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案

2022-07-06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作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初中语文作文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七年级作文教案

备课人:范振娅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导学案之一—切题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运用切题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学习重点: 1.掌握切题得分点的策略和提升要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学习难点: 分析自己作文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及在写作中能运用切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行第一个专题训练——切题。它的具体要求是:审准题目,切合题意。

二、学生自主学习“得分点概述”和“得分点策略”,掌握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得分的方法。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点的得分方法。

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绝大多数把“切题”、“扣题”摆在了首位。在作文评分的表述中,有许多省市,如北京、四川等地分别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也有许多省市,如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将“切题”作为

一、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中考作文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得分点策略:

一是扣准话题拟新题。

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将独词句式的话题扩展成短语以此来作为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如以“感恩”为话题,可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围绕题目开展。

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

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地就此展开了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表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

可围绕题目拟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根据题目拟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之中。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分别以“婴儿哺乳图”、“泪眼朦胧图”、“夕阳搀扶图”为小标题,围绕“和谐”的主题,着力描写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

文章的题目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的。如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了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七年级作文教案

备课人:范振娅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空间。”

三 、针对学生的习作,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1.学生根据“失分会诊”,对照自己过去的作文,分析失分的原因。 2.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本小组在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3.小组选代表发言。 4.教师选病例文分析。

5.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住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的。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话题”,而没有认真地读导语或写作提示的限制。

四、结合例文分析、掌握“提升要诀”。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例文,掌握提升要诀。 2.教师重点引导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考题回放(2005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试题):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满分作文:

感悟感恩

不知不觉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线,逐渐融于我们的生活。面对着这些因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节日,我惟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也不似圣诞节热情,却以一种平和的温暖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失去那颗感恩的心。的确,感恩需要提醒,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抱怨。

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抱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体贴„„我们似乎忘却了,忘却了曾经贫穷时,能过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会感恩;忘却了曾经失意时,能有人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无助,能有人关心,哪怕只有一点,我们同样也会感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变得喧嚣不安。我们需要提醒,感恩需要提醒。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许生活真的有很多不如意之处,但换个角度去审视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们会发现心情明朗了许多。

提醒感恩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体验生活的入场券;感恩于爱,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于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

常言道:感恩图报。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七年级作文教案

备课人:范振娅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的回报莫过于传递,对机遇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的回报莫过于升华„„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赖于外界的给予,而忽视了自身努力的价值,磨灭了继续进取的斗志。毕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进取才是生活的法则。感恩可以是一种慰藉,却不可以成为一种麻醉。

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静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提醒感恩,在每一个感恩节,也在每一天。

满分解秘:文章行文大胆,收放自如,笔法娴熟,是一篇颇具思想深度的大气文章。 满分点:“感悟感恩”,一个语意明确、简洁扣题的作文题目。文章开头由独爱感恩节引出“要提醒感恩”的话题,结尾强调要“提醒感恩”时,仍不忘提及感恩节。可谓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结构紧凑。这是文章的一大优点。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为什么要提醒感恩”,“提醒感恩的原则是什么”等问题,作者提出了“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等全新的观点,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 3.小结:

切题的提升要诀是:

第一,认真审题。一是要特别注意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两部分,决不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三是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

第二,提前规划。在动笔之前,要考虑好文章的立意、结构、材料、顺序等,写好提纲。 第三,及时补救。每写一段话后,要审视其是否与主题和提纲相符。如果发现离题,要迅速截住上面的话,并转移到中心话题上来。 五.指导学生写作。 这件事我做对了

要求:要审清题目,紧扣中心来选材。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抽学生作文评讲。

八.教师总结:主要总结这次作文训练的得与失。

第二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作文评改课教案

八 年 级 作 文 评 改 课 教 案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评改中领会到要围绕中心展开叙述,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2.让学生明白叙述过程要清楚、具体,并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3.掌握常用的作文修改方法,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得更加好。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领会要围绕中心展开叙述,叙述要清楚、具体,详略要得当。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次作文的基本要求 1.写作内容:

以《让我 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写作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

(2)用几件事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的中心。

(3)事例真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语言通顺、简洁。

(二)概括本次作文在整体上的基本情况

优点:标题的填写都符合要求,基本上能用两件以上的事来刻画人物形象,中心较明确,条理较清晰,内容也较充实,首尾大多能互相呼应。

缺点:

(1)有些文章所选的事例较平淡,缺乏典型意义,无法突出人物形象或不能表现中心。

(2)有些事例不真实,编造的痕迹较明显。

(3)部分同学的文章叙述不够清楚、具体,语言不够简洁。

(三)本次作文评改的内容

1.方向:课堂以一篇学生习作(中等水平)为例作具体的评改,课外再向全班学生各自的作文铺开进行修改。

2.评改的内容:

(1)初读例文,查改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2)再读例文,修改语言:词语使用是否规范,语句是否通顺、简洁,表达是否清楚、具体,修辞是否恰当。

(3)细读例文,修改内容、调整结构:中心是否明确,所选的事例是否真实,能否突出人物形象或表现中心,结构是否完整,布局

详略是否得当,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应。

(四)本次作文的评改过程: 1.形式:

(1)课前给学生各印发一份例文材料(《让我 的人》),并布置学生按照以上修改内容作初步的全面的修改。

(2)课堂让学生拿出初步的修改方案,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充分的讨论交流,并再作深一步的修改,再请代表自主点评、修改。必要时,老师也参与作适当的点评或修改。

2.过程:

(1)先对例文作整体点评:标题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中心是否明确,所选事例能否表现中心,结构是否清晰,布局详略是否得当,过渡是否自然。

(2)再对例文作具体评改:针对这些大体情况,让学生分别从以上三项评改内容作具体的点评、修改。

(3)老师展示自己的修改方案。

(五)本次作文的评改方式

学生自改——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展示——师生点评——教师展示修改稿

(六)体验感悟:通过这节课的评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实践: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全面的修改。

附:学生例文原稿

让 我 悔 改 的 人

年乐夫人学校八(3)班 黄方维

我刚上初中,学习态度还算端正。可后来,我渐渐地厌烦了学习,上课也不肯认真听讲,取而代之的只是玩。也许是我小学和初一上学期的知识还算巩固,所以成绩暂时没有大幅度的下滑。

数学老师还真算是严谨、缜密、一丝不苟的等价物,而且她的敏锐与幽默常常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说实话,我觉得数学的内容挺无聊的,一翻开书,满眼都是数字符号之类,使人无心情专心看下去,所以上课时,我往往都是留个“虚壳”在教室。

或许也有很多学友像我这样,导致班的成绩在慢慢下滑。作为班主务的数学老师欲要好好教导一番。

在班会课上,数学老师先将升旗时(每节班会课都在星期一升完国旗后)校长和主任强调的内容再说一遍。接着,老师就严肃地将我班平时的成绩与同为尖子班的(1)班和(2)班相比,相差较远。后来,老师的情绪渐渐激动起来:“小学的毕业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

转折点,在座的你们都只是第二批考进实验中学的学生,说明你们的第一个转折点已经失败了。如今,你们坐在初中的教室里上课,就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中考。你们还要继续地一直败下去吗?”听了数学老师这句话,班里很多同学都有所感触,包括我。我似乎又看见了努力学习的方向,然而我却把握不了,玩的愉悦使我走向反方向!

终于,不努力学习的后果找上了我。在一次月考中,我数学的成绩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差的成绩,当时一直在班里前十的我竟开始有一门课取了倒数的分数!这对我如何爱玩的我也是个沉重的打击,拿试卷返复核对过后,没扣冤0.5分!这使我不敢计算出我七门课的总分,因为其他的几门课也不理想!同学们问我成绩时,我不敢回答,同时我更不敢面对数学老师。然而你越想避开就越避不开。星期五放学,我回宿舍拿东西,在路上,看见数学老师正在前面走来!怎么办?如果故意绕到球场那边走,老师肯定会怀疑,可如果往回走,却被老师发现的话,更无借口了。没办法,不得硬着头皮上了。5米„„2米„„1米„„!过了?“方维„„”噢!数学老师果然也注意我们的成绩!没办法,只得停下来,低下头,等着老师的教训。

老师把我从通道上扯下来,低声而严厉地对我说:“方维,你最近在干嘛呢?怎么变得这么懒散?上课也很少举手,是听不懂吗?”我无语。接着,她用平和的语气语重心长地说:“我也不想严历地批评你和罚你,可我希望你能认识到你这次的错误,满分120分的试卷,连90分都拿不到!下不为例!即使不面壁思过,睡觉时,你也要面床板而思过(我在宿舍眼下床)”我不禁放松了下来。“我期待着你下次的好成绩,我相信你父母也一样!”老师说完这句话,就转身离去。而我也笑着走向宿舍„„

从此,我虽不是不贪玩,可有分寸,该学习时要努力学习,该玩时才尽情地玩,把握住前进的正方向。

如今,我的成绩有所提高了,并且有几次考试挤进了班前三名。这些都得感谢我的数学老师呀!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教案:让真情静静流淌——妙用抒情

让真情静静流淌

——妙用抒情,叩击心扉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学会运用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真情实感。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不同角度充分感受和体悟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运用叙事、描写、议论等方式间接抒情,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叙事、描写、议论等方式间接抒情,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双赤脚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声里荷锄而归,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除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这是亲情小说《台阶》所展示的父亲形象,读来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在我们的写作中,又该让真情怎样流淌?我们来学习一下。

我今天的微课展示是让真情静静流淌——妙用抒情,叩击心扉。

二、微课展示

(一)材料引路

1.展板一:(原文)

妈妈您一年四季的操劳,头发都白了,您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点评:这是一段写母爱的文字,但是,母亲怎样爱我们?母亲为我们的操劳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都没有具体的描写出来,因此,没有抒写出真情实感,并不能真正打动读者。

2.展板二:(改文)

妈妈呀,我记得您的长发,春天您在播种,细雨梳理着它;盛夏您在锄田,骄阳炙烤着它;金秋您在收割,秋霜点染着它;隆冬您在挑水,冬雪侵袭着它。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岁月的刻刀将它镌刻成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的标志。

范文点拨:与原文比较,它没有空喊口号,而是通过叙写春夏秋冬具体的劳动细节如播种、锄田、收割、挑水等,让妈妈的头发饱经风霜来表现妈妈为我们的操劳和付出,这把无形的母爱化为具体的生活细节,在叙事中做到情事交融,感情更真挚。这种写法叫做“抓住细节于叙事中抒情”。 3.小试牛刀:运用抓住细节于叙事中抒情的方法抒写亲情。

范文:

妈妈,今天看到窗前临风摇曳的竹,我便想起了你对我的爱。不能忘记,不能忘记,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归来时已是满脸的灰尘,满身的汗水,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不能忘记,在我深夜生病时,你不顾一天的劳累,不顾风狂雨骤,背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奔向卫生院。不能忘记,我康复出院时,您喜极而涕的憔悴的面容。妈妈啊,每次看您,我都抑制不住伤感的泪水,不向您诉说着日思夜想的牵挂。

(二)材料引路

1.展板一: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点评:文章通过描绘凄风苦雨、天昏地暗的凄凉意境,烘托了作者悲伤沉痛的心情。这种写法叫“景物点染于描写中抒情”。

2.小试身手:运用景物点染于描写中抒情的方法抒写真情。

起初我不懂得爱的含义,只是尽情的无条件的享受母爱的滋润,直到那天……

我在老师家补作文,突然外面乌云密布,一阵狂风袭来,闪电劈天,雷声震耳。骤然间,倾盆大雨如瀑布般直泻下来,豆大的雨点打

在屋檐上,放眼望去,天地间像挂着一幅巨大的珠帘。一片茫茫的雨景呈现在眼前。我没有心情去欣赏雨景,只想能快点完成作文。当我写完下楼时,妈妈已骑着自行车到了楼下给我送伞,看着妈妈被雨淋的那狼狈不堪的样子,我心痛极了。

(三)材料引路:

1.展板一:

因为亲情,才有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壮举;因为亲情才有孟母择邻三迁教子的坚决:因为亲情,才有沉香劈山救母的勇毅,因为亲情,才有田世国为母捐肾的无私。

点评:这段文字通过家喻户晓的古典历史事件:花木兰替父从军、孟母三迁、沉香劈山救母、田世国为母捐肾来抒写亲情的伟大无私,使得这种抒情更具有说服力。

2.展板二: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封家书,“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亲情是一句问候,“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亲情是一双泪眼,“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亲情是一种情绪“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点评:这段文字通过引用古典诗词来表现亲情,向我们展示:亲情就是一封家书,一句问候,一双泪眼,一种情绪,朴实平淡但又真挚感人,能引起读者共鸣。

过渡:以上两段文字不管是引用古典故事还是引用古典诗词来抒发情感,都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容易引起起读者的共鸣。这种写法叫“古典穿插于议论中抒情”。

3.小练身手:运用古典穿插于议论中抒情的方法抒写真情。

例一:因为亲情,才有董永卖身葬父的壮举;因为亲情才有老莱子戏彩娱亲的孝顺:因为亲情,才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执着,因为亲情,才有仲由百里负米的坚毅。

例二: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亲情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思念;亲情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守候。亲情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三、总结:妙用抒情的技巧:

第一招:抓住细节于叙事中抒情。

第二招:景物点染于描写中抒情。

第三招:古典穿插于议论中抒情。

四、实践:

看图,选取上述的某个抒情招式来描述。

智慧的启迪——温馨的关爱——无悔的付出

范文:

亲情是智慧的启迪,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叮咛;亲情是温馨的关爱,是“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的担忧;亲情是无悔的付出,是“母劳儿未见,儿劳母不安”的甘愿。

五、结束语:

同学们,希望这些间接抒情的方式能运用于大家以后的写作当中,让真情在你我的心中尽情流淌。

附板书设计:

抓住细节于叙事中抒情。

妙用抒情

景物点染于描写中抒情。

古典穿插于议论中抒情。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案《狼》教案初中三年级教案

《狼》专题

一、 导入新课

师: 在刚刚学过的蒲松龄的《狼》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屠夫的形象。虽然文章以“狼”为题,但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更多地还是寄托了对人类智慧的赞美。狼在文中不过是作为反衬人类智慧的一个对立面而存在的。今天呢,我们暂且让屠夫在一旁休息一会儿,大家来说说“狼”这一动物,好不好?

二、 交流并讨论

师: 同学们虽然大多没亲眼见过狼,但想必对于狼这一动物并不陌生。说起狼,同学们的脑海里肯定会跃出许多关于狼的故事或者成语、谚语。那么先说说看,同学们所熟知的关于狼的成语有哪些?

生: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

生: 杯盘狼藉、狼子野心、狼狈不堪 生: 还有鬼哭狼嗥、狼心狗肺

师: 看来,同学们肚子里的成语还真不少呢!(点击鼠标)关于狼的成语确实有很多。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不过,其中的一大部分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列举到了。

[学生齐看屏幕,有些同学口中念念有词,有些在把自己没搜集到的成语摘抄到课堂笔记本上。] 师: 除了成语,我们汉语中还有许多关于狼的谚语、歇后语,不知同学们课前是否搜集到一些?

(学生迫不及待地杂声说出) 生: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狼披羊皮还是狼。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师: 嗯,不错,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生: (急不可耐)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

生: 还有,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 师: 嗯,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生: 还有不开猎枪,打不住狼。

师: 言下之意——对待敌人应当怎么样啊? 生: (齐声)要坚决斗争!

师: 同学们刚才说出了这么多谚语,而且都是关于狼的。虽然说法大多很通俗,但无一不包含着做人处世的道理。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这就是谚语的特征。唉呀,我们的汉语真的是形象生动,包罗万象啊!不过,其他国家的语言中也有许多关于狼的形象化说法。比如说英语吧,我们教材上列举了两句。

生: (杂声) the death of wolves is the safety of the sheep. 师: 什么意思呀?

生: (齐声) 狼——死——羊——安——。 师: 还有一句呢?

生: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 but never his nature.狼的牙齿会掉,但是本性却改不了。

师: 课外还查找到一些吗? 生: throw sb to the wolves. 师: 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中文意思好吗? 生: 让某人做替罪羊。

师: 哦,把某人扔到狼群中——让某人做替罪羊,很形象!还有吗? 生: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伪善者。

师: (纠正发音)虽然读得不是太标准,不过精神可嘉,毕竟同学们才上初一嘛!能根据音标读出来已经非常不错了。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发言,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请人起来说了。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屏幕,并跟着后面一起读。(点击) (屏幕展示,学生跟在配音后一起朗读。)

师: 同学们能否从你们搜集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中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生: (杂声)贪婪、凶残、狡猾„„

师: 人们对狼的态度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生: (杂声)惧怕、厌恶、憎恨„„

师: 那么我们课本上那篇毕淑敏的散文怎么又称道母狼的智慧呢?作者是通过哪些例子来具体体现母狼的智慧的呢? 生: 用智慧帮助全家过河。

生: 在万般无奈之下,骗过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孩子的生。

师: 文中老猎人称“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他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 同意。狼确实很聪明。它能骗过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为了保护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老猎人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生: 我不同意老猎人的话。我认为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海豚。 师: 哦?你能讲述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 用同样的办法训练猴子和海豚,让它们用头部去推动一个电源开关。这个动作猴子要训练几百次才能掌握,而海豚只要20次就能够学会,甚至有一只海豚,只训练了5次就学会了。

师: 嗯,看来海豚是蛮聪明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到这段内容的呢? 生: 好像是六年级时看过的《少年科学》上的吧!

生: 书上还解释了海豚聪明的原因。科学家解剖发现,海豚脑重占身体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动物,仅次于人类。而且,海豚的脑子还像胡桃仁一样,有许多深沟、褶皱,和人类的大脑极其相象。

师: 同学们的知识还真不少!我今天跟着大家可学到了不少东西。(一生举手)啥,还有不同观点?

生: 我既赞成老猎人的话,但又不完全赞同。 师: 怎么讲?

生: 我认为狼确实很聪明,但不能据此断定是“仅次于人聪明”。 师: 噢,这位同学是说聪明归聪明,但是否“仅次于”人,这一点很难判断,是不是?(生点头)也就是说老猎人的说法太过于极端了是吧?那么我想再提个问题: 为什么老猎人会认为“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呢? (生思考。一会儿,一学生举手。)

生: 老猎人终日生活在深山老林中,整日与狮子、老虎为伴,他很有可能都没见过海豚等其他动物。

师: 嗯,我觉得言之有理,他说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有可能老猎人一辈子都没怎么出过深山老林呢!

生: 我觉得可能因为母狼骗过了经验丰富的他。

师: 他有这么丰富的狩猎经验,结果却上了母狼的当。所以他说狼聪明,也挺有道理! 生: 可能他被狼的母爱打动了,已经带有一定的情感倾向去看狼这种动物了。 师: 这几位同学分析得似乎都挺有道理的。唉呀,我都不知该听谁的了。刚才这位同学提到情感倾向的问题。那么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不只是老猎人,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往往都会被作者赋予一些人的品格,用词的褒贬区别都是由作者的立场和情感态度决定的。那么你觉得科学家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狼这样的野兽呢?在他们所写的文章中是否有时也会带有些情感倾向? 生: 我认为是的。比如说《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狼”词条中就提到:“性残忍”“猎杀大型动物”,这些都带有贬义。 生: 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狼猎杀大型动物本来就是事实嘛!而且课本上还说“在客观上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 生: (补充)虽然提到狼“性残忍”,但后面又说它很“机警”,难道“机警”也是贬义词吗?

师: 那么这位同学你觉得科学家带不带有情感倾向呢? 生: 我觉得——基本上没有。 师:“基本上没有”,也就是说还有一点点? 生: 有时候吧!

师: 看来这位同学说话还蛮小心的,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过确实啊,科学家和文学家不同,他们一般总是尽量把自己的感情色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使读者更清楚更真实地了解他们所描述的事物。当然有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本来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三、 辩论

师: 尽管科学家们还是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看待狼这一动物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对狼仍然充满了恐惧与厌恶。甚至有人认为: 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类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伤害,应该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不知同学们如何看这个问题?你们认为人类对狼应当是以猎杀为主呢,还是以保护为主? (有的同学说“以猎杀为主”,有的同学说应“以保护为主”。各执己见,相持不下。) 师: 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太一致。不过似乎持“保护”态度的同学占多数。那么多数就一定对吗?

(少数同学说“不——一——定”。)

师: 那你们有没有勇气和他们多数派来论论理啊? 生: (齐声)有——!

师: 好!这个问题在课前就布置同学们作了讨论,并且作了一些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刚才上课前,我看到有同学写的辩论稿,还蛮有说服力的,看得出课前花了不少功夫。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 人类应当猎狼。反方的观点是: 人类应当护狼。为了方便辩论,请持正方观点的同学坐到左边两排来好吗? (学生调整座位)

师: 好,下面就请正方同学先陈述你们的观点吧!哪位先来?

正: 刚才,大家讨论了许多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中国的,外国的,不胜枚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恐怕在那时人类对狼早已有了猎杀的意图。狼残食弱小动物,甚至危及人类自身安全,为什么不杀?再说,我们是人,是地球之主,我们必须无愧于高级动物的称号,怎么能让狼在我们的头上作威作福呢?

反: 刚才,对方同学说应当猎狼,理由是,狼是残忍的。不知你们是否想过,如果说狼猎食比它弱小的动物是残忍的,那么人类猎狼就不残忍吗?

正: 几千年来,人类不知想了多少办法,使用了多少武器,花费了多少心机,使许多动物归顺了人类,唯独没有能使狼俯首帖耳,再看看如今世界各地的马戏班,技术高超的驯兽师又有几个能驯服得了狼呢?

反: 请问对方同学,“狼”字怎么写?左边一个“犬”,右边一个“良”字,顾名思义,狼乃良犬也!(掌声)

正: 请对方同学注意了,“狼”是个形声字,反犬旁表示它是个牲畜,而右边的“良”字是它的声旁,我们怎能从意义上去理解这个“良”字呢?这不是望文生义吗?再何况,狗比狼来世得还晚呢,怎么能说狼是“良犬”呢?

反: 刚才对方同学还说,人类至今还未能驯服狼,那可就错了。难道对方同学没有看到我们课本180页上明确地写着吗:“狗的祖先是狼,狼经过人类的长期驯化而成为狗。”可是,令人费解的是,人类对于狗宠爱有加,不仅培养它们看门、护院,更是花了很大的心血来造就各种各样的宠物狗。

第五篇:初中语文第一册(春)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方法之二: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其次是师生相互质疑。

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形成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冬春比较的画面。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这样导入课文有如下作用:①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天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②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解题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â)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b.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设计说明:1.扩大识字量,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铺平道路;2.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设计说明:1.培养默读习惯;2.让学生"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一。该设计要求老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的问题应尽量让同学自己解决,学生需要时,老师给予点拨)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3.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①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设计说明: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印象;②肯定成绩,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①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下一节课交流)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设计说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规定与鼓励并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习课文

1.齐声诵读课文

2.讨论: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

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英语音标教学下一篇:档案工作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