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2024-07-02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精选9篇)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第1篇

构建初中数学和谐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比如有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不愿合作与互动、作业完成质量差、学业成绩不理想等等。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不能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缺乏驾驭新课堂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谈淡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所教的科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数学课。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共同探究知识,共同解决问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样的课堂必然高效。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确立学习主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习的愿望。皮亚杰说过:“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学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教学要尽可能生活化、趣味化,充分满足学生“好动、娱乐”的需要。

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余地,多给一点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在的学校大部分已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较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比如对于一些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针对这种情况,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解决问题,效果很好。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思路,也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了较好的突破。

五、要关注学生差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毋庸讳言,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的思维活跃,有的想象力丰富,也有的同学在学习数学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为了建立和谐高效课堂,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教师的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层次较低的学生,使他们不掉队,学得扎实。学习要求应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让所有的学生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同时,数学课堂要想真正高效,还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要做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应学习的条件和营养,让他们自己成长。”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

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能。

六、重视设计有效的巩固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设计有效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在设计练习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设计练习应贴近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3)设计对比性的练习以防产生思维定势。对比性的练习能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设计有坡度的练习。因学生能力有强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能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拓展探究,让学困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体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效教学出发,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育人质量。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第2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也逐步加强。在此基础上,“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以此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更加良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从而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为此,就关于该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做一反思。

【关键词】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59-0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教材进行研究、归纳、总 结,不断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同时教师也要经常性地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对自身教学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反 思并找出相对应的措施来解决。在初中物理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下对学生知识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效课堂

高效,是指在做一件事时花最短的时间、体力、精力等来完成并取得较好的成果。对于衡量课堂的高效可简单地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整体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接收到的知识量来体现,一节课里学生接收的知识量越多,则体现这堂课的效率越高;另一方面,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受到教师教学的影响,如在教师的教学下养成的学习习惯、思考方式等,在这方面上的影响较为深远,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关键的意义,因此,如今的教师积极对课堂效率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1.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在教学中,课堂的主体是离不开学生与教师的,而教育的受 益者是学生,所以,进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想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效的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同时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的地位,这就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且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中去。此外,作为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性格的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就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就可以有效的 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现阶段,很多初中生都处于成长的阶段,心智还不够成熟,虽然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但是由于他们控制能力不强,因此,要想实现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就必须在课堂上转变观念,既要不断的提高他们的认识,还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整,从而就给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由于物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初中物理老师,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对课堂进行导入设计,这样既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就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进行认真的设计,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就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以及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的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并且教师也可以根 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

3.配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长久学习热情。分组探讨学习模式是提升初中物理课堂实效价值的最佳适用途径,其令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意识充分稳固,确保彼此优势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绽放,进而自由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现实生活问题解决,完成阶段教学整改目标。如在讲解家庭电费测算内容环节中,教师可以安排全班学生自由划分五个小组,让不同小组成员分别对自家电费加以精准计量;之后将自己计算方式对其余成员进行分享交流,从中选取最为简洁的计算方式;最后委派小组代表加以深度讲解,并参与最终评比活动。此类模式在全面调动学生个体对初中物理知识研究热情前提下,方便教师进行相关内容清晰讲解,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点,提升课堂整体规范整改效率。

4.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它的很多内容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对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规律性进行相应的描述。进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相应的实验和知识点的学习中,发现这些事物的规律。例如:老师在对初中物理中电与磁章节进行讲解的时候,最简单却形象的方法就是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晚上关灯以后,脱衣服时所产生的静电现象进行相应的分析。再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电磁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也能让他们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对生活中的那些自然现 象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它们。又例如:老师在对初中物理中关于光进行直线传播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身边 已有的实验器材进行相应的模拟。即把水杯模拟成相应的地球,乒乓球模拟成月亮,小的手电筒模拟成太阳。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对相应月食和日食的成因进行相应的展示。这样不仅有利于老师对抽象而深奥知识的讲解,也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对生活中那些自然现象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当然,除了这些方法以外,还有很多有效的策略。比如,借助并合理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性。

三、适当的教学反思有助于自我的完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并且科学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调动课堂的氛围,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实现,既要保证课堂的高效率,还要重视课后的 自我完善工作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后的教学反思工作,这既能帮助教师成长,也能有效的实现高效物理课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视了这一点,高效率不仅仅是追求当时的高效率,还要注重自我反思后的自我完善。初中的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对教学进行 很深层次的反思,并且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就可以与学生的情况相协调,从而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高效率。

四、结束语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第3篇

从课堂教学的层面, 减负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这要求我们必须重思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华东师大崔允教授在《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其核心是引起、维持或促进学习, 而不是灌输知识。基于对教学的理解, 我依托建构主义理论, 从三方面入手, 改进郭教学。

一、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构建新知

建构主义提出: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 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主动探索、积极交流的过程。情境之于教学, 犹如汤中之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物理》八年级《力》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以“追溯力—体验力—认识力—感受力—探究力—描述力”为线索, 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力”的知识框架。

首先, 通过追溯我国古代文字中的“力”和物理学中最初的“力”引入新课。然后, 通过学生活动体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作用是通过效果外显的。学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时, 通过对几个实例分析, 运用渗透归纳法, 使学生体会进行深入比较要异中求同, 抽象概括, 抓住其本质特征。学习力的作用效果时, 我没有局限于教科书, 增加了探究活动。先安排小实验, 让学生猜想影响钢尺形变的因素有哪些, 然后对形成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经历结论得出的过程, 建构更加完整多元的知识体系。安排这个实验还可使学生学会利用器材控制变量,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从感性到理性, 从形象到抽象, 最后学习力的示意图, 用示意图表示力是物理学简洁美、理性美的体现, 是对这节内容的升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情境, 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搭建支架, 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攀升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以学定教”的核心内容。“支架式教学法”是自主学习设计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更高的水平, 一步步向上攀升。

1.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电动机》的教学为例。

教学中, 我让学生经历了这样几个过程: (1) 提出问题, 从奥斯特实验出发, 采用逆向思维提出新问题。 (2) 自主实验, 探究磁场对电流是否有力的作用? (给出实验器材)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体验控制变量法) (3) 继续深入,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怎样? (4) 释疑解惑,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不持续转动的原因。5. 尝试发明, 如何让线圈连续转起来?

经过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提出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一:使线圈转过平衡位置后不受阻碍它转动的力 (即线圈中没有电流) 。方法二:在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就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方法三:在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就改变磁感线方向。对方案一安排了学生体验活动。最后展示生活中的电动机模型, 当学生看到由两个铜半环制成的换向器时, 无不惊叹它的巧妙。这样, 层层深入, 学生的探索热情高涨,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学生从中感受了从发现到发明的艰辛。

2.对“大气压的数值测定”实验的挖掘。

“支架式”教学主要由以下环节组成:进入情境、搭“脚手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我按照这样的环节开展大气压强的教学。首先, 通过系列实验让学生确信大气压存在且很大, 学生急于知道大气压的数值 (进入情境) 。然后, 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我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 (1) 确定实验原理:P=F/S。 (2) 利用吸盘、弹簧测力计设计、进行实验 (方案一, 教材中的实验) 。 (3) 问题:弹簧测力计量程不足。 (4) 评估:方案不可行, 要改进, 换用小吸盘或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若没有小吸盘或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又该怎样改进? (5) 改进:用桶装沙子代替弹簧测力计 (方案二, 数值和真实值相差较大) 。是否还可以用其他器材? (6) 其他器材替代:利用注射器代替吸盘 (重点思考:面积如何测量, 方案三) 。评估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可行, 但误差大。 (7) 托里拆利实验, 原理:P=ρgh。

方案二、方案三都是粗测大气压值。吸盘里的空气和注射器中的空气都不可能排尽, 所以, 测出的大气压偏小, 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课下, 我和学生们又查阅了资料, 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托里拆利实验是历史上首先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 实验将大气压值的测量转化为水银柱高度的测量堪称一绝。我的教学设计也重在凸显托里拆利实验博大的物理精髓和重大历史意义, 体现出课程的学科价值。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在这种“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和提高。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挖掘、拓展等。以支架教学理论为依据, 以知识学习为载体, 通过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 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攀升, 这样的学习过程必然是高效的。

三、回归本源, 提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维果茨基将个体的发展水平分为现实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两类。现实发展水平是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 而潜在发展水平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维持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 提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

物理是一门见物论理的科学, 物理学习不能脱离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还教学以生活的逻辑, 才是回归本源的教学。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做法:

1. 选择生活物品代替原有实验器材。

如, 讲大气压的存在时, 我从学生熟悉的吸盘 (1个) 入手感受大气压存在———2个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生活物品还原历史) ———用马桶搋子代替吸盘 (增加实验冲击力, 培养发散思维) ———生活中大气压的应用 (应用知识,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考:哪个过程相当于马德堡半球的抽气过程 (抓事物本质) 。当学生看到搋子把课桌轻松吸起这一有冲击力的场景时, 一片惊呼。在确信了大气压存在且很大 (现实发展水平) , 后面的引导使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层, 而是有更多元、更深层的收获, 提升潜在发展水平。

2.就地取材, 拉近学生和物理的距离。

就地取材是我将物理生活化的一种方法。在学习压强计算时, 我们实际计算班里学生站立、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 进行比较。学习功率时, 各小组进行了跳台阶比赛, 活动中加深了对三个物理量的认识。然后是再思考, 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或我们在计算过程中用了什么近似?等等, 基于学生活动的问题, 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高, 思维也更加顺畅。

3.真正落实科学探究思想。

课改后, 初中物理课标将科学探究提到和科学内容同等重要的程度。教师应将探究贯穿在日常教学中, 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何为探究?简单地说, 探是动作, 究是思考。行动加思考就是探究。由于受学习内容、时间、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物理课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上成实验课, 但探究的思想却可以在不同的课型、以不同的方式落实。即使是实验探究课, 也要避免只探不究, 应该以探究的内容为载体, 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各种能力培养, 重点应该是探究思想的提高和升华, 让学生通过学习使探究思想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物理, 格物致理, 生活化的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保有持续的内驱力, 在这种力量驱使下的究理过程必然会使学生忘却“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艰辛, 而沉浸于“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之中, 对促进学生潜在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专家评介:

和蔺老师相识已有十几年了, 看着她从青年教师一路走来, 逐步成长为我区优秀的物理教师。近几年, 她先后被评为汉沽区名师、滨海新区“教师标兵”和天津市教改积极分子、优秀教师, 并于2013年入选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期学员, 作为她的指导教师, 我为她的进步感到欣喜。

蔺老师虚心好学, 对工作专注而执著。她常常为了突破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查阅大量的资料;为了增强实验效果, 自己改进、自制教具,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创新实验。她的生活化的物理课深入浅出, 深受学生喜爱。她论文中的做法是她课堂教学的一些剪影。

蔺老师担任学校教务主任工作, 她在配合学校工作中积极推进学校“导、思、议、练”教学模式的研究, 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途径;实践;探索

高效课堂从本质来看,就是教学理念的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工作目标,而构建高效课堂也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够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之后,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容。物理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让每一个上课的学生都有收获。关于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实现初中物理课堂高效性的教学方法。

一、细致掌握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观点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工作的艺术就在于让学生更加轻松快乐的掌握学习内容。”教学的艺术就是让学生产生渴望知识、了解知识的心理,并主动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仔细研究教学流程,点燃学生的激情,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让学生将认知活动视为一种乐趣而不是压迫。物理学本身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还要努力将书本中的内容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探究的对象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二、巧妙诱导启发,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提倡发展个人特色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讲得少一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内容。”探究性学习需要自主学习的铺垫,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是好奇心。只有那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完全符合这个阶段学生心理的学习活动,才能增加学生参与的兴趣。

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如果仅以部分优秀学生的行为作为教学进度的评价标准,完全不考虑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那些没有学习收获的学生感到沮丧,并对学习活动丧失兴趣,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也就不能完成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三、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愉快学习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创造有利于开展科学探究的教学环境。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融入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创建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设计探究实验,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物理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在实验之前对于实验结果是不了解的,一般课堂探究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的,包括问题设置、实验方法讨论、进行实验、对观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数据分析、成果交流等,教师并不直接参与活动。

比如,在讲解“密度”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密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是初中力学很重要的概念。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拿出两块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金属块问学生:怎么能判断出这两块物质是否属于同一种?如果学生觉得有难度,那么教师可以说明:除了外形和气味等这些特性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别的特性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同一种。我们可能需要探索物质不容易被发掘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和物质的体积和质量有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出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能力,进行诱导:每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可以改变的(教师可以取出大小不相同的铁块、体积不同的水对比),分别测出每一组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再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全班学生进行实验,共同参与讨论找出最佳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并得出相关数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关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所对应的质量越大,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体积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二者成正比。教师会说:质量与体积是否成正比,需要通过数据证明。当学生发现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是呈正比关系的,不同物质比值有差别,便能发现其中的规律m/v的大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而物理学中将这种特性定义为密度。教师应该围绕密度这个概念设置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总结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定理的发现者、实验的验证者和规律的总结者。初中物理教学要打造高效课堂,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要努力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第5篇

南昌八中 李艳

【摘要】: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本文所述为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一些感悟: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为实行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课堂设计依据;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是课堂教学中实行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重要手段,是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保证。

【关键词】:实践;自主探究;高效;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正是以此为理论背景,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实施的关键与难点是: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换句话说,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该如何实施“主导--主体相结合”,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如:(1)缺乏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松散而效率低下;(2)缺乏必要的指导,不敢多对学生的学习作出适当的评价;(3)自主学习活动花样繁多,为了自主而“自主”。

基于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以进行理论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该种模式的课堂实施策略。本文特选取《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为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实行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二、对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为实行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课堂设计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体现主导的有效性;如何就符合学生实际特点来明确教学目标与学习策略。我认为其关键在于重视人的设计,强调“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深入分析、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以学定教”,才能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建立在客观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扎实基础上。这样才会做到重点、难点的设计合理、合情,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教学和学习才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认知结构分析以及学习动机分析。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即分析学生认知中结构中的“利用性、可分辨性及稳固性”。

[实践]在本节课的课前准备中,通过对学生预备能力的分析,我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面积的求法,图形的割补拼,已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但初二学生对形到数的运用上仍较为薄弱,同时初二的学生,数形结合与抽象思维尚不能胜任体会,对从面积的割补来证明勾股定理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明晰了在教学中应注意设计情境,让学生自主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而达到有意义而非机械的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要求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数学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数学教育的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确定其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教学情景,从而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

(二)、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是课堂教学中实行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强调在初中数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在数学教育走向多元化的时期,“活动”才是支撑教学目标的最佳支点,我们要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发现与提出问题,致力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探究等主体活动,自主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

1、恰当的动机激发情境创设,为在课堂教学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作好有利铺垫。动机激发的情境创设,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归纳、猜想;也可以是数学自身发展引起的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或者是处于认知结构中并列关系知识的类比、猜想与迁移。合适的教学情境,能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活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践]在本节课的动机激发情创设中,通过以特殊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通过拼图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与学习热情,使学生自觉进入问题者“角色”,真正“融入”了学习活动之中,把“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同时在这当中渗透了以形助数的思想方法.2、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应只对学生呈现结果,而要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探究问题,将自主学习活动层层深入,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数学思维过程,使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形成的各个阶段。同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自主地开展思维活动,深入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实践]根据学情分析,于是在构建数学的环节中,我设计了3个知识探究让学生自主研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

知识探究1:通过以特殊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让学生大胆猜测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三角之间的关系。

知识探究2:从特殊到一般,取不同数字进行验算,来验证得出的规律。

知识探究3:通过对正方形的截割拼补完成面积恒等变形,揭示规律。(事先准备好四个全等的不等腰直角三角形)

通过设计上述一系列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对新知识进行猜想--操作感知--探索证明—整理运用的活动,完成了定义的意义建构。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问题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增强学习活动的体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对问题进行层层递进的探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使他们“探”有所思,“学”有所获,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多方式多渠道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是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保证。学生成功的体验是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保证。对高中数学课堂评价,更多的应重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应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第6篇

2003年公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上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的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即: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怎样才能实现呢?只有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肯定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两种教学的比较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例如,高中物理课本中《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上就有明显的不同,下面予以比较:

“教学目标”的比较:

[传统]1.知识能力:①掌握楞次定律内容,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网络环境下]1.知识能力:①通过自主观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并理解掌握楞次定律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②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②培养学生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乐于合作、积极探索、动手动脑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的比较:

[传统]讲授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练习应用楞次定律内容。

[网络环境下]自我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自己详细反复观察电脑动画课件得到实验现象,在网页中设定的“导学”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或小组合作归纳得出结论(在需要的情况下教师给以讲解)。学生利用网页中设定的“练习与反馈”栏目自主练习、同学间讨论交流、电脑反馈和指导。

“使用教具或媒体”的比较:

[传统]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

[网络环境下]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大屏幕实物投影;计算机多台(每人一台)。

在内容和要求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了以“学”为中心,比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定位,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 1 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作用。

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教学取代,但网络进入课堂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网络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学模式等方面正在冲击和改变着课堂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本人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节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以及通过实践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1.认真选择适合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章节

网络环境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的能力,加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网络环境下进行。在实践中选用有下列特点的课题:(1)网络环境有较多信息,而书本的信息远远不够的;(2)有大量音像资料和模拟实验资料便于在屏幕上建立情景,适宜自学、适宜合作学习、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3)时空上需要扩充、深入,而学生无法或无条件在课堂上动手完成操作实验的;(4)应用性强,较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知识的;(5)动态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对录像或模拟动画认真仔细观看、分析、独立思考的;(6)课堂信息量与课时安排上应是比较适合的。显然,课题《自由落体》具备上述大部分特点,适宜进行教学实验。

2.精心制作、收集网络课件,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制作网络环境教学课件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师生协作、促进学习的软件环境。包括:(1)搭建一个有利于网络媒体开发的基于Web界面的协作学习数字平台;(2)提供一个原创性资料库。在设计《自由落体》一课中,我除了使用平时积累的视频资料外,还用flash软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资料。此外,还从国内乃至国外网站上下载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对它们认真地挑选、剪辑和编辑,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学习需要。(3)设置导航提示。其目的是:①便于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②便于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在《自由落体》的课件中,我将页面制成框架网页,按主学习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随意进入载有各认知要点、导学学探教材的学习模块,按有关文字链接所需的学习材料(文字、视频、动画、图片),按资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进入对应的资料区,并找到呈现所需资料的窗口;(4)准备必要的导学说明。为杜绝盲目上网,学生学习区呈现的教师导学资料要建议学生沿正确的途径搜寻,启发学生总结、概括、讨论,使学生能够参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使网上协作学习过程能随时得到教师的画龙点睛的引导;(5)设立广泛的交流空间。课件的界面应设立E-mail信箱和BBS互动讲座区,对各种观点,老师、学生都可以发表见解、进行评价,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协作;(6)能对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由落体》一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对上等生要求解决综合性较强、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学习总是以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为目标。

3.实例《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谈自由落体运动。

(1)教学目标

①知道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导致快慢不一样的主要因素是空气阻力,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争论和伽利略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

②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并知道它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学策略

①首先由“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引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探讨的情景。该部分以实验为主线,环环相扣,以故事吸引学生,以问题启发学生,并辅助以网络手段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加以了解,引导学生注重伽利略的思维方法。

②先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想出验证的办法,利用网络教材给出两种类似的办法──频闪和打点计时器,并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在网络上共享数据,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③搜索并给出在tom.com上有关高空坠物的新闻。以新闻中给出的信息计算出高空坠物时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高空坠物的危害性。讨论在校园里还存在某些学生将喝完的空饮料瓶和钢笔等小物品随意抛出窗外的害处。

④利用FLASH、ASP编写程序(或者使用应答器)制作一个可以交互的练习软件,让学生可以分层次练学习和了解自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⑤将本节课的网络课件放在物理“未来教育网”主页上,让学生在回家后还可以利用网络复习今天的内容。

4.课堂教学后的调查和思考

[调查]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问卷(见附录),在对48名学生调查以后,统计结果。

[发现]①有52%的学生认为“相比较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能更好!”,14.3%的学生认为“还不如以往!”。②有52.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推广”,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值得推广”。③影响本节课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的原因是:23%的学生认为“注意力易分散”,只有23%的学生认为“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的知识的能力不够”。

[思考]

①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关键

大部分学生认同并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或主动性不强,暂时会影响学习效果。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适应后,学生会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②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有教育者称,教育的艺术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点只有一个,就是教师,教师的行动和语言。学生的注意力源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只要有办法吸引、牵着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走,就能取得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互动课程教学模式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电脑,学生需要在二者之间来回“切换”注意力。学生可能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吸引,专心玩电脑,甚至不去学习。教师能否监控学生,能否掌握学生切换注意力的时机,能否让学生适时切换注意力,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仔细考虑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自觉地在二者间切换注意力,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③应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应该对互动课件的使用作简单说明,作为“操作指南”提醒学生,并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课后的教学效果证明这个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后有老师和学生说,学习任务单“设计非常实在且具有操作性”,“在让学生自主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教学过程控制得体”,课件操作指南“非常必要”。

④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和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存在着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在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注意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纠正不良心理。

另外,注重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发帖子时,有多少学生“倾听”和“考虑”了别人的观点?可以说现在的状况是多数学生的讨 3 论是一家之言,多数观点是未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其实并未达到理想的“互动”效果。

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和时间,从而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更加多样化、平等化。不过,这种平等而双向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人机”的对话来实现,这样就会造成认知、情感的缺失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减少,会失去传统课堂教学的某些优势。例如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活动,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这种情感暗示在网络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如何有效实现情感交流、情感互动作为一个重要任务。

⑤正确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优势的互补。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网络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因此,在设计网络页面(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网络与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三、我校采取的措施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第7篇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学生需要学的课程也在不断的增多,那么对于物理学习的时间也会逐渐减少,高效的物理课堂是现在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追求的。那么,如何根据现在的教学情况,解决现在物理课堂的高投入和低产出的矛盾,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是作为初中物理教学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打造初中物理高效教学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是学生到初中二年级开始上的课程,由于初中物理中涉及到大量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感觉比较困难。那么,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现在的教学中,应该能够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高效的基础。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学生如果不喜欢这个教师,也不会喜欢该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向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能够跟拉近跟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愿意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拉近师生关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发言,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讲课,并给于学生适当的肯定,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在课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多关心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注无处不在。拉近学生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愿意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愿意去深入的探究课程的难题和奥秘,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情景式教学是教学的突破口,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前提。创设教学情景,首先要与教学目标一致,教学情景是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有关公式和概念,恰当的组织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情景,提出有关教学内容的问题。其次,创设的教学情景,要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探究。最后,要能够把握好动态知识的生成情景,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例如,在讲到《运动的快慢》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田径运动的比赛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之间的状态。并提出问题:“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再比赛中,观众和裁判判断运动员的速度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再继续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学生一般会在跟其他同学交流后,会想到观众是谁跑在前面就是跑的最快的那位。而裁判是根据谁先达到终点来判断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当堂课的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观众的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引出速度的概念,让学生在脑中有了速度快慢的印象。接下来在举出例子:如果一个同学跑完50m,用了8s,而跑了5000m的世界冠军,用了13min。怎样去比较他们的速度。这时候学生会思考: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这样的提问和举例子更好的跟要学习的内容结合到一起,也引导学生了一步步的去思考。教师再继续引导,让学生学会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得出公式并且学会速度的计算。情景式的教学,是结合学生的日常来设置教学情景,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探究。所以在情景式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的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2]。

3有效的课堂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

物理的学习需要练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的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堂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锻炼,练习题的量不宜过多,也不宜太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尝试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练习题的布置要能够分层次,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则要有比较基础的题目,对于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要有能够拔高的题目。让班级里的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思维得到拓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首先要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探究,也要能够布置适当的练习题,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冯静 单位:甘肃省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昂.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索尝试

一、认识高效课堂, 明确构建方向

高效课堂是一种价值上的追求, 更是一种理念, 一种实践模式、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是指课堂的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教学的目标得到实现,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具备如以下特点:首先, 转课堂为学堂, 学生的天堂;教师不能作为一个片面的知识灌输者, 而应该转变为引导者、互动者、组织者。其次,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应该是融为一体, 相互贯通的;学生在课堂上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地调动, 人在课堂, 心也在课堂。再有, 让学生实现了“三跳”, 即跳出课本, 不仅仅关注课本上的死知识;跳出课堂, 关注社会, 关注身边, 关注自然;跳出教师的框框, 不再迷信教师的权威, 而是抱有一种质疑的态度。

另外, 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 因为追求升学率, 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 效率低下。首先, 教学语言平铺直叙, 教学导入无悬念, 教师语言缺乏引导性、启发性。其次, 课堂为教师一人独占, 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 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教师只希望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不关注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的感受和反馈。联系生活、关注热点不够。再有就是教学方式单一。如苏教版物理引言中第一节———“奇妙的物理现象”, 有些教师虽然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 但仅仅限于一种展示而不是启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还存在的问题是, 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模拟实验, 忽视了传统的物理实验, 这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还可能造成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方法单一会直接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较大的障碍。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 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因此, 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愉悦、放松的课堂;是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 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及时地解决问题的课堂。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勇于尝试、质疑问难、团队讨论、展示自我、解决问题中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打造高效课堂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无可否认的是,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重视这一学科、希望学好这一学科的第一步, 记得上学的时候, 自己学得最好的科目, 往往也是对任课老师有好印象的学科。为此, 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挖苦和讽刺, 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带着关爱、笑容、激励进课堂, 对学生多一份鼓励与赞美, 多一份关心与爱护, 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 师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积极进取, 使课堂上教与学的活动产生最佳效果。

(二) 重视课前预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处不在的光现象、物质的冷热变化、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 这些在苏教版物理教材中处处可见, 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也可以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 对上课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心。课前预习相当于一首乐曲的前奏, 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的一轮学习过程的开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 学生或多或少地把握新课的内容, 对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目的而学,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 进而是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快乐。在愉悦中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开展。

(三) 教师应认真备课

只有备好课, 才能上好课。构建高效课堂离不开认真备课。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要认真进行个人备课。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 设计出科学可行、真实生动的学案。其次是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强调的是团队的力量, 孔子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经验, 取长补短, 相互借鉴。因此, 我们要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有机结合起来, 两方面不可偏废。

(四) 开展有效点评, 激活课堂

教师要主动地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避免评价过于片面。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评价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突出课堂表现。其次, 评价群体应避免单一化, 可以由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 力求公平公正。最后, 应该使评价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 多鼓励学生。

总而言之, 高效的课堂仍在探索之中, 但总体的方法不外乎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活跃, 适当布置课堂作业, 做好课后评价几个方面。相信在我们的一起努力下, 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周涛.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中学物理, 2012 (08) .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探索实践 对策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含义与作用。

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目标,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一般来说,高效课堂的目的有两个,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与效益最大化。学生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所获得的知识量,表现出来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是课堂效率的内容。而学生所受到的影响程度,相关能力的培养则是效益的内容。

由于物理学科比较特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与能力要求,所以要实现物理课堂效率最大化与效益最大化,与物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着直接的关系。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不仅要实现学生基本的知识掌握,更要让学生通过主观有效的教材理解,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1、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众所周知,任何课堂的主体都是学生与老师,而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点都是学生,而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人发展。从这个立场出发,初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性构建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在进行教学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与个性特点,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抓住机遇,使得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发挥作用,从而促进个性发展,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性。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初中生的心智不完全成熟,虽然其学习能力、方法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形成,但其自控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转变观念,不仅要提高认识,还要注重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调整提供依据。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应做好课前导入,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首要步骤。精心的课堂导入设计不仅能顺利的引导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巧妙的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致。这种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通过沟通交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对教学内容、手段以及时间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最佳的学习时间。

3、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信息教育工具被运用到课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多媒体的工具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由于物理学科较为接近现实,几乎都是源于生活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从而打造较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整体的效率。

例如:在惯性课时中,教师首先拿出小型的遥控汽车,在汽车尾部绑上一个物体,然后遥控汽车使得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行驶,突然遥控中断汽车前进,要求学生观察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在实验开始前一定会说出各种答案,而试验后则证明,小物体依旧向前运动直到撞上汽车模型的尾部位置。此时的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想法,教师再要求学生自己将笔或者文具等放在一张纸上,而当迅速抽开纸时,纸上的文具并没有一起运动。做完着一系列的试验后,学生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很好的导入了课堂,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更是保证高效课堂的最佳方式。

4、适当的教学反思有助于自我的完善。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氛围与效率。而构建初中物理的高效课堂不仅仅需要完成课堂的高效率,更要注重课堂后的自我完善与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课后的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更是进一步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都没有关注到这一点。熟话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教学也一样,追求的不只是当下的高效率,更多的是自我反思后的自我完善。教师因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来对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反思,调整好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尽量契合学生的状态,这样就更容易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结语:总而言之,想要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高效性,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表现状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高效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罗海东. 关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09-210.

上一篇:新产品开发建议书下一篇:消防器材检查登记卡