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成就人生范文

2024-07-02

建筑成就人生范文(精选8篇)

建筑成就人生 第1篇

几分钟后, 应试者都交了答卷, 第1个应聘者得出的答案是430元。总经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呢?就当采购5000个信封计算, 可能要400元, 其他的杂费就30元吧。答者对答如流。但是总经理却未置可否。第2个应聘者的答案是415元。他解释说:假设信封5000个, 大概400元, 另外可能费用15元。总经理对此答案也没有表态。

但是他看到第3个应聘者的答案是416.42元时, 有点惊异, 立即问:你能解释一下答案吗?第三个应聘者说:当然可以, 信封每个8分, 4999个信封是399.92元, 从公司到百货公司, 来回乘汽车是10元。午餐费5元。从公司到汽车站有1.5公里, 需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 需要4.5元。因此, 最后总费用是416.42元。毫无疑问第3个应聘者得到了这份工作。

挫折成就人生作文 第2篇

作文1:挫折成就人生

虽然人人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竟是人类美好的愿望。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人不经历挫折和失败。相反,正是拥有了这种种的困难,才磨炼了我们的毅力和斗志。

人生如茶,那浓郁的清香不就是经历几番周折才能炼出来,相同而言,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历磨炼,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精彩,实现人生的价值。乐观向上的人,把生活中的磨炼当成一场玩笑、人生一段幽默的插曲。而一心只想成功的人,却把它当成老天的不公平。不由想起苏轼所说的“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确如此,在对命运的磨炼面前,我们要以一颗上进之心,而不是悲观和怨天忧人。

我国乒乓名将——家喻户晓的邓亚萍,不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历经磨难,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走向成功的吗?由于浓厚的兴趣,邓亚萍从四五岁已开始练球,到了8岁已是技艺超群。这时,正当她信心满怀向河南省队进发时,却因为身高而落选。随后被郑州市乒乓球队收下,她并不自卑而是顽强拼博,与命运抗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邓亚萍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此,在世界乒乓球赛事中也有了她的足迹,为我国争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海伦·凯勒又是一个奇迹。她从小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在这样的.艰苦环境,她毫不气馁,在家教的帮助正,不仅学会了盲文,还创造出了震动文学界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向我们证明磨炼是上帝给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不由感叹:挫折的磨炼是人类的必须品、营养品,它给予人力量、给人鼓舞。身体有缺陷的人就能很好地利用它,让它发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做为正常人的我们,就不觉得惭愧吗?而我们所缺乏的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

总之,只有历经挫折的磨炼才能成就人生梦想。从错误及失败中学习你才会成长得更茁壮,当你历经挫折的磨难之后,蓦然回首,成功就在你面前。

作文3:挫折成就人生

腊梅,因为经过岁寒才会绽放;彩虹,因为经过淋打才会绚丽;人生,因为经过失败才会成功!—— 题记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在这条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难免会遭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失败,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流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自幼家境贫寒,到中年时耳聋,他却自制金属棒,插在钢琴里面,用牙咬着,感觉钢琴的震动,并且创造了许多名曲。宋朝名医庞安,幼年患耳病,后来却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等书。

去年夏天,我升入初中,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初中的学习是那么匆促,那么有压力,所以我很努力去学习。而期中考试无疑给我重重一击。分数比小学低的可怕,好像哭,任眼泪流淌,以此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委屈。考试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吗?

回到家后,我失落地躺在床上。不适意,看见在床下角落的讲论哲理的一本书,打开第一章,是讲论在风雨中成长的花草:“每一年夏天几乎都会有台风,而每一次台风过后,在小路边都能够见到被折磨得不堪入目的小花小草。然而,过了一段时间,那儿见到的却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花草虽然被打倒过,但是却顽强的站起来,而却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它们似乎更加坚强了,它们经受挫折,也在挫折中成长!

我不禁感叹道:“连小花小草都有这样的品质,难道我就没有吗?”我顿时醒悟,拿起考试卷分析……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但我们一定要记住: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战胜挫折。所以我们要运用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和鲁迅说的那两句话:一是,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鲁迅。二是,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聪明起来,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毛泽东。

挫折告诉我太多太多……总之,挫折只不过是人生漫长旅途中的一块小小的拌脚石,摔倒后只要能坚强地爬起来,前途就将会是一片光明! ——后记

作文3:挫折成就人生

只有磨出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

——题记

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磨难、坎坷也是难免的,但是遭遇挫折,我们不要气馁、妥协,我们要勇敢地同它们战斗,成就一个辉煌的人生,让苦难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成就我们不平凡的人生。

一位老农拿着一把菜刀,使劲的砍一棵歪枣树,口里念念有词:“叫你不生枣子!”母亲正和一只母鸡生气,它不生蛋了,天天呆在窝里孵蛋。大冬天,母亲拎住了它的翅膀,说:“把它浸到溪水里。”枣树被砍后真的来年枝头结满了枣子,母鸡浸了水后,果然又开始生蛋了。世上的万物实在有些奇怪,竟然应了那句“苦难是金”的老话。

好习惯成就人生 第3篇

学生进入初中后,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还是学习方式方法,与小学比较起来,都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新的特点。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还要注意养成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编错题集等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今天我就初一学生历史学习习惯的养成发表我的一点看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这门课,部分同学接触到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后,觉得难写难记,枯燥繁琐,于是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完全失去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要从学習历史的目的上去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如了解历史王朝的兴衰,可以提供建设祖国的经验教训;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做人;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提高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同时适当的讲一些历史小故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课前有目的性的预习,提升学生的自信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几乎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听课的重点,可以使同学们更从容地听课,因为一部分老师要讲的内容都已经理解了,听起课来当然会轻松。此外,预习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成为信心,从而超越其他学生。每次我在课堂上讲完新课后,都会留给学生下节课预习的问题,让学生在家自己预习。

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要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准备带着问题来听老师的讲课。这时还要必须检查学习用具是否准备好了。

其次,让孩子学会倾听:听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老师讲课的重点,每节课的结尾,常常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而不是重复。还应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耳朵听,眼睛看,积极思考。

再次,要做好课堂笔记,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听得懂的,这样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先记下来,这样避免了在课堂上讨论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课下再研究,问老师,既节省了时间,又更能深化学习。记笔记和听课是相辅相成的,听课是记笔记的前提条件,而记笔记是对听课的一种补充和巩固,二者缺一不可。你一定要协调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不能只听不记,也不能只记不听。

四、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有个很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习一结束,遗忘马上就开始了,那么为了保持学习的效果,必须尽早加以复习,这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记忆,归纳整理和融会贯通。一般我会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题,有易有难,目的是让学生在课下多看课本,及时复习,减少因时间而带来的遗忘。我总结了课后复习的一些方法,如尝试回忆,钻研教材,多做练习,整理笔记,有效回忆。分散复习和循环复习相结合等等。

作者简介:

建筑成就人生 第4篇

一、做一个坚守职责的人

治天下之政在人才, 成天下之才在教育, 行教育之业在教师。教师的职责在于有教无类, 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教师不仅要精通业务教好书, 还要砥砺德行育好人, 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于细微中发现丰富, 于琐碎中寻找欢乐, 于平凡中创造奇迹。坚守职责的教师是值得信赖、值得依托的人;坚守职责的教师必定是懂教育、善于育人、精于教学的教师。

1. 懂教育

懂教育, 就是要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的特征,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 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 让每个学生做成最优秀的自己。

当前, 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倡导学校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选择,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但一些学校教育的功利色彩还比较严重, 课程改革难以推进, 素质教育难以实施。如, 有些学校没有开齐课程, 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等课程明有暗无;学生考试成绩与班级、教师的量化考核挂钩, “加班加点”被认为是提高成绩的“法宝”。学生从高一开始, 就被要求5:30开始学习, 学到晚上10:30, 连中午吃饭时间都被强行规定为30分钟。而一些教师把目光盯在高分上, 努力把“聪明的”学生培养成高分学生。显然, 这样的学校和教师都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第一, 打着为学校发展的幌子, 以损害学生的健康和发展为代价, 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知名度。从这个角度上说, 一些施教者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是不懂教育的人。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曾邀请中美两国的优秀高中生参加一期节目, 其中, 美国的高中生都是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 中国的高中生是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的优秀学生。在价值取向的考查中, 美国学生选择了真理和智慧, 而中国学生几乎一致地选择了财富和权利。是什么让这些学生那样功利?其实, “唯分数论”的教育教给了那些学生过多的功利色彩和世俗观念, 导致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没有理想, 不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这也就不难理解, 当我国一些学校拼命地抢夺所谓的高考状元时, 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那些考了状元但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可以看出, “唯分数论”已经落伍于这个时代了。当然, 也有可喜的一面:2011年, 北京大学将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 力主打破高校招生“唯分数论”。此次招生改革的方向, 也势必影响着所有教育者的人才观、育人观。

2. 善于育人

教育的基点是育人, 是培养合格的公民, 是让所有学生各得其所。学生无论考上和考不上大学, 教师都要思考:应该给他们准备什么, 他们的竞争力有多大, 他们能够独立走多远。为此,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 更要关注学生的明天, 按规律育人, 以人为本, 不讲功利地去培育每个学生, 给他们以健康与幸福。有些大学生, 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脏衣服打包寄回家;有的心理脆弱甚至畸形, 动不动就跳楼自杀甚至杀人;也有的毕了业不工作, 只愿在家“啃老”, 这既有家庭与社会的原因, 也反映了某些学校育人的失利。

(1) 要完成育人的职责, 教师就要坚持以德育为先。教师应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会做人做事,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适应社会;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2) 要完成育人的职责, 教师就要做一个宽容的人。一位学生给上课的教师画了一幅画像, 题字为“××老师遗像”。这位教师发现后, 对这位学生说:“你绘画不错, 把我画得挺像的, 只是下面多了一个‘遗’字。”下课时又说:“老师发现黑板报的内容太陈旧了, 请你和会画画的同学一起, 把我们的黑板报内容更新一下。”第二天, 教师发现黑板报画得非常好, 及时表扬了那位学生。当时, 那位学生红着脸递给教师一张纸条, 打开一看是一份写得非常诚恳的检讨书。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它是一种智慧, 一种艺术。它去掉了学生心灵上的阴影, 还学生一片阳光明媚的天空。

宽容是高山, 它能容下鲜花, 也能容下荆棘;宽容是大海, 它能容下江河, 也能容下小溪。面对一批批个性迥异甚至调皮捣蛋的孩子, 教师还是要多一分宽容, 少一分草率。因为教鞭下的可能就是“瓦特”, 冷眼里的可能就是“牛顿”, 讥笑声中的可能就是“爱迪生”。

(3) 要完成育人的职责, 教师就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爱, 教师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积极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有爱, 教师才能在艰辛的教育工作中寻找到教育的幸福;有爱, 教师才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 做到因材施教;有爱, 教师才能在心中装着每一位学生, 真正做到不仅从学习上关心他们, 还能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他们。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的“根”, 赋予教育生命与活力。

当然, 爱不简单, 爱是一门艺术, 教师“有爱”更要“会爱”。有一个调查:随机抽取100名教师, 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爱”;然后对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教师付出的“居高临下的”爱没能得到有效的体悟, 这也是一种教育的悲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的基础就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 以心灵感受心灵。如何爱学生, 重要的是尊重、理解、信任, 讲究平等, 倡导共情。陶行知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 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 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 一块儿玩, 一处儿做工, 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 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会爱”, 教师还要进行激励、赏识教育;还要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还要关注每一个细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默默的赞许眼神、一片热烈的掌声、一句关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谈心。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每一天的内涵都不相同。坚守职业责任是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的开始。著名教育家冰心先生说:“爱在左, 责任在右, 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 随时撒种, 随时开花, 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 踏着荆棘, 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流, 却觉得幸福。”或许, 一个教师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 但可以做一颗流星, 当学生们在孤单寂寞或踌躇满志时, 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 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3. 精于教学

懂教学、精于教学,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 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 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它的作用。”当今时代,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勇于创新;教师不能因循守旧, 而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深入研究教材, 不断整合教材, 积极拓宽教材, 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 常教常新;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若想做到精于教学, 教师就要热爱学习, 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任何产品都有保质期, 在学习上任何人都是不进则退。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 昨天合格的教师, 今天就不一定合格。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且, 这水还要看是“活水”还是“死水”:如果是一桶“死水”, 那会禁锢学生的持续成长;即使是“活水”, 只有一桶, 恐怕三五年下来也会见底。“学高为师”, 教师只有学而不厌, 才能诲人不倦;只有热爱学习, 善于学习, 才能拥有不竭的“活水”。如今, 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有时超过教师, 教师应该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不仅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有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地寻找源头活水。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 但不能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没有学历, 但不能没有学习。一位教师, 只有拥有了广博的学识、丰厚的底蕴, 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智, 放飞囚禁的情愫, 从容地行走在课堂上, 潇洒地行走在学生中。

二、做一个有职业精神的人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三个人在一起砌砖, 人们问道:“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抬起头, 满脸不耐烦地回答:“你没有看到我在干苦差、服苦役吗?”第二个人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地回答:“我砌砖垒墙, 养家糊口。”第三个人放下手上的砖, 擦了擦汗, 笑着回答说:“我们在建造一座美丽的宫殿。”同样一份工作, 三种截然不同的回答, 结果自然不同。据说前两个人一直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 而第三个人后来成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大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就因为第三个人怀有职业精神, 将建筑行业作为事业而为之奋斗。

教育工作, 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职业, 也可以被当做心中的事业去追求。把教育工作当做一份活儿、一种职业, 也是普通教师的一种正常心态。只要珍惜它, 敬畏它, 不敷衍塞责, 不误人子弟, 尽心尽力地做好这份工作, 这个境界无可厚非。可是, 从个人的成长、发展来看, 一名教师不应该仅把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当做一种谋生的职业。如果教师只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只想到挣钱养家, 专注于工资、奖金、职称、荣誉等, 缺少一种事业心、进取心, 那么他一生也难有什么成就感和幸福感。纪连海, 一名走上“百家讲坛”的普通中学历史教师, 在他看来, 工作有两种:一种是职业, 一种是事业;而当中学教师就是他的事业。

事业是一个人一生奋斗的目标, 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投入;是一个人一生的寄托与追求, 是生命意义的体现。把职业当做事业, 是怀有职业精神的表现。怀有职业精神的教师会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事业, 奉献给莘莘学子, 不会为得失所困, 不会为名利所累, 从而更容易享受到教育的成功愉悦和幸福的职业人生。

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教师的灵魂。这就要求教师, 不仅要珍惜自己的岗位, 完成国家赋予的义务, 还要把对义务的责任感凝聚、提升为对教育岗位的无限敬仰的神圣之情, 焕发出超越岗位条件和薪水的人性价值之光。教师职业精神涵盖的范围很广,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教师钟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追求中来, 工作已不仅仅是“养家糊口”, 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师爱岗敬业, 就是求真务实,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切实把教学当做一门科学去探索, 当做一门艺术去雕琢。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这点职业精神, 而是看重职位、工资、名利, 甚至把做官、发财、出名看做自己成功的标志, 那么, 他注定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走不远。

三、做一个追求职业幸福感的人

教师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是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因为教师在教学, 也是在传递幸福。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山东省齐鲁名师史建筑说过:“如果我们怀着幸福感去观照我们的职业生活, 去照耀那些鲜活的生命, 就会有无尽的幸福扑面而来。职业幸福感并不抽象, 它就寓于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有意义的教育细节背后, 都有幸福在向我们招手。”作为教师, 你设计了一堂出色的课, 你高兴;在课堂上新方案实施得很成功, 你更高兴;你看到学生的进步, 你欣慰;你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学生家长的认可, 你自豪;甚至你读了一篇好文章, 你也会开怀大笑;你一进校门, 学生喊一声“老师好”, 你幸福;即使在你退休之后, 许多学生来看你、打电话问候你、聚会时来请你, 你也会感到无比的幸福。教师收获幸福是超越时间限制的, 即使你停止了教师的职业生涯, 也丝毫不妨碍学生对你的尊敬。

教师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心态。教育家李镇西谈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时说过, 一个人对待自己职业的心态, 决定其幸福感的大小。当对职业不满的时候, 解决之道, 要么改变职业, 要么改变职业心态。如果能够把职业、事业和生活, 乃至人生都融为一体, 还有什么让人觉得累呢?确实, 一个把教育当事业去追求的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人生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

磨难成就人生作文 第5篇

同时一碗米,在不同的人手里,创造出来的价值大不相同。故事演绎了一个人生哲理,价值大小不在于价值本身,在于任何人如何去做。人生就像一碗米,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价值所在,关键是如何去寻找・开发・提升和放大。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决定人不仅是可塑的,而且通过努力可以大幅度提高自身价值。人身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开发・提升和放大的过程。每个正常人都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合理挖掘,充分利用,都能促其思想和行为发生质的变化,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用学者研究认为,绝大多数人的潜能只开发出了百分之十左右,机是最优秀的人才,也只开发了百分之五十。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断言:“我毫不怀疑大多数人不论在生理上・精神上还是道德上,都是很有限地利用了台们的潜力,还相信这尚未有上的潜力完全可以发挥出来,肯定地说:“人可以改变其思想来生活。”

一般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大,有些人后来之所以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关键是太闷没有将自己停留在“一碗米饭”的原始价值上,而是通过自身积极的努力,有效开发内在潜力,认知心灵价值,实现了自我提升。

生活如同一国滚开的水,是种煎熬着人生这碗米,自己以什么样质地去接受煎熬,结果就是什么样。多年前的美才长到南卡罗纳州一学院发表演说:“我的生母是聋子,因此他没有办法说话,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不知道他是佛还在人间。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室到棉花田去做事。”

他有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一个人的未来不是因为运气,不是因为环境,也不是因为生下来的状况,如果情况不尽人意,南无只要你按着希望的方向努力,全省心的投入,采取行动,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即可。

人生这碗米,每个人都有份,如何加工全靠个人。加工的时间也短,费的心思越少,价值越低。里原始形态越远,化肥施加越长,中间导致失败元素越多,价值越高。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必须禁得起尝试加煎熬和各种各样的打击。

世界有许多忧伤困惑恐惧和迷惘,我没无法改变世界,但我没可以改没自身的态度,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打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直面挫折 成就人生 第6篇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直面挫折,成就人生》。

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会遇到很多不尽如意的事情,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同学关系不够融洽,家庭生活遭遇了不幸等等。面对挫折,有的人坦然面对,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之旅,我们要正确面对那些挫折和困境。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即使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控制风向,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风帆;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自然、社会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坎坷中磨砺过来的。人类创造文明与进步的事业,无不经过挫折与失败。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曾遭到当时朝廷政治上的打击,对他降职贬谪。别人也嘲笑他是不务正业。但他并没有被仕途受阻和嘲笑讽刺所影响,最终他获得了成功。同学们,其实挫折犹如你的影子,追随着你向成功奋斗的全过程。若能失败后却不失意,坚持下去,终会看到成功的终点。人们常说,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受养分滋润的花朵迟早也会枯萎。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

同学们,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人生难免有起伏,面对挫折与失败,只有正视失败,笑对失败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崛起。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地壳的底蕴,就没有金子的辉煌;没有挫折的考验,就没有成功的喜悦。我们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我们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微笑面对逆境中的自己,坚定信念,绝不言败,才能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价值。让我们共同用微笑与自信为挫折写下句号,书写自己辉煌的人生吧!

(作者单位:河北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

心态积极成就职场人生 第7篇

研究生毕业后, 她怀着满满的自信走上了求职之路。她第一家面试的单位是一家外贸公司。与她一起应聘人力资源主管的还有一位念过本科的男孩。看着那男孩信心百倍的样子, 若兮暗暗将他与自己作了比较, 相比之下, 觉得自己无论是学历, 还是能力, 都略胜男孩一筹。心里有了底, 若兮就有了一种稳操胜券的感觉。

前边一位女孩面试完后, 主考官叫若兮进去。若兮进去后, 他看了看若兮, 随便问了三个问题。

“会跳舞吗?”他问。若兮愣了一下, 然后说:“会一点, 但跳得不好。” (其实长相靓丽的她, 曾参加过多次学校舞会, 舞技很出色。)

主管又问:“我给你一辆车, 再给你一星期的时间, 能学会吗?”若兮答:“我试试吧。” (其实之前她曾经学过车, 只是未拿到驾照。)

主管再问:“现在公司要举办一次职工培训, 如果给你一天的时间做准备, 你能保证圆满完成培训工作, 并让职工在培训中得到业务上的提升吗?”若兮迟疑了一下, 说:“我尽力吧。” (其实研究生毕业的她, 在毕业实习的时候, 就协助单位人力资源主管主持过几次人力资源培训工作, 并获得实习单位的好评。)

面试主管问完了这三个问题, 失望的表情已明显写在脸上。他对若兮说:“回去等通知吧。”就将若兮打发了出来。

结果可想而知, 公司录用了那位本科学历的男孩。对此结果, 若兮百思不得其解。此后, 她又跑了十几家单位, 考核、面试一路走下来, 却没有一家肯录用她。抱着厚厚的简历徘徊在人才市场门口, 心灰意冷之下, 她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是不是真的不行?

怀着深深的疑惑, 她忍不住打电话问了第一次面试她的那家公司的主考官没有录用她的原因。那位主管直言不讳地告诉她:“面试之前老总看了你的简历, 很看好你。但面试之后, 老总却认为你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 所以公司没有录用你, 而是录用了那位学历比你低, 但比你自信的男孩。年轻人, 你要知道, 行走职场, 太过于谦逊会使自己失去竞争的机会。在生活中, 谦逊是一种美德, 而在职场, 谦逊却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你的失误就在于, 没有将谦逊用对地方。”

这位面试主管的话, 让若兮恍然大悟。是的, 在一般情况下, 面试主考官在之前已接待了许多应试者, 相同的问题, 应试者的回答会五花八门, 主考官有点审美疲劳。因而, 你的自信满满、干脆利落的回答, 会让主考官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如果像自己那样回答主考官的提问, 主考官不会认为她是在谦逊, 而是觉得她没有自信, 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当然就不会录用她了。

通过数次求职的经历, 若兮明白了一个道理:金子总会发光, 但要让金子的光芒露在外边。总结了求职路上的经验和教训, 她又踏上了求职路, 不过这次, 若兮是有备而来。

之后若兮接到了一家国内服装界知名生产企业的面试通知。接到面试通知后, 她先对该企业的情况做了详细了解, 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 并拟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若兮知道, 作为用人单位, 它最希望的就是招聘到的人能实实在在地帮企业解决问题, 如果在应聘之前, 下功夫对该企业进行一番深入的了解, 并就发现的问题制订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主考官的青睐, 并从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接下来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面试的时候, 若兮一付成竹在握的神态, 在回答了主考官的例行提问后, 她主动出击, 礼貌地说:“对不起, 我可以请教一个问题吗?”

主考官显然没有预料到若兮会提出这个要求, 愣了一下, 然后点点头。若兮不紧不慢地就自己了解到的问题一一摆在了主考官面前, 然后提出了解决方案, 最后, 她补充说:“不管贵公司聘不聘我, 我都希望我的方案能有效地帮助贵公司解决问题。”最终, 若兮得到了这个职位。

成就伟大人生 第8篇

Greatness doesn’t always produce immediate success. For example, Herman Melville注1 wrote Moby Dick at the height of his creative achievements, but it didn’t sell well. Unable to support himself as a writer, Melville worked as a minor business clerk. Eventually, the culture caught up with him and his writing became a success.

Henry David Thoreau注2, who wrote the classic Walden, went unnoticed during his life, and died in obscurity[无名].

Because of this gap between the lack of immediate success and eventual recognition, it is often said that great people are ahead of their times. People who are great often seem unique, isolated, or even out of touch because they often represent the beginning of change. As a result, the depth of their contribution and their full worth may not be recognized for as long as 500 years.

A good example of this is Leonardo da Vinci, because many of his inventions and ideas – such as the airplane, the helicopter, roller bearings[滚柱轴承], air-conditioning, and the self-driven car – weren’t even comprehended[理解] until the 20th century technology became available.

There are people who achieve greatness just from their very nature and not from their accomplishments. These people don’t have to write symphonies, paint pictures, or write books. For this type of person, greatness is solely on the inside, through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not through their actions.

Most people who are great don’t make for a dramatic biograph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lives is not what happens to them or what they produce. Rather, they lead lives of inner silence. They represent the other side of greatness, greatness that’s there without fame or fortune. We don’t think of them as “making it” in societal terms. Yet they have a total commitment to the best of life and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

The world has many “greats” who have only limited contact with the wider world. For example, your generous and kind next-door neighbor who is loved by the whole community may not be remembered “by history” after he or she is gone, but in terms of real personal greatness, his or her ability to increase the value of love in others is second to none. Because this person is able to pass on these unique human qualities to his or her family and friends, he or she does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world, however small.

What this means is that when you look at great people throughout history, the distinction is not so much between being great and not being great, but rather it should be between greatness manifesting[显现] itself in a small arena of life and in a very large one.

Greatness is normal, it’s natural, it’s necessary, and it’s certainly beneficial for us all, even though it may have little to do with fame or fortune. While success is dependent on external circumstances[条件] and achievements, greatness is an inner contact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universe to create and discover deepening qualities of life and how best to express them. Ralph Waldo Emerson注3 wrote, “According to the depth from which you draw your life, such is the depth of your accomplishment, manners, and presence.”

Great people are those who allow greatness to blossom. It’s not so much the kind of activity they’re involved in, be it

music, gardening, raising children, or finding a cure for a disease. It’s the effect they have on all of us.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whether they’re well-known or not; great people can create great effects even on a quiet level.

We need greatness in the world more than we need any other single human or natural resource. As we move further into the 21st century, perhaps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we can think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an entire society of great individuals. Anyone who is willing to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y for his or her own greatness is giving the world the best possible gift.

伟大人物指的是那些能顺应其所处年代的社会价值的人。他们能够辨别出正确的时机和地点等成功参数。成就伟业需要经历年年岁岁的磨练,有时磨练长达一个世纪;伟大并不浮于表面,而是无论在任何区域都能经得起考验的品质。

伟大所带来的成功并不总能立竿见影。例如赫尔曼·梅尔维尔在其创作巅峰时期写下《白鲸》,然而这本小说当时的销量并不好。梅尔维尔无法靠写作养活自己,转而当上了一名小小的商务职员。

最后,时代文化终于赶上了他的思想,他的作品大获成功。亨利·大卫·梭罗写下了经典小说《瓦尔登湖》,生前却不为人知,在籍籍无名中死去。

由于即时功绩与最终认可之间的这道鸿沟,人们常常说伟大人物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面。伟人总是显得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甚至不谙时势,因为他们常常代表着变革的开始。因此,他们的深远贡献和完整价值也许要到五百年后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

里昂纳多·达·芬奇便是这方面的好例子。他的许多发明和想法,比如飞机、直升飞机、滚柱轴承、空调和自动驾驶汽车等,直到科技达到20世纪的发展水平才被人们所理解。

有许多人造就伟大是出于自己的天性,而不是来自个人所取得的成就。这些人不一定能写出交响乐、懂得绘画或者写书立著。对于这类人来说,伟大发自内心,出自个人想法和感受,而非通过他们的行动表现出来。

大多数伟人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其生命的重要意义并不是他们所经历的事情或者创造的产物。更确切地说,他们内心平和地过日子。他们所代表的是伟大的另一面,一种不需要名誉和财富的伟大。我们不认为他们属于社会上那些“功成名就”之辈,然而他们对成就美满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功不可没。

世界上有很多伟人与外面世界的接触并不多。比如你隔壁那位慷慨仁慈的邻居受到全社区居民的爱戴。而他(她)离世之后未必能名留青史,但是就个人的伟大品质而言,他(她)提高他人互相关爱方面的能力首屈一指。因为这个人能将这些独特的品格传承给家人和朋友,

他(她)就对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不论这些影响多么微不足道。

也就是说,当你纵观历史,对比各位伟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伟大,而在于究竟是在一个微小还是偌大的人生舞台上表现出伟大精神。

伟大其实很平常、很自然,而且必不可少,即便它可能与名声和财富无甚关系,所有人都能在伟大中受益匪浅。成功依靠外在环境和成就,而伟大则是个人与世界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能够创造和发现埋藏在人生深处的优秀品质以及表现它们的最佳方式。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经写道:“你对人生规划的深度将成为判断你的成就、言行以及存在的重要性的根据。”

伟大的人是那些允许伟大精神开花结果的人。伟大与他们所参与的活动关系不大,无论是玩音乐、种花草、养孩子或者治愈病痛。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才是关键。他们是否出名并不重要;伟大的人即使是在无名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巨大的影响。

比起任何一个人或者任意一种自然资源,我们这个世界更需要的是伟大精神。随着我们向21世纪逐步迈进,这也许是有史以来人们首次看到由伟大个人组成一个社会的可能性。每一位愿意为自己的伟大品质担负责任的人,都可能会为这个世界送上一份最棒的礼物。

注1: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美国作家、诗人,他以其海上经历为基础写成寓言杰作《白鲸》(Moby Dick,1851),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的其他作品包括小说《皮埃尔》(Pierre,1852)、《比利伯德》(Billy Budd,1924)、短篇小说散文集《广场故事》(The Piazza Tales,1856)等。

注2: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散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哲学家,是19世纪美国思想史上一个有创见、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代表作包括《论公民的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1849)和 《瓦尔登湖》(Walden,1854)等。

上一篇:用户营销下一篇:煤炭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