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目标范文

2024-06-06

成就目标范文(精选11篇)

成就目标 第1篇

6月18日, 华为高管在深圳首次披露, “今年上半年4万多中基层员工工资已上涨11.4%, 占总员工数的36%, 下半年还将继续对中高层员工薪酬进行调整, 预计工资涨幅5%-10%。”

曾以“狼性”文化著称的华为, 已经走过了市场的初期拓展阶段, 在向1000亿美元级公司迈进的过程中, 对人才的重视、培养已经成为华为的战略之一。据称, 华为员工薪酬一般比国内厂商的薪酬高出1/3左右, 不比国际厂商低。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 早在2009年初, 在一家欧洲运营商的定制要求下, 华为拿出了S7平板电脑的原型产品。彼时, 苹果也刚推出i Phone一年半。

如果当初的华为有足够超前的眼光, 那今天的市场格局会不会完全不同?

今天的华为, 仍是一家跟随与挑战型企业。在华为23年的发展史上, 华为有怎样的坚持与错判?华为下一个十年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 成为1000亿美元级的公司。

目标1000亿, 华为靠什么?

对华为而言, 如何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任正非讲得非常直白:“我们一直强调鲜花要插在牛粪上, 绑定电信运营商去创新。”

华为起家于运营商市场, 大T (全球大运营商) 客户一直是任正非以及华为所有员工最最在意的。明确而且贯穿全公司上下的大T战略, 让如今的华为已经攻下全球50大移动运营商中的45家, 并且成为这些大T的核心供应商。与此同时, 华为还与移动运营商如沃达丰、德信、日本的NTT等在全球建立了12个共同研发中心。

华为在电信运营商市场, 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第二, 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爱立信, 而且2010年的销售额已经开始逼近爱立信。2010年, 华为销售收入达1852亿人民币 (约合280.6亿美元) , 仅次于爱立信的308亿美元。相比于2009年两家的差距80亿美元, 2010年, 华为与爱立信的差距越来越来越小。业界甚至有这样的声音:华为成为电信设备供应商老大, 指日可待。

更为重要的是, 当华为与那些曾经是它数倍大的竞争对手, 如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等设备供应商的差距越拉越大时, 华为的自信心也不断上升。“鲜花要插在牛粪上。”这是去年11月在推出云计算平台时, 任正非公开的讲话。

将运营商比喻为牛粪, 比喻成促进华为创新的源动力, 话糙理不糙。也许这句中国著名谚语的内涵, 在华为的全球45家大T客户中, 只有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领导人才能完全明白。但是, 任正非这番“直白”言论的背后, 仍可以看到华为在运营商市场的十足自信与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霸气。

任正非说:“绑定电信运营商去创新。”华为的确是这么做的。但对华为而言, 创新是什么?

在华为刚开始走出国门, 争战全球市场过程中, “穷人”战略、低价取胜的事例并不少见, 但能拿下欧洲3G市场, 靠的并不是低价, 而是创新。在巴塞罗那举办的MWC 2011大会上, 华为CMO余承东表示:“2004年底, 华为能拿下荷兰Telfort合同的根本原因是华为的技术创新—分布式基站的解决方案。”这是华为在欧洲的第一单3G合同, 也是华为征战欧洲的转折点。

当时华为用了四个月时间, 便正式向Telfort提交了一套为其量身定做的分布式基站方案。在华为的方案设计中, Telfort现有90%以上的站点都可以继续利用, 总体拥有成本 (TCO) 比常规的方案节省了1/3。

据余承东回忆, 与Telfort的合作, 华为第一次证明了自己不仅拥有价格上的优势, 更拥有技术优势。因为在Telfort的方案竞标中, 华为的价格并不是最低的。

与运营商密切合作, 发挥自己的技术与价格双重优势, 满足大T的需求, 并进行创新, 这就是最重要的战略。华为一直以来做得非常到位, 这也是华为能走到电信设备供应商第二名位置的核心原因。

跟进者华为, 一度进行的是“土狼与狮子的战争”, 面对强大数倍于自己的对手, 面对跨国电信设备制造商, 华为进行的是艰苦卓绝的战斗, 并取得了今日的胜利。

几年前, 曾有华为的竞争公司负责人说道:“如果华为认准了一个方向, 集中所有资源去做一件事, 那会是其对手的噩梦。”在电信设备市场不断地创新, 让华为推出了自身的Single解决方案。

华为的Single战略指的是, 通过全IP平台, 实现无线、固定宽带、城域网、OSSBSS等网络组织部分的平台化, 从而支持不同技术体制的设备。余承东表示, Single战略将使运营商在下一个十年告别所谓的2G3G4G网络演进, 一套硬件设备满足下一个十年的运营商需求。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先进的电信设备解决方案让运营商选择了华为, 但正是如此先进的设备也让华为无法再在运营商市场挖掘出以往的增长速度。

不仅如此, 就算没有华为的Single战略, 也可以会有其他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某某方案出现, 这是电信市场发展的必然阶段。电信技术与设备方案的成熟, 让设备制造商的发展速度开始趋缓, 天花板已经出现。

过去的20多年里, 华为的确是很好地贯彻了“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创新战略。在电信市场, GSM、CDMA以及3G等多个技术标准都是国外的发明。对华为而言, 只有跟进, 在大的技术方向上, 没有机会创新。所谓的创新, 只是局部的、应用方向上的创新。尽管如此, 华为的技术专利已经遥遥领先于同行。

这些年来, 华为一直是跟进者、挑战者的心态, 跟进电信市场、挑战国际电信巨头企业。而这一心态也让华为错失了机会。

终端战略:要不要分拆?

“2009年初, 在一家欧洲运营商的定制要求下, 华为拿出了S7平板电脑的原型产品。”

5月的一天, 在深圳的一家咖啡馆里, 周军 (化名) 下意识地搅动着面前的卡布基诺, 望着远方, 语调平静, 但眼底里那一丝怅然却抹不去, 甚至浓得化不开。

2007年6月, 大洋彼岸的苹果刚推出iPhone半年。iPhone的威力还没有完全爆炸, 而日后开启一个市场的i Pad尚无迹可寻。

2007年底, 全球3G市场已经全面启动, 尤以欧洲为猛, 为了吸引终端消费者, 欧洲运营商也做了大量的考察, 对大屏幕、能上网, 并可娱乐、商务办公并能够打电话的终端产品的需求由此而诞生。

但是, 当时世界上尚无此类产品。找谁呢?这家运营商想到了华为。他们对华为一直以来的积极配合、按要求提供方案的能力有深刻的印象。

华为不负所托, 几个月后拿出了今天的S7平板电脑的原型产品。直到2010年初, 苹果发布i Pad之后, 华为人才如梦初醒, 其实S7才是世界上第一款平板电脑。

但世界上没有如果、假设, 最终的结果是苹果开创并引领了一个新兴市场, 华为仍是一个跟随者、挑战者。

运营商市场是华为成长的基础, 来自运营商市场的需求同样也给了华为很多机会。有些机会, 华为抓住了, 如电信核心设备的创新。而那些通过运营商市场传来的终端市场的需求, 如S7, 华为能做到, 但也只有这些。

华为更擅长的是执行力, 在华为内部更多的决策也是来自于任正非。

按周军的想象, 华为能有生产世界上第一台平板电脑的机会, 却不能抓住这一市场, 这是天大的遗憾。“就算没有做到苹果iPad的程度, 但至少也要努力去开拓。”但事实上, 华为对S7并没有做太多联想。

华为骨子的DNA是3G、是大T, 这是华为在电信市场能够确立地位的根本, 也是任正非最为看重的。至于智能手机、3G数据卡等终端产品, 其实早在十年前华为就可以向运营商提供。但这一市场一直是华为为运营商提供服务的配套产品市场。

“就算华为终端在2009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50亿美元, 占全公司近1/4, 但在整个华为, 终端产品的地位仍比较边缘化。”周军如此说道。

但是, 整个市场开始变化, 终端为王的特征已经日益显现。现在的华为也开始倚重终端市场。

电信市场的天花板已经显而易见, 一直高速成长的华为也同样开始谋划突破电信的边界。今年4月底, 在华为举办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 华为宣布, 华为基于已有的电信市场, 开始向企业市场、消费者市场拓展, 要在下一个十年, 成为营收达1000亿美元的公司。

据余承东介绍, 未来华为将建立聚焦客户需求的运营商网络、企业网、终端及其他四大运营中心, 并分别设立管理团队, 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 既要保证华为在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市场做大做强, 同时进一步加强在企业市场和消费者领域的作为。余承东也强调, 向企业市场以及消费者市场的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

在华为正式向1000亿美元级公司迈进之前, 华为终端已经开始向大众市场延伸。去年底, 华为终端发布了“汇智简悦”战略品牌理念, 新年伊始, 华为终端首批品牌店于1月21日, 在北京、上海、深圳的核心商圈同时亮相。一向以运营商市场为核心的华为终端, 第一次推出了品牌形象店, 开始零距离面向消费者。

华为终端CMO徐昕泉强调, 过去的华为是一条腿走路, 完全主打运营商市场, 现在的华为终端开始了两条腿走路, 华为终端的做法也可以这样形容:华为终端开始一手拉着王建宙, 一手拉着赵本山。

面向大众的终端市场, 包括智能手机、3G数据卡等, 这是一个远比运营商设备市场大得多的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当华为1000亿美元的目标始一出现, 业内就有分析人士称, 在华为的下一个十年, 必得倚重终端市场。

但在终端市场, 更大的挑战等着华为, “消费者市场是快速变化的, 我们也制定了很多针对大众市场的营销新招, 但任何一个新政出台都要经过上面层层审批, 多个主管领导会审。有时, 因为面向大多的策略与以往在运营商市场的方法非常不同, 经常是创华为先河的。但也因为如此, 往往不了了之。”

在周军的介绍中, 面向大多数的终端市场拓展之路因为与华为的3G、运营商基因的完全不同, 也让华为终端产品经常有志难酬。

华为终端CEO万飚曾深有感触地说:“华为当下最缺的是大众市场营销人才, 华为还需要成长, 我们还需要时间。”

竞争激烈的终端市场, 从市场销量以及市场份额上来看, 华为终端已是全球第五大终端厂商, 但从消费者的品牌知名度以及美誉度上来看, 华为手机的品牌还不能被消费者所熟悉, 与第五大终端厂商的地位并不相符。比如消费者在提及手机知名品牌时, 至少前五位都不会有华为。

事实上, 华为过去在运营商市场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未来发展的障碍。也曾有声音称, 如果华为能把终端公司分拆出来, 成为独立子公司, 会更为灵活。华为终端的发展会更快, 也会为华为1000亿美元的目标作出更多贡献。但一些华为人士以及周军则对此不予置评。

企业网:云计算能带来什么?

“微博实名以来的三五天感受更多的是一种不熟悉不适应的IT力量。和多年来积累的CT (通信) 经验 (高质量、高可靠、可控可管) 截然不同。华为走向ICT最大的挑战也许不是技术和产品, 而是我们这些曾经‘成功’的脑袋。”今年1月23日晚, 华为高级副总裁丁耘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不可否认, “成功”的脑袋对华为是挑战, 在这之外, 还有任正非的“喜好”。

任正非虽然在华为内部讲话上强调过, “华为终端要成为这个领域重要的玩家, 到2012年, 销售额要超过100亿美元。”但在几次华为终端的战略型发布活动上, 任正非从未露面。老板的态度, 不用多说, 就在那里。

相比之下, 同样作为新战略方向的企业级市场, 则幸运得多。在去年11月, 第一次发布云计算平台之际, 任正非亲自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

任正非对企业级市场的重视, 对云计算战略的重视一目了然。

“我们在云平台上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超越思科, 在云业务上我们要追赶谷歌。让全世界所有的人, 像用电一样享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任正非底气很足, 直接挑战思科和谷歌。

去年, 华为建立了全球企业业务部, 集中于企业和政府机构。当前, 企业和政府正在整合视听系统、电话和互联网, 提供包括视频会议等功能, 华为进入企业市场时机正好。华为认为, 企业业务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美元”。

在企业市场, 华为2010年年报写道, 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已使ICT不再局限于独立的信息通信产业, 而将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更加高效的发展, 如政府国家宽带、远程教育、智能电网、智能交通、远程医疗、智慧建筑和智慧家庭等等。华为将战略性地加大在企业市场的投入, 如服务电子政务、金融、能源、教育和零售等各个行业。

如华为自己所称, 在云平台的前进过程中, 华为是绑定电信运营商客户去创新, 这是华为做云计算的核心竞争力, 也是华为进军企业级市场的关键。华为首先是基于电信运营商需求来做云平台、云应用, 与其他厂家从IT走入云有所不同。华为做的云, 电信运营商马上就可以实施到客户端, 便于客户更加贴近使用和理解云。

据余承东在采访中介绍, 华为公司企业业务去年的营收只有20亿美元, 今年的目标是翻一倍, 达到40亿美元, 并在3-5年内将销售额增加三倍, 达150亿-200亿美元。

在企业市场的竞争对手中, 在过去一年里, 思科股价下滑了31%, 主要是因为难以维持原有水平的利润, 同时还向30个新业务进军, 如智能电网、家用网络和数字音乐寄存。任正非挑战思科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更何况华为正在秣马厉兵, 前不久, 华为北美研发总经理和资深总裁约翰·罗伊斯 (John Roese) 说, 华为将向新企业部门增加1万名员工, 当中包括6000名研发人员。这几乎占华为总员工11万人的9%。

华为2011年的营收目标是310亿美元。从300亿到1000亿, 华为已经给出了努力方向:电信、企业级、消费者市场。相比于成熟的电信市场、与电信市场紧密相连的企业市场, 华为在消费者市场的挑战最大, 而华为的电信基因也让华为离大众市场最为遥远。

1000亿、大众市场, 还不是华为最大的挑战。如业内分析人士所称, 华为如何从跟随者成为引领者, 这是华为成为全球顶级企业必须要跨过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门槛。如果没有这个创新, 就算华为拥有1000亿的销售额, 也不能成为真正的重量级企业。

在云计算发布会上, 任正非很有感触地说道:“领路是什么概念?就是丹柯。丹柯是一个神话人物, 他把自己的心掏出来, 用火点燃, 为后人照亮前进的路。我们也要像丹柯一样, 引领通信产业前进的路。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在过程中, 因为对未来不清晰、不确定, 可能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但我们肯定可以找到方向的。”

任正非想让华为成为引领者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 但任正非更要想一想为何会发生S7错失引领平板电脑的机会。在向下一个十年迈进之际, 华为不仅需要前进的方向, 华为内部的管理、企业文化都需要全面的升级。

起点——目标——成就梦想 第2篇

十八大的会议终声渐行渐远,新年的幸福钟声已悄悄来临,2013,我们将从这里——中国工商银行,乘风踏浪,扬帆起航。

脱下校服,穿上西装、白衬衫,不经意间半年过去了,作为一名进行的新员工,对很多事物都很陌生,职场的隐形规矩很多都不懂,像一个懵懂的孩子,只有在跌跌撞撞中不断吸取经验,成长。站在新的起点上,追逐自己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是中国的盛会,世界的强音;是迎来发展中国、惠及世界的新机遇;是攻坚克难、继往开来的新境界;是13亿中国人民必将豪情满怀地迎来国运昌盛、人民幸福的新起点。

在十八大精神的照耀下,中国工商银行将在2013年开辟新的旅途,开始新的征程。银行业作为服务行业,首要的是加强内部监控的管理力度,规范全行员工的行为举止,增强全行员工的服务意识。同时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来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通过这次十八大的学习,使每位员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顾客至上、人民公仆的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在十八大的学习浪潮中,我行可以将改革创新精神渗透到每位员工的生活工作,形成改革创新的新大局。改革作为第一发展动力,是中国创造奇迹的密码。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出,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样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工行员工,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强学习,首要的任务是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发挥工行网络大学的这一学习的平台的作用。在业务知识、技能水平提高的基础上,通过“网讯”平台不断的交流学习,不断创新,完善业务操作流程,更好地推动工行的创新发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打造最受尊重的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最佳银行和人民群众满意银行。

最后,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工行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地做到“工于至诚、行以致远”。文化建设作为十八大会议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企业的发展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行就像是一棵大树:产品和服务是树叶;人才是树枝;制度、流程是树干;企业文化是树根,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作为工行的一份子,我们不单要融入工行这个大家庭,更重要的是认真学习工行企业文化,为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努力奋斗。“比、学、赶、超”,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动力,将工行建设成“文化大行”,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更好地回馈社会、服务人民。

民营医院,服务成就目标市场 第3篇

去年,孙小姐想趁着假期做牙齿矫正,可是当她爱人陪着她来到首医口腔医院,没想到这里的登记已经排到了两月以后,结果没看成病。两月后她再去这家医院,发现在同一个楼道,去年这会儿挤满了等待口腔矫正的病人,现在却门庭冷落,患者数量比往昔同期至少少了一半。记者了解到,孙小姐所说的这种情况在北京其他各大口腔医院也普遍存在。是不是患牙病的人少了呢?不是。一位大夫一语道破天机:“病人都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抢走了!”

政策坚冰打破,民营医院悄然进城

医疗服务业是一个政策壁垒很强的行业,一直以来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早在1989年,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率团访京,在拜会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时,有意要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3个拥有2000个床位的医院,顾表示,如果是台商要表现人道主义,为大陆居民提供医疗服务那是欢迎的,如果是赢利性的医院,恐怕就不好谈了,因为大陆的医疗事业是政府财政补贴的,不是赢利性的。如果是在今天,恐怕顾部长就不会这样表态了。因为医疗市场的开放已经在悄悄进行了。

毫无疑问,WTO时代,中国原有有关医疗政策的坚冰开始融化。根据我国在有关协议中加入WTO后开放医疗市潮的承诺,过去外商在中国投资建设医疗机构的限制已基本取消。业内人士称,外资医院与大型公立医院的激烈竞争已经展开,这种状态下,拥有雄厚资金、丰富管理经验和高技术水平的外资医疗机构的进入,就像一艘超大型“驱逐舰”,将会掀起人才战、服务战和价格战,在竞争中可能会将一些医疗机构“驱逐”出市场。

自从卫生部和外经贸部规定允许在华试办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以来,我国此类医疗机构的数量以每年十几个的速度递增,机构类别包括综合医院和肿瘤、眼科、康复等专科医院以及门诊部(所)。分布于北京、上海、山东、湖北、福建、陕西、江苏、广西、广东、吉林等省(市)。现有的注册资金总数达2亿多美元。

以北京为例,现在北京已涌现出了像和睦家医院、北京国际医疗中心、中德门诊部、国际(SOS)救援中心等中外合作(资)、及众多中小私立诊所。这些大大小小的医院,因为软硬环境和服务意识强而迅速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甚至引得许多大医院“狼来了!”的惊呼。

记者就此采访了卫生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仁华教授。他说他在同大量的投资医院的企业家接触中,发现在企业家看来,家电、计算机等产业有明显的产业周期,即使盛极一时,也有饱和的时候,但人对健康的保护却是终生的,而且医院治病救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刚性需求,因而替代性差。因此,他们很看好这个行业,而纷纷投资医院产业,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民间资本采用或直接投资办民营医院或改制公立医院的方式,在传统公立医院的王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蔡教授认为医院作为永不凋落的市场,对民营企业家将持久的有吸引力。

合资医院,合资文化

前些日子记者的朋友王朋走进上海博爱医院就医,他告诉记者在这里看病,就好像走进了宾馆一样,这里的医生、护士、礼仪小姐都礼貌热情。刚刚步入医院大堂,前台服务人员即笑脸相迎,询问有何需要。要是有孩子看病,儿科诊室外设置一间拥有各种游戏设备和玩具的游乐室,诊室内设有色彩斑斓的卡通人物,以减少孩子对医院的恐惧。特别在产房所有器械设备包括氧气袋都装在美观的木质橱柜内,以免给产妇造成刺激,不仅如此,产房内安排了一面可转动的大镜子,妈妈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的一刹那。那次朋友就医共花了近5000元人民币,他说作为白领还是可以接受的,他认为关键是在这里看病比在国营医院满意,有一种文化的归属感。

在北京有一家名为和睦家的医院,这两年来在北京的经理人阶层及高级白领人士中声名鹊起。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将台路的这家外资医院不像医院,而像一家星级宾馆。医院门脸不大,一幢环型的二层小楼,如果不是门前停着救护车,人们很难相信这里是一家外资医院。推开玻璃大门,家居的蓝色布艺沙发,茶几上放着杂志,桌脚盛开的鲜花传来淡淡的花香。儿科病房的等候区是一个小小的儿童乐园,色彩鲜艳的滑梯、积木俨然是孩子们的家,在卫生间内,看到了专为儿童设计的马桶;走进产科病房,素雅的床单,原木的家俱,在阳光下,窗前的摇椅让人想象着一个母亲怀抱着新生婴儿的美好画面。而这病房也是产房,打开病床就是一个产床,而其他的一些医疗设施是掩藏在家俱中,几步之外是一个婴儿烤箱,这里更像一个温馨的家庭病房。楼外的暖廊、绿地散放着白色的休闲椅,像是自家的小花园。

据了解,和睦家医院是一家包括外科、儿科、内科、妇产科等综合性的全科医院,是1998年随同美国总统访华的美国商务部长戴利亲自出席剪彩仪式开业的第一家中美合资医院,由美国美中互利公司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她的创立不仅开创了国内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医疗保健机构的先河,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惟一的一家能够提供住院服务的外资医院。

和睦家医院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医疗人员队伍,无论是外籍专家,还是国内的知名专家教授,都具有高超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护士均有经历香港、新加坡等地专业严格培训,服务态度同医疗水平同样具一流水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可以使用包括英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日语、西班牙语、普通话和中国地方方言在内的各种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

据医院市场部的杨女士介绍,和睦家医院首先是一家商业运作的医院,商业提倡竞争,而竞争在于服务。和睦家医院提倡的是全新的“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观念和新的服务模式。

在这里没有病人,而是“客人”,医生就像是你的朋友,告诉你 “健康比没病更重要”,在亲切的聊天中帮你解决心理的疑惑、生理的疾病。医院同时又是社区交流的场所,医院里有一家别开生面的蒙古包,在这里举办的一些讲座,如“亲子活动”、“酗酒者家属支持团”等增加了社区人们间的交往。

医院实行会员制,交纳1000元/年的会员费后即可,这里的诊费是65美元/次。首次来访的病人,医生要保持1个小时以上的诊疗时间,医生和病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医生更像是私人家庭医生。

一个即将分娩的产妇,这样说起她在这里分娩的故事:躺在和睦家医院舒适的产床上,我一点都不紧张。两位妇产科医生,一位麻醉师,还有五六位护士在我身边忙碌。我的丈夫罗孟德也守在我身边与医务人员一起等候新生命的诞生。每采取一个步骤,麻醉师都会告诉我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在和睦家医院三天的支出大概是6000美元。杨女士笑着说,许多人觉得这样的价格偏高,这可能有文化意识的差异,在中国,办一个结婚PARTY的费用是相当多的,而对生一个孩子的价钱却花费较低,在国外,人们认为生孩子是一件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情。在走廊墙上,由近百个婴儿的笑脸组成了一幅灿烂的图画,据说和睦家已经迎来了400个婴儿的诞生。

和睦家医院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业界小有名气,一些人士从青岛、上海、济南打着“飞的”来看病,医院去年收入超过600万美元。良好的市场前景,使得和睦家已着手将北京本部现有住院部规模扩大至拥有40张住院病床,并计划于上海、广州开办直营连锁和睦家医院。今年3月23日,北京和睦家医院迎来了开业3周年庆典。短短的3年时间,这家外资医院在北京站住了脚,并赢得了良好口碑。

私人诊所遍地开花

据了解,中外合资、合作医院的主要消费对象除了外国人以外,中国相对而言收入比较高的阶层也很多,由于医院的保健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在上升,前来就诊的这一部分人同时也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阶层,白领就是一类典型阶层。正如一位护士所说,“是我们提倡的优质服务,提倡的消除医生、护士和病人之间的隔阂,追求的是零距离,吸引了他们。"

相对于他们,普通百姓就难于承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了,但并不是除了国有医院外没有选择。现在,在我们的家门口,出现了许多社区小医院(诊所),这些国内民营资本运作的医疗机构规模和档次虽然显得小一些,但小有小的好处,可以把诊所开进社区,开在老百姓的身边。

在北京方庄,记者采访了一家个体诊所。老板张先生先前在一家大型医院作主治医师。工作了十多年,不是很顺心就出来自己干了。他现在投资三十万元,在北京方庄和亚运村两个富人区分别开了两个诊所,诊所从装修到软硬环境与以往我们见过的只挂着简陋的牌子、半遮半掩的私人诊所不同,可谓鸟枪换炮。张先生告诉记者:“不管怎么说,在这里怎么也比在国营医院强,这两片地方是北京典型的富人区,消费水平较高,而且医院开在家门口,对他们来说,也很方便。”

但张先生也没少苦恼。“像我们这样的诊所要想进一步发展,存在一个没有医保的问题,论技术与质量,我们并不比大医院差,但病人一听没有医保,不能报销就走了,医保政策是制约我们这些民营医院发展壮大的瓶颈。”据张先生介绍,他投资的两家诊所每天的门诊量最多也只有五六十人次,大约只有公立医院日门诊量的1/30。

记者在北京卫生局了解到,在北京像张先生这样,自己投资行医的小型社区诊所有数百家之多。

据了解,私人诊所在国外相当普遍,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更是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网络,一般由大型医院、社区医院(诊所)、教学医院三级医疗机构构成。在对疾病的防治方面,社区医院(诊所)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时下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像国外一样的三级医疗体系,大部分病人集中在大医院,而病人中80%的病人都是普通感冒、腹泻一类小病,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应接不暇,而小医院,特别是民营诊所吃不饱,造成资源闲置浪费。这种供需不平衡的医患格局亟待改变。

阅读链接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摘要

1、卫生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国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工作。

2、合资、合作的中外双方应当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事医疗卫生投资与管理的经验,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能够提国际先进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2) 能够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

(3) 可以补充或改善当地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资金和医疗设施方面的不足。

3、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必须是独立的法人;

(2) 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

(3) 合资、合作中方在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中所占的股权比例或权益不得低于30%;

(4) 合资、合作期限不超过20年。

4、合作期20年届满,双方可申请延长合资、合作期限。

5、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聘请外籍医师护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

6、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医疗收费价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编后

在公立医院半个世纪的垄断经营中,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医疗体系。相比之下,现阶段的民营医院显然还是"星星点点",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卫生部的统计表明,民营医院和洋医院占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还不到1%,而床位、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只占到总量的1.4%、9.4%和0.8%,门诊量、入院人次只占全部的7.7%和2.9%。无论数量上还是规模上,民营医院还远远不足以与公立医院相抗衡。

充分预设三维目标成就课堂的精彩 第4篇

三维目标的提出也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因为“过程和方法”本身就存在于语文学习之中。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学理如筑塔, 学文如聚沙”。语文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 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渐变过程。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还是习惯的培养, 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课程关注学习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整个生命。

现在, 许多专家对三维目标整合的重要性都做了充分的阐述。教师也在理论层面理解了目标整合的重要性, 可在实践层面对三维目标的预设却存在一些偏颇。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种现象:一是把知识和技能目标看成是显性的、可量化的硬性目标;而把其他二维目标看成是隐性的、难以量化的软性目标。所以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还是突出知识和技能目标, 存在目标单一的现象。二是认为三维目标就是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加上另外二维目标, 没有把三维目标看做是一个统一整体, 所以在目标描述的过程中, 存在目标分散的现象。

基于以上现象, 我们跳出“知识技能本位的狭隘圈子”, 跳出课堂, 综观小学的课程目标来制定每一课、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 成就课堂的精彩。

一、构建低、中、高学段的三维目标框架

制定每一课、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时, 我们首先要研究它与上位目标的关系, 把握三维目标的适切性。

二、整体观照整套教材, 做好近、远期的三维目标规划

我们首先要对一个学段教材或整册教材做整体性的观照, 把握其结构、脉络, 获得整体感, 然后进行长期的、中期的、近期的目标规划, 最后才是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设计。这样, 做好三维目标的规划能起到高屋建瓴、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对每一个维度的每一项目标都有整体规划, 并且分步实施。

例如, 读通、读懂、读好的过程和方法。

对过程的规划:学会听 → 学会读 (凭借拼音, 看着字读) → 学会记 (学会专心) → 学会提问 → 学会背诵 → 学会感情朗读、表演朗读等。

对方法的规划:读通的方法, 读书要看着字读, 不要离开书本凭印象唱读;朗读要像说话一样, 讲究流畅, 不要一字一顿读。

读懂的方法:朗读自悟法、自主发现法、提问质疑讨论法、小组学习汇报法等。

读好的方法:范读引路、个别典型范例、配动作表演读、小组合作读等。

“养成小组学习的习惯”这个目标, 可规划为:进行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的人员分配和有层次性练习;每篇课文均设计小组学习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设计每一次小组学习的具体要求, 包括组长的任务、组员的任务等;教给讨论的方法、协商的方法、小组汇报的方法等;在每个阶段请学生反馈总结小组学习的经验、方法等。

有了这样细致而又长远的规划, 目标的落实、效率的提高将不是难事。当然, 目标的规划并不等于具体的实施目标, 它是一个整体, 具有可调整性、可生成性和灵动性。

三、亲近文本、学生、周边资源, 确立三维目标

对三维目标进行规划以后, 就是制定每一课、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了。我们走进文本、走近学生、借助周边资源确立三维目标。

1.潜心解读文本, 实现教学目标与文本的沟通

(1) 挖掘文本。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 都依托于“文”展开, 必须寓教于文。我们应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2) 重组教材。

有时为了合理利用教材, 使教材很好地成为实现三维目标的凭借, 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教材重组的依据很多:有的可以按类似中心重组, 有的可以按相同作者重组, 有的还可以整合课本教材与网络信息。

2.联系学生学情, 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能力、时代精神沟通

制订教学目标除了吃透教材, 还必须吃透学生。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与当前的时代现状相沟通, 教学目标才具有生命力。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能力、时代精神沟通的方法如下:

(1) 渲染课堂气氛。有许多课文描写的情景离学生比较久远, 或比较抽象, 只通过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学生可能会产生耗时多而收效低的现象。如果利用多媒体适时地整合情境, 渲染气氛, 就能使三维目标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 创设生活情境。《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如果学生在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同时, 能体验生活, 在实践中学习, 将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 活用文本时态。语文教材所描写的年代跨越性很大, 有的选自古代的名家名篇, 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有的描写当今社会的动人故事;有的还阐述未来世界的奇思妙想。因此, 文本时态也就发生变化。如果照本宣读, 教学时就容易出现两种现象:只注重故事情节的理解, 忽视人文教育;或者把各种时态的故事一刀切, 都当做思品教材, 有说教、贴标签的感觉。无论是那种现象, 学生读都不感兴趣。只有把故事与时代现状结合起来, 活用文本时态, 才能使教学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3.恰当利用周边资源, 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生活环境的沟通

教学资源是多元的, 大致可分为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三大类。语文教学是“社会空间有多大, 学习语文的空间就有多大”。所以, 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为我们语文教学所用, 为挖掘多元目标服务。利用周边资源, 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环境资源沟通的方法有三:

(1) 合理开发环境资源。环境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涉及各种自然因素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等) 和自然条件 (周边的文化风景点等) , 社会资源包括各种社会因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社会条件 (历史背景) 和社会活动 (报告会、辩论会、拍卖会等) 。环境资源无时不在, 无处不有, 只要我们有目的地进行开发, 就能发挥其不可低估的教育功能, 培养语文综合素养。例如, 引导学生利用周边的图书室、阅览室查找资料, 利用网络开阔视野, 利用居委会体验生活, 利用大自然陶冶情操, 都是挖掘三维目标的良好举措。

(2)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学校教师和校外人员, 除学校教师外, 领导、校外专家、学生家长及一切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都可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人力资源。就是学生本身也是人力资源中很重要的力量之一。如果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尽显各自才华,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发展个性, 陶冶品格。 譬如说, 可以利用商店店主这个人力资源, 开展系列作文活动。学生通过采访店主, 研究店主的年龄、学历、性别等各因素和店名的关系, 记录采访内容, 撰写调查报告等活动,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调查分析能力, 还可以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

(3)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包括文化知识、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时代背景、现代信息资源等。它不仅仅包括书本知识, 还有广阔的文化背景。所以我们要大力开发文化资源, 促进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以点带面, 实现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重组, 启迪学生求知欲望, 提高综合素质。

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只有引起足够重视, 并认真加以研究, 才能收获预期的课堂精彩。

参考文献

[1][美]donaldr.crickshand等.教学行为指导[M].叶绮, 译.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3.

[2]王深根, 毛建华.新课程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钟启泉, 等.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成就目标 第5篇

原盅原味餐饮加盟力挺你

古代的时候,餐饮事业就已经起步并且红火。这从电视剧里就能看出来。《武林外传》里的同福客栈,虽说开的是客栈,但是赚的也是吃食和酒水的钱,几乎每个古代电视作品里都有几个面馆和餐馆。跳出古代,在现代,餐饮事业更是没有任何要停滞的状态,反而是以较猛烈的势头向前发展。正是因为这种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投资了原盅原味餐饮加盟!那市场上如此多的餐饮品牌,投资商们为什么要选择原盅原味餐饮加盟进行投资呢?

创业当然需要创业资金的,很多创业者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原盅原味餐饮加盟投资成本较低,同时原盅原味向创业者提供了多重投资模式,投资商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选择投资模式。

在创业者的人数中,首次创业的投资者占很大的一部分,很多投资商都担心经验不足的问题。确实,销售经验真的很重要,但是投资商们根本无需担心太多,因为原盅原味餐饮加盟为你解决这个问题。原盅原味餐饮加盟为了增加创业者的信心,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创业者决定进行店面投资的时候,店面选址也是创业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投资者选择店面的过程中,原盅原味餐饮加盟总部也会派专人对连锁店附近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人群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选择性价比高的店面,使连锁店能开设在人群密集和客流量大的地方,发挥投资店面的地理优势。

在店面装修方面,原盅原味餐饮加盟也会派专人全程跟进,综合分析产品特色,品牌优势,连锁店的市场定位,设计店面风格,使店面装修彰显特色的同时,还能起到吸引顾客的作用。

有了好的店面,还需要有好的宣传将店面推广出去。好的宣传就需要有好的策划团队。原盅原味餐饮加盟拥有一批专业的策划团队,这批策划团队会从宣传策划,宣传方向,宣传手段到宣传目的全程跟进,为创业者提供优秀的宣传服务。

成就目标 第6篇

1.问题的提出

成就目标指个体在从事与成就相关的活动(如学习)时所持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会影响其认知过程,进而决定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不同的成就目标会导致个体对其面临的成就情境不同的诠释以及因应方式[1]。成就目标理论主要是来源于社会—认知架构(social-cognitive framework),强调个人对自我、工作、与工作表现三者互动情形的认知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突出表现为个体对自我、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认知,而这些认知又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一个人对学习付出的多少以及持久的程度,而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能够有效地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业情况,从而较低或不会产生明显的考试焦虑。由于考试焦虑对于学生学业的表现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成就目标理论中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及其在自我效能感效应下的表现。目的是为了适当地干扰学生的考试焦虑,有助于學生在高利害考试的压力下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

2.成就目标理论的相关研究

迄今为止,成就目标理论的研究还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之中,成就目标理论的研究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二分法”阶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Dweck,Nicholls以及Ames、Maehr等提出成就目标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一般人在成就情境中通常会采取两种不同型态的目标:掌握目标(mastery goals)与表现目标(performance goals)[2]。这两种目标会引发个人在认知、情意、与行为上不同的表现方式,其中掌握目标以学习、掌握为目的的成就目标取向,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自我能力,关注对任务的掌握和理解,关注能力的发展,而个人的努力与其学习成绩是呈正相关的。而表现目标则重视个体表现是否比同伴更为优秀,以此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不利评价。

第二,“三分法”阶段Elliot的研究表明[3],表现目标包括“趋向”(approach)成功与“避免”(avoidance)失败两种目的。依据“趋向—避免”理论,将表现目标再加以细分后,形成了成就目标“三分法”:掌握目标、趋向的表现目标与避免的表现目标。掌握目标功能不变,趋向的表现目标主要表现为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展现自己的能力,而避免的表现目标则关注如何避免失败。成就目标“三分法”可以有效地解释学生在与学习相关的认知、情意、与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第三,“四分法”阶段“三分法”虽然把趋向-避免倾向与掌握-表现结合,但这种结合尚不彻底。比如有些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三分法”就不能很好地给予解释。Pintrich的研究表明,掌握目标也具有趋向-避免的区分,从而以能力效价为依据,提出了“四分法”[4]。即掌握-表现目标、掌握-回避目标、表现-趋向目标、表现-回避目标4类。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毕节、兴义、贵阳等地分别随机抽取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初三、高三各2个班级,共计8个毕业班级的学生为研究样本。选择毕业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即将面临高利害考试,对成就目标和考试焦虑的体验相对深刻。共计发放问卷386份,收回有效问卷373份,有效问卷96.63%,样本包括男生178人(47.73%)以及女生208人(52.27%)。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成就目标量表由Elliot and Church所编制的成就目标量表改编,主要是测量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改编后的量表可测量四种不同的目标类型,每一类型有5题,共20题:趋向的掌握目标的题型如“我喜欢‘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类型的课”,此一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避免的掌握目标的题型如“我要求自己能够把试卷中的压轴题解答出来”,此一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趋向的表现目标的题型如“我希望每次考试在班级排名中都能给取得较好的名次”,该分量表测得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避免的表现目标的题型如“我害怕考试没有考出好成绩”,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本量表为Likert五点量表,1代表“我一点也不是这样”,5则是“我一直都是这样”,每一分量表加总后求得之平均数为受试学生在该类型目标之分数。

本研究使用的自我效能量表、考试焦虑量表都是根据Pintrich and De Groot所设计的量表改编而成的,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自我效能量表改编后也是5题,测量学生在学业表现上的能力知觉和信心,例如“我在课堂上很活跃”,本量表也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学生在5题中获得的平均成绩作为其自我效能的水平。考试焦虑量表包括4题,用以测量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对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13.0处理。

三、研究结果

1.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的关系

表1成就目标理论、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间的相关分析(N=373)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成就目标与考试焦虑间的相关性方面,趋向的掌握目标与趋向的表现目标与考试焦虑之间呈负相关(趋向的掌握目标:r=-0.31,p<0.01;趋向的表现目标:r=-0.18,p<0.05);而避免的掌握目标和避免的表现目标则与考试焦虑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9,p<0.05;r=0.27,p<0.01)。其中,趋向的掌握目标和避免的表现目标与考试焦虑呈显著的相关性。

表1表明,在考虑自我效能感的条件下,趋向目标和考试焦虑呈负相关,避免目标和考试焦虑呈正相关。

2.自我效能感干扰成就目标对考试焦虑的影响

趋向目标的动机内涵较为复杂:一方面,Elliot的研究也表明,趋向的表现目标也可能包含回避失败的动机,这就可能带来消极的学习效应;另一方面,趋向的掌握目标,有着追求成就的需求,所以可能带来积极的学习效应。因此,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而言,趋向的表现目标容易引发他们对失败的恐惧而表现出高度的考试焦虑。也就是说,趋向的表现目标对考试焦虑的影响可能随个体自我效能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为了了解自我效能感的对考试焦虑的效应,本研究将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式,分别探讨在控制与不控制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的情况下,成就目标与考试焦虑间之关系,见表2。

附注:在回归公式中未加入自我效能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在回归公式中加入自我效感后的标准化回归系数。*p<0.05.**p<0.01.***p<0.001.

表2表明,成就目标与学生的考试焦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当把成就目标作为预测考试焦虑的变量时(逐步回归后的R2=0.25,p<0.001),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避免取向的目标对考试焦虑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避免的掌握目标:β=0.49,p<0.01);避免的表现目标β=0.49,p<0.001);而趋向取向的目标则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趋向的掌握目标:β=-0.32,p<0.001;趋向的表现目标:β=-0.27;p<0.001)。当自我效能也加入回归公式中的预测变量时,上述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避免取向的目标和考试焦虑间依旧存在显著的关系(避免的表现目标:β=0.43,p<0.001;避免的掌握目标β=0.21,p<0.01),不过趋向的掌握目标与趋向的表现目标对考试焦虑则不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存在负相关(β=-0.51,p<0.001)。

另外,自我效能感在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上和趋向取向的目标存在着某种共性。这也意味着具有高自我效能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或作业,从而采取较理性的方式降低或消除自己的考试焦虑。

四、结论及思考

本研究主要探讨毕业班学生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三者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度,得出如下结论。

1.避免的目标和考试焦虑呈正相关,趋向的目标和考试焦虑呈负相关

本研究探明了趋向取向的目标和避免取向的目标对考试焦虑影响范围和程度。本研究发现,成就目标理论的“四分法”细分了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具体因素,明确了趋向取向的目标和避免取向的目标功能。总体而言,趋向取向的目标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避免取向的目标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持“避免取向的目标”的学生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回避负面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失败的恐惧。这表明,“畏惧失败”是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要素之一,而学生一旦觉得自己对考试准备不够充分的时候,考试焦虑就会产生,这一点对于低自我效能感群体尤为明显。

2.自我效能感干扰成就目标对考试焦虑的影响

表2表明,成就目标对考试焦虑的作用受自我效能感影响。而当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式探究成就目标与考试焦虑间的关系时,分析的结果表明:以成就目标作为回归公式中的变量时,成就目标与考试焦虑间存有显著相关,但是当把自我效能感也加进回归公式时,就只有避免取向的目标和学生的考试焦虑成正相关,这表明自我效能感干扰成就目标对考试焦虑具有显著的干涉作用。

本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干扰成就目标对考试焦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自我效能感和“趋向取向”的目标在干扰学生的考试焦虑时存在较高程度的重叠,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因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地进行该活动的“趋利避害”。故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倾向于追求趋向取向的目标,因此一般不会有明显的考试焦虑。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着力于学生的效能感提高。首先,加强学生对成功的体验,这也可以解释一直困扰中学数学教师关于课程改革削弱中学平面几何内容的问题,因为学生面临抽象内容的学习时,不易体会其所带来的成功,这样无疑会降低其我效能感,从而导致学生的成绩分化、厌学和逃学等现象。另一方面,日常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能够有效解决的问题环境,问题的设置着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解决困难时,为学生搭建适当的“脚手架”。其次,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替代经验,以优秀人物事迹激励学生,可以使得学生产生较高的效能期望,从而降低学生考试焦虑。

总之,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需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加强学生自信心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重视学生在趋向取向的目标方面的发展,突出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是消除学生考试焦虑的不二法宝。

参考文献

[1]Ames C,Ames R.Systems of student and teacher motivation:toward a qualitive definit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 logy,1984.

[2] Dweck C J.Motivational processes affecting learn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6.

[3] Elliot A J,Harackiewicz J M. Approach and avoidance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a mediational analysi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

[4] Pintrich P R.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In:Mboekaerts M,Pintrich P R,Zeidner M ed.Handkook of self-regulation:theory,research,and applications.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2000.

成就目标 第7篇

成就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对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不同个体追求成功的理由不同, 因而会有不同的目标信念。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具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不同, 对个体学习的影响不同。

以往研究发现, 个体的成就目标不同, 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失败后的应对方式也不同,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学习坚持性、学业自我妨碍密切相关;而对于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缺乏研究。为此, 本研究将探讨成就目标定向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从4所大学抽取被试460人, 由研究者和经过专门培训的问卷发放小组组织学生现场施测, 并当场收回问卷。得到有效问卷430份。其中男生263人, 女生167人;大一134人, 大二110人, 大三122人, 大四64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

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该量表共20个项目, 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3个因子。量表总体α系数为0.865, 3个因子α系数分别是0.812、0.704、0.731。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 其中反向题反向计分, 被试得分越高则学习倦怠程度越高[1]。

1.2.2 成就目标定向量表

采用刘惠军修订的成就目标定向量表。该量表共29道题, 包括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4个分量表, 量表采用5点记分法 (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量表的α系数为0.827, 4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是0.746, 0.722, 0.764, 0.774, 表示有很好的信度[2]。

1.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

2 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

2.1.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特点

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 每题平均2.79分, 说明大学生具有中等程度的学习倦怠。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3个维度每题平均得分分别为2.77分、3.00分、2.62分。行为不当维度得分最高, 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表现出较多的行为不当, 其次是情绪低落、成就感低。

2.1.2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年级差异

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

为了解调查对象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具体特征, 以性别、年级为自变量, 以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 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1) 在行为不当维度上年级主效应显著, 事后检验 (LSD检验) 发现, 大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大四学生, 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 (2) 在成就感低维度上性别主效应显著, 表现为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年级主效应显著, LSD检验发现, 大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四学生, 大三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大四学生; (3) 在学习倦怠调查量表总分上年级主效应显著, LSD检验发现, 大一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 大一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 而其他3个年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 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2.2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特点

2.2.1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总体特点

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4个分量表中每题平均得分为3.51分、3.18分、3.51分、2.52分, 其中掌握趋近目标和成绩趋近目标得分最高, 表明更多的大学生表现出了高趋近性的目标定向。

2.2.2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性别、年级差异

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在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维度上的得分见表3。

为了解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各维度的具体特征, 以性别、年级为自变量, 以各维度为因变量, 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到: (1) 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上性别主效应显著, 男生的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 (2) 在成绩回避目标上年级主效应显著, LSD检验发现, 大四学生成绩回避目标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3) 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2.3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相关矩阵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 掌握趋近目标与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掌握回避目标与学习倦怠及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成绩趋近目标与学习倦怠及其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维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成绩回避目标与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下同

2.4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作用

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考察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对学习倦怠的独立预测作用。结果如表6所示, 在控制了性别和年级后, 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式, 多元回归系数为0.70, 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49, 能联合预测学习倦怠49.00%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 掌握趋近目标预测力最佳, 其解释量为40.00%。

3 讨论

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均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对来说, 掌握趋近目标高和成绩趋近目标高的学生学习倦怠水平低;而掌握回避目标高和成绩回避目标高的学生学习倦怠水平高。因此, 通过培养,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就目标定向, 可以减少学习倦怠的发生。从有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 掌握趋近目标定向可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和对知识本身的兴趣, 而成绩接近目标定向有利于学生采取积极行动来取得好成绩。大学生可能同时具有多种成就目标定向, 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下每一种目标定向的水平也可能不同, 尽管掌握趋近目标具有学习动机比较强的特点, 但如果仅仅持有这一种目标定向, 则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因此, 在教学中, 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掌握趋近目标的培养, 使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内在价值上。另一方面还应有合适的奖励机制和评价标准, 使学生通过外部奖励获得成就感, 从而促进个体的学习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连榕, 杨丽娴, 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 2005, 37 (5) :632-636.

成就目标 第8篇

我们运用了课堂模式来评估对学生目标定位的影响。每一完整的教室被随机分配到一种课堂模式, 即:代币经济模式, 权变合同模式或控制模式。我们通过比较学生学习时间多少和学生按照课堂模式条件所制定的成就目标来评估学生的目标定位。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假设课堂模式的类型和学生制定的成就目标直接有关。我们的预测如下:a.代币经济课堂模式将和此时成就目标定位呈正相关, b.权变合同课堂模式将和学生学习目标定位呈正相关, c.控制课堂模式将和学生目标定位无关。

1 参与者

本地中学三个班的学生参与此项研究。参与者包括2个高中班和1个初三班。每一教室都随机分配到一种课堂评估模式。25个高中班学生分配到代币经济, 18个初三班学生分配到权变合同, 28个高中班学生分配到控制组。

2 材料

所用材料根据课堂评估模式条件有所不同。以下为具体描述。

2.1 代币经济组

该组学生领取一份合同, 上面清楚载有a.如何赚取和分配代币, b.罗列出可以用代币兑换的后备强化刺激物的清单。学生们还领取一个合同夹以便合同自始至终都在他们的桌上。学生们再领取一张分成两部分的目标表:代币经济目标和个人目标。代币经济目标部分列有学生可以赚取代币的行为以及每种行为所值的代币数。个人目标部分允许学生列有英语成绩的周目标和长期目标。该组使用的其他材料包括假美钞形式的代币以及诸如糖果, 钢笔, 钥匙链和电脑计时卡之类的后备强化刺激物。

2.2 权变合同组

该组学生领取一份权变合同。上面载有每周和研究人员碰面以制定和讨论英语目标的时间。学生们领取一个合同夹以便将合同固定在桌上, 还要领取一份列有英语周目标和长期目标的表格。用金星标签在表上注明目标实现的时间。

2.3 控制组

该组学生领取一份和权变组一样的表格。不使用其他材料。

3 设计

在本研究的分析中, 我们评估了课堂评估模式对学生成就目标的影响。该分析中的自变量是课堂模式。它由三个层次组成:代币经济, 权变合同和控制。他变量是学生制定的英语目标类型 (成就目标或学习目标) 。我们采用双向方差分析法 (ANOVA) 来进行数据分析。

每一教室被随机分配到三种课堂评估模式中的一种。即:代币经济, 权变合同或控制。我们将这些课堂评估模式条件运用到英语上。每一间教室的英语课是按照年级来上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参与班级的上课老师一如既往地采用包括英语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和周测试评分在内的传统评分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评估。每一课堂评估模式下的学生在与本文作者一对一会面时填写每周的英语目标表。按照Dweck (1986) 的定义, 本文作者通过将它们定义为学习目标或成就目标来对它们进行评估以下描述的是更为具体的步骤。

3.1 代币经济组

第一作者给学生们一份合同, 她单独与他们每一个讨论该合同。当学生们理解了合同术语后, 学生和作者签下合同。在合同里载明强化刺激程序并由本文作者如下一字一句地念出:

在以后的六周内, 你们将通过完成你们的英语作业和/或英语作业得A或B来赚取美圆。每完成一次英语作业赚取两美圆。每得一回A或B, 赚取四美圆。在第五周结束时, 如果你平均成绩为A或B和/或你交齐了所有的英语作业, 你将赚取十美圆。以上是你能够赚取美圆的唯一途径。老师在每天的英语课后支付你所赚取的美圆。

代币在学生与作者见面时每周兑换一次。其过程是这样跟学生解释的:“每周你可以用代币兑换一次电脑计时卡, 钢笔, 糖果, 记事本等。要购买一件物品你至少必须赚取十美圆。在该组中同样要向学生提供目标表。在该表顶部标有能够赚取美圆的目标行为。在表底部学生可以写下他们的英语目标。在每周与作者见面的时候, 他们可以a.用代币兑换奖品, b.让作者提醒一下哪些目标行为可以赚取代币, c.在表上填写自己的英语目标。

3.2 权变合同组

该组学生领取一份带夹的合同。其内容由作者一字一句念出:每周我们见面以便让你们制定英语目标。你们可以制定周目标和长期目标。我们见面时要回顾一下上周的目标。在你们的目标表上我们放一个金星标记在你们已实现的目标旁。我们将讨论你们未实现的目标, 你们决定是否重新制定这些目标或者制定新的目标。

合同要单独和每一个学生进行讨论。一旦学生理解了合同术语, 学生和作者就可以签了。

该组学生领取一按照学习周数分成两部分的目标表。在周目标的下面是长期目标。每周见面时要回顾上周的目标。视学生们实现某一目标的努力情况而定, 他们可以领取金星和正面的口头反馈。然后学生们制定来周的英语周目标和长期目标。

3.3 控制组

该组学生领取一张和权变组一样的表。作者每周和学生进行一对一见面以便让他们制定他们的短期和长期英语目标。学生们不和作者讨论他们的目标。而且学生们也不因为实现目标而从老师或作者那儿领取口头反馈或外部奖励。因此该组仅仅作为控制目标制定和与作者相处的时间。

4 结论

课堂激励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目前的教育中, 批评表扬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模式,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者表扬的方式来进行评价, 学生根据教师的批评表扬调整自身行为。以往研究认为, 批评和表扬可能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目标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

研究者认为成人对学生所实施的批评表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个人取向的批评表扬。它是对学生做出的一种整体性判断, 反映了学生的人格特质, 指向学生自身。如“你真笨!”“你真聪明!”等。 (2) 过程取向的批评表扬。它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策略进行反馈, 指向行为的过程。如“这个任务你仍然没有完成, 你应该再用其它的方法来做一做”, “你在做的过程中很努力”等。 (3) 结果取向的批评表扬。它反映行为的客观结果, 指向具体行为的适宜性。如“你这道题做错了”, “你做对了2题”等。不同类型的批评表扬会对学生的学业成就目标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 指向过程的表扬能引发学生过程取向的目标, 指向成绩和能力的表扬则会引发学生结果取向的目标过程取向的目标和结果取向的目标对成就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学习者的信念和认知过程来体现的。过程取向目标使学生关注能力的提高、策略的使用和学习的过程等 (Ames, 1992) 。持有过程取向的目标的学生倾向于认为自己有能力达到目标, 并会运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和策略 (Bandura, 1986, 1997;Schunk, 1989, 1991) 。随着任务的不断进展以及对成功的体验, 自我效能感得到了证实, 技能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过来又提高了学习动机和学业水平。

过程取向的目标※自我效能感※动机的自我调节※体验进步※取得成就

结果取向的目标关注任务的完成。它不是将现在的学业成绩与过去的学业成绩做纵向比较, 而是做横向的社会比较, 因此很难发现自己学业的进步, 难以体验到自我价值感, 遇到困难还会使自我效能感降低, 这反过来又影响着任务的完成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结果取向的目标→参与任务→社会比较→能力评估

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 学生的学业成就目标很大程度上受着教师的批评表扬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幼儿阶段更为显著。

以往的研究认为, 过程取向的批评表扬会诱发学生出现过程取向的目标, 因而会使学生关注学习任务的本身, 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意志水平, 并且在面对失败时更善于调整自己, 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由于过程取向的批评表扬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并不是针对学生自身, 那么, 即使是过程取向的批评也不会影响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因为过程取向的批评不是否定学生的整体自我, 而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件事情。可见, 过程取向的批评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正因为这样也有些学者提出过程取向的表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

许多研究者认为个人取向的批评表扬会导致学生出现结果取向的目标, 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结果取向的目标所具有的种种不利于学习的弊端。由于个人取向的批评表扬是针对学生的整体自我所作的评价, 因此它与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直接相连。显而易见, 个人取向的批评会引起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降低, 从而对自信心的树立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正因为这样, 有些学者认为个人取向的表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但是, 目前研究还不能明确告诉我们哪一种批评、表扬是合适的, 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我们可以明确的是, 不管哪一种类型的批评、表扬, 都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作为教育者, 在给予学生批评或者表扬时应该慎重, 不要因为无心的批评或者表扬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

参考文献

[1]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概论, [M]北京:教科文组织出版社, 1995.

[2]约翰.怀特, 再论教育目的,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3]陈奇, 刘汝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社, 2003.

成就目标 第9篇

关键词:成就目标,学习倦怠,大学生

0前言

近年来,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此起彼伏, 中西方学者对此都有一定的探究。学习倦怠是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习压力或对学习缺乏兴趣, 而造成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1]。处于这种时期的学生, 通常表现为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厌倦和怠慢。

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的因素甚多, 目前关于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尚为数不多。成就目标定向是目前动机领域一个影响广泛的概念, 它是个体在与胜任有关的情境中知觉到的执行任务的目的或原因[2]。学生所持有的成就目标不同, 所引起的学习倦怠程度会有差异。成就目标定向包含四个因子:成绩--接近目标, 成绩--回避目标, 掌握--接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由此可见,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目的和目标, 学习的态度以及挑战性等方面有联系。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总是倾向于社会性, 更加关注行为结果, 以追求高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比较容易诱发学习倦怠【石雷山】。掌握接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注重在活动中提升自身能力并掌握新知识, 引起学习倦怠可能性较前者略小。

综上, 我们提出研究假设:成就目标定与学习倦怠呈负向相关。

1 研究方法

1.1 样本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 选取了江苏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大一、大二、大三六个班级在校学生, 共177人, 其中男生65人, 女生112人。

1.2 测量工具

1.2.1 学习倦怠

采用连榕等人 (2006) 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 该量表共20道测验题, 分为三个维度, 即情绪低落, 反映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求, 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行为不当, 反映大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特征;成就感低, 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感, 或指完成学习任务是能力不足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上的低成就感。该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65, 分半信度为0.880.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 (p<0.01) , 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4、0.799、0.704 (p<0.01)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项指标在0.87—0.91之间, 是较好的拟合模型。

1.2.2 成就目标定向

采用刘惠军 (2006) 编制的《四分成就目标定向量表》。该量表共29个项目, 分为成绩--接近目标, 成绩--回避目标, 掌握--接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四个分量。量表采用5点记分, “完全不符合”记1分, “完全符合”记5分, 中间程度分别记2、3、4分。对该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显示, 总量表的的α系数分别为0.8231、0.7863、0.6962、0.6813。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量表的结构效度, RMSEA=0.056, 小于0.08, 模型可以接受, 即本量表的结构效度可以接受。

1.3 分析方法

应用SPSS17.0和Excel2003软件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各考察变量总体情况描述

表1列出了各研究变量的项目数、均值及标准差。由表可知,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水平呈中下水平 (中间值3) , 其中比较符合掌握———接近目标导向和掌握———回避目标水平较高, 均高于中间值, 掌握———接近目标位定向的学生分布情况较稳定 (SD=0.984) , 而掌握———回避目标导向的学生分布情况最为分散 (SD=1.103) ;以成绩结果为目的的接近目标 (SD=1.069) 和回避目标 (SD=1) 分布情况较为分散, 以成绩———回避目标为导向的水平最低, 远低于中间值, 成绩———接近目标水平接近中间值偏高。另外由表可知, 大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水平较高, 超过中间值3, 其中成就感低较为严重, 行为不当次之, 情绪低落影响较轻低于中间值。

注:有效样本n=177.

2.2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对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倦怠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见表2。

综合表1数据, 对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总体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相关性 (r=0.159) , 并且经计算, 可得线性回归方程Y=2.694+0.093X, 表明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呈正相关, 即成就目标定向水平越高, 学习倦怠水平越高。

3 结论

3.1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倦怠的现状

从样本来看, 目前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水平整体不高, 注重结果, 忽视过程。同时, 学习倦怠水平较高, 积极性不强, 不以学习任务的完成和自身技能的提升。

3.2 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倦怠的直接影响

不同成就目标定引发不同的适应性结果, 再次在学习倦怠行为上得到了验证。从总体来看, 成就目标定向水平越低, 学习倦怠水平就会越高, 与假设一致。当学生愈发注重成绩和结果, 希望得到肯定评价, 并力图在活动中尽可能多的提升自身能力时, 结果的落差和微薄的收获使学生产生失落感, 引发成就目标定向的负面作用, 从而产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因此, 成就目标定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缓解学习倦怠的状况。

参考文献

[1]连榕, 杨丽娴, 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 2006 (01) .

[2]刘惠军, 郭德俊, 李宏利, 高培霞.成就目标定向、测验焦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J].心理学报, 2006 (02) .

成就目标 第10篇

关键词:成就目标,自我价值保护策略,避免失败

一、成就目标理论概述

现今为止, 大量的文献证实成就目标即为任务参与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目标可以引发不同的动机, 持有不同成就目标的人对成就事件的解释也不同。成就目标被分为两类:掌握目标———着重于提高自身的理解力和竞争力;表现目标———重视对能力的解释和社会性比较。随着研究的深入, 表现目标又被分为成绩趋近目标 (performance-approach goal) 和成绩回避目标 (performance-avoidance goal) 。简单的来说, 成绩趋近目标是指希望比别人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而成绩回避目标是指回避失败, 从而避免让他人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

班级目标结构是成就目标理论的重要内容, 它受教学需求、环境因素和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有研究者指出, 班级目标结构和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因此它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同时, 参与学习的目标无论是为了自己掌握技能还是向他人表现能力, 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班级目标结构在一方面主要受老师的讲授方法和管理模式影响, 一个总在课堂上强调分数重要性的班主任会使他的班级成就目标变为表现目标型, 反之一个强调个人价值实现与知识掌握的老师, 其班上的学生很有可能大多数持有掌握目标。但是, 学生个人的理解对于班级目标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班级中不可能所有学生对班级目标结构的理解都一致。然而至今为止还没有确切的研究证实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班级目标结构的理解。

二、自我价值保护策略概述

自我价值理论认为, 自我接受是人类的最高目标, 当人类在与他人竞争中获胜时才能够自我接受。由于社会广泛认同一个人的价值是根据他的成就而定的, 同时一个人的能力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有学者指出对能力的自我认知和对自我价值的保护是自我价值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为了避免使自己的自我价值受到威胁, 学生有可能采取避免失败策略。避免失败的学生有以下几个共同点。第一, 他们大多具有低水平自尊, 这使得他们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定很低, 而且对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没有信心。第二, 有些学生持有错误的想法, 例如认为智商是获得成功的唯一要素, 能力是天生的, 不可改变等等。由此可见, 避免失败的学生将它们的失败都归因于能力的缺失。学生之所以选择自我保护机制与教师、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因素有紧密的关系。模糊的、不一致的和笼统的评价反馈会使学生对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真正原因产生怀疑, 并致使他们错误归因。另外家长和老师对智商的过多强调, 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就不予以肯定, 都可能导致学生发生避免失败的行为。

当前自我价值保护策略有三种, 自我设障、拖延和防御性悲观。自我设障是指学生在执行他们认为重要的任务时给自己设置障碍, 包括拒绝实际的努力, 故意利用酒精或者药物, 故意少睡, 并在考试前过多地参加社会活动等。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在任务失败的时候创造似乎合理的解释, 即并不是因为能力缺乏。拖延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失败, 是指学生将该完成的课业无必要的推后。防御性悲观是学生在测验之前对自己的表现抱有不切实际的悲观预期。以上三种策略被学生广泛运用以保护他们的自我价值, 然而这些方法也有可能使学生丧失了很多成功的机会。

三、成就目标理论与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相互关系

(一) 成就目标类型与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相互关系。

成就目标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在成就动机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具有掌握目标和高水平自我价值的学生一般都对学习任务抱有内在动机。研究证实, 成就目标类型对学生是否选择采取避免失败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掌握目标的学生倾向于承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遭遇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善于运用多种认知策略促进自己的学习, 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具有内在动机的。相反, 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更容易有消极的动机信念和容易出现消极行为。具体说来, 成绩趋近目标的学生由于重视自己的学业成绩, 通常学习成绩较好并名列前茅。可他们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倾向于采取肤浅的学习策略, 例如拒绝新任务, 拒绝小组合作, 缺乏解决困难的毅力等。成绩回避目标的学生不容易获得成功, 因为他们拒绝为完成任务付出努力, 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 也不愿在学习中与同伴合作。Urdan和Midgley (2001) 曾经对7年级484名学生做了一项目的在于揭示个人目标取向和自我妨碍关系的研究, 结果显示个人成绩回避目标与自我妨碍行为呈正相关。在对拖延症和成就目标关系的研究中显示, 掌握目标与拖延行为呈负相关, 成绩趋近目标与拖延行为无相关或正相关, 而成绩回避目标与拖延行为正相关。班级目标结构也影响着学生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选择。班级的社会环境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对完成学习任务的效能感, 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自我调节能力。掌握目标指向型的班级通常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但表现目标指向型的班级则与消极的学习模式相关。在研究班级成就目标类型与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关系时, Urdan和Midgley (2001) 通过对256名8年级学生的实验显示, 如果学生将班级目标理解为表现目标, 那么他们很有可能采取拖延行为以保护自我。Patrick (2002) 在对6年级学生进行的研究中发现, 当老师在教学中强调掌握知识技能时, 学生选择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倾向性低, 反之当教师忽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并对他们是否理解知识漠不关心, 那么学生采取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可能性就高。更值得一提的是, 学生有可能同时拥有好几种成就目标, 教师也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运用掌握目标与表现目标, 在班级中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并非完全对立。在该方面有学者认为当考虑多成就目标联合对避免失败行为的影响时, 如果学生的成绩回避目标占上风, 那么他就有可能拖延, 而与该学生的成绩趋近目标无关。但是这一断定并无具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 至今多成就目标结构与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关系研究现尚处于萌芽阶段。

(二) 研究的应用价值。

经上述讨论得知, 成就目标和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紧密相关。因此当教育者们寻求如何帮助减少学生的避免失败行为时, 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在班级中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成就目标结构。有三个方面影响学生对班级成就目标结构的理解。第一, 教师的支持。当学生认为教师能够有效支持他们的学习时, 这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是非常有益处的。第二, 与任务有关的小组合作。如果在班级中鼓励学生多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 研究证实学生更容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第三, 一个团结友爱的和谐班级环境也对学生理解班级成就目标结构有影响。当同班同学都变为了竞争者,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即容易受到影响, 有理由推测, 这会激发一部分学生的成绩趋近目标, 但大多数学生会因为对成绩回避而采取避免失败行为。除此之外, 一个掌握目标指向型的班级还需要新颖、多样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班级的民主决策环境也不容忽视。教师需要将班级还给学生, 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另外在评价事件时, 提倡针对于个体进步的形成性评价,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成功的自信。

四、结语

本文探究了成就目标类型与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关系, 认为教育者要想帮助学生减少避免失败的行为,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班级目标结构。然而本文认为在考虑班级目标结构的建立时并不应当局限于班级这个小环境, 而需要进一步考虑社会、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Ames, C.Classrooms:goals, structur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 84:261~271.

[2]Urdan, T.&Midgley, C.Academic self-handicapping:What we know, what more there is to learn?[J].EducationalPsychology Review, 2001, 13:115~138

[3]Urdan, T.&Midgley, C.Changes in the perceived classroomgoal structure and pattern of adaptive learning during early adolescence[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 28:524~551

[4]Urdan, T.&Schoenfelder, E.Classroom effects on studentmotivation:Goal structures,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competencebeliefs[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06, 44:331~349

成就目标 第11篇

关键词:成就目标定向,体育教学,目标定向

一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的内涵及其构建

1. 概念界定

Ames认为, 成就目标指的是成就行为的目的, 是能力信念、成败归因和情感的三者整合模式;Elliott和Dweck等人将目标定义为“对认知过程的计划, 它具有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的结果;Pintrich (2000) 认为, 成就目标是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的的认知表征”。由此可知, 研究者对于成就目标的具体定义虽各不相同, 但他们都认为成就目标是个体对所从事某一成就的目的式原因的认识。

2. 理论渊源

对成就目标定向的研究可以从早期的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中探知其孕育、成长、诞生的源头。

第一, 早期成就动机理论。在早期, Murphy、Lewin和Mcclelland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明确提高个体的成就动机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希望成功的意向, 表现出趋向目标的行动;一种是害怕失败的意向, 表现为想方设法逃脱, 成就活动或情景。

第二, 归因理论。20世纪80年代, Nicholls提出了能力理论。该理论是成就目标理论最直接的渊源, 从属于归因理论。改理论认为在成就动机的众多归因中能力是了解成就动机的关键因素。能力的差异感觉和无差异感觉影响个人在成就情景中对任务难度的选择。

第三, 社会认知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认知革命”, 动机研究深受影响。Bandura在其倡导的社会认知理论中认为, 个体因素 (包括认知、情感和生理等方面) 、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三者之间因相互影响而产生了三重交互决定作用。

二 课堂教学中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因素

1. 课堂任务

Ames指出, 确定的课堂任务常常会指导学生们对自身的能力, 对是否采用与努力相关的策略, 以及对活动结果的满意程度做出判断。具有变化性和差异性的任务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进而促使他们采取掌握性目标。当然, 首先要使学生们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任务具有合理性。另外, 还应使所提供的任务具有能较长时间激发学生兴趣的挑战性。但是, 这种挑战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要让学生们确立一种既能控制过程又能控制结果的意识。

2. 评价

学生们如何被评价, 是影响其目标取向的最突出因素之一。Ames认为, 问题的关键不是评价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对评价信息所体现的意义的理解。据此, 学生们会产生不同的目标定向和动机类型。

3. 责任定位

Ames采用责任点这个概念来说明课堂里的责任定位。她把责任点操作性定义为“教师对学生自律所持的态度, 以及教师让学生参与决策的程度”, 认为具有自律意向的课堂背景与学生所持的内在动机之间呈正相关。教师是否支持学生们自律主要表现在其是否让学生拥有选择的自由, 即是否支持学生们自己去做决定。

三 教学实验分析

从通辽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挑选三个从未学习过太极拳的班级, 构成两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 每班人数30人 (男生15人, 女生15人)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实验法进行研究。实验后对学生太极拳技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相关数据见下表) 。

由表1可以看出, 第一次实验后所得均是P<0.01, 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结果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通过表1显示数据说明, 此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在太极拳学习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技术技评成绩。

四 结论及建议

第一, 通过实验表明,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有利于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第二, 在掌握目标定向教学情境下, 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明显优于成就目标定向教学情境, 并且学生能体验到更多运动愉快感, 这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三, 在体育课教学中, 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掌握定向气氛, 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同时体验更愉快的运动情绪。

第四,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进步,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不采用学生间比较性的反馈, 使学生更多地关注技能学习和学习过程本身, 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力为等.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上一篇:听后活动下一篇:管理体制与机制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