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

2024-06-30

一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精选14篇)

一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 第1篇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复习计划

1. 第一单元复习:“位置”的复习

5月28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一单元的第一至二节”内容,并做练习。5月29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一单元的第三至四节”内容,并做练习。5月30日,复习内容:做第一单元测试练习。

2. 第二、三单元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图形的拼组”的复习

5月31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二单元的第一至三节”内容,并做练习。6月1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三单元的图形的拼组”内容,并做练习。6月2日,复习内容:做第二、三单元测试练习。

3.第四单元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6月3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四单元的第一至二节”内容,并做练习。6月4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四单元的第三至四节”内容,并做练习。6月5日,复习内容:做第四单元测试练习。

4.第五、六单元复习:“认识人民币”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6月6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五单元的第一至二节”内容,并做练习。6月7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六单元的第一至四节”内容,并做练习。6月8日,复习内容:做第五、六单元测试练习。

5.第七单元复习:“认识时间”的复习

6月9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七单元”内容,并做练习。

6月10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七单元”内容,并做练习。

6月11日,复习内容:做第七单元测试练习。

6.第八单元复习:“找规律”的复习

6月12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八单元”内容,并做练习。

6月13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八单元”内容,并做练习。

6月14日,复习内容:做第八单元测试练习。

7.第九单元复习:“统计”的复习

6月15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九单元”内容,并做练习习。

6月16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九单元”内容,并做练习。

6月17日,复习内容:做第九单元测试练习。

8.第十单元复习:“总复习”的复习

6月18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十单元的第一节”内容,并做练习。6月19日,复习内容:复习课文“第十单元的第二节”内容,并做练习。6月20日,复习内容:做第十单元测试练习。

9.综合模拟测试

6月21日,做综合测试练习1。

6月22日,做综合测试练习2。

6月23日,做综合测试练习3。

6月24日,做综合测试练习4。

6月25日,做综合测试练习5。

一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 第2篇

一、学习实际情况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数学课的形象、生动、有趣,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很喜欢上数学课。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讨厌单纯的练习。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2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童玩理念下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第3篇

一、创设情境, 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年纪十分幼小, 对童话故事、谜语游戏的兴趣要远高于学习。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像教师在讲解关于“计量单位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 先要选好要学的单位, 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体积单位等, 与之对应的是厘米、千克、毫升, 教师要依次进行讲解, 就拿千克为例, 教师可以设计“小朋友称体重”的游戏, 假设这里是体检室, 要大家进行体检, 那么同学们的体重的计量单位就是千克, 某学生40 千克, 某学生39 千克, 这就是千克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数学知识是通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得来的。所以在教学时,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让其自主参与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 这样不仅令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 而且会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更加崇拜。教师在“商场购物”一课中设计了有趣的数学活动, 活动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对人民币面值“元、角、分”的认识, 上课时将班级假设为“某某商场”, 学生5 个人分为一组, 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记账员、收纳员、以及评判员等角色, 然后将某些“商品”进行标价售卖, 游戏开始后模拟商场购物进行货币交易, 此过程中要模拟生活中真实购物的场景, 不仅问价还要讨价还价, 交易时注意钱的换算, 贴近生活的情境会加深对数学应用的认识, 让学生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二、组织活动, 丰富学生的数学内涵

实践活动的感染力非常巨大, 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多种数学感官体现出来, 激发数学实践的兴趣。同时学生还可以积累更多的案例素材, 数学应用的表象更加清晰的建立, 对材料分析、比较、概括、整理等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所以教师要多多开展数学活动, 提升学生的数学内涵。在进行“圆周长”课时学习时,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 让学生提前将卷尺、细绳、直尺、硬币准备好, 关键的道具还有容易折叠的圆形纸片, 教师先让学生用细绳和卷尺测量圆形纸片和硬币的周长,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 让学生测量它的周长, 学生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测出了黑板上的周长, 教师接着问:如果测操场的周长还能用绳子去量吗?学生发现问题后, 教师要及时地点拨, 推导出圆周长和圆直径的关系。

任何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 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将童玩理念和数学教学有机融合, 引导学生接触数学的本质核心。在“自制年历卡片”活动中, 教师要向创设环境, 将精美的年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同学们, 学生欣赏年历时, 教师要对年历的历史、文化和用途加以解说, 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年历的认识,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年历。制作过程中, 学生会自主加深年历的了解, 对年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也有了深入的掌握, 这就是在数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三、营造氛围,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童玩理念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数学环境。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充满挑战和趣味性。就像在“乘除法练习”中, 有一个小例子:森林着火了, 猴子们要过河避难, 每个大木筏只能载六只猴子, 小木筏能载四只猴子, 一共有四十八个猴子, 那么都乘坐大木筏要几个?都乘坐小木筏要几个?首先让学生养成思维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程度, 结合实际内容就会将题目解决出来。还有在“表面积变化”相关数学知识学习中, 教师可以将几个体相同的正方体拼在一起, 形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 进而完成以下的表格。

然后学生们通过观察, 互相交流讨论, 总结出表格内四项要求的关系, 教师此时要用挑战的方式提问学生们:如果用更多的正方体拼接会是什么情况?像6、10、100 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刚刚总结出来的规律进行推导计算, 直接算出结果。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对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提高了数学思维, 做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

童玩理念下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第4篇

一、创设情境,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年纪十分幼小,对童话故事、谜语游戏的兴趣要远高于学习。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教师在讲解关于“计量单位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先要选好要学的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体积单位等,与之对应的是厘米、千克、毫升,教师要依次进行讲解,就拿千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小朋友称体重”的游戏,假设这里是体检室,要大家进行体检,那么同学们的体重的计量单位就是千克,某学生40千克,某学生39千克,这就是千克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是通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得来的。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自主参与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不仅令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而且会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更加崇拜。教师在“商场购物”一课中设计了有趣的数学活动,活动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对人民币面值“元、角、分”的认识,上课时将班级假设为“某某商场”,学生5个人分为一组,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记账员、收纳员、以及评判员等角色,然后将某些“商品”进行标价售卖,游戏开始后模拟商场购物进行货币交易,此过程中要模拟生活中真实购物的场景,不仅问价还要讨价还价,交易时注意钱的换算,贴近生活的情境会加深对数学应用的认识,让学生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二、组织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内涵

实践活动的感染力非常巨大,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多种数学感官体现出来,激发数学实践的兴趣。同时学生还可以积累更多的案例素材,数学应用的表象更加清晰的建立,对材料分析、比较、概括、整理等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所以教师要多多开展数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内涵。在进行“圆周长”课时学习时,教师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提前将卷尺、细绳、直尺、硬币准备好,关键的道具还有容易折叠的圆形纸片,教师先让学生用细绳和卷尺测量圆形纸片和硬币的周长,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让学生测量它的周长,学生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测出了黑板上的周长,教师接着问:如果测操场的周长还能用绳子去量吗?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地点拨,推导出圆周长和圆直径的关系。

任何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将童玩理念和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接触数学的本质核心。在“自制年历卡片”活动中,教师要向创设环境,将精美的年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同学们,学生欣赏年历时,教师要对年历的历史、文化和用途加以解说,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年历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年历。制作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加深年历的了解,对年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也有了深入的掌握,这就是在数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三、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童玩理念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数学环境。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充满挑战和趣味性。就像在“乘除法练习”中,有一个小例子:森林着火了,猴子们要过河避难,每个大木筏只能载六只猴子,小木筏能载四只猴子,一共有四十八个猴子,那么都乘坐大木筏要几个?都乘坐小木筏要几个?首先让学生养成思维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程度,结合实际内容就会将题目解决出来。还有在“表面积变化”相关数学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几个体相同的正方体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进而完成以下的表格。

然后学生们通过观察,互相交流讨论,总结出表格内四项要求的关系,教师此时要用挑战的方式提问学生们:如果用更多的正方体拼接会是什么情况?像6、10、100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刚刚总结出来的规律进行推导计算,直接算出结果。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对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数学思维,做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

一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 第5篇

数学第一册期末复习计划

条滩小学周金红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较好,对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很好,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试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但对应用题还不太适应部分差生无法判断用什么方法去做,对提问题脑海中印象不深,有的不知怎么去提问题。在本班学生中优生占50%,中间人占40%,差生占10%。差的原因是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差。对试题的理解能力较差,识别能力弱,且教师辅导不及时,训练不到位。

二:复习内容:

(1)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复习认识图形,比高矮、大小、轻重,认识钟表和简单的统计。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20以内数字之间的联系。

(2)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重点:

(1)重点复习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复习数的概念中突出数的组成。

五:复习难点:

在分析、讨论、交流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六:复习措施:

(1)紧扣课本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易混淆的题型进行比较讲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计算能力。

七:、奋斗目标:

力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使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力争取得前三名。

八:复习方法:归类复习。

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第6篇

一、复习目的:

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减法。

3、能根据给出的标准,自己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4、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学会找规律,完成图形、物体、数字,以及加法算式的规律填空。

6、能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能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减法。

复习难点:学会找规律,完成图形、物体、数字,以及加法算式的规律填空。

三、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内容有: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合与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其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有:比一比、分类、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数的读写等内容;而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合与分、找规律这三方面的内容比较差。较多的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算式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不能准确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四、复习措施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进行复习: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2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练习。

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第7篇

一、学习实际情况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数学课的形象、生动、有趣,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很喜欢上数学课。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有部分学生因智力问题、贪玩而使学习有较大的困难。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讨厌单纯的练习。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2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专题活动,让学生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

2、生活中的数(20以内数的认识)

3、计算

月5-8日)

4、认识图形和钟表

5、用数学

日)6、测试。

日)

1课时(1月2日)2课时(1月3日)

3课时(1

2课时(1月9~10日)

1课时(1月11

一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 第8篇

一、倾听学力的三个层次

按照对学生倾听能力的要求, 可以把学生的倾听学力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

让学生学会倾听, 能复述、评价别人的发言, 这是对学生倾听学力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

2.第二层次

让学生学会补充别人的发言, 根据自己的思考大胆质疑和反驳, 这一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还要其进行简单的思考, 对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3.第三层次

学会归纳、学会反思性学习, 这一层次是对学生倾听学力的最高要求。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学力

1.让学生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树立倾听的意识

首先,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如告诉孩子“要发言, 先举手”“同学讲、认真听”, 要求当其他孩子在发言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屏幕或黑板、耳朵要认真听着、嘴巴要闭着、小手要放好, 倾听的时候要有表情, 或微笑、或微微点头, 听完后要有反应, 或认同、或质疑, 如果有补充或质疑要学会耐心等待, 不要打断同学的发言, 等同学说完后再举手发言。

其次, 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倾听习惯。当老师在讲重要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孩子竖起耳朵, 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有提示性的语言, 如“我要开始说了, 请大家认真听!”说完后问问大家“你们听懂了吗?有什么意见吗?”

再次, 要树立认真倾听的典范。在每节课上评出“最佳小听众”, 给予鼓励与表扬, 并及时给予有指向性的评价, 如“你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 听得可认真啦!“”我看见你在微微点头, 说明你听懂了!”“你不仅听清了他的发言, 还能进行补充, 是会倾听的孩子!”这样, 学生不仅认识到认真听的重要性, 还知道了该如何去听。

最后, 要及时纠正班上不认真倾听的现象, 并与孩子一起讨论这种习惯的不良后果及解决的办法。这些都是在为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做足准备。

2.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倾听

要细化听的要求, 明确告诉孩子听的时候要带着“五心”:一要专心, 当老师或同学讲的时候不能想其他的事;二要耐心, 不插嘴、不打断他人的发言, 听完别人的发言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要细心, 要能发现他人有错或不完整的地方或者是值得欣赏的地方;四要虚心, 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或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时要虚心接受;五要用心, 对于他人的意见要能判断正误、有选择性地接受, 做到“说”“听”“思”并重, 相互促进。

3.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倾听能力

首先, 侧重复述能力的培养。这一层次只要求学生能复述、评价别人的发言。教师可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让学生复述教师的问题和要求, 复述其他学生的发言或对他人的发言进行简单的评价。

当学生的复述能力较好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二层次的培养, 即补充他人的发言, 初步进行质疑和反驳。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听懂他人的发言, 还要进行一定的思考。如, 在学习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探索9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时候, 生1 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出9 加6 等于15, 先在左边摆9 根小棒、右边摆6 根小棒, 然后从右边拿出1 根小棒到9 根小棒那一边, 生2 进行质疑:为什么要拿1根小棒到9 的那一边, 而不是3 根、4 根或者其他的根数?生1:拿1根小棒是为了和9 凑成10, 方便计算。生生互动就能很好地进行下去。

当学生能较好地补充他人发言, 进行质疑、提问和反驳之后, 就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性学习。如, 在一年级下册“图书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探索28 加4 等于几时, 学生可能想到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用竖式计算等几种方法得到28 加4 等于32, 教师可以提问:以上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可以归纳总结出: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 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4.家校联手, 共同培养学生的倾听学力

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可以每天对孩子进行5 题左右的听算训练, 要求孩子每天将所学内容说给家长听, 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孩子认真听, 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对于个别有多动症的孩子还要辅助药物治疗。

学生倾听学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期的督促, 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当把握好一年级这一时段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高度重视孩子倾听学力的培养, 把培养孩子的倾听学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一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 第9篇

关键词:倾听;学力;复述

倾听不仅是一种好的习惯,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学力,是其他学力得以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行为习惯较差,不认真倾听的现象特别严重,而一年级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孩子倾听学力的培养,下面我将结合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实际,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倾听学力的三个层次

按照对学生倾听能力的要求,可以把学生的倾听学力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

让学生学会倾听,能复述、评价别人的发言,这是对学生倾听学力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

2.第二层次

让学生学会补充别人的发言,根据自己的思考大胆质疑和反驳,这一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还要其进行简单的思考,对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3.第三层次

学会归纳、学会反思性学习,这一层次是对学生倾听学力的最高要求。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学力

1.让学生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树立倾听的意识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如告诉孩子“要发言,先举手”“同学讲、认真听”,要求当其他孩子在发言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屏幕或黑板、耳朵要认真听着、嘴巴要闭着、小手要放好,倾听的时候要有表情,或微笑、或微微点头,听完后要有反应,或认同、或质疑,如果有补充或质疑要学会耐心等待,不要打断同学的发言,等同学说完后再举手发言。

其次,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倾听习惯。当老师在讲重要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孩子竖起耳朵,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有提示性的语言,如“我要开始说了,请大家认真听!”说完后问问大家“你们听懂了吗?有什么意见吗?”

再次,要树立认真倾听的典范。在每节课上评出“最佳小听众”,给予鼓励与表扬,并及时给予有指向性的评价,如“你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听得可认真啦!”“我看见你在微微点头,说明你听懂了!”“你不仅听清了他的发言,还能进行补充,是会倾听的孩子!”这样,学生不仅认识到认真听的重要性,还知道了该如何去听。

最后,要及时纠正班上不认真倾听的现象,并与孩子一起讨论这种习惯的不良后果及解决的办法。这些都是在为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做足准备。

2.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倾听

要细化听的要求,明确告诉孩子听的时候要带着“五心”:一要专心,当老师或同学讲的时候不能想其他的事;二要耐心,不插嘴、不打断他人的发言,听完别人的发言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要细心,要能发现他人有错或不完整的地方或者是值得欣赏的地方;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或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时要虚心接受;五要用心,对于他人的意见要能判断正误、有选择性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倾听能力

首先,侧重复述能力的培养。这一层次只要求学生能复述、评价别人的发言。教师可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复述教师的问题和要求,复述其他学生的发言或对他人的发言进行简单的评价。

当学生的复述能力较好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二层次的培养,即补充他人的发言,初步进行质疑和反驳。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听懂他人的发言,还要进行一定的思考。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时候,生1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出9加6等于15,先在左边摆9根小棒、右边摆6根小棒,然后从右边拿出1根小棒到9根小棒那一边,生2进行质疑:为什么要拿1根小棒到9的那一边,而不是3根、4根或者其他的根数?生1:拿1根小棒是为了和9凑成10,方便计算。生生互动就能很好地进行下去。

当学生能较好地补充他人发言,进行质疑、提问和反驳之后,就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性学习。如,在一年级下册“图书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探索28加4等于几时,学生可能想到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用竖式计算等几种方法得到28加4等于32,教师可以提问:以上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可以归纳总结出: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4.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学生的倾听学力

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可以每天对孩子进行5题左右的听算训练,要求孩子每天将所学内容说给家长听,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孩子认真听,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对于个别有多动症的孩子还要辅助药物治疗。

学生倾听学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期的督促,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当把握好一年级这一时段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高度重视孩子倾听学力的培养,把培养孩子的倾听学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潘旭东,刘婕妤.以提问释问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研学力:“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实践与反思[J].小学数学教育,2014(Z2).

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第10篇

一 、复习的方法策略

1、以课本为主,学困生和中等生,首先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单元复习,并做单元测试卷,找到学生不足的地方,再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做题习惯,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做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设计专题活动训练,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时间安排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 2课时

2、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5课时

3、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课时

4、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2课时

5、统计 1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第11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我们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复习:

一、复习要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知识结构:

数与代数部分

20以内 100以内数的 量与计量 找规律

退位减法认识及加减法

(一)人民币的认识 时间的认识

简单计算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

上下、前后、左右相对位置 图形拼组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统计表 整理数据 解决问题

三、复习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

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学生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估测和测量身边的物体的长度,这样的操作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第12篇

期末将至,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的内容

本学期主要有如下几块教学内容:、数和数的运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100 以内数的认识;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2、空间和图形:位置;图形的组拼;

3、元,角,分

三、复习重难点1、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2、“位置”、“图形”和“找规律”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3、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表,会填补相应的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且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复习要点1、100以内的数

这部分内容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稍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复习时,注意突出各自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搞更好地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速度上不作要求,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也可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思路。

3、元,角,分。

复习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只要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进行应用。

4、位置和图形

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坐的位置;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中所摆的正方体有部分遮住,学生数的时候可能会有困难,可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再数一数,最后对照实物和图讨论以后看图时应注意什么。

六、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进行复习: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生进行个别辅导。

七、具体复习安排如下:

时间内容 复习课时

6.5100以内的数的复习1

6.6100以内的数的复习1

6.7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复习1

6.11 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复习1

6.12 元,角,分1

6.13 元,角,分1

6.14 位置与图形1

6.15 找规律1

6.18 全面复习1

6.19 全面复习1

6.20全面复习1

6.21全面复习1

谈谈高中数学后一阶段的复习 第13篇

在后阶段复习中,很多高三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实他们都到了高考准备工作的瓶颈口,也进入了对知识梳理的过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养,是数学学科复习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要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复习,面广量大,不少考生感到既畏惧,又无从下手.所以,我自己想谈一谈数学复习中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对数学知识的考查

数学知识是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和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技能,考查要求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重点知识,考查时会保持较高的比例,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对数学运算能力的考查包括数和式子的运算,要求对计算和逻辑推理进行考查,以含字母的式子运算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与抽象的能力,考查时注重推理;实践能力是指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考查重点是如何将客观事物进行数学模型.

二、提高复习质量的几点建议

考前做好准备,要忙而有序,俗话说:“学不好,一定考不好”,岂不闻务,“场内一刻钟,场外十年功”这说明,要想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一定在平时就要刻苦努力,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考试时临场发挥时的心理因素和方法因素,能对知识和能力水平同等学生的考试成败起关键性作用.那么,面临考试,为了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从知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充分了,才避免心理上的紧张,要认识到,这次考试是考查自己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因此,自己要静下心来下决心再认真地进行一次有准备的系统复习,使自己在知识的掌握上比过去更加完整,在复习时我们要注意平时通过加工整理出来的笔记、错题纠正本等,做一做考前的智力热身,要特别注意课本中那些容易遗忘的公式定理法则等,注意它们的使用条件,强化复习,抓住基础.

(二)基础复习阶段,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纵横联系的网络,突出知识主干、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始终是数学高考的主旋律.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易、中、难题的占分比例控制在3∶5∶2左右,即中、低档题占总分的80%左右,这就决定高考复习必须抓基础,常抓不懈.只有基础打好了,做中、低档题才会概念清楚,得心应手,做难题和综合题才能思路清晰,运算准确.选择题和填空题,无论从题目的形式结构还是从试题陈述方式与解答技巧看,基础知识占主导地位,属常规问题,没有超出平时模拟练习的范围,学生大多能在45分钟以内完成.解答题前3道均属于基本题,考查学生平时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若认真作答,注意细节,应得到满分.在复习中,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律和法则的辨析比较和灵活运用,做到理解、综合、创新.综合复习阶段高考数学将会特别重视在知识的联结点上设计问题,以体现知识的横向联系,用来考查,构成试卷的主体,注意考核知识点的准确性和系统性.在复习中考生特别要注意以下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坐标法参数法,类比法,一般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加强知识点交汇处问题的研究,课标中明确要求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知识网络交汇的点也在不断丰富,如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算法与数列,解析几何,不等式和导数,函数,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等等均是平时复习应多加注意和研究探讨之处,应该做到有的放矢.

三、考试策略

认真审题,规范答题,考出水平.审题,就是在动笔答题前对题目进行阅读审视揣度分析辨别研究和推导,弄清题目的含意和要求,找出求解问题的知识和方法的一个思维过程:(1)明确审题目的,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做到稳慢准,避免解题时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2)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看清题目给出的每一个条件和问题要求,抓住关键词,寻找突破口,找准答题要点;(3)明确任务,制定策略,突出目标意识,弄清关系.答题时要做到:(1)书写匀称工整,语言图形和符号使用规范;(2)认真仔细,全神贯注,不要麻痹大意,分散精力,会做的题,要规范答题,做正确,不要白白失分;(3)调整情绪,坚定信心,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解题水平,多角度思考;(4)快速认真仔细地检查,从题目条件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检查验证答题过程,做到有错必纠,避免失误.

不论面对什么样的考试,只要在知识上和思想上有了充分的准备,就能够消除紧张心理,增强信心,沉着冷静,从容不迫,保持一个良好的应考状态,发挥自己应有的知识水平,沉着应考,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复习课 第1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复习课 有效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注重新授课的教学,而忽略了复习课的作用。新授课固然重要,但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复习课比新授课更重要,因为它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并且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数学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联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二、因材施教,保障学生有效参与

有些老师上复习课采用的是题海战术,简单地认为多做题就可以使学生复习所学知识,殊不知这样做会使学生不堪重负,达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首先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典型例题,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比如我在复习时间这一单元时,就非常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把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没有采取先复习、后练习的常规模式,通过经典习题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旧知,唤醒头脑中的记忆,把单一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学生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才能解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效复习了知识,并且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知识网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自主探索要从形式走向实质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复习过程中,要体现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关键在于突出复习方法的指导,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学生复习了知识后,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就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乐于参与到复习中,而没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在整理过程中,把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如在学生感到乏味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情境题、趣味题、开放题。这些练习的设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我在复习乘法这一单元时,就采取了让学生总结的方法,给学生足够的信任,放手让学生概括总结这一单元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回顾整理重要知识点,我只起到引领的作用,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就连平时班里的后进生都跃跃欲试,争着回答问题。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到了复习方法,提高了总结概括的能力。

四、结合生活,分层练习

我认为复习课问题的提出针对性要强,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解决。在学生独立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巡视检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在引导归纳和练习时,做针对性处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复习课还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也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复习时要以基础题为主,关注后进生掌握的情况,基础题要做到100%过关。同时,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另外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让他们练习,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既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又使学有余力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多进行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使知识得到延伸拓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还需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我在复习时间这一单元时,紧紧抓住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这一特点设计复习题,通过超市的营业时间复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通过找错误改正“小马虎”的数学日记;通过出示时间格言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很好地复习了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可谓一举两得,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五、总结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上好复习课关系到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复习课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教给他们总结概况的方法,比如我在复习平面图形时教给学生画集合图的方法;复习长方体正方体时教给学生画表格的方法等。只有这样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复习效果,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01.

[2]陈璐.浅谈数学生活化对教学方法的影响[J].金田,2013(02).

上一篇:开学前学生注意事项下一篇:生产医院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