏经常五湖四海地跑,和诚诚和老婆都是聚少离多。但我相信诚诚一定能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无论我们隔多久不见面,只要一见到我,诚诚就很高兴,扑上来亲昵我,每次在电视屏幕上看见我,诚诚也都会手舞足蹈地叫爸爸。我们的心是永远贴在一起的。

熊磊,儿童文学作家,儿童美育机构正声儿童艺术创始人。曾与弟弟熊亮联手创作图画书,并屡获大奖。奇异堡童书创始人之一,五色土原创图画书研究中心成员,公益刊物《绿孩子》编委会成员。儿子小步的偶像爸爸。

熊磊&小步:爸爸是一个家庭的脚

老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话还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脚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你能够走多远,有多少眼界,有多少行动力,都取决于它。除此之外,脚还是一个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根基。

四处走走,找点好东西给孩子看

其实在小步自己做出选择之前,我也不清楚小孩子喜欢看什么。我做的就是带他到图书城,让他自己挑书,他喜欢的、我翻翻后觉得还好就全都替他买下来,虽然网上买书会便宜一点,但去书城泡一下午,那是种氛围,我和小步都很依赖这种氛围带给人灵魂上的“润物细无声”。

我自己从前做过艺术品收藏、画廊经纪人的职业,我觉得好的美术馆、展览会,都会带小步去欣赏,多看些好东西,他的品位才会慢慢滋长起来。当然小步也不是一开始便对那些镶在精致画框里的画感兴趣,所以他年幼时,我更倾向于带他参加那些搞美术的朋友家里举办的、轻松的鸡尾酒会性质的展览,因为那些画展都有会准备些零食和饮料,我假装带着他吃吃喝喝、转转悠悠一下午,他不知不觉就受了好些艺术的薰陶。

我还会带小步看电影,到正经的电影虫淘片子的吧里去淘片子,或者是进设备最先进的电影院,小步6岁的时候就可以看黑泽明了,我不是说他有多爱看,但大致故事他能看懂、能领会。当然我不是鼓励家长替孩子选择黑泽明那些暴力美学倾向明显的片子,你得讲究一点,选适合孩子接受的那些,实在拿不准的话就更多的选点卓别林什么的吧,不大容易出错。

总之,我带着小步四处走,为的是想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兴趣爱好和我差不多的文艺范儿的男孩,我有些自私地想:这样我们父子将来会有更多共同语言,有很多可聊的。

带小步去旅游,共同用画笔记录见闻

如果时间稍微宽裕一点,我会尽可能安排带小步出门旅行。短途如北京周边旅行,通常我家每半个月都会有一次;长途旅行如出国,我也会见缝插针地安排,并且在路途中鼓励小步和我一起作画。我画一幅,他画一幅,我常常发现小步的画闪动着稚嫩的灵气,比我的画作要好。

即使实在抽不出时间陪小步一起出发,我也会为小步和妈妈规划线路,像去年妈妈和姥姥带小步周游东南亚,我就为她们制定了详尽的线路图。我总觉得和妈妈相比,爸爸选择东西时的格局更大些,粗犷开阔的视野更适合男孩子,所以我自恋地觉得,做这些事情不能完全交给妈妈。

一起散步,陪伴孩子上学

我一有时间,就会带上小步去家附近的小型公园散步。散步是很放松的时间段,我们彼此聊的话题可以飘得很远。我们会聊诗歌、小说、电影,还会根据眼睛能看见的素材编一些故事,比如说今天下了一点微微的小雨,我俩就会一起编个小雨的故事。

小步在散步中看到什么都会随机发问,历史、地理、数学、艺术……说实在话,小孩子的好奇心真是蛮考验家长的基本功,每当被小步问到词穷时,我都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我经常会老老实实地举起双手,告诉小步:对不起,爸爸不会,爸爸回家查书。

每天早上我还会送小步上学校,步行或是骑单车,起床的时候天是乌黑的,他穿完衣服,天是昏暗的,出门时,天是朦胧的,上班的人面无表情地等候公车。大多数时间可以同时看到太阳和月亮,小步分别跟太阳和月亮说早上好和早安。

到了学校门口的包子铺,里面的家长都是认识的,但很少彼此说话,大家都只对孩子说,“快点吃!快点,来不及了!”小步的外号叫“包子熊”,因为同学们老见他吃包子。“油饼张”比我们晚来几分钟,见面他俩就用互相扫射来问好。

授课时的山野之趣

必须要说小步给我的生命带来了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自我层面的,而是我的事业在有了小步之后,真切地拐了个弯,并且依照趋势来看,还发展得很好。

我一直很注重陪养小步身上的艺术天份,尤其是绘画天份。他到了合适的年龄我想要为他找一间美术学校,可我很快发现花在找学校上的精力,要比我自己辅导他还要多。于是我就开始自行辅导他画画,并从教他的过程中积累归纳了经验。到后来,我索性找了一拨志同道合的老师,共同做起艺术教育的工作来了,这就是“正声”教育机构的由来。

我们的美术课不是在课堂里上,而是在山野、寺庙、古乡镇中,一边游玩一边上课。上周我们上山水课,爬一座有很多小溪的山。我统计了一下,这次山水课很共有4次有人滑进水坑,3次都是我儿子。但我没法责怪他,只能默默帮他拧干裤子——因为剩下那1次的倒霉蛋就是我。只能说小脑不发达是遗传的。

上一篇:翻译难点名称译法下一篇:2022年某医院申报“五一巾帼奖”先进集体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