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发展论文范文

2024-06-26

矿业发展论文范文(精选12篇)

矿业发展论文 第1篇

会前, 首先请来自各有关部门的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参观了公司所属的司家营铁矿、研山铁矿现场和滦县古城风貌, 使大家对古城新建的绿色矿山、和谐矿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不少专家学者盛赞:矿山大发展, 古城添新景, 今朝更好看。

会议开始, 首先由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总经理黄笃学代表公司致欢迎词, 简要介绍了举办这次论坛的意义和议程, 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

论坛会上, 东道主盛情邀请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主持, 由河北钢铁集团副总经理、矿业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洪仁作主题演讲, 他演讲的题目是“转变矿山发展方式, 提高国际竞争力”。王董事长在简要回顾了河北矿业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主要成绩、丰富经验后, 重点讲述了五年来的几点启示和对矿山未来的几点思考, 同时对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全文另发) 。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天义在大会介绍了目前开展的关于黑色冶金矿山的研究课题, 提出了许多加快矿山发展的新措施和建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肖治合作了冶金矿山企业结构、战略发展等有关问题的学术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连民杰, 河北矿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常洪述, 《冶金财会》杂志执行总编李沛林等十多位来宾在大会上发言, 同时会议采取领导来宾演讲和矿业公司代表联动的形式请来自矿业公司厂矿的几位代表进行了交流, 理论与实践结合, 台上台下互动, 上下呼应, 宏观、微观互相补充, 形式活泼、内容丰富, 效果很好。

论坛上演讲交流的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的领域范围十分广泛, 从国内到国外, 从宏观到微观, 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 矿山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远景、投融资策略、政策建议, 小到具体操作方法, 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无所不谈。但概括起来重点探讨了国内矿山生存发展的主要问题, 对今后加快国内矿山发展的主要措施进行了重点研讨。紧紧围绕主讲人王洪仁董事长的演讲主题, 即提升企业竞争力问题集中发言。在矿山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通过回顾国内冶金矿山改革开放近2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和大量数据证明, 我国冶金矿山在长期发展中所以会起伏不定、发展缓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全球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大中型矿山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根本原因不是取决于国家发了多少文件, 也不能只看建成了多少能力。增加了多少产量, 这些都是暂时的表面现象, 过眼的云烟, 最终能否站住脚、还是取决于国内矿山有无国际市场竞争力。没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即使暂时搞上去了, 也是一时红火, 昙花一现, 很难巩固, 一有风吹草动很快就会掉下来;产能再多, 产量再高, 如果成本高于售价, 出现亏本, 很快就会出现矿山减产甚至停产, 产能、产量都会化为乌有。如果具备了竞争力, 即成本低于销售价格, 有利可赚, 即使产能少点并不可怕, 因为有效益会吸引大量社会各方资金加快建设, 产能很快就上来;产量低点也不可怕, 因为我国有一大批地方小矿山, 只要办矿有效益, 很快就会遍地开花, 使铁矿石产量大大提高。这是被历史经验证明了的客观规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要加快国内矿山发展, 提高国产矿自给率最重要的就是转变矿山发展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矿山国际市场竞争力。

如何提高矿山竞争力?论坛会上大家提出了许多措施和建议。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1.从国家层面讲主要是降税。首先是降低资源税。按照不同的资源条件征收不同等级的税负是目前各国通用的管理办法, 即资源条件好的多征税, 资源条件差的少征税。

目前, 国内矿山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是产业划分不合理, 矿山属于采掘工业, 本来应划分为第一产业。但我国目前却划入第二产业, 人为地提高了社会负担, 有碍矿业发展;其二是从整体上人为地提高了我国铁矿资源标准。根据我国铁矿资源条件, 按国际资源标准衡量, 绝大部分属于资源条件较差的资源, 应该实行低税率、少税种甚至免税。但我国在1994年开始划分资源税等级时, 就没有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划分, 而是按国内资源条件优劣, 采用矬子里面拔将军的办法定级, 实际是在整体上提高了资源标准, 从而增加了资源开发者的税负。与澳大利亚相比, 在澳大利亚铁矿资源含铁品位45%以下的难选矿均列为不具备开采价值的等外品, 即使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开采出来, 也长期堆存, 不作为商品矿出售, 更不纳税。而在我国含铁45%以上的铁矿资源却列为一等资源, 要交高额税金;在澳大利亚一般是按商品矿即成品矿交纳资源税, 我国现行的办法是按原矿交税, 而在我国铁矿资源中由于绝大部分是贫矿, 含铁品位低, 需要加工分选富集, 3吨原矿才能加工成1吨铁精矿 (成品矿) , 等于提高税额3倍;对含铁30%左右的铁矿资源, 在许多国家都没有列入资源税计征对象, 在我国却要承担较高的税负。所以合理降低铁矿资源税势在必行, 这对减轻矿山负担、提高国内铁矿竞争力方面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和现实意义。参照国际标准,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将目前的铁矿资源税下调50%左右比较适宜。其三是资源分类周期太长, 多年不做调整。目前, 我国铁矿资源分类还是1994年划分的, 近20年来资源条件已发生很大变化, 但资源分类未做调整。由于我国开采方针是先富后贫, 先易后难, 资源开发条件越来越差, 20年间许多富矿已变成贫矿, 露天变成了井下开采, 开采条件越来越差, 这种20年一贯制甚至终身制的分级办法脱离了我国铁矿资源实际,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资源条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资源划分类别, 以减轻矿山税负。其四是收费种类繁多、企业重复纳税现象严重。即在资源税基础上又额外加征资源补偿费。目前, 世界各国对矿产资源只收资源税, 没有一个国家在征收资源税的同时再收资源补偿费。这本身就是一种重复纳税, 有悖于税收原则, 应该取消。其五是对多金属、多元素共生矿和伴生矿提取一种元素加征一次税负, 比如, 包钢矿区在开采铁矿时已交纳了资源税, 但从铁矿尾矿中提取利用了稀土元素后, 又要征收一次稀土资源税, 同一种矿石要缴双重税, 不仅形成重复纳税, 而且严重影响了多元素共生矿的综合利用, 应该只纳一种税。另外, 鉴于我国贫矿多、分布广、开发利用空间大的特点, 为促进国内铁矿山发展, 充分利用资源, 建议对含铁品位较低、开发条件较差、开发效益处于盈亏边缘的资源, 应实行放水养鱼的政策, 给予免税。

其次, 是根据矿山特点在所得税应税所得中应扣除资源耗竭补贴, 降低所得税纳税额。从国际上看, 一些资源大国普遍支持矿山企业加速固定资产折旧, 在应税所得中允许扣除资源耗竭补贴, 允许勘查费用在税前摊销, 而目前我国这两项扣除都不允许, 虚增了所得税、应税额度和交纳所得税费用。所以, 建议国家根据矿山生产特点参照国际惯例允许矿山企业在应税所得中扣除资源耗竭补贴, 允许矿山生产中的勘查费用税前摊销, 减轻矿山负担。国际上对资源类税费扣除都比较宽松, 我国应该借鉴参考。以澳大利亚实施的矿产资源租赁税为例, 按预算未来三年按税率计算应收108亿澳元的税赋, 但2012-2013财年第一季度为0。为何红红火火的矿产资源租赁税首季为0?预算和实际税收差距这么大?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对矿山实行宽松的税收政策, 抵扣和优惠政策使得实际税率大大降低。

再次矿产资源是矿山企业初始的劳动对象, 如同加工企业中的原材料。矿山生产已由过去的无偿开发变为有偿开发, 增加了花钱购买资源的支出, 所以应允许矿山企业将购置资源的费用视同加工企业购置原材料费用计入生产成本, 从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扣除。

2.从社会层面讲主要是减负。造成矿山产品成本高的原因除了国家税费高以外, 还有一点就是地方乱收费, 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 所以要降低矿石成本, 提高矿山国际竞争力, 就要求社会积极配合, 减轻矿山企业负担。一是由国家工商、税务部门整顿治理, 降低地方性收费, 减少地方的各种苛捐杂税, 为企业减轻负担。二是矿山周边的一些社会设施, 如商业网点、中小学教育等, 社会应积极支持配合, 允许矿山子弟就地入学;另外, 征地难、购地贵等问题应由当地政府出头合理解决, 降低矿山建设投资。三是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 改善工农关系, 整顿社会治安, 共建和谐矿区等。

3.从行业层面讲, 行业主管部门应做好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打破区域界限, 实现跨地区、跨矿种, 跨所有制的强强联合。搞好资源整合, 实现优势互补, 打造矿山联合舰队,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 并组织好行业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

4.从企业层面讲, 就是要发奋图强, 找内因、挖内潜, 千方百计降成本, 实施以低成本战略为核心的经营方式, 提高矿山竞争力。提高矿山竞争力需要市场价格的拉动, 但又不能只靠价格调整。因为价格是一把双刃剑, 矿价上涨一方面提升了矿山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会增加钢材成本, 对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带来负面效应。所以, 提高矿山竞争力的重点是在保持价格合理稳定的基础上, 把主要精力用在降本增效上, 只有把成本降下来, 才能使矿山和钢铁厂双方互利共赢。所以, 降本增效才是国内矿山提高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当然成本指标不是一项单一指标, 而是一项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 降本增效工作也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 而是牵涉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要降成本, 首先要从源头抓起, 降低矿山建设投资成本, 提高矿山投入产出率, 保证矿山建成后回报率高, 能挣钱;同时要搞好对标挖潜,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这就要坚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在这方面河北矿业公司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他们认为, 未来矿山发展必须树立国际化竞争意识, 要注重降本增效、精细化管理, 更好注重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战略, 低成本扩张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项目投入上的低成本, 认真搞好投入产出对比分析;另一个是生产经营上的低成本, 在生产经营上始终把降本增效, 精细化管理作为永恒的主题, 探索实施了行之有效的"对标挖潜、指标创优、目标升级成本管理体系", 强力推行"6S"管理, 产品成本连年降低, 5年获利58亿元, 企业竞争实力明显提升。同时, 在新建矿中坚持以下原则: (1) 有保有压, 效益为先。以100美元/吨为红线, 投资效益高的予以保证, 加快建成, 反之, 暂缓建设。 (2) 以资源换成本, 寻求合作发展。 (3) 优化投融资结构, 实现低成本扩张, 坚持项目不完, 优化不上, 力争达到低投入、高产出, 坚持投资效益达到12%以上。另外, 在发言中大家普遍看好特别强调的是技术进步, 科研攻关, 它既是推动矿山发展的巨大动力, 也是提高矿山竞争力的力量源泉和主要支撑。根据我国铁矿资源特点, 从某种程度讲, 矿山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矿山开发技术水平的高低。许多专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点在铁矿资源开发利用上表现的十分明显。铁矿资源是有限的, 一旦采出之后不能再生。但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 昨天尚不能利用的次等资源甚至废石, 随着技术进步, 今天可能变成可供利用的优质资源, 明天、后天还会进一步发展。今天我国铁矿山由于资源条件差暂居劣势, 明天如果矿山采选技术大大提高, 就有可能变劣势为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 潜力又是无限的, 所以技术进步是扩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无限源泉, 也是提高国内矿山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鉴于我国铁矿资源分布广、矿石类型复杂、多金属共生矿多、利用难度大和研究开发利用空间大的情况, 依靠技术进步开展采、选、冶技术攻关, 潜力很大, 效果明显。建国60多年来矿业开发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面对目前我国铁矿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后国内铁矿山科研攻关的重点应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科学发展观和金属矿业未来发展三大主题, 在绿色开采、深部开采、智能采矿上下功夫。矿业开发是把双刃剑, 在为人类提供财富的同时, 也往往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诸多破坏, 所以, 要坚持扬长避短, 彻底克服过去的“大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传统模式, 走高效益、低污染的绿色开发之路。深部开采也是当前铁矿行业的必由之路, 由于我国铁矿资源储量少、埋藏深, 不能仅仅满足于浅部开发, 随着矿山发展, 不少露天矿山逐步转入地下开采, 向深部发展, 带来许多技术难题, 所以未来采矿科研工作要特别重视深部开采的课题研究, 开展科研攻关。智能采矿是21世纪采矿发展的方向和前瞻性目标, 也是世界矿业共同关注和有待发展的技术前沿, 但是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太大, 需要重点加强。

二是根据我国铁矿储量不足而矿石需求量大的特点, 研究低品位资源的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 增加我国可供利用的铁矿资源量, 增强矿山发展后劲。

三是针对我国多金属伴生、共生矿、混合矿多的特点, 研究开发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混合矿的利用程度和综合效益。今后应该把采、选攻关延伸到冶炼。对多金属矿来讲, 冶炼工艺的技术进步会给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广阔的空间, 应该实施采、选、冶一条龙系统攻关。

四是针对我国铁矿资源回采率、金属回收率低, 流失浪费大的问题, 加快采、选、冶系统技术的研究开发, 为节约资源、提高铁矿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开拓新领域。比如:鞍钢矿业公司的关宝山铁矿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筹建, 但由于选别技术不过关, 一直停产。最近通过技术攻关选别难题已得到解决, 已建成年产400万吨铁矿石的矿山。近年来他们将过去难以利用的贫、杂等典型的鞍山式赤铁矿进行了高效利用, 初步估算, 可盘活铁矿资源6亿吨。

五是针对我国铁矿开发过程中占地多、征地难、复垦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从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出发, 加快研究采选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矿山综合效益。

以上五个方面的技术攻关搞好了, 矿山采选技术水平提高了, 我国铁矿山的竞争力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矿业城市发展问题探讨 第2篇

矿业城市发展问题探讨

矿业城市依托矿业的开发而兴起,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产是矿业城市的`主导产业.由于矿产资源的可耗竭性,矿业城市有可能出现“矿竭城衰”的危机.规避风险,克服危机,是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矿业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作 者:杨筠 全默 YANG Jun QUAN Mo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历史系,云南,曲靖,655000刊 名:曲靖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QUJI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1(4)分类号:F290关键词:矿业城市 可持续发展 探讨

用市场加快邵阳矿业发展 第3篇

近三年来邵阳找矿成绩斐然:煤炭增加储量近2亿吨,使邵阳煤炭保有储量增长一倍以上;铁矿找矿取得突破,在雪峰山麓探明铁储量两亿吨以上;通过整装勘查有望探明一个国家级战略矿产的大型钨矿。此外,金、铅锌、锑、煤层气、放射性矿产等,在找矿方面均有进展,油气、页岩气、地热在找矿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邵阳市矿业经济占全市国内总产值10%以上,新邵、邵阳、邵东都是矿业经济大县,煤、锰、锑等矿种的开采利用形成了初级产业链条。剔除建筑用砂、石、粘土类矿山,全市有各类矿山210多个。

矿业经济属于资源型经济,具有发展快、自主性强的特点,对于后发地区的发展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形成共识共谋发展

依靠本地资源加快发展是各地发展的成功之道,有许多经验也有教训值得借鉴。矿业发展既带来财富也存在环境、安全方面的隐患。在严厉的责任追究下,很多人会明哲保身,不愿也不敢亮出发展矿业的旗帜。有的人错误理解“宁愿发展慢一点,也不要带血的GDP”这句话,对发展矿业禁若寒蝉。所以,发展经济既要有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还要有趟地雷阵的勇气。既然矿产资源的优势是实在的,就要大胆地引导发展,积极稳妥抓好安全生产,好比江浙人吃河豚既得鱼之鲜还避鱼之害,因此要有胆识。

对矿产资源的开发要有全局意识。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分行政区域,发展矿业必须遵循其规律和特点,不能在领导发展上固步自封、划地为牢。要抓好主要优势矿种的勘探、开发,规划好集约开发,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行整装勘探、集约利用,切实抓好整合,形成开发活力。各级要有牢固的守土有责的观念,坚决打击非法开采,肃清违法开采,为矿业经济发展营造优良环境。

矿业经济发展要有长远眼光。矿业经济有着内在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优先矿种的勘察、开发计划,要制定促进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发展矿业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综合考虑、统筹发展。在发展方向上要促进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的矿种、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矿种的勘察开发,在发展先后上要先大后小、先主后次、统筹布局,在发展长远上要勘察、开发、储备三者相宜,留有后劲,确保持续发展。

同时,要用市场和管理双重观念来谋发展。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属性决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履行公共职能,还要充当所有权人的角色,通过市场经营手段确保升值,具有经营职能。要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综合管理”的思路谋划矿业发展的蓝图。

理清思路稳步实施

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发展矿业的基础。当前邵阳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着乱、散、差的问题。“乱”,非法开采屡禁不止,特别是非法采锰、采锑、采炭质页岩,打击一下停顿一下、过后卷土重来,有的地方被挖得千疮百孔,整治部门疲惫不堪。合法矿山争抢资源不惜超深越界,安全隐患多,矿山纠纷不断,有的甚至酿成安全事故。“散”,就是矿山规模小、矿种结构不合理,不能形成集约效益。全市900多个矿山开采砂石的将近700个,中型以上矿山不到20个。“差”,就是效益差,不仅仅是开采成本高,能说明开采水平的回采率、贫化率、选矿率都比较低;大多数矿山是卖原矿,对地方的经济贡献不高;有的矿山频发地质灾害,给国家和群众造成损失。特别是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连续开展了整顿规范专项行动。先是煤矿得到了整顿整合,全面进行了生产技术改造,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整合解决一矿多开的问题;非煤矿山也在进行整顿规范。解决好非法开采、超深越界、乱采滥挖、一矿多开等问题,前两项主要按照《湖南省违反矿产资源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后两项通过行政和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稳步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长期的经常性工作,必须克服厌战、疲劳情绪,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期机制,确保矿业秩序健康持续好转,为矿业快速高效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抓大控小”是加快矿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邵阳大矿少,共伴生矿多,小矿多,主要矿种不仅单一也数量少,是制约矿业发展的因素。首先要解决砂、石、粘土矿泛滥的问题。河道采砂问题正在开展专项整治,对石料、粘土矿考虑重新布局,每县布设2-3个百万吨以上的大矿,再按行政区域每个乡镇布设1个规模在50万吨以下石料、粘土(或页岩)矿,解决民用所需,将700个矿压缩到400个以内,并且严格实行规模控制。其次是通过引进矿业集团,分矿种对小矿进行收购、重组、控股等方式的组合,实行分散开采、集中选冶。依托牛马司煤矿和宝庆电厂,组建煤焦集团和煤电集团;依托新龙矿业组建锑、铅锌采、选、治生产集团,依托华菱集团洞口铁矿组建铁矿集团;对金矿、石膏矿、钨矿、锰矿等都以灵活的方式促进联合,变“小”为“大”。在此基础上,加强矿山边深部找矿扩增储量,壮大集团的实力。

培育探矿权、采矿权市场,按照市场方式配置资源是加快矿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靠市场推动,矿业经济同样如此。两权市场无疑是矿业市场的首端。当前我国的两权市场建设主要是从反腐败的目的出发来进行,偏重于透明、公正,怎样与市场对接还没有触及。

两权市场不是孤立的,它与矿产品市场息息相关。首先要分析研究矿产品供需走势,适时推出市场所需的、紧缺的矿种,保证两权价值的保值增值,两权投放问题更多的是市场认知程度问题。其次要深刻认识两权不同的市场特性。探矿权归根到底是期货,要有期货市场的特点,强调它的时效性、风险性,在管理上应从严控制延期。采矿权应增加储量的级别,加大可信度。三是要建立二级市场。目前对转让环节控制太严不利于市场建设,应当减少程序和环节。进一步推动矿产品抵押贷款,探索小矿担保融资的渠道。四是建立市场网络。根据两权管理的特点,建立起市级中心市场和县级市场两级网络,中心市场经营主要矿种,主要矿种以外的由县级市场经营,发挥两级市场的积极性。

加强地质找矿、增加资源储备是加快矿业发展的保证。邵阳地质工作程度低,建国以来只做过小比例尺地质填图、物化探扫面、局部重力及粗略的极少数矿种普查。近几年对煤、铁、锑、钨的探矿表明,邵阳矿产资源的潜力优势巨大,为加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地质找矿机制正由国家单一投资转化为国家、个人双向投资机制,其机制改革还在创新。

邵阳应从破解找矿难题入手,加大争取基础地质工作国家投资的力度,争取油气普查、旅游地质普查、水文地质普查等基础项目立项实施;同时筹措资金,联合企业,实行商业跟进,把优势资源储备起来掌握在政府手里,从现在开始要着手筹备政府控股的探矿公司。这方面我省郴州市走在了前面,市政府投资的矿权公司已经储备了几家矿山,价值数亿。其次要高度关注煤田勘探和整装勘探。当前邵阳境内国家投资的勘探项目主要有武冈煤炭勘探、放射性矿产勘探、钨多金属整装勘探、铅锌多金属整装勘探、铁矿普查等,对这些项目要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做好地方相关工作,争取尽快转化为采矿权进行投资开发,造福地方。

(作者系邵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力促矿业公司多元发展 第4篇

(一) 矿产资源供求形势严峻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国际矿产资源非常有限的总量,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严峻现实难以再由国内大宗矿产品供应满足。在事实上无法质疑的是, 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仅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左右, 非常低, 列世界第53位。并且我国矿产资源贫矿多、杂矿多、品位低。未来10到20年, 我国矿产资源供给刚性制约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严峻。目前, 我国已进入中、晚开采期的大中型矿山占600多座中的2/3, 已越来越小的几率能在地表及近地表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例如在湖南开展调查的55个矿山中, 资源危机矿山达45个。根据国土资源部预测, 我国要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对矿产需求量非常大, 大体在2025年到2035年达到需求高峰, 2035年后才可能平稳下降。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是, 国内资源供给短缺期与矿产需求高峰期重叠。中国将有25种矿产到2020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 在这中间还包括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11种。

(二)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末, 矿业一度被称为“夕阳产业”, 矿业发展进入低谷全面萎缩。但是进入21世纪后, 尤其是从2002年下半年起, 随着以中国为代表崛起的一大批新兴经济体, 明显增加了世界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矿产品价格开始了一路大幅上升, 预示着矿业市场的新一轮繁荣。与此相应, 矿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 矿产资源型企业如何实现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避免“矿竭企衰”的命运, 这是矿业企业自身必须关注的问题, 也是我国矿业类企业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

(三) 资源税改革降低采矿业务的盈利空间

资源税推进从价计征改革后, 矿业企业的税负水平将直接与矿产品价格及销售额挂钩, 相对于从量征收方法, 企业的税负水平会大大增加, 单一采矿业务的盈利空间也会被压缩。而处于后危机时代的下游企业同样面临着不容乐观的经营环境, 矿业企业也很难向下游转移税负。因此, 资源税改革带来的采矿业务盈利空间压缩是矿业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四) 矿业多元化发展不可避免

我国当前的矿产开发已经开始多迈进, 首先面对矿业可能出现无矿源的境地, 我国地质找矿由地表浅层向地下深层掘进, 全国14个省区已相继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其次, 由陆地向海洋拓展找矿空间, 也已付诸行动。例如中海油近几年在渤海东部海域接连发现大规模油田, 几个重要产油区几乎已环绕渤海, 辽河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以及多个海上油田等几乎连成一片。再次, 及其紧张的常规能源状况也使得我国将视野拓展向各种新兴非常规能源。此外, 今天找矿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守住国内传统勘查区域的同时, 不少地勘单位也广拓思路, 谋求海外矿勘。与此同时, 不少矿业公司也开始投资非矿业领域, 跨领域拓展公司业务。以上这些, 都意味着传统单一矿种、单一领域的矿业发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矿业公司发展状况。

二、矿业公司多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多元化发展缺乏总体规划

我国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较晚, 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 工商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 在传统工业上存在的多元化发展各矿自成体系, 缺乏总体规划, 大而全, 小也全, 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 这就影响了矿业企业的发展。一方面, 许多矿业企业所通常选择了不少并不具有足够高的附加值的行业领域, 矿业行业和所选行业的相关性并不是很高, 由多元化战略带给企业的效益并没有非常显著, 无法推进企业通过持续的投资来实现大范围的多元化。另外, 许多矿业企业并没有充分地考虑自身的实力来选择多元化战略, 例如煤炭企业在发展诸多煤化工和煤焦化等煤炭下游行业领域项目时, 自身的技术条件难以兼顾环保要求、难以保证生产的高效率, 从而造成的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或者资源配置的浪费。最后, 不少矿业企业在自身管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市场波动非常大的房地产、酒店等行业, 使企业面临的巨大的市场风险。对于这样的企业多元化经营而言, 完全不能起到分散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

(二) 多元化发展效益不理想

中国是人口大国, 长期以来就业是中国社会的老大难, 在我们矿业企业发展初期, 由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我国矿业企业主要依靠劳动力优势发展矿业企业。长期以来走粗放型经营的路子, 多元发展的效益不是很理想, 多元发展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只能靠内部互相保护生存, 难以在外部市场上立足。例如以郑煤集团为例, 其产业链则遍及煤炭采选、电力、化工、铝、建材、铁路运输、物流、建筑施工、机械制造、餐饮等多个行业,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特别是发展的煤化工企业, 几乎全部亏损。

(三) 多元化发展管理落后

多元化发展企业依附于公司原来的矿产业务母体, 未能按市场要求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它的企业管理仍然采用原来的生产管理方式, 水平低。很多矿业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管理是从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出发, 不是从增强竞争力的角度出发, 或者可以说, 很多企业完全是为了摆脱企业冗余、亏损等现实问题才多元化发展, 属于安置型、依附型、服务型企业。可以说, 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并未被当前的矿业企业完全抛弃, 人员冗余现象在矿业企业往往存在。但是大力引进目标行业领域内的先进资源与人才, 才是多元化发展策略对矿业企业的要求。由此, 在多元化发展的资源配置要求和现有的资源限制之间就形成了抵触和冲突。

三、促进矿业公司多元发展的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矿业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转变向现代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只有实施多元化发展,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尽快形成新的接续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才能获得市场优势的长期发展。

(一) 选择合适自身优势的多元化辅业

矿业企业要多元化发展, 但是不是没有规划的发展。矿业企业在选择多元化战略时要充分地考虑自身的实力, 所选行业和矿业行业的相关性要尽量高, 这样更容易利用自身已经存在的优势使得多元化战略给企业带来非常显著的效益。例如同煤集团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建设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就是利用矿业企业自身优势的典型表现, 公园园区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 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将形成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和历史悠久的“煤”文化两张“名片”共同展示、交相辉映的效果, 也将形成集安全生产培训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于一身的新型工业旅游项目。反之, 如果矿业企业不根据自身的条件, 而选择一些与自身原有主业相关性不是很高的产业从零起步和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发展, 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行业, 则较难利用原来的优势, 不容易带来效益。

(二) 建立产业链式的多种经营管理体制

要打破当前单一的经营方式, 发展多元化经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优势发展其他实业, 开发综合型矿业企业。要对各单位的资产在全局范围内进行优化组合, 改革现有的多种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 构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组建与矿业生产并重的多元化发展实业公司, 形成一条多种经营的产业链, 将矿、电、化工、建材、地产等作为实业发展成统一企业, 实业公司统一管理下属单位的多元化发展企业, 彻底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分级管理的封闭型管理体制。

(三) 健全企业人才机制

企业间的竞争, 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 人的因素第一, 拥有了人才你就拥有了一半成功, 要想拥有人才, 首先应建立先进的人才机制。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企业人才发展观念应当牢固树立, 不断探索和实践人才运行、管理、激励机制, 营造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各类人才健康成长, 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只有树立了人才优势, 在矿业企业多元化发展下, 其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后劲, 才会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多元化发展的矿业企业来说, 人才机制方面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引进人才的多元化。根据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多元化引进人才。二是积极探索实行管理、技术、技能多元化通道的成长培养机制, 拓宽员工成长路径, 使员工职业生涯多元化发展, 同时, 也是适应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三是人才激励机制的多元化。在多元化的发展下, 矿业企业已经不在局限于原来的单一业务领域, 对于不同业务领域的人才应该实施不同的人才激励机制。

(四)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多元化发展的路径下, 必然要求企业要克服过去轻效益、重速度;轻质量、重数量, 轻产出, 重投人;轻技改, 重基建的发展模式。要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技术创新, 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 促进企业的科技含量。首先, 强化全员创新意识, 激发全员创新热情作为重中之重, 着力倡树“人人是创新之源, 时时是创新之机, 处处是创新之地”的理念, 形成“人人想创新、个个善创新”、“管理干部带头、广大职工自主钻研、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上下联动的创新氛围。其次, 一些大型矿业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 或采用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股份合作的形式, 组建产学研合作实体,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此外, 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有投入才有产出。例如近年来, 三鑫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十一五”期间, 该公司共投入科研资金1.8亿元, 实施重点科研技改项目25项, 一大批科技成果为公司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民.矿业企业要准确研判形势乘势而为.中国矿业报, 2012-08-01.

[2]唐忠良.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问题与对策.企业经济, 2011 (12) .

[3]赵羽.煤炭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的思考.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年5期.

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5篇

介绍了我国矿业城市的概况,分析了当前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了矿业城市矿产资源耗竭、矿业城市消亡、城矿同步发展等规律;介绍了优势延伸、优势互补、优势组合及优势再造等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4种模式.

作 者:赵纪新 陆兆华 赵景柱 马欣 作者单位:赵纪新,陆兆华(中国矿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恢复生态学研究所,北京,100083)

赵景柱,马欣(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矿业发展论文 第6篇

一、淮北矿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公司总部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淮北矿区含煤面积6912平方公里,全矿区-1500M水平以上共有煤炭资源储量约90.9亿吨。淮北矿区煤种优势较为突出,有焦煤、1/3焦煤、气煤、肥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天然焦等八大主要煤种,属低硫、特低磷、中低灰分、高发热量、粘结性强、结焦性好的“绿色环保型”煤炭,一般可作炼焦用煤、炼焦配煤、炼油用煤和动力用煤,也可做民用煤。其中,焦煤、肥煤、瘦煤为国家稀少短缺煤种,占矿区总储量的80%以上。另赋存3.16亿吨优质高岭土、4.93亿吨天然焦和3159亿M3(-2000M以上)浅煤层气(瓦斯)等资源。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为淮北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

(1)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淮北矿业自1958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基本上是挖什么煤、卖什么煤,资源利用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发展主要依靠产能的扩张,发展质量不高,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经济增长较为粗放。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对煤炭资源进行深度开发,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才能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可持续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矿区的治本之策。煤炭开采和洗选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煤泥等废弃物,矿区内煤矸石堆积成山,粉煤灰四处飘扬,占用土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老矿区大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痛苦阶段。要改变这种“发展—污染—治理”的传统模式,实现绿色开采、清洁生产,就必须牢固树立“废物仅仅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思想,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开展煤矸石、粉煤灰等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发展循环经济是整合区域资源的重要途径。淮北矿区煤炭资源优势十分突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冶炼精煤生产基地,非常适宜发展煤化工;距离淮北矿区150公里的定远县东兴矿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盐矿之一,拥有17.6亿吨高品位的岩盐资源,是生产烧碱和PVC的基础性原料;毗邻的巢湖市杨家岭矿区石灰石资源丰富,为生产优质电石创造了条件。三个矿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煤化工和盐化工,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淮北矿业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思路

淮北矿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确立了“适度增量、深度开发、循环发展、以精搏大”的战略方针,制定实施了淮北矿区总体规划。

(一)总体思路

以煤炭、岩盐和石灰石资源为依托,以“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为标志,构建“煤-焦-化”、“煤-矸石-建材”、“煤-电-电石-PVC”等若干个产业链,形成“矿井小循环、矿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格局,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的有机统一,促进资源转化增值,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二)发展目标

以提高资源回收率为目的,综合开发利用煤炭、岩盐及石灰石资源,综合治理“三废一沉”并使其上下游产业联营,形成循环产业链条,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到2015年,实现“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矿区循环式发展”的“四循环”目标,使淮北矿业成为以煤化工和盐化工为特色的全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三)主要内容

一是壮大煤炭主业。到2015年,总投资700亿元左右,新增产能2000万吨,使淮北矿业煤炭生产规模达到6000万吨/年,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先决条件。同步扩建临涣选煤厂,使原煤入洗能力达到1250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冶炼精煤选煤厂。

二是实施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该工程被视为振兴皖北经济的“一号工程”,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由省政府直接调度。总体工程由煤化和盐化两大部分组成。

(1)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发展煤化工产业。建设临涣工业园区,打造全国一流的煤焦化电基地,总投资150亿元左右。主要项目包括:年产440万吨焦炭的国内最大独立焦化厂、联产40万吨甲醇;3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8万吨粗苯加氢精制项目;40万吨甲醇深加工项目;总装机容量4×30万KW的临涣煤泥矸石电厂项目,为国内单机和总容量最大的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配套建设临涣工业园水厂和炉渣、粉煤灰利用项目,形成煤—焦—化—电产业链。

(2)依托省内焦煤、石灰石、岩盐资源富集优势,发展盐化工产业。在定远县炉桥镇建设盐化工基地,总投资170亿元左右。主要项目包括:年产100万吨的国内单个生产能力最大和装置水平最高的电石法PVC生产线、以及250万吨电石渣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3×30万KW热电联产自备电厂,形成盐化产业链。

三、淮北矿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路径

(1)注重发挥优势、综合开发,经济效益好。到2015年,淮北矿业炼焦煤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年以上,发展煤化工,焦煤供应充足,且矿区拥有自营铁路,节省运输费用,原料成本低。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廠,是对低热值废弃物的再利用,燃料成本低。通过在塌陷区取土造平原水库和在浍河建闸蓄水等方式,利用雨水和净化后的矿井生产排水,解决煤焦化电项目用水问题;并利用塌陷区取土,回填工业场地和复垦造田,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仅临涣工业园区项目,1200万吨原煤直接销售,以500元/吨测算,销售收入60亿元;而经过洗选、炼焦,可生产440万吨焦炭,销售收入90亿元,联产40万吨甲醇,销售收入10亿元;煤泥、矸石、中煤等副产品进入综合利用电厂发电,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通过综合开发、循环利用,1200万吨原煤可新增销售收入60亿元,新增利税10亿元以上,综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总投资近400亿元的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后,集团公司可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左右。

(2)注重内部循环、综合配套,资源消耗低。“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规划,是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重视各子项目之间的相互衔接、产能匹配,上游工厂的废弃物作为下游工厂的原材料,形成产业链条,而且集中在一个园区内建设,最终可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按照规划,大型集中型选煤厂与周边矿井生产能力相匹配,选煤厂与焦化厂相匹配,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与选煤厂相匹配,电厂与电石厂、焦化厂相衔接。矿井生产的原煤通过铁路专用线输送到选煤厂洗选,生产的精煤直接输送到焦化厂炼焦;产生的中煤、煤泥、矸石等废弃物,直接从选煤厂通过皮带机走廊输送到电厂发电;焦化厂产生的余热(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电厂进行再利用;电厂的排水先供焦化厂炼焦,焦化厂排水供选煤厂洗煤;电厂为下游的高耗能项目提供电力,从而实现各类资源闭路循环使用和高效利用。

(3)注重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少。到2015年,我公司矿井开采、煤炭洗选每年将产生1000多万吨的煤泥、煤矸石和中煤,仅临涣新区今后每年就有600多万吨,堆放需占用200多亩土地。随着生产的发展,还要不断增加土地用来存放。露天存放,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而且占用大量土地。建设大型低热值电厂,就地消化低热值废弃物,可以减少污染和土地占用,而且能够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配套发展建材项目,把电厂排出的炉渣用作水泥填充料,粉煤灰用来生产粉煤砖,电石厂排出的电石灰用来生产水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做到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

鞍钢矿业加快发展的动因是什么? 第7篇

6年来, 鞍钢矿业在老矿山多、产能自然衰减严重、每年以300万吨左右能力衰减的情况下, 如果没有新增能力及时补充, 6年中原有的生产能力将自然衰减2000万吨左右。近两年来铁矿石价格又起伏不定, 给矿山生产经营带来严峻考验。在这种困难情况下, 经过鞍钢矿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 矿山却实现了超越发展, 实现了五个第一:一是通过加快老矿深部和外围找矿、积极组合地方资源, 铁矿资源储量已达88亿吨, 加上远景储量共计300亿吨, 居全国第一, 单从数量上看, 在全球铁矿企业中也居首位;二是铁矿采掘规模通过近几年的补充勘探、新建扩建, 在每年平均自然衰减300多万吨的情况下, 采掘规模逐年增长, 居全国第一;三是铁精矿产量, 在铁矿自然品位逐年下降、选矿比逐年提高的不利情况下, 年产铁精矿一直稳定在1700多万吨左右, 为全国矿山企业中最高, 高出同样发展很快、成绩卓著的河北钢铁矿业一倍以上;四是尽管近两年来在铁精矿价格起伏变化、税收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鞍钢矿业实现利润按内部价格计算2011年为66亿元, 2012年为59亿元;如果按市场统一价格计算近两年来每年都在85亿元至100亿元之间, 不仅稳居全国第一, 占全国大中型矿山总量的一半左右, 而且对鞍钢集团的效益贡献率也名列前茅;五是鞍钢矿业十分重视英雄模范和科技人才的培养锻炼以及针对行业技术难点开展的高端技术科研攻关, 所以在鞍钢矿业已成为培养英雄模范、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输出的摇篮, 高端技术人才输出、技术输出最多, 形成目前唯一的集探矿、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生产、采选工业研发设计、工程技术输出为一体的矿山企业第一全。另外, 在科技创新、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详见本期发表的调查报告) 。

我们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的目的, 不仅要看他创造了多大成绩, 收获了多少成果, 更重要的是在全面了解这些成果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了解他们在取得这些成绩过程中深层次的经验和动因, 并能因地制宜地运用到本单位开花结果。那么, 鞍钢矿业为什么能在短短6年中取得如此显著成绩, 创造和积累如此丰富的经验?主要动因在哪里?我们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通过深入鞍钢矿业公司调研, 与矿山领导及广大员工座谈后, 我们发现基本动因有三条: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对这三大因素的最佳组合。归根到底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的基础上, 通过“人和”, 做好内部工作, 使三因素形成合力, 才能推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先看天时。主要是指国家政策和市场机制两个方面。一是我国钢铁工业原料紧缺, 因而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国内矿山发展的好政策, 使国内矿山从中受益。在我国钢铁行业中, 铁矿原料落后一直是困扰钢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过去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往往是口号多, 具体政策措施少, 结果多年过去矿山落后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 而且矛盾越来越突出, 矿石自给率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70%左右, 降到本世纪初的50%左右, 到2011年已下降到不足30%, 70%以上靠进口, 形势令人担忧。就连鞍钢这样全国一流的资源基地, 铁矿自给率也由“十五”初期的91%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75%, 五年下降16个百分点, 到“十二五”初期进一步下降到44.74%, 五年下降30个百分点, 形势十分严峻。有人形象地喻为“捧着金碗讨饭吃”。而且国外铁矿供应商又乘机实施垄断, 进口矿成本连年大幅度涨价, 推高钢材生产成本, 使钢铁工业的利润都进了国外矿石供应商的腰包, 使钢铁行业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下滑, 几乎到了亏损边缘。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发出加强国内矿山建设的号召, 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为国内矿山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机会难得。二是进口矿价格上涨带动了国内矿价格上升, 长期以来, 矿产品比价一直偏低, 在整个钢铁产业链条中由于矿石和钢材比价不合理, 造成利润一头沉, 利润主要集中在钢材, 无人愿意搞矿山。进口矿涨价后, 同样拉动国内矿价上升, 效益向好, 从而使国内矿山实现了超常发展,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在国家相关政策和各地政府的支持下, 给矿山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外部条件, 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在国家各部门的支持下, 项目核准手续简化。过去项目核准非常困难拖一两年, 为了加快矿山建设, 经矿业公司积极争取, 发改委同意将鞍钢铁矿山建设项目作为一个规划项目审批, 大大减化了手续, 争取了时间; (2) 在环境报告审批上取得突破, 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要求必须进行环评 (环境影响评价) , 这是最头痛的问题, 过去常常因为环评不达标, 拖了建设后腿, 通过鞍钢矿业积极争取, 最终调整了审批方式, 同意简化审批程序, 直接进行报批, 节省了时间; (3) 在用地指标上取得突破, 征地难、征地贵、时间长, 是矿山生产建设上经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在鞍钢矿业的争取下, 解决了这个问题, 促进了矿山建设加快发展。另外在投资政策、资源组合等方面, 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虽然有些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还需继续努力, 但与过去相比, 有些方面也有较大好转。鞍钢矿业所以能实现全面发展, 天时的作用不可小看。

再看地利。鞍钢矿业公司的最大地利在于资源优势。矿产资源是办矿的根基, 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办矿山等于无米之炊, 所以资源充足是办好矿山的百年大计。鞍钢矿业近几年来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当然这个资源条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坐等来的, 而是通过人的努力, 搞好老矿补充勘探发现的。因为有了足够的资源, 所以, 他们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发展重点:就是实现资源优势最大化, 全面推进资源发展战略, 通过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 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年来, 他们坚持把发挥资源优势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通过“掌控资源、开发资源、经营资源”三个层面, 不断加大资源优势和开发力度。特别“十一五”以来, 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 通过对周边的30多个群采矿点进行了兼并重组优化组合增加资源;二是搞好老矿深部、外围补充勘探, 搞好老矿挖潜, 不断加大老矿资源掌控力度, 增加老矿可采资源, 目前鞍钢矿区内已掌控的可采资源不断增加, 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9.1%, 占辽宁省的67%, 加上远景储量, 资源总量达300亿吨, 超过国际三大矿业巨头掌控资源量的总和;三是对外开放, 走出去办矿, 充分利用国际上条件好的优质资源。在掌握资源的同时, 不断加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组织规划了14个铁矿山建设项目, 搞好深部开拓和周边扩邦工程, 近5年完成外扩剥岩近2亿吨, 增加铁矿石产能1000多万吨, 这些项目落实后, 矿山可采储量及服务年限, 将由原来不足10年提高到近100年。不仅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对钢铁企业原料的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看人和。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宝贵的, 人是生产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近几年来, 鞍钢矿业的大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和, 其核心表现是人心齐、人心顺、人气高, 团结奋斗, 共谋发展。首先是领导班子团结一心, 开拓进取, 成为广大员工的好带头人, 火车跑得快, 全凭车头带, 领导班子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次是矿山全体员工的拼搏上进, 吃苦耐劳, 艰苦创业精神强, 打一仗胜一仗。三是英模人物的带头作用。鞍钢矿业历来就十分重视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培养锻炼。鞍钢是建国初期老英雄孟泰、60年代雷锋和“跑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等英雄模范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 是钢铁行业英雄辈出的“摇篮”, 特别是最近涌现出来的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当代雷锋郭明义就是鞍钢矿业齐大山铁矿一名普通职工。近年来, 他对鞍钢矿业职工队伍的成长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鞍钢矿业通过开展学习郭明义活动, 使各个矿山出现一大批郭明义式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仅省市级和鞍钢精神文明单位就有79个, 并涌现一大批科技能手、技术状元、先进工作者, 一大批矿山英才在成长。鞍钢矿业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技术素质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 竞争力、战斗力大大加强, 这才是鞍钢矿业大发展的中坚力量, 不仅是三要素之一, 而且是对三要素进行协调整合最终形成合力的人才保证。因为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 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去协调整合, 都不能发挥作用, 比如, 对国家的好政策, 不去积极争取申办, 作壁上观, 再好的政策也只能停留在字面上, 发挥不了实际作用。还有地下埋藏的资源量再多, 不去勘探挖掘利用, 也只能躺在地下睡大觉。实际上鞍钢矿区的铁矿资源不是近几年生成的, 早在几千年几万年就已经生成, 为什么现在才被挖掘出来, 关键在人, 要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 去发现、挖掘和利用。只有经过人的积极工作, 才能将资源优势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从这种意义讲, 鞍钢矿业大发展, 实际上是鞍钢矿业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技术素质等综合素质大提高的必然体现, 是鞍钢矿业人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地勘单位矿业开发的发展模式探讨 第8篇

我国传统国有地勘单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运行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地勘单位的管理和运行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多。此外,地勘单位长期形成的专业分工过细、队伍庞大、机制不畅、效率不高、思维固化等弊端也是越显突出。这些矛盾和弊端严重影响了我国地质、矿业行业的发展,阻碍了经济社会的进步。推进地勘单位再改革、再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企业的创新理念和制度迫在眉睫,而地勘单位由于自身行业的特点,走矿业开发的发展道路无论是与其内部的其它产业,还是在参与同类型的社会性竞争中,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二、目前地勘单位经营现状和困境

第一,地勘单位经济实力不强。近些年来,沐浴着地质行业的春风,许多地勘单位的地勘经济均得到了长足发展,均有了一定积累。也有很多地勘单位干部职工沉浸于已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墨守成规,固步自封,飘飘然满足于现状。但是,面对残酷的矿业开发市场竞争,我们无奈地看到,仅凭地勘单位个体的力量,很难与资金雄厚的矿业公司甚至个体老板抗衡。现实是残酷的,但也真实反映出我们的地勘队伍还不是地勘强队,实力还不够强大。很多地勘单位也在发展壮大,当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单打独斗还不具备与资金雄厚的矿业公司甚至个体老板抗衡的实力。纵观地勘单位现状,虽然产业门类大而全,广泛涉足诸多工作领域,但“大”并不代表“强”,不涉足矿业开发领域,只能为他人做嫁衣,为未来留下遗憾;只有抱团取暖、形成集团优势,地勘企业才能形成强大的骨骼和肌体,才能形成足以抗衡竞争的强大力量。

第二,地勘单位能够自主经营的优良矿权不足。现阶段,我们欣喜地看到,地勘单位迎来了地质的春天,乘着“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东风,国家为地勘单位构筑大地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既然春天已经来临了,那么仅仅依靠地质勘查维系生存发展的地勘行业,想要永葆青“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毋庸置疑,我们的地勘队伍,虽然历史上地质找矿成果丰硕,可以称为地勘大队,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大部分基层地勘单位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基本不具备,一遇风吹草动,国家政策及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更谈不上发展和壮大。地勘单位要谋求未来的发展壮大,必须依托地质找矿的技术优势,及早进入矿业开发领域,在矿业开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自身实现由打工仔到业主身份的根本性转变。在地质的春天里,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利用好这难得的发展机遇,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各项倾斜政策,早日实现矿业开发根本性突破。历史上,地勘单位在矿业开发工作中或多或少曾经有过痛苦的记忆,很多干部职工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畏难心理,对能够自主经营的优良矿权储备工作没有心理准备,导致目前大部分基层地勘单位立足自有矿权进行矿业开发工作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面对现实状况,各基层地勘单位必须牢固树立“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的经营理念,破除畏难的心理障碍,坚定信心。基层地勘单位之间要优势互补,精诚合作,全力以赴投入到矿业开发工作中去。缺少能够自主经营的优良矿权,不能空怀天上掉馅饼的幻想,以地域或隶属关系为纽带,若干基层地勘单位组成具一定经济规模的集团军,可主动出击在省内、省外以致境外购买优质或具良好潜力的各种矿权。

第三,地勘单位矿业开发的困境。首先,地勘单位具有事业单位的性质,从事的行业、区域,所面对的社会环境等相对封闭,每个独立的地质队甚至是一个大而全,小而全的小社会,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改革、创新能力相对滞后,在干部、职工中僵化、陈旧、保守的思维定式一定程度存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严重地阻碍了发展和进步。其次,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事业单位管理的观念和办法等的长期束缚,地勘单位产业政策、重点的不断调整与尝试,在成功与失败中的不断彷徨,使得在单位很少有真正的法人实体,大多以二级内部经营单位出现,很大程度上变成企业单位事业化管理,人权、财权、事权互相交叉,纠缠不清,造成事企不分,利益主体不清,经营风险与困难逐步累积,无法有效地分散或避免。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各方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造成效率不高,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再有,地勘单位远远没有完成资本积累,并且欠缺必要的融资理念和融资能力,对于较大的项目投资力不从心,无法也无力真正发挥项目所应具有的效益。最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种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矿业开发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对于地勘单位矿业开发所具备的能力、条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地勘单位转型矿业开发的发展模式

地勘单位由于自身行业的特点,矿业开发的发展道路无论是与其内部的其它产业,还是在参与同类型的社会性竞争中,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其它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与束缚,地勘单位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缺点与不足,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好方略和措施,促进地勘单位经营矿业的大发展。

首先,地勘单位必须将矿业开发在其产业经济规模中准确定位,将矿业开发作为长期发展战略,订立并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内部以制度或者准法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从长远利益及发展的眼光出发,坚持不懈地搞下去。从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以及实践已经证明的,并且世界上众多企业健康发展的历程看,地勘单位矿业开发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在经营机制、体制上必须要有大的突破,公司制应该是其必然的选择。必须要勇于打破一些习惯性的、阻碍发展的框框,严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地勘单位与矿山企业的各种关系,推行股份制改革,强化与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及经营管理制度,努力走上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轨道。

其次,地勘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做实矿业集团或矿业公司,建立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一个真正地“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公司制法人实体。强化及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地勘单位与矿山企业的各种关系,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使资本人格化,权利资本化。实现地勘单位由直接的管理者,领导者向产权所有者,决策影响者角色的转变。地勘单位要按照公司制的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系列经营管理制度,实行积极的人才战略,建立和完善正确的引入用人机制,以及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消除一些障碍,融入社会经济大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矿业开发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领域,地勘单位在矿业开发中应积极地鼓励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即股权的多元化。实行单位、社会资本、职工个人多方投资的股份化发展模式。既解决投资资金压力,使矿业开发能够严格地按程序办,能办许多应该办,想办却无力办的项目投资,避免由于投资不足可能导致地规划,设计与现实,实践脱节,安全、质量、环保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效益不高,后续发展受阻等经营性难题,又能很好地降低或分散经营风险。通过股份这个纽带,能极大地提高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组织更加和谐,社会氛围愈加良好,将职工与企业的兴衰成败联系在一起。单位的利益通过股权也能更加明晰地得到保证。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另外,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地勘单位矿业开发也要明确发展的目标,即较好地解决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的成果由职工共享这个永恒的主题。应努力探索职工收入的多种实现方式与分配方式,而股权红利无疑是矿业开发惠及全体职工最直接的受益方式之一。

第四,地勘单位矿业开发也必须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善于积极地市场环境分析,把握机会,消除威胁,掌握主动。保持应对各种机会与挑战的前瞻性。做好后续资源、项目的调研与接替,进一步实施矿权资本运作,实现低成本扩张,直至公开上市发展。

第五,地勘单位的转型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地勘单位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走矿业勘察、开发一体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如今,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自身行业特点,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看,资源性矿山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矿业开发在地勘单位产业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明显突出。首先,矿业开发是地勘单位勘察主业的拓展与延伸,技术专业大多相近,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专业领域。社会性资本对于地质勘察、矿业开发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投资热情,这些都为地勘单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其次,地勘单位属于知识分子密集型单位,初、中、高级技术人员众多,技术门类、专业较为齐全,并且大多与矿业开发相关或邻近,为介入矿业开发提供了较为雄厚的人才储备。另外,地勘单位直接掌握着丰富的地质成果,拥有矿业开发所必须的第一手资料,在矿权的取得,开发矿种的选择,国家、社会对矿业的需求信息和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地勘单位矿业开发之路艰难,复杂而且漫长,发展道路上会有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问题,只有坚定信心,借鉴与掌握现代企业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经验及成果,摒弃一些传统的、僵化的思维与束缚,坚持“开拓、创新、坚韧、吃苦、灵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地勘单位矿业开发又好又快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腊平.地勘单位改革的路径选择[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2)

[2]李晓莉.论地勘行业的经营战略管理[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9)

[3]王永生.地勘单位企业化困境的内外因分析[J].现代矿业,2009(2)

采矿环境的再造及矿业发展思路 第9篇

在我国, 采矿业是社会的一个比较历史悠久的行业, 但是, 它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 由于在开口之后会留下废渣等, 这样就会造成生态的破坏。采矿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周围的生态植物和景观受到破坏。大多数情况下, 在一个矿区的周围都是存在植物的, 当对矿区进行开采时, 使得植物受到严重的破坏, 出现很多的垃圾与废墟, 和周围的自然景观出现不协调因素。

2) 导致土壤土质变差, 缺少养分。在矿区的开采过程中, 上部的土壤总是被挖走, 污染物直接与内部的土壤接触, 导致土壤中的养分缺失, 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3) 采矿区极其周围的土质受到影响。在采矿区, 下雨会导致一些有害物质随着雨水渗入到土地中, 最终到达地下水或者通过采矿水到达河流中, 雨水中的有害物质对于动植物以及人类有一定的影响, 严重影响生物的发展。

4) 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长期的开采使得地下物质亏空, 使得出现地面塌陷和开裂, 最终导致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

2 采矿环境再造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所谓采矿的环境再造就是通过矿床作为建筑的环境, 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 使得矿区的地质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改进矿区开采技术, 使得采矿环境得到更大的改善。

2.1 采矿环境再造的内涵

采矿环境再造揭示了采矿科学的本质, 矿体主要受到地应力和地下水等条件的影响。这些条件对于岩体的变形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对岩体的控制作用很强, 其中, 地应力可以改变岩体的力学性能, 使得它失去稳定性。在矿体的开采过程中, 岩体的力学性能受到改变, 这也引起了采矿地区的变化。想要保持矿区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对矿区进行支护的方式阻止破坏的发生, 进行支护的主要机理就是要改变矿区开采时的应力状态, 减少应力对于周围地应力的改变和破坏, 提高岩体的稳定性。地下水是改变矿体受力的另一个主要方面, 它可以改变岩体的力学性能, 同时使得岩体的环境应力得到更大的改善。

大多数情况下, 在进行矿区的深度开采时, 我们需要对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温度进行控制。在进行矿区开采时, 是需要进行通风的, 这样可以降低开采时的温度, 当温度降低时, 岩体的地应力也会随着降低。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是需要对环境进行再造, 使得环境不被破坏, 当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进行开采时, 使得环境的改善也是不同的, 所以, 我们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

2.2 重视矿山环境保护和环境修复

在矿区的开采过程中, 我们要遵循原则, 不能仅仅追求经济的增长, 也要考虑环境的影响, 不可以把经济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 如今,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战略, 我们要使得人口、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协调发展。我们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不可以进行单纯的经济开采, 为了眼前的利益去牺牲环境, 更不要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去开采自然资源。想要使得人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对资源开采的技术水平,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不忘记保护环境, 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 又可以合理的利用资源。

例如, 我们在一些矿区中, 通常采用不同的措施对资源进行开采, 主要是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近的一些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矿区的开采中出现了产业的生态学, 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工业与环境的和谐, 使得可持续发展能够更持久的进行下去。采矿业是一个污染严重的产业, 我们需要对生态经济的过渡做更好的研究, 使它可以更合理的发展下去。

3 采矿环境再造对采矿技术进步产生的意义

所谓采矿环境的再造, 主要是为了可以深刻的揭示采矿科学的本质, 它可以改变传统的采矿方法, 保证采矿过程的科学性, 使得采矿对于环境的污染达到最低, 利于采矿活动的进行。

在我国, 虽然地大物博, 但是, 自然资源并不是用不完的, 尤其是矿产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的消耗会使得矿物再不断的变少, 最终会导致消失。在矿区中, 我们需要的岩石正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 它的周围有很高的温度和压力, 由于它的特殊环境, 会使得它的性质发展改变, 对于浅层的矿物质, 我们可以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开采, 但是对于深层的矿物质来说, 浅部的开采方法是达不到需要的要求的, 所以, 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新的开采过程。把传统的采矿提高到新的采矿环境再造的高度, 把对采矿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做的更好。

4 结语

采矿技术是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 保证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 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研究过程中, 要进一步的对新的采矿方法进行探究, 使得采矿环境再造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庆发, 周科平.低标号充填体对采矿环境结构稳定性作用机制研究.岩土力学, 2010.

[2]陈庆发, 周科平, 胡建华.碎裂矿段开采与空区处理协同研究.中南大学学报, 2010.

关于新常态下矿业发展的思考 第10篇

一、矿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纵观现代矿业的发展历程,全球矿业每一轮的繁荣发展几乎都与技术的进步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1、工业革命时期现代矿业起步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矿业发展始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设备应用于采矿业和冶金业,带动了采煤和炼钢等技术的迅速提高,全球矿业发展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电机的发明推动生产技术由一般机械化过渡到电气化、自动化时代,促进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从而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进一步上升。纵观两次工业革命阶段,早期工业化对矿产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带动了现代矿业的起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大量先进技术的出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矿业产品提供了技术保证,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战后时期矿业进入新一轮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重建亟需大量的矿产资源,同一时期,日、韩等国的工业化也刚起步,也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发展之基。欧洲和日、韩等国资源禀赋的相对匮乏也是高涨的需求开始瞄准海外市场,从而带动了国际矿业的新一轮发展。这一时期也是亚非拉美国家独立运动的高潮期,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很多国家独立后资源保护意识逐渐兴起。

3、新兴经济体工业化驱动矿业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经济体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对矿产资源旺盛的刚性需求,矿业产值不断增加,国际矿业在短期疲软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矿产品投资和贸易大幅增加,国际矿业投资自由度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并购活动。

二、以美国近年的矿业发展为例,看矿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矿业经济是美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矿业繁荣。从1993-2015年美国GDP增速以及初级金属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走势来看,美国矿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密切相关。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同时矿业经济也呈扩张状态,发展势头良好。2001—2003年,美国经济增速下滑,矿业经济发展同步进入不景气时期,主要表现在矿产品产值降低、消费减少、就业人数下降等。从2003年之后,美国矿业基本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受严重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迅速衰退,GDP增长率为几十年来的最低值,矿业经济也不可避免的处于低谷时期。之后,随着经济缓慢复苏,矿业也逐步从低谷走向震荡趋稳。

三、我国矿业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持续深度转型调整,全球矿业形势低迷,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矿业大国,自然不能独善其身。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增速进一步放缓,矿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进入了深度调整期。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矿业面临需求下降、投资减少、利润下降、融资困难等诸多状况,整体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

1、矿产品的需求增速明显放缓,生产规模普遍回落

当前经济增速换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传统产业化解前期过剩产能导致需求不旺,同时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工业企业去库存化等因素影响,煤炭、铁等大宗矿产品基本达到消费峰值,矿产品消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生产规模不同程度回落。2016年1—5月份,煤炭、粗钢、生铁、原铝产量减少,同比分别下降8.4%、1.4%、2.8%和1.7%。一季度,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减少或基本持平,石墨、萤石、镁质材料同比分别少16.67%、7.6%、5.9%,高岭土产量与2015年同期基本持平。

2、矿业投资增速逐年下降

与其他行业相比,在全球矿业形势低迷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矿业的投资意向明显降低,世界矿产勘查开发投资已出现连续三年下降。近年来,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以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采矿业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在逐渐减少,增长率也明显下降。2016年1—5月,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3054亿元,同比下降16.4%,降幅较1—4月平均水平继续扩大1.1个百分点。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5年1—5月,采矿业投资1809亿元,同比下降11.1%,降幅扩大4个百分点。

3、采矿和原材料行业利润大幅度下滑

受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和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矿业企业经营形势非常严峻,行业利润大幅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采矿业利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逐年扩大,2013年为-17.34%,2014年为-23%,2015年采矿业实现利润2604亿元,比上年下降58.2%。2016年1—5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66.6亿元,同比下降93.8%,采矿业相对于制造业等行业,明显处于发展劣势。

4、矿业公司财务指标恶化,融资困难

矿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大宗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或低位运行,矿业公司财务指标不断恶化,经营业绩锐减导致公司融资能力基本丧失。虽然年初IPO重启,但矿业公司股票价格急剧下跌,煤炭、钢铁等行业中相当部分的亏损面超过50%。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结构不完善、直接融资的渠道受限、间接融资难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受到制约。

四、思考与建议

矿业的发展目标既要满足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要适应生态和环境的承载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既然矿业发展形势与经济发展形势高度关联,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传统的矿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未来矿业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构建新的经营模式,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1、全面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矿业供给侧改革

通过退出、转型转产、兼并重组等方式,清理整顿高成本矿产产能、关停劣质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化解矿业行业过剩产能,助力推进矿业供给侧改革。相关部门要着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与体质增效、降低转产成本、减少企业退出损失。

2、以科技创新驱动破解矿业难题,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加大矿业的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提高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业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努力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应用,从技术创新逐渐过渡到制度创新,以新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培育矿业发展新动能,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矿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谋划矿业全球布局

紧紧抓住全球矿业低迷这一机遇期,充分利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等平台,围绕世界重要矿产资源供应国,鼓励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谋划我国矿业的全球布局,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供给安全。同时,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与产业转移,实现互利共赢。

4、加快融资平台建设,破解矿业发展融资难题

借鉴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矿业资本市场在风险控制、储量监管、信息披露、中介服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构建多层次的矿业融资体系,破解矿业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同时有效降低勘查开发的投资风险,提升公司治理能力,从而促进矿业稳定发展。

摘要: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质保障,经济发展形势决定矿业发展形势。纵观矿业发展历程,每一轮的矿业繁荣都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矿业经济相关指数走势与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密切相关。受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全球矿业形势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矿业目前已步入调整期,面临需求下降、投资减少、利润下降、融资困难等问题,为适应经济新常态,未来矿业需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加快融资平台建设等方面,破解矿业发展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低迷,调整,供给侧改革,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甲斌、王嫱:矿业发展进入“洗牌”阶段——2015年度矿业形势述评[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1-9(6).

[2]周平、杨宗喜、唐金融等:2015年全球矿业形势分析与2016年展望[J].中国矿业,2016,25(2).

矿业发展论文 第11篇

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家授权的投资管理机构和控股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成立8年多来,公司坚持突出主业、抢抓机遇,防控风险、科学发展,成员单位从原来的12家扩大到了34家,职工总数22.32万人;资产规模由成立之初的358亿元增至2900多亿元;主营业务由单一的铝扩大到了铝、铜、稀有稀土及相关有色金属;海外开发取得重大成果,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步伐。公司成功跨入世界企业500强,在有色金属行业和国内外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坚持科学发展,不断调整完善公司发展战略。公司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注重战略制胜,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充实调整公司发展战略,从实施“优先发展氧化铝、有条件发展电解铝、跨越式发展铝加工”的战略,到“坚持做大做强铝业、加快创建一流铜业、积极发展稀有稀土”,公司坚持突出主业,通过新建、扩建、技术改造及资产重组等方式,不断完善产业链。2008年生产氧化铝340万吨、电解铝340万吨、铝加工材93万吨,铝板块产业链更趋完善;生产精铜39万吨、铜加工材15万吨,铜产业迅速发展;稀有稀土实现从无到有,三大主业初步形成。

面对国内国际激烈的资源竞争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按照党的十七大“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新要求,公司提出了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战略定位,并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和科技战略的同时,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做强做精主业,向着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目标迈进。

加快实施资源战略,海外开发成效显著。公司坚持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并举的方针,在国内加大了风险探矿和资源获取力度,与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开展地质找矿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立足全球配置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投资8.6亿美元收购秘鲁铜业,获得铜当量金属资源量达1200万吨的“特罗莫克”铜矿,相当于我国铜资源量的19%。成功中标拥有4.3亿吨氧化铝资源量的澳大利亚奥鲁昆项目,目前已完成开发协议和土地租用协议的签署并获得矿产开发证。在沙特建设100万吨电解铝项目,已获得建设许可证并签署了《合资公司安排协议》等文件。与英国Aricom公司合资,2008年9月开工建设年产1.5万吨的海绵钛生产线。联合美铝公司投资140.5亿美元,购买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的股份,成为力拓单一最大股东,对公司下一步加大资本运作和资源控制力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企业改革持续深化,基础管理不断夯实。2001年12月,公司重组设立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纽约上市。2007年4月30日,中国铝业回归A股市场,成功实现了三地上市。以中国铝业改制上市为契机,公司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相应机构,外部独立董事超过1/3,对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和运营手段,对财务、投资、营销、研发、人事实行集中管理,形成了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实行严格的财务预算制度,组成严密的投资控制体系,建立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采购销售网络,形成资源共享的技术创新平台,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和绩效考核办法。推行标准量化、ERP项目、GCC项目、HSE体系认证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夯实集中管理体制的运行基础,力求与国际接轨,同时体现了中铝自身特色。

抢抓发展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公司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关闭、技术改造、产能置换等方式,逐步淘汰了所有的自焙槽电解铝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并购、整合了国内一批具有产业优势的电解铝企业,使铝板块产业链更加均衡协调,并提高了产业集中度。近两年,公司重组东轻公司等铝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结构和铝加工战略布局;重组云铜集团,向创办一流铜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注重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改革科技运行机制,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开发并实施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果和专有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和有色金属行业的快速发展及技术进步,2008年公司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几年来,公司科技投入近90亿元,取得科技成果4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申请专利4192件,已授权专利1916件。在铝冶炼领域成功开发和应用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工艺、新技术,多项技术已走出国门,在材料加工领域成功研发出【下转第49页】【上接第52页】一批高精铜、铝加工材,完成了多项国防军工配套科研项目。

落实科学发展观,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公司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构建清洁生产体系,在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上狠下功夫。完成了选矿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系统、350KA以上大型铝电解槽生产工艺以及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矿山采空区复垦技术、铝电解槽三度寻优控制技术等多项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攻关或产业化试验,大幅提升了节能减排整体水平。与公司成立时相比,2008年氧化铝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了5.17%,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下降了0.26%,铝加工材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了2.27%,铜加工材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了4.71%。

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创建一流企业、构建和谐中铝、打造百年老店的进程中,把承担社会责任当作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更多的人享受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援藏援疆、支援老区、救灾抢险等社会公益活动,累计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希望工程、“母亲水窖”工程、三峡库区移民、灾区捐款达数亿元。树立了顾全大局、勇于负责、努力回报社会的良好风范。在继续履行各项社会责任的同时,公司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7000余万元,表现出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良好风貌和卓越品质。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公司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的工作方式,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和员工队伍建设。在认真总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各类、各层次人才的培养。大力弘扬“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开展爱心活动,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员工和企业和谐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矿业发展论文 第12篇

当前, 金融危机和高速发展的矿业产能释放对矿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国际矿产品价格波动加剧, 矿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和发展机遇。因此, 矿业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全球矿产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此次大会将有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的代表、矿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矿业公司的领导人、分析家、矿业媒体等近4000余人齐聚一堂, 围绕中国矿业的最新政策、全球经济发展与矿业形势、全球矿产勘查形势和进展、采矿与冶金新技术、新设备、矿山安全与环保等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共商全球矿业发展大计。

2009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主题为“抓住机遇, 共同发展”。旨在政府搭台、企业展示和突出品牌、品质, 引导市场在金融危机下和谐发展, 倡导为中外矿业企业提供中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合作交流的便捷通道。今年大会在矿业投融资、技术与设备、矿业与可持续发展等专题论坛中, 除继续采用专家发言的传统形式外, 大会论坛还将增加互动讨论会, 力争使大会的议题讨论更加深入, 更具实用性和互动性, 并就相关热门矿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如黄金专题论坛和铁矿论坛, 都将会有业界知名的企业领导、专家与学者就行业现状、产品开发以及市场供求趋势等进行探讨做精彩发言。另外, 大会期间还将安排欢迎酒会、联欢晚宴、矿山考察、矿业人才日等诸多专题活动, 为与会者创造轻松交流的氛围, 搭建商务洽谈的平台。

上一篇:原因及对策研究下一篇:靶区勾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