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内容拓展的策略探析

2022-09-13

高职院校德育目标和内容必须在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途径中予以实施。拓展高职院校德育途径, 一方面要注重内部挖潜另一方面更要向广阔的外部空间延伸。客观地讲, 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地位、作用不同, 各有优势和不足, 如何在导向一致的前提下, 相互结合, 优势互补形成横向贯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和环境优化, 是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的工作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实现整个德育在时空上的衔接, 填补学生较为充裕的课余时间的德育“真空”, 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整体效益, 削减学生在课余生活中道德“异化感”, 增进彼此了解, 取得思想上的共识, 并最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实习中的德育工作

高职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是一个几乎完全开放的、具有很强的德育资源开发价值的教育教学环境。这既是一种优势, 但会在不合理利用情况下成为劣势。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教学实习中的德育工作, 让学生在这里真切地体会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和方向;让他们在实习生活中体验到在职状态下同事与同事之间的上下级、同级关系, 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某些方式、方法;让他们充分体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和精神, 初步树立质量与效益、信誉与服务、市场竞争与协作, 企业投入与风险等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生存意识, 初步树立职业创新意识。

正由于这种德育优势的存在, 笔者积极倡导把实习基地同时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基地。当然这也是基于实践中具备的可行性:一方面, 学生抓紧最后时间专心致力于专业技能熟练掌握, 他们必须面临毕业前的考核和就业推荐, 从他们主观上对学校德育的参与是能够接受的;另一方面,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与实习单位之间通常具备稳定的合作关系, 使学校德育在教师的增派和德育内容的连贯性的保持上都较为容易。因此, 把实习基地同时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基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 学校德育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坚持思想政治课教育与其他学科德育渗透相结合, 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学科教育与活动教育、环境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相结合, 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拓宽德育渠道。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共青团委的主体作用, 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专业技能比赛、文艺演出、板报、广播宣传、演讲、展览、参观游览、影评书评等活动形式丰富德育活动内容, 优化学校德育环境, 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主阵地。

2 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向学生家庭的延伸

“家长会”作为学校与家庭间最常见、最易行的连接纽带, 高职院校更应该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 通过对家长会的精心准备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展示高职院校办学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成果, 激发和增强家长的角色观念和责任感。通过积极沟通, 激发家长为配合学校教育而协力教育的热情, 进而有意识地引导家长自主参与教育管理, 为学校德育向家庭的延伸创造条件并最终创建家——校共建的新格局。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一年一度举行的“技术节”活动将学生家长请来一同参加就是一种很好的家庭——学校共建形式, 这样既宣传了学校, 又提高了学校德育实效。其中的德育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认识和挖掘。

此外, 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接待日、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 并力争形成制度;通过建立家长学校, 普及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等主题内容向学生家庭渗透和延伸, 争取家长的主动、有效的配合, 以防止家庭教育中的失时、失度、失策情况的发生, 特别是在当前学校教育对性道德及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尚未有所突破的情况下, 更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优势, 把学生的性道德困惑尽量解决在家庭教育之中, 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入协调同步、健康发展的轨道。

3 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向社会的延伸

高职院校德育向社会空间的延伸, 就是要在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的同时, 努力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 拓宽德育领域, 创建德育基地, 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 高职院校要逐步建立与社会相互协作的教育形式, 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各种力量的支持, 要通过军、警、民共建活动, 进一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劳动意识。此外, 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 把领会、巩固、运用社会道德规范并形成道德行为变被动为主动, 改变过去学校德育孤军奋战的局面, 为德育活动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见, 学校德育不应该也不可能对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全程监控, 但学校德育主动地向社会延伸, 建立适当联系以提高德育的整合力却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在这一点上还显得很薄弱。由于少了“高考指挥棒”下的巨大压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常处于一种松弛状态, 再加上高职院校基础文化课课外作业较少, 专业技能课又大多在课内完成学习任务的特点, 使得高职院校的课余时间成为学生“自由的天堂”。问题在于在这“自由的天堂”里, 当学生进入某一个街区玩耍的时候, 没有了教师的提醒、社会的有效监管, 诸如打架、赌博、吸烟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就有了便利的条件。而对于这样的问题, 个别老师却认为“离开学校就不属学校的管辖范围”, 这与实际需要存在极大的反差。

4 结语

毋庸置疑, 高职院校必须正确看待当前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道德教育环境, 既要看到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旧道德冲突、家庭教育中的误导等不利因素所产生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又要看到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与重建进程中, 高职院校德育摆脱困境的契机所在。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特点, 改革高职院校德育的目的和内容, 拓展高职院校德育的途径, 以理性的德育观念和方法实现高职院校德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 实现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和引导。唯有如此, 高职院校德育才能在解决青少年道德的共性问题和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的个性问题中取得实效, 才能使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现实中适应社会的闪烁着“主体之光”的具有真正道德的合格公民。

摘要:本文试图挖掘高职院校德育潜力, 拓展德育途径, 力图在对高职院校德育现实的理性反思基础之上, 构建一个内容完备而富时代感、全方位实施的高职院校德育框架, 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的实践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实习,家庭,社会

参考文献

[1] 叶昌元.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工作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2] 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何其芳.对高职院校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J].广西教育, 2004 (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健美操教学中隐性课程的研究下一篇:环京津贫困带旅游精准扶贫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