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物流与物流的高效

2024-05-27

高效物流与物流的高效(精选10篇)

高效物流与物流的高效 第1篇

与女足相比, 男足似乎成了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屡战屡败于世界杯预选赛, 让球迷们伤透了心。曾经几次看过电视直播, 男足队员也能从两边和中路创造机会, 但临门一脚都是只开花不结果, 进攻效率很是令人失望。看来进攻效率问题不解决, 中国男足进入世界杯仍然是个奢望。

其实, 提高效率不只是国足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我们各行各业都面临的同一个问题。就拿物流业来讲, 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之比为17.8%, 而欧美发达国家仅为8%左右;我国公路运输承担了全国75%左右的货物运输量, 可货车空载率却高达40%以上, 货车有效行驶里程平均每天只有300多公里, 而美国货车平均每天有效行驶里程达1000多公里。由此可见, 我国物流效率低下, 只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半, 解决效率问题应该说是当下物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前些日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上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 提出推进“互联网+”, 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是今后发展的目标任务。

近些年来, 国家非常重视物流业, 出台多项扶持政策, 我国物流水平因此有了较大提升。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高效物流”, 就是要通过“互联网+物流”来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 建设智能仓储系统, 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

由此可见, 高效物流就是在物流方面采用先进技术与装备, 实现科学管理, 使效率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然而, 高效物流并不等于物流的高效。列位看官您瞧, 自2009年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 全国各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迅速扩大, 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物流园、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连年来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动, 与欧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没有缩小, 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仍然不尽如人意。有一组数据即可表明这种情况: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在18%左右, 按2014年我国63.6万亿元GDP测算, 社会物流总费用高达11.4万亿元, 如果通过提高物流运行效率, 将这一比率哪怕只下降一个百分点, 则每年可新增6000多亿的经济效益;我国工业企业物流费用占产品销售额9.1%, 占生产成本的30%~40%, 而发达国家只有10%~15%, 如果将企业物流费用率降低2个百分点, 则可新增企业经济效益2万多亿元。

效率卡住了物流业的脖子, 正如国足一样, 球场狂奔, 汗如雨下, 最后射门时不是放了高射炮就是打偏了, 无功而返, 劳心费力。可见解决男足进攻效率问题, 关键要提高队员的技战术水平, 而提高物流效率, 也要从物流本身找找原因。

与欧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物流基础设施确实存在差距, 物流智能化水平也不高, 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羁绊住了物流前行的步伐———物流发展环境。譬如, 我们要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 降低货车空驶率, 提高配送效率, 但“最后一公里”让你寸步难行, 这又怎能提高效率呢?譬如, 甩挂运输是一种高效的运输方式, 但是我们在标准化和交通法规等方面限制了这种先进运输模式的推广。

作为物流人, 我们都期盼尽快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 但更盼望现实阶段先解决物流的效率问题。而实现物流的高效, 首先要使物流环境优化。那么, 如何优化物流环境呢?俺以为, 政策法规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大环境, 实现物流的高效, 前提是政策法规合理、健全。

物流论文物流企业如何实现高效管理 第2篇

摘要: 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企业的好坏关键在于团队能否高效运行、是否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职工队伍是否稳定,而这些都将通过管理得以实现。高效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获取企业最大效益的基础保障。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企业的好坏关键在于团队能否高效运行、是否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职工队伍是否稳定,而这些都将通过管理得以实现。高效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获取企业最大效益的基础保障。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创新管理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我们常说要创新管理,可如何创新,怎样的管理才称得上创新?笔者认为:创新管理就是要不断寻求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的方式方法,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标。

制度建设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保证

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和模式的总称,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中冶美利物流公司坚持把制度建设与落实工作作为推进管理的有效手段,不断挖掘和弥补管理漏洞,补充和完善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财务核算管理规定》、《公路运价管理规定》,规范了各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实施精细化和成本预算管理。起草了《汽车运营管理方案》、《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车队考核管理办法》等28项制度,为企业实施管理指明了方向。

制度出台后,要注重考核和执行,发挥好制度的约束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奖惩机制,再好的制度都将是一纸空文,这样一来,有制度比没有制度效果更糟。在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美利物流公司强化考核与执行,严格兑现奖惩,给员工以鞭策和鼓励,激发了群体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有重担,各项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自上而下构筑了“一级抓一级,人人抓落实”的刚性化执行机制,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

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现代企业员工素质是指主要员工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所构成的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基本素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职工的培训,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就是关系到职工能否很好地适应工作、挖掘才能,从而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事实已证明,以海尔集团为代表的成功企业都有一套完善并且实用的员工培训计划,他们把帮助职工充分发挥潜能作为回报公司的主要措施,才使企业不致落后,进而保持着先进者的优势。

中冶美利物流公司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每周四下午利用2小时定为职工的集中学习日,不断向员工灌输“培训是企业给予个人终身的馈赠”,培养员工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围绕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培训。在自我培训的同时,公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热点问题大家谈”、“大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组织员工走进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参观

学习,邀请物流专家、学者,律师举办相关专业知识讲座,并将培训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每月对所学内容进行考核,激发了员工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员工“上班做贡献,下班忙充电”,增强了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绩效考核是激发员工动力的主要措施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绩效考核在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绩效考核能够帮助企业判断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结果,从而确定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已成为企业衡量员工工作能力的标准。

中冶美利物流公司为充分挖掘员工潜力,创造更大价值,推行按需定岗、按岗定薪、以能定岗的员工“三定”岗位工资制度,彻底打破了延续多年的按工龄定级、按级定薪的工资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将员工工资与任务、费用成本、效益指标有机结合,坚决杜绝吃大锅饭的平均分配主义,将业务能力、劳动强度、工作环境有机结合,贯穿于工资分配中,“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实行重奖重罚,做到“奖不眼红,罚不手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幅提升,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预算管理是控制经营成本的关键环节

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各项预算的有机组合构成企业总预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

中冶美利物流公司围绕经营目标,逐级强化预算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将各项指标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到人,与各部门负责人签定目标责任书,通过强化管理与考核,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规范,各项任务指标明显提升,运输成本费用大幅下降,有力的促进了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是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考核的有力手段,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已不再仅仅是企业控制成本一种手段,研究和掌握预算管理的实施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并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人本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人本管理是人类管理理念从物本管理向前推进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一个新阶段。在企业发展中,“人”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作为管理者都会十分关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组织目标的达成依赖于组织成员对工作的全身心的投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目标达成的过程中,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会自发存在。

一直以来,许多企业家都把“人本管理”简单的理解为开发人力资源、重视人力资本、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忽视了“人本管理”中最根本的“人”,只注重强调管理,致使“人本管理”成为了一句口号,管理者谈“人本”员工便色变,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人本管理”失去了“人”的支持,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真正意义。

真正的“以人为本”应该突出“人”这个个体,要倡导人人平等、尊重个人,把尊重个人当成企业文化来建设。管理者,要舍得放下架子,不能把自己当成管理者,亦不能把职工当成被管理者,应与职工交朋友共同管理,使员工自愿、愉快地工作,而不是一味的命令、要求。要准确掌握员工的个性差异和优缺点,为员工搭建符合自身发展的平台,使其从意识形态里确定“主人翁”的思想认识,从而激发无穷潜能。

中冶美利物流公司把关心职工生活、解除后顾之忧摆上重要日程,事事突出“人”这个个体,体现出了真正的“以人为本”。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为每位员工的生日送去蛋糕和祝福;在“专列”运输期间,公司领导亲自为职工送夜餐,和员工共同坚守工作岗位;进入冬季为一线员工购买棉衣。通过以上暖心工程的开展,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员工强大的凝聚力,使员工懂得了感恩,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杰狮畅途:助力高效物流 第3篇

2012年1月18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公布第一批共16个甩挂运输推荐车型,上汽依维柯红岩的一款杰狮牵引车顺利入选。而经过2年多的发展,上汽依维柯红岩积累了不少甩挂运输牵引的车的使用经验,在4月20日开幕的北京车展上,隆重推出了一款针对高效物流运输市场的车型:杰狮畅途版牵引车。

整车匹配:针对高效物流打造

第一次看到这辆杰狮畅途版牵引车的时候,不少人肯定会被它的驾驶室颜色所吸引。金属漆的宝石绿很是亮眼,这种颜色在国产车中尚属首次使用。进气格栅中央的红岩标志也比以前的车型更大,以突出车辆品牌。事实上,驾驶室并不是杰狮畅途版牵引车的亮点,颜色只是装饰,真正的重头戏在于该车的底盘配置。看完过后,你会对上汽依维柯红岩这一力作另眼相看。以甩挂运输为发展趋势的运输模式最主要是要求高效,所以在动力链的配置上,杰狮畅途版牵引车采用了上汽菲亚特红岩所生产的Cursor 9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对于国内的用户来说其实已经很熟悉了,从09年杰狮推出至今,已经有上万辆使用该发动机的车型在国内运行。更重要的是,这款发动机作为Cursor 8的替代机型已经在IVECO最新的Stralis Hi-way/Hi-road车型上使用,不过在欧洲销售的机型排放已经达到欧6标准。

据了解,8.7升的Cursor 9发动机采用直列6缸、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使用SCR尾气后处理方式让排放达到国4标准。展示用的这款车型采用最大输出功率为390马力的机型,在发动机转数为1270转时最大扭矩为15909N.m。对于大马力大排量是趋势的今天,这个动力也只能说是刚好够用而已,估计今后将会有采用Cursor13发动机的杰狮甩挂运输车。

传递动力的变速箱也是车辆配置的重中之重,考虑到甩挂等高效运输对车辆的要求较高,杰狮畅途版牵引车并没有使用以前C9加法士特的固定搭配,而是首次将ZF手动变速箱引入杰狮市售车型,这也是杰狮的一次突破。型号为ZF 16S2231TD的手动16档变速箱将动力更好的分配,使燃油效率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

越级配置:搭载全车空气悬架

也许已经有朋友注意到该车的离地间隙非常低,这主要归功于ECAS控制系统和两个地方的改动,悬挂与轮胎。由于在甩挂运输中需要经常接挂,同时也为了提高整车的舒适性、防震性,杰狮畅途版牵引车采用了全车空气悬挂的形式。但与目前主流欧系卡车的空气悬挂不同的是,杰狮畅途版牵引车的空气悬挂更偏向于美国车的设计。前桥除了空气悬挂的气囊之外,还额外增加了一根抛物线钢板。而后桥悬挂是4气囊的形式,并且采用的是并排两个气囊共用基座的形式,这与美式重卡的空气悬挂如出一辙。在驾驶员的座位旁边,有控制气囊高度的遥控板,驾驶员通过ECAS控制系统遥控板就可以控制车身的高度,以达到合适的运行状态,在限高条件下保证顺利的通过性。

轮胎看上去要比普通的杰狮车型更小,这主要是杰狮畅途版牵引车采用了低扁平比轮胎的原因。尺寸为315/60 R22.5的轮胎比起315/80 R22.5的胎壁更薄,用数字最能直观的表明轮胎侧壁的高度。315/60 R22.5的胎壁高度为189mm,而315/80 R22.5的胎壁高度为252mm,两者的相差63mm就这样被降低了。为了让整车搭配的视觉效果更佳、质量更轻,这辆杰狮采用了高强度材质的轻质车架和美铝轮毂,闪闪亮的金属光泽也让车辆加分。

安全配置:始终放在重要地位

在安全性方面,杰狮畅途版牵引车也不含糊。全车采用汉德公司的MAN技术盘刹车桥,比起鼓式制动车桥制动效果更佳。除此之外,这辆杰狮还配备了德国ZF的液力缓速器和ASR牵引力控制系统,液力缓速器也是目前公认的最佳辅助制动装置,使用它来控制车速,不会产生摩擦而造成热衰减;ASR属于汽车主动安全装置,该系统防止车辆尤其是大马力车在起步、再加速时驱动轮打滑现象,以维持车辆行驶方向的稳定性。

驱动桥速比为3.08,这与目前国内在售的主流进口牵引车的速比相同。小速比适合于快速运输。这辆杰狮整车总重为8.27吨,稍加改进,整车总重有望可以降至8吨左右。由于专门针对高效物流运输打造,该车的牵引鞍座高度也是目前所有国产车中离地高度最低的一款,空载时仅为1106mm,并且可以根据挂车牵引销的高度调节,非常适用。长途运输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油料。杰狮畅途版牵引车采用左右各500升的铝合金油箱,总容积为1000升,续航里程理论上可达到2500公里以上,这也是国产车中少有破千的油箱配置。

甩挂车型市场前景广阔

以甩挂为主的高效运输模式可有效提升货物运输效率,主要体现在减少装卸车牵引车的装卸等待时间,从而有效增加牵引车载重行驶里程,并提高单车周转量,车辆利用率提高,减少车辆等待装卸的时间。目前国内采用甩挂物流的快运公司一般是一台牵引车配三辆甚至更多挂车,而这些挂车分别位于快运公司不同的物流点。当牵引车到达目的地后摘下挂车换上另一辆装好货物的挂车即可重新上路。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甩挂运输也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日由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公路甩挂运输试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对外公布,被纳入甩挂运输试点的运输企业和站场经营企业将获得专项资金的支持。这也将有利刺激甩挂专用牵引车的销售。

谁是高效物流的新宠 第4篇

运输工具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物流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提升管理运营水平,提高运载频率,减少空载。但这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在以个体挂靠为主的当代物流运输业很难本质性改变;另一方面就是提升运输工具本身的效率,既要高速重载,又要省油耐用。短期看来,后者似乎更具备可操作性。拿国内中距离城际物流运输行业为例,国际化背景的商用车企业不断加入市场竞争,通过提高物流工具效率,促成了整体运营效率的较大提升。以“省油耐用”著称的江铃汽车,即将推出的高效物流宽卡——江铃凯威系列就是这一趋势的代表。

凯威成物流市场“新宠”

物流领域对江铃汽车并不陌生。

江铃汽车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商用车公司,其产品以高品质和省油耐用著称,并牢牢树立起来在高端轻卡的领袖地位。但以往江铃卡车主要局限于整车6m以内的轻卡,整车长度接近8.5米,厢体长度接近6.5米的产品还是头一回在市场上看到,该款车正是江铃汽车“四年磨一剑”的江铃凯威。江铃凯威锁定300-500km之间的城际物流用车,覆盖4500、4750两个轴距,匹配与国内知名厂家朝柴/玉柴联合研发的两款优质发动机,4D系列采用五十铃4HK1技术,匹配博世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动力澎湃,噪音小,油耗普遍比同类车型低6%;4E系列采用国际上成熟的电控单体泵技术,性价比极高。而最高安全时速度115KM/H, 最大厢体空间33立方米,采用江铃F系列重载底盘,使得江铃凯威当之无愧成为国内中距离城际公路物流运输“高速重载之王,省油耐用专家”。

“江铃凯威让我眼前一亮”

采访中,记者遇到正试驾凯威而归的林先生,林先生坦言,金融危机及油价上涨,给他们的运营成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果车子不能“高速重载,省油耐用”,实在不会考虑。凯威6.5米的厢体长度一下就深深吸引了他, 底盘够大够厚, 起码也能拉个12吨;加上采用五十铃技术的发动机, 肯定省油耐用;售后服务也很不错, 据说是国内商用车做的最好的。林先生感言, 自己最看重的是江铃品牌, 自己以前开过江铃凯运, 一直很满意, 后来想换个大车, 可惜江铃没有, 才迫不得已买其它品牌。现在江铃推出了6.5米厢体的凯威, 刚好自己想换个差不多的车, 就一眼相中了。大马力发动机省油耐用;售后服务在全国做的也最好。

“预销情况很乐观”

带着几许好奇,记者在一群咨询凯威的客户中,采访了浙江江铃4S店销售经理邓先生。忙得不亦乐乎的邓经理开口就道:“最遗憾的是目前凯威是定额预售,卖完了厂家不发货,现在只能凭宣传单张卖车,刚才又预订了好几台”。

谈到客户为什么买凯威时,带着几丝自豪, 邓经理答道:“因为是江铃品牌,与五十铃和福特的合作背景,苛刻的250万公里品质验证,高速重载、省油耐用的产品特性,优良的售前售后服务,将是凯威最有效的核心竞争力”。

高效物流与物流的高效 第5篇

从经营特点来看,第一,多上游进货。经销商一般是多品种、多品牌经营,就存在要从多个上游订货。第二,多区域配送。多区域经营就存在本地和外阜配送(本地还有乡镇)。第三,集中配送和分散配送,不同产品、不同品牌运作模式不同,有的是经销(货送到经销商手里),有的是直销(直接送到门店或团购单位),有的既有分销,又有直销,还有的要二次配送。第四,配送客户类型不同,商超系统就有更高的配送要求。

针对以上特点,如何有效协调物流,实现“多、快、好、省”,保证满意?

首先,合理规划

第一,对上游订货要保证既不缺货也不压货,预先下单,对订单中的品项预测尽量精准。

第二,配送体系如何规划

一是,根据运地和运量,筛选、签约信誉好而运费较低的物流公司,满足外阜配送的需求。其中,如客户有指定物流,对该客户配送时要优先选择,运费原则应不高于指定物流。

二是,在外阜合理经济的设立小分仓,压缩配送时间。分仓的建立尽量选择本公司在外阜的专卖店、办事处、合作较好的分销商仓库,但要保证货物安全和经济责任的落实。

三是,物流运到外阜后,对直销的客户要解决从物流站点二次配送到客户。

四是,做好本公司直营区域(包括商超系统)的配送规划。

其次,建立配送与组织体系

根据需求确定配送车辆和人员配置,车辆要加装GPS,确定车辆、人员定位分工,建立配套、精简的组织体系,明晰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

第三,建立服务流程和标准

一是,建立配送流程和管理制度。例如,进行配送路线规划。又如,为识别窜货在外箱上二次喷码“××区域专供”,为防止掉包按需对商品外箱贴专用封条标识,配送单密封,配送单上的产品编码和货品一一对应等。

又如,同一个客户的不同订单尽量要做到同车发运,装车前要和客户、对应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确认,如果有退换货,更需要提前沟通协同,如商超中的退换货非常繁琐。根据这些协同做好合理的调度。

再如,遇到客户要求转送、代收,就要按规定程序进行,避免引起纠纷和损失。

还有,对于调货,是指客户订购我们没有经销的产品,帮他去别的经销商处调货,要解决价格和不能多调的问题,价格低了,会增加客户粘性,调多了,可能会形成积压库存。

二是,建立服务标准。好的服务都是要求出来的,服务标准一般包括货物动态跟踪、短信告知、对客户接货回访、纠纷处理等规范和标准,做到“及时、高效、友好、保证满意”。

最后,强化考核与激励

综上,通过对物流体系的合理规划与配置、建立组织体系、优化流程与服务标准、做好考核与激励,能够尽可能的实现“多快好省”。

建立高效的高校后勤物流体系 第6篇

高校后勤物流是教学科研的保障, 是联系社会的纽带, 需要高效率的流动以及保持最合理的储存。高校后勤物流系统是整个社会经济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一、高校后勤物流系统化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是大包大揽封闭式的后勤保障体系。随着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任务的日益繁重, 这种自我服务的后勤系统严重阻碍着学校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 成为高教事业改革和发展越来越重的包袱。首先, 教育经费的不足要求对高校物流实行现代化的统一管理, 以此来获得系统化管理和与大批量采购运输相关的经济效益;其次, 高校后勤长期小而全, 承担了本来应由社会或至少由高校与社会共同来承担的后勤工作, 高校的物流管理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部循环状态。而且, 高校的物流功能分散于各部门, 其功能局限在便利和支持工作方面。物流方面的工作缺乏跨职能协调, 从而导致重复和浪费。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发展趋势, 后勤管理已稳定地、悄悄地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样, 进入2l世纪的中国高等学校,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 将面临严峻的竞争与考验。对于高校的运行管理, 也要考虑成本大小、效率高低以及服务质量。因此, 高校后勤需要现代物流系统化管理。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备、高效的物流体系, 以期在高校内部形成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系统。这对降低高校总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服务质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物流体系的目标

1、从分散管理向系统管理转变, 从局部最优向整体最优转变。

由于传统高校后勤物流管理的视角往往局限在本高校、本部门的范围内, 尽管物流管理也是以物流成本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但由于没有看到物流成本不仅仅由本单位控制和决定, 而是受到整个“供应链”的制约, 因而所实现的仅仅是一种局部最优, 而非一种全过程的、整体的最优。

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 就必须用整合的观点来看待物流体系。通常, 物流流程的局部优化往往造成整个物流环节的劣化, 因此对整个供应链来说, 必须建立合理的流程, 对流程中每一项具体工作必须进行优化, 以达到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建立一套完备的物流体系, 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规划物流, 才能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使物流服务达到最优化。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 它的内涵是实现物流统一化、协调化和整合化, 其核心是达成物流的整合运作, 以实现更佳的客户服务目标。

2、树立服务意识, 增强客户满意度。

服务意识的培养是经济领域与管理领域一直强调的话题。传统的高校后勤物流管理不太重视为整个供应链服务, 因此也不能以达到顾客满意为目标。现代物流管理不仅提供方便、快捷的运输、仓储、配送、保管等服务, 还提供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输出服务。后勤物流活动以顾客满意为目标, 服务于自己的“顾客”。包括供应链上的各个相关者和实体内部的其他物流活动相关部门, 使他们能够满意物流部门所提供的服务。

3、节约成本、优化规模。

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 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能使商品增值, 也不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 所以依靠节约降低成本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物流过程作为“第三利润源泉”, 这一利润的挖掘主要是依靠节约。这就涉及到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完成应有设施的布置问题, 也就是优化布局、优化规模的问题。选择合理的物流设施规模, 提高各种设施的自动化程度, 维护、保持各种设施的良性运行, 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空间立体发展、大规模集成等是建立高效物流体系正确的选择。

4、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进行管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资源实现快捷、方便的运行、管理, 高科技与自动化管理参与到物流体系中, 对资源包括人力与物力的节约及体系运行的高效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高校后勤物流系统改革

1、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

大多数高校对后勤进行形式上的“整体建制, 规范剥离”, 建立了后勤实体, 名为“后勤集团”或“后勤总公司”。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向社会化、企业化迈进了一步, 但其利润积累的所有权和分配权并不明晰, 没有突破集体所有制的界限, 实质上并没有完全企业化运作,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现行的后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改革, 建立以社会承担为主, 符合高校办学需要的市场化后勤服务体系。高校后勤社会化需要三个转变:从封闭型的自我垄断服务向开放型的多家竞争转变, 从事业型的养人办后勤向企业型的用人办后勤转变, 从内向型的粗放式经营向外向型的集约型转变。要始终遵循教育规律, 以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宗旨, 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服务型企业发展模式。

2、建立适合高校后勤的内部管理体制。

组织机构划分过细, 实体过于分散, 会出现效率不高, 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对性质职能相似的小实体进行合并, 如水、电设备运行与土建维修合二为一, 将客服中心与绿化保洁中心合并成物业中心等, 从而在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上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成立区域物流中心。

传统的高校后勤体制下, 物流资源分散在各个高校, “一家一户办后勤”,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劳动。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各高校物流资源的整合带来了契机, 使得各高校的物流资源有可能打破部门限制、校际限制而走向资源共享。在高校密集的地区, 如高校区、大学城等则可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牵头下, 以先进的高校后勤集团或社会物流公司为主体成立高校后勤物流中心, 以便形成规模效应。

4、推进后勤物流管理信息化。

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是现代化高校后勤发展的需要, 信息网站的建设必不可少。各参与高校的后勤集团要进行联网, 通过信息平台, 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发布、沟通、共享, 使采购、生产、仓储、销售、配送等物流作业顺畅自如, 逐步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从而拓宽销售渠道、加速信息反馈、改善服务质量, 以更低廉的运营成本, 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高校后勤要利用当前良好的环境和技术, 坚持“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统筹规划、开放有序”的物流发展原则, 以提高物流效率、增加透明度、监控质量关、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 加大物流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 合理进行后勤物流的区域布局。树立竞争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逐步建立高校后勤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 使高校后勤管理可以稳定、持续地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时代发展、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针对目前高校后勤物流管理现状, 阐述后勤物流系统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建立高效的后勤物流体系的目标, 最后提出实现目标应考虑的问题和改革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校后勤,物流体系,社会化管理,整合

参考文献

[1]詹步强.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注重后勤经济的发展[J].企业经济, 2003.6.

[2]谭仕林.高校后勤实体物流管理现代化研究[J].企业经济, 2002.10.

[3]陈明山.高校后勤物流系统化管理模式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 2007.2.

卓仕让物流更高效 第7篇

在开展物流业务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惑,特别是成本会不断升高,利润的提升压力越来越大等。还有就是安全问题,《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对人越来越尊重,要求我们企业要用装备替代人力,用智能化替代普通的装备。还有环保问题,新能源的装备要替代原有的动力装备,投入就要加大。还有电商替代了传统的实体店,他们对物流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准确率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做到全网服务,在目前很难,但又是一个很迫切的需求。

那么怎么去改变这种现状呢?

首先是要做到规模化。这其实也是向规模降成本要效益。

其次是服务外包。当各项业务都细分以后,像物流装备同样可以整体外包。现在有一些新的模式,包括天地华宇、安能在内,这些物流企业的物流量非常大,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但这样的企业同样需要解决服务外包的问题。

再一个就是形成物流生态圈。有的物流公司可能一台设备都没有,场站也不属于自己。但做成一个生态圈后,它反而会发展得更好。所以现在的趋势是,做物流要么做小做精做专,要么做大做规模做网络做平台。

那么卓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物流企业呢?我们的定位就是一个物流装备科技O2O的模式:线上一个B2B平台,以卓仕商城来打造物流工业品的集采平台。线下布局全国的5S网点。什么是5 S呢?就是包括了销售、展示、配件、服务、培训等在内的服务,打造集物流产业和装备技术服务、租赁和金融等为一体的创新供应链。

同时我们还打造了一个物流装备的电商平台。我们从装备开始,从服务开始,已经积累了4万多个企业级用户。我们要把卓仕打造成中国最专业的物流装备采购平台。

当然我们不是简单的打造一个电子商城,更重要的还在于线下的服务。所以我们在构建线上交易和支付平台的同时,还成立了卓仕研究院,对工业物流进行研究。这个研究不是像制造企业那样研究产品的核心技术,而是研究物流的过程,从一个工位到另一个工位的物品流转,从一条生产线到另一条生产线,从车间到仓库,从仓库的存储、码垛、装卸等到整个过程的物流研究。通过倒逼的研究再来开发我们的供应商。在线下的服务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遍布全国的500多个网点,我们有专人的驻场服务。

总之,卓仕的所有创新就是一个目的:让物流更轻松,让生产更高效。

高效物流与物流的高效 第8篇

在制造—分销—零售—顾客的供应链中, 零售环节最靠近顾客, 而在供过于求的时代, 谁能控制终端顾客, 谁就能控制整个价值链, 故可以说零售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流通业的发展状况。目前, 连锁经营因其符合现代化经营原理, 能使零售业摆脱传统形式对其获得规模效益的束缚, 而造就了我国连锁零售业迅猛发展的景象。在连锁企业, 商品是集中统一管理, 故而物流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竞争力, 物流配送中心能实现直接的产销衔接, 实现“最少环节、最短运距、最低费用、最高效率”, 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因此, 零售业越向着连锁方向发展, 配送中心的地位越重要。但当前在国内大多数连锁零售企业中, 高物流成本确实制约行业经济、企业发展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形成了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连锁零售业存在的根本问题

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率不高。连锁零售业最本质的特征是五个统一, 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在我国连锁商业企业中, 能够进行统一采购的比例只有30%~60%, 连锁零售企业存在连而不锁的现象, 大多数门店和门店之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 不能取得大规模采购获得的优惠价格。

经营理念落后, 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宁可增加投入成本, 构建自己完善的物流体系, 也不愿与其他同行合作。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一般都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 专门负责为门店进行商品配送, 有些建立的配送中心离供应商的配送中心只有几百米的距离, 造成了商品的重复装卸运输、运输成本增加。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未能实现资源共享。目前, 我国多数连锁零售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有限, 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许多零售企业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作为私有财产, 不愿与供应商共享, 使得供应商无法获得零售企业的销售信息和现有的库存信息, 商品成本提高, 零售企业就丧失了价格优势, 同时商品竞争力也就降低了。

硬件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偏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等投入不足, 导致物流配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 运作效率很低, 既影响了配送质量, 又影响了配送速度。但是要改造现有的硬件设施, 建立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成本过高, 投资周期较长, 因此, 我国连锁经营的自动化水平偏低。

三种不同的物流战略

零售业的一些佼佼者们, 不但在上述三个方面做得无懈可击, 它们还根据自身的市场竞争战略来构造自己的整个物流体系。我们在这里列举了三种迥然不同的物流战略, 从中可以一窥成功的零售商们是如何制定其物流战略的。

快速反应战略, 高档时装是此类物流战略的代表。众所周知, 高档时装经营的风险巨大, 欲领时尚风骚的厂商要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它们既要用富有创意的设计去取悦顾客, 同时也要保证新奇的设计转化为市场上的卖点, 因此在时装设计、制造和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环环紧扣, 才能在这个充满变化的行业里降低经营风险。

有的厂商利用邮购来探知顾客喜好, 在进行试销时考虑不同地区间顾客偏好上的差异。另外, 先行上市地区的销售情况也能提供预测数据。至此, 时装商家们还是有章可循。

最能显示物流战略力量的, 莫过于能将那些为市场认同的款式在过时之前, 即刻放到零售商的货架上。要做到这一点, 有时依赖于与供应商长期的融洽关系, 有时则会要求你买断供货商的部分生产能力。与供应商关系融洽, 成衣从设计到上市的周期就会缩短, 同时也能满足数量上的要求。为留有余地, 时装商家一般会要求供货商事先为其预留一定的生产能力, 但不到最后时刻, 它们一般不会贸然下达最终订单。

时装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都是只争朝夕, 零售商通常只对少数热销断档的款式愿意空运, 同时为了应付不虞之需, 经常在一个中心仓库并由此向各地空运或用公司的货车送货, 运输周期一般短于三天。

虽然达成如此的高额花费, 但随后的销量会弥补所产生的额外费用。整个物流战略的中心, 在这里便是尽量捕捉市场机会, 哪怕意味着昂贵的运输成本, 也要尽快使商品到达零售店, 以使销售和利润最大化。

物流体系在处理滞销款式方面也大有作为, 将实际销量与预测量做一比较, 很快可辨识出滞销款式。这样, 企业马上就能采取降价等措施, 以赶在销售季节结束前清货, 在有些情况下, 还能根据市场上的销售情况, 修改面料和辅料的相关订单。

持续补货战略。不是所有零售商面对的市场都像时装那样较容易预测, 故它们只需保证在货物出现断档前及时补货, 便能满足顾客的购买需求。

几个美国的连锁集团从事休闲服装的销售, 其中一些商家获利丰厚, 因为在消费者看来, 它们货架上的衣物时刻散发着一种新鲜感。其实做法也简单, 就是保证货架上的待销的衣物, 有充足的颜色、尺码和款式搭配。高档时装的顾客可能愿意等几天, 让所需的款式从别处运来。与此不同, 休闲装的顾客一看中意的款式没货, 可能就立马离去。要满足这一部分顾客的需要, 必须有一个高度专业和高效率的物流体系。

大牌零售商往往一年推出几种款式, 交货期也比较长, 因为大多在海外制造以求降低成本。此外, 休闲装售价上的限制也决定了不能采用空运方式。这样一来, 漫长的运输时间更延长了整个交货周期。在这里, 物流战略的着眼点并非速度, 而是稳定持续的物流。从工厂到商店再到购买者手中周而复始, 不能出现断档。

休闲服在离开制造厂时, 往往就能标明最终的零售店, 之所以在配送中心中转无非求个转载方便。每个商店根据以往出货记录, 都定下一个相对稳定的送货款式组合, 销售情况被密切监控, 一旦确定滞销品便不加犹豫打折处理。

但是固定的款式组合, 也不一定能与该商店整年的需求相匹配, 所以, 花色、尺码和款式上的需求被动又要求零售商具备一定的灵活度。与零售店地理位置相近的区域中心仓库, 能保留足够的缓冲库存来应付零售店的需求被动, 同时又能保证及时经济的补货服务, 通常一周三次的补货就足以满足零售店的日常需求。

建立高效物流配送体系的对策研究 第9篇

1 当前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现状

1.1 物流思想意识淡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 很多企业都实现了多行业、多层次以及多形式的发展模式, 企业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得到健全完善。就物业产业来看,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有效的物流管理体系。但是, 由于受过去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人们对物流产业的意识比较淡薄, 对物流产业重视参与程度不够, 必然造成了对物流产业重要性认识不够, 物流思想意识相对比较落后, 没有真正认识到物流产业的积极作用。而且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然不够完善, 物流产业在资金、人员、设备、管理、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与问题, 必然导致了物流产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十分艰难, 速度缓慢。因此,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是建立高效物流配送体系的首要任务。

1.2 物流管理简单粗放

当前, 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管理方式方法比较简单粗放, 普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不但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物流产业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而且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 知识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来自国外先进的物流产业不断涌入我国, 造成了我国本来就相对落后的物流产业更是雪上加霜。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 如果物流产业不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和采取先进的方式方法, 必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产业由于没有积极采取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有的甚至仍然沿用过去简单粗放的管理体制, 不仅缺乏科学合理性, 而且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3 物流产业效益低下

在我国物流产业体系中, 由于物流组织机构发展极为不平衡, 分布不均, 参差不齐, 加上手续程序比较繁琐, 就必然使得物流产业的管理比较混乱, 成本比较高, 整体效益不高。在我国,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 物流产业越发达, 反之就比较落后。这样, 就使得了我国物流产业的成本、费用大大增加了。当前,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产业都有着比较好的条件和基础, 诸如物流组织、体系、质量、速度、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 由于我国物流产业的管理比较混乱, 物流产业依然还存在着不够科学、不够合理、不够协调等的不良现象, 造成了物流产业浪费严重, 效率低下。

1.4 物流服务不够优质

服务不够优质, 是我国物流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物流产业一些人员的素质低下, 能力水平不高, 服务意识不强, 服务不够到位, 必然导致了物流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服务不够优质。加上对物流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真正认识到物流产业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必然造成了对物流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完善, 物流产业在机构、人员、设备、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配置不尽科学合理, 使得了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服务不够优质, 发展步伐比较缓慢, 效益比较低下。

2 建立高效物流配送体系的对策研究

2.1 着力整合物流产业资源

着力整合物流产业资源, 建立高效物流配送体系的必由之路。对此,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 逐步推动物流产业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管理轨道迈进, 这也是物流产业不断向前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我们要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通过物流产业的人才、技术、信息、流通等领域的重组整合, 不断优化物流产业的结构, 使物流产业获得到更大的发展效益与空间, 进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按照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和要求, 以现有的物流产业建设为基础, 通过整合资源、长短结合、优劣互补等形式, 全面加快高速度、高运作、高效益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此外, 要不断健全陆、水、空等路径的物流配送体系, 全面推行物流产业科学化管理、一体化运作、优质化服务。尽量选择路线最近、效益最佳、时间最短的物流方式, 逐步推行方便快捷、管理科学、效益高、服务优的物流产业配送运作新模式, 不断拓展物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配送、信息、服务一体化运作体系产业的发展空间, 实现物流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优质安全的煤炭物流产业化要求, 逐步改变我国物流配送体系传统落后的的现状。

2.2 加快物流信息建设步伐

信息化建设是建立高效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所在。由于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密切相关, 且具有复杂、多样等特征, 加上物流产业一般地域跨度比较大, 涉及行业多、范围广, 信息含量高, 技术要求高。因此, 提高物流产业的管理水平, 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推进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信息的日新月异, 对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且信息、技术含量以及时效、快捷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可见, 我国物流产业必须要紧紧围绕打造高效物流配送体系, 逐步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产业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体系, 加快物流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步伐, 逐步建立完善功能齐备、方便快捷、服务优质、效益最佳的物流配送体系, 充分利用准确、有效的信息, 把过去传统粗放的物流配送逐步转变为科学高效的物流配送新体系。通过切实加快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进一步扩大物流覆盖范围, 拓展物流发展空间, 达到资源的供需平衡。

2.3 健全物流监督评价体系

当前, 由于我国物流产业组织机构过多过滥, 流程繁琐, 分布不均, 管理混乱, 造成了我国物流产业的成本较高, 效益低下。因此, 强化煤炭企业物流管理, 健全完善物流监督评价体系尤为关键。要通过对物流配送体系各个环节的监督监管, 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优势和作用, 使物流产业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的管理轨道, 保证整个物流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对物流产业的监督监管, 就要通过健全完善物流监督评价来体现。物流监督评价体系作为物流产业管理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 决定着物流管理效益的好坏、员工的奖惩等。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物流监督评价机制, 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而且也为物流产业引进人才创造了条件。

2.4 全面推进物流管理升级

优化升级物流产业管理体系, 是加快实现物流产业管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也是物流产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 我国物流产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很多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物流产业管理体系中, 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国物流产业管理体系还不够优化, 作用还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效益还很低下。因此, 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物流产业管理的快速升级, 加快物流产业管理体系的改造步伐, 对物流产业现有的资源进行重组整合, 不断实现其配置的科学、合理与优化。按照科学化、管理化以及产业化的高效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的要求, 大胆对物流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革新, 合理规划时间、空间和人员的布局, 逐步形成现代物流产业管理新模式, 达到物流产业内部与外部的一体化运作和科学化发展, 进而促使物流配送体系得到全面优化升级, 尽快实现物流配送的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刘庆元.中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 2001, (14) .

[2]陈子侠.日本开展物流配送的经验及其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 (1) .

[3]张志坚.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管理浅析[J].鄂州大学学报, 2001, (1) .

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高效服务 第10篇

当前,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 解决现实中的“不适应”和“瓶颈”制约需要解决好发展动力和环境保障两方面的问题。

1政府重视、政策支持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动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篇第十五章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业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 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推广现代物流管理, 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规划纲要》为“十二五”期间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制定了蓝图、提出了工作重点、明确了工作要求。学习好、贯彻好《规划纲要》精神, 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物流业的发展必须放在调结构、扩内需的大背景下来思考, 准确定位, 及时跟进;物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路子, 不断提高物流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服务社会、改善民生为己任,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赢得支持, 促进自身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必须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相一致, 把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相结合;物流业发展必须依靠对内对外开放, 不断推进对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改造和升级, 促进物流业发展。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物流业稳步发展的保证

现代物流业是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物流过程中的交通运输、中转仓储、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和配送等业务有机结合, 形成一个拥有完整供应链的新的服务业形态。融合了众多相关传统行业的业务, 形成了一个新的服务体系。政府出面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是物流业发展的蓝本, 也是政府指导、调控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物流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必须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坚持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科学性应体现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既满足当地的内生需求, 又能与周边城市的规划相连接, 内通外畅, 互为支持。前瞻性应体现在超前谋划, 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指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任务, 分步推进, 并且尽可能形成开放体系, 为体系更新、扩展、改造留有余地。针对性应体现在对现代物流业所包含的主要生产要素做出分项规划, 促进物流业协调发展, 解决好关键环节, 避免短板的制约。可行性应体现在符合当地客观实际, 在现有条件下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以及规划所确定的工作内容必须指向明确, 便于组织实施。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选择做好企业发展规划, 指导企业稳步发展。

3政府引导、市场推进是物流业发展可供选择的路径

现代物流业链接生产与消费, 涉及运输、仓储、商贸、配送、金融、保险、海关等多个业务部门。多方参与必然会带来利益争夺、推诿扯皮、效能低下、协调困难等矛盾。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强有力的领导, 化解各种不利因素, 积极引导发展。依靠政府出面协调各方, 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 才能使物流业顺利发展。

在强调政府引导发展的同时, 也应看到物流业毕竟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 要善于运用市场“无形之手”来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具体来讲, 就是要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 依靠经济政策、经济手段来吸引社会投资, 引导社会参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两手并举, 合力推进。社会经济实践业已证明, 政府管理下的计划经济是没有前途的, 只讲市场调节, 不要政府调控的自由市场经济也是问题多多, 难以持久。而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近几年的发展, 受到了多方的关注, 被中外主流经济学派所接受。其特点是既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又注意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这样一种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比较适合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倡导建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更接近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此体制下, 应善用政府与市场两种手段来调控市场, 促进经济发展。就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言, 善用“两手”, 短期内可依靠政府的引导助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而从长远计则应重视市场作用的发挥, 鼓励社会参与, 用“市场之手”促进现代物流业持续发展, 持续给力。

4市场开放、企业发展是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相比, 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小、弱、散、乱”等现象。中小企业多, 大型骨干企业少;企业自身的投融资能力差, 基础条件差, 综合能力弱;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 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协作体系;管理落后, 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这样的现状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 当前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关键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物流企业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的过程。拥有一批数量可观, 实力较强, 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现代物流企业才能够担当起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现代物流企业的培育和提升, 企业的兴旺发达是发展物流业的根本。

现代物流业有别于传统的服务业。它把传统的交通运输、中转仓储、流通加工、区域分拨配送等过去分属多个服务行业的生产活动集合在一起, 由新型的物流企业来承担。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 最大限度的缩短货物在途时间, 减少库存积压, 用最短的路径连接起生产与消费, 加快了商品流通, 促进了经济发展。因此, 现代物流对物流企业有着多方面的特殊要求。可以说, 现代物流业绝不是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分拨配送等的简单叠加, 同时也绝不意味着传统的运输企业、仓储加工企业、分拨配送企业改个名称, 换个牌子就能成为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的培植和形成可以利用上述资源, 但必须按照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进行企业的重构和升级, 打破原有的行业、地区分割和体制机制的制约, 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和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对老企业的改制重组, 兼并联合, 整合改造现有的商业、运输、货代、联运、物资、仓储等行业的物流资源。提升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要充分依靠市场机制, 敞开大门, 允许各种投资主体进入, 有序竞争, 逐步培植和发展一批仓储分拨, 零担快运服务, 特定客户服务, 综合物流服务和快速运输服务等为主的大型物流龙头企业, 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5增加投入,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

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建设项目缺少投资, 推进困难也是制约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又一难点。解决这些问题, 一靠国家政策倾斜, 增加扶持性资金投入;二要靠开放市场, 内引外联, 吸引投资, 扩大参与, 共同受益的市场手段。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尤以建设大中城市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应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区位布局为依据, 与各种路网、航线、管网规划有效衔接。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应坚持政府规划, 政策支持, 市场运作, 社会投资, 企业自主经营, 行业依法监管。应避免两种倾向的出现, 一是政府缺位, 没有规划或规划不到位, 任由企业自行建设, 这样容易使园区建设进程缓慢或建成后效能作用难以发挥;二是政府统的过死, 市场化程度低, 企业参与热情不高, 推进困难。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义, 政府统筹规划到位而不越位, 不越俎代庖;企业依法自主参与经济活动, 自主投资, 创业发展。

6科技创新, 物流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的技术核心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帮助。加快物流信息化发展, 用物流信息化推动物流现代化。物流信息化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现代多种信息技术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为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社会客户提供物流信息服务。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境外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最大的就是信息化水平低。当前, 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 借助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 通过集成创新建设好物流信息平台, 实现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搭建物流信息平台的目的就是要借助现代通讯、网络、计算机处理等技术为参与物流供应链的物流公司、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及客户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物流信息平台应具有数据交换功能、信息发布功能、在线交易功能、会员服务功能、智能配送功能以及物流信息处理与物流信息管理等功能。物流信息平台的构成主要包含:公共通讯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含物流信息交换和物流信息管理两部分) 、行业及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三个层级的多项内容。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应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原则, 制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应充分论证, 力求技术先进, 功能齐备, 安全可靠, 便于升级, 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服务。

综上所述, 当前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环境已有改善。抓住“十二五”时期国家“调结构, 扩内需, 促发展”的良好机遇, 依靠政府重视, 政策支持解决好物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依靠统筹规划, 协调发展促使物流业稳步发展;依靠政府引导, 市场推进解决好物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依靠市场开放、企业发展为物流业发展培植骨干力量;依靠增加投入, 加快基础建设为物流业发展奠定基础;依靠科技创新, 信息化建设为物流业发展打造信息平台, 从而加快物流业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 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 努力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以物流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冯婧.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J].职业圈, 2007, (12) .

[2]何黎明.给力2011:转变方式提高质量努力开创“十二五”物流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物流业“十一五”发展回顾与“十二五”展望[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1, (3) .

[3]徐天亮, 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商贸经济, 2002, (10) .

[4]张沈青.论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经济纵横, 2006, (11) .

上一篇:业务转变下一篇:选择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